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臺州市玉環市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二次月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九上·玉環月考)下圖是一幅國際政治漫畫,若為該漫畫的問號處標注文字說明,則應寫上( )A.薩拉熱窩事件 B.“凡爾登絞肉機”C.索姆河戰役 D.馬恩河戰役【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從圖片信息可知,一戰前的巴爾干半島由于列強的爭奪和其他復雜的因素,矛盾錯綜復雜,就象存滿干柴,一粒“火星”足以引起一場大火,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起到了“火星”的作用,引發了長達四年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A項薩拉熱窩事件為該漫畫的問號處標注文字,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漫畫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一戰爆發的直接原因的理解及學生的識圖能力。掌握薩拉熱窩事件的史實。2.(2020九上·玉環月考)一位參加和會的代表說:“我們初來巴黎時,對即將建立新秩序滿懷信心;離開時,則已覺悟,新秩序不過是比舊秩序更加糾纏不清。”他所說的“新秩序”是 指( )A.維也納體系 B.華盛頓體系 C.凡爾賽體系 D.雅爾塔體系【答案】C【知識點】凡爾賽體系【解析】【分析】巴黎和會后形成了以《凡爾賽和約》為核心的一系列條約構成了戰后歐洲國際關系新體制,暫時確立了列強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在這個體系下,歐洲獲得了暫時的穩定,列強在歐洲的利益與矛盾基本上得到協調。凡爾賽體系暫時調整和緩和了資本主義各國之間的矛盾,有利于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但凡爾賽體系內部矛盾重重,難以維持長久和平。ABD三項均與“我們初來巴黎時”的題意不符合,不符合題意;C項凡爾賽體系是他所說的“新秩序”,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賽體系,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3.(2020九上·玉環月考)時間進入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方式從商品傾銷為主轉為資本輸出為主,資本輸出的新變化主要表現在( )①直接投資興辦工廠,修建鐵路 ②大量傾銷棉紡織品③向清政府提供貸款 ④奪取土地開發、礦產開采權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被迫簽訂的《馬關條約》中規定,日本可以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設廠,這標志著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方式,由原來的以商品輸出為主轉為以資本輸出為主,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剌激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外國資本主義侵略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①③④都是資本輸出的新變化的主要表現。②大量傾銷棉紡織品屬于商品輸出,應排除含②的選項。A項①③④都是資本輸出的新變化的主要表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資本輸出新變化的主要表現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4.(2020九上·玉環月考)吳玉章曾言:“從前皇帝自稱為天子,如果有人說皇帝是強盜,可以打到,別人一定把他看作瘋子。孫中山先生就曾經是一個被人看作瘋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擁護別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瘋子。”這句話反映了辛亥革命取得重要成果包括( )①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發展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④使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④【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材料中所述從前反皇帝被任務是瘋子,辛亥革命后擁護帝制會被認為是瘋子,可知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轉變。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是思想上的解放。D項①④是題干這句話反映的辛亥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影響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5.(2020九上·玉環月考)“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為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孫中山先生把“社會革命”概括為( )A.民族主義 B.民權主義 C.民生主義 D.民本主義【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可知,孫中山先生把“社會革命”概括為民生主義就是通過改革土地制度,解脫勞動者的貧困,做到“家給人足”。A項民族主義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反對民族壓迫,故要民族革命,不符合題意;B項民權主義就是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民國政府,國民一律平等,總統和議員由國民選舉產生,不符合題意;C項民生主義即“社會革命”,符合題意;D項民本主義不是三民主義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民主義,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6.(2020九上·玉環月考)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說:“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為此,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中大力( )A.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B.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盲從C.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D.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共和的思想【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說:“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可知,為此,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中大力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迷信,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A項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不符合題干“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的內容,不符合題意;B項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盲從理解正確,符合題意;C項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不符合題干“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的內容,不符合題意;D項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共和的思想不是前期新文化運動提倡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7.(2020九上·玉環月考)“外交失敗,皆由少數賣國賊所為。……山東問題,關系我國命脈,魯亡國亡。乞電巴黎專使力爭。寧可退出和會,否則誓死不認。”(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體國民要求嚴懲國賊拒簽和約電》)這一電文可以佐證( )①一戰后凡爾賽體系的不合理性 ②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③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 ④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題干中的“外交失敗,皆由少數賣國賊所為。”反映了巴黎和會被英、法、美等大國操縱,中國的要求不僅被無理拒絕,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①理解正確。題干中的“.....寧可退出和會,否則誓死不認。”表明五四運動是-場反帝愛國運動。③理解正確。②④說法正確,但在題干電文中不能體現。A項①③可以用題干電文佐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8.(2020九上·玉環月考)紅色城市見證革命歷程。小麗同學擬設計一項紅色研學活動,她選定的以下城市與研學內容搭配正確的是( )①南昌——人民軍隊的創建 ②延安——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③嘉興——中國共產黨的誕生④遵義——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A【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認真分析中國的形勢,當機立斷,向農村進軍,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②錯誤,①③④內容搭配正確。A項①③④搭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遵義會議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9.(2020九上·玉環月考)胡適回憶說:民(國)十五六年之間,全國大多數的人心傾向國民黨……”這主要是因為這一時期的國民黨( )A.發動武昌起義,推翻清政府,結束君主專制統治B.創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建立第一個共和制政府C.領導五四運動,掀起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運動D.與共產黨合作,掀起聲勢浩大的國民革命運動【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題文中的“民(國)十五六年之間,指的是1912+15-1=1926年,我們通過學過的知識知道:1926年的北伐戰爭,討伐的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北伐戰爭發生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是國共合作的重要成果,所以又稱國民革命。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與共產黨合作,掀起聲勢浩大的國民革命運動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革命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0.(2020九上·玉環月考)下圖是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合影(部分),請判斷他們所在的地方是 ( )A.貴州遵義 B.甘肅會寧C.陜西延安 D.陜西吳起鎮【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共八萬多人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和瑞金進行長征。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這宣告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甘肅會寧是他們所在的地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紅軍長征,旨在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1936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結束。二、非選擇題11.(2020九上·玉環月考)盤點2020年歷史事件周年紀,反思歷史,關注現實。周年紀念 回顧歷史2020年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108周年 材料一: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種民眾的聯合,其實不然。……與我們民眾的大多數,毫沒關系。然而我們卻有一層覺悟,直到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設的。——毛澤東《民眾的大聯合》2020年是北伐戰爭開始93周年 材料二: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 工農群眾的支援使北伐軍有了戰勝敵人的深厚基礎。(1)簡述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性質。分析材料中劃線句子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些成果?(2)從材料二可以看出北伐戰爭的目的是什么?請結合史實說明其目的是否實現(3)根據材料概括辛亥革命與北伐戰爭的不同點。【答案】(1)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制政府;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目的:打到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打倒列強”部分實現,北伐軍進入漢口英租界;“除軍閥”部分實現,打敗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沒有實現。因為蔣介石等人發動反革命政變,國民革命運動失敗,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3)辛亥革命缺乏群眾基礎,北伐戰爭有廣大工農群眾支持。【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性質及辛亥革命的成果。南京臨時政府是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革命政權;在人員構成上,資產階級革命派控制著政權;各項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政策措施,集中體現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廣大中國人民的利益。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同時也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故答案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政府;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的國家;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2)根據材料二中的“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可知北伐戰爭的目的是打到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第二問言之有理即可,如:“打倒列強”部分實現,北伐軍進入漢口英租界;“除軍閥”部分實現,打敗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沒有實現。因為蔣介石等人發動反革命政變,國民革命運動失敗,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3)根據材料一中的“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種民眾的聯合,其實不然。……與我們民眾的大多數,毫沒關系。”可見辛亥革命缺乏群眾基礎。根據材料二中的“……工農群眾的支援使北伐軍有了戰勝敵人的深厚基礎”可見北伐戰爭有廣大工農群眾支持。故答案為:(1)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制政府;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目的:打到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打倒列強”部分實現,北伐軍進入漢口英租界;“除軍閥”部分實現,打敗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沒有實現。因為蔣介石等人發動反革命政變,國民革命運動失敗,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3)辛亥革命缺乏群眾基礎,北伐戰爭有廣大工農群眾支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北伐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12.(2020九上·玉環月考)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序號 時 間 毛澤東年譜(部分)① 1920年11月間 應陳獨秀函約,創建長沙共產主義組織② 1921年7月23日—8月初 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③ 1927年8月7日 出席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④ 1928年11月25日 代表中共紅四軍前委給中央寫報告,全面地總結井岡山斗爭的革命經驗材料二:所謂割據,必須走武裝的。哪一處沒有武裝,或者武裝不夠,地方就立即被敵人占去了。黨的組織,現分連支部、營委、團委、軍委四級。連有支部,班有小組。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沒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數人擁護的。 ——毛澤東《中國平民戰爭的戰略問楚》材料三:經過了一次大革命的失敗,強大的故人,弱小的紅軍……這些特點,規定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指導路線及其許多戰略戰術的原則。在這里,共產黨的任務,基本地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入起義和戰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摘編自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1)閱讀年譜,指出佐證“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事實。(寫序號)(2)根據材料二,概括毛澤東“總結的井岡山斗爭的革命經驗”。(3)材料三中“相反的道路”是一條怎樣的道路?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當時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選擇這樣一條道路的原因。【答案】(1)①②(2)經驗:工農武裝割據;開展土地革命。(3)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原因:由于城市敵人力量過于強大,攻打城市損失較大,所以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毛澤東,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材料能力。根據所學可知,①②反映了共產主義組織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情況,共產主義組織為一大的召開奠定了組織基礎,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共產黨誕生,故①②能夠佐證“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2)本題考查毛澤東思想,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材料能力。根據材料“所謂割據,必須是武裝的”可知工農武裝割據;“沒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數人擁護的”體現了開展土地革命。(3)本題考查開辟中國革命道路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根據材料二“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知,“相反的道路”是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根據材料二“經過了一次大革命的大國,強大的敵人,弱小的紅軍”并聯系所學知識可知,當時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選擇這樣一條道路是因為敵人力量過于強大,攻打城市損失較大,所以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故答案為:(1)①②。(2)經驗:工農武裝割據;開展土地革命。(3)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原因:由于城市敵人力量過于強大,攻打城市損失較大,所以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未切入點,考查工農武裝割據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材料能力。13.(2020九上·玉環月考)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中華民族陷入苦難的深淵。中國人民在抗爭,仁人志士在求索,不斷迎來民族新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新道路材料二:歷史學者指出:1840-1949年間的中國歷史經歷了“沉淪”、“谷底”、“上升”三個階段,在1840-1900年期間,中國歷史表現為“沉淪”,從1901-1920年期間,中國歷史表現為“谷底”時期,即黑暗到黎明的交錯期,是為上升集聚力量的時期。1921年以后,中國歷史發展趨勢就主要表現為“上升”了。(1)請概括材料一年代尺中A處:1919年至1949年處于什么歷史時期?(2)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對材料一“改變政令”、“變革人心”的理解?(3)根據材料一年代尺所示,任選20世紀初抗爭路上的2個“新”,聯系相關歷史事件,談談你對“新”的理解?【答案】(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2)改變政令:辛亥革命;意義: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變革人心:新文化運動;意義: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民主科學、婦女解放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影響了整個社會。(3)1919年,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可知,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所以1919-1949年,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2)依據所學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變革人心;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影響深遠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民主科學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影響了整個社會。(3)依據所學可知,1921-1949年,中國步入”上升”期的主要原因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從國情出發;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工人階級成為領導階級。故答案為:(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2)改變政令:辛亥革命;意義: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變革人心:新文化運動;意義: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民主科學、婦女解放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影響了整個社會。(3)1919年,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 / 1浙江省臺州市玉環市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二次月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九上·玉環月考)下圖是一幅國際政治漫畫,若為該漫畫的問號處標注文字說明,則應寫上( )A.薩拉熱窩事件 B.“凡爾登絞肉機”C.索姆河戰役 D.馬恩河戰役2.(2020九上·玉環月考)一位參加和會的代表說:“我們初來巴黎時,對即將建立新秩序滿懷信心;離開時,則已覺悟,新秩序不過是比舊秩序更加糾纏不清。”他所說的“新秩序”是 指( )A.維也納體系 B.華盛頓體系 C.凡爾賽體系 D.雅爾塔體系3.(2020九上·玉環月考)時間進入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方式從商品傾銷為主轉為資本輸出為主,資本輸出的新變化主要表現在( )①直接投資興辦工廠,修建鐵路 ②大量傾銷棉紡織品③向清政府提供貸款 ④奪取土地開發、礦產開采權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4.(2020九上·玉環月考)吳玉章曾言:“從前皇帝自稱為天子,如果有人說皇帝是強盜,可以打到,別人一定把他看作瘋子。孫中山先生就曾經是一個被人看作瘋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擁護別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瘋子。”這句話反映了辛亥革命取得重要成果包括( )①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發展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④使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④5.(2020九上·玉環月考)“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為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孫中山先生把“社會革命”概括為( )A.民族主義 B.民權主義 C.民生主義 D.民本主義6.(2020九上·玉環月考)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說:“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為此,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中大力( )A.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B.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盲從C.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D.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共和的思想7.(2020九上·玉環月考)“外交失敗,皆由少數賣國賊所為。……山東問題,關系我國命脈,魯亡國亡。乞電巴黎專使力爭。寧可退出和會,否則誓死不認。”(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體國民要求嚴懲國賊拒簽和約電》)這一電文可以佐證( )①一戰后凡爾賽體系的不合理性 ②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③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 ④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8.(2020九上·玉環月考)紅色城市見證革命歷程。小麗同學擬設計一項紅色研學活動,她選定的以下城市與研學內容搭配正確的是( )①南昌——人民軍隊的創建 ②延安——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③嘉興——中國共產黨的誕生④遵義——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9.(2020九上·玉環月考)胡適回憶說:民(國)十五六年之間,全國大多數的人心傾向國民黨……”這主要是因為這一時期的國民黨( )A.發動武昌起義,推翻清政府,結束君主專制統治B.創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建立第一個共和制政府C.領導五四運動,掀起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運動D.與共產黨合作,掀起聲勢浩大的國民革命運動10.(2020九上·玉環月考)下圖是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合影(部分),請判斷他們所在的地方是 ( )A.貴州遵義 B.甘肅會寧C.陜西延安 D.陜西吳起鎮二、非選擇題11.(2020九上·玉環月考)盤點2020年歷史事件周年紀,反思歷史,關注現實。周年紀念 回顧歷史2020年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108周年 材料一: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種民眾的聯合,其實不然。……與我們民眾的大多數,毫沒關系。然而我們卻有一層覺悟,直到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設的。——毛澤東《民眾的大聯合》2020年是北伐戰爭開始93周年 材料二: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 工農群眾的支援使北伐軍有了戰勝敵人的深厚基礎。(1)簡述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性質。分析材料中劃線句子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些成果?(2)從材料二可以看出北伐戰爭的目的是什么?請結合史實說明其目的是否實現(3)根據材料概括辛亥革命與北伐戰爭的不同點。12.(2020九上·玉環月考)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序號 時 間 毛澤東年譜(部分)① 1920年11月間 應陳獨秀函約,創建長沙共產主義組織② 1921年7月23日—8月初 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③ 1927年8月7日 出席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④ 1928年11月25日 代表中共紅四軍前委給中央寫報告,全面地總結井岡山斗爭的革命經驗材料二:所謂割據,必須走武裝的。哪一處沒有武裝,或者武裝不夠,地方就立即被敵人占去了。黨的組織,現分連支部、營委、團委、軍委四級。連有支部,班有小組。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沒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數人擁護的。 ——毛澤東《中國平民戰爭的戰略問楚》材料三:經過了一次大革命的失敗,強大的故人,弱小的紅軍……這些特點,規定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指導路線及其許多戰略戰術的原則。在這里,共產黨的任務,基本地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入起義和戰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摘編自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1)閱讀年譜,指出佐證“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事實。(寫序號)(2)根據材料二,概括毛澤東“總結的井岡山斗爭的革命經驗”。(3)材料三中“相反的道路”是一條怎樣的道路?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當時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選擇這樣一條道路的原因。13.(2020九上·玉環月考)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中華民族陷入苦難的深淵。中國人民在抗爭,仁人志士在求索,不斷迎來民族新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新道路材料二:歷史學者指出:1840-1949年間的中國歷史經歷了“沉淪”、“谷底”、“上升”三個階段,在1840-1900年期間,中國歷史表現為“沉淪”,從1901-1920年期間,中國歷史表現為“谷底”時期,即黑暗到黎明的交錯期,是為上升集聚力量的時期。1921年以后,中國歷史發展趨勢就主要表現為“上升”了。(1)請概括材料一年代尺中A處:1919年至1949年處于什么歷史時期?(2)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對材料一“改變政令”、“變革人心”的理解?(3)根據材料一年代尺所示,任選20世紀初抗爭路上的2個“新”,聯系相關歷史事件,談談你對“新”的理解?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從圖片信息可知,一戰前的巴爾干半島由于列強的爭奪和其他復雜的因素,矛盾錯綜復雜,就象存滿干柴,一粒“火星”足以引起一場大火,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起到了“火星”的作用,引發了長達四年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A項薩拉熱窩事件為該漫畫的問號處標注文字,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漫畫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一戰爆發的直接原因的理解及學生的識圖能力。掌握薩拉熱窩事件的史實。2.【答案】C【知識點】凡爾賽體系【解析】【分析】巴黎和會后形成了以《凡爾賽和約》為核心的一系列條約構成了戰后歐洲國際關系新體制,暫時確立了列強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在這個體系下,歐洲獲得了暫時的穩定,列強在歐洲的利益與矛盾基本上得到協調。凡爾賽體系暫時調整和緩和了資本主義各國之間的矛盾,有利于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但凡爾賽體系內部矛盾重重,難以維持長久和平。ABD三項均與“我們初來巴黎時”的題意不符合,不符合題意;C項凡爾賽體系是他所說的“新秩序”,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賽體系,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3.【答案】A【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被迫簽訂的《馬關條約》中規定,日本可以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設廠,這標志著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方式,由原來的以商品輸出為主轉為以資本輸出為主,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剌激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外國資本主義侵略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①③④都是資本輸出的新變化的主要表現。②大量傾銷棉紡織品屬于商品輸出,應排除含②的選項。A項①③④都是資本輸出的新變化的主要表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資本輸出新變化的主要表現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4.【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材料中所述從前反皇帝被任務是瘋子,辛亥革命后擁護帝制會被認為是瘋子,可知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轉變。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是思想上的解放。D項①④是題干這句話反映的辛亥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影響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5.【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可知,孫中山先生把“社會革命”概括為民生主義就是通過改革土地制度,解脫勞動者的貧困,做到“家給人足”。A項民族主義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反對民族壓迫,故要民族革命,不符合題意;B項民權主義就是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民國政府,國民一律平等,總統和議員由國民選舉產生,不符合題意;C項民生主義即“社會革命”,符合題意;D項民本主義不是三民主義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民主義,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6.【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說:“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可知,為此,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中大力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迷信,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A項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不符合題干“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的內容,不符合題意;B項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盲從理解正確,符合題意;C項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不符合題干“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的內容,不符合題意;D項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共和的思想不是前期新文化運動提倡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7.【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題干中的“外交失敗,皆由少數賣國賊所為。”反映了巴黎和會被英、法、美等大國操縱,中國的要求不僅被無理拒絕,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①理解正確。題干中的“.....寧可退出和會,否則誓死不認。”表明五四運動是-場反帝愛國運動。③理解正確。②④說法正確,但在題干電文中不能體現。A項①③可以用題干電文佐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8.【答案】A【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認真分析中國的形勢,當機立斷,向農村進軍,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②錯誤,①③④內容搭配正確。A項①③④搭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遵義會議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9.【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題文中的“民(國)十五六年之間,指的是1912+15-1=1926年,我們通過學過的知識知道:1926年的北伐戰爭,討伐的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北伐戰爭發生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是國共合作的重要成果,所以又稱國民革命。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與共產黨合作,掀起聲勢浩大的國民革命運動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革命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0.【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共八萬多人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和瑞金進行長征。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這宣告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甘肅會寧是他們所在的地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紅軍長征,旨在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1936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結束。11.【答案】(1)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制政府;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目的:打到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打倒列強”部分實現,北伐軍進入漢口英租界;“除軍閥”部分實現,打敗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沒有實現。因為蔣介石等人發動反革命政變,國民革命運動失敗,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3)辛亥革命缺乏群眾基礎,北伐戰爭有廣大工農群眾支持。【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性質及辛亥革命的成果。南京臨時政府是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革命政權;在人員構成上,資產階級革命派控制著政權;各項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政策措施,集中體現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廣大中國人民的利益。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同時也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故答案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政府;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的國家;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2)根據材料二中的“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可知北伐戰爭的目的是打到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第二問言之有理即可,如:“打倒列強”部分實現,北伐軍進入漢口英租界;“除軍閥”部分實現,打敗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沒有實現。因為蔣介石等人發動反革命政變,國民革命運動失敗,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3)根據材料一中的“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種民眾的聯合,其實不然。……與我們民眾的大多數,毫沒關系。”可見辛亥革命缺乏群眾基礎。根據材料二中的“……工農群眾的支援使北伐軍有了戰勝敵人的深厚基礎”可見北伐戰爭有廣大工農群眾支持。故答案為:(1)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制政府;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目的:打到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打倒列強”部分實現,北伐軍進入漢口英租界;“除軍閥”部分實現,打敗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沒有實現。因為蔣介石等人發動反革命政變,國民革命運動失敗,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3)辛亥革命缺乏群眾基礎,北伐戰爭有廣大工農群眾支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北伐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12.【答案】(1)①②(2)經驗:工農武裝割據;開展土地革命。(3)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原因:由于城市敵人力量過于強大,攻打城市損失較大,所以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毛澤東,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材料能力。根據所學可知,①②反映了共產主義組織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情況,共產主義組織為一大的召開奠定了組織基礎,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共產黨誕生,故①②能夠佐證“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2)本題考查毛澤東思想,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材料能力。根據材料“所謂割據,必須是武裝的”可知工農武裝割據;“沒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是能得到大多數人擁護的”體現了開展土地革命。(3)本題考查開辟中國革命道路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根據材料二“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知,“相反的道路”是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根據材料二“經過了一次大革命的大國,強大的敵人,弱小的紅軍”并聯系所學知識可知,當時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選擇這樣一條道路是因為敵人力量過于強大,攻打城市損失較大,所以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故答案為:(1)①②。(2)經驗:工農武裝割據;開展土地革命。(3)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原因:由于城市敵人力量過于強大,攻打城市損失較大,所以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未切入點,考查工農武裝割據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材料能力。13.【答案】(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2)改變政令:辛亥革命;意義: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變革人心:新文化運動;意義: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民主科學、婦女解放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影響了整個社會。(3)1919年,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可知,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所以1919-1949年,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2)依據所學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變革人心;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影響深遠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民主科學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影響了整個社會。(3)依據所學可知,1921-1949年,中國步入”上升”期的主要原因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從國情出發;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工人階級成為領導階級。故答案為:(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2)改變政令:辛亥革命;意義: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變革人心:新文化運動;意義: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民主科學、婦女解放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影響了整個社會。(3)1919年,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臺州市玉環市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二次月考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臺州市玉環市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二次月考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