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開放雙語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試卷一、選擇題(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1.(2019九上·紹興月考)有人說:“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這是因為辛亥革命( ?。?br/>A.改變了近代社會性質 B.結束了專制獨裁統治C.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D.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據“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可知,題干體現了辛亥革命建立民國、推翻帝制、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舉措,導致了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A項改變了近代社會性質錯誤,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了近代社會性質,不符合題意;B項結束了專制獨裁統治錯誤,辛亥革命后,專制獨裁統治依舊存在,不符合題意;C項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不符合題意;D項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2.1905—1913年“共和”一詞出現的頻率遠遠高于“民主”的頻率,其原因包括( )①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②三民主義思想的影響③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④新文化運動的推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于戊戌變法以失敗而告終,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逐漸登上歷史舞臺,在1905—1913年這段時間內孫中山積極宣傳革命思想并領導了辛亥革命,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故“共和”一詞出現的頻率遠遠高于“民主”。B項②③是1905—1913年“共和”一詞出現的頻率遠遠高于“民主”的頻率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時間。3.(2020九上·諸暨月考)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學”“平等”“民主”等詞出現頻次大體相當;1919—1922年,“民主”出現次數不到“科學”的1/10,不及“革命”的l/20。這說明( ?。?br/>A.新文化運動主流思想發生轉變 B.國民革命運動興起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轉變 D.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答案】A【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919-1922年,“革命”出現的次數較多,是由于新文化運動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A項新文化運動主流思想發生轉變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項國民革命運動興起于1924年,與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轉變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在1919年五四運動中,與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1919-1922年,“民主”出現次數不到“科學”的1/10,不及“革命”的1/20”。4.為紀念某次會議,朱德在民主革命時期曾作詩一首:“群龍得首自騰翔,路線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糾正,天空無限任飛揚。”該詩反映的歷史情形出現于( ?。?br/>A.北伐時期 B.長征時期C.全面抗戰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群龍得首”——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路線精通”——遵義會議肯定了毛澤東軍事上的正確主張;“左右偏差能糾正”——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遵義會議是長征時期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B項長征時期出現了題干詩反映的歷史情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遵義會議意義的理解。5.(2020九上·諸暨月考) 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據此回答下面小題。(1)閱兵儀式上,由“強渡烏江模范連”、“大渡河連”等100面鮮紅的榮譽旗幟組成的戰旗方隊首次亮相?!皬姸蔀踅7哆B”、“大渡河連”榮譽旗幟的取得,是因為他們是( ?。?br/>A.五四運動先鋒隊 B.土地革命排頭兵C.北伐戰爭之鐵軍 D.長征開路尖兵連(2)12點22分,浙江彩車“潮涌之江”號行進到天安門,紅船挺立潮頭,歷史與風光交錯。其中“紅船”蘊含的歷史事件是( )A.人民軍隊的創建 B.中國共產黨的誕生C.土地革命的開展 D.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答案】(1)D(2)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經過包括江西瑞金出發→沖破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強渡烏江→攻克遵義→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吳起鎮會師→會寧會師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長征開路尖兵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依據題干結合所學知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擾,所以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進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ACD三項都不是“紅船”蘊含的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B項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紅船”蘊含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紅軍長征的有關內容。(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6.(2020九上·諸暨月考)《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中指出:“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第二,還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毕铝蟹?0世紀初中國覺醒的條件是( )A.《馬關條約》和辛亥革命 B.瓜分狂潮和義和團運動C.《辛丑條約》和義和團運動 D.《辛丑條約》和辛亥革命【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符合“甚至整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符合20世紀初中國覺醒的條件。ABC三項都不符合20世紀初中國覺醒的條件,不符合題意;D項《辛丑條約》和辛亥革命符合20世紀初中國覺醒的條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學生對《辛丑條約》和辛亥革命的認識與理解。注意對材料的分析與理解,掌握《辛丑條約》和辛亥革命的有關史實。7.(2020九上·諸暨月考)《申報》是近代中國發行時間最久、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報紙。閱讀《申報》的部分信息,回答下面小題。(1)“(1911年)鄂省城內新軍全行叛變,……于轟攻督署時倒戈而起,與署內防兵力戰,旋將防兵擊逃,署亦焚毀?!睆闹械玫降男畔⒂校ā 。?br/>①該報道反映了廣州黃花崗起義 ②該起義發生地點位于江西南昌③新軍部隊成為起義的重要力量 ④起義軍擊潰守軍取得初步勝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1919年5月15日)《申報》頭版頭條發布:“敝報等公決:自五月十四起不收日商廣告并日本船期進市商情等,特此公告?!迸c該公決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br/>A.新文化運動 B.保路運動 C.五四運動 D.北伐戰爭【答案】(1)D(2)C【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1911年” “鄂省”、“新軍”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首先起義。他們奪取軍械庫,打開城門迎接駐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聯合,進攻總督衙門。一夜之間,武昌全城被起義軍占領。隨后,漢陽、漢口的新軍起義響應,革命在武漢三鎮取得勝利。D項③④符合題干材料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根據材料中的“1919年5月15日”“ 不收日商廣告并日本船期進市商情”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時代背景: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作為戰勝國,中國代表團提出的正當要求被操縱會議的列強拒絕,他們做出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決定;5月4日,北京各校學生齊集天安門,舉行游行示威,掀起五四運動。ABD三項與題干公決都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五四運動與題干公決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武昌起義,要求學生結合武昌起義的過程和影響來分析。解答本題要搞清楚武昌起義的特征,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功底。(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8.(2020九上·諸暨月考)“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這是魯迅《狂人日記》中的一段話。從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br/>A.首倡民主與科學 B.掲開了文學革命的序幕C.宣傳馬克思主義 D.用白話文抨擊封建禮教【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白話短片小說《狂人日記》,借“狂人”之口,控訴幾千年封建專制統治的罪惡,號召人們打倒人吃人的封建舊禮教?!犊袢巳沼洝肥囚斞傅牡谝黄自捫≌f,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魯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內容,同新文學形式結合起來,樹立了新文學的典范。題干魯迅的這段話批判了封建禮教。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用白話文抨擊封建禮教是從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 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題干分析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9.(2020九上·諸暨月考)1920年5月,陳獨秀在上海的演講中稱:世界勞動者的覺悟計分兩步。第一步覺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覺悟是要求管理權,要求做工的勞力者管理政治、軍事、產業。這表明,此時馬克思主義( ?。?br/>A. 正在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 B.已成為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C.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 D.完成了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答案】A【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1920年、世界勞動者的覺悟計分兩步。第一步覺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覺悟是要求管理權,要求做工的勞力管理政治、軍事、產業”可知,此內容反映了此時馬克思主義正在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A項正在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項已成為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與題干時間不符,中國共產黨1921年成立,不符合題意;CD兩項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完成了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是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提出,與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第一步覺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覺悟是要求管理權,要求做工的勞力者管理政治、軍事、產業”為切入點,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知識。新文化運動的出現既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也是近代中國經歷長期的物質、思想準備基礎上的必然結果。10.(2020九上·諸暨月考)毛澤東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偉大的詩人,他的詩詞具有鮮明的革命印記。據此回答下面小題(1)詩詞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br/>A.北伐戰爭 B.南昌起義 C.秋收起義 D.土地革命(2)詩詞二中“三軍過后盡開顏”是指( ?。?br/>①紅軍長征取得了勝利 ②根據地百姓踴躍參軍③黨的工作重心完成轉移 ④紅軍實現了戰略大轉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C(2)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大革命失敗后,面對國民黨的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決定以革命的武裝對抗反革命的武裝,毅然發動了三大起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依據題干“軍叫工農革命...…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可知,這是秋收起義。ABD三項和詩詞一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秋收起義是詩詞一反映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據所學可知“三軍過后盡開顏”指的是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紅軍三大主力到達甘肅會寧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結束,實現了戰略大轉移。B項①④是詩詞二中“三軍過后盡開顏”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南昌起義的識記能力。注意識記秋收起義的知識。(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紅軍長征的史實。11.(2017·蕭山模擬)以“中國革命”為主題的紅色資源,是發展紅色旅游的寶貴財富。以下紅色旅游勝地的解說詞中,正確的是( )A.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此為中心誕生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B.瑞金——有“共和國搖籃”之稱,在這里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C.井岡山——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在這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D.延安——是中國共產黨敵后抗戰的指揮中樞,有“革命圣地”之稱【答案】D【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中國革命發展的了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創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所以A錯誤;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所以B錯誤;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第一槍,所以C錯誤;延安是中國共產黨敵后抗戰的指揮中樞,有“革命圣地”之稱,所以D正確。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中國革命發展的了解。12.(2020九上·諸暨月考)下圖是2018年6月9日《參考消息》登載的一篇文章的標題。作為“十四年抗戰說”開端的歷史事件是( ?。?br/>A.九一八事變 B.八一三事變 C.西安事變 D.七七事變【答案】A【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十四年抗戰說,是從1931年開始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全部淪陷,中國人民開始了局部抗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從1931年到1945年,前后共十四年。A項九一八事變是作為“十四年抗戰說”開端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作為“十四年抗戰說”開端的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九一八事變。應重點掌握九一八事變的時間。13.(2017九上·鄞州月考)中國近代史上出現過兩次著名的學生運動,分別是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關于這兩次運動說法最為正確的是( )A.都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B.都是共產黨領導的學生運動C.都是反帝愛國運動 D.運動的主力軍始終是青年學生【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華北事變【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前期是學生運動,后期工人階級參加斗爭起了巨大的作用,成為運動的主力軍,但五四運動爆發時,共產黨還沒有成立,因此不是共產黨領導的,所以ABD說法不準確,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都是反帝愛國運動。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14.(2020九上·諸暨月考)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下表數據說明( ?。?br/> 爆發時間 持續時間 傷亡人數 經濟損失中國抗日戰爭 1931年9月18日 14年 3500多萬 6000多億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9月1日 6年多 9000多萬 4萬億美元①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發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②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和幫助③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④中國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題干表格說明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發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①④和題干材料符合。②③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C項①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意義,要求具備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15.(2020九上·諸暨月考)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9月3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直接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 中國對日本正式宣戰 B.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C.中國戰區受降儀式 D.日本向盟國投降儀式【答案】D【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在中國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擊下,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9月3日,日本向盟國舉行投降儀式。ABC三項都不是將9月3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直接有關的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D項日本向盟國投降儀式是日本向盟國投降儀式,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知道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9月3日。注意識記抗日戰爭勝利的時間及其歷史意義。16.(2020九上·諸暨月考)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一葦可航的近鄰,處理中日兩國關系,我們要牢記歷史,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面向未來的中日關系,我們應該( )A.大力增加軍費,擴軍備戰B.對日本妥協,以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C.拒絕與日本的一切往來D.建設命運共同體,發展睦鄰友好關系【答案】D【知識點】日軍罪行【解析】【分析】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政府和人民一貫主張“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來處理中日關系,發展長期穩定的中日睦鄰友好合作關系是中國政府奉行的基本對日政策。ABC三項都不是處理中日關系的正確做法,不符合題意;D項建設命運共同體,發展睦鄰友好關系是處理中日關系的正確做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日關系及學生的認識能力。掌握近代中日關系的相關知識。17.(2020九上·諸暨月考)“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國逞兇狂。全國軍民齊奮起,打得日寇投了降。”童謠反映了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是( ?。?br/>A.得到海外華僑的大力援助 B.國民黨正面戰場作戰C.實行了全民族抗戰 D.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答案】C【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全國軍民齊奮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1937年七七事變后,國共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抗戰勝利。ABD三項是抗戰勝利的客觀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實行了全民族抗戰是題干童謠反映的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注意對童謠的解讀,識記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其意義。二、非選擇題(共5大題,60分)18.(2020九上·諸暨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民國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淪落、軍閥割據……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及人民。受過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決定接受西方的科學、民主和文化作為新秩序的基礎?!@場思想革命有時被稱為新文化運動。材料二:“五四運動”大事記材料三:中華民國教育部主事關于“罷學風潮”條陳:(1)根據材料一說明新文化運動的產生背景。(2)根據材料二,概括此次“五四運動”的主要特點。(3)材料三中“過激派偽說”指的是什么?結合材料一至三闡明你的推斷理由。【答案】(1)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滌蕩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2)①這是一次全國性的群眾愛國運動;②這是一場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③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④愛國學生是運動的先鋒;⑤這次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3)“過激派偽說”指的是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民主”“科學”等思想。推斷理由能結合材料和知識點,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材料三認為,北京大學專以提倡“過激派偽說”,事實上,以《新青年》編輯部為核心的新文化陳營就形成于北京大學,此其一;其二,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材料一、二都表明,新文化運動喚醒了民眾的覺悟,使民眾的民族覺悟和愛國熱情空前高漲,因此可以認為,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準備了思想條件。而材料三認為,五四運動爆發的“遠因”是“此種學說”導致。綜合以上兩點可以推斷,材料三中所謂“過激派偽說”指的是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民主”“科學”等思想。【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后,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并沒有根本的改變,封建統治思想還根深蒂固;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影響的進步知識分子,認為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得到鞏固,中國社會狀況依然混亂,是因為中國缺少一場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高舉“民主”和“科學”的大旗,號召青年起來爭取平等自由,以科學的方法認識事物,向傳統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戰。(2)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是一次全國性的廣泛的群眾愛國運動,或這是--次反帝愛國運動: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愛國學生是運動的先鋒;這次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3)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過激派偽說”指的是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民主”“科學”等思想。材料四認為,北京大學專以提倡“過激派偽說”,事實上,以《新青年》編輯部為核心的新文化陳營就形成于北京大學;此其一;其二,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材料一,二都表明,新文化運動喚醒了民眾的覺悟,使民眾的民族覺悟和愛國熱情空前高漲,因此可以認為,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準備了思想條件。而材料四認為,五四運動爆發的“遠因”是“此種學說”導致。綜合以上兩點可以推斷,材料四中所調“過激派偽說”指的是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民主”“科學”等思想。故答案為:(1)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滌蕩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2)①這是一次全國性的群眾愛國運動;②這是一場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③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④愛國學生是運動的先鋒;⑤這次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3)“過激派偽說”指的是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民主”“科學”等思想。推斷理由能結合材料和知識點,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材料三認為,北京大學專以提倡“過激派偽說”,事實上,以《新青年》編輯部為核心的新文化陳營就形成于北京大學,此其一;其二,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材料一、二都表明,新文化運動喚醒了民眾的覺悟,使民眾的民族覺悟和愛國熱情空前高漲,因此可以認為,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準備了思想條件。而材料三認為,五四運動爆發的“遠因”是“此種學說”導致。綜合以上兩點可以推斷,材料三中所謂“過激派偽說”指的是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民主”“科學”等思想。【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史實。19.(2020九上·諸暨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日本在萬國和會要求并吞青島,管理山東一切權利,就要成功了!他們的外交大勝利了,我們的外交大失敗了!山東大勢一去,就是破壞中國的領土!中國的領土破壞,中國就亡了!所以我們學界今天排隊到各公使館去要求各國出來維持公理,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選自五四運動之《北京學界全體宣言》(原載1919年5月11日《每周評論》)材料二:華北自古是中原之地,現在,眼見華北的主權,也要繼東三省熱河之后而斷送了!這是明明白白的事實,而舉國上下,對此卻不見動靜?!A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親愛的全國同胞父老……,不但是依賴負有守土之責的長官,尤其希望全體民眾,也都能一致奮起,統一步伐,組織起來,實行武裝自衛。——選自清華大學救國會《告全國民眾書》(刊登于1935年12月10日《怒吼吧》)(1)材料一、二中奮起擔責的青年學生有著怎樣的共同境遇?(2)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解釋材料一、二中青年學生發出宣告的積極作用。【答案】(1)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遭受嚴重侵犯,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2)材料一中青年學生發出宣告,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革命運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促進了人們思想的極大解放。材料二中青年學生發出宣告,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掀起了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知識點】五四運動;華北事變【解析】【分析】(1)材料一、二中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遭受嚴重侵犯,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2)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人民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嶄新篇章,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促進了人們思想的極大解放。迅速席卷全國的“一二 九”運動,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故答案為:(1)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遭受嚴重侵犯,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2)材料一中青年學生發出宣告,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革命運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促進了人們思想的極大解放。材料二中青年學生發出宣告,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掀起了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的史實。20.(2020九上·諸暨月考)“夢想成真”是每個人的追求。歷史人物的探尋,為我們實現夢想提供了寶貴財富。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問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夢想要成真,首先夢想須順應時代潮流。孫中山提出,“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材料二:夢想要成真,更須高瞻遠矚的智慧。毛澤東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澤東式……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無疑義地是正確的?!?br/>材料三:夢想要成真,還須有一個擔當重任的政黨。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瓘拇?,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1)孫中山為實現最終“夢想”在1912年和1924年分別進行了怎樣的政治探索?(2)毛澤東論述的人民武裝從何時何事開始?1934—1936年,他和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兩萬五千里長征,列舉其中充滿智慧的兩場戰斗。(3)如何理解“主心骨”?【答案】(1)①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推翻清王朝的統治,結束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②1924年召開國民黨一大,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2)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等。(3)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知識點】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孫中山的歷史功績,要求具備材料分析與知識識記的能力。孫中山的最終“夢想”是為中國謀幸福;為此,他在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24年召開國民黨一大促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2)本題考查中共領導的民主革命,要求具備材料理解與知識識記的能力。第一問,依據“人民武裝從何時何事開始”的題意可知,八一南昌起義標志著中共掌握武裝的開始;第二問,聯系所學可知,1934-1936年,兩萬五千里長征,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其余屬于長征過程的戰斗也可。(3)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的意義及學生的理解能力。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或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核心。故答案為:(1)①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推翻清王朝的統治,結束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②1924年召開國民黨一大,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2)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等。(3)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歷史功績,南昌起義,紅軍長征,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材料分析與知識識記的能力。21.(2020九上·諸暨月考)年代尺,便于理清歷史發展脈絡,探究時代特征。閱讀下列年代尺,回答問題:(1)毛澤東曾說:“中國共產黨……象一個人一樣,有他的幼年,青年,壯年和老年。”許多重大會議見證了黨的成長,請你結合年代尺相關信息,運用所學知識,簡述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成熟的成長歷程。(2)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結合年代尺相關信息,運用所學知識,簡析中國共產黨是如何領導中國人民向著革命勝利的方向前進的?【答案】(1)①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②1927年,大革命失敗,中國共產黨在武漢召開八七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作出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③1935年1月,中國共產黨召開遵義會議,糾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傾錯誤,開始確立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2)①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領導工人運動,遭到軍閥鎮壓而陷入低谷,因此,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國民革命運動。②通過八七會議和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自我糾正錯誤,確立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領導地位。(或者:大革命失敗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發動武裝起義創建人民軍隊,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1935年,中共中央領導紅軍取得長征勝利,根據國際國內形勢變化,中國共產黨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掀起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③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決戰爭。【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927年,大革命失敗,中國共產黨在武漢召開八七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作出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1935年1月,中國共產黨召開遵義會議,糾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傾錯誤,開始確立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領導工人運動,遭到軍閥鎮壓而陷入低谷,因此,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國民革命運動。大革命失敗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發動武裝起義創建人民軍隊,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1935年,中共中央領導紅軍取得長征勝利,根據國際國內形勢變化,中國共產黨提出停止內戰-致抗日,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掀起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決戰爭。故答案為:(1)①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②1927年,大革命失敗,中國共產黨在武漢召開八七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作出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③1935年1月,中國共產黨召開遵義會議,糾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傾錯誤,開始確立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2)①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領導工人運動,遭到軍閥鎮壓而陷入低谷,因此,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國民革命運動。②通過八七會議和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自我糾正錯誤,確立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領導地位。(或者:大革命失敗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發動武裝起義創建人民軍隊,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1935年,中共中央領導紅軍取得長征勝利,根據國際國內形勢變化,中國共產黨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掀起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③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決戰爭。【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年代尺為依托,考查中國共產黨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2.(2020九上·諸暨月考)中國著名的近代史學者金沖及在他的《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中,寫道: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民族面對著或者經歷了以往沒有遇到過的嚴重危機,甚至整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第二,還要這個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燒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被逼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請列舉兩個史實說明。(2)結合下列資料,運用所學知識,說說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艱難處境之時,中國共產黨是如何使中國人民“燃燒起新的希望”的?【答案】(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這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開始,不到半年,日軍侵占東北山省。1937年,日本挑起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也可酌情給分,如:1935年,日本策動華北自治,企圖把中國的華北分割出去,意圖直接控制華北。)(2)①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從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積極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迫使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②1938年,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具體分析了中日戰爭的基本特點,為全國人民指出了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③1940年8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發動百團大戰,粉碎了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進攻,打破了敵人的封鎖,極大的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勝利的信心??谷諔馉幤陂g,無論形勢多么險惡、戰爭多么殘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為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點燃希望。【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華北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1)結合日本侵華的過程進行分析即可,如九一八事變、華北事變和七七事變等。(2)結合中共在推動抗日戰爭的過程進行分析即可,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第二次國共合作、配合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等。故答案為:(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這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開始,不到半年,日軍侵占東北山省。1937年,日本挑起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也可酌情給分,如:1935年,日本策動華北自治,企圖把中國的華北分割出去,意圖直接控制華北。)(2)①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從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積極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迫使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②1938年,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具體分析了中日戰爭的基本特點,為全國人民指出了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③1940年8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發動百團大戰,粉碎了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進攻,打破了敵人的封鎖,極大的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勝利的信心??谷諔馉幤陂g,無論形勢多么險惡、戰爭多么殘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為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點燃希望。【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抗日戰爭的史實。1 / 1浙江省紹興市諸暨開放雙語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試卷一、選擇題(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1.(2019九上·紹興月考)有人說:“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边@是因為辛亥革命( )A.改變了近代社會性質 B.結束了專制獨裁統治C.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D.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2.1905—1913年“共和”一詞出現的頻率遠遠高于“民主”的頻率,其原因包括( )①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②三民主義思想的影響③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④新文化運動的推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2020九上·諸暨月考)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學”“平等”“民主”等詞出現頻次大體相當;1919—1922年,“民主”出現次數不到“科學”的1/10,不及“革命”的l/20。這說明( ?。?br/>A.新文化運動主流思想發生轉變 B.國民革命運動興起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轉變 D.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4.為紀念某次會議,朱德在民主革命時期曾作詩一首:“群龍得首自騰翔,路線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糾正,天空無限任飛揚?!痹撛姺从车臍v史情形出現于( ?。?br/>A.北伐時期 B.長征時期C.全面抗戰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5.(2020九上·諸暨月考) 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據此回答下面小題。(1)閱兵儀式上,由“強渡烏江模范連”、“大渡河連”等100面鮮紅的榮譽旗幟組成的戰旗方隊首次亮相。“強渡烏江模范連”、“大渡河連”榮譽旗幟的取得,是因為他們是( )A.五四運動先鋒隊 B.土地革命排頭兵C.北伐戰爭之鐵軍 D.長征開路尖兵連(2)12點22分,浙江彩車“潮涌之江”號行進到天安門,紅船挺立潮頭,歷史與風光交錯。其中“紅船”蘊含的歷史事件是( ?。?br/>A.人民軍隊的創建 B.中國共產黨的誕生C.土地革命的開展 D.革命根據地的建立6.(2020九上·諸暨月考)《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中指出:“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第二,還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毕铝蟹?0世紀初中國覺醒的條件是( )A.《馬關條約》和辛亥革命 B.瓜分狂潮和義和團運動C.《辛丑條約》和義和團運動 D.《辛丑條約》和辛亥革命7.(2020九上·諸暨月考)《申報》是近代中國發行時間最久、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報紙。閱讀《申報》的部分信息,回答下面小題。(1)“(1911年)鄂省城內新軍全行叛變,……于轟攻督署時倒戈而起,與署內防兵力戰,旋將防兵擊逃,署亦焚毀?!睆闹械玫降男畔⒂校ā 。?br/>①該報道反映了廣州黃花崗起義 ②該起義發生地點位于江西南昌③新軍部隊成為起義的重要力量 ④起義軍擊潰守軍取得初步勝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1919年5月15日)《申報》頭版頭條發布:“敝報等公決:自五月十四起不收日商廣告并日本船期進市商情等,特此公告?!迸c該公決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br/>A.新文化運動 B.保路運動 C.五四運動 D.北伐戰爭8.(2020九上·諸暨月考)“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這是魯迅《狂人日記》中的一段話。從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br/>A.首倡民主與科學 B.掲開了文學革命的序幕C.宣傳馬克思主義 D.用白話文抨擊封建禮教9.(2020九上·諸暨月考)1920年5月,陳獨秀在上海的演講中稱:世界勞動者的覺悟計分兩步。第一步覺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覺悟是要求管理權,要求做工的勞力者管理政治、軍事、產業。這表明,此時馬克思主義( ?。?br/>A. 正在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 B.已成為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C.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 D.完成了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10.(2020九上·諸暨月考)毛澤東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偉大的詩人,他的詩詞具有鮮明的革命印記。據此回答下面小題(1)詩詞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br/>A.北伐戰爭 B.南昌起義 C.秋收起義 D.土地革命(2)詩詞二中“三軍過后盡開顏”是指( ?。?br/>①紅軍長征取得了勝利 ②根據地百姓踴躍參軍③黨的工作重心完成轉移 ④紅軍實現了戰略大轉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17·蕭山模擬)以“中國革命”為主題的紅色資源,是發展紅色旅游的寶貴財富。以下紅色旅游勝地的解說詞中,正確的是( )A.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此為中心誕生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B.瑞金——有“共和國搖籃”之稱,在這里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C.井岡山——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在這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D.延安——是中國共產黨敵后抗戰的指揮中樞,有“革命圣地”之稱12.(2020九上·諸暨月考)下圖是2018年6月9日《參考消息》登載的一篇文章的標題。作為“十四年抗戰說”開端的歷史事件是( ?。?br/>A.九一八事變 B.八一三事變 C.西安事變 D.七七事變13.(2017九上·鄞州月考)中國近代史上出現過兩次著名的學生運動,分別是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關于這兩次運動說法最為正確的是( ?。?br/>A.都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B.都是共產黨領導的學生運動C.都是反帝愛國運動 D.運動的主力軍始終是青年學生14.(2020九上·諸暨月考)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下表數據說明( ?。?br/> 爆發時間 持續時間 傷亡人數 經濟損失中國抗日戰爭 1931年9月18日 14年 3500多萬 6000多億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9月1日 6年多 9000多萬 4萬億美元①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發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②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和幫助③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④中國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2020九上·諸暨月考)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9月3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直接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br/>A. 中國對日本正式宣戰 B.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C.中國戰區受降儀式 D.日本向盟國投降儀式16.(2020九上·諸暨月考)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一葦可航的近鄰,處理中日兩國關系,我們要牢記歷史,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面向未來的中日關系,我們應該( ?。?br/>A.大力增加軍費,擴軍備戰B.對日本妥協,以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C.拒絕與日本的一切往來D.建設命運共同體,發展睦鄰友好關系17.(2020九上·諸暨月考)“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國逞兇狂。全國軍民齊奮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蓖{反映了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是( ?。?br/>A.得到海外華僑的大力援助 B.國民黨正面戰場作戰C.實行了全民族抗戰 D.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非選擇題(共5大題,60分)18.(2020九上·諸暨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民國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淪落、軍閥割據……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及人民。受過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決定接受西方的科學、民主和文化作為新秩序的基礎?!@場思想革命有時被稱為新文化運動。材料二:“五四運動”大事記材料三:中華民國教育部主事關于“罷學風潮”條陳:(1)根據材料一說明新文化運動的產生背景。(2)根據材料二,概括此次“五四運動”的主要特點。(3)材料三中“過激派偽說”指的是什么?結合材料一至三闡明你的推斷理由。19.(2020九上·諸暨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日本在萬國和會要求并吞青島,管理山東一切權利,就要成功了!他們的外交大勝利了,我們的外交大失敗了!山東大勢一去,就是破壞中國的領土!中國的領土破壞,中國就亡了!所以我們學界今天排隊到各公使館去要求各國出來維持公理,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選自五四運動之《北京學界全體宣言》(原載1919年5月11日《每周評論》)材料二:華北自古是中原之地,現在,眼見華北的主權,也要繼東三省熱河之后而斷送了!這是明明白白的事實,而舉國上下,對此卻不見動靜?!A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親愛的全國同胞父老……,不但是依賴負有守土之責的長官,尤其希望全體民眾,也都能一致奮起,統一步伐,組織起來,實行武裝自衛。——選自清華大學救國會《告全國民眾書》(刊登于1935年12月10日《怒吼吧》)(1)材料一、二中奮起擔責的青年學生有著怎樣的共同境遇?(2)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解釋材料一、二中青年學生發出宣告的積極作用。20.(2020九上·諸暨月考)“夢想成真”是每個人的追求。歷史人物的探尋,為我們實現夢想提供了寶貴財富。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問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夢想要成真,首先夢想須順應時代潮流。孫中山提出,“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材料二:夢想要成真,更須高瞻遠矚的智慧。毛澤東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澤東式……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無疑義地是正確的。”材料三:夢想要成真,還須有一個擔當重任的政黨。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瓘拇?,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1)孫中山為實現最終“夢想”在1912年和1924年分別進行了怎樣的政治探索?(2)毛澤東論述的人民武裝從何時何事開始?1934—1936年,他和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兩萬五千里長征,列舉其中充滿智慧的兩場戰斗。(3)如何理解“主心骨”?21.(2020九上·諸暨月考)年代尺,便于理清歷史發展脈絡,探究時代特征。閱讀下列年代尺,回答問題:(1)毛澤東曾說:“中國共產黨……象一個人一樣,有他的幼年,青年,壯年和老年。”許多重大會議見證了黨的成長,請你結合年代尺相關信息,運用所學知識,簡述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成熟的成長歷程。(2)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結合年代尺相關信息,運用所學知識,簡析中國共產黨是如何領導中國人民向著革命勝利的方向前進的?22.(2020九上·諸暨月考)中國著名的近代史學者金沖及在他的《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中,寫道: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民族面對著或者經歷了以往沒有遇到過的嚴重危機,甚至整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第二,還要這個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燒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被逼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請列舉兩個史實說明。(2)結合下列資料,運用所學知識,說說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艱難處境之時,中國共產黨是如何使中國人民“燃燒起新的希望”的?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據“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可知,題干體現了辛亥革命建立民國、推翻帝制、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舉措,導致了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A項改變了近代社會性質錯誤,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了近代社會性質,不符合題意;B項結束了專制獨裁統治錯誤,辛亥革命后,專制獨裁統治依舊存在,不符合題意;C項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不符合題意;D項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2.【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于戊戌變法以失敗而告終,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逐漸登上歷史舞臺,在1905—1913年這段時間內孫中山積極宣傳革命思想并領導了辛亥革命,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故“共和”一詞出現的頻率遠遠高于“民主”。B項②③是1905—1913年“共和”一詞出現的頻率遠遠高于“民主”的頻率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時間。3.【答案】A【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919-1922年,“革命”出現的次數較多,是由于新文化運動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A項新文化運動主流思想發生轉變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項國民革命運動興起于1924年,與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轉變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在1919年五四運動中,與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1919-1922年,“民主”出現次數不到“科學”的1/10,不及“革命”的1/20”。4.【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群龍得首”——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路線精通”——遵義會議肯定了毛澤東軍事上的正確主張;“左右偏差能糾正”——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遵義會議是長征時期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B項長征時期出現了題干詩反映的歷史情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遵義會議意義的理解。5.【答案】(1)D(2)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經過包括江西瑞金出發→沖破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強渡烏江→攻克遵義→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吳起鎮會師→會寧會師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長征開路尖兵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依據題干結合所學知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擾,所以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進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ACD三項都不是“紅船”蘊含的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B項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紅船”蘊含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紅軍長征的有關內容。(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6.【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符合“甚至整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符合20世紀初中國覺醒的條件。ABC三項都不符合20世紀初中國覺醒的條件,不符合題意;D項《辛丑條約》和辛亥革命符合20世紀初中國覺醒的條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學生對《辛丑條約》和辛亥革命的認識與理解。注意對材料的分析與理解,掌握《辛丑條約》和辛亥革命的有關史實。7.【答案】(1)D(2)C【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1911年” “鄂省”、“新軍”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首先起義。他們奪取軍械庫,打開城門迎接駐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聯合,進攻總督衙門。一夜之間,武昌全城被起義軍占領。隨后,漢陽、漢口的新軍起義響應,革命在武漢三鎮取得勝利。D項③④符合題干材料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根據材料中的“1919年5月15日”“ 不收日商廣告并日本船期進市商情”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時代背景: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作為戰勝國,中國代表團提出的正當要求被操縱會議的列強拒絕,他們做出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決定;5月4日,北京各校學生齊集天安門,舉行游行示威,掀起五四運動。ABD三項與題干公決都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五四運動與題干公決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武昌起義,要求學生結合武昌起義的過程和影響來分析。解答本題要搞清楚武昌起義的特征,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功底。(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8.【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白話短片小說《狂人日記》,借“狂人”之口,控訴幾千年封建專制統治的罪惡,號召人們打倒人吃人的封建舊禮教?!犊袢巳沼洝肥囚斞傅牡谝黄自捫≌f,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魯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內容,同新文學形式結合起來,樹立了新文學的典范。題干魯迅的這段話批判了封建禮教。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用白話文抨擊封建禮教是從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 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題干分析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9.【答案】A【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1920年、世界勞動者的覺悟計分兩步。第一步覺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覺悟是要求管理權,要求做工的勞力管理政治、軍事、產業”可知,此內容反映了此時馬克思主義正在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A項正在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項已成為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與題干時間不符,中國共產黨1921年成立,不符合題意;CD兩項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完成了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是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提出,與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第一步覺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覺悟是要求管理權,要求做工的勞力者管理政治、軍事、產業”為切入點,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知識。新文化運動的出現既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也是近代中國經歷長期的物質、思想準備基礎上的必然結果。10.【答案】(1)C(2)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大革命失敗后,面對國民黨的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決定以革命的武裝對抗反革命的武裝,毅然發動了三大起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依據題干“軍叫工農革命...…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可知,這是秋收起義。ABD三項和詩詞一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秋收起義是詩詞一反映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據所學可知“三軍過后盡開顏”指的是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紅軍三大主力到達甘肅會寧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結束,實現了戰略大轉移。B項①④是詩詞二中“三軍過后盡開顏”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南昌起義的識記能力。注意識記秋收起義的知識。(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紅軍長征的史實。11.【答案】D【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中國革命發展的了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創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所以A錯誤;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所以B錯誤;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第一槍,所以C錯誤;延安是中國共產黨敵后抗戰的指揮中樞,有“革命圣地”之稱,所以D正確。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中國革命發展的了解。12.【答案】A【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十四年抗戰說,是從1931年開始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全部淪陷,中國人民開始了局部抗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從1931年到1945年,前后共十四年。A項九一八事變是作為“十四年抗戰說”開端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作為“十四年抗戰說”開端的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九一八事變。應重點掌握九一八事變的時間。13.【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華北事變【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前期是學生運動,后期工人階級參加斗爭起了巨大的作用,成為運動的主力軍,但五四運動爆發時,共產黨還沒有成立,因此不是共產黨領導的,所以ABD說法不準確,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都是反帝愛國運動。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14.【答案】C【知識點】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題干表格說明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發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①④和題干材料符合。②③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C項①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意義,要求具備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15.【答案】D【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在中國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擊下,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9月3日,日本向盟國舉行投降儀式。ABC三項都不是將9月3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直接有關的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D項日本向盟國投降儀式是日本向盟國投降儀式,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知道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9月3日。注意識記抗日戰爭勝利的時間及其歷史意義。16.【答案】D【知識點】日軍罪行【解析】【分析】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政府和人民一貫主張“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來處理中日關系,發展長期穩定的中日睦鄰友好合作關系是中國政府奉行的基本對日政策。ABC三項都不是處理中日關系的正確做法,不符合題意;D項建設命運共同體,發展睦鄰友好關系是處理中日關系的正確做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日關系及學生的認識能力。掌握近代中日關系的相關知識。17.【答案】C【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全國軍民齊奮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1937年七七事變后,國共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抗戰勝利。ABD三項是抗戰勝利的客觀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實行了全民族抗戰是題干童謠反映的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注意對童謠的解讀,識記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其意義。18.【答案】(1)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滌蕩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2)①這是一次全國性的群眾愛國運動;②這是一場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③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④愛國學生是運動的先鋒;⑤這次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3)“過激派偽說”指的是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民主”“科學”等思想。推斷理由能結合材料和知識點,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材料三認為,北京大學專以提倡“過激派偽說”,事實上,以《新青年》編輯部為核心的新文化陳營就形成于北京大學,此其一;其二,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材料一、二都表明,新文化運動喚醒了民眾的覺悟,使民眾的民族覺悟和愛國熱情空前高漲,因此可以認為,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準備了思想條件。而材料三認為,五四運動爆發的“遠因”是“此種學說”導致。綜合以上兩點可以推斷,材料三中所謂“過激派偽說”指的是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民主”“科學”等思想。【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后,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并沒有根本的改變,封建統治思想還根深蒂固;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影響的進步知識分子,認為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得到鞏固,中國社會狀況依然混亂,是因為中國缺少一場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高舉“民主”和“科學”的大旗,號召青年起來爭取平等自由,以科學的方法認識事物,向傳統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戰。(2)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是一次全國性的廣泛的群眾愛國運動,或這是--次反帝愛國運動: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愛國學生是運動的先鋒;這次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3)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過激派偽說”指的是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民主”“科學”等思想。材料四認為,北京大學專以提倡“過激派偽說”,事實上,以《新青年》編輯部為核心的新文化陳營就形成于北京大學;此其一;其二,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材料一,二都表明,新文化運動喚醒了民眾的覺悟,使民眾的民族覺悟和愛國熱情空前高漲,因此可以認為,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準備了思想條件。而材料四認為,五四運動爆發的“遠因”是“此種學說”導致。綜合以上兩點可以推斷,材料四中所調“過激派偽說”指的是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民主”“科學”等思想。故答案為:(1)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滌蕩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2)①這是一次全國性的群眾愛國運動;②這是一場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③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④愛國學生是運動的先鋒;⑤這次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3)“過激派偽說”指的是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民主”“科學”等思想。推斷理由能結合材料和知識點,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材料三認為,北京大學專以提倡“過激派偽說”,事實上,以《新青年》編輯部為核心的新文化陳營就形成于北京大學,此其一;其二,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材料一、二都表明,新文化運動喚醒了民眾的覺悟,使民眾的民族覺悟和愛國熱情空前高漲,因此可以認為,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準備了思想條件。而材料三認為,五四運動爆發的“遠因”是“此種學說”導致。綜合以上兩點可以推斷,材料三中所謂“過激派偽說”指的是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民主”“科學”等思想。【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史實。19.【答案】(1)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遭受嚴重侵犯,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2)材料一中青年學生發出宣告,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革命運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促進了人們思想的極大解放。材料二中青年學生發出宣告,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掀起了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知識點】五四運動;華北事變【解析】【分析】(1)材料一、二中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遭受嚴重侵犯,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2)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人民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嶄新篇章,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促進了人們思想的極大解放。迅速席卷全國的“一二 九”運動,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故答案為:(1)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遭受嚴重侵犯,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2)材料一中青年學生發出宣告,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革命運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促進了人們思想的極大解放。材料二中青年學生發出宣告,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掀起了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的史實。20.【答案】(1)①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推翻清王朝的統治,結束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②1924年召開國民黨一大,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2)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等。(3)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知識點】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孫中山的歷史功績,要求具備材料分析與知識識記的能力。孫中山的最終“夢想”是為中國謀幸福;為此,他在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24年召開國民黨一大促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2)本題考查中共領導的民主革命,要求具備材料理解與知識識記的能力。第一問,依據“人民武裝從何時何事開始”的題意可知,八一南昌起義標志著中共掌握武裝的開始;第二問,聯系所學可知,1934-1936年,兩萬五千里長征,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其余屬于長征過程的戰斗也可。(3)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的意義及學生的理解能力。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蛑袊伯a黨是領導核心。故答案為:(1)①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推翻清王朝的統治,結束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②1924年召開國民黨一大,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2)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等。(3)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歷史功績,南昌起義,紅軍長征,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材料分析與知識識記的能力。21.【答案】(1)①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②1927年,大革命失敗,中國共產黨在武漢召開八七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作出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③1935年1月,中國共產黨召開遵義會議,糾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傾錯誤,開始確立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2)①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領導工人運動,遭到軍閥鎮壓而陷入低谷,因此,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國民革命運動。②通過八七會議和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自我糾正錯誤,確立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領導地位。(或者:大革命失敗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發動武裝起義創建人民軍隊,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1935年,中共中央領導紅軍取得長征勝利,根據國際國內形勢變化,中國共產黨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掀起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③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決戰爭。【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927年,大革命失敗,中國共產黨在武漢召開八七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作出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1935年1月,中國共產黨召開遵義會議,糾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傾錯誤,開始確立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領導工人運動,遭到軍閥鎮壓而陷入低谷,因此,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國民革命運動。大革命失敗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發動武裝起義創建人民軍隊,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1935年,中共中央領導紅軍取得長征勝利,根據國際國內形勢變化,中國共產黨提出停止內戰-致抗日,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掀起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決戰爭。故答案為:(1)①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②1927年,大革命失敗,中國共產黨在武漢召開八七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作出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③1935年1月,中國共產黨召開遵義會議,糾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傾錯誤,開始確立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2)①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領導工人運動,遭到軍閥鎮壓而陷入低谷,因此,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國民革命運動。②通過八七會議和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自我糾正錯誤,確立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領導地位。(或者:大革命失敗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發動武裝起義創建人民軍隊,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1935年,中共中央領導紅軍取得長征勝利,根據國際國內形勢變化,中國共產黨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掀起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③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決戰爭。【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年代尺為依托,考查中國共產黨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2.【答案】(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這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開始,不到半年,日軍侵占東北山省。1937年,日本挑起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也可酌情給分,如:1935年,日本策動華北自治,企圖把中國的華北分割出去,意圖直接控制華北。)(2)①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從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積極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迫使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②1938年,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具體分析了中日戰爭的基本特點,為全國人民指出了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③1940年8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發動百團大戰,粉碎了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進攻,打破了敵人的封鎖,極大的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勝利的信心??谷諔馉幤陂g,無論形勢多么險惡、戰爭多么殘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為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點燃希望。【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華北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1)結合日本侵華的過程進行分析即可,如九一八事變、華北事變和七七事變等。(2)結合中共在推動抗日戰爭的過程進行分析即可,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第二次國共合作、配合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等。故答案為:(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這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開始,不到半年,日軍侵占東北山省。1937年,日本挑起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也可酌情給分,如:1935年,日本策動華北自治,企圖把中國的華北分割出去,意圖直接控制華北。)(2)①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從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積極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迫使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②1938年,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具體分析了中日戰爭的基本特點,為全國人民指出了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③1940年8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發動百團大戰,粉碎了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進攻,打破了敵人的封鎖,極大的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勝利的信心??谷諔馉幤陂g,無論形勢多么險惡、戰爭多么殘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為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點燃希望。【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抗日戰爭的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開放雙語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開放雙語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