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外國語學校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試卷一、本卷有16小題,每小題1.5分,共24分。1.(2020九上·麗水月考)比較20世紀前半個世紀的兩場世界大戰,有很多相似之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客觀上都推動科技的發展②德國都是戰敗國,付出很大代價③中國都是戰勝國,均提高了國際地位④根本原因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南京臨時政府雖然存在僅91天,但是頒布了一系列符合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原則和保護工商業的規章措施,鼓勵興辦實業,獎勵華僑在國內投資等。這反映南京臨時政府( ?。?br/>A.是資產階級革命政權 B.以結束封建帝制為根本目的C.壯大了社會主義力量 D.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的統一3.(2020九上·麗水月考)下圖是近代中國某次戰爭的示意圖,最能反映這一時期最強音的口號是( )A.“民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 B.“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C.“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D.“打倒蔣介石反動派”4.(2020九上·麗水月考)“國共兩黨恩恩怨怨,兩度分手三次握手”是對國共兩黨關系的描述。國共兩黨“第一次握手”的歷史貢獻是( )A.宣傳民主共和思想,建立中華民國B.發動武裝起義,完成國家統一C.進行北伐戰爭,動搖北洋軍閥統治D.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5.(2018九上·麗水期末)在中國全民族抗戰的初期,最能體現國共合作抗日的典型會戰是( ?。?br/>A.淞滬會戰 B.太原會戰 C.徐州會戰 D.武漢會戰6.(2020九上·麗水月考)毛澤東在民國二十七年9月29日致蔣介石一封信中提到:“抗戰形勢有漸次進入一新階段之勢。此階段之特點,將是一方面將更加困難;然又一方面必更加進步,而其任務在于團結全民,鞏固與擴大抗日陣線,堅持持久戰爭,動員新生力量,克服困難,準備反攻。”這反映了毛澤東積極主張( ?。?br/>A.以和平方式解決西安事變 B.國共兩黨開始第二次合作C.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團結抗日 D.持久抗戰,堅持團結反對分裂7.(2020九上·麗水月考)“……我們已經商得同意:當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堅合眾國舊金山召開聯合國會議?!ㄓ形覀內龂g以及一切愛好自由的各國之間,繼續增進的合作與了解,才能夠實現人類最崇高的愿望——一種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材料中提出實現“一種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 ?。?br/>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 B.二戰對人類文明浩劫的反思C.西方大國稱霸世界的企圖 D.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8.(2020九上·麗水月考)20世紀20~30年代的經濟危機吞噬著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下列事件與這場危機直接相關的是( ?。?br/>A.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B.中國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C.北京爆發五四運動D.各國人民組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9.(2020九上·麗水月考)設計表格歸納知識,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以下表格事件中,組合正確的是( ?。?br/>選項 重大事件 標志性意義① 創辦《新青年》 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② 國民黨“一大” 宣告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③ 臺兒莊戰役 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④ 1935年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會師 宣告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0.(2018九上·寧波期末)近代中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程中出現的主張或口號按時間順序排列的是( ?。?br/>A.變法圖強一一“自強”“求富”一一“民主”“科學”一一民主共和B.“自強”“求富”一一變法圖強一一“民主”“科學”一一民主共和C.變法圖強一一“自強”“求富”一一民主共和一一“民主”“科學”D.“自強”“求富”——變法圖強一一民主共和一一“民主”“科學”11.(2020九上·麗水月考)某學生對二戰期間發生的四次重要會議進行梳理,制成表格,并在圖中標注了會議地點。圖表中會議名稱與地點對應正確的是( )A.A B.B C.C D.D12.羅斯福上臺后,在金融領域,成立聯邦儲蓄保證公司,保證5000美元以下存款的安全;將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業務分開,禁止經營存款業務的商業銀行從事投資活動,也禁止投資銀行吸收存款;將聯邦儲備管理委員會和聯邦儲備銀行變為事實上的中央銀行。同時羅斯福政府給銀行壟斷資本注入巨資。羅斯福的這一系列措施有利于( ?。?br/>①建立社會福利體制 ②減少工農業生產的盲目競爭③恢復銀行的信用 ④為工農業生產的恢復提供保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20九上·麗水月考)1943年7月的一天,希特勒頹喪地坐在戈爾唱機旁。與希特勒頹喪情緒密切相關的事件有( ?。?br/>①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 ②法兩斯軸心圍集團開始瓦解 ③北非防線的崩潰 ④諾曼底登陸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4.(2015九上·寧波期中)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就西安事變結束時的局勢發表評論說:“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而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她所說的“統一”指的是( ?。?br/>A.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B.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C.國共兩黨停止對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15.斯大林曾經說:“這次行動按其計劃的周密,規模的宏大和行動的技巧來說,在戰爭史上還從來沒有過類似的先例。它迫使納粹德國在兩個戰場上同時作戰”。斯大林所說的“這次行動”指的是( ?。?br/>A.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B.諾曼底登陸C.莫斯科保衛戰 D.攻克柏林16.對下面年代尺解讀最全面、最準確的是( ?。?br/>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的過程 B.人民解放戰爭的過程C.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過程 D.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的過程二、非選擇題17.(2020九上·麗水月考)20世紀初的中國,外有列強入侵,內有封建腐朽統治,變革自強呼聲日益高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民國”之取代自秦以來兩千多年的“帝國”……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變化。…觸動了傳統社會的各條神經,是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 1916年《新青年》載:“袁世凱之廢共和復帝制,乃惡果非惡因。主張人治,反對民權之思想學說,實為制造專制帝王之根本惡因。吾國思想界不將此根本惡因鏟除凈盡,則無數廢共和復帝制之袁世凱,當然接踵應運而生,毫不足怪。材料三: 思想的閘門一經打開,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了。辛亥革命后,人們又大膽地尋求新的救中國的出路了?!赂锩诼曇豁懞椭袊と穗A級力量的發展,不久便迎來了“五四”運動,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近代歷史上的豐碑——辛亥革命》(1)“民國”取代“帝國”是哪一歷史事件的成果?結合所學知識理解“政治制度和思想制度的一大躍進”的意思。(2)為“將此根本惡因鏟除凈盡”,中國哪些先進知識分子做了什么嘗試提出了什么主張?(3)根據所學知識,分析“五四運動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的原因。18.(2020九上·麗水月考)材料一:見下圖。材料二: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節選)“親愛的同胞們: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謹以極大的熱忱向我全國父老兄弟諸姑姊妹宣言,當此國難極端嚴重民族生命存亡絕續之時,我們……已經與中國國民黨獲得了諒解,而共赴國難了……”材料三: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從衰敗走向復興的重要樞紐。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主要戰場之一,中國抗日戰爭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肯定和尊重。(1)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材料一中的圖片分別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其中圖②事件發生后,經多方努力得以和平解決,這對當時國內形勢產生了怎樣的積極影響?(2)根據所學知識,指出哪一歷史事件最終促成材料二國共兩黨“共赴國難”?并據此分析國共兩黨此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抗日戰爭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肯定和尊重”的理由。19.(2020九上·麗水月考)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一場場氣壯山河的斗爭,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詩。材料一:1921年7月23日,毛澤東、 李達、 董必武等人和共產國際派來的馬林、尼克爾斯基,以“北大暑期旅行團”的名義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召開會會議。這是一次年輕人的會議,最年長的45歲,最年輕的19歲,平均年齡28歲。材料三:史料1: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黨”名義下共產黨員從近6萬人迅速減少到1萬多人,中國共產黨正面臨被瓦解和消滅的危險,……1930年初,紅軍已有13個軍,在國民黨統治薄弱的幾省邊界地區。先后建立大小15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有幾萬、幾十萬農民團結在共產黨周圍。史料2: 1933年以博古為首的臨時中央遷入中央蘇區,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據地的一切大權……,最終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如果再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黨和紅軍必將被完全斷送。遵義會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召開的。材料二:剛剛成立六年的中國共產黨經受住了這種考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又繼續戰斗了。——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一卷(1)這一群年輕人參加的是哪次會議 簡析這次會議對中國革命的影響。(2)“中國共產黨經受住了這種考驗”之后“又繼續戰斗了”,這其中的第一次“戰斗”是指哪一事件 簡述該事件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所述史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共產黨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化解危機的。(4)綜上所述,你得出什么結論?20.(2020九上·麗水月考)教育部下發《關于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文件表示,根據在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在 2017 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抗日戰爭是每個中國人必須牢記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材料二: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對華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深深蘊藏著的那種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當中華民族處于生死關頭是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材料三:我國史學界在全面地評價中國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研究者普遍認為: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開辟了世界上第一個反法西斯戰場……——《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地位新觀點綜述》(1)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圖中 A 處代表的歷史事件所具有的歷史意義并例舉2個史實證明中國人民進行了局部抗戰。(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的知識,分析中華民族“民族凝聚力”在政治、軍事上的表現。(3)請舉兩例說明“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4)綜上所述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國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21.(2020九上·麗水月考)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75周年, 2020年5月8日,俄羅斯在紅場舉行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儀式,習近平主席應邀出席了這次閱兵儀式。材料一:材料二: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已經不可能孤立存在,鴉片戰爭將中國與世界聯成一片……此后發生多次中外戰爭,屢戰屢敗,與1937至1945年具有現代意義的全民抗戰不可比擬,是中華民族第一次將自己的命運與世界民主陣營聯接在一起……就此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人付出最多,最終哪怕是慘勝,中國人也是贏得最多,那是因為中華民族將自己的雙重命運——民族與民主的命運全部抵押了上去,贏得了雙重前途。——摘自朱學勤《我們該如何紀念南京大屠殺》(1)圖一反映的事件后蘇軍立即投入了哪個戰役?該戰役對“二戰”的主要影響是什么?(2)從圖二、圖三中任選一幅圖說說該圖所示會議對德國產生了什么影響?從中得到的最主要的啟迪是什么?(3)材料中的“世界民主陣營”建立的標志是什么?(4)“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人付出最多,最終哪怕是慘勝,中國人也是贏得最多”。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中國人贏得最多”的理由。22.(2020九上·麗水月考)開國大將粟裕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磨礪中成長】1907年8月10日(農歷丁未年),粟裕出生于湖南懷化市會同縣。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南昌起義,后進入井岡山,參加歷次反“會剿”和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挺進浙西南】1935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師長粟裕率部隊由閩北入浙,創建了以遂昌王村口等地為中心區的浙西南游擊根據地,譜寫了浙西南三年游擊戰的壯麗詩篇。(1)材料中反映了哪些紀年方法?中共中央是如何挽救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帶來的危機?(2)粟裕為什么選擇在浙西南開展游擊戰?請根據圖文信息加以說明。并根據材料分析,粟裕的做法體現了毛澤東怎樣的思想?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 一戰后,中國作為戰勝國卻在巴黎和會上受到戰敗國的待遇,山東主權轉交日本,引發五四運動,一戰后中國的國際地位沒有提高;中國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大貢獻,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所以說中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符合題意,均提高了國際地位不正確,故③錯誤。排除含③的選項。B項①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2.【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題干中的“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符合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原則和保護工商業的規章措施,鼓勵興辦實業,獎勵華僑在國內投資等” 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臨時政府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持鼓勵和支持的態度,代表和維護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反映南京臨時政府是資產階級革命政權。A項是資產階級革命政權符合題干材料,符合題意;BCD三項在題干中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辛亥革命意義的理解。根據材料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根本目的就是實現經濟的獨立以開辟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3.【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仔細觀察題干地圖,可知反映的是北伐戰爭。聯系所學知識,為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第四軍葉挺獨立團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聲勢震動全國。北伐戰爭是國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強音,“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最能體現這一時代“最強音”。ACD三項都不能能反映這一時期最強音,不符合題意;B項“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 最能反映這一時期最強音,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以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4.【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1924年至1927年4月)的主要貢獻是進行北伐戰爭,動搖北洋軍閥統治.為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就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沉重打擊了北洋軍閥的統治;但由于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突然叛變革命,導致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ABD三項都不是國共兩黨“第一次握手”的歷史貢獻,不符合題意;C項進行北伐戰爭,動搖北洋軍閥統治是國共兩黨“第一次握手”的歷史貢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5.【答案】B【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在太原會戰中,國共相互配合,八路軍開赴山西參加會戰,取得了平型關大捷。ACD三項中共領導的軍隊均未參與,不符合題意;B項太原會戰最能體現國共合作抗日,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原會戰的史實。學生需要準確識記太原會戰的史實。6.【答案】D【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堅持持久戰爭,動員新生力量……”可見毛澤東積極主張持久抗戰,堅持團結反對分裂。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持久抗戰,堅持團結反對分裂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毛澤東的主張,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7.【答案】B【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出自雅爾塔會議。題干提出實現“一種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二戰對人類文明浩劫的反思。二戰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遭難,基于二戰對人類文明浩劫的反思,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雅爾塔召開會議,決定成立聯合國等。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二戰對人類文明浩劫的反思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爾塔會議,要求具備知識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8.【答案】A【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聯系所學可知,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背景下,日本為轉嫁經濟危機而發動的對中國的侵略戰爭,與危機直接有關。A項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與這場危機直接相關,符合題意;B項中國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抗日戰爭有關,不符合題意;C項北京爆發五四運動與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有關,不符合題意;D項各國人民組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大危機的影響。解題的關鍵信息是“20世紀20—30年代”“直接有關”。9.【答案】A【知識點】新文化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紅軍長征;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開始;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實現第一次合作;①②組合正確。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使八路軍威名遠揚;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長征到達甘肅,同前來接應的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紅軍三大主力甘肅會寧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③④組合錯誤。A項①②組合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的掌握。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0.【答案】D【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近代中國的探索的道路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洋務運動,其口號是“自強”“求富”;1898年戊戌變法運動,其目的是變法圖強;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1915年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旗幟“民主”“科學”,故按著時間先后排序為:“自強”“求富”——變法圖強一一民主共和一一“民主”“科學”。D項“自強”“求富”——變法圖強一一民主共和一一“民主”“科學”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11.【答案】D【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①是雅爾塔,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決定打敗德國后,要對德國實行軍事占領,徹底消滅德國的法西斯主義。②是開羅,開羅會議要求日本歸還中國領土;1943年11月底,英美蘇三國首腦在伊朗召開了歷史性的德黑蘭會議,決定在1944年5月底實施歐洲登陸計劃,開辟歐洲第二戰場。③是德黑蘭,1943年11月底,英美蘇三國首腦在伊朗召開了歷史性的德黑蘭會議,決定在1944年5月底實施歐洲登陸計劃,開辟歐洲第二戰場;1945年2月召開雅爾塔會議,決定建立聯合國。④是波茨坦,1945年7月召開波茨坦會議,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ABC三項對應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d-④對應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四大國際會議及學生的識圖能力。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四大國際會議。12.【答案】D【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金融領域”“銀行”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羅斯福新政是從整頓銀行業開始的,銀行休業整頓,為了迅速穩定金融資本市場,恢復銀行的信用,羅斯福上臺后,實行成立聯邦儲蓄保證公司等措施,穩定金融業,恢復銀行的信用,從而為工農業生產的恢復提供保障;③④符合題意。①②在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D項③④符合題干材料,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羅斯福新政的內容、特點、影響。13.【答案】B【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法西斯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指的是1943年7月, 美英軍隊在西西里島登陸,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權垮臺;北非防線的崩潰是指1942年阿拉曼戰役之后;諾曼底登陸戰役發生在1944年。B項②③與希特勒頹喪情緒密切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4.【答案】C【知識點】西安事變【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兩黨十年內戰的基本結束,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據此得出答案。A項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是東北易幟。不符合題意。B項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不符合題意。C項國共兩黨停止對峙走向合作是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的重大意義,符合題意。D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標志是國民黨公布了中國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問題能力。本題難度適中。15.【答案】B【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迫使希特勒德國在兩個戰場上同時作戰”。諾曼底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戰役發生在1944年6月6日。這次作戰行動的代號是“霸王行動”。諾曼底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它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迫使法西斯德國兩線作戰,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覆亡。B項諾曼底登陸是題干中斯大林所說的“這次行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諾曼底登陸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16.【答案】D【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觀察年代尺的第一個時間是1919年,結合所學可知,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故選D項。【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讀圖能力和對中國近代歷史進程的了解,有一定難度。17.【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李大釗、魯迅、胡適、蔡元培、陳獨秀發起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盲從(3)①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②十月革命以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先進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的空前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3)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在這次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展現了偉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從此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以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們,將革命推進到一個新時期。故答案為:(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李大釗、魯迅、胡適、蔡元培、陳獨秀;發起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盲從。(3)①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②十月革命以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史實。18.【答案】(1)一二 九運動 西安事變①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②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七七事變 中日矛盾成為當時中國的主要矛盾(3)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作用【知識點】西安事變;“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據所學知,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數千名學生冒著嚴寒聚集在新華門前,向國民黨當局請愿。他們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口號,并舉行示威游行。反動軍警用大刀、水龍、木棍鎮壓手無寸鐵的青年學生。這就是著名 的“一二 九運動”。 為逼蔣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臨潼華清池實行“兵諫”,扣押蔣介石,并通電全國,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它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預示了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2)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向北平西南的盧溝橋發動進攻,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七七事變的第二天,中共中央發布通電號召全中國軍民團結起來,抵抗日本的侵略。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共產黨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根本原因。(3)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反法斯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也付出了重大犧牲。故答案為:(1)一二 九運動 ;西安事變。①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②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七七事變;中日矛盾成為當時中國的主要矛盾。(3)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作用。【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19.【答案】(1)中共一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2)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3)秋收起義+結果;八七會議+內容;遵義會議+影響(4)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地點暴露后,會議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畫舫上繼續舉行。這一群年輕人參加的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的召開,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2)1927年,在北伐勝利進軍時,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突然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全國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失敗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政策,非沒有把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嚇倒、征服。1927年8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3)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經過艱難的探索,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的革命道路。1927年,召開了八七會議,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會議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擴大會議。這次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4)通過以上分析可見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作用,因此可以得出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結論。故答案為:(1)中共一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2)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3)秋收起義+結果;八七會議+內容;遵義會議+影響。(4)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探索歷程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0.【答案】(1)是中國抗戰的起點,揭開了世界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東北人民組織抗日義勇軍抗擊日軍;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駐守上海的第十九路軍奮起抵抗,擊退日軍多次進攻;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領導下,北平學生掀起抗日救亡的“一二 九”運動;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2)政治上: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軍事上:國民黨和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3)1942年1月,中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1942-1945中國組織赴緬遠征與日軍作戰,牽制并消滅了大量日軍;開羅會議商討共同赴緬作戰;波茨坦會議以中美英三國名義發表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4)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國民黨在正面戰場英勇抵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行全民族抗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家協同作戰;是正義的戰爭,得到世界各國人民和海外華僑的支持【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西安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根據A處的時間1931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標志著日本局部侵華的開始;1931年到1937年間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的抵抗的史實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東北人民組織抗日義勇軍抗擊日軍,一部分東北軍也對日軍進行了抵抗; 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駐守上海的第十九路軍奮起抵抗,擊退日軍多次進攻;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領導下,北平學生掀起抗日救亡的“一二九”運動等等。(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抗日戰爭時期,“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表現是國共兩黨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民族凝聚力”在軍事上的表現是正面戰場敵后戰場相互配合、相互依存。(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42年1月,中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成為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員;1942-1945中國組織赴緬遠征與日軍作戰,牽制并消滅了大量日軍等等都說明了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巨大的民族貢獻和民族犧牲。(4)抗日戰爭贏得最終勝利的原因是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開的。故答案為:(1)是中國抗戰的起點,揭開了世界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東北人民組織抗日義勇軍抗擊日軍;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駐守上海的第十九路軍奮起抵抗,擊退日軍多次進攻;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領導下,北平學生掀起抗日救亡的“一二 九”運動;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2)政治上: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軍事上:國民黨和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3)1942年1月,中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1942-1945中國組織赴緬遠征與日軍作戰,牽制并消滅了大量日軍;開羅會議商討共同赴緬作戰;波茨坦會議以中美英三國名義發表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4)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國民黨在正面戰場英勇抵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行全民族抗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家協同作戰;是正義的戰爭,得到世界各國人民和海外華僑的支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21.【答案】(1)莫斯科保衛戰;這一戰役是德國陸軍在二戰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敗,宣告了希特勒德國閃電戰的破產(2)圖二影響: 助長了德國的侵略氣焰,加速了二戰的爆發;啟迪:對侵略者不能妥協縱容(言之有理即可給分)或圖三影響:加速了德國的滅亡(二戰的結束);啟迪:加強國際合作或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是戰勝法西斯的中堅力量(3)1942年1月1日,《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4)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2分);被日本殖民地統治五十年之久的臺灣,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1941年10月蘇軍開始進行了莫斯科保衛戰,一直持續到1942年1月,蘇聯軍民經過浴血奮戰,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使德軍遭受開戰以來第一次重大失敗。(2)在慕尼黑會議上,德、意、英、法四國首腦簽署了《慕尼黑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之內將的蘇臺德區等地割讓給德國,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慕尼黑陰謀;慕尼黑陰謀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綏靖政策的實行,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由此可見,對侵略者不能妥協縱容。1945年初的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召開的雅爾塔會議一致同意對德國實行分區占領的政策,加速了德國的滅亡。由此可見加強國際合作或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是戰勝法西斯的中堅力量。(3)本題考查《聯合國家宣言》,要求學生具備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據教材可知, 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開始逐漸走向聯合。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聯合國家宣言》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正式形成。(4)本題考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以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依據題干“中國人贏得最多”分析理解,需要聯系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國際國內意義分析作答,以及把握到抗戰勝利后臺灣的回歸對于中華民族的意義所在。故答案為:(1)莫斯科保衛戰;這一戰役是德國陸軍在二戰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敗,宣告了希特勒德國閃電戰的破產。(2)圖二影響: 助長了德國的侵略氣焰,加速了二戰的爆發;啟迪:對侵略者不能妥協縱容(言之有理即可給分)或圖三影響:加速了德國的滅亡(二戰的結束);啟迪:加強國際合作或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是戰勝法西斯的中堅力量。(3)1942年1月1日,《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4)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2分);被日本殖民地統治五十年之久的臺灣,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75周年為切入點,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2.【答案】(1)公元紀年,干支紀年,長征(2)地理位置:位于省界交界處,遠離中心城市,敵人力量薄弱;地形:位于山區,交通不便,便于與敵人周旋。工農武裝割據【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材料中的“1907年8月10日”“ 1927年”“ 1935年4月” 反映了公元紀年;“農歷丁未年”反映了干支紀年。第五次反“圍剿”遭到失敗,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2)這些觀察地圖,浙西南位于省界交界處,遠離中心城市,敵人力量薄弱;而且位于山區,交通不便,便于與敵人周旋。這種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以農村革命根據地為戰略陣地的三者密切結合體現了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故答案為:(1)公元紀年,干支紀年,長征。(2)地理位置:位于省界交界處,遠離中心城市,敵人力量薄弱;地形:位于山區,交通不便,便于與敵人周旋。工農武裝割據。【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紀年法、工農武裝割據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圖分析能力。對學生的答題要求較高。1 / 1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外國語學校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試卷一、本卷有16小題,每小題1.5分,共24分。1.(2020九上·麗水月考)比較20世紀前半個世紀的兩場世界大戰,有很多相似之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①客觀上都推動科技的發展②德國都是戰敗國,付出很大代價③中國都是戰勝國,均提高了國際地位④根本原因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 一戰后,中國作為戰勝國卻在巴黎和會上受到戰敗國的待遇,山東主權轉交日本,引發五四運動,一戰后中國的國際地位沒有提高;中國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大貢獻,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所以說中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符合題意,均提高了國際地位不正確,故③錯誤。排除含③的選項。B項①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2.南京臨時政府雖然存在僅91天,但是頒布了一系列符合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原則和保護工商業的規章措施,鼓勵興辦實業,獎勵華僑在國內投資等。這反映南京臨時政府( ?。?br/>A.是資產階級革命政權 B.以結束封建帝制為根本目的C.壯大了社會主義力量 D.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的統一【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題干中的“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符合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原則和保護工商業的規章措施,鼓勵興辦實業,獎勵華僑在國內投資等” 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臨時政府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持鼓勵和支持的態度,代表和維護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反映南京臨時政府是資產階級革命政權。A項是資產階級革命政權符合題干材料,符合題意;BCD三項在題干中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辛亥革命意義的理解。根據材料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根本目的就是實現經濟的獨立以開辟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3.(2020九上·麗水月考)下圖是近代中國某次戰爭的示意圖,最能反映這一時期最強音的口號是( ?。?br/>A.“民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 B.“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C.“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D.“打倒蔣介石反動派”【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仔細觀察題干地圖,可知反映的是北伐戰爭。聯系所學知識,為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第四軍葉挺獨立團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聲勢震動全國。北伐戰爭是國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強音,“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最能體現這一時代“最強音”。ACD三項都不能能反映這一時期最強音,不符合題意;B項“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 最能反映這一時期最強音,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以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4.(2020九上·麗水月考)“國共兩黨恩恩怨怨,兩度分手三次握手”是對國共兩黨關系的描述。國共兩黨“第一次握手”的歷史貢獻是( ?。?br/>A.宣傳民主共和思想,建立中華民國B.發動武裝起義,完成國家統一C.進行北伐戰爭,動搖北洋軍閥統治D.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1924年至1927年4月)的主要貢獻是進行北伐戰爭,動搖北洋軍閥統治.為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就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沉重打擊了北洋軍閥的統治;但由于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突然叛變革命,導致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ABD三項都不是國共兩黨“第一次握手”的歷史貢獻,不符合題意;C項進行北伐戰爭,動搖北洋軍閥統治是國共兩黨“第一次握手”的歷史貢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5.(2018九上·麗水期末)在中國全民族抗戰的初期,最能體現國共合作抗日的典型會戰是( )A.淞滬會戰 B.太原會戰 C.徐州會戰 D.武漢會戰【答案】B【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在太原會戰中,國共相互配合,八路軍開赴山西參加會戰,取得了平型關大捷。ACD三項中共領導的軍隊均未參與,不符合題意;B項太原會戰最能體現國共合作抗日,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原會戰的史實。學生需要準確識記太原會戰的史實。6.(2020九上·麗水月考)毛澤東在民國二十七年9月29日致蔣介石一封信中提到:“抗戰形勢有漸次進入一新階段之勢。此階段之特點,將是一方面將更加困難;然又一方面必更加進步,而其任務在于團結全民,鞏固與擴大抗日陣線,堅持持久戰爭,動員新生力量,克服困難,準備反攻?!边@反映了毛澤東積極主張( ?。?br/>A.以和平方式解決西安事變 B.國共兩黨開始第二次合作C.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團結抗日 D.持久抗戰,堅持團結反對分裂【答案】D【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堅持持久戰爭,動員新生力量……”可見毛澤東積極主張持久抗戰,堅持團結反對分裂。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持久抗戰,堅持團結反對分裂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毛澤東的主張,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7.(2020九上·麗水月考)“……我們已經商得同意:當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堅合眾國舊金山召開聯合國會議?!ㄓ形覀內龂g以及一切愛好自由的各國之間,繼續增進的合作與了解,才能夠實現人類最崇高的愿望——一種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辈牧现刑岢鰧崿F“一種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 ?。?br/>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 B.二戰對人類文明浩劫的反思C.西方大國稱霸世界的企圖 D.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答案】B【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出自雅爾塔會議。題干提出實現“一種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二戰對人類文明浩劫的反思。二戰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遭難,基于二戰對人類文明浩劫的反思,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雅爾塔召開會議,決定成立聯合國等。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二戰對人類文明浩劫的反思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爾塔會議,要求具備知識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8.(2020九上·麗水月考)20世紀20~30年代的經濟危機吞噬著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下列事件與這場危機直接相關的是( ?。?br/>A.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B.中國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C.北京爆發五四運動D.各國人民組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答案】A【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聯系所學可知,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背景下,日本為轉嫁經濟危機而發動的對中國的侵略戰爭,與危機直接有關。A項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與這場危機直接相關,符合題意;B項中國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抗日戰爭有關,不符合題意;C項北京爆發五四運動與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有關,不符合題意;D項各國人民組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大危機的影響。解題的關鍵信息是“20世紀20—30年代”“直接有關”。9.(2020九上·麗水月考)設計表格歸納知識,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以下表格事件中,組合正確的是( ?。?br/>選項 重大事件 標志性意義① 創辦《新青年》 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② 國民黨“一大” 宣告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③ 臺兒莊戰役 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④ 1935年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會師 宣告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A【知識點】新文化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紅軍長征;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開始;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實現第一次合作;①②組合正確。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使八路軍威名遠揚;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長征到達甘肅,同前來接應的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紅軍三大主力甘肅會寧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③④組合錯誤。A項①②組合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的掌握。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0.(2018九上·寧波期末)近代中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程中出現的主張或口號按時間順序排列的是( ?。?br/>A.變法圖強一一“自強”“求富”一一“民主”“科學”一一民主共和B.“自強”“求富”一一變法圖強一一“民主”“科學”一一民主共和C.變法圖強一一“自強”“求富”一一民主共和一一“民主”“科學”D.“自強”“求富”——變法圖強一一民主共和一一“民主”“科學”【答案】D【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近代中國的探索的道路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洋務運動,其口號是“自強”“求富”;1898年戊戌變法運動,其目的是變法圖強;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1915年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旗幟“民主”“科學”,故按著時間先后排序為:“自強”“求富”——變法圖強一一民主共和一一“民主”“科學”。D項“自強”“求富”——變法圖強一一民主共和一一“民主”“科學”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11.(2020九上·麗水月考)某學生對二戰期間發生的四次重要會議進行梳理,制成表格,并在圖中標注了會議地點。圖表中會議名稱與地點對應正確的是( ?。?br/>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①是雅爾塔,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決定打敗德國后,要對德國實行軍事占領,徹底消滅德國的法西斯主義。②是開羅,開羅會議要求日本歸還中國領土;1943年11月底,英美蘇三國首腦在伊朗召開了歷史性的德黑蘭會議,決定在1944年5月底實施歐洲登陸計劃,開辟歐洲第二戰場。③是德黑蘭,1943年11月底,英美蘇三國首腦在伊朗召開了歷史性的德黑蘭會議,決定在1944年5月底實施歐洲登陸計劃,開辟歐洲第二戰場;1945年2月召開雅爾塔會議,決定建立聯合國。④是波茨坦,1945年7月召開波茨坦會議,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ABC三項對應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d-④對應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四大國際會議及學生的識圖能力。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四大國際會議。12.羅斯福上臺后,在金融領域,成立聯邦儲蓄保證公司,保證5000美元以下存款的安全;將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業務分開,禁止經營存款業務的商業銀行從事投資活動,也禁止投資銀行吸收存款;將聯邦儲備管理委員會和聯邦儲備銀行變為事實上的中央銀行。同時羅斯福政府給銀行壟斷資本注入巨資。羅斯福的這一系列措施有利于( ?。?br/>①建立社會福利體制 ②減少工農業生產的盲目競爭③恢復銀行的信用 ④為工農業生產的恢復提供保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金融領域”“銀行”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羅斯福新政是從整頓銀行業開始的,銀行休業整頓,為了迅速穩定金融資本市場,恢復銀行的信用,羅斯福上臺后,實行成立聯邦儲蓄保證公司等措施,穩定金融業,恢復銀行的信用,從而為工農業生產的恢復提供保障;③④符合題意。①②在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D項③④符合題干材料,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羅斯福新政的內容、特點、影響。13.(2020九上·麗水月考)1943年7月的一天,希特勒頹喪地坐在戈爾唱機旁。與希特勒頹喪情緒密切相關的事件有( ?。?br/>①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 ②法兩斯軸心圍集團開始瓦解 ③北非防線的崩潰 ④諾曼底登陸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法西斯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指的是1943年7月, 美英軍隊在西西里島登陸,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權垮臺;北非防線的崩潰是指1942年阿拉曼戰役之后;諾曼底登陸戰役發生在1944年。B項②③與希特勒頹喪情緒密切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4.(2015九上·寧波期中)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就西安事變結束時的局勢發表評論說:“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而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她所說的“統一”指的是( )A.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B.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C.國共兩黨停止對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答案】C【知識點】西安事變【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兩黨十年內戰的基本結束,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據此得出答案。A項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是東北易幟。不符合題意。B項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不符合題意。C項國共兩黨停止對峙走向合作是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的重大意義,符合題意。D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標志是國民黨公布了中國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問題能力。本題難度適中。15.斯大林曾經說:“這次行動按其計劃的周密,規模的宏大和行動的技巧來說,在戰爭史上還從來沒有過類似的先例。它迫使納粹德國在兩個戰場上同時作戰”。斯大林所說的“這次行動”指的是( ?。?br/>A.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B.諾曼底登陸C.莫斯科保衛戰 D.攻克柏林【答案】B【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迫使希特勒德國在兩個戰場上同時作戰”。諾曼底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戰役發生在1944年6月6日。這次作戰行動的代號是“霸王行動”。諾曼底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它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迫使法西斯德國兩線作戰,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覆亡。B項諾曼底登陸是題干中斯大林所說的“這次行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諾曼底登陸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16.對下面年代尺解讀最全面、最準確的是( ?。?br/>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的過程 B.人民解放戰爭的過程C.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過程 D.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的過程【答案】D【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觀察年代尺的第一個時間是1919年,結合所學可知,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故選D項。【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讀圖能力和對中國近代歷史進程的了解,有一定難度。二、非選擇題17.(2020九上·麗水月考)20世紀初的中國,外有列強入侵,內有封建腐朽統治,變革自強呼聲日益高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民國”之取代自秦以來兩千多年的“帝國”……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變化?!|動了傳統社會的各條神經,是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 1916年《新青年》載:“袁世凱之廢共和復帝制,乃惡果非惡因。主張人治,反對民權之思想學說,實為制造專制帝王之根本惡因。吾國思想界不將此根本惡因鏟除凈盡,則無數廢共和復帝制之袁世凱,當然接踵應運而生,毫不足怪。材料三: 思想的閘門一經打開,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了。辛亥革命后,人們又大膽地尋求新的救中國的出路了?!赂锩诼曇豁懞椭袊と穗A級力量的發展,不久便迎來了“五四”運動,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近代歷史上的豐碑——辛亥革命》(1)“民國”取代“帝國”是哪一歷史事件的成果?結合所學知識理解“政治制度和思想制度的一大躍進”的意思。(2)為“將此根本惡因鏟除凈盡”,中國哪些先進知識分子做了什么嘗試提出了什么主張?(3)根據所學知識,分析“五四運動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的原因。【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李大釗、魯迅、胡適、蔡元培、陳獨秀發起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盲從(3)①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②十月革命以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先進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的空前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3)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在這次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展現了偉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從此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以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們,將革命推進到一個新時期。故答案為:(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李大釗、魯迅、胡適、蔡元培、陳獨秀;發起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盲從。(3)①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②十月革命以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史實。18.(2020九上·麗水月考)材料一:見下圖。材料二: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節選)“親愛的同胞們: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謹以極大的熱忱向我全國父老兄弟諸姑姊妹宣言,當此國難極端嚴重民族生命存亡絕續之時,我們……已經與中國國民黨獲得了諒解,而共赴國難了……”材料三: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從衰敗走向復興的重要樞紐。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主要戰場之一,中國抗日戰爭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肯定和尊重。(1)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材料一中的圖片分別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其中圖②事件發生后,經多方努力得以和平解決,這對當時國內形勢產生了怎樣的積極影響?(2)根據所學知識,指出哪一歷史事件最終促成材料二國共兩黨“共赴國難”?并據此分析國共兩黨此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抗日戰爭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肯定和尊重”的理由。【答案】(1)一二 九運動 西安事變①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②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七七事變 中日矛盾成為當時中國的主要矛盾(3)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作用【知識點】西安事變;“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據所學知,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數千名學生冒著嚴寒聚集在新華門前,向國民黨當局請愿。他們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口號,并舉行示威游行。反動軍警用大刀、水龍、木棍鎮壓手無寸鐵的青年學生。這就是著名 的“一二 九運動”。 為逼蔣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臨潼華清池實行“兵諫”,扣押蔣介石,并通電全國,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它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預示了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2)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向北平西南的盧溝橋發動進攻,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七七事變的第二天,中共中央發布通電號召全中國軍民團結起來,抵抗日本的侵略。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共產黨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根本原因。(3)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反法斯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也付出了重大犧牲。故答案為:(1)一二 九運動 ;西安事變。①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②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七七事變;中日矛盾成為當時中國的主要矛盾。(3)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作用。【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19.(2020九上·麗水月考)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一場場氣壯山河的斗爭,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詩。材料一:1921年7月23日,毛澤東、 李達、 董必武等人和共產國際派來的馬林、尼克爾斯基,以“北大暑期旅行團”的名義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召開會會議。這是一次年輕人的會議,最年長的45歲,最年輕的19歲,平均年齡28歲。材料三:史料1: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黨”名義下共產黨員從近6萬人迅速減少到1萬多人,中國共產黨正面臨被瓦解和消滅的危險,……1930年初,紅軍已有13個軍,在國民黨統治薄弱的幾省邊界地區。先后建立大小15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有幾萬、幾十萬農民團結在共產黨周圍。史料2: 1933年以博古為首的臨時中央遷入中央蘇區,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據地的一切大權……,最終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如果再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黨和紅軍必將被完全斷送。遵義會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召開的。材料二:剛剛成立六年的中國共產黨經受住了這種考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又繼續戰斗了。——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一卷(1)這一群年輕人參加的是哪次會議 簡析這次會議對中國革命的影響。(2)“中國共產黨經受住了這種考驗”之后“又繼續戰斗了”,這其中的第一次“戰斗”是指哪一事件 簡述該事件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所述史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共產黨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化解危機的。(4)綜上所述,你得出什么結論?【答案】(1)中共一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2)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3)秋收起義+結果;八七會議+內容;遵義會議+影響(4)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地點暴露后,會議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畫舫上繼續舉行。這一群年輕人參加的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的召開,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2)1927年,在北伐勝利進軍時,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突然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全國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失敗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政策,非沒有把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嚇倒、征服。1927年8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3)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經過艱難的探索,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的革命道路。1927年,召開了八七會議,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會議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擴大會議。這次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4)通過以上分析可見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作用,因此可以得出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結論。故答案為:(1)中共一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2)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3)秋收起義+結果;八七會議+內容;遵義會議+影響。(4)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探索歷程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0.(2020九上·麗水月考)教育部下發《關于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文件表示,根據在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在 2017 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抗日戰爭是每個中國人必須牢記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材料二: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對華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深深蘊藏著的那種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當中華民族處于生死關頭是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材料三:我國史學界在全面地評價中國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研究者普遍認為: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開辟了世界上第一個反法西斯戰場……——《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地位新觀點綜述》(1)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圖中 A 處代表的歷史事件所具有的歷史意義并例舉2個史實證明中國人民進行了局部抗戰。(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的知識,分析中華民族“民族凝聚力”在政治、軍事上的表現。(3)請舉兩例說明“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4)綜上所述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國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答案】(1)是中國抗戰的起點,揭開了世界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東北人民組織抗日義勇軍抗擊日軍;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駐守上海的第十九路軍奮起抵抗,擊退日軍多次進攻;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領導下,北平學生掀起抗日救亡的“一二 九”運動;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2)政治上: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軍事上:國民黨和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3)1942年1月,中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1942-1945中國組織赴緬遠征與日軍作戰,牽制并消滅了大量日軍;開羅會議商討共同赴緬作戰;波茨坦會議以中美英三國名義發表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4)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國民黨在正面戰場英勇抵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行全民族抗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家協同作戰;是正義的戰爭,得到世界各國人民和海外華僑的支持【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西安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根據A處的時間1931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標志著日本局部侵華的開始;1931年到1937年間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的抵抗的史實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東北人民組織抗日義勇軍抗擊日軍,一部分東北軍也對日軍進行了抵抗; 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駐守上海的第十九路軍奮起抵抗,擊退日軍多次進攻;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領導下,北平學生掀起抗日救亡的“一二九”運動等等。(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抗日戰爭時期,“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表現是國共兩黨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民族凝聚力”在軍事上的表現是正面戰場敵后戰場相互配合、相互依存。(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42年1月,中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成為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員;1942-1945中國組織赴緬遠征與日軍作戰,牽制并消滅了大量日軍等等都說明了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巨大的民族貢獻和民族犧牲。(4)抗日戰爭贏得最終勝利的原因是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開的。故答案為:(1)是中國抗戰的起點,揭開了世界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東北人民組織抗日義勇軍抗擊日軍;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駐守上海的第十九路軍奮起抵抗,擊退日軍多次進攻;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領導下,北平學生掀起抗日救亡的“一二 九”運動;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2)政治上: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軍事上:國民黨和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3)1942年1月,中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1942-1945中國組織赴緬遠征與日軍作戰,牽制并消滅了大量日軍;開羅會議商討共同赴緬作戰;波茨坦會議以中美英三國名義發表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4)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國民黨在正面戰場英勇抵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行全民族抗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家協同作戰;是正義的戰爭,得到世界各國人民和海外華僑的支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21.(2020九上·麗水月考)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75周年, 2020年5月8日,俄羅斯在紅場舉行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儀式,習近平主席應邀出席了這次閱兵儀式。材料一:材料二: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已經不可能孤立存在,鴉片戰爭將中國與世界聯成一片……此后發生多次中外戰爭,屢戰屢敗,與1937至1945年具有現代意義的全民抗戰不可比擬,是中華民族第一次將自己的命運與世界民主陣營聯接在一起……就此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人付出最多,最終哪怕是慘勝,中國人也是贏得最多,那是因為中華民族將自己的雙重命運——民族與民主的命運全部抵押了上去,贏得了雙重前途。——摘自朱學勤《我們該如何紀念南京大屠殺》(1)圖一反映的事件后蘇軍立即投入了哪個戰役?該戰役對“二戰”的主要影響是什么?(2)從圖二、圖三中任選一幅圖說說該圖所示會議對德國產生了什么影響?從中得到的最主要的啟迪是什么?(3)材料中的“世界民主陣營”建立的標志是什么?(4)“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人付出最多,最終哪怕是慘勝,中國人也是贏得最多”。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中國人贏得最多”的理由。【答案】(1)莫斯科保衛戰;這一戰役是德國陸軍在二戰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敗,宣告了希特勒德國閃電戰的破產(2)圖二影響: 助長了德國的侵略氣焰,加速了二戰的爆發;啟迪:對侵略者不能妥協縱容(言之有理即可給分)或圖三影響:加速了德國的滅亡(二戰的結束);啟迪:加強國際合作或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是戰勝法西斯的中堅力量(3)1942年1月1日,《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4)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2分);被日本殖民地統治五十年之久的臺灣,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1941年10月蘇軍開始進行了莫斯科保衛戰,一直持續到1942年1月,蘇聯軍民經過浴血奮戰,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使德軍遭受開戰以來第一次重大失敗。(2)在慕尼黑會議上,德、意、英、法四國首腦簽署了《慕尼黑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之內將的蘇臺德區等地割讓給德國,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慕尼黑陰謀;慕尼黑陰謀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綏靖政策的實行,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由此可見,對侵略者不能妥協縱容。1945年初的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召開的雅爾塔會議一致同意對德國實行分區占領的政策,加速了德國的滅亡。由此可見加強國際合作或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是戰勝法西斯的中堅力量。(3)本題考查《聯合國家宣言》,要求學生具備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據教材可知, 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開始逐漸走向聯合。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堵摵蠂倚浴泛炇?,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正式形成。(4)本題考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以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依據題干“中國人贏得最多”分析理解,需要聯系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國際國內意義分析作答,以及把握到抗戰勝利后臺灣的回歸對于中華民族的意義所在。故答案為:(1)莫斯科保衛戰;這一戰役是德國陸軍在二戰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敗,宣告了希特勒德國閃電戰的破產。(2)圖二影響: 助長了德國的侵略氣焰,加速了二戰的爆發;啟迪:對侵略者不能妥協縱容(言之有理即可給分)或圖三影響:加速了德國的滅亡(二戰的結束);啟迪:加強國際合作或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是戰勝法西斯的中堅力量。(3)1942年1月1日,《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4)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2分);被日本殖民地統治五十年之久的臺灣,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75周年為切入點,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2.(2020九上·麗水月考)開國大將粟裕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磨礪中成長】1907年8月10日(農歷丁未年),粟裕出生于湖南懷化市會同縣。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南昌起義,后進入井岡山,參加歷次反“會剿”和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挺進浙西南】1935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師長粟裕率部隊由閩北入浙,創建了以遂昌王村口等地為中心區的浙西南游擊根據地,譜寫了浙西南三年游擊戰的壯麗詩篇。(1)材料中反映了哪些紀年方法?中共中央是如何挽救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帶來的危機?(2)粟裕為什么選擇在浙西南開展游擊戰?請根據圖文信息加以說明。并根據材料分析,粟裕的做法體現了毛澤東怎樣的思想?【答案】(1)公元紀年,干支紀年,長征(2)地理位置:位于省界交界處,遠離中心城市,敵人力量薄弱;地形:位于山區,交通不便,便于與敵人周旋。工農武裝割據【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材料中的“1907年8月10日”“ 1927年”“ 1935年4月” 反映了公元紀年;“農歷丁未年”反映了干支紀年。第五次反“圍剿”遭到失敗,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2)這些觀察地圖,浙西南位于省界交界處,遠離中心城市,敵人力量薄弱;而且位于山區,交通不便,便于與敵人周旋。這種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以農村革命根據地為戰略陣地的三者密切結合體現了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故答案為:(1)公元紀年,干支紀年,長征。(2)地理位置:位于省界交界處,遠離中心城市,敵人力量薄弱;地形:位于山區,交通不便,便于與敵人周旋。工農武裝割據。【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紀年法、工農武裝割據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圖分析能力。對學生的答題要求較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外國語學校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外國語學校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