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爭分奪秒15天 13唯物論、認識論高考提綱1、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辯證唯物主義物質概念、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辯證唯物主義物質概念認為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辯證唯物主義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一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物質的具體形態。物質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物質世界的根本屬性是運動。【原理內容】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也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是在勞動中伴隨著人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因此,物質世界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2、物質與運動辯證關系原理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原理內容】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反對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反對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3、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反對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的不變論。反對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的相對主義。4、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相統一辯證關系原理★規律是指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指人們認識、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在認識、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具有的精神狀態。【原理內容】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規律是客觀的,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原理內容】人們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客觀規律面前,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唯物論部分1、意識的起源、生理基礎和本質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的起源)。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意識的生理基礎)。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意識的本質)。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無論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的形成離不開社會實踐。2、意識的能動作用★人的意識在反映客觀世界時能動作用的體現:人的意識在反映客觀世界時具有目的計劃性(即人們在反映客觀世界的時候,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動機;人們在實施行動之前要預先制定藍圖、目標、行動方式和行動步驟等)。人的意識在反映客觀世界時具有自覺選擇性(即只有當人們的實踐活動需要時,人們才會去主動地反映它)。人的意識在反映客觀世界時具有主動創造性(即人的意識在反映客觀世界時既能反映事物的現象,又能反映事物的本質;既能追溯過去,又能推測未來)。人的意識在改造客觀世界時能動作用的體現:人的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即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通過實踐的環節把意識中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人的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即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人的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3、物質與意識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主觀符合客觀。【原理內容】人的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4、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基本要求:①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②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③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無所作為的思想。認識論部分1、實踐的基本含義和特點實踐是指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即實踐的構成要素,實踐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都具有客觀性。)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即實踐是在意識指導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動。)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即實踐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歷史上每個階段實踐的內容、規模、水平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原理★【原理內容】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3、 真理的含義和真理的客觀性、條件性、具體性真理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謬誤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錯誤反映。真理是客觀的。(即真理包含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實踐。對于同一個確定對象的真理性認識是惟一的。)真理是有條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真理是具體的。(即任何真理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4、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原理★【原理內容】認識具有反復性,人們獲得對事物的正確認識不是一帆風順的。認識具有無限性,人的認識是不斷深化、擴展、向前推移的。認識具有上升性,人的認識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