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高照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科階段性質量檢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八上·秀洲月考)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古代印度地區曾產生楔形文字②古代埃及地區產生了象形文字③《漢謨拉比法典》是用楔形文字書寫的④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夏朝開始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2020八上·秀洲月考)“苦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羅門,凈行也……二曰剎帝利,王種也……三曰吠舍,商賈也……四曰首陀羅,農人也……”《大唐西域記》的記載說明在古代印度( )A.首陀羅與剎帝利不得通婚 B.佛教反對婆羅門C.種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創造的 D.國王是第二等級3.(2020八上·秀洲月考)禹死后,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統治者,“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這標志著下列哪種制度的出現( )A.禪讓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種姓制4.(2020八上·秀洲月考)下列國家中,既屬于春秋五霸又屬于戰國七雄的是( )A.齊國、秦國、晉國 B.韓國、趙國、魏國C.宋國、晉國、齊國 D.齊國、秦國、楚國5.(2020八上·秀洲月考)關于西周時期墓葬用品的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反映的本質問題是西周社會( )A.青銅器鑄造技術先進 B.腐敗現象非常嚴重C.呈現等級森嚴的特征 D.經濟發展很不平衡6.(2020八上·秀洲月考)在我國古代,人們常以“牛”“耕”作為姓、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馬耕;晉國有位大力士姓牛名子耕,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牛耕技術在當時備受人們推崇。牛耕的使用開始于( )A.西周時期 B.春秋時期 C.西漢時期 D.秦朝時期7.(2020八上·秀洲月考)下列思想家與其主張搭配不正確的是( )A.孔子——“因材施教”“克己復禮”B.韓非子——強調“法與時移”C.墨子——崇尚“自然”主張“無為”D.孟子——“民貴”“君輕”8.(2020八上·秀洲月考)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表中結論符合史實的有( ) 史實 結論① 雅典民主制度 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典范② 《十二銅表法》 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③ 古羅馬的文明成就 對西方文化作出開創性和奠基性的貢獻④ 拉丁語在羅馬帝國境內廣泛傳播 現代的很多語種都是從拉丁語演化而來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9.(2020八上·秀洲月考)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轉型的重大歷史變革時期。推動這一時期變革的根本動力是( )A.牛耕和鐵農具的推廣使用 B.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C.諸侯國要富國強兵 D.新興地主階級和農民的產生10.(2020八上·秀洲月考)下列對古希臘文化成就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蘇格拉底創立了物理學、植物學等學科體系B.古希臘是歐洲戲劇之鄉C.希臘神話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奇葩D.阿里斯多芬被譽為“喜劇之父”11.(2020八上·秀洲月考)“大秦”是古代中國對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的稱呼。下列關于古羅馬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拉丁語是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 ②元老院是羅馬共和國權力最大的國家機構③公元27年凱撒獨攬羅馬大權 ④《漢謨拉比法典》是第一部羅馬成文法典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12.“我的生命是不能賤賣的。我寧可戰斗而死去,不要走上不光榮的結局。讓顯赫的功勛傳到來世。”這句話出自一部再現古希臘社會圖景的不朽世界文學名著,這部名作是( )A.《馬可 波羅游記》 B.《天方夜譚》C.《荷馬史詩》 D.《神曲》二、非選擇題13.(2020八上·秀洲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國強者兼州城,而弱者喪社稷。材料二:夫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教民耕戰。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戰國策·秦策》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滅商君之家。——《史記·商君列傳》(1)以上三則材料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這一歷史事件的性質是什么?(2)結合材料概括商君針對秦國采取的主要措施。(3)結合材料概括商君主要措施的歷史影響。(4)“……宗室貴戚多怨望……”中,宗室貴戚為何多“怨”?14.(2020八上·秀洲月考)光榮屬于希臘,偉大屬于羅馬。閱讀材料,回答以下問題。材料一:古希臘不僅在政治領域建立了影響深遠的民主制度,而且在哲學、科學、文學、戲劇和美術等領域成就斐然,產生出燦若群星的文化巨匠,顯現出智慧的光芒和人性的輝煌,對西方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材料二:羅馬共和國設有公民大會和元老院。元老院是權力最大的國家機構,由三百多名貴族組成,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頒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材料三:德國法學家耶林格說過,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1)請列舉出古希臘在文學、科學、藝術方面創造的輝煌成就各一例。(2)寫出雅典民主制度的實質;指出羅馬共和國政治體制的特點。(3)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列舉史實說明羅馬帝國對世界的三次征服。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國家【解析】【分析】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不是從夏朝開始的;①④錯誤。B項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文字,可用排除法解答。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2.【答案】D【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據題干關鍵信息“一曰婆羅門,凈行也……二曰剎帝利,王種也……三曰吠舍,商賈也……四曰首陀羅,農人”中“二曰剎帝利”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說明國王屬于第二等級。A,不符合題意;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D項國王是第二等級是《大唐西域記》的記載說明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種姓制度。題干關鍵信息“一曰婆羅門,凈行也……二曰剎帝利,王種也……三曰吠舍,商賈也……四曰首陀羅,農人”。 需要準確掌握印度種姓制度的等級劃分與分工以及影響。3.【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A項禪讓制是原始社會末期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突出的表現是堯舜禹的禪讓,不符合題意;B項世襲制開始的標志是禹死后,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統治者,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的第二代國王,從此“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這是王位世襲制的開始,符合題意;C項分封制是西周建立后實行的加強統治的措施,不符合題意;D項種姓制是印度的一種社會等級制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王位世襲制。王位世襲制是一種“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王位繼承制度,開始于我國的夏朝。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夏朝、啟繼承父位,“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等。注意對重要制度準確記憶和理解。4.【答案】D【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戰國七雄指的是齊、楚、秦、燕、趙、魏、韓,既屬于春秋著名霸主又是戰國七雄的是齊國、秦國、楚國。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齊國、秦國、楚國既屬于春秋五霸又屬于戰國七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知道屬于春秋五霸,又屬于戰國七雄的是齊、楚、秦。5.【答案】C【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題干限定信息“本質”,依據題干“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可知,地位高的人用鼎多,地位低的用鼎少,體現出西周社會呈現等級森嚴的特征。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呈現等級森嚴的特征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本質問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的等級制度,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并理解西周社會的等級制度的相關知識。6.【答案】B【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我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已使用牛耕,戰國時期牛耕進一步推廣。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春秋時期牛耕開始使用,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牛耕的使用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牛耕使用的時期是在春秋末年。7.【答案】C【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墨家的創始人是戰國時期的墨子,他主張“兼愛”(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和“非攻”(反對侵略戰爭,支持正義戰爭);老子是春秋時期的大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他認為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如難和易、長和短、老和少,是我國最早提出樸素辯證法的思想家,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ABD三項搭配都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墨子——崇尚“自然”主張“無為” 搭配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的有關內容。注意準確識記百家爭鳴的有關內容。8.【答案】D【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十二銅表法》是近代西方各國法律體系的基礎,所以②表述錯誤;對西方文化做出開創新和奠基性貢獻的是古希臘文明,所以③表述錯誤。D項①④結論符合史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古希臘羅馬文明的識記。掌握古希臘羅馬文明的有關知識。9.【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春秋戰國時期,隨著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也推動了社會其他方面的變化。所以,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轉型的歷史重大變革時期,推動變革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的發展。A項牛耕和鐵農具的推廣使用是推動春秋戰國時期變革的根本動力,符合題意;BCD三項均是其中的具體原因,而非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時期變革的根本動力,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10.【答案】A【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亞里士多德是希臘科學家,創立了物理學、植物學、動物學、邏輯學等學科體系,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A項蘇格拉底創立了物理學、植物學等學科體系敘述不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敘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古希臘文化成就。重點識記亞里士多德的成就及地位。11.【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拉丁語是羅馬帝國境內的官方語言;羅馬共和國時期最重要的行政官職都由貴族擔任,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掌握著統治大權,是羅馬共和國權力最大的國家機構,故①②符合題意。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成為實際上的皇帝;《十二銅表法》是第一部羅馬成文法典,故③④不符合題意。B項①②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方古典文明,要求具備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12.【答案】C【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古希臘”“世界文學名著”,鏈接所學知識可知,四個選項中只有《荷馬史詩》符合這兩個條件。故答案為C。【點評】 掌握古希臘文化的相關知識。13.【答案】(1)商鞅變法。一場比較徹底的地主階級的政治改革。(2)經濟: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軍事: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政治:建立縣制,由國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3)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力大增,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4)商鞅變法措施中,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這一措施嚴重侵害了秦國貴族宗親的利益,所以宗室貴戚多“怨”。【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1)據三則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商鞅變法。依據所學可知,商鞅變法中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體現商鞅變法是一場比較徹底的地主階級的政治改革。(2)商鞅變法的法令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3)商鞅變法使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4)商鞅變法中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觸及到舊貴族的利益,所以宗室貴戚多“怨”。故答案為:(1)商鞅變法。一場比較徹底的地主階級的政治改革。(2)經濟: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軍事: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政治:建立縣制,由國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3)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力大增,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4)商鞅變法措施中,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這一措施嚴重侵害了秦國貴族宗親的利益,所以宗室貴戚多“怨”。【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學生具備對商鞅變法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14.【答案】(1)文學: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喜劇之父阿里斯多芬;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科學:阿基米德的杠杠定律和浮力定律;亞里士多德創立了物理學、植物學、動物學和邏輯學等學科體系。藝術:米隆《擲鐵餅者》。(2)雅典民主制度實質:雅典民主是建立在對廣大奴隸專政基礎上的奴隸制民主;羅馬共和國政治體制的特點:貴族政治與民主政治的結合。(3)武力征服:羅馬帝國通過對外軍事擴張在2世紀時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使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海;宗教征服:1世紀,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創立,逐漸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法律征服: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1)據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希臘在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創造了輝煌成就。文學上有《荷馬史詩》;藝術上,希臘戲劇藝術成就很高,如《俄狄浦斯王》;科學上,阿基米德發現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2)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其實質上是以雅典工商奴隸主為領導的奴隸主階級對于奴隸、非公民群眾實行專政的工具。歸根結底,它是為奴隸主階級整體的經濟利益而服務,奴隸主階級的民主。羅馬共和國,國家由元老院、執政官和公民大會三權分立。掌握國家實權的元老院由貴族組成。執政官由公民大會從貴族中選舉產生,行使最高行政權力。公民大會由平民和貴族構成。所以羅馬共和國的政治體制特點: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結合。(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武力征服:羅馬帝國通過對外軍事擴張在2世紀時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使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海;宗教征服:1世紀,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創立,逐漸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法律征服: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故答案為:(1)文學: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喜劇之父阿里斯多芬;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科學:阿基米德的杠杠定律和浮力定律;亞里士多德創立了物理學、植物學、動物學和邏輯學等學科體系。藝術:米隆《擲鐵餅者》。(2)雅典民主制度實質:雅典民主是建立在對廣大奴隸專政基礎上的奴隸制民主;羅馬共和國政治體制的特點:貴族政治與民主政治的結合。(3)武力征服:羅馬帝國通過對外軍事擴張在2世紀時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使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海;宗教征服:1世紀,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創立,逐漸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法律征服: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希臘、古羅馬的相關知識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 / 1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高照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科階段性質量檢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八上·秀洲月考)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古代印度地區曾產生楔形文字②古代埃及地區產生了象形文字③《漢謨拉比法典》是用楔形文字書寫的④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夏朝開始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B【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國家【解析】【分析】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不是從夏朝開始的;①④錯誤。B項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文字,可用排除法解答。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2.(2020八上·秀洲月考)“苦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羅門,凈行也……二曰剎帝利,王種也……三曰吠舍,商賈也……四曰首陀羅,農人也……”《大唐西域記》的記載說明在古代印度( )A.首陀羅與剎帝利不得通婚 B.佛教反對婆羅門C.種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創造的 D.國王是第二等級【答案】D【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據題干關鍵信息“一曰婆羅門,凈行也……二曰剎帝利,王種也……三曰吠舍,商賈也……四曰首陀羅,農人”中“二曰剎帝利”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說明國王屬于第二等級。A,不符合題意;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D項國王是第二等級是《大唐西域記》的記載說明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種姓制度。題干關鍵信息“一曰婆羅門,凈行也……二曰剎帝利,王種也……三曰吠舍,商賈也……四曰首陀羅,農人”。 需要準確掌握印度種姓制度的等級劃分與分工以及影響。3.(2020八上·秀洲月考)禹死后,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統治者,“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這標志著下列哪種制度的出現( )A.禪讓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種姓制【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A項禪讓制是原始社會末期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突出的表現是堯舜禹的禪讓,不符合題意;B項世襲制開始的標志是禹死后,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統治者,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的第二代國王,從此“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這是王位世襲制的開始,符合題意;C項分封制是西周建立后實行的加強統治的措施,不符合題意;D項種姓制是印度的一種社會等級制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王位世襲制。王位世襲制是一種“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王位繼承制度,開始于我國的夏朝。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夏朝、啟繼承父位,“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等。注意對重要制度準確記憶和理解。4.(2020八上·秀洲月考)下列國家中,既屬于春秋五霸又屬于戰國七雄的是( )A.齊國、秦國、晉國 B.韓國、趙國、魏國C.宋國、晉國、齊國 D.齊國、秦國、楚國【答案】D【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戰國七雄指的是齊、楚、秦、燕、趙、魏、韓,既屬于春秋著名霸主又是戰國七雄的是齊國、秦國、楚國。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齊國、秦國、楚國既屬于春秋五霸又屬于戰國七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知道屬于春秋五霸,又屬于戰國七雄的是齊、楚、秦。5.(2020八上·秀洲月考)關于西周時期墓葬用品的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反映的本質問題是西周社會( )A.青銅器鑄造技術先進 B.腐敗現象非常嚴重C.呈現等級森嚴的特征 D.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答案】C【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題干限定信息“本質”,依據題干“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可知,地位高的人用鼎多,地位低的用鼎少,體現出西周社會呈現等級森嚴的特征。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呈現等級森嚴的特征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本質問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的等級制度,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并理解西周社會的等級制度的相關知識。6.(2020八上·秀洲月考)在我國古代,人們常以“牛”“耕”作為姓、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馬耕;晉國有位大力士姓牛名子耕,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牛耕技術在當時備受人們推崇。牛耕的使用開始于( )A.西周時期 B.春秋時期 C.西漢時期 D.秦朝時期【答案】B【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我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已使用牛耕,戰國時期牛耕進一步推廣。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春秋時期牛耕開始使用,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牛耕的使用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牛耕使用的時期是在春秋末年。7.(2020八上·秀洲月考)下列思想家與其主張搭配不正確的是( )A.孔子——“因材施教”“克己復禮”B.韓非子——強調“法與時移”C.墨子——崇尚“自然”主張“無為”D.孟子——“民貴”“君輕”【答案】C【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墨家的創始人是戰國時期的墨子,他主張“兼愛”(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和“非攻”(反對侵略戰爭,支持正義戰爭);老子是春秋時期的大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他認為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如難和易、長和短、老和少,是我國最早提出樸素辯證法的思想家,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ABD三項搭配都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墨子——崇尚“自然”主張“無為” 搭配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的有關內容。注意準確識記百家爭鳴的有關內容。8.(2020八上·秀洲月考)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表中結論符合史實的有( ) 史實 結論① 雅典民主制度 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典范② 《十二銅表法》 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③ 古羅馬的文明成就 對西方文化作出開創性和奠基性的貢獻④ 拉丁語在羅馬帝國境內廣泛傳播 現代的很多語種都是從拉丁語演化而來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答案】D【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十二銅表法》是近代西方各國法律體系的基礎,所以②表述錯誤;對西方文化做出開創新和奠基性貢獻的是古希臘文明,所以③表述錯誤。D項①④結論符合史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古希臘羅馬文明的識記。掌握古希臘羅馬文明的有關知識。9.(2020八上·秀洲月考)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轉型的重大歷史變革時期。推動這一時期變革的根本動力是( )A.牛耕和鐵農具的推廣使用 B.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C.諸侯國要富國強兵 D.新興地主階級和農民的產生【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春秋戰國時期,隨著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也推動了社會其他方面的變化。所以,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轉型的歷史重大變革時期,推動變革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的發展。A項牛耕和鐵農具的推廣使用是推動春秋戰國時期變革的根本動力,符合題意;BCD三項均是其中的具體原因,而非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時期變革的根本動力,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10.(2020八上·秀洲月考)下列對古希臘文化成就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蘇格拉底創立了物理學、植物學等學科體系B.古希臘是歐洲戲劇之鄉C.希臘神話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奇葩D.阿里斯多芬被譽為“喜劇之父”【答案】A【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亞里士多德是希臘科學家,創立了物理學、植物學、動物學、邏輯學等學科體系,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A項蘇格拉底創立了物理學、植物學等學科體系敘述不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敘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古希臘文化成就。重點識記亞里士多德的成就及地位。11.(2020八上·秀洲月考)“大秦”是古代中國對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的稱呼。下列關于古羅馬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拉丁語是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 ②元老院是羅馬共和國權力最大的國家機構③公元27年凱撒獨攬羅馬大權 ④《漢謨拉比法典》是第一部羅馬成文法典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拉丁語是羅馬帝國境內的官方語言;羅馬共和國時期最重要的行政官職都由貴族擔任,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掌握著統治大權,是羅馬共和國權力最大的國家機構,故①②符合題意。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成為實際上的皇帝;《十二銅表法》是第一部羅馬成文法典,故③④不符合題意。B項①②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方古典文明,要求具備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12.“我的生命是不能賤賣的。我寧可戰斗而死去,不要走上不光榮的結局。讓顯赫的功勛傳到來世。”這句話出自一部再現古希臘社會圖景的不朽世界文學名著,這部名作是( )A.《馬可 波羅游記》 B.《天方夜譚》C.《荷馬史詩》 D.《神曲》【答案】C【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古希臘”“世界文學名著”,鏈接所學知識可知,四個選項中只有《荷馬史詩》符合這兩個條件。故答案為C。【點評】 掌握古希臘文化的相關知識。二、非選擇題13.(2020八上·秀洲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國強者兼州城,而弱者喪社稷。材料二:夫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教民耕戰。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戰國策·秦策》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滅商君之家。——《史記·商君列傳》(1)以上三則材料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這一歷史事件的性質是什么?(2)結合材料概括商君針對秦國采取的主要措施。(3)結合材料概括商君主要措施的歷史影響。(4)“……宗室貴戚多怨望……”中,宗室貴戚為何多“怨”?【答案】(1)商鞅變法。一場比較徹底的地主階級的政治改革。(2)經濟: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軍事: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政治:建立縣制,由國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3)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力大增,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4)商鞅變法措施中,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這一措施嚴重侵害了秦國貴族宗親的利益,所以宗室貴戚多“怨”。【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1)據三則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商鞅變法。依據所學可知,商鞅變法中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體現商鞅變法是一場比較徹底的地主階級的政治改革。(2)商鞅變法的法令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3)商鞅變法使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4)商鞅變法中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觸及到舊貴族的利益,所以宗室貴戚多“怨”。故答案為:(1)商鞅變法。一場比較徹底的地主階級的政治改革。(2)經濟: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軍事: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政治:建立縣制,由國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3)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力大增,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4)商鞅變法措施中,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這一措施嚴重侵害了秦國貴族宗親的利益,所以宗室貴戚多“怨”。【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學生具備對商鞅變法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14.(2020八上·秀洲月考)光榮屬于希臘,偉大屬于羅馬。閱讀材料,回答以下問題。材料一:古希臘不僅在政治領域建立了影響深遠的民主制度,而且在哲學、科學、文學、戲劇和美術等領域成就斐然,產生出燦若群星的文化巨匠,顯現出智慧的光芒和人性的輝煌,對西方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材料二:羅馬共和國設有公民大會和元老院。元老院是權力最大的國家機構,由三百多名貴族組成,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頒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材料三:德國法學家耶林格說過,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1)請列舉出古希臘在文學、科學、藝術方面創造的輝煌成就各一例。(2)寫出雅典民主制度的實質;指出羅馬共和國政治體制的特點。(3)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列舉史實說明羅馬帝國對世界的三次征服。【答案】(1)文學: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喜劇之父阿里斯多芬;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科學:阿基米德的杠杠定律和浮力定律;亞里士多德創立了物理學、植物學、動物學和邏輯學等學科體系。藝術:米隆《擲鐵餅者》。(2)雅典民主制度實質:雅典民主是建立在對廣大奴隸專政基礎上的奴隸制民主;羅馬共和國政治體制的特點:貴族政治與民主政治的結合。(3)武力征服:羅馬帝國通過對外軍事擴張在2世紀時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使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海;宗教征服:1世紀,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創立,逐漸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法律征服: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1)據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希臘在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創造了輝煌成就。文學上有《荷馬史詩》;藝術上,希臘戲劇藝術成就很高,如《俄狄浦斯王》;科學上,阿基米德發現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2)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其實質上是以雅典工商奴隸主為領導的奴隸主階級對于奴隸、非公民群眾實行專政的工具。歸根結底,它是為奴隸主階級整體的經濟利益而服務,奴隸主階級的民主。羅馬共和國,國家由元老院、執政官和公民大會三權分立。掌握國家實權的元老院由貴族組成。執政官由公民大會從貴族中選舉產生,行使最高行政權力。公民大會由平民和貴族構成。所以羅馬共和國的政治體制特點: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結合。(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武力征服:羅馬帝國通過對外軍事擴張在2世紀時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使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海;宗教征服:1世紀,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創立,逐漸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法律征服: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故答案為:(1)文學: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喜劇之父阿里斯多芬;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科學:阿基米德的杠杠定律和浮力定律;亞里士多德創立了物理學、植物學、動物學和邏輯學等學科體系。藝術:米隆《擲鐵餅者》。(2)雅典民主制度實質:雅典民主是建立在對廣大奴隸專政基礎上的奴隸制民主;羅馬共和國政治體制的特點:貴族政治與民主政治的結合。(3)武力征服:羅馬帝國通過對外軍事擴張在2世紀時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使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海;宗教征服:1世紀,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創立,逐漸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法律征服: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希臘、古羅馬的相關知識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高照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科階段性質量檢測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高照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科階段性質量檢測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