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qū)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月考試卷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孫中山是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在他的推動下,成立的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統(tǒng)一的資產階級革命組織是( )A.興中會 B.同盟會 C.華興會 D.強學會2.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的紹興鄉(xiāng)賢是( )A.周恩來 B.魯迅 C.秋瑾 D.蔡元培3.(2020九上·越城月考)某班同學擬舉辦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活動的主題分別確立為“構想共和”“浴血共和”“締造共和”“維護共和”。以“締造共和”為主題的紀念活動最應該選擇在( )A.東京 B.武昌 C.廣州 D.南京4.(2017九上·鄞州月考)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就從珠江流域打到了長江流域,實現(xiàn)了“飲馬長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北洋軍閥的腐朽渙散 B.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xiàn)C.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D.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xiàn)5.(2017九上·鄞州月考)中國近代史上出現(xiàn)過兩次著名的學生運動,分別是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關于這兩次運動說法最為正確的是( )A.都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B.都是共產黨領導的學生運動C.都是反帝愛國運動 D.運動的主力軍始終是青年學生6.(2017九上·鄞州月考)1936年一場震驚世界的“兵諫”在中國爆發(fā),導致“兵諫”的主要外因是( )A.中共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B.中日矛盾成為國內的主要矛盾C.張學良、楊虎城的愛國情感D.蔣介石主張停止內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7.(2020九上·越城月考)1921-1949年,中國共產黨整整奮斗了28年。“日出東方”“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進京趕考”這五個關鍵詞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不朽業(yè)績。其中與“星火燎原”相應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A. 中共一大召開 B.遵義會議C.工農武裝割據 D.七屆二中全會8.(2020九上·杭州月考)將下列歷史事件按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紅軍長征 ② 南昌起義 ③五四運動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⑤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②①⑤C.③④②⑤① D.③④⑤①②9.(2020九上·杭州月考)如果開展一個以模擬“重走長征路”為主題活動,下列場景不應出現(xiàn)的是( )A.井岡山會師 B.四渡赤水河 C.強渡大渡河 D.遵義會議10.(2020九上·越城月考)2018年國慶期間,一位大陸游客去臺灣旅游,聽到當?shù)氐囊粋€老人說他出生于民國三十二年,你知道民國三十二年是公元幾年嗎?( )A. 1945年B.1946年C.1943年11.(2020九上·越城月考)以“中國革命”為主題的紅色資源,是發(fā)展紅色旅游的寶貴財富。以下紅色旅游勝地的解說詞中,正確的是( )A.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此為中心誕生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B.瑞金——有“共和國搖籃”之稱,在這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C.井岡山——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在這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的第一槍D.會寧——紅軍三方會師,長征順利結束12.(2020九上·杭州月考)有學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條政治的分界線,此后,帝王、人主、天子、君父變成了人民的公敵,‘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成為一種社會政治文化心理和時代意識。”該學者認為辛亥革命( )A.徹底消除了人們心中的封建意識B.鏟除了封建帝制存在的社會基礎C.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D.使三權分立的政治原則得以貫徹13.觀察下圖,從圖中的信息可以歸納得出( )A.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引發(fā)五四運動B.青年學生是五四運動的主力C.五四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D.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14.(2020九上·杭州月考)下列有關《中國民國臨時約法》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具有憲法性質 ②規(guī)定了國家的一些基本原則③與《中國民國約法》是一致的 ④規(guī)定了人民的各項權利與義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2017九上·瑞安期末)朱德曾稱贊某段歷史“首義誕新軍,喜慶工農始有兵”。與此詩相符合的史實是( )A.武昌起義——吹響中國革命的號角B.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廣泛傳播革命思想C.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D.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中國特色革命道路16.80年前,當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處于生死攸關的歷史時刻,在中國的大西北先后發(fā)生了兩件幾乎堪稱扭轉時局的政治事件,那么你認為下列詩句暗含這兩件事情的應該是( )①鐵流兩萬五千里,各路勁旅大會師②黃洋界上炮聲隆,人杰地靈唱大風③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④誰人不知張少帥,千古功臣一代驕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7.(2020九上·越城月考)以下是戰(zhàn)役能反映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對日軍進攻了積極抵抗的有 ( )①遼沈戰(zhàn)役 ②淞滬會戰(zhàn) ③太原會戰(zhàn) ④徐州會戰(zhàn)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8.(2020九上·杭州月考)抗日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是近代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下面對其表述正確的是( )①抗戰(zhàn)的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②全民族抗戰(zhàn)是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③敵后抗日根據地始終是抗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9.下圖這一歷史史實體現(xiàn)了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哪一思想的實現(xiàn)?( )A.民族主義 B.民權主義 C.民生主義 D.民主主義20.下列選項描述全國性抗日戰(zhàn)爭開始事件的是( )A.歌曲《義勇軍進行曲》B.歌曲《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C.詩句“宛平城外狼狗叫,盧溝橋上槍聲急”D.詩句“鮮血凝固的那個時候…三十萬冤魂在地獄中哭泣”二、綜合題(本題有5小題,共60分)21.(2020九上·越城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揖美追歐,舊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力追不舍的社會政治目標和為之奮斗不息的方向。即要在政治體制上效法歐美,在中國建立一個真正的以“三權分立”為核心的近代民主國家。——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建設之首要在民生。故對于全國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當與人民協(xié)力,共謀農業(yè)之發(fā)展,以足民食;……”——孫中山《建國綱領》(1)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一中“揖美追歐”的含義,并概述孫中山為此做出的巨大貢獻。(2)材料二體現(xiàn)了辛亥革命指導思想的哪一方面?并列舉史實一例說明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xiàn)孫中山的這一主張所做出的努力。22.(2020九上·越城月考)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胡適說,北大是因為三個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陳獨秀,三是小兔子胡適本人(三人年有長幼,但都屬兔)。——洪向華主編 《復興之路》材料二:它不僅是近代中國政治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yōu)樾旅裰髦髁x革命的轉折點,并且推動了近代新文化運動更加深入地健康發(fā)展,其具體體現(xiàn)是這次運動大大加速了來自俄國的新思潮在中國的傳播,從而給新文化運動注入了新的、更為強大、更加科學的思想活力。——摘自馮天瑜、何曉明、周積明《中華文化史》材料三:(1)根據所學知識推斷,材料一中的“三個兔子”在北大因領導了一場什么運動而聞名?該運動對中國社會有何深遠影響?(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據該材料指出“新的、更為強大、更加科學的思想活力”是什么?(3)“國”字傳統(tǒng)寫法是國,但在材料三圖片中卻寫為“囻(口內一個民字)”,并認為是當時民眾的一個新創(chuàng)意。這個創(chuàng)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觀念?其出現(xiàn)的社會原因有哪些?23.(2020九上·越城月考)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摘自《毛澤東詩詞》結合材料根據所學知識,請回答:(1)請你簡單說明國民大革命至長征之前,中國共產黨的是如何鞏固壯大革命政權的?(2)紅軍被迫長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長征初期紅軍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這一局面是如何改變的?24.(2020九上·越城月考) 2018年是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3周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29年2月,南京《時事月報》刊出《驚心動魄之日本滿蒙積極政策──田中義一上日皇之奏章》的爆炸性新聞,透露了不為人知的《田中奏折》。奏折宣稱:“欲征服支那(中國),必先征服滿蒙(中國東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材料二 泱泱華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積弱積貧。──侵華日寇,毀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蒼生。卅萬亡靈,飲恨江城。──哀兵奮起,金戈鼉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軀灑血,浩氣干云。盡掃狼煙,重振乾坤。──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鼎銘文材料三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黨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著青年的熱情和奉獻。(1)據材料一,《田中奏折》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奏折曝光后日本對“滿蒙”“支那”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征服”行動?(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八年抗戰(zhàn)國共兩黨“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在政治、軍事上的主要表現(xiàn)。(3)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回答材料中的青年們是如何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奉獻青春和熱血。聯(lián)系材料內容,談談和平年代的我們應怎樣肩負起鑄造民族輝煌的重任 25.(2020九上·越城月考)歌曲是音符寫成的歷史,歷史是照亮未來的航燈。閱讀下面歌詞,回答問題。材料一 “工農兵學商,一起來救亡,拿起我們的鐵錘刀槍,走出工廠,田莊、課堂,到前線去吧。走上民族解放的戰(zhàn)場!腳步合著腳步,臂膀扣著臂膀,我們的隊伍是廣大強壯,千萬人的聲音高呼著反抗,千萬人的歌聲為革命斗爭而歌唱。”——《救亡進行曲 1936》“到敵人后方去,把鬼子趕出境!到敵人后方去,把鬼子趕出境!不論西,不論東,從北平,到南京,到處有我們游擊隊,到處有我們好弟兄,看日本軍閥有什么用......”——《到敵人后方去》材料二 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睜開眼吧小心看吧,哪個愿臣虜自認!……沖開血路,揮手上吧,要致力國家中興,豈讓國土再遭踐踏,這睡獅已漸已醒。——《萬里長城永不倒》(1)兩首歌曲都以革命熱情與激昂的旋律,激勵著中華兒女團結奮進。請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發(fā)揮的作用。(2)這首歌從一個側面反映了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歷史,請運用所學知識說說這一時期“國人漸已醒”的歷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同盟會的識記能力。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建立統(tǒng)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孫中山當總理,同盟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中國的資產階級民族革命運動。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同盟會的識記能力。2.【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蔡元培的識記能力。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為新文化、,新思想的傳播開拓道路,并實行民主管理和教授治校,提倡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這些革新思想與措施不僅推動了北京大學使之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發(fā)源地與中心,而且對我國近代教育產生深遠影響。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蔡元培的識記能力。3.【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締造共和”指的是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成立后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國觀念深入人心。以“締造共和”為主題的紀念活動地點最應該選擇在南京。ABC三項和“締造共和”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南京可以舉辦為“締造共和”主題的紀念活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以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的相關史實。4.【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zhàn)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歷史作用。北伐軍勝利進軍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內部原因,故排除AC,主要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宣傳,D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合作。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歷史作用。5.【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華北事變【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前期是學生運動,后期工人階級參加斗爭起了巨大的作用,成為運動的主力軍,但五四運動爆發(fā)時,共產黨還沒有成立,因此不是共產黨領導的,所以ABD說法不準確,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都是反帝愛國運動。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6.【答案】B【知識點】西安事變【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西安事變的背景。九一八事變后,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東北三省就淪陷了。日本占領東北后,又將侵略魔爪伸向華北,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共產黨提出“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張;1936年12月12日,為了逼蔣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了蔣介石,發(fā)動了“西安事變”。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背景。7.【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主張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隨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一大批農村根據地相繼建立,“星星之火”開始了燎原之勢。ABD三項均和題干信息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工農武裝割據與“星火燎原”相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要求具備正確解讀題干信息及知識的識記能力。8.【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①紅軍長征是1934年-1936年;② 南昌起義是1927年;③五四運動是1919年;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1921年;⑤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1928年。故排序為③④②⑤①。C項③④②⑤①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重大事件的識記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9.【答案】A【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余部和湘南農民武裝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井岡山會師發(fā)生在長征之前。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zhàn)略轉移。A項井岡山會師不應出現(xiàn),符合題意;BCD三項都是長征過程中發(fā)生的大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10.【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創(chuàng)立中華民國,并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民國紀年法和公元紀年法的換算是民國紀年+1911年=公元紀年法,32+1911=1943年。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1943年即民國三十二年,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的換算,旨在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1.【答案】D【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A項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此為中心誕生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不正確,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不符合題意;B項瑞金——有“共和國搖籃”之稱,在這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不正確,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是遵義會議,不符合題意;C項井岡山——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在這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的第一槍不正確,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是南昌起義,不符合題意;D項會寧——紅軍三方會師,長征順利結束正確,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著長征勝利結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色旅游勝地的相關史實,要求具備知識的準確識記能力。12.【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并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促進了民主共和觀念的傳播,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A項徹底消除了人們心中的封建意識錯誤,“徹底”一詞表述過于絕對,不符合題意;B項鏟除了封建帝制存在的社會基礎理解正確,符合題意;C項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錯誤,題干體現(xiàn)的是辛亥革命在政治思想領域的影響,并未涉及經濟發(fā)展的問題,不符合題意;D項使三權分立的政治原則得以貫徹錯誤,辛亥革命勝利果實落入袁世凱手中,此后民國處于軍閥專制之下,并未使三權分立的原則得到貫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影響,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3.【答案】D【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引發(fā)了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6月10日,北洋政府被迫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6月28日,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D項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是從題干圖中的信息歸納得出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五四運動的準確認識,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14.【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12年3月11日,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中國民國臨時約法》,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規(guī)定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成文法。《中國民國約法》是由中華民國總統(tǒng)袁世凱公布的一個取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臨時憲法,規(guī)定國家實行總統(tǒng)制,大總統(tǒng)為國家元首,總攬統(tǒng)治權,與《中國民國臨時約法》是不一致的。③錯誤。B項①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準確識記《中國民國臨時約法》和《中國民國約法》。15.【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的率領南昌起義的余部和湘南農民武裝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兩軍會師后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zhàn)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的開始。A項武昌起義——吹響中國革命的號角與題干中的詩不相符,不符合題意。B項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廣泛傳播革命思想與題干中的詩不相符,不符合題意。C項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符合題干中的詩的史實,符合題意。D項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中國特色革命道路與題干中的詩不相符,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使中國革命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道路,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16.【答案】D【知識點】西安事變;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36年10月紅軍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了長征勝利結束,保存了紅軍的主力,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變,最終得到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這兩件事都是發(fā)生在中國大西北的堪稱扭轉時局的政治事件,①④與這兩件事件有關,②是指紅軍反圍剿,③是指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渡江戰(zhàn)役,故選D。【點評】關于長征,學生還要知道,紅軍開始的時間是1934年10月,遵義會議是在長征期間召開的。除了遵義會議外,學生還要掌握的長征的史實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過草地、翻雪山、吳起鎮(zhèn)會師、會寧會師等。關于西安事變,學生還要知道,共產黨對于西安事變的態(tài)度,提出了和平解決的主張,并派周恩來、葉劍英和秦邦憲在西安談判。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預示著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17.【答案】B【知識點】抗戰(zhàn)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與全民族抗戰(zhàn)【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遼沈戰(zhàn)役發(fā)生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1948年9月,東北人民解放軍發(fā)動遼沈戰(zhàn)役,迅速攻占錦州,截斷了東北敵人向關內的退路。被圍困在長春的敵人部分起義,其余投降。接著,解放軍攻克沈陽,解放東北全境。排除含①的選項。B項②③④能反映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對日軍進攻了積極抵抗,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8.【答案】A【知識點】抗戰(zhàn)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與全民族抗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抗日戰(zhàn)爭初期抗日的主戰(zhàn)場是國民政府的正面戰(zhàn)場。③敵后抗日根據地始終是抗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表述不正確,排除含③的選項。A項①②④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抗日戰(zhàn)爭的史實。19.【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內容。該圖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第一屆內閣合影,這反映了中華民國實行的是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這是三民主義中民權主義思想的實現(xiàn),即“創(chuàng)立民國”,ACD均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內容,分析題干中的圖片,即可掌握題干中的題目的論述。20.【答案】C【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爆發(fā)【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七七事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zhàn),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這是中國全國性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標志,中國進入全面抗日戰(zhàn)爭時期。詩句“宛平城外狼狗叫,盧溝橋上槍聲急”描述的是盧溝橋事變。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七七事變的識記。21.【答案】(1)含義:在中國建立民主共和制國家。貢獻:建立興中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tǒng)治,結束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任寫其一即可);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民生主義;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在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廣泛開展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孫中山的革命活動,要求學生結合辛亥革命的過程來分析。孫中山所謂揖美追主要就是希望在中國建立民主共和的制度,為此中山不斷的進行革命宣傳,領導發(fā)動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后來還頒布了臨時約法,傳播了民主共和的觀念。(2)本題考查三民主義,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材料能力。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三"建設之首要在民生"可知材料三體現(xiàn)了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第二小問根據中國 共產黨人為民謀福利的相關史實回答即可。故答案為:(1)含義:在中國建立民主共和制國家。貢獻:建立興中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tǒng)治,結束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任寫其一即可);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民生主義;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在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廣泛開展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材料能力。22.【答案】(1)①新文化運動;影響:新文化運動,讓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民主科學、婦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2)五四運動。加速、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或“馬克思主義”(3)國家主權屬于人民。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宣傳與斗爭;中華民國的建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西方啟蒙思想的傳播等【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具備材料理解與知識識記的能力。依據材料“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陳獨秀,三是小兔子胡適本人”可知,這些都屬于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關于影響,聯(lián)系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影響回憶再現(xiàn)作答。(2)本題考查五四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根據材料”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yōu)樾旅裰髦髁x革命的轉折點“可知,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新民主義主義革命的開端。依據該材料可知,“新的、更為強大、更加科學的思想活力”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這次運動大大加速了來自俄國的新思潮在中國的傳播”強調的是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3)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國”字的傳統(tǒng)寫法是“國”,但在圖中卻寫為“囻”,表達的思想觀念是主權在民。其出現(xiàn)的社會原因有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宣傳與斗爭;中華民國的建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西方啟蒙思想的傳播等。故答案為:(1)①新文化運動;影響:新文化運動,讓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民主科學、婦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2)五四運動。加速、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或“馬克思主義”。(3)國家主權屬于人民。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宣傳與斗爭;中華民國的建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西方啟蒙思想的傳播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23.【答案】(1)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地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國已建立起十幾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31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粉碎國民黨從1930年到1933年對中央根據地連續(xù)進行五次“圍剿”中的前四次;(2)由于“左”傾錯誤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及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主力被迫撤離南方革命根據地,北上進行長征。如何改變:1935年,中共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糾正了錯誤的軍事路線,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從此扭轉了長征初期被動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勢開始轉危為安【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地區(qū),創(chuàng)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到1930年夏,全國建立起大小十幾塊革命根據地。 1931年11月在瑞金舉行的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從1930年到1933年,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根據地連續(xù)發(fā)動了五次“圍剿”,前四次“圍剿均被紅軍粉碎。(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軍進行長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及王明軍事指揮上“左”的錯誤。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故答案為:(1)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地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國已建立起十幾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31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粉碎國民黨從1930年到1933年對中央根據地連續(xù)進行五次“圍剿”中的前四次。(2)由于“左”傾錯誤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及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主力被迫撤離南方革命根據地,北上進行長征。如何改變:1935年,中共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糾正了錯誤的軍事路線,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從此扭轉了長征初期被動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勢開始轉危為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農武裝割據和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與識記。24.【答案】(1)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三省;發(fā)動七七事變,挑起全面侵華戰(zhàn)爭(2)主要表現(xiàn):政治上:國共兩黨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軍事上:國民政府組織正面戰(zhàn)場抗戰(zhàn),共產黨領導敵后戰(zhàn)場抗日,戰(zhàn)略上相互配合。(3)日軍占領東北三省后,有企圖將華北分割出去、1935年12月9日,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學生掀起反對內戰(zhàn)、一致對外的“一二九運動”,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2分)我們要自覺承擔社會責任,主動為國分憂,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結合,團結合作,共同奮斗;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建設者;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自覺關心、維護國家安全。【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開始;華北事變;抗戰(zhàn)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與全民族抗戰(zhàn);“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爆發(fā)【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日本對華的侵略,要求學生結合近代日本侵略的表現(xiàn)來分析。日本對“滿蒙”、“支那”先后采取的行動,按照范圍回答即可。發(fā)動”九.--八“事變,侵略東北地區(qū);侵略整個中國的標志是發(fā)動七七事變,挑起全面侵華戰(zhàn)爭。(2)本題考查國共抗戰(zhàn),要求學生結合國共合作抗戰(zhàn)的表現(xiàn)來分析。八年抗戰(zhàn)國共兩黨“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在政治上、軍事上的主要表現(xiàn)就是如何合作的,合作后做了哪些事情。政治上:國共兩黨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軍事上:國民政府組織正面戰(zhàn)場抗戰(zhàn),共產黨領導敵后抗日,戰(zhàn)略上相互配合。正面戰(zhàn)場的太原會戰(zhàn)是國共合作的典范。(3)本題考查一二九運動。日軍侵占了東北三省后又準備侵占華北,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1935年,日本不斷制造一系列分離華北的活動,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北京)大中學生數(shù)千人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青年學生在這次運動中起了主力軍的作用,這就是一二九運動;一二九運動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我們青少年應自覺承擔社會責任,主動為國分憂,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相結合,團結合作,共同奮斗;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建設者 ;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自覺關心、維護國家安全。故答案為:(1)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三省;發(fā)動七七事變,挑起全面侵華戰(zhàn)爭。(2)主要表現(xiàn):政治上:國共兩黨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軍事上:國民政府組織正面戰(zhàn)場抗戰(zhàn),共產黨領導敵后戰(zhàn)場抗日,戰(zhàn)略上相互配合。(3)日軍占領東北三省后,又企圖將華北分割出去、1935年12月9日,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學生掀起反對內戰(zhàn)、一致對外的“一二九運動”,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我們要自覺承擔社會責任,主動為國分憂,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結合,團結合作,共同奮斗;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建設者;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自覺關心、維護國家安全。【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25.【答案】(1)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要求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領導北平青年學生掀起了反對內戰(zhàn)、要求抗日的“一二九運動”。七七事變爆發(fā)后,號召人民團結起來,筑城全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堅固長城,深入敵人后方,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游擊戰(zhàn),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zhàn),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2)1911年爆發(fā)的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讓軍閥混戰(zhàn)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了極大的解放。1919年爆發(fā)的五四運動,人們的思想獲得了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1945年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知識點】抗戰(zhàn)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與全民族抗戰(zhàn)【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發(fā)揮的作用。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一、最早抗戰(zhàn):中國共產黨最早高舉全民族抗戰(zhàn)旗幟,最早組織東北抗日游擊戰(zhàn)爭,以局部抗戰(zhàn)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序幕;第二、組織抗戰(zhàn):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誠心維護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抗日力量;第三、領導抗戰(zhàn):中國共產黨提出全面抗戰(zhàn)路線、持久戰(zhàn)戰(zhàn)略總方針、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為全民族抗戰(zhàn)指引了勝利方向;第四、艱苦抗戰(zhàn):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在敵后戰(zhàn)場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zhàn),為抗戰(zhàn)勝利作出巨大貢獻;第五、勝利抗戰(zhàn):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對抗日戰(zhàn)爭勝利發(fā)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寫下了壯麗的歷史篇章。(2)本題考查20世紀上半期中國人民覺醒的重大歷史事件,要求具備準確獲取、解讀材料信息及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據材料 “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睜開眼吧,小心看吧,哪個愿臣虜自認”, “要致力于國家中興,豈讓國土再遭踐踏,這睡獅漸已醒”,結合所學知識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及其影響作答。故答案為:(1)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要求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領導北平青年學生掀起了反對內戰(zhàn)、要求抗日的“一二九運動”。七七事變爆發(fā)后,號召人民團結起來,筑城全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堅固長城,深入敵人后方,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游擊戰(zhàn),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zhàn),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2)1911年爆發(fā)的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讓軍閥混戰(zhàn)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了極大的解放。1919年爆發(fā)的五四運動,人們的思想獲得了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1945年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發(fā)揮的作用、20世紀上半期中國人民覺醒的重大歷史事件。要求具備準確獲取、解讀材料信息及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1 / 1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qū)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月考試卷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孫中山是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在他的推動下,成立的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統(tǒng)一的資產階級革命組織是( )A.興中會 B.同盟會 C.華興會 D.強學會【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同盟會的識記能力。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建立統(tǒng)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孫中山當總理,同盟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中國的資產階級民族革命運動。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同盟會的識記能力。2.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的紹興鄉(xiāng)賢是( )A.周恩來 B.魯迅 C.秋瑾 D.蔡元培【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蔡元培的識記能力。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為新文化、,新思想的傳播開拓道路,并實行民主管理和教授治校,提倡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這些革新思想與措施不僅推動了北京大學使之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發(fā)源地與中心,而且對我國近代教育產生深遠影響。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蔡元培的識記能力。3.(2020九上·越城月考)某班同學擬舉辦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活動的主題分別確立為“構想共和”“浴血共和”“締造共和”“維護共和”。以“締造共和”為主題的紀念活動最應該選擇在( )A.東京 B.武昌 C.廣州 D.南京【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締造共和”指的是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成立后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國觀念深入人心。以“締造共和”為主題的紀念活動地點最應該選擇在南京。ABC三項和“締造共和”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南京可以舉辦為“締造共和”主題的紀念活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以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的相關史實。4.(2017九上·鄞州月考)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就從珠江流域打到了長江流域,實現(xiàn)了“飲馬長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北洋軍閥的腐朽渙散 B.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xiàn)C.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D.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xiàn)【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zhàn)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歷史作用。北伐軍勝利進軍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內部原因,故排除AC,主要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宣傳,D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合作。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歷史作用。5.(2017九上·鄞州月考)中國近代史上出現(xiàn)過兩次著名的學生運動,分別是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關于這兩次運動說法最為正確的是( )A.都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B.都是共產黨領導的學生運動C.都是反帝愛國運動 D.運動的主力軍始終是青年學生【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華北事變【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前期是學生運動,后期工人階級參加斗爭起了巨大的作用,成為運動的主力軍,但五四運動爆發(fā)時,共產黨還沒有成立,因此不是共產黨領導的,所以ABD說法不準確,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都是反帝愛國運動。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6.(2017九上·鄞州月考)1936年一場震驚世界的“兵諫”在中國爆發(fā),導致“兵諫”的主要外因是( )A.中共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B.中日矛盾成為國內的主要矛盾C.張學良、楊虎城的愛國情感D.蔣介石主張停止內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答案】B【知識點】西安事變【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西安事變的背景。九一八事變后,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東北三省就淪陷了。日本占領東北后,又將侵略魔爪伸向華北,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共產黨提出“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張;1936年12月12日,為了逼蔣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了蔣介石,發(fā)動了“西安事變”。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背景。7.(2020九上·越城月考)1921-1949年,中國共產黨整整奮斗了28年。“日出東方”“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進京趕考”這五個關鍵詞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不朽業(yè)績。其中與“星火燎原”相應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A. 中共一大召開 B.遵義會議C.工農武裝割據 D.七屆二中全會【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主張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隨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一大批農村根據地相繼建立,“星星之火”開始了燎原之勢。ABD三項均和題干信息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工農武裝割據與“星火燎原”相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要求具備正確解讀題干信息及知識的識記能力。8.(2020九上·杭州月考)將下列歷史事件按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紅軍長征 ② 南昌起義 ③五四運動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⑤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②①⑤C.③④②⑤① D.③④⑤①②【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①紅軍長征是1934年-1936年;② 南昌起義是1927年;③五四運動是1919年;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1921年;⑤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1928年。故排序為③④②⑤①。C項③④②⑤①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重大事件的識記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9.(2020九上·杭州月考)如果開展一個以模擬“重走長征路”為主題活動,下列場景不應出現(xiàn)的是( )A.井岡山會師 B.四渡赤水河 C.強渡大渡河 D.遵義會議【答案】A【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余部和湘南農民武裝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井岡山會師發(fā)生在長征之前。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zhàn)略轉移。A項井岡山會師不應出現(xiàn),符合題意;BCD三項都是長征過程中發(fā)生的大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10.(2020九上·越城月考)2018年國慶期間,一位大陸游客去臺灣旅游,聽到當?shù)氐囊粋€老人說他出生于民國三十二年,你知道民國三十二年是公元幾年嗎?( )A. 1945年B.1946年C.1943年【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創(chuàng)立中華民國,并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民國紀年法和公元紀年法的換算是民國紀年+1911年=公元紀年法,32+1911=1943年。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1943年即民國三十二年,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的換算,旨在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1.(2020九上·越城月考)以“中國革命”為主題的紅色資源,是發(fā)展紅色旅游的寶貴財富。以下紅色旅游勝地的解說詞中,正確的是( )A.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此為中心誕生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B.瑞金——有“共和國搖籃”之稱,在這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C.井岡山——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在這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的第一槍D.會寧——紅軍三方會師,長征順利結束【答案】D【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A項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此為中心誕生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不正確,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不符合題意;B項瑞金——有“共和國搖籃”之稱,在這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不正確,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是遵義會議,不符合題意;C項井岡山——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在這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的第一槍不正確,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是南昌起義,不符合題意;D項會寧——紅軍三方會師,長征順利結束正確,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著長征勝利結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色旅游勝地的相關史實,要求具備知識的準確識記能力。12.(2020九上·杭州月考)有學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條政治的分界線,此后,帝王、人主、天子、君父變成了人民的公敵,‘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成為一種社會政治文化心理和時代意識。”該學者認為辛亥革命( )A.徹底消除了人們心中的封建意識B.鏟除了封建帝制存在的社會基礎C.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D.使三權分立的政治原則得以貫徹【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并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促進了民主共和觀念的傳播,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A項徹底消除了人們心中的封建意識錯誤,“徹底”一詞表述過于絕對,不符合題意;B項鏟除了封建帝制存在的社會基礎理解正確,符合題意;C項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錯誤,題干體現(xiàn)的是辛亥革命在政治思想領域的影響,并未涉及經濟發(fā)展的問題,不符合題意;D項使三權分立的政治原則得以貫徹錯誤,辛亥革命勝利果實落入袁世凱手中,此后民國處于軍閥專制之下,并未使三權分立的原則得到貫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影響,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3.觀察下圖,從圖中的信息可以歸納得出( )A.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引發(fā)五四運動B.青年學生是五四運動的主力C.五四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D.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答案】D【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引發(fā)了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6月10日,北洋政府被迫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6月28日,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D項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是從題干圖中的信息歸納得出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五四運動的準確認識,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14.(2020九上·杭州月考)下列有關《中國民國臨時約法》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具有憲法性質 ②規(guī)定了國家的一些基本原則③與《中國民國約法》是一致的 ④規(guī)定了人民的各項權利與義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12年3月11日,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中國民國臨時約法》,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規(guī)定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成文法。《中國民國約法》是由中華民國總統(tǒng)袁世凱公布的一個取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臨時憲法,規(guī)定國家實行總統(tǒng)制,大總統(tǒng)為國家元首,總攬統(tǒng)治權,與《中國民國臨時約法》是不一致的。③錯誤。B項①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準確識記《中國民國臨時約法》和《中國民國約法》。15.(2017九上·瑞安期末)朱德曾稱贊某段歷史“首義誕新軍,喜慶工農始有兵”。與此詩相符合的史實是( )A.武昌起義——吹響中國革命的號角B.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廣泛傳播革命思想C.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D.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的率領南昌起義的余部和湘南農民武裝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兩軍會師后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zhàn)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的開始。A項武昌起義——吹響中國革命的號角與題干中的詩不相符,不符合題意。B項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廣泛傳播革命思想與題干中的詩不相符,不符合題意。C項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符合題干中的詩的史實,符合題意。D項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中國特色革命道路與題干中的詩不相符,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使中國革命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道路,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16.80年前,當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處于生死攸關的歷史時刻,在中國的大西北先后發(fā)生了兩件幾乎堪稱扭轉時局的政治事件,那么你認為下列詩句暗含這兩件事情的應該是( )①鐵流兩萬五千里,各路勁旅大會師②黃洋界上炮聲隆,人杰地靈唱大風③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④誰人不知張少帥,千古功臣一代驕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D【知識點】西安事變;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36年10月紅軍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了長征勝利結束,保存了紅軍的主力,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變,最終得到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這兩件事都是發(fā)生在中國大西北的堪稱扭轉時局的政治事件,①④與這兩件事件有關,②是指紅軍反圍剿,③是指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渡江戰(zhàn)役,故選D。【點評】關于長征,學生還要知道,紅軍開始的時間是1934年10月,遵義會議是在長征期間召開的。除了遵義會議外,學生還要掌握的長征的史實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過草地、翻雪山、吳起鎮(zhèn)會師、會寧會師等。關于西安事變,學生還要知道,共產黨對于西安事變的態(tài)度,提出了和平解決的主張,并派周恩來、葉劍英和秦邦憲在西安談判。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預示著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17.(2020九上·越城月考)以下是戰(zhàn)役能反映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對日軍進攻了積極抵抗的有 ( )①遼沈戰(zhàn)役 ②淞滬會戰(zhàn) ③太原會戰(zhàn) ④徐州會戰(zhàn)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識點】抗戰(zhàn)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與全民族抗戰(zhàn)【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遼沈戰(zhàn)役發(fā)生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1948年9月,東北人民解放軍發(fā)動遼沈戰(zhàn)役,迅速攻占錦州,截斷了東北敵人向關內的退路。被圍困在長春的敵人部分起義,其余投降。接著,解放軍攻克沈陽,解放東北全境。排除含①的選項。B項②③④能反映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對日軍進攻了積極抵抗,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8.(2020九上·杭州月考)抗日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是近代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下面對其表述正確的是( )①抗戰(zhàn)的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②全民族抗戰(zhàn)是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③敵后抗日根據地始終是抗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抗戰(zhàn)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與全民族抗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抗日戰(zhàn)爭初期抗日的主戰(zhàn)場是國民政府的正面戰(zhàn)場。③敵后抗日根據地始終是抗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表述不正確,排除含③的選項。A項①②④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抗日戰(zhàn)爭的史實。19.下圖這一歷史史實體現(xiàn)了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哪一思想的實現(xiàn)?( )A.民族主義 B.民權主義 C.民生主義 D.民主主義【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內容。該圖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第一屆內閣合影,這反映了中華民國實行的是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這是三民主義中民權主義思想的實現(xiàn),即“創(chuàng)立民國”,ACD均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內容,分析題干中的圖片,即可掌握題干中的題目的論述。20.下列選項描述全國性抗日戰(zhàn)爭開始事件的是( )A.歌曲《義勇軍進行曲》B.歌曲《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C.詩句“宛平城外狼狗叫,盧溝橋上槍聲急”D.詩句“鮮血凝固的那個時候…三十萬冤魂在地獄中哭泣”【答案】C【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爆發(fā)【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七七事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zhàn),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這是中國全國性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標志,中國進入全面抗日戰(zhàn)爭時期。詩句“宛平城外狼狗叫,盧溝橋上槍聲急”描述的是盧溝橋事變。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七七事變的識記。二、綜合題(本題有5小題,共60分)21.(2020九上·越城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揖美追歐,舊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力追不舍的社會政治目標和為之奮斗不息的方向。即要在政治體制上效法歐美,在中國建立一個真正的以“三權分立”為核心的近代民主國家。——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建設之首要在民生。故對于全國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當與人民協(xié)力,共謀農業(yè)之發(fā)展,以足民食;……”——孫中山《建國綱領》(1)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一中“揖美追歐”的含義,并概述孫中山為此做出的巨大貢獻。(2)材料二體現(xiàn)了辛亥革命指導思想的哪一方面?并列舉史實一例說明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xiàn)孫中山的這一主張所做出的努力。【答案】(1)含義:在中國建立民主共和制國家。貢獻:建立興中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tǒng)治,結束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任寫其一即可);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民生主義;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在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廣泛開展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孫中山的革命活動,要求學生結合辛亥革命的過程來分析。孫中山所謂揖美追主要就是希望在中國建立民主共和的制度,為此中山不斷的進行革命宣傳,領導發(fā)動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后來還頒布了臨時約法,傳播了民主共和的觀念。(2)本題考查三民主義,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材料能力。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三"建設之首要在民生"可知材料三體現(xiàn)了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第二小問根據中國 共產黨人為民謀福利的相關史實回答即可。故答案為:(1)含義:在中國建立民主共和制國家。貢獻:建立興中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tǒng)治,結束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任寫其一即可);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民生主義;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在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廣泛開展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材料能力。22.(2020九上·越城月考)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胡適說,北大是因為三個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陳獨秀,三是小兔子胡適本人(三人年有長幼,但都屬兔)。——洪向華主編 《復興之路》材料二:它不僅是近代中國政治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yōu)樾旅裰髦髁x革命的轉折點,并且推動了近代新文化運動更加深入地健康發(fā)展,其具體體現(xiàn)是這次運動大大加速了來自俄國的新思潮在中國的傳播,從而給新文化運動注入了新的、更為強大、更加科學的思想活力。——摘自馮天瑜、何曉明、周積明《中華文化史》材料三:(1)根據所學知識推斷,材料一中的“三個兔子”在北大因領導了一場什么運動而聞名?該運動對中國社會有何深遠影響?(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據該材料指出“新的、更為強大、更加科學的思想活力”是什么?(3)“國”字傳統(tǒng)寫法是國,但在材料三圖片中卻寫為“囻(口內一個民字)”,并認為是當時民眾的一個新創(chuàng)意。這個創(chuàng)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觀念?其出現(xiàn)的社會原因有哪些?【答案】(1)①新文化運動;影響:新文化運動,讓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民主科學、婦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2)五四運動。加速、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或“馬克思主義”(3)國家主權屬于人民。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宣傳與斗爭;中華民國的建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西方啟蒙思想的傳播等【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具備材料理解與知識識記的能力。依據材料“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陳獨秀,三是小兔子胡適本人”可知,這些都屬于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關于影響,聯(lián)系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影響回憶再現(xiàn)作答。(2)本題考查五四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根據材料”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yōu)樾旅裰髦髁x革命的轉折點“可知,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新民主義主義革命的開端。依據該材料可知,“新的、更為強大、更加科學的思想活力”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這次運動大大加速了來自俄國的新思潮在中國的傳播”強調的是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3)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國”字的傳統(tǒng)寫法是“國”,但在圖中卻寫為“囻”,表達的思想觀念是主權在民。其出現(xiàn)的社會原因有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宣傳與斗爭;中華民國的建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西方啟蒙思想的傳播等。故答案為:(1)①新文化運動;影響:新文化運動,讓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民主科學、婦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2)五四運動。加速、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或“馬克思主義”。(3)國家主權屬于人民。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宣傳與斗爭;中華民國的建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西方啟蒙思想的傳播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23.(2020九上·越城月考)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摘自《毛澤東詩詞》結合材料根據所學知識,請回答:(1)請你簡單說明國民大革命至長征之前,中國共產黨的是如何鞏固壯大革命政權的?(2)紅軍被迫長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長征初期紅軍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這一局面是如何改變的?【答案】(1)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地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國已建立起十幾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31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粉碎國民黨從1930年到1933年對中央根據地連續(xù)進行五次“圍剿”中的前四次;(2)由于“左”傾錯誤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及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主力被迫撤離南方革命根據地,北上進行長征。如何改變:1935年,中共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糾正了錯誤的軍事路線,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從此扭轉了長征初期被動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勢開始轉危為安【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地區(qū),創(chuàng)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到1930年夏,全國建立起大小十幾塊革命根據地。 1931年11月在瑞金舉行的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從1930年到1933年,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根據地連續(xù)發(fā)動了五次“圍剿”,前四次“圍剿均被紅軍粉碎。(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軍進行長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及王明軍事指揮上“左”的錯誤。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故答案為:(1)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地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國已建立起十幾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31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粉碎國民黨從1930年到1933年對中央根據地連續(xù)進行五次“圍剿”中的前四次。(2)由于“左”傾錯誤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及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主力被迫撤離南方革命根據地,北上進行長征。如何改變:1935年,中共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糾正了錯誤的軍事路線,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從此扭轉了長征初期被動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勢開始轉危為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農武裝割據和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與識記。24.(2020九上·越城月考) 2018年是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3周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29年2月,南京《時事月報》刊出《驚心動魄之日本滿蒙積極政策──田中義一上日皇之奏章》的爆炸性新聞,透露了不為人知的《田中奏折》。奏折宣稱:“欲征服支那(中國),必先征服滿蒙(中國東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材料二 泱泱華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積弱積貧。──侵華日寇,毀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蒼生。卅萬亡靈,飲恨江城。──哀兵奮起,金戈鼉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軀灑血,浩氣干云。盡掃狼煙,重振乾坤。──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鼎銘文材料三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黨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著青年的熱情和奉獻。(1)據材料一,《田中奏折》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奏折曝光后日本對“滿蒙”“支那”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征服”行動?(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八年抗戰(zhàn)國共兩黨“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在政治、軍事上的主要表現(xiàn)。(3)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回答材料中的青年們是如何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奉獻青春和熱血。聯(lián)系材料內容,談談和平年代的我們應怎樣肩負起鑄造民族輝煌的重任 【答案】(1)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三省;發(fā)動七七事變,挑起全面侵華戰(zhàn)爭(2)主要表現(xiàn):政治上:國共兩黨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軍事上:國民政府組織正面戰(zhàn)場抗戰(zhàn),共產黨領導敵后戰(zhàn)場抗日,戰(zhàn)略上相互配合。(3)日軍占領東北三省后,有企圖將華北分割出去、1935年12月9日,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學生掀起反對內戰(zhàn)、一致對外的“一二九運動”,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2分)我們要自覺承擔社會責任,主動為國分憂,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結合,團結合作,共同奮斗;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建設者;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自覺關心、維護國家安全。【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開始;華北事變;抗戰(zhàn)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與全民族抗戰(zhàn);“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爆發(fā)【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日本對華的侵略,要求學生結合近代日本侵略的表現(xiàn)來分析。日本對“滿蒙”、“支那”先后采取的行動,按照范圍回答即可。發(fā)動”九.--八“事變,侵略東北地區(qū);侵略整個中國的標志是發(fā)動七七事變,挑起全面侵華戰(zhàn)爭。(2)本題考查國共抗戰(zhàn),要求學生結合國共合作抗戰(zhàn)的表現(xiàn)來分析。八年抗戰(zhàn)國共兩黨“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在政治上、軍事上的主要表現(xiàn)就是如何合作的,合作后做了哪些事情。政治上:國共兩黨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軍事上:國民政府組織正面戰(zhàn)場抗戰(zhàn),共產黨領導敵后抗日,戰(zhàn)略上相互配合。正面戰(zhàn)場的太原會戰(zhàn)是國共合作的典范。(3)本題考查一二九運動。日軍侵占了東北三省后又準備侵占華北,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1935年,日本不斷制造一系列分離華北的活動,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北京)大中學生數(shù)千人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青年學生在這次運動中起了主力軍的作用,這就是一二九運動;一二九運動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我們青少年應自覺承擔社會責任,主動為國分憂,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相結合,團結合作,共同奮斗;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建設者 ;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自覺關心、維護國家安全。故答案為:(1)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三省;發(fā)動七七事變,挑起全面侵華戰(zhàn)爭。(2)主要表現(xiàn):政治上:國共兩黨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軍事上:國民政府組織正面戰(zhàn)場抗戰(zhàn),共產黨領導敵后戰(zhàn)場抗日,戰(zhàn)略上相互配合。(3)日軍占領東北三省后,又企圖將華北分割出去、1935年12月9日,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學生掀起反對內戰(zhàn)、一致對外的“一二九運動”,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我們要自覺承擔社會責任,主動為國分憂,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結合,團結合作,共同奮斗;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建設者;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自覺關心、維護國家安全。【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25.(2020九上·越城月考)歌曲是音符寫成的歷史,歷史是照亮未來的航燈。閱讀下面歌詞,回答問題。材料一 “工農兵學商,一起來救亡,拿起我們的鐵錘刀槍,走出工廠,田莊、課堂,到前線去吧。走上民族解放的戰(zhàn)場!腳步合著腳步,臂膀扣著臂膀,我們的隊伍是廣大強壯,千萬人的聲音高呼著反抗,千萬人的歌聲為革命斗爭而歌唱。”——《救亡進行曲 1936》“到敵人后方去,把鬼子趕出境!到敵人后方去,把鬼子趕出境!不論西,不論東,從北平,到南京,到處有我們游擊隊,到處有我們好弟兄,看日本軍閥有什么用......”——《到敵人后方去》材料二 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睜開眼吧小心看吧,哪個愿臣虜自認!……沖開血路,揮手上吧,要致力國家中興,豈讓國土再遭踐踏,這睡獅已漸已醒。——《萬里長城永不倒》(1)兩首歌曲都以革命熱情與激昂的旋律,激勵著中華兒女團結奮進。請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發(fā)揮的作用。(2)這首歌從一個側面反映了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歷史,請運用所學知識說說這一時期“國人漸已醒”的歷程。【答案】(1)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要求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領導北平青年學生掀起了反對內戰(zhàn)、要求抗日的“一二九運動”。七七事變爆發(fā)后,號召人民團結起來,筑城全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堅固長城,深入敵人后方,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游擊戰(zhàn),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zhàn),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2)1911年爆發(fā)的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讓軍閥混戰(zhàn)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了極大的解放。1919年爆發(fā)的五四運動,人們的思想獲得了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1945年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知識點】抗戰(zhàn)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與全民族抗戰(zhàn)【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發(fā)揮的作用。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一、最早抗戰(zhàn):中國共產黨最早高舉全民族抗戰(zhàn)旗幟,最早組織東北抗日游擊戰(zhàn)爭,以局部抗戰(zhàn)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序幕;第二、組織抗戰(zhàn):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誠心維護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抗日力量;第三、領導抗戰(zhàn):中國共產黨提出全面抗戰(zhàn)路線、持久戰(zhàn)戰(zhàn)略總方針、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為全民族抗戰(zhàn)指引了勝利方向;第四、艱苦抗戰(zhàn):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在敵后戰(zhàn)場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zhàn),為抗戰(zhàn)勝利作出巨大貢獻;第五、勝利抗戰(zhàn):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對抗日戰(zhàn)爭勝利發(fā)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寫下了壯麗的歷史篇章。(2)本題考查20世紀上半期中國人民覺醒的重大歷史事件,要求具備準確獲取、解讀材料信息及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據材料 “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睜開眼吧,小心看吧,哪個愿臣虜自認”, “要致力于國家中興,豈讓國土再遭踐踏,這睡獅漸已醒”,結合所學知識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及其影響作答。故答案為:(1)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要求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領導北平青年學生掀起了反對內戰(zhàn)、要求抗日的“一二九運動”。七七事變爆發(fā)后,號召人民團結起來,筑城全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堅固長城,深入敵人后方,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游擊戰(zhàn),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zhàn),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2)1911年爆發(fā)的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讓軍閥混戰(zhàn)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了極大的解放。1919年爆發(fā)的五四運動,人們的思想獲得了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1945年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發(fā)揮的作用、20世紀上半期中國人民覺醒的重大歷史事件。要求具備準確獲取、解讀材料信息及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qū)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月考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qū)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月考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