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南中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獨立作業(一)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南中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獨立作業(一)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南中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獨立作業(一)試卷
一、選擇題(每題1.5分,共30分,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一個選項)
1.(2020九上·浙江月考)一位歷史學家在評價20世紀初的歐洲形勢時說:“歐洲已經變成一只‘火藥桶’,只需一粒火星將它引爆。”這里的“火星”是指(  )
A.美德率先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B.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軍備競賽
C.薩拉熱窩事件
D.凡爾登戰役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一位歷史學家在評價20世紀初的歐洲形勢時說:“歐洲已經變成一只‘火藥桶’,只需一粒火星將它引爆。”這里的“火星”是指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20世紀初的巴爾干半島就象一個存滿了炸藥的火藥桶。軍事集團的形成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引發了長達四年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故成為“一粒火星”的是薩拉熱窩事件。
ABD三項都不是題干里的“火星”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C項薩拉熱窩事件是題干里的“火星”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薩拉熱窩事件以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
2.(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圖是張武順所著《我的第一本世界歷史知識漫畫書》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封面。從圖中我們可以獲取的信息有(  )
①一戰人員傷亡多、經濟損失大 ②德國和法國是一戰的參戰國
③牽涉到30多個國家地區的15億人口 ④新式武器在一戰戰場上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題干圖片“法軍、德軍、坦克”反映了②德國和法國是一戰的參戰國和④新式武器在一戰戰場上使用;①一戰人員傷亡多、經濟損失大和③牽涉到30多個國家地區的15億人口在題干圖片中不能反映。
C項②④是從圖中我們可以獲取的信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圖片的能力。找準圖片的切入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3.(2019九上·紹興月考)有人說:“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這是因為辛亥革命(  )
A.改變了近代社會性質 B.結束了專制獨裁統治
C.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D.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據“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可知,題干體現了辛亥革命建立民國、推翻帝制、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舉措,導致了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A項改變了近代社會性質錯誤,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了近代社會性質,不符合題意;
B項結束了專制獨裁統治錯誤,辛亥革命后,專制獨裁統治依舊存在,不符合題意;
C項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不符合題意;
D項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
4.(2019九上·桐鄉月考)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的精神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下列史料能反映這一結論的是(  )
①妃子文繡登報與皇帝溥儀離婚
②清政府在南京開辦第一家電話局
③看電影、拍照片成為生活時尚
④對地位高的人不再稱老爺、大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20世紀30年代初,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妃子文繡不懼輿論的壓力,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力,與溥儀離婚;這件事情充分說明了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在逐步變化、中國女性開始爭取婚姻自由。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文化生活方面,照相技術開始出現,人們可以拍照片、看電影、看報紙等。辛亥革命后取消“大人”、“老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稱呼,體現了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愿望。 ①③④能反映“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的精神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結論。
B項①③④能反映“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的精神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結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近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的相關史實。
5.(2020九上·浙江月考)有史學家認為:“十月革命是列寧與布爾什維克發動的一次成功的改變”。這次改變(  )
A.徹底推翻了沙皇殘酷的專制統治
B.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C.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答案】D
【知識點】俄國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據“十月革命是列寧與布爾什維克發動的一次‘成功的改變’”可知,這次改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1917年11月,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它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俄國十月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俄國十月革命的相關史實。
6.(2020九上·浙江月考)丘吉爾曾說過:“斯大林是一個世上無出其下的最大的獨裁者,他接過俄國時,俄國只有木犁,而當他撒手人寰時,俄國已擁有核武器。”蘇聯能取得如丘吉爾所說的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為(  )
A.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實施新經濟政策
C.實行改革開放 D.創建斯大林模式
【答案】D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反映了斯大林執政時期,開創并實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也就是斯大林模式,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重工業得到飛速發展。
AB兩項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實施新經濟政策的是列寧,不符合題意;
C項實行改革開放的是鄧小平,不符合題意;
D項創建斯大林模式是蘇聯能取得如丘吉爾所說的這一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斯大林模式的有關內容。注意準確識記斯大林模式的影響。
7.(2020九上·浙江月考)蘇聯由原來的逐步實現農業集體化,轉變為“農業全盤集體化”,這一變化造成了(  )
A.城市人口的增長 B.糧食產量迅猛增加
C.輕工業的緩慢發展 D.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答案】D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20世紀30年代的蘇聯,農業全盤集體化使農牧業生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面,分散的小生產轉變為集中的大生產,農業的經營規模擴大了一百倍。另一方面,在全盤集體化的基礎上蘇聯農業開始走上機械化的道路。但“農業全盤集體化” 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蘇聯由原來的逐步實現農業集體化轉變為“農業全盤集體化” 造成的后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蘇聯農業全盤集體化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具備學生準確識記基礎知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8.(2020九上·浙江月考)1919年埃及人民反英大起義的直接原因是(  )
A. 埃及淪為英國殖民地 B.英殖民當局逮捕華夫脫領導人
C.華夫脫黨的領導 D.學生反英示威的推動
【答案】B
【知識點】埃及的華夫脫運動
【解析】【分析】1918年冬,埃及資產階級民族運動領袖扎格魯爾等人向英國殖民當局提出英軍撤離埃及、準許埃及完全獨立的要求,并組織代表團準備到倫敦同英國政府談判,還要求到巴黎和會申訴。1919年春,英國殖民當局斷然拒絕這一合理要求,并逮捕了華夫脫黨領導人,引發了埃及人民的反英大起義。
ACD三項都不是1919年埃及人民反英大起義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題意;
B項英殖民當局逮捕華夫脫領導人是1919年埃及人民反英大起義的直接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埃及華夫脫運動,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能力。
9.(2020九上·浙江月考)印度詩人泰戈爾曾寫道:“在使人們斷絕邪惡的斗爭中,或許他(指甘地)不會成功,或許他會像佛陀和耶穌一樣遭到失敗,但是他的一生對子孫是一種教益,為此,人民永遠牢記著他。”詩人如此評價甘地是因為他(  )
①多次組織群眾性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②被印度人民尊稱為“圣雄”、“國父”
③為印度實現民族獨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④創立的非暴力理論是寶貴的思想財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印度的覺醒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甘地倡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多次組織領導,取得了巨大成效。②由于甘地在印度革命斗爭過程中的巨大貢獻,所以被尊稱為圣雄和國父。這不是甘地的功績,而是對他的評價。③甘地的革命活動為印度獨立奠定了基礎。④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是寶貴的思想財富,是印度資產階級革命思想之一。①③正確;②④錯誤。
B項①③是詩人如此評價甘地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甘地的評價,要求學生結合甘地的革命斗爭思想和實踐來分析。解答本題首先要對甘地的革命思想和革命活動準確把握,其次要對材料信息和選項細致分析,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分析材料的能力。
10.“燈閃著,風吹著,蟋蟀叫著,我坐在床上看書,月亮出來了,風息了,我坐在椅子上唱歌”,這是末代皇帝溥儀(1906-1967)在17歲時寫的一首新詩。和文言文相比,這種平易通俗的文風受益于(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
【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可知,題干表述的是用白話文寫文章,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寫文章“不作無病之呻吟”“須言之有物”等主張。和文言文相比,這種平易通俗的文風受益于新文化運動。
ABD三項和平易通俗的文風無關,不符合題意;
C項新文化運動是題干現象出現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
11.(2020九上·浙江月考)毛澤東說:“我在師范學校學習的時候,就開始讀這個雜志了。我非常欽佩胡適和陳獨秀的文章。他們代替了已經被我拋棄的梁啟超和康有為,一時成了我的楷模。”毛澤東所說的雜志當時主要宣傳(  )
A.傳統儒家思想 B.維新變法思想
C.民主革命思想 D.民主和科學
【答案】D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1936年,毛澤東回憶說我在師范學校學習時,就開始讀這個雜志。《新青年》雜志對毛澤東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為它宣揚民主、科學。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和魯迅等,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掀起新文化運動,向尊孔復古的封建逆流展開猛烈的進攻,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民主和科學是毛澤東所說的雜志當時主要宣傳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新文化運動的情況、內容以及意義。
12.(2019九上·義烏月考)五四運動中,一些愛國人士提出了“改造強盜世界,不認秘密外交,實行民族自決”和“另起爐灶,組織新政府”這些口號。這些口號表明五四運動(  )
A.開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 B.將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
C.改變中國外交被動局面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質
【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A項開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錯誤,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從題干口號中無法體現,不符合題意;
B項將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錯誤,材料所述的口號有利于推動愛國運動的發展,但是否能達到“高潮”無法體現,不符合題意;
C項改變中國外交被動局面錯誤,五四運動的口號與中國外交被動局面的改變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質正確,根據題干材料信息“不認秘密外交,實行民族自決”體現了反帝性質,“另起爐灶,組織新政府”體現了反對北洋軍閥統治即反封建性質,故材料所述口號能體現出五四運動的反帝反封建性質,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五四運動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認知的能力。
13.(2019九上·浦江月考)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主要反映了(  )
A.中國革命任務的變化 B.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
C.中國革命領導階級的變化 D.中國主要矛盾的變化
【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開始領導民主主義革命,五四運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主要反映了中國領導階級的變化。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中國革命領導階級的變化是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主要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相關知識。解答本題注意理解識記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領導革命,革命的領導權發生了變化,致使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
14.(2020九上·浙江月考)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歷史功績主要有(  )
①創辦黃埔軍校 ②領導辛亥革命 ③領導北伐戰爭 ④創建中華民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1924年5月,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的建議下,在廣州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選項③領導北伐戰爭的是蔣介石;不符合史實。
B項①②④是孫中山的歷史功績,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主要歷史功績,要求具備識記知識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5.(2020九上·浙江月考)中共一大通過的決議中,最能夠表明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是(  )
A.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
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C.建立地方黨組織,領導工人運動
D.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實現共產主義
【答案】D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根據已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參加大會的代表有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等13人,代表全國五十多個黨員,共產國際的代表也出席了大會。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在當前的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選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黨的奮斗目標最能表明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
ABC三項都不是最能表明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的,不符合題意;
D項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實現共產主義最能夠表明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的相關內容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共一大的相關史實。
16.(2020九上·浙江月考)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望兩岸共圓中國夢。歷史上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標志是(  )
A.中共一大召開 B.中共二大召開
C.國民黨一大召開 D.國民革命軍組建
【答案】C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1924年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一大,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標志著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實現。
ABD三項都不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標志,不符合題意;
C項國民黨一大召開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標志,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能力。
17.(2020九上·浙江月考)某校組織井岡山研學旅行,下列最能體現其紅色旅游特色的是(  )
A.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 B.五四中心,風云新途
C.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D.八一槍響,軍旗升起
【答案】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指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和游擊戰爭,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與井岡山紅色旅游特色相符。
ABD三項與井岡山紅色旅游特色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最能體現其紅色旅游特色,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相關史實。
18.(2020九上·浙江月考)某班開展主題音樂會,節目如下:《告別》《突破封鎖線》《四渡赤水》《飛躍大渡河》《過雪山草地》《到吳起鎮》《祝捷》《報喜》和《大會師》,該音樂會的主題最可能是(  )
A.建黨偉業 B.長征精神 C.抗日烽火 D.解放歲月
【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題目所給歌曲反映的是紅軍長征過程中的重大事件。由于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4年10月,紅軍被迫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進行長征。一路上敵人圍追堵截,紅軍拼死英勇沖殺,沖過敵人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后,紅軍人員損失過半。毛澤東提出紅軍不去湘西,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渡過烏江,奪取貴州北部重鎮遵義。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后,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然后巧渡金沙江,紅軍跳出敵人包圍圈。接著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烏蒙山是紅軍最后過的一個雪山,越過草地。1935年10月,紅軍在吳起鎮會師。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ACD三項和題干音樂會節目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長征精神最可能是該音樂會的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查長征的經過,要求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19.魯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寫到:“這是民國六年的冬天。”“民國六年”是指(  )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題目給出的時間是民國六年,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1912+6-1=1917年,因為1912年為民國1年,需要減去這個1,ABD均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中華民國的計算時間的內容。
20.(2020九上·浙江月考)美國在1929—1933年出現高失業率,主要原因是(  )
A.經濟大危機 B.胡佛反危機措施
C.羅斯福新政 D.一戰爆發
【答案】A
【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
【解析】【分析】據已學知識可知,1929年到1933年,在美國爆發了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使美國的失業率急劇上升,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失業工人超過三千萬。
A項經濟大危機是美國在1929—1933年出現高失業率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不是美國在1929—1933年出現高失業率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的影響。理解并識記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的影響的相關史實。
二、非選擇題(共5大題,每題10分,共50分)
21.(2020九上·浙江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
材料三:1919年,中國以戰勝國的身份滿懷喜悅地參加了巴黎和會,卻被一瓢涼水澆了下來……這樣一份喪權辱國的和約讓國人震驚,讓國人憤慨,一場浩浩蕩蕩的愛國運動爆發了。
(1)圖1中的三角形和外圓代表的集團名稱分別是什么?圖2中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怎樣的現象?
(2)請你從“一戰”的性質和目的角度,評析材料二中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觀點。
(3)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建立了怎樣的國際秩序?材料三中“涼水”是指什么?巴黎和會和這場愛國運動有何聯系?
【答案】(1)三國同盟(同盟國);三國協約(協約國)。展開激烈的軍備競賽。
(2)錯誤。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
(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列強作出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決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遭受挫折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體系;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圖1和所學知,圖中的三角形連接的國家是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這三個國家組成了三國同盟集團。外圓連接的國家是英國、法國和俄國,這三個國家組成了三國協約集團,這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加速了一戰的爆發。1914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陸海軍總數明顯增加,反映了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后展開激烈的軍備競賽。
(2)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他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評價不正確;因為一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是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而戰。雙方都應該受到審判。
(3)結合所學可知,一戰后,通過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和1921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1919年,中國作為一戰的戰勝國參加了巴黎和會,會上,中國政府提出了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利歸還中國,廢除二十一條等合理提案,中國代表團的正當提議遭到拒絕,并把中國的青島轉讓給日本,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遭到了重大失敗,消息傳到北京,長期積壓在人民心頭的怒火被點燃了,五四運動爆發。
故答案為:(1)三國同盟(同盟國);三國協約(協約國)。展開激烈的軍備競賽。
(2)錯誤。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
(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列強作出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決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遭受挫折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國同盟、三國協約、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2.(2020九上·浙江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繼當權。列強勾結諸軍閥,掠奪人民更不堪”。
——朱德《辛亥革命雜詠》
材料二:偉大的五四運動如同一道閃電照亮了歷史的星空,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大地上以波瀾壯闊的規模廣泛傳播;一支新生社會力量登上政治舞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時候。
(1)請從國民思想狀況角度說說材料一中“清朝余孽”為什么仍能“繼當權”?為此,一批進步的中國知識分子采取什么行動來“喚醒國家及人民”?從中折射出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具有什么特點?
(2)根據材料二,概括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誕生之間的聯系。
(3)綜合上述資料,談談對于我們今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何啟示?
【答案】(1)辛亥革命以后,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并沒有根本的改變。一批進步的知識分子認為要在中國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進行政治革命,還必須進行思想革命,因此他們高舉民主和科學的大旗,開始了新文化運動。從政治領域到思想文化領域(從制度層面到思想層面)
(2)五四運動中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為中共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3)解放思想(先進的思想引領);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等。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及其背景。辛亥革命以后,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沒有根本改變,封建統治思想還根深蒂固。經過辛亥革命,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革命失敗的根源在于國民腦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識,必須從文化思想上沖擊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識,通過普及共和思想來實現真正的共和政體。為此,一批進步的中國知識分子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
(2)本題考查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誕生之間的聯系。五四運動中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了政治舞臺為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3)本題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解放思想(先進的思想引領);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等。
故答案為:(1)辛亥革命以后,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并沒有根本的改變。一批進步的知識分子認為要在中國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進行政治革命,還必須進行思想革命,因此他們高舉民主和科學的大旗,開始了新文化運動。從政治領域到思想文化領域(從制度層面到思想層面)。
(2)五四運動中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為中共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3)解放思想(先進的思想引領);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及其背景,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誕生之間的聯系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文化運動及其背景,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誕生之間的聯系。
23.(2020九上·浙江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國民革命軍歌》: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齊奮斗。
材料二:紀錄片《中國1927》共有六集,依次對應北京、廣州、武漢、上海、南京、南昌六座城市坐標,每個城市承載一個主題,用全新的表達方式解讀不為人熟知的“那一年”。
材料三: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濃縮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歷程,第一集的“千年巨變”講述中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發生了歷史性巨變。它為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2)請結合相關史實說明,上海、南昌兩座城市承載的主題分別為《風暴》、《驚雷》的原因。
(3)“千年巨變”事件開始的標志是什么?如何理解“它為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
【答案】(1)北伐戰爭;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
(2)上海: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影響:宣告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 南昌: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發動起義;影響: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3)武昌起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齊奮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6年,國民政府發動了北伐戰爭。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展 。
(2)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宣告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完全破裂。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發動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3)根據材料三中的“‘千年巨變’講述中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發生了歷史性巨變”,聯系所學知識,1911年,孫中山等革命黨人領導了辛亥革命,1912年,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和制政府,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故答案為:(1)北伐戰爭;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
(2)上海: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影響:宣告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 南昌: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發動起義;影響: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3)武昌起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伐戰爭、第一次國共合作、南昌起義、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北伐戰爭、第一次國共合作、南昌起義、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
24.(2020九上·浙江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大總統誓詞”體現了辛亥革命的哪一指導思想?至1925年孫中山逝世,誓詞中哪些內容已經實現?
(2)請列舉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一例史實,說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為“圖謀民生幸福”所作出的努力。
(3)根據兩位偉人不同的革命結果,談談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獲得哪些啟示?
【答案】(1)三民主義。實現: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
(2)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
(3)啟示:立足中國國情;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等。
【知識點】辛亥革命;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具備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及知識再現再認的能力。第一小問,根據所學可知,孫中山為“顛覆滿清專制政府”在中國同盟會機關刊物《民報》發刊詞中把其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它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第二小問,依據所學可知,1912年3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所以至1925年孫中山逝世,誓詞中“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已經實現。
(2)1927-1937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滿足農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三民主義。實現: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
(2)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
(3)啟示:立足中國國情;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民主義、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三民主義、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
25.(2020九上·浙江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儀仗方隊的三位擎旗手高舉黨旗、國旗、軍旗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這也是三面旗幟首次在閱兵式上同時通過天安門。
材料二: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敢于面對曲折,勇于修正錯誤,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摘自中共十九大報告
(1)結合所學知識,仿照示例,為黨旗搭配相應解說詞。
示例:國旗解說詞——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隆重舉行開國典禮,歡慶新中國的誕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2)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哪一重要論斷揭示了“軍旗與國旗”的關系?
(3)從“黨旗”升起到“國旗”升起期間,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敢于面對曲折,勇于修正錯誤,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請運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兩例史實加以印證。
【答案】(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先后在上海、嘉興南湖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2)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3)①1927年,八七會議總結大革命失敗教訓,確立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②1927年,中共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攻打城市后受挫后,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中國革命新道路;③“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5年長征途中召開遵義會議,糾正博古等人“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舉行,后又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游船。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辭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2)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漢口召開黨的最高會議,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結合中國當時國情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著名論斷。
(3)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面臨國民黨血腥屠殺,中共選擇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1934年 “左”傾錯誤導致革命失利,中共中央召開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1937年七七事變之后,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共實現與國民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在1945年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等。
故答案為:(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先后在上海、嘉興南湖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2)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3)①1927年,八七會議總結大革命失敗教訓,確立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②1927年,中共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攻打城市后受挫后,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中國革命新道路;③“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5年長征途中召開遵義會議,糾正博古等人“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 / 1浙江省南中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獨立作業(一)試卷
一、選擇題(每題1.5分,共30分,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一個選項)
1.(2020九上·浙江月考)一位歷史學家在評價20世紀初的歐洲形勢時說:“歐洲已經變成一只‘火藥桶’,只需一粒火星將它引爆。”這里的“火星”是指(  )
A.美德率先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B.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軍備競賽
C.薩拉熱窩事件
D.凡爾登戰役
2.(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圖是張武順所著《我的第一本世界歷史知識漫畫書》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封面。從圖中我們可以獲取的信息有(  )
①一戰人員傷亡多、經濟損失大 ②德國和法國是一戰的參戰國
③牽涉到30多個國家地區的15億人口 ④新式武器在一戰戰場上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9九上·紹興月考)有人說:“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這是因為辛亥革命(  )
A.改變了近代社會性質 B.結束了專制獨裁統治
C.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D.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
4.(2019九上·桐鄉月考)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的精神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下列史料能反映這一結論的是(  )
①妃子文繡登報與皇帝溥儀離婚
②清政府在南京開辦第一家電話局
③看電影、拍照片成為生活時尚
④對地位高的人不再稱老爺、大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2020九上·浙江月考)有史學家認為:“十月革命是列寧與布爾什維克發動的一次成功的改變”。這次改變(  )
A.徹底推翻了沙皇殘酷的專制統治
B.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C.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6.(2020九上·浙江月考)丘吉爾曾說過:“斯大林是一個世上無出其下的最大的獨裁者,他接過俄國時,俄國只有木犁,而當他撒手人寰時,俄國已擁有核武器。”蘇聯能取得如丘吉爾所說的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為(  )
A.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實施新經濟政策
C.實行改革開放 D.創建斯大林模式
7.(2020九上·浙江月考)蘇聯由原來的逐步實現農業集體化,轉變為“農業全盤集體化”,這一變化造成了(  )
A.城市人口的增長 B.糧食產量迅猛增加
C.輕工業的緩慢發展 D.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8.(2020九上·浙江月考)1919年埃及人民反英大起義的直接原因是(  )
A. 埃及淪為英國殖民地 B.英殖民當局逮捕華夫脫領導人
C.華夫脫黨的領導 D.學生反英示威的推動
9.(2020九上·浙江月考)印度詩人泰戈爾曾寫道:“在使人們斷絕邪惡的斗爭中,或許他(指甘地)不會成功,或許他會像佛陀和耶穌一樣遭到失敗,但是他的一生對子孫是一種教益,為此,人民永遠牢記著他。”詩人如此評價甘地是因為他(  )
①多次組織群眾性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②被印度人民尊稱為“圣雄”、“國父”
③為印度實現民族獨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④創立的非暴力理論是寶貴的思想財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燈閃著,風吹著,蟋蟀叫著,我坐在床上看書,月亮出來了,風息了,我坐在椅子上唱歌”,這是末代皇帝溥儀(1906-1967)在17歲時寫的一首新詩。和文言文相比,這種平易通俗的文風受益于(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
11.(2020九上·浙江月考)毛澤東說:“我在師范學校學習的時候,就開始讀這個雜志了。我非常欽佩胡適和陳獨秀的文章。他們代替了已經被我拋棄的梁啟超和康有為,一時成了我的楷模。”毛澤東所說的雜志當時主要宣傳(  )
A.傳統儒家思想 B.維新變法思想
C.民主革命思想 D.民主和科學
12.(2019九上·義烏月考)五四運動中,一些愛國人士提出了“改造強盜世界,不認秘密外交,實行民族自決”和“另起爐灶,組織新政府”這些口號。這些口號表明五四運動(  )
A.開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 B.將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
C.改變中國外交被動局面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質
13.(2019九上·浦江月考)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主要反映了(  )
A.中國革命任務的變化 B.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
C.中國革命領導階級的變化 D.中國主要矛盾的變化
14.(2020九上·浙江月考)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歷史功績主要有(  )
①創辦黃埔軍校 ②領導辛亥革命 ③領導北伐戰爭 ④創建中華民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0九上·浙江月考)中共一大通過的決議中,最能夠表明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是(  )
A.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
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C.建立地方黨組織,領導工人運動
D.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實現共產主義
16.(2020九上·浙江月考)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望兩岸共圓中國夢。歷史上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標志是(  )
A.中共一大召開 B.中共二大召開
C.國民黨一大召開 D.國民革命軍組建
17.(2020九上·浙江月考)某校組織井岡山研學旅行,下列最能體現其紅色旅游特色的是(  )
A.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 B.五四中心,風云新途
C.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D.八一槍響,軍旗升起
18.(2020九上·浙江月考)某班開展主題音樂會,節目如下:《告別》《突破封鎖線》《四渡赤水》《飛躍大渡河》《過雪山草地》《到吳起鎮》《祝捷》《報喜》和《大會師》,該音樂會的主題最可能是(  )
A.建黨偉業 B.長征精神 C.抗日烽火 D.解放歲月
19.魯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寫到:“這是民國六年的冬天。”“民國六年”是指(  )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20.(2020九上·浙江月考)美國在1929—1933年出現高失業率,主要原因是(  )
A.經濟大危機 B.胡佛反危機措施
C.羅斯福新政 D.一戰爆發
二、非選擇題(共5大題,每題10分,共50分)
21.(2020九上·浙江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
材料三:1919年,中國以戰勝國的身份滿懷喜悅地參加了巴黎和會,卻被一瓢涼水澆了下來……這樣一份喪權辱國的和約讓國人震驚,讓國人憤慨,一場浩浩蕩蕩的愛國運動爆發了。
(1)圖1中的三角形和外圓代表的集團名稱分別是什么?圖2中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怎樣的現象?
(2)請你從“一戰”的性質和目的角度,評析材料二中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觀點。
(3)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建立了怎樣的國際秩序?材料三中“涼水”是指什么?巴黎和會和這場愛國運動有何聯系?
22.(2020九上·浙江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繼當權。列強勾結諸軍閥,掠奪人民更不堪”。
——朱德《辛亥革命雜詠》
材料二:偉大的五四運動如同一道閃電照亮了歷史的星空,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大地上以波瀾壯闊的規模廣泛傳播;一支新生社會力量登上政治舞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時候。
(1)請從國民思想狀況角度說說材料一中“清朝余孽”為什么仍能“繼當權”?為此,一批進步的中國知識分子采取什么行動來“喚醒國家及人民”?從中折射出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具有什么特點?
(2)根據材料二,概括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誕生之間的聯系。
(3)綜合上述資料,談談對于我們今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何啟示?
23.(2020九上·浙江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國民革命軍歌》: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齊奮斗。
材料二:紀錄片《中國1927》共有六集,依次對應北京、廣州、武漢、上海、南京、南昌六座城市坐標,每個城市承載一個主題,用全新的表達方式解讀不為人熟知的“那一年”。
材料三: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濃縮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歷程,第一集的“千年巨變”講述中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發生了歷史性巨變。它為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2)請結合相關史實說明,上海、南昌兩座城市承載的主題分別為《風暴》、《驚雷》的原因。
(3)“千年巨變”事件開始的標志是什么?如何理解“它為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
24.(2020九上·浙江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大總統誓詞”體現了辛亥革命的哪一指導思想?至1925年孫中山逝世,誓詞中哪些內容已經實現?
(2)請列舉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一例史實,說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為“圖謀民生幸福”所作出的努力。
(3)根據兩位偉人不同的革命結果,談談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獲得哪些啟示?
25.(2020九上·浙江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儀仗方隊的三位擎旗手高舉黨旗、國旗、軍旗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這也是三面旗幟首次在閱兵式上同時通過天安門。
材料二: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敢于面對曲折,勇于修正錯誤,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摘自中共十九大報告
(1)結合所學知識,仿照示例,為黨旗搭配相應解說詞。
示例:國旗解說詞——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隆重舉行開國典禮,歡慶新中國的誕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2)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哪一重要論斷揭示了“軍旗與國旗”的關系?
(3)從“黨旗”升起到“國旗”升起期間,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敢于面對曲折,勇于修正錯誤,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請運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兩例史實加以印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一位歷史學家在評價20世紀初的歐洲形勢時說:“歐洲已經變成一只‘火藥桶’,只需一粒火星將它引爆。”這里的“火星”是指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20世紀初的巴爾干半島就象一個存滿了炸藥的火藥桶。軍事集團的形成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引發了長達四年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故成為“一粒火星”的是薩拉熱窩事件。
ABD三項都不是題干里的“火星”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C項薩拉熱窩事件是題干里的“火星”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薩拉熱窩事件以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
2.【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題干圖片“法軍、德軍、坦克”反映了②德國和法國是一戰的參戰國和④新式武器在一戰戰場上使用;①一戰人員傷亡多、經濟損失大和③牽涉到30多個國家地區的15億人口在題干圖片中不能反映。
C項②④是從圖中我們可以獲取的信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圖片的能力。找準圖片的切入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3.【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據“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可知,題干體現了辛亥革命建立民國、推翻帝制、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舉措,導致了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A項改變了近代社會性質錯誤,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了近代社會性質,不符合題意;
B項結束了專制獨裁統治錯誤,辛亥革命后,專制獨裁統治依舊存在,不符合題意;
C項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不符合題意;
D項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
4.【答案】B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20世紀30年代初,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妃子文繡不懼輿論的壓力,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力,與溥儀離婚;這件事情充分說明了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在逐步變化、中國女性開始爭取婚姻自由。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文化生活方面,照相技術開始出現,人們可以拍照片、看電影、看報紙等。辛亥革命后取消“大人”、“老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稱呼,體現了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愿望。 ①③④能反映“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的精神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結論。
B項①③④能反映“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的精神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結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近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的相關史實。
5.【答案】D
【知識點】俄國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據“十月革命是列寧與布爾什維克發動的一次‘成功的改變’”可知,這次改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1917年11月,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它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俄國十月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俄國十月革命的相關史實。
6.【答案】D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反映了斯大林執政時期,開創并實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也就是斯大林模式,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重工業得到飛速發展。
AB兩項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實施新經濟政策的是列寧,不符合題意;
C項實行改革開放的是鄧小平,不符合題意;
D項創建斯大林模式是蘇聯能取得如丘吉爾所說的這一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斯大林模式的有關內容。注意準確識記斯大林模式的影響。
7.【答案】D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20世紀30年代的蘇聯,農業全盤集體化使農牧業生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面,分散的小生產轉變為集中的大生產,農業的經營規模擴大了一百倍。另一方面,在全盤集體化的基礎上蘇聯農業開始走上機械化的道路。但“農業全盤集體化” 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蘇聯由原來的逐步實現農業集體化轉變為“農業全盤集體化” 造成的后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蘇聯農業全盤集體化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具備學生準確識記基礎知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8.【答案】B
【知識點】埃及的華夫脫運動
【解析】【分析】1918年冬,埃及資產階級民族運動領袖扎格魯爾等人向英國殖民當局提出英軍撤離埃及、準許埃及完全獨立的要求,并組織代表團準備到倫敦同英國政府談判,還要求到巴黎和會申訴。1919年春,英國殖民當局斷然拒絕這一合理要求,并逮捕了華夫脫黨領導人,引發了埃及人民的反英大起義。
ACD三項都不是1919年埃及人民反英大起義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題意;
B項英殖民當局逮捕華夫脫領導人是1919年埃及人民反英大起義的直接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埃及華夫脫運動,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能力。
9.【答案】B
【知識點】印度的覺醒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甘地倡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多次組織領導,取得了巨大成效。②由于甘地在印度革命斗爭過程中的巨大貢獻,所以被尊稱為圣雄和國父。這不是甘地的功績,而是對他的評價。③甘地的革命活動為印度獨立奠定了基礎。④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是寶貴的思想財富,是印度資產階級革命思想之一。①③正確;②④錯誤。
B項①③是詩人如此評價甘地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甘地的評價,要求學生結合甘地的革命斗爭思想和實踐來分析。解答本題首先要對甘地的革命思想和革命活動準確把握,其次要對材料信息和選項細致分析,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分析材料的能力。
10.【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可知,題干表述的是用白話文寫文章,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寫文章“不作無病之呻吟”“須言之有物”等主張。和文言文相比,這種平易通俗的文風受益于新文化運動。
ABD三項和平易通俗的文風無關,不符合題意;
C項新文化運動是題干現象出現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
11.【答案】D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1936年,毛澤東回憶說我在師范學校學習時,就開始讀這個雜志。《新青年》雜志對毛澤東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為它宣揚民主、科學。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和魯迅等,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掀起新文化運動,向尊孔復古的封建逆流展開猛烈的進攻,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民主和科學是毛澤東所說的雜志當時主要宣傳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新文化運動的情況、內容以及意義。
12.【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A項開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錯誤,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從題干口號中無法體現,不符合題意;
B項將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錯誤,材料所述的口號有利于推動愛國運動的發展,但是否能達到“高潮”無法體現,不符合題意;
C項改變中國外交被動局面錯誤,五四運動的口號與中國外交被動局面的改變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質正確,根據題干材料信息“不認秘密外交,實行民族自決”體現了反帝性質,“另起爐灶,組織新政府”體現了反對北洋軍閥統治即反封建性質,故材料所述口號能體現出五四運動的反帝反封建性質,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五四運動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認知的能力。
13.【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開始領導民主主義革命,五四運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主要反映了中國領導階級的變化。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中國革命領導階級的變化是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主要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相關知識。解答本題注意理解識記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領導革命,革命的領導權發生了變化,致使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
14.【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1924年5月,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的建議下,在廣州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選項③領導北伐戰爭的是蔣介石;不符合史實。
B項①②④是孫中山的歷史功績,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主要歷史功績,要求具備識記知識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5.【答案】D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根據已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參加大會的代表有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等13人,代表全國五十多個黨員,共產國際的代表也出席了大會。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在當前的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選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黨的奮斗目標最能表明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
ABC三項都不是最能表明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的,不符合題意;
D項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實現共產主義最能夠表明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的相關內容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共一大的相關史實。
16.【答案】C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1924年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一大,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標志著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實現。
ABD三項都不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標志,不符合題意;
C項國民黨一大召開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標志,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能力。
17.【答案】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指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和游擊戰爭,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與井岡山紅色旅游特色相符。
ABD三項與井岡山紅色旅游特色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最能體現其紅色旅游特色,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相關史實。
18.【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題目所給歌曲反映的是紅軍長征過程中的重大事件。由于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4年10月,紅軍被迫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進行長征。一路上敵人圍追堵截,紅軍拼死英勇沖殺,沖過敵人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后,紅軍人員損失過半。毛澤東提出紅軍不去湘西,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渡過烏江,奪取貴州北部重鎮遵義。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后,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然后巧渡金沙江,紅軍跳出敵人包圍圈。接著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烏蒙山是紅軍最后過的一個雪山,越過草地。1935年10月,紅軍在吳起鎮會師。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ACD三項和題干音樂會節目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長征精神最可能是該音樂會的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查長征的經過,要求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19.【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 題目給出的時間是民國六年,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1912+6-1=1917年,因為1912年為民國1年,需要減去這個1,ABD均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中華民國的計算時間的內容。
20.【答案】A
【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
【解析】【分析】據已學知識可知,1929年到1933年,在美國爆發了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使美國的失業率急劇上升,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失業工人超過三千萬。
A項經濟大危機是美國在1929—1933年出現高失業率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不是美國在1929—1933年出現高失業率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的影響。理解并識記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的影響的相關史實。
21.【答案】(1)三國同盟(同盟國);三國協約(協約國)。展開激烈的軍備競賽。
(2)錯誤。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
(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列強作出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決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遭受挫折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體系;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圖1和所學知,圖中的三角形連接的國家是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這三個國家組成了三國同盟集團。外圓連接的國家是英國、法國和俄國,這三個國家組成了三國協約集團,這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加速了一戰的爆發。1914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陸海軍總數明顯增加,反映了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后展開激烈的軍備競賽。
(2)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他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評價不正確;因為一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是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而戰。雙方都應該受到審判。
(3)結合所學可知,一戰后,通過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和1921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1919年,中國作為一戰的戰勝國參加了巴黎和會,會上,中國政府提出了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利歸還中國,廢除二十一條等合理提案,中國代表團的正當提議遭到拒絕,并把中國的青島轉讓給日本,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遭到了重大失敗,消息傳到北京,長期積壓在人民心頭的怒火被點燃了,五四運動爆發。
故答案為:(1)三國同盟(同盟國);三國協約(協約國)。展開激烈的軍備競賽。
(2)錯誤。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
(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列強作出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決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遭受挫折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國同盟、三國協約、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2.【答案】(1)辛亥革命以后,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并沒有根本的改變。一批進步的知識分子認為要在中國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進行政治革命,還必須進行思想革命,因此他們高舉民主和科學的大旗,開始了新文化運動。從政治領域到思想文化領域(從制度層面到思想層面)
(2)五四運動中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為中共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3)解放思想(先進的思想引領);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等。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及其背景。辛亥革命以后,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沒有根本改變,封建統治思想還根深蒂固。經過辛亥革命,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革命失敗的根源在于國民腦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識,必須從文化思想上沖擊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識,通過普及共和思想來實現真正的共和政體。為此,一批進步的中國知識分子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
(2)本題考查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誕生之間的聯系。五四運動中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了政治舞臺為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3)本題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解放思想(先進的思想引領);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等。
故答案為:(1)辛亥革命以后,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并沒有根本的改變。一批進步的知識分子認為要在中國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進行政治革命,還必須進行思想革命,因此他們高舉民主和科學的大旗,開始了新文化運動。從政治領域到思想文化領域(從制度層面到思想層面)。
(2)五四運動中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為中共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3)解放思想(先進的思想引領);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及其背景,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誕生之間的聯系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文化運動及其背景,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誕生之間的聯系。
23.【答案】(1)北伐戰爭;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
(2)上海: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影響:宣告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 南昌: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發動起義;影響: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3)武昌起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齊奮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6年,國民政府發動了北伐戰爭。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展 。
(2)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宣告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完全破裂。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發動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3)根據材料三中的“‘千年巨變’講述中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發生了歷史性巨變”,聯系所學知識,1911年,孫中山等革命黨人領導了辛亥革命,1912年,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和制政府,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故答案為:(1)北伐戰爭;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
(2)上海: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影響:宣告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 南昌: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發動起義;影響: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3)武昌起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伐戰爭、第一次國共合作、南昌起義、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北伐戰爭、第一次國共合作、南昌起義、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
24.【答案】(1)三民主義。實現: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
(2)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
(3)啟示:立足中國國情;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等。
【知識點】辛亥革命;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具備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及知識再現再認的能力。第一小問,根據所學可知,孫中山為“顛覆滿清專制政府”在中國同盟會機關刊物《民報》發刊詞中把其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它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第二小問,依據所學可知,1912年3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所以至1925年孫中山逝世,誓詞中“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已經實現。
(2)1927-1937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滿足農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三民主義。實現: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
(2)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
(3)啟示:立足中國國情;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民主義、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三民主義、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
25.【答案】(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先后在上海、嘉興南湖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2)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3)①1927年,八七會議總結大革命失敗教訓,確立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②1927年,中共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攻打城市后受挫后,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中國革命新道路;③“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5年長征途中召開遵義會議,糾正博古等人“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舉行,后又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游船。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辭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2)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漢口召開黨的最高會議,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結合中國當時國情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著名論斷。
(3)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面臨國民黨血腥屠殺,中共選擇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1934年 “左”傾錯誤導致革命失利,中共中央召開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1937年七七事變之后,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共實現與國民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在1945年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等。
故答案為:(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先后在上海、嘉興南湖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2)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3)①1927年,八七會議總結大革命失敗教訓,確立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②1927年,中共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攻打城市后受挫后,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中國革命新道路;③“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5年長征途中召開遵義會議,糾正博古等人“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和硕县| 沁阳市| 灵宝市| 绵竹市| 东平县| 光泽县| 剑川县| 香港| 新营市| 铁岭县| 苏州市| 武邑县| 青龙| 南漳县| 霞浦县| 咸阳市| 安阳市| 微博| 岳阳市| 西藏| 常熟市| 安乡县| 正蓝旗| 兴化市| 凤凰县| 聂荣县| 玛多县| 新绛县| 乌恰县| 个旧市| 盐源县| 阿坝县| 深圳市| 灌云县| 彭阳县| 华安县| 赫章县| 湟源县| 平顺县| 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