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浣紗初中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浣紗初中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浣紗初中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試卷
一、選擇題(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選、少選、不選、錯選均不給分)
1.一位作家在親歷了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寫成了《震撼世界的十天》一書。十月革命帶給當時世界最大的“震撼”是(  )
A.推翻了沙皇封建專制統治 B.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C.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D.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2.(2020九上·諸暨月考)《火山口上的分贓》一書寫道:“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過是帝國主義上一輪爭奪的總結,下一輪爭奪的開始。正如列寧所指出的,“不管是一個帝國主義聯盟,還是一切帝國主義強國結成一個總聯盟,都不可避免地只會是前后兩戰爭之間的暫時休戰',”材料反映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br/>A.無法解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B.有利于形成戰后的和平穩定局面
C.限制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結盟
D.建立了戰后國家關系的新秩序
3.(2020九上·諸暨月考)20世紀初期,亞洲掀起的民族民主運動除中國的辛亥革命外,還有( ?。?br/>A.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B.埃及的華夫脫運動
C.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戰爭 D.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
4.(2020九上·諸暨月考)朱德在一首詩中寫道:“群眾爭修鐵路權,志同道合會全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華革命先?!痹撛娛菫榱思o念( ?。?br/>A.百日維新 B.武昌起義 C.保路運動 D.辛亥革命
5.“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以下可以印證“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史實是( ?。?br/>①孫中山先生是資產階級革命家 ②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一興中會
③創建同盟會,實現了三民主義 ④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政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2020九上·諸暨月考)辛亥革命之后,中國“名為共和國,實際上仍舊由軍閥掌握政權”。觀察下圖,你認為占據圖中所示區域的軍閥是( ?。?br/>A.孫傳芳 B.吳佩孚 C.張作霖 D.蔣介石
7.(2018九上·秀洲月考)孫中山說:凡屬蒙、藏、青、回同胞,在昔之受壓制于一部者,今皆得為國家主體,皆得為共和國之主人翁。下列哪項沒有體現出來(  )
A.五族共和思想 B.中華民族觀念
C.民族平等意識 D.驅除韃虜口號
8.(2017九上·慈溪期中)某班同學為一些地方設計“歷史名片”宣傳語,下列適用于南昌的是( ?。?br/>A.辛亥首義,共和號角 B.五四中心,風云新途
C.八一槍響,軍旗升起 D.革命搖籃,紅軍故鄉
9.沈從文曾讓兒子讀胡適的詩《希望》》“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兒子沒看完便說:“這種詩像小孩寫的!”沈從文說:“那時候能寫這種小孩子東西已經很了不得。沒人提倡這些,你就讀不到那么多新書,我也不會寫小說?!边@個故事與新文化運動內容聯系最緊密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C.提倡科學,反對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10.(2019九上·諸暨月考)有人認為“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這主要是由于新文化運動( ?。?br/>A.高舉“民主”“共和”的大旗 B.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
C.創辦《新青年》作為宣傳陣地 D.使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
11.(2019九上·諸暨月考)1924年孫中山在新成立的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內,專門設立了工人部、農民部,負責指導工人、農民運動,并親自核準了《農民協會章程》等。孫中山這么做的目的在于(  )
A.推翻清政府的專制統治 B.幫助中國共產黨壯大力量
C.喚起民眾投身國民革命 D.推動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
12.(2020九上·諸暨月考)學習歷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來“重建”歷史場景。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中國,下列情形可能看到的是( ?。?br/>①人們出行乘火車 ②報紙上刊登北伐戰爭的消息
③有人在閱讀《新青年》 ④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受挫青年學生游行示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2019九上·諸暨月考)紅色旅游也是青少年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方式之一。諸暨某校學生夏令營計劃進行一次紅色旅游,選擇了“井岡山—瑞金—南昌”路線,他們可能看到的紅色旅游景點有(  )
①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
②井岡山革命舊址群
③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舊址
④八七會議舊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2020九上·諸暨月考)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膾炙人口的口號、標語、詩詞等往往有著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顯的時代氣息。下列口號、標語、詩詞等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br/>①“民主、科學” ②“打倒列強,除軍閥”
③“阿婆苦了幾十年,紅軍來后分了田” ④“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15.(2018九上·湖州月考)關于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相同點,描述正確的是( ?。?br/>①都采取武裝斗爭形式 ②都以攻打城市為目標
③都由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 ④都創建了革命根據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18九上·湖州月考)1935年2月,毛澤東在《憶秦娥·婁山關》(婁山關位于貴州遵義城北)中感慨:“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迸c此詩創作相關的歷史背景是( ?。?br/>A.國民革命軍徹底擊潰北洋軍閥 B.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
C.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大旗 D.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17.(2020九上·諸暨月考) 1936年,周恩來在接受斯諾采訪時,說:“由于策略上的錯誤,我們拋棄了對國民黨保持控制權的機會?!偃绻伯a黨全力加入國民黨并且為爭奪控制權而斗爭,而不是留在國民黨外邊,我們就能與左翼組成聯盟,取得并且保持領導權?!睋嘶卮鹣旅嫘☆}:
(1)周恩來的這番話,是對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某個歷史事件的反思。這一事件是( ?。?br/>A.辛亥革命后共和制度難以鞏固 B.大革命失敗
C.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方式 D.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2)策略上的錯誤給中國共產黨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為此,中國共產黨總結失敗教訓,經過艱苦努力,開辟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開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艱苦努力有(  )
①召開八七會議,確立土地革命總方針
②舉行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
③發動秋收起義,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④帶領工農紅軍長征,完成戰略轉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18九上·瑞安模擬)下列關于歷史人物與其做出的貢獻一致的是( ?。?br/>序號 人 物 貢 獻
A 孫中山 領導北伐戰爭,基本消滅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B 毛澤東 領導和指揮了四次反“圍剿”斗爭,都取得勝利
C 周恩來 擔任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參加國民革命運動
D 李大釗 翻譯《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先驅
A.A B.B C.C D.D
19.(2020九上·諸暨月考)綜觀不同民族和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程,我們會看到發展道路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特色。下列關于各國發展道路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br/>①印度——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②美國——羅斯福新改——成為現代資本主義制度的新模式
③俄國——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④日本——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綜合題(共5大題,60分)
20.(2020九上·諸暨月考)書見初心,書見時代。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
——林覺民《與妻書》(1911年)
材料二: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和重量。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材料三:“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br/>“思想的閘門一經打開,這股洪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了……”
材料四:民國建立后,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倒臺,引發了以傳統政治為基礎的舊有倫理與價值體系的松動.……傳統價值觀念開始失去在社會中的正統地位。
——張豈之《中國歷史·晚清民國卷》
(1)結合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說說林覺民為什么覺得“生今日中國”是不幸的。
(2)如何理解材料二,材料三中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br/>(3)結合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列舉辛亥革命后“傳統價值觀念開始失去在社會中的正統地位”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列舉兩例)
21.(2020九上·諸暨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九年級小亮同學在歷史課后對所學內容進行了梳理,繪制了如下的示意圖:
材料二: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數據
參戰國家 卷入人口 傷亡人數 經濟損失
30多個 15億人口 3000余萬 3400多億美元
材料三:戰后,德法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英國一直在國際事務中尋機打壓法國;意大利身為戰勝國幾乎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但因戰爭損失慘重,為強權的獨裁統治奠定了基礎;志在遠東、急于擴張的日本與在這一地區有重大利益的美國矛盾加劇等。這種種現狀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播下“火種”。
——選自《圖說歐洲史》
材料四:191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殖民地面積和工業產值世界排名情況
項目 英國 德國 法國 美國
1913年工業產值世界排名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積世界排名 1 4 2 5
(1)將材料一中示意圖的①②③補充完整。
(2)根據材料二、三,概括此次世界性戰爭產生的重大影響有哪些?
(3)結合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和性質。
22.(2020九上·諸暨月考)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中華民族陷入苦難的深淵。中國人民在抗爭,仁人志士在求索,不斷迎來民族新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新道路
材料二:歷史學者指出:1840-1949年間的中國歷史經歷了“沉淪”、“谷底”、“上升”三個階段,在1840-1900年期間,中國歷史表現為“沉淪”,從1901-1920年期間,中國歷史表現為“谷底”時期,即黑暗到黎明的交錯期,是為上升集聚力量的時期。1921年以后,中國歷史發展趨勢就主要表現為“上升”了。
(1)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材料一年代尺中A處:1919年至1949年處于什么歷史時期?
(2)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對材料一中“變革人心”、“新開始”的理解。
(3)結合兩則材料,說說1921-1949年,中國步入“上升”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3.(2019九上·長興期中)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團結統一才能推動中國革命勝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洪流中的合作】
材料一
對現有其他政黨,應采取獨立的攻擊政策……我們應該始終站在完全獨立的立場上,只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 中國現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勢力集中的黨…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因此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決議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共產黨應加入國民黨。中國共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深感此必要遵行此決議?!蛾P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的決議案》
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日益加厲,……此全國人民所為疾首蹙額,而有識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為全國人民求一生路者也。
——1924《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危機下的轉向】
材料三:剛剛成立了六年的中國共產黨經受住了這種考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又繼續戰斗了。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一卷
(1)依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政策的變化及其原因。
(2)根據材料二概括當時國共兩黨有著怎樣的共同奮斗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采取了哪一軍事行動
(3)材料三“他們又繼續戰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戰斗”是指哪一事件 簡述該事件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地位。
(4)請以“國民革命運動”中的相關史實,全面論證“團結統一推動中國革命勝利”的結論。
24.(2020九上·諸暨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建黨前的青年毛澤東
●1919年7月,創辦《湘江評論》,發表《民眾的大聯合》指明民眾的大聯合就是以農民、工人為主體的所有被壓迫者的聯合。
●1919年12月,在北京與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接觸,收集閱讀有關馬克思主義書籍。
●1920年11月,在長沙創建共產黨主義小組。
材料二:所謂割據,必須走武裝的。哪一處沒有武裝,或者武裝不夠,地方就立即被敵人占去了。黨的組織,現分連支部、營委、團委、軍委四級。連有支部,班有小組。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沒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數人擁護的。
——毛澤東《中國平民戰爭的戰略問楚》
材料三:七律·長征(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結合毛澤東的活動,說明當時中國共產黨成立已具備了哪些成熟條件?
(2)根據材料二,概括毛澤東總結的井岡山斗爭的革命經驗。
(3)閱讀材料三,談談你對“長征精神”的理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俄國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A俄國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封建專制統治,故A不符合題意;
B十月革命后,俄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故B符合題意;
C二月革命后俄國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故C不符合題意;
D1945年日本投降,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勝利,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十月革命的影響,屬于容易題,正確識記十月革命對俄國和對世界的不同影響即可。
2.【答案】A
【知識點】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由“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過是帝國主義上一輪爭奪的總結,下一輪爭奪的開始”可知,材料一中“上一輪爭奪”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下一輪爭奪”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說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無法解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A項無法解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理解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內容和影響。
3.【答案】A
【知識點】印度的覺醒
【解析】【分析】1920年,甘地號召印度民眾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內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絕在英國學校讀書;提倡手工紡織以抵制英國商品;拒絕納稅;等等。群眾斗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1922 年發生了農民焚燒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認為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范圍,決定停止運動。甘地領導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的民族自尊心,為印度獨立奠定了基礎。故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提出抵制在殖民地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絕在英國學校讀書,鼓勵發展手工紡織業,抵制英國商品,拒絕納稅,降低田賦、釋放政治犯、廢除食鹽專賣法等要求,動員了廣大人民群眾,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A項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20世紀初期亞洲掀起的民族民主運動,符合題意;
BCD三項不屬于亞洲,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相關史實。
4.【答案】C
【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關鍵信息 “群眾爭修鐵路權,志同道合會全川”,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四川保路運動又稱“四川保路風潮”是清末四川人民維護路權的斗爭運動,四川人民自辦鐵路,清政府迫于帝國主義的壓力,要將路權收歸,四川人民奮起反抗,清廷派湖北新軍前去鎮壓,造成武昌空虛,為辛亥革命首役武昌起義奠定了基礎,朱德的詩就是為了紀念保路運動而寫的.
ABD三項和題干詩歌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保路運動是題干詩歌紀念的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保路運動的相關知識。理解和掌握題干材料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5.【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孫中山先生是資產階級革命家是歷史結論,不是歷史史實,①不符合題意;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一興中會——首先創建革命團體,②符合題意;創建同盟會,實現了三民主義——創建同盟會,即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提出三民主義學說,體現了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但“三民主義”沒有完全實現,民生主義沒有實現,③錯誤;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政體,說明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④正確。 C項②④可以印證“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革命事跡。需要掌握孫中山歷史功績。
6.【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吳佩孚的主力軍在湖南和湖北,圖片區域是湖南和湖北。
A項孫傳芳的主力在江西,圖片區域是湖南和湖北,不符合題意;
B項吳佩孚的主力軍在湖南和湖北,符合題意;
C項張作霖的主力在東北,圖片區域是湖南和湖北,不符合題意;
D項蔣介石是北伐的總司令, 他當時不是占據圖片區域的軍閥,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洋軍閥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圖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7.【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中“凡屬蒙、藏、青、回同胞......”體現了孫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題干材料中“今皆得為國家主體......”體現了孫中山的中華民族觀念;題干材料中“......皆得為共和國之主人翁”體現了孫中山的民族平等意識;“五族共和”的轉變,摒棄了狹隘的民族主義,追求各民族之間的平等。
D項驅除韃虜口號在題干材料中明天體現,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
8.【答案】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南昌起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8月1日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南昌起義的識記。
9.【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新文化運動中胡適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而胡適的詩《希望》正好是白話文詩,符合新文化運動的主題。故答案是B。
【點評】知道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
10.【答案】D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新文化運動高舉的旗幟是“民主”“科學”,故A錯;
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在共產黨成立以后,故B錯;
創辦《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但由此得出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邏輯上不通。故C錯;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使人們的思想獲得解放。突破了辛亥革命的政治領域。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D。
【點評】該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
11.【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推翻清政府的專制統治在辛亥革命結束就完成了,故A錯,
孫中山是國民黨的領導人,不可能以幫助共產黨壯大力量為目的,故B錯,
專門設立工人部、農民部.......有利于喚起民眾投身國民革命,但這個不是他的目的,是在貫徹其“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其目的是為了推動國共第一次合作。舍棄C選D。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孫中山的推動國共合作的措施。
12.【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19世紀初,西方工業文明傳入我國,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響,近代中國社會生活出現變遷。西方發明的輪船、火車相繼傳入中國,使人們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我國也出現了早期的輪船和火車。為了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北伐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戰場。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聲勢震動全國。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1919年,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積壓在中國人民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樣爆發了,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3000多人,在天安門前集會講演,隨后舉行游行示威,五四愛國運動爆發。
C項①③④1919年的中國可能看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19年的中國的相關史實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13.【答案】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八七會議是在漢口召開的,位于湖北武漢,不在 “井岡山-瑞金-南昌”路線,故排除④。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歷史事件發生的地點,對歷史地理知識的聯系有要求。
14.【答案】A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①“民主、科學”是1915年興起的新文化運動的口號;②“打倒列強,除軍閥”是1926年開始的北伐戰爭的目標;③“阿婆苦了幾十年,紅軍來后分了田” 反映的是1928年開始的農村革命根據地實行的分田地政策;④“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出現在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所以按時間順序排列為①④②③。
A項①④②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口號、標語、詩詞出現的時間。學習歷史一定要注意對歷史時間的掌握。
15.【答案】A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①都采取武裝斗爭形式描述正確,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起義都是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
②都以攻打城市為目標描述正確,南昌起義以奪取南昌為目標,秋收起義也制定了奪取長沙的目標;
③都由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描述正確,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
④都創建了革命根據地描述不正確,秋收起義后,奪取城市的行動遭到失敗,毛澤東領導起義隊伍轉向農村,創建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而南昌起義沒向農村轉移,更沒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A項①②③是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相同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相同點。
16.【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 “1935年2月”,聯系所學知識, 1935年1月,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危機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挽救了紅軍,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綜上所述可知這首詩創作相關的歷史背景是遵義會議后紅軍開始改變被動局面。
B項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是題干《憶秦娥·婁山關》創作的歷史背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毛澤東的《憶秦娥 婁山關》為背景,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
17.【答案】(1)B
(2)A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根據題干“由于策略上的錯誤,我們拋棄了對國民黨保持控制權的機會”“取得并且保持領導權”可知,題干反映的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當時中國共產黨放棄了對革命的領導權,國民黨右派的叛變革命,導致國民革命的失敗。
A項辛亥革命后共和制度難以鞏固錯誤,“辛亥革命后”與“1936年”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大革命失敗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CD兩項與“假如共產黨全力加入國民黨并且為爭奪控制權而斗爭”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開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是在1930年的上半年,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毛澤東同志在這次會議上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揭開了中國革命歷史的新篇章。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1927年9月9日,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雖然秋收起義結果是失敗的,但它卻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也開辟了第一個在農村的根據地,為后來各地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故①②③正確。長征是在1934年開始的,故④錯誤。
A項①②③是開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艱苦努力,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要求具備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
(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開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歷程,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18.【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A錯誤,孫中山先生在1925年逝世,并沒有領導北伐戰爭,不符合題意;
B錯誤,毛澤東并沒有領導第四次反“圍剿”斗爭,不符合題意;
C正確,周恩來在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擔任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參加國民革命運動,符合題意;
D錯誤,翻譯《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的是陳望道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要史實,旨在考查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掌握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歷史史實是解題的關鍵。
19.【答案】C
【知識點】俄國十月革命;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①說法錯誤;甘地領導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不是日本,④說法錯誤。②美國一羅斯福新政一成為現代資本主義制度的新模式和③俄國一十月革命一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說法正確。
C項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相關歷史人物所在的國家名稱及其歷史貢獻,要求具備知識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
20.【答案】(1)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列強加緊對中國的掠奪,民族危機深重,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3)如稱呼變化,婦女爭取婚姻自由,發型變化等。
【知識點】辛亥革命;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
【解析】【分析】(1)20世紀初,也即1900年以后,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國的民族危機更加深重,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2)辛亥革命在政治上,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在思想意義上,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促進了中國思想現代化的進程。
(3)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廢除跪拜禮,代之以文明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老爺”“大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稱呼。
故答案為:(1)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列強加緊對中國的掠奪,民族危機深重,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3)如稱呼變化,婦女爭取婚姻自由,發型變化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辛亥革命的意義、辛亥革命后社會習俗的變化。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1.【答案】(1)①同盟國;②協約國;③俄國。
(2)影響:①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②戰爭加劇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3)主要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根據已學知識可知,19世紀末,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形成了兩大敵對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德意奧組成的三國同盟和英法俄組成的三國協約。在列寧的領導下,俄國在1917年進行了十月革命,并取得了勝利,俄國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2)材料二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加劇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3)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想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為爭奪世界霸權而進行的帝國主義戰爭。
故答案為:(1)①同盟國;②協約國;③俄國。
(2)影響:①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②戰爭加劇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3)主要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史實是解題的關鍵。
22.【答案】(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變革人心”:新文化運動+影響;“新開始”: 1919年,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3)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從國情出發;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工人階級成為領導階級等等。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可知,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所以1919-1949年,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依據所學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變革人心;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影響深遠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民主科學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影響了整個社會。
(3)依據所學可知,1921-1949年,中國步入”上升”期的主要原因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從國情出發;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工人階級成為領導階級。
故答案為:(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變革人心”:新文化運動+影響;“新開始”: 1919年,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3)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從國情出發;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工人階級成為領導階級等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3.【答案】(1)從保持獨立,不建立關系到與國民黨建立合作關系(2分)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推翻軍閥統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2)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全國。北伐戰爭
(3)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4)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導致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從“采取獨立的攻擊態度”到中國共產黨遵行“與國民黨合作,共產黨應加入國民黨”的決議,體現了國共兩黨保持獨立,不建立關系到與國民黨合作?!肮と穗A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可知,當時共產黨力量不夠強大,要推翻軍閥統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2)“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說明當時國內軍閥混戰,列強加緊對中國的侵略,可見當時合作的共同目標是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全國,為此開展了國民革命運動,蔣介石率領國民革命軍進軍北伐。
(3)“剛剛成立六年的中國共產黨”“被征服、被殺絕”指的是1927年蔣介石等人在上海發動政變,屠殺中國共產黨和革命群眾。面對國民黨的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并沒有被嚇到,1927年周恩來等人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4)本題要求全面論證,即從正反兩面證明觀點。國共兩黨合作,開展了國民革命運動,北伐順利進軍,沉重打擊了列強和國內軍閥,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國共合作破裂,導致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
故答案為:(1)從保持獨立,不建立關系到與國民黨建立合作關系(2分)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推翻軍閥統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2)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全國。北伐戰爭。
(3)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4)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導致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相關知識,需要學生學會運用史論結合的方法,屬于困難題。
24.【答案】(1)①1919年提出“以農民、工人為主體的所有被壓迫者的聯合”說明當時的工人階級的隊伍不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提供了階級基礎。②1919毛澤東收集閱讀有關馬克思主義書籍,說明當時馬克思主義思想得到傳播,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提供了思想基礎。③1920年創建共產主義小組,說明有了共產黨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成立提供了組織基礎。
(2)經驗:工農武裝割據;開展土地革命。
(3)長征精神表現在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等等。長征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共成立的條件,要求具備正確分析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中共的成立的條件可以從思想、階級和組織基礎進行分析,根據材料一“在北京與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接觸交談,收集閱讀有關馬克思主義的書籍”可以得出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根據材料一“指明民眾的大聯合就是以農民、工人為主體的所有被壓迫者的聯合”可以得出階級基礎是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根據“在長沙建立共產黨早起組織”可以得出組織基礎是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2)本題考查毛澤東思想,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材料能力。根據材料“所謂割據,必須是武裝的”可知工農武裝割據;“沒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數人擁護的”體現了開展土地革命。
(3)本題考查長征精神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屬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長征精神是對革命的堅定信念,戰勝所有敵人的大無畏的革命英雄義,是戰勝一切困難的決心和勇氣的革命的樂觀主義,是團結一致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等。
故答案為:(1)①1919年提出“以農民、工人為主體的所有被壓迫者的聯合”說明當時的工人階級的隊伍不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提供了階級基礎。②1919毛澤東收集閱讀有關馬克思主義書籍,說明當時馬克思主義思想得到傳播,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提供了思想基礎。③1920年創建共產主義小組,說明有了共產黨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成立提供了組織基礎。
(2)經驗:工農武裝割據;開展土地革命。
(3)長征精神表現在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等等。長征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成立的條件、毛澤東思想、長征精神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正確分析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運用所學分析材料的能力。
1 / 1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浣紗初中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試卷
一、選擇題(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選、少選、不選、錯選均不給分)
1.一位作家在親歷了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寫成了《震撼世界的十天》一書。十月革命帶給當時世界最大的“震撼”是( ?。?br/>A.推翻了沙皇封建專制統治 B.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C.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D.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答案】B
【知識點】俄國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A俄國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封建專制統治,故A不符合題意;
B十月革命后,俄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故B符合題意;
C二月革命后俄國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故C不符合題意;
D1945年日本投降,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勝利,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十月革命的影響,屬于容易題,正確識記十月革命對俄國和對世界的不同影響即可。
2.(2020九上·諸暨月考)《火山口上的分贓》一書寫道:“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過是帝國主義上一輪爭奪的總結,下一輪爭奪的開始。正如列寧所指出的,“不管是一個帝國主義聯盟,還是一切帝國主義強國結成一個總聯盟,都不可避免地只會是前后兩戰爭之間的暫時休戰',”材料反映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
A.無法解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B.有利于形成戰后的和平穩定局面
C.限制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結盟
D.建立了戰后國家關系的新秩序
【答案】A
【知識點】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由“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過是帝國主義上一輪爭奪的總結,下一輪爭奪的開始”可知,材料一中“上一輪爭奪”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下一輪爭奪”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說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無法解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A項無法解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理解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內容和影響。
3.(2020九上·諸暨月考)20世紀初期,亞洲掀起的民族民主運動除中國的辛亥革命外,還有( ?。?br/>A.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B.埃及的華夫脫運動
C.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戰爭 D.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
【答案】A
【知識點】印度的覺醒
【解析】【分析】1920年,甘地號召印度民眾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內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絕在英國學校讀書;提倡手工紡織以抵制英國商品;拒絕納稅;等等。群眾斗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1922 年發生了農民焚燒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認為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范圍,決定停止運動。甘地領導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的民族自尊心,為印度獨立奠定了基礎。故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提出抵制在殖民地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絕在英國學校讀書,鼓勵發展手工紡織業,抵制英國商品,拒絕納稅,降低田賦、釋放政治犯、廢除食鹽專賣法等要求,動員了廣大人民群眾,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A項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20世紀初期亞洲掀起的民族民主運動,符合題意;
BCD三項不屬于亞洲,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相關史實。
4.(2020九上·諸暨月考)朱德在一首詩中寫道:“群眾爭修鐵路權,志同道合會全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華革命先。”該詩是為了紀念(  )
A.百日維新 B.武昌起義 C.保路運動 D.辛亥革命
【答案】C
【知識點】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關鍵信息 “群眾爭修鐵路權,志同道合會全川”,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四川保路運動又稱“四川保路風潮”是清末四川人民維護路權的斗爭運動,四川人民自辦鐵路,清政府迫于帝國主義的壓力,要將路權收歸,四川人民奮起反抗,清廷派湖北新軍前去鎮壓,造成武昌空虛,為辛亥革命首役武昌起義奠定了基礎,朱德的詩就是為了紀念保路運動而寫的.
ABD三項和題干詩歌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保路運動是題干詩歌紀念的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保路運動的相關知識。理解和掌握題干材料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5.“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以下可以印證“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史實是( ?。?br/>①孫中山先生是資產階級革命家 ②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一興中會
③創建同盟會,實現了三民主義 ④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政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孫中山先生是資產階級革命家是歷史結論,不是歷史史實,①不符合題意;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一興中會——首先創建革命團體,②符合題意;創建同盟會,實現了三民主義——創建同盟會,即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提出三民主義學說,體現了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但“三民主義”沒有完全實現,民生主義沒有實現,③錯誤;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政體,說明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④正確。 C項②④可以印證“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革命事跡。需要掌握孫中山歷史功績。
6.(2020九上·諸暨月考)辛亥革命之后,中國“名為共和國,實際上仍舊由軍閥掌握政權”。觀察下圖,你認為占據圖中所示區域的軍閥是(  )
A.孫傳芳 B.吳佩孚 C.張作霖 D.蔣介石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吳佩孚的主力軍在湖南和湖北,圖片區域是湖南和湖北。
A項孫傳芳的主力在江西,圖片區域是湖南和湖北,不符合題意;
B項吳佩孚的主力軍在湖南和湖北,符合題意;
C項張作霖的主力在東北,圖片區域是湖南和湖北,不符合題意;
D項蔣介石是北伐的總司令, 他當時不是占據圖片區域的軍閥,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洋軍閥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圖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7.(2018九上·秀洲月考)孫中山說:凡屬蒙、藏、青、回同胞,在昔之受壓制于一部者,今皆得為國家主體,皆得為共和國之主人翁。下列哪項沒有體現出來( ?。?br/>A.五族共和思想 B.中華民族觀念
C.民族平等意識 D.驅除韃虜口號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中“凡屬蒙、藏、青、回同胞......”體現了孫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題干材料中“今皆得為國家主體......”體現了孫中山的中華民族觀念;題干材料中“......皆得為共和國之主人翁”體現了孫中山的民族平等意識;“五族共和”的轉變,摒棄了狹隘的民族主義,追求各民族之間的平等。
D項驅除韃虜口號在題干材料中明天體現,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
8.(2017九上·慈溪期中)某班同學為一些地方設計“歷史名片”宣傳語,下列適用于南昌的是( ?。?br/>A.辛亥首義,共和號角 B.五四中心,風云新途
C.八一槍響,軍旗升起 D.革命搖籃,紅軍故鄉
【答案】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南昌起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8月1日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南昌起義的識記。
9.沈從文曾讓兒子讀胡適的詩《希望》》“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兒子沒看完便說:“這種詩像小孩寫的!”沈從文說:“那時候能寫這種小孩子東西已經很了不得。沒人提倡這些,你就讀不到那么多新書,我也不會寫小說?!边@個故事與新文化運動內容聯系最緊密的是( ?。?br/>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C.提倡科學,反對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新文化運動中胡適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而胡適的詩《希望》正好是白話文詩,符合新文化運動的主題。故答案是B。
【點評】知道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
10.(2019九上·諸暨月考)有人認為“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這主要是由于新文化運動( ?。?br/>A.高舉“民主”“共和”的大旗 B.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
C.創辦《新青年》作為宣傳陣地 D.使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
【答案】D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新文化運動高舉的旗幟是“民主”“科學”,故A錯;
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在共產黨成立以后,故B錯;
創辦《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但由此得出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邏輯上不通。故C錯;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使人們的思想獲得解放。突破了辛亥革命的政治領域。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D。
【點評】該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
11.(2019九上·諸暨月考)1924年孫中山在新成立的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內,專門設立了工人部、農民部,負責指導工人、農民運動,并親自核準了《農民協會章程》等。孫中山這么做的目的在于(  )
A.推翻清政府的專制統治 B.幫助中國共產黨壯大力量
C.喚起民眾投身國民革命 D.推動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
【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推翻清政府的專制統治在辛亥革命結束就完成了,故A錯,
孫中山是國民黨的領導人,不可能以幫助共產黨壯大力量為目的,故B錯,
專門設立工人部、農民部.......有利于喚起民眾投身國民革命,但這個不是他的目的,是在貫徹其“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其目的是為了推動國共第一次合作。舍棄C選D。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孫中山的推動國共合作的措施。
12.(2020九上·諸暨月考)學習歷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來“重建”歷史場景。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中國,下列情形可能看到的是( ?。?br/>①人們出行乘火車 ②報紙上刊登北伐戰爭的消息
③有人在閱讀《新青年》 ④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受挫青年學生游行示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19世紀初,西方工業文明傳入我國,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響,近代中國社會生活出現變遷。西方發明的輪船、火車相繼傳入中國,使人們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我國也出現了早期的輪船和火車。為了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北伐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戰場。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聲勢震動全國。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1919年,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積壓在中國人民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樣爆發了,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3000多人,在天安門前集會講演,隨后舉行游行示威,五四愛國運動爆發。
C項①③④1919年的中國可能看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19年的中國的相關史實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13.(2019九上·諸暨月考)紅色旅游也是青少年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方式之一。諸暨某校學生夏令營計劃進行一次紅色旅游,選擇了“井岡山—瑞金—南昌”路線,他們可能看到的紅色旅游景點有(  )
①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
②井岡山革命舊址群
③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舊址
④八七會議舊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八七會議是在漢口召開的,位于湖北武漢,不在 “井岡山-瑞金-南昌”路線,故排除④。
故答案為: C。
【點評】本題考查歷史事件發生的地點,對歷史地理知識的聯系有要求。
14.(2020九上·諸暨月考)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膾炙人口的口號、標語、詩詞等往往有著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顯的時代氣息。下列口號、標語、詩詞等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民主、科學” ②“打倒列強,除軍閥”
③“阿婆苦了幾十年,紅軍來后分了田” ④“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答案】A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①“民主、科學”是1915年興起的新文化運動的口號;②“打倒列強,除軍閥”是1926年開始的北伐戰爭的目標;③“阿婆苦了幾十年,紅軍來后分了田” 反映的是1928年開始的農村革命根據地實行的分田地政策;④“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出現在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所以按時間順序排列為①④②③。
A項①④②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口號、標語、詩詞出現的時間。學習歷史一定要注意對歷史時間的掌握。
15.(2018九上·湖州月考)關于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相同點,描述正確的是( ?。?br/>①都采取武裝斗爭形式 ②都以攻打城市為目標
③都由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 ④都創建了革命根據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①都采取武裝斗爭形式描述正確,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起義都是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
②都以攻打城市為目標描述正確,南昌起義以奪取南昌為目標,秋收起義也制定了奪取長沙的目標;
③都由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描述正確,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
④都創建了革命根據地描述不正確,秋收起義后,奪取城市的行動遭到失敗,毛澤東領導起義隊伍轉向農村,創建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而南昌起義沒向農村轉移,更沒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A項①②③是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相同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相同點。
16.(2018九上·湖州月考)1935年2月,毛澤東在《憶秦娥·婁山關》(婁山關位于貴州遵義城北)中感慨:“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迸c此詩創作相關的歷史背景是( ?。?br/>A.國民革命軍徹底擊潰北洋軍閥 B.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
C.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大旗 D.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 “1935年2月”,聯系所學知識, 1935年1月,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危機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挽救了紅軍,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綜上所述可知這首詩創作相關的歷史背景是遵義會議后紅軍開始改變被動局面。
B項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是題干《憶秦娥·婁山關》創作的歷史背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毛澤東的《憶秦娥 婁山關》為背景,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
17.(2020九上·諸暨月考) 1936年,周恩來在接受斯諾采訪時,說:“由于策略上的錯誤,我們拋棄了對國民黨保持控制權的機會。……假如共產黨全力加入國民黨并且為爭奪控制權而斗爭,而不是留在國民黨外邊,我們就能與左翼組成聯盟,取得并且保持領導權。”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周恩來的這番話,是對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某個歷史事件的反思。這一事件是(  )
A.辛亥革命后共和制度難以鞏固 B.大革命失敗
C.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方式 D.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2)策略上的錯誤給中國共產黨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為此,中國共產黨總結失敗教訓,經過艱苦努力,開辟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開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艱苦努力有( ?。?br/>①召開八七會議,確立土地革命總方針
②舉行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
③發動秋收起義,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④帶領工農紅軍長征,完成戰略轉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B
(2)A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根據題干“由于策略上的錯誤,我們拋棄了對國民黨保持控制權的機會”“取得并且保持領導權”可知,題干反映的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當時中國共產黨放棄了對革命的領導權,國民黨右派的叛變革命,導致國民革命的失敗。
A項辛亥革命后共和制度難以鞏固錯誤,“辛亥革命后”與“1936年”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大革命失敗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CD兩項與“假如共產黨全力加入國民黨并且為爭奪控制權而斗爭”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開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是在1930年的上半年,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毛澤東同志在這次會議上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揭開了中國革命歷史的新篇章。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1927年9月9日,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雖然秋收起義結果是失敗的,但它卻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也開辟了第一個在農村的根據地,為后來各地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故①②③正確。長征是在1934年開始的,故④錯誤。
A項①②③是開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艱苦努力,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要求具備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
(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開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歷程,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18.(2018九上·瑞安模擬)下列關于歷史人物與其做出的貢獻一致的是( ?。?br/>序號 人 物 貢 獻
A 孫中山 領導北伐戰爭,基本消滅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B 毛澤東 領導和指揮了四次反“圍剿”斗爭,都取得勝利
C 周恩來 擔任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參加國民革命運動
D 李大釗 翻譯《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先驅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A錯誤,孫中山先生在1925年逝世,并沒有領導北伐戰爭,不符合題意;
B錯誤,毛澤東并沒有領導第四次反“圍剿”斗爭,不符合題意;
C正確,周恩來在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擔任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參加國民革命運動,符合題意;
D錯誤,翻譯《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的是陳望道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要史實,旨在考查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掌握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歷史史實是解題的關鍵。
19.(2020九上·諸暨月考)綜觀不同民族和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程,我們會看到發展道路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特色。下列關于各國發展道路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br/>①印度——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②美國——羅斯福新改——成為現代資本主義制度的新模式
③俄國——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④日本——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識點】俄國十月革命;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①說法錯誤;甘地領導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不是日本,④說法錯誤。②美國一羅斯福新政一成為現代資本主義制度的新模式和③俄國一十月革命一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說法正確。
C項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相關歷史人物所在的國家名稱及其歷史貢獻,要求具備知識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
二、綜合題(共5大題,60分)
20.(2020九上·諸暨月考)書見初心,書見時代。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
——林覺民《與妻書》(1911年)
材料二: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和重量。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材料三:“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br/>“思想的閘門一經打開,這股洪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了……”
材料四:民國建立后,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倒臺,引發了以傳統政治為基礎的舊有倫理與價值體系的松動.……傳統價值觀念開始失去在社會中的正統地位。
——張豈之《中國歷史·晚清民國卷》
(1)結合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說說林覺民為什么覺得“生今日中國”是不幸的。
(2)如何理解材料二,材料三中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br/>(3)結合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列舉辛亥革命后“傳統價值觀念開始失去在社會中的正統地位”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列舉兩例)
【答案】(1)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列強加緊對中國的掠奪,民族危機深重,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3)如稱呼變化,婦女爭取婚姻自由,發型變化等。
【知識點】辛亥革命;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
【解析】【分析】(1)20世紀初,也即1900年以后,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國的民族危機更加深重,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2)辛亥革命在政治上,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還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在思想意義上,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促進了中國思想現代化的進程。
(3)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廢除跪拜禮,代之以文明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老爺”“大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稱呼。
故答案為:(1)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列強加緊對中國的掠奪,民族危機深重,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3)如稱呼變化,婦女爭取婚姻自由,發型變化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辛亥革命的意義、辛亥革命后社會習俗的變化。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1.(2020九上·諸暨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九年級小亮同學在歷史課后對所學內容進行了梳理,繪制了如下的示意圖:
材料二: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數據
參戰國家 卷入人口 傷亡人數 經濟損失
30多個 15億人口 3000余萬 3400多億美元
材料三:戰后,德法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英國一直在國際事務中尋機打壓法國;意大利身為戰勝國幾乎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但因戰爭損失慘重,為強權的獨裁統治奠定了基礎;志在遠東、急于擴張的日本與在這一地區有重大利益的美國矛盾加劇等。這種種現狀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播下“火種”。
——選自《圖說歐洲史》
材料四:191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殖民地面積和工業產值世界排名情況
項目 英國 德國 法國 美國
1913年工業產值世界排名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積世界排名 1 4 2 5
(1)將材料一中示意圖的①②③補充完整。
(2)根據材料二、三,概括此次世界性戰爭產生的重大影響有哪些?
(3)結合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和性質。
【答案】(1)①同盟國;②協約國;③俄國。
(2)影響:①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②戰爭加劇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3)主要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根據已學知識可知,19世紀末,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形成了兩大敵對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德意奧組成的三國同盟和英法俄組成的三國協約。在列寧的領導下,俄國在1917年進行了十月革命,并取得了勝利,俄國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2)材料二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加劇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3)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想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為爭奪世界霸權而進行的帝國主義戰爭。
故答案為:(1)①同盟國;②協約國;③俄國。
(2)影響:①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②戰爭加劇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3)主要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史實是解題的關鍵。
22.(2020九上·諸暨月考)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中華民族陷入苦難的深淵。中國人民在抗爭,仁人志士在求索,不斷迎來民族新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新道路
材料二:歷史學者指出:1840-1949年間的中國歷史經歷了“沉淪”、“谷底”、“上升”三個階段,在1840-1900年期間,中國歷史表現為“沉淪”,從1901-1920年期間,中國歷史表現為“谷底”時期,即黑暗到黎明的交錯期,是為上升集聚力量的時期。1921年以后,中國歷史發展趨勢就主要表現為“上升”了。
(1)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材料一年代尺中A處:1919年至1949年處于什么歷史時期?
(2)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對材料一中“變革人心”、“新開始”的理解。
(3)結合兩則材料,說說1921-1949年,中國步入“上升”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變革人心”:新文化運動+影響;“新開始”: 1919年,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3)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從國情出發;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工人階級成為領導階級等等。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可知,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所以1919-1949年,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依據所學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變革人心;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影響深遠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民主科學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影響了整個社會。
(3)依據所學可知,1921-1949年,中國步入”上升”期的主要原因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從國情出發;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工人階級成為領導階級。
故答案為:(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變革人心”:新文化運動+影響;“新開始”: 1919年,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3)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從國情出發;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工人階級成為領導階級等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3.(2019九上·長興期中)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團結統一才能推動中國革命勝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洪流中的合作】
材料一
對現有其他政黨,應采取獨立的攻擊政策……我們應該始終站在完全獨立的立場上,只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吨袊伯a黨的第一個決議》 中國現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勢力集中的黨…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因此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決議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共產黨應加入國民黨。中國共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深感此必要遵行此決議。——《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的決議案》
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日益加厲,……此全國人民所為疾首蹙額,而有識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為全國人民求一生路者也。
——1924《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危機下的轉向】
材料三:剛剛成立了六年的中國共產黨經受住了這種考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又繼續戰斗了。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一卷
(1)依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政策的變化及其原因。
(2)根據材料二概括當時國共兩黨有著怎樣的共同奮斗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采取了哪一軍事行動
(3)材料三“他們又繼續戰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戰斗”是指哪一事件 簡述該事件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地位。
(4)請以“國民革命運動”中的相關史實,全面論證“團結統一推動中國革命勝利”的結論。
【答案】(1)從保持獨立,不建立關系到與國民黨建立合作關系(2分)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推翻軍閥統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2)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全國。北伐戰爭
(3)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4)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導致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從“采取獨立的攻擊態度”到中國共產黨遵行“與國民黨合作,共產黨應加入國民黨”的決議,體現了國共兩黨保持獨立,不建立關系到與國民黨合作。“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可知,當時共產黨力量不夠強大,要推翻軍閥統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2)“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說明當時國內軍閥混戰,列強加緊對中國的侵略,可見當時合作的共同目標是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全國,為此開展了國民革命運動,蔣介石率領國民革命軍進軍北伐。
(3)“剛剛成立六年的中國共產黨”“被征服、被殺絕”指的是1927年蔣介石等人在上海發動政變,屠殺中國共產黨和革命群眾。面對國民黨的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并沒有被嚇到,1927年周恩來等人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4)本題要求全面論證,即從正反兩面證明觀點。國共兩黨合作,開展了國民革命運動,北伐順利進軍,沉重打擊了列強和國內軍閥,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國共合作破裂,導致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
故答案為:(1)從保持獨立,不建立關系到與國民黨建立合作關系(2分)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推翻軍閥統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2)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全國。北伐戰爭。
(3)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4)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導致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相關知識,需要學生學會運用史論結合的方法,屬于困難題。
24.(2020九上·諸暨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建黨前的青年毛澤東
●1919年7月,創辦《湘江評論》,發表《民眾的大聯合》指明民眾的大聯合就是以農民、工人為主體的所有被壓迫者的聯合。
●1919年12月,在北京與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接觸,收集閱讀有關馬克思主義書籍。
●1920年11月,在長沙創建共產黨主義小組。
材料二:所謂割據,必須走武裝的。哪一處沒有武裝,或者武裝不夠,地方就立即被敵人占去了。黨的組織,現分連支部、營委、團委、軍委四級。連有支部,班有小組。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爸Р拷ㄔ谶B上”是一個重要原因,沒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數人擁護的。
——毛澤東《中國平民戰爭的戰略問楚》
材料三:七律·長征(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結合毛澤東的活動,說明當時中國共產黨成立已具備了哪些成熟條件?
(2)根據材料二,概括毛澤東總結的井岡山斗爭的革命經驗。
(3)閱讀材料三,談談你對“長征精神”的理解?
【答案】(1)①1919年提出“以農民、工人為主體的所有被壓迫者的聯合”說明當時的工人階級的隊伍不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提供了階級基礎。②1919毛澤東收集閱讀有關馬克思主義書籍,說明當時馬克思主義思想得到傳播,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提供了思想基礎。③1920年創建共產主義小組,說明有了共產黨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成立提供了組織基礎。
(2)經驗:工農武裝割據;開展土地革命。
(3)長征精神表現在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等等。長征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共成立的條件,要求具備正確分析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中共的成立的條件可以從思想、階級和組織基礎進行分析,根據材料一“在北京與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接觸交談,收集閱讀有關馬克思主義的書籍”可以得出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根據材料一“指明民眾的大聯合就是以農民、工人為主體的所有被壓迫者的聯合”可以得出階級基礎是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根據“在長沙建立共產黨早起組織”可以得出組織基礎是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2)本題考查毛澤東思想,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材料能力。根據材料“所謂割據,必須是武裝的”可知工農武裝割據;“沒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數人擁護的”體現了開展土地革命。
(3)本題考查長征精神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屬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長征精神是對革命的堅定信念,戰勝所有敵人的大無畏的革命英雄義,是戰勝一切困難的決心和勇氣的革命的樂觀主義,是團結一致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等。
故答案為:(1)①1919年提出“以農民、工人為主體的所有被壓迫者的聯合”說明當時的工人階級的隊伍不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提供了階級基礎。②1919毛澤東收集閱讀有關馬克思主義書籍,說明當時馬克思主義思想得到傳播,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提供了思想基礎。③1920年創建共產主義小組,說明有了共產黨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成立提供了組織基礎。
(2)經驗:工農武裝割據;開展土地革命。
(3)長征精神表現在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等等。長征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成立的條件、毛澤東思想、長征精神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正確分析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運用所學分析材料的能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寨县| 闻喜县| 苍山县| 扬州市| 成都市| 竹溪县| 双流县| 长沙县| 建湖县| 紫云| 自治县| 丰原市| 张家界市| 新宁县| 青铜峡市| 永泰县| 安仁县| 平塘县| 丹凤县| 山阳县| 涞水县| 武夷山市| 汨罗市| 通海县| 舞钢市| 沧州市| 贺兰县| 中宁县| 苍南县| 临西县| 益阳市| 法库县| 平原县| 观塘区| 井冈山市| 凤山县| 醴陵市| 新邵县| 赫章县| 冷水江市| 屏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