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樂清市英華學校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0月月考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樂清市英華學校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0月月考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樂清市英華學校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0月月考試卷(歷社部分)
一、單項選擇
1.(2020九上·樂清月考)下面的宣言指導的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2.某校為“紀念孫中山逝世90周年”編排一話劇,下列場景中孫中山不可能出現的是(  )
A.中國同盟會成立 B.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 D.北伐戰爭勝利進軍
3.《申報》曾評述說:“今之時局,略似春秋戰國時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對于各省,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如諸侯相侵伐也。”這一時局出現在(  )
A.辛亥革命時期 B.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C.土地革命時期 D.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4.(2020九上·樂清月考)抓關鍵詞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與“陳獨秀”、 “民主、科學”等關鍵詞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
5.沈從文曾讓兒子讀胡適的詩《希望》》“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兒子沒看完便說:“這種詩像小孩寫的!”沈從文說:“那時候能寫這種小孩子東西已經很了不得。沒人提倡這些,你就讀不到那么多新書,我也不會寫小說。”這個故事與新文化運動內容聯系最緊密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C.提倡科學,反對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6.(2020九上·樂清月考)在某校九年級(8)班歷史課上,同學們圍繞中國近代化的有關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下列李偉同學的觀點中不正確的是(  )
A.洋務運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B.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C.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新文化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7.(2020·臺州模擬)自有民國,八年以來,未見真民意、真民權,有之,自學生此舉始耳。”康有為稱贊的“學生此舉”指的是(  )
A.公車上書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一二 九運動
8.(2020九上·樂清月考)董必武曾作過一首緬懷戰友的詩:“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泛舟語從容。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松。”詩中提到的“會”是指(  )
A.1921年中共“一大” B.1927年八七會議
C.1935年遵義會議 D.1945年中共“七大”
9.在中國近代,國共曾有過兄弟般的合作。下列圖片對應的歷史事件中能體現這種合作的有(  )
A. B.
C. D.
10.某班同學為一些地方設計“歷史名片”宣傳語,下列適用于井岡山的是(  )
A.辛亥首義,共和號角 B.五四中心,風云新途
C.八一槍響,軍旗升起 D.革命搖籃,紅軍故鄉
二、非選擇題
11.(2020九上·樂清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孫中山生平活動大事年表:
1866年, 出生于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
1892年, 畢業于香港西醫學院,后在澳門、廣州一帶行醫。
1894年6月, 上書李鴻章,提出改良主張,未被采納。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組織興中會,立志推翻清朝統治。
1905年8月, 在日本東京創立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學說。
1911年武昌起義后,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
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建立了中華民國。
1912年2月, 為了防止袁世凱專權,制訂并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913年以后, 領導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革命斗爭。
1924年1月, 在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大,實現國共第一次合作。
1925年3月12日,
在北京逝世。
材料二
孫中山曾說:“吾輩即以中國改革發展為己任,雖石爛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敗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難而縮步,精神貫注,猛力向前。應付世界發展之潮流,合乎善長惡消之天理。則終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1)據材料一,1892年至1894年間孫中山的思想發生了什么變化?
(2)概括材料中有關孫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間的具體革命活動。
(3)結合材料二,你能感受到孫中山怎樣的精神品質?
12.(2020九上·樂清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提出了廢棄各國在華勢力范圍、取消“二十一條”、收回在大戰中日本奪去的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等多項正當要求。但是,這些要求都被操縱會議的列強拒絕。
材料二:德國人沮喪、日本人得意,中國人的反應會怎么樣?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九年級某同學搜集到如下材料:1919年5月4日,3 000多名學生在北京天安門前集會,隨后舉行游行示威,隊伍中喊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
材料三:五四時期,革命青年為爭取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奮不顧身,為反對帝國主義的奴役和封建軍閥政府的賣國行徑而奔走呼號;先進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積極探索指導中國人民根本改變受奴役、受壓迫地位的科學真理和發展道路。
(1)材料一反映了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說說哪個社會群體成為五四運動的先鋒,這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運動。
(3)根據材料,說說五四精神的主要內涵有哪些?你認為青年學生應該怎樣繼承和發揚這一精神?
(4)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五四運動有何重大的歷史意義。
13.(2020九上·樂清月考)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征途中,我們要永遠銘記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歌謠:講起“八一”歷史長,南昌打響第一槍;工人士兵齊暴動,紅軍戰士最光榮;朱德率領隊伍走,進軍湘南改紅軍;秋收起義毛澤東,鬧得湘東遍地紅;井岡山上朱毛和,創建四軍建奇功。
材料二:“(長征)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不是戰役,它不是勝利,它是一曲人類求生存的凱歌,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場險象環生、危在旦夕的戰斗……長征卻使毛澤東及其共產黨人贏得了中國。”
——美國作家哈里森·李爾茲伯
(1)根據材料一說出中國革命新道路的特征。根據材料一列舉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探索新道路的有關史實。
(2)根據材料二說出中國紅軍進行長征的原因。對材料二中說的“長征使毛澤東及其共產黨人贏得了中國”你是如何理解的?
(3)中國紅軍的這些歷程留給我們什么啟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建立民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這些信息都是在辛亥革命時期出現的。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辛亥革命和題干材料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及學生理解史料的能力。識記與理解辛亥革命的史實。
2.【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孫中山的貢獻。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建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頒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D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發生在1926年,孫中山不可能出現。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貢獻。孫中山是偉大的愛國者、民主革命先行者和近代化前驅, 20世紀走在中國時代前列的第一位偉人。
3.【答案】B
【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據“今之時局,略似春秋戰國時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對于各省,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這一時局出現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國從此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1916年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內部的矛盾開始暴露出來,在帝國主義各國的分別收買和互相爭奪下,分裂成幾個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軍閥割據混戰。
B項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出現題干描述時局,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申報》時評為依托,考查北洋軍閥的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北洋軍閥政府黑暗統治時期的相關知識。
4.【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運動,“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所標舉額兩大口號。
ABD三項與“陳獨秀”、 “民主、科學”等關鍵詞無關,不符合題意;
C項新文化運動與“陳獨秀”、 “民主、科學”等關鍵詞有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5.【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新文化運動中胡適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而胡適的詩《希望》正好是白話文詩,符合新文化運動的主題。故答案是B。
【點評】知道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
6.【答案】D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公車上書雖然沒有成功,但它揭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五四運動,不是新文化運動。
ABC三項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新文化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觀點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化探索的歷程。本題屬于否定型選擇題,解題時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不正確”。
7.【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五四運動的發展的相關知識。本題要仔細閱讀材料,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獲取相關信息。民國八年是指1919年(因為民國元年為1912年,民國八年即為1919年),而這是學生運動,即可獲知該運動為五四運動,故選C。
【點評】了解五四運動的發起者等概況。
8.【答案】A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1961年前的“四十年前”即是1921年。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由于反動派的破壞,大會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繼續舉行。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A項1921年中共“一大”是詩中提到的“會”,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詩的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的召開。要求學生掌握中共一大的內容和意義。
9.【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國共合作的相關知識。中共兩次合作分別發生在1924-1927年,1937-1945年。中共一大召開于1921年、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AB首先排除;遵義會議發生在1935年長征途中,屬于國共十年對峙時期,D也排除。故答案是C。
【點評】知道國共合作的相關知識。
10.【答案】D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分析,A項的辛亥首義,共和號角是指辛亥革命,發生在武昌,與題意不符;B項的五四中心,風云新途是指五四運動,發生在上海,與題意不符;C項的八一槍響,軍旗升起是指南昌起義,發生在南昌,與題意不符;D項革命搖籃,紅軍故鄉是指井岡山,1927年,毛澤東在領導秋收起義的起義軍在向長沙進攻途中遭受嚴重挫折,毛澤東正確分析了敵強我弱的革命形勢,決定放棄攻打大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10月,毛澤東率領部隊到達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部分南昌起義部隊和湘南的農民武裝到達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勝利會師,正式組建了第一支新型人民軍隊——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相關知識。
11.【答案】(1)變化:從行醫救人到主張改良再到革命救國。
(2)①組織興中會;②創立中國同盟會;③提出“三民主義”學說;④建立中華民國(或“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⑤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3)愛國主義、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棄、與時俱進等。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孫中山從救人到救國的思想轉變及孫中山的革命活動。依據材料一“孫中山生平活動大事年表”可以看出1892年孫中山還在行醫,1894年6月,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提出改良主張,未被采納。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興中會,立志推翻清朝統治。所以1892年至1894年間孫中山的思想發生的變化是:從行醫救人到主張改良再到革命救國。
(2)本題考查孫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間的具體革命活動。孫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間的具體革命活動有: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興中會,立志推翻清朝統治。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創立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學說。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建立了中華民國。1912年2月,孫中山為了防止袁世凱專權,制訂并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3)本題考查孫中山的高尚品質。孫中山不僅提出了“三民主義”基礎學說,同時還就改造落后舊中國的偉大目標,從國體、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諸方面作出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綱領、設想和規劃,形成了系統化的革命理論;他自發動和組織革命,終其一生,在領導整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歷程中,始終不渝地堅持徹底的反封建立場和堅定的革命方向,幾番組織和改造革命政黨,多次發動武裝起義,“愈挫愈奮,再接再厲”,不屈不撓,戰斗不息;他始終堅守“一心為公”的崇高精神境界,從建立興中會、同盟會,發動廣州、惠州、黃花崗等十次武裝起義,到領導辛亥革命、建立臨時政府、舉行二次革命,到組織和改造國民黨、組建黃埔軍校、實施國共合作,直至積勞成疾英年早逝,拋卻個人名利,彰顯博大胸懷,大公無私,一生操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孫中山的理論學說、立場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說是獨秀一枝前無古人,也正是由于孫中山的堅持不懈的努力與革命理論的宣揚,才使得廣大中國民眾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有力的促進了中國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擴大了民主革命運動的影響,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其實孫中山并非真的“不知”,而是為了救國,已經將個人利益甚至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從中讀出的孫中山的精神品質有:愛國主義、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棄、與時俱進等。
故答案為:(1)變化:從行醫救人到主張改良再到革命救國。
(2)①組織興中會;②創立中國同盟會;③提出“三民主義”學說;④建立中華民國(或“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⑤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3)愛國主義、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棄、與時俱進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歷史功績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近代史上孫中山的主要歷史功績。
12.【答案】(1)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2)先鋒:青年學生。性質:這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
(3)內涵:“五四”愛國精神(或:愛國、團結、民主、科學等)。
做法:青年學生應當自覺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宣傳和發揚五四精神等。
(4)①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的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②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1)1919年帝國主義國家在巴黎和會上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成為了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
(2)青年學生成為五四運動的先鋒。據材料二中“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可知,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3)五四精神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憂國憂民,樂于奉獻,關心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赤子之心。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青年學生應當自覺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宣傳和發揚五四精神等。
(4)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故答案為:(1)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2)先鋒:青年學生。性質:這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
(3)內涵:“五四”愛國精神(或:愛國、團結、民主、科學等)。
做法:青年學生應當自覺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宣傳和發揚五四精神等。
(4)①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的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②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理解問題的能力。識記五四運動的史實。
13.【答案】(1)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史實:發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武裝起義;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會師,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2)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長征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使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長征的勝利使紅軍和革命轉危為安;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中國共產黨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或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3)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要堅持對革命、對軍隊的領導權;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走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等。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秋收起義后,毛澤東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從此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據材料一“講起‘八一’歷史長,南昌打響第一槍”可知指的是南昌起義。據“秋收暴動毛澤東,鬧得湘東遍地紅”可知,指的是秋收起義。據“井岡山上朱毛合,創建四軍建奇功。”可知,指的是井岡山會師、創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2)結合所學可知,紅軍在反擊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時失利,1934年10月,紅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長征途中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使共產黨走向成熟,長征的勝利使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擺脫了蔣介石的圍則,轉危為安;在前仆后繼追求光明與理想的長征精神下,取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創建了社會主義的新中國。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要堅持對革命、對軍隊的領導權;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走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等。
故答案為:(1)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史實:發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武裝起義;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會師,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2)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長征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使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長征的勝利使紅軍和革命轉危為安;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中國共產黨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或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3)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要堅持對革命、對軍隊的領導權;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走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
1 / 1浙江省樂清市英華學校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0月月考試卷(歷社部分)
一、單項選擇
1.(2020九上·樂清月考)下面的宣言指導的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建立民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這些信息都是在辛亥革命時期出現的。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辛亥革命和題干材料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及學生理解史料的能力。識記與理解辛亥革命的史實。
2.某校為“紀念孫中山逝世90周年”編排一話劇,下列場景中孫中山不可能出現的是(  )
A.中國同盟會成立 B.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 D.北伐戰爭勝利進軍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孫中山的貢獻。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建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頒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D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發生在1926年,孫中山不可能出現。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貢獻。孫中山是偉大的愛國者、民主革命先行者和近代化前驅, 20世紀走在中國時代前列的第一位偉人。
3.《申報》曾評述說:“今之時局,略似春秋戰國時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對于各省,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如諸侯相侵伐也。”這一時局出現在(  )
A.辛亥革命時期 B.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C.土地革命時期 D.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答案】B
【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據“今之時局,略似春秋戰國時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對于各省,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這一時局出現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國從此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1916年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內部的矛盾開始暴露出來,在帝國主義各國的分別收買和互相爭奪下,分裂成幾個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軍閥割據混戰。
B項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出現題干描述時局,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申報》時評為依托,考查北洋軍閥的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北洋軍閥政府黑暗統治時期的相關知識。
4.(2020九上·樂清月考)抓關鍵詞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與“陳獨秀”、 “民主、科學”等關鍵詞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
【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運動,“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所標舉額兩大口號。
ABD三項與“陳獨秀”、 “民主、科學”等關鍵詞無關,不符合題意;
C項新文化運動與“陳獨秀”、 “民主、科學”等關鍵詞有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5.沈從文曾讓兒子讀胡適的詩《希望》》“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兒子沒看完便說:“這種詩像小孩寫的!”沈從文說:“那時候能寫這種小孩子東西已經很了不得。沒人提倡這些,你就讀不到那么多新書,我也不會寫小說。”這個故事與新文化運動內容聯系最緊密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C.提倡科學,反對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新文化運動中胡適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而胡適的詩《希望》正好是白話文詩,符合新文化運動的主題。故答案是B。
【點評】知道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
6.(2020九上·樂清月考)在某校九年級(8)班歷史課上,同學們圍繞中國近代化的有關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下列李偉同學的觀點中不正確的是(  )
A.洋務運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B.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C.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新文化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答案】D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公車上書雖然沒有成功,但它揭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五四運動,不是新文化運動。
ABC三項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新文化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觀點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化探索的歷程。本題屬于否定型選擇題,解題時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不正確”。
7.(2020·臺州模擬)自有民國,八年以來,未見真民意、真民權,有之,自學生此舉始耳。”康有為稱贊的“學生此舉”指的是(  )
A.公車上書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一二 九運動
【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五四運動的發展的相關知識。本題要仔細閱讀材料,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獲取相關信息。民國八年是指1919年(因為民國元年為1912年,民國八年即為1919年),而這是學生運動,即可獲知該運動為五四運動,故選C。
【點評】了解五四運動的發起者等概況。
8.(2020九上·樂清月考)董必武曾作過一首緬懷戰友的詩:“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泛舟語從容。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松。”詩中提到的“會”是指(  )
A.1921年中共“一大” B.1927年八七會議
C.1935年遵義會議 D.1945年中共“七大”
【答案】A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1961年前的“四十年前”即是1921年。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由于反動派的破壞,大會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繼續舉行。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A項1921年中共“一大”是詩中提到的“會”,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詩的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的召開。要求學生掌握中共一大的內容和意義。
9.在中國近代,國共曾有過兄弟般的合作。下列圖片對應的歷史事件中能體現這種合作的有(  )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國共合作的相關知識。中共兩次合作分別發生在1924-1927年,1937-1945年。中共一大召開于1921年、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AB首先排除;遵義會議發生在1935年長征途中,屬于國共十年對峙時期,D也排除。故答案是C。
【點評】知道國共合作的相關知識。
10.某班同學為一些地方設計“歷史名片”宣傳語,下列適用于井岡山的是(  )
A.辛亥首義,共和號角 B.五四中心,風云新途
C.八一槍響,軍旗升起 D.革命搖籃,紅軍故鄉
【答案】D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分析,A項的辛亥首義,共和號角是指辛亥革命,發生在武昌,與題意不符;B項的五四中心,風云新途是指五四運動,發生在上海,與題意不符;C項的八一槍響,軍旗升起是指南昌起義,發生在南昌,與題意不符;D項革命搖籃,紅軍故鄉是指井岡山,1927年,毛澤東在領導秋收起義的起義軍在向長沙進攻途中遭受嚴重挫折,毛澤東正確分析了敵強我弱的革命形勢,決定放棄攻打大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10月,毛澤東率領部隊到達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部分南昌起義部隊和湘南的農民武裝到達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勝利會師,正式組建了第一支新型人民軍隊——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相關知識。
二、非選擇題
11.(2020九上·樂清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孫中山生平活動大事年表:
1866年, 出生于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
1892年, 畢業于香港西醫學院,后在澳門、廣州一帶行醫。
1894年6月, 上書李鴻章,提出改良主張,未被采納。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組織興中會,立志推翻清朝統治。
1905年8月, 在日本東京創立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學說。
1911年武昌起義后,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
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建立了中華民國。
1912年2月, 為了防止袁世凱專權,制訂并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913年以后, 領導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革命斗爭。
1924年1月, 在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大,實現國共第一次合作。
1925年3月12日,
在北京逝世。
材料二
孫中山曾說:“吾輩即以中國改革發展為己任,雖石爛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敗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難而縮步,精神貫注,猛力向前。應付世界發展之潮流,合乎善長惡消之天理。則終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1)據材料一,1892年至1894年間孫中山的思想發生了什么變化?
(2)概括材料中有關孫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間的具體革命活動。
(3)結合材料二,你能感受到孫中山怎樣的精神品質?
【答案】(1)變化:從行醫救人到主張改良再到革命救國。
(2)①組織興中會;②創立中國同盟會;③提出“三民主義”學說;④建立中華民國(或“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⑤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3)愛國主義、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棄、與時俱進等。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孫中山從救人到救國的思想轉變及孫中山的革命活動。依據材料一“孫中山生平活動大事年表”可以看出1892年孫中山還在行醫,1894年6月,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提出改良主張,未被采納。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興中會,立志推翻清朝統治。所以1892年至1894年間孫中山的思想發生的變化是:從行醫救人到主張改良再到革命救國。
(2)本題考查孫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間的具體革命活動。孫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間的具體革命活動有: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興中會,立志推翻清朝統治。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創立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學說。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建立了中華民國。1912年2月,孫中山為了防止袁世凱專權,制訂并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3)本題考查孫中山的高尚品質。孫中山不僅提出了“三民主義”基礎學說,同時還就改造落后舊中國的偉大目標,從國體、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諸方面作出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綱領、設想和規劃,形成了系統化的革命理論;他自發動和組織革命,終其一生,在領導整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歷程中,始終不渝地堅持徹底的反封建立場和堅定的革命方向,幾番組織和改造革命政黨,多次發動武裝起義,“愈挫愈奮,再接再厲”,不屈不撓,戰斗不息;他始終堅守“一心為公”的崇高精神境界,從建立興中會、同盟會,發動廣州、惠州、黃花崗等十次武裝起義,到領導辛亥革命、建立臨時政府、舉行二次革命,到組織和改造國民黨、組建黃埔軍校、實施國共合作,直至積勞成疾英年早逝,拋卻個人名利,彰顯博大胸懷,大公無私,一生操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孫中山的理論學說、立場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說是獨秀一枝前無古人,也正是由于孫中山的堅持不懈的努力與革命理論的宣揚,才使得廣大中國民眾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有力的促進了中國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擴大了民主革命運動的影響,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其實孫中山并非真的“不知”,而是為了救國,已經將個人利益甚至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從中讀出的孫中山的精神品質有:愛國主義、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棄、與時俱進等。
故答案為:(1)變化:從行醫救人到主張改良再到革命救國。
(2)①組織興中會;②創立中國同盟會;③提出“三民主義”學說;④建立中華民國(或“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⑤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3)愛國主義、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棄、與時俱進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歷史功績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近代史上孫中山的主要歷史功績。
12.(2020九上·樂清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提出了廢棄各國在華勢力范圍、取消“二十一條”、收回在大戰中日本奪去的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等多項正當要求。但是,這些要求都被操縱會議的列強拒絕。
材料二:德國人沮喪、日本人得意,中國人的反應會怎么樣?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九年級某同學搜集到如下材料:1919年5月4日,3 000多名學生在北京天安門前集會,隨后舉行游行示威,隊伍中喊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
材料三:五四時期,革命青年為爭取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奮不顧身,為反對帝國主義的奴役和封建軍閥政府的賣國行徑而奔走呼號;先進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積極探索指導中國人民根本改變受奴役、受壓迫地位的科學真理和發展道路。
(1)材料一反映了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說說哪個社會群體成為五四運動的先鋒,這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運動。
(3)根據材料,說說五四精神的主要內涵有哪些?你認為青年學生應該怎樣繼承和發揚這一精神?
(4)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五四運動有何重大的歷史意義。
【答案】(1)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2)先鋒:青年學生。性質:這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
(3)內涵:“五四”愛國精神(或:愛國、團結、民主、科學等)。
做法:青年學生應當自覺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宣傳和發揚五四精神等。
(4)①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的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②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1)1919年帝國主義國家在巴黎和會上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成為了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
(2)青年學生成為五四運動的先鋒。據材料二中“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可知,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3)五四精神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憂國憂民,樂于奉獻,關心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赤子之心。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青年學生應當自覺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宣傳和發揚五四精神等。
(4)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故答案為:(1)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2)先鋒:青年學生。性質:這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
(3)內涵:“五四”愛國精神(或:愛國、團結、民主、科學等)。
做法:青年學生應當自覺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宣傳和發揚五四精神等。
(4)①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的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②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理解問題的能力。識記五四運動的史實。
13.(2020九上·樂清月考)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征途中,我們要永遠銘記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歌謠:講起“八一”歷史長,南昌打響第一槍;工人士兵齊暴動,紅軍戰士最光榮;朱德率領隊伍走,進軍湘南改紅軍;秋收起義毛澤東,鬧得湘東遍地紅;井岡山上朱毛和,創建四軍建奇功。
材料二:“(長征)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不是戰役,它不是勝利,它是一曲人類求生存的凱歌,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場險象環生、危在旦夕的戰斗……長征卻使毛澤東及其共產黨人贏得了中國。”
——美國作家哈里森·李爾茲伯
(1)根據材料一說出中國革命新道路的特征。根據材料一列舉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探索新道路的有關史實。
(2)根據材料二說出中國紅軍進行長征的原因。對材料二中說的“長征使毛澤東及其共產黨人贏得了中國”你是如何理解的?
(3)中國紅軍的這些歷程留給我們什么啟示?
【答案】(1)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史實:發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武裝起義;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會師,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2)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長征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使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長征的勝利使紅軍和革命轉危為安;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中國共產黨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或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3)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要堅持對革命、對軍隊的領導權;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走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等。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秋收起義后,毛澤東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從此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據材料一“講起‘八一’歷史長,南昌打響第一槍”可知指的是南昌起義。據“秋收暴動毛澤東,鬧得湘東遍地紅”可知,指的是秋收起義。據“井岡山上朱毛合,創建四軍建奇功。”可知,指的是井岡山會師、創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2)結合所學可知,紅軍在反擊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時失利,1934年10月,紅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長征途中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使共產黨走向成熟,長征的勝利使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擺脫了蔣介石的圍則,轉危為安;在前仆后繼追求光明與理想的長征精神下,取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創建了社會主義的新中國。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要堅持對革命、對軍隊的領導權;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走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等。
故答案為:(1)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史實:發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武裝起義;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會師,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2)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長征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使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長征的勝利使紅軍和革命轉危為安;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中國共產黨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或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3)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要堅持對革命、對軍隊的領導權;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走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北省| 巫溪县| 三门峡市| 星子县| 杨浦区| 瑞昌市| 新泰市| 安吉县| 稷山县| 岐山县| 万盛区| 通山县| 廊坊市| 科技| 甘谷县| 茂名市| 南陵县| 北流市| 金堂县| 甘孜| 卓资县| 通道| 正宁县| 望谟县| 万年县| 法库县| 金坛市| 涿州市| 大同市| 合川市| 和平区| 崇仁县| 甘德县| 肥东县| 琼海市| 宁明县| 长岛县| 乌兰察布市| 顺平县| 基隆市| 谢通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