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聯考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聯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九上·杭州期中)作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一直致力于民主革命思想的宣傳與實踐。為此,他進行了以下活動( )①創建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 ②領導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軍閥混戰局面③率領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戰爭 ④決定與共產黨合作,推動國民革命運動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2.(2020九上·杭州期中)歷史學家指出:“五四愛國運動是與新文化運動緊密結合的,而五四運動的發生和成功,也仰賴于當時社會多元力量的威力。”這段材料表明( )①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準備了條件②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均有多元力量參與③五四運動是工、商、學各階層努力的結果④五四運動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2020九上·杭州期中)學習歷史要具有開闊的眼界,從世界的角度來觀察理解中國歷史。以下歷史信息搭配合理的是( )①工業革命——新文化運動 ②巴黎和會——五四運動③十月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 ④日本侵華——西安事變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4.(2020九上·杭州期中)84年前,當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處于生死攸關的歷史時刻,在中因的大西北先后發生了扭轉時局的兩件大事。你認為下列詩句暗含這兩件大事的是( )①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②黃洋界上炮聲隆,人杰地靈唱大風③更喜岷山千里雪,全軍事后盡開顏 ④誰人不知張少帥,千古功臣一代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5.(2020九上·杭州期中)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以下四幅示意圖分別反映的歷史事件,按其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6.(2020九上·杭州期中)辛亥革命、國民革命運動、人民解放戰爭構成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關于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說法,根本一致的是( )A.革命對象與領導階級 B.革命性質和革命任務C.領導階級和革命前途 D.革命結果與指導思想7.(2020九上·杭州期中)歷史漫畫是歷史信息直觀形象的表達,下圖所示是發表于民國28年的漫畫《這一槌的滋味如何》。下列對它表達的歷史信息解讀最準確的是( )A.各種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B.日本侵略者已經侵入中國內地C.正面戰場的正規軍是日本進攻的唯一目標D.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宣告徹底失敗8.(2020九上·杭州期中)學習歷史,必須分清哪些是史實,哪些是觀點。下列各項表述中,屬于“觀點”的是( )①臺兒莊戰役殲滅日軍一萬多人,取得重大勝利②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爭的根本轉折點③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重創太平洋艦隊④諾曼底登陸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2020九上·杭州期中)史學家說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戰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勝利。以下中國參與的行動能體現為建立和維護“戰時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的有( )①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②雅爾塔會議 ③波茨坦公告 ④赴緬遠征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10.(2020九上·杭州期中)某中學歷史研究學習小組,搜集了下列歷史圖片。該組圖片體現的最恰當的主題是( )A.國共關系的發展變化 B.新舊民主革命的艱難歷程C.中共對民主革命的探索 D.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之探索11.(2020九上·杭州期中)學習歷史要注重因果關系,以獲得合理的歷史解釋。下列因果關系對應不正確的是( )選項 原因 結果① 八七會議 中共獨立領導武裝斗爭開始② 三大戰役 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消滅③ 百團大戰 取得中國抗戰以來最大勝利④ 西藏和平解放 中國大陸獲得統一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2020九上·杭州期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對“新紀元”理解正確的是( )A.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取得了鴉片戰爭以來第-次反侵略的完全勝利C.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D.結束了近代中國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二、非選擇題13.(2020九上·杭州期中)[除舊革新撥云現日]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辛亥革命……為2132 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和重量。——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民國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淪落、軍閥割據……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及人民。受過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材料三: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日益加歷,……全國人民所為疾首蹙額,而有識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為全國人民求一生路者也。——1924《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1)材料一中“2132年”指的是什么時期?分析材料一中“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句號”的含義。(2)結合材料,運用史實說明新知識分子是如何“喚醒國家及人民"的。(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相關知識,分析當時國共兩黨有著怎樣的共同奮斗目標?當時兩黨共同合作的最大成果是什么?14.(2020九上·杭州期中)[艱辛探索譜寫凱歌] 2021年將是中國共產黨誕辰100周年,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凱歌。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462公里,這是從上海到北京的空間距離。然而,從誕生于上海到在北京執掌全國政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奮斗歷程,走了整整28年期間,中國共產黨先后經歷了‘日出東方'‘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進京趕考’五個關鍵階段。”——新華社特稿《在歷史關節點上》材料二:《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材料三:雄偉壯美的“井岡紅旗”大型雕塑像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亟立在四西環山的平疇之上,刺向蒼穹,昭示中國革命從井岡山走向勝利。——《井岡紅旗雕塑簡介》(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寫出“日出東方"“進京趕考”分別指什么歷史事件?(2)讀材料二圖,結合所學知識,填空:長征途中,中共中央在 (填字母)召開了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 會議。導致紅軍長征的直接原因是 。(3)為什么說中國革命是“從井岡山走向勝利”的?中國革命勝利的標志是什么?15.(2020九上·杭州期中)[銘記歷史珍愛和平]20世紀上半期短短50年內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了深重的災難:2020年也是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痛定思痛,我們必須牢記戰爭教訓。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材料一:“兩次世界大戰”的知識梳理兩次世界大戰知識卡片歷史背景: ①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晨不平衡②慕尼黑陰謀 導火線和序幕:③薩拉熱窩事件④德軍突襲波蘭 主要會議及戰役:⑤開羅會議⑥馬恩河戰役 結果及戰后格局:⑦凡爾賽體系⑧英法被削弱對號入座 與一戰相關的(寫數字):與二戰相關的(寫數字):(2)材料二:“兩次世界大戰”戰況統計兩次大戰 持續時間 卷入戰爭國家 傷亡人數 經濟損失一戰 4年多 30多個國家 3000多萬人 3000多億美元二戰 6年多 61個國家 5000多萬人 50000多億美元材料二中的表格告訴我們哪些信息?這和材料二的圖片有什么關聯?(3)材料三:以下是小明同學針對日本侵華的主要事變繪制的年代尺,請你參與分析探究。年代尺中哪一事件不符合主題?事件④給中國歷史帶來什么影響?(4)材料四:歷史材料卡 羅斯福曾對他的兒子說:“假如沒有中國……日本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沖向東……和德國配合起來,舉行一個大規模的夾攻,在近東會師,把俄國完全隔離起來,并吞并埃及,切斷通過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 ——小羅斯福《羅斯福見聞秘錄》 時事資料卡 今天,是一個值得世界人民永遠紀念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和平的陽光再次普照大地。 ——習近平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結合材料四《歷史材料卡》內容,評價中國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的貢獻。(5)材料四《時事資料卡》中的“今天”指什么日子?說說中國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先生是我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為人民爭取民主權利和國家獨立富強做出了重要貢獻。孫中山先生1925年病逝,北伐戰爭是1926年開始的,北伐戰爭時并未結束中國軍閥混戰局面,所以②領導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軍閥混戰局面和③率領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戰爭與孫中山無關。C項①④和孫中山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歷史功績。要求具備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2.【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①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爆發準備了條件是正確的,符合歷史事實。②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均有多元力量不準確,材料只是說五四運動的發生有眾多的社會力量參與。③五四運動是工商學各階層努力的結果符合歷史事實。④五四運動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五四運動的性質。A項①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要求學生結合五四運動的特征和新文化運動的特征來分析。解答本題,搞清楚五四運動的背景特征和影響,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功底。3.【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西安事變【解析】【分析】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引發了五四運動;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共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九一八事變后,日軍侵占東北三省,而且日本侵略者又將侵略勢力擴張到了華北,中日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D項②③④搭配合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世界史與中國史的聯系。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4.【答案】B【知識點】西安事變;紅軍長征【解析】【分析】依據材料“84年前”可知,時間是1936年,①是指1936年長征勝利結束,保存了革命力量,成為中國革命的轉折點,符合題意。②是1928年的黃洋界保衛戰,不符合題意。③是1949年的渡江戰役,不符合題意。④是指1936年張學良等人發動西安事變,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分裂對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為中國革命的轉折點,符合題意。B項③④暗含在中國的大西北先后發生了扭轉時局的兩件大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紅軍長征和西安事變的影響的把握及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抓住“84年前”判斷出時間,然后對選項進行分析即可。5.【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仔細觀察地圖,圖①反映的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 “工農武裝割據”局面的形成,圖②反映的是1948-1949年的三大戰役,圖③反映的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戰役,圖④反映的是1947年6月的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按其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③④②。C項①③④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示意圖反映的歷史事件的時間順序及學生的識圖能力。準確識圖是解題的關鍵。6.【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AD兩項不一致,三個事件的領導階級并不一致,因為辛亥革命和國民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而解放戰爭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不符合題意;B項革命性質和革命任務根本一致,三個事件的革命性質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任務也一致,都是反帝反封建,符合題意;C項革命結果與指導思想不一致,因為前兩個事件的結果最終沒有完全成功,所以與其指導思想就不一致了,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國民革命和解放戰爭的有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7.【答案】A【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依題干漫畫和結合所學可知它表達的歷史信息解讀正確的是各種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1937年9月,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公布了由中國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此后,國共兩黨合作抗日,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因此《這一槌的滋味如何》解讀正確的是各種力量配合沉重打擊了侵略者。A項各種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解讀最準確,符合題意;BC兩項說法錯誤,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D項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宣告徹底失敗題干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要求具備識圖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8.【答案】A【知識點】大戰的轉折【解析】【分析】史實是對歷史事件的客觀陳述,不帶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觀點則是對某一歷史事件的看法,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①③屬于史實,②④很顯然帶有作者的感彩,屬于觀點。A項②④屬于“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和觀點的區別及學生的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史實和觀點的相關史實。9.【答案】B【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分析】中國參與的行動能體現為建立和維護“戰時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的有①簽署《聯合國家宣言》、③開羅會議、④赴緬遠征軍。②雅爾塔會議參加者是美英蘇,中國沒有參加。B項①③④是中國能體現為建立和維護“戰時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參與的行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史學家說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戰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勝利為依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10.【答案】C【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中共一大”“井岡山會師”“人民解放軍占領總統府”“開國大典”反映的是中共對民主革命的探索。ABD三項和題干圖片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新舊民主革命的艱難歷程是題干圖片體現的最恰當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對民主革命的探索,要求具備解讀題干和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11.【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西藏和平解放;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據所學知,1927年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臺兒莊戰役是中國抗戰史上的一次著名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抗戰初期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次勝利。C項①③對應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現代重大歷史事件的影響,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2.【答案】D【知識點】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北京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我國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結束了近代中國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掌握新中國成立歷史意義。13.【答案】(1)君主專制統治時期;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2)陳獨秀等新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從而喚醒國家及人民。(寫出具體內容如胡適提出了文學革命的主張,倡導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魯迅發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舊道德、舊禮教進行批判等,可酌情給分)(3)對內打倒軍閥,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壓迫,實現民族獨立,把中國統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或打倒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統一中國)。進行了北伐戰爭(或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基本消滅北洋軍閥。【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從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創立君主專制制度,到1911年辛亥革命結束君主專制制度,總共延續了2132年,因此“2132年"指的是君主專制統治時期。“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句號”的含義是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2)新文化運動期間,陳獨秀等先進的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起了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禮教的統治地位;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促使人們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3)據“1924《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可知和國共第一次合作有關,當時國共兩黨的共同奮斗目標是反帝反封建(或:對內打倒軍閥,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壓迫,實現民族獨立,把中國統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最大成果是進行了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故答案為:(1)君主專制統治時期;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2)陳獨秀等新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從而喚醒國家及人民。(寫出具體內容如胡適提出了文學革命的主張,倡導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魯迅發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舊道德、舊禮教進行批判等,可酌情給分)(3)對內打倒軍閥,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壓迫,實現民族獨立,把中國統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或打倒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統一中國)。進行了北伐戰爭(或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基本消滅北洋軍閥。【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14.【答案】(1)日出東方——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或中共一大召開);進京趕考——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或西柏坡會議)(2)B;遵義;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3)因為中共建立了井岡山等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最終走向勝利。 中國革命勝利的標志:新中國成立。【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日出東方是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949年3月23日,是中共中央離開西柏坡的日子。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說道:“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進京趕考”指的是中共七屆二中全會。(2)在長征途中,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由于紅軍在反擊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時失利,1934年10月,紅軍被迫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3)毛澤東在秋收起義失敗之后,認識到敵強我弱的形勢,便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的革命道路。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實現了民族獨立,標志著中國革命利的勝。故答案為:(1)日出東方——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或中共一大召開);進京趕考——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或西柏坡會議)。(2)B;遵義;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3)因為中共建立了井岡山等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最終走向勝利。 中國革命勝利的標志:新中國成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5.【答案】(1)一戰:①③⑥⑦;二戰:①②④⑤⑧(2)信息:戰爭規模大,持續時間長,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一些新式武器陸續在戰場上使用,殺傷性大,加劇了戰爭的慘烈程度和破壞程度。(3)西安事變;盧溝橋事變影響:中國全面抗戰開始(或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4)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5)9月3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的抗戰。【知識點】西安事變;第一次世界大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可知,由于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兩次世界大戰發生。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線,馬恩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西部戰線的戰役。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題干巴黎和會建立了凡爾賽體系,這一體系暫時協調了列強在歐洲、西亞、非洲地區的矛盾。①③⑥⑦和一戰有關。 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國政府首腦在德國慕尼黑,簽訂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內把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慕尼黑陰謀”,“慕尼黑陰謀”把綏靖政策推向了頂峰,他是大國推行強國政治的表現;它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侵略的野心日益膨脹,也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標志著二戰的正式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德、意、日法西斯潰滅,英法實力衰落,帝國主義力量被削弱。所以①②④⑤⑧與二戰有關。(2)由材料二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4年多,參戰國有30多個,30多個國家卷入戰爭,傷亡人員達三千多萬;第二次世界大戰持續6年多,參戰國有60多個,61個國家卷入戰爭,傷亡人員達5000多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達50000多億美元,由此可以得出,兩次世界大戰戰爭規模大,持續時間長,傷亡人數多,經濟損失大,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是人類歷史上的浩劫。新式武器的使用加劇了戰爭的慘烈程度。(3)西安事變不是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1937年7月7日,日本攻占盧溝橋,發動了七七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開始了全民族抗戰。(4)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牽住了日本大量的兵力,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5)根據《時事資料卡》中的“今天,是一個值得世界人民永遠紀念的日子。”可知“今天”指9月3日,每年的9月3日既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在抗日戰爭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全民族抗戰)。故答案為:(1)一戰:①③⑥⑦;二戰:①②④⑤⑧。(2)信息:戰爭規模大,持續時間長,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一些新式武器陸續在戰場上使用,殺傷性大,加劇了戰爭的慘烈程度和破壞程度。(3)西安事變;盧溝橋事變影響:中國全面抗戰開始(或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4)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5)9月3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的抗戰。【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世界大戰、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識記并理解基礎史實。1 / 1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聯考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聯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九上·杭州期中)作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一直致力于民主革命思想的宣傳與實踐。為此,他進行了以下活動( )①創建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 ②領導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軍閥混戰局面③率領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戰爭 ④決定與共產黨合作,推動國民革命運動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先生是我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為人民爭取民主權利和國家獨立富強做出了重要貢獻。孫中山先生1925年病逝,北伐戰爭是1926年開始的,北伐戰爭時并未結束中國軍閥混戰局面,所以②領導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軍閥混戰局面和③率領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戰爭與孫中山無關。C項①④和孫中山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歷史功績。要求具備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2.(2020九上·杭州期中)歷史學家指出:“五四愛國運動是與新文化運動緊密結合的,而五四運動的發生和成功,也仰賴于當時社會多元力量的威力。”這段材料表明( )①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準備了條件②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均有多元力量參與③五四運動是工、商、學各階層努力的結果④五四運動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①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爆發準備了條件是正確的,符合歷史事實。②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均有多元力量不準確,材料只是說五四運動的發生有眾多的社會力量參與。③五四運動是工商學各階層努力的結果符合歷史事實。④五四運動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五四運動的性質。A項①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要求學生結合五四運動的特征和新文化運動的特征來分析。解答本題,搞清楚五四運動的背景特征和影響,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功底。3.(2020九上·杭州期中)學習歷史要具有開闊的眼界,從世界的角度來觀察理解中國歷史。以下歷史信息搭配合理的是( )①工業革命——新文化運動 ②巴黎和會——五四運動③十月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 ④日本侵華——西安事變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西安事變【解析】【分析】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引發了五四運動;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共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九一八事變后,日軍侵占東北三省,而且日本侵略者又將侵略勢力擴張到了華北,中日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D項②③④搭配合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世界史與中國史的聯系。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4.(2020九上·杭州期中)84年前,當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處于生死攸關的歷史時刻,在中因的大西北先后發生了扭轉時局的兩件大事。你認為下列詩句暗含這兩件大事的是( )①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②黃洋界上炮聲隆,人杰地靈唱大風③更喜岷山千里雪,全軍事后盡開顏 ④誰人不知張少帥,千古功臣一代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B【知識點】西安事變;紅軍長征【解析】【分析】依據材料“84年前”可知,時間是1936年,①是指1936年長征勝利結束,保存了革命力量,成為中國革命的轉折點,符合題意。②是1928年的黃洋界保衛戰,不符合題意。③是1949年的渡江戰役,不符合題意。④是指1936年張學良等人發動西安事變,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分裂對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為中國革命的轉折點,符合題意。B項③④暗含在中國的大西北先后發生了扭轉時局的兩件大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紅軍長征和西安事變的影響的把握及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抓住“84年前”判斷出時間,然后對選項進行分析即可。5.(2020九上·杭州期中)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以下四幅示意圖分別反映的歷史事件,按其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仔細觀察地圖,圖①反映的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 “工農武裝割據”局面的形成,圖②反映的是1948-1949年的三大戰役,圖③反映的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戰役,圖④反映的是1947年6月的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按其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③④②。C項①③④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示意圖反映的歷史事件的時間順序及學生的識圖能力。準確識圖是解題的關鍵。6.(2020九上·杭州期中)辛亥革命、國民革命運動、人民解放戰爭構成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關于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說法,根本一致的是( )A.革命對象與領導階級 B.革命性質和革命任務C.領導階級和革命前途 D.革命結果與指導思想【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AD兩項不一致,三個事件的領導階級并不一致,因為辛亥革命和國民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而解放戰爭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不符合題意;B項革命性質和革命任務根本一致,三個事件的革命性質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任務也一致,都是反帝反封建,符合題意;C項革命結果與指導思想不一致,因為前兩個事件的結果最終沒有完全成功,所以與其指導思想就不一致了,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國民革命和解放戰爭的有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7.(2020九上·杭州期中)歷史漫畫是歷史信息直觀形象的表達,下圖所示是發表于民國28年的漫畫《這一槌的滋味如何》。下列對它表達的歷史信息解讀最準確的是( )A.各種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B.日本侵略者已經侵入中國內地C.正面戰場的正規軍是日本進攻的唯一目標D.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宣告徹底失敗【答案】A【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依題干漫畫和結合所學可知它表達的歷史信息解讀正確的是各種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1937年9月,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公布了由中國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此后,國共兩黨合作抗日,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因此《這一槌的滋味如何》解讀正確的是各種力量配合沉重打擊了侵略者。A項各種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解讀最準確,符合題意;BC兩項說法錯誤,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D項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宣告徹底失敗題干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要求具備識圖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8.(2020九上·杭州期中)學習歷史,必須分清哪些是史實,哪些是觀點。下列各項表述中,屬于“觀點”的是( )①臺兒莊戰役殲滅日軍一萬多人,取得重大勝利②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爭的根本轉折點③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重創太平洋艦隊④諾曼底登陸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大戰的轉折【解析】【分析】史實是對歷史事件的客觀陳述,不帶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觀點則是對某一歷史事件的看法,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①③屬于史實,②④很顯然帶有作者的感彩,屬于觀點。A項②④屬于“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和觀點的區別及學生的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史實和觀點的相關史實。9.(2020九上·杭州期中)史學家說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戰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勝利。以下中國參與的行動能體現為建立和維護“戰時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的有( )①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②雅爾塔會議 ③波茨坦公告 ④赴緬遠征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分析】中國參與的行動能體現為建立和維護“戰時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的有①簽署《聯合國家宣言》、③開羅會議、④赴緬遠征軍。②雅爾塔會議參加者是美英蘇,中國沒有參加。B項①③④是中國能體現為建立和維護“戰時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參與的行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史學家說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戰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勝利為依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10.(2020九上·杭州期中)某中學歷史研究學習小組,搜集了下列歷史圖片。該組圖片體現的最恰當的主題是( )A.國共關系的發展變化 B.新舊民主革命的艱難歷程C.中共對民主革命的探索 D.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之探索【答案】C【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中共一大”“井岡山會師”“人民解放軍占領總統府”“開國大典”反映的是中共對民主革命的探索。ABD三項和題干圖片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新舊民主革命的艱難歷程是題干圖片體現的最恰當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對民主革命的探索,要求具備解讀題干和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11.(2020九上·杭州期中)學習歷史要注重因果關系,以獲得合理的歷史解釋。下列因果關系對應不正確的是( )選項 原因 結果① 八七會議 中共獨立領導武裝斗爭開始② 三大戰役 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消滅③ 百團大戰 取得中國抗戰以來最大勝利④ 西藏和平解放 中國大陸獲得統一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西藏和平解放;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據所學知,1927年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臺兒莊戰役是中國抗戰史上的一次著名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抗戰初期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次勝利。C項①③對應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現代重大歷史事件的影響,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2.(2020九上·杭州期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對“新紀元”理解正確的是( )A.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取得了鴉片戰爭以來第-次反侵略的完全勝利C.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D.結束了近代中國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答案】D【知識點】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北京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我國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結束了近代中國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掌握新中國成立歷史意義。二、非選擇題13.(2020九上·杭州期中)[除舊革新撥云現日]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辛亥革命……為2132 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和重量。——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民國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淪落、軍閥割據……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及人民。受過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材料三: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日益加歷,……全國人民所為疾首蹙額,而有識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為全國人民求一生路者也。——1924《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1)材料一中“2132年”指的是什么時期?分析材料一中“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句號”的含義。(2)結合材料,運用史實說明新知識分子是如何“喚醒國家及人民"的。(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相關知識,分析當時國共兩黨有著怎樣的共同奮斗目標?當時兩黨共同合作的最大成果是什么?【答案】(1)君主專制統治時期;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2)陳獨秀等新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從而喚醒國家及人民。(寫出具體內容如胡適提出了文學革命的主張,倡導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魯迅發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舊道德、舊禮教進行批判等,可酌情給分)(3)對內打倒軍閥,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壓迫,實現民族獨立,把中國統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或打倒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統一中國)。進行了北伐戰爭(或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基本消滅北洋軍閥。【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從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創立君主專制制度,到1911年辛亥革命結束君主專制制度,總共延續了2132年,因此“2132年"指的是君主專制統治時期。“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句號”的含義是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2)新文化運動期間,陳獨秀等先進的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起了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禮教的統治地位;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促使人們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3)據“1924《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可知和國共第一次合作有關,當時國共兩黨的共同奮斗目標是反帝反封建(或:對內打倒軍閥,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壓迫,實現民族獨立,把中國統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最大成果是進行了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故答案為:(1)君主專制統治時期;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2)陳獨秀等新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從而喚醒國家及人民。(寫出具體內容如胡適提出了文學革命的主張,倡導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魯迅發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舊道德、舊禮教進行批判等,可酌情給分)(3)對內打倒軍閥,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壓迫,實現民族獨立,把中國統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或打倒列強,推翻北洋軍閥,統一中國)。進行了北伐戰爭(或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基本消滅北洋軍閥。【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14.(2020九上·杭州期中)[艱辛探索譜寫凱歌] 2021年將是中國共產黨誕辰100周年,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凱歌。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462公里,這是從上海到北京的空間距離。然而,從誕生于上海到在北京執掌全國政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奮斗歷程,走了整整28年期間,中國共產黨先后經歷了‘日出東方'‘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進京趕考’五個關鍵階段。”——新華社特稿《在歷史關節點上》材料二:《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材料三:雄偉壯美的“井岡紅旗”大型雕塑像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亟立在四西環山的平疇之上,刺向蒼穹,昭示中國革命從井岡山走向勝利。——《井岡紅旗雕塑簡介》(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寫出“日出東方"“進京趕考”分別指什么歷史事件?(2)讀材料二圖,結合所學知識,填空:長征途中,中共中央在 (填字母)召開了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 會議。導致紅軍長征的直接原因是 。(3)為什么說中國革命是“從井岡山走向勝利”的?中國革命勝利的標志是什么?【答案】(1)日出東方——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或中共一大召開);進京趕考——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或西柏坡會議)(2)B;遵義;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3)因為中共建立了井岡山等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最終走向勝利。 中國革命勝利的標志:新中國成立。【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日出東方是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949年3月23日,是中共中央離開西柏坡的日子。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說道:“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進京趕考”指的是中共七屆二中全會。(2)在長征途中,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由于紅軍在反擊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時失利,1934年10月,紅軍被迫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3)毛澤東在秋收起義失敗之后,認識到敵強我弱的形勢,便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的革命道路。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實現了民族獨立,標志著中國革命利的勝。故答案為:(1)日出東方——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或中共一大召開);進京趕考——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或西柏坡會議)。(2)B;遵義;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3)因為中共建立了井岡山等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最終走向勝利。 中國革命勝利的標志:新中國成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5.(2020九上·杭州期中)[銘記歷史珍愛和平]20世紀上半期短短50年內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了深重的災難:2020年也是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痛定思痛,我們必須牢記戰爭教訓。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材料一:“兩次世界大戰”的知識梳理兩次世界大戰知識卡片歷史背景: ①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晨不平衡②慕尼黑陰謀 導火線和序幕:③薩拉熱窩事件④德軍突襲波蘭 主要會議及戰役:⑤開羅會議⑥馬恩河戰役 結果及戰后格局:⑦凡爾賽體系⑧英法被削弱對號入座 與一戰相關的(寫數字):與二戰相關的(寫數字):(2)材料二:“兩次世界大戰”戰況統計兩次大戰 持續時間 卷入戰爭國家 傷亡人數 經濟損失一戰 4年多 30多個國家 3000多萬人 3000多億美元二戰 6年多 61個國家 5000多萬人 50000多億美元材料二中的表格告訴我們哪些信息?這和材料二的圖片有什么關聯?(3)材料三:以下是小明同學針對日本侵華的主要事變繪制的年代尺,請你參與分析探究。年代尺中哪一事件不符合主題?事件④給中國歷史帶來什么影響?(4)材料四:歷史材料卡 羅斯福曾對他的兒子說:“假如沒有中國……日本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沖向東……和德國配合起來,舉行一個大規模的夾攻,在近東會師,把俄國完全隔離起來,并吞并埃及,切斷通過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 ——小羅斯福《羅斯福見聞秘錄》 時事資料卡 今天,是一個值得世界人民永遠紀念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和平的陽光再次普照大地。 ——習近平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結合材料四《歷史材料卡》內容,評價中國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的貢獻。(5)材料四《時事資料卡》中的“今天”指什么日子?說說中國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答案】(1)一戰:①③⑥⑦;二戰:①②④⑤⑧(2)信息:戰爭規模大,持續時間長,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一些新式武器陸續在戰場上使用,殺傷性大,加劇了戰爭的慘烈程度和破壞程度。(3)西安事變;盧溝橋事變影響:中國全面抗戰開始(或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4)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5)9月3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的抗戰。【知識點】西安事變;第一次世界大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可知,由于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兩次世界大戰發生。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線,馬恩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西部戰線的戰役。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題干巴黎和會建立了凡爾賽體系,這一體系暫時協調了列強在歐洲、西亞、非洲地區的矛盾。①③⑥⑦和一戰有關。 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國政府首腦在德國慕尼黑,簽訂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內把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慕尼黑陰謀”,“慕尼黑陰謀”把綏靖政策推向了頂峰,他是大國推行強國政治的表現;它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侵略的野心日益膨脹,也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標志著二戰的正式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德、意、日法西斯潰滅,英法實力衰落,帝國主義力量被削弱。所以①②④⑤⑧與二戰有關。(2)由材料二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4年多,參戰國有30多個,30多個國家卷入戰爭,傷亡人員達三千多萬;第二次世界大戰持續6年多,參戰國有60多個,61個國家卷入戰爭,傷亡人員達5000多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達50000多億美元,由此可以得出,兩次世界大戰戰爭規模大,持續時間長,傷亡人數多,經濟損失大,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是人類歷史上的浩劫。新式武器的使用加劇了戰爭的慘烈程度。(3)西安事變不是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1937年7月7日,日本攻占盧溝橋,發動了七七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開始了全民族抗戰。(4)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牽住了日本大量的兵力,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5)根據《時事資料卡》中的“今天,是一個值得世界人民永遠紀念的日子。”可知“今天”指9月3日,每年的9月3日既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在抗日戰爭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全民族抗戰)。故答案為:(1)一戰:①③⑥⑦;二戰:①②④⑤⑧。(2)信息:戰爭規模大,持續時間長,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一些新式武器陸續在戰場上使用,殺傷性大,加劇了戰爭的慘烈程度和破壞程度。(3)西安事變;盧溝橋事變影響:中國全面抗戰開始(或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4)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5)9月3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的抗戰。【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世界大戰、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識記并理解基礎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聯考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聯考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聯考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聯考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