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調測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調測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
…………○…………外…………○…………裝…………○…………訂…………○…………線…………○…………
)
(
※※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
)
(
…………○…………內…………○…………裝…………○…………訂…………○…………線…………○…………
)
登陸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調測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共13題;共26分)
1.中國同盟會誓詞中提出的革命綱領,后來被概括為“三民主義”。這一綱領內容中屬于民權主義的是(???

A.?驅除韃虜??????????????????B.?恢復中華??????????????????C.?創立民國??????????????????D.?平均地權
【答案】
C
【考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05年孫中山領導成立中國同盟會,同盟會的革命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后來孫中山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民權主義,就是指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民主共和國,國民一律平等,即創立民國。
AB兩項均屬于民族主義,不符合題意;
C項創立民國屬于民權主義,符合題意;
D項平均地權屬于民生主義,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國同盟會綱領的含義。
2.若想參觀辛亥革命遺址,最理想的去處應是(???

A.?武漢????????????????????????????B.?天津????????????????????????????C.?延安????????????????????????????D.?上海
【答案】
A
【考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并先后占領武昌城和漢口、漢陽武漢三鎮。1911年是舊歷辛亥年,歷史上把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之后一個多月時間,全國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清政府統治土崩瓦解。
A項武漢應是想參觀辛亥革命遺址最理想的去處,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
3.梁啟超指出:“(辛亥)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漸漸有點廢然思返,覺得社會文化是整套的,要拿舊心理運用新制,決計不可能,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悟。”這段話揭示了(???

A.?辛亥革命毫無建樹?????????????????????????????????B.?民主政治不合中國國情
C.?愛國人士救國無門?????????????????????????????????D.?思想文化革新勢在必行
【答案】
D
【考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革命成功將近十年”可知革命是指辛亥革命,依據材料可知,梁啟超說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要拿舊心理運用新制度,是不可能的,必須要“全人格的覺悟”,說明解放思想勢在必行。
A項辛亥革命毫無建樹不符合史實,辛亥革命有巨大歷史功績,不符合題意;
BC兩項材料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
D項思想文化革新勢在必行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梁啟超思想主張的把握及學生解讀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正確分析材料的主旨,得出梁啟超主張思想解放。
4.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志》,這一創刊雜志深受當時青年知識分子的歡迎,之所以有如此反響,是因為它(???

A.??
傳播維新變法思想???????????????????????????????B.?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思想
C.?熱情歌頌十月革命?????????????????????????????????D.?以民主、科學為其主旨
【答案】
D
【考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從第二卷起《青年雜志》改名為《新青年》,《新青年》的創刊,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陳獨秀在《青年雜志》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號召青年向腐朽的封建思想展開斗爭,并提出“民主”與“科學”兩大口號。
ABC三項都不是題干現象出現的原因,不符合題意;
D項以民主、科學為其主旨是題干現象出現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新文化運動的過程、口號和影響。
5.“十五年六月,國民軍入湖南,克長沙,吳佩孚來援,敗績,國民軍遂下武漢,入江西,敗孫傳芳之兵,分軍為左下,夾江東下。”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發生于(???

A.?辛亥革命時期?????????B.?北伐戰爭時期?????????C.?土地革命時期?????????D.?解放戰爭時期
【答案】
B
【考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民國)十五年”是公元1926年,又據材料信息“入湖南,克長沙,吳佩孚……”“入江西,敗孫傳芳之兵”,可知該事件應為國民大革命時期的北伐戰爭。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北伐戰爭時期發生題干材料描述的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大革命,要求學生結合大革命的過程來分析。
6.“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著我們的姓名:孤軍奮斗羅霄山上,繼承了先烈的殊勛。……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推測這首軍歌當誕生于(???

A.?1931年的東北地區????????????????????????????????B.?1936年的華北地區
C.?1939年的南方地區????????????????????????????????D.?1947年的西北地區
【答案】
C
【考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光榮北伐武昌城下“為了民族生存”“揚子江頭準河之濱,任我們縱橫的馳”并結合抗日戰爭過程可知,這是新四軍的軍歌。《新四軍軍哥》是新四軍為了動員廣大官兵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新四軍作戰方針的指示》,配合部隊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鼓舞士氣所創作一首歌曲,其主要活動區域在南方的八個省份。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1939年的南方地區誕生了題干軍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的軍歌,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7.下列節日,源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重大歷史事件的是(???

A.?三月八日婦女節????????????????????????????????????B.?五月一日勞動節
C.?八月一日建軍節????????????????????????????????????D.?九月十日教師節
【答案】
C
【考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據所學可知,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這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后來把8月1日定為建軍節。
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八月一日建軍節源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重大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1934年11月初,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這“半條被子”的故事主要反映出(???

A.??
紅軍長征的危險性和艱巨性?????????????????B.?國民黨統治的極端腐敗
C.?人民解放軍是人民的子弟兵???????????????????D.?人民軍隊與群眾的魚水深情
【答案】
D
【考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依題干信息和所學可知,這段故事體現的是長征中老百姓與紅軍戰士之間的密不可分的魚水深情,表明了軍民緊密團結、患難與共的長征精神。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人民軍隊與群眾的魚水深情是題干“半條被子”的故事主要反映的內含,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精神,要求具備結合所學準確解讀題干信息的能力。
9.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時代創造出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精神按照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井崗山精神???
②西柏坡精神???
③長征精神???
④延安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③①④??????????????????D.?①③④②
【答案】
D
【考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①井岡山精神誕生于1927年土地革命時期的井岡山根據地,②西柏坡精神產生于1949年,③長征精神是產生在1934至1936年長征途中,
④延安精神是在抗戰時期。
D項①③④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民族精神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辨析能力。重點掌握中華民族精神,根據相關史實發生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即可。
10.1946年5月,遠東軍事國際法庭在東京正式開庭。日本戰犯河本大作在法庭供認:“于(某)夜,派虎石臺(沈陽以北八公里)守備中隊破壞柳條溝的橋梁”,“結果,只破壞柳條溝的一座小橋,然而它卻……使事變發展擴大。”材料反映的日軍發動的事變是(???

A.??
九一八事變??????????????B.?一二八事變??????????????C.?七七事變??????????????D.?八一三事變
【答案】
A
【考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柳條溝”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炮轟東北軍北大營,占領沈陽城,這就是九一八事變。
A項九一八事變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日軍發動的事變,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一八事變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11.某史家稱,中國軍隊此戰拖住日軍主力近5個月,推遲了日軍向武漢的進攻,為中國政府機構、工廠企業等的西遷贏得了時間,并且粉碎了日軍企圖聚殲中國軍隊主力數十萬于魯(山東)南蘇(江蘇)北地區的計劃,取得了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為持久抗戰創造了條件。“此戰”指的是(???

A.?太原會戰??????????????????B.?徐州會戰??????????????????C.?淞滬會戰??????????????????D.?百團大戰
【答案】
B
【考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粉碎了日軍企圖聚殲中國軍隊主力于魯南蘇北地區的計劃”可知,該戰役是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戰役,發生在魯南蘇北地區,即徐州地區。徐州會戰期間的臺兒莊大捷,是正面戰場的第一場重大勝利。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徐州會戰是題干“此戰”所指的戰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徐州會戰,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12.毛澤東曾這樣致電某次戰役的總前委:“(若)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據此判斷該戰役指的是(???

A.?遼沈戰役??????????????????B.?淮海戰役??????????????????C.?平津戰役??????????????????D.?渡江戰役
【答案】
B
【考點】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據“(若)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聯系所學知識可知,
1948年1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發起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戰役,人民解放軍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東部全殲敵軍。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
A項遼沈戰役解放了東北全境,不符合題意;
B項淮海戰役是題干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
C項平津戰役解放了華北全境,不符合題意;
D項渡江戰役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淮海戰役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解放戰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
13.下表是某位歷史人物傳記中的部分目錄。據此推斷,這位歷史人物應是(???

目錄
第三章
南昌起義的參謀長
第六章
長征
第七章
到敵人后方去
第十三章
千里躍進大別山
第十六章
決戰淮海
A.?鄧小平?????????????????????????B.?劉伯承?????????????????????????C.?葉挺?????????????????????????D.?賀龍
【答案】
B
【考點】紅軍長征,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南昌起義的首任參謀長是劉伯承,參加了北伐戰爭、八一南昌起義、土地革命戰爭、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天險,千里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是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一次主力決戰。
ACD三項和題干表格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劉伯承應是題干描述的歷史人物,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伯承的事跡,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二、非選擇題(共3題;共36分)
14.近代中國反侵略求獨立的斗爭,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悲壯序曲。據此回答問題。
(1)每次民族危機都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請你列舉20世紀前半期的相關史實兩例加以佐證。
(2)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總有人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請你列舉20世紀前半期中涌現的相關人物-例,并簡要說明其事跡。
(3)這段歷史昭示我們,在今后的現代化建設征程中為戰勝各類困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應當堅守什么?
【答案】
(1)①20世紀初的中國,民族危機更加深重,社會矛盾日益尖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②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五四運動。五四運動要求爭取國家民族的獨立、自由、平等,是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③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全面侵華,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并取得了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反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④占領東北后,日本又將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日軍在華北不斷制造事端,欲使“華北獨立”以圖直接控制華北,將華北從中國分割出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學生掀起了一二九運動,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⑤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一系列侵華事變后,中日矛盾上升為當時中國的主要矛盾,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國。佟麟閣七七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帶領二十九軍奮起反抗日軍,壯烈犧牲。其他人物:周恩來(南昌起義)、朱德(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張學良、楊虎城(西安事變)等。(如陳獨秀、胡適等人(新文化運動);毛澤東(七屆二中全會);袁世凱(恢復帝制)、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3)堅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考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西安事變,“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舉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時期的具體史實加以說明。
(2)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舉孫中山、佟麟閣、周恩來、朱德、張學良、楊虎城、陳獨秀、胡適、毛澤東、袁世凱、蔣介石等人的事跡加以說明。
(3)本題考查學生的認識能力。在今后的現代化建設征程中為戰勝各類困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應當堅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故答案為:(1)①20世紀初的中國,民族危機更加深重,社會矛盾日益尖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②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五四運動。五四運動要求爭取國家民族的獨立、自由、平等,是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③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全面侵華,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并取得了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反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④占領東北后,日本又將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日軍在華北不斷制造事端,欲使“華北獨立”以圖直接控制華北,將華北從中國分割出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學生掀起了一二九運動,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⑤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一系列侵華事變后,中日矛盾上升為當時中國的主要矛盾,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國。佟麟閣七七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帶領二十九軍奮起反抗日軍,壯烈犧牲。其他人物:周恩來(南昌起義)、朱德(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張學良、楊虎城(西安事變)等。(如陳獨秀、胡適等人(新文化運動);毛澤東(七屆二中全會);袁世凱(恢復帝制)、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3)堅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毛澤東先生勛鑒: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需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
——1945年8月14日,蔣介石發給毛澤東的第一封邀請電報
大戰方告終結,內爭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國之功收抗戰之果,甚有賴于先生惠然一行,共定大計……
——1945
年8月20日,蔣介石發給毛澤東的第二封電報電文節錄
材料二:抗戰勝利,日寇投降……次剿共為人民幸福之所系,務本以往抗戰之精神,遵照中正(按:指蔣介石)所定剿匪手本,督勵所屬,努力進剿……
——1945年10月13日,蔣介石給陸軍司令何應欽的密電
材料一、材料二中蔣介石對共產黨的態度有何不同?哪材料反映的更可能是蔣介石的真實態度,請運用所學知識說明理由。
【答案】
材料一中蔣介石對共產黨態度友好,愿意和談;材料二中蔣介石決意消滅共產黨。(不友好,敵對)(判斷哪則材料2分)材料二才是真實想法,材料一是公開的電文,其目的是向社會展示自己希望和談的態度。因為抗日戰爭剛結束,人民渴望和平,蔣介石為了給發動內戰爭取時間,同時也想在政治上獲得主動,電邀毛澤東,想把不愿和談的罪名強加給中國共產黨。所以材料一所表露的不是真實想法的可能性極大。而材料二是給內部人員的密電,其目的是布置剿共工作。而10月10日,國共雙方才剛簽訂“雙十協定”,本電文是其后3天,顯然表明蔣介石對和談并無誠意。(根據雙十協定時間結合材料二密電時間寫或者寫1946年6月,蔣介石指揮軍隊圍攻中原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因此材料二是真實想法的可能性更高。
【考點】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材料一中的“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實現……共同商討”表明蔣介石對共產黨態度友好,愿意和談;材料二中的“……次剿共為人民幸福之所系……”表明蔣介石決意消滅共產黨。材料一反映的更可能是蔣介石的真實態度。抗日戰爭已經勝利,和平民主成為民心所向,蔣介石電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是因為蔣介石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尚未準備完畢,并且此時國內外都希望和平,反對戰爭,國民黨尚不能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因此電邀毛澤東進行重慶談判,實際上是為內戰準備時間。
故答案為:材料一中蔣介石對共產黨態度友好,愿意和談;材料二中蔣介石決意消滅共產黨。(不友好,敵對)(判斷哪則材料2分)材料二才是真實想法,材料一是公開的電文,其目的是向社會展示自己希望和談的態度。因為抗日戰爭剛結束,人民渴望和平,蔣介石為了給發動內戰爭取時間,同時也想在政治上獲得主動,電邀毛澤東,想把不愿和談的罪名強加給中國共產黨。所以材料一所表露的不是真實想法的可能性極大。而材料二是給內部人員的密電,其目的是布置剿共工作。而10月10日,國共雙方才剛簽訂“雙十協定”,本電文是其后3天,顯然表明蔣介石對和談并無誠意。(根據雙十協定時間結合材料二密電時間寫或者寫1946年6月,蔣介石指揮軍隊圍攻中原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因此材料二是真實想法的可能性更高。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重慶談判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16.中國共產黨將迎來百年華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中國共產黨歷次重要會議情況(1921年-1949年)
會議
時間
地點
會議主要內容
一大
1921年
上海嘉興
通過黨綱,確定了黨的奮斗目標是①
二大
1922年
上海
制定了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明確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三大
1923年
廣州
討論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問題。
四大
1925年
上海
明確提出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
五大
1927年4月
武漢
批評了陳獨秀錯誤,但對無產階級如何爭取領導權,如何領導農民進行土地革命及建立革命武裝未能作出回答。
八七會議
1927年8月
漢口
確立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六大
1928年6月
莫斯科
認真總結了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提出了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
遵義會議
1935年
遵義
糾正了②,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毛澤東回到中央領導崗位。
七大
1945年
延安
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思想確定為全黨的指導思想。
七屆二中全會
1949年春
西柏坡
提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黨的總任務是③
(1)請填空,完成上述表格。
(2)請在以下橫線上填空,表達你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并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理由。(要求:①觀點正確:②史論結合:③邏輯自治)
???

???的中國共產黨
理由:________
【答案】
(1)①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②“左”的錯誤。③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成社會主義社會。
(2)示例一:堅持實事求,一切從實際出發的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中日益走向成熟的中國共產黨)中共一大提出要打倒資產階級,但二大結合中國實際修改了奮斗目標,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建黨初期以城市工人運動為重心,根據形勢發展,四大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表明對中國革命有了進一步認識;在大革命失敗后中共通過八七會議和六大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發動武裝起義并將革命重心轉移到農村,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遵義會議上妥善處理好黨內矛盾和分歧;在抗日戰爭中提出全民族抗戰路線并取得抗戰的偉大勝利;在解放戰爭勝利前夕,黨提出了工作重心由農村向城市的轉移。綜上所述,正是中國共產黨能從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出發,堅持實事求是,根據時局的變化不斷調整方針、政策和策略,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最終勝利。示例二:善于總結創新的中國共產黨。(或善于糾錯、反思)1927年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的暴行,宣告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面對陳獨秀的下傾錯誤,中共通過1927年召開八七會議(漢口會議),總結經驗教訓,確立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根據會議方針發動秋收起義將革命重心轉移到農村,開辟
“建立農村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1928年中共六大認真總結了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提出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由于中共中央犯了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開始長征。中共通過1935年召開遵義會議,糾正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綜上所述,正是中國共產黨在面對錯誤善于總結,立足國情不斷創新,才能不斷調整策略,從幼稚走向成熟,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最終勝利。
【考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大會確定了黨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成立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1935年在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左”的錯誤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1949年春,中國共產黨在河北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決定把全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轉移到恢復和發展生產上來,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成社會主義社會。
(2)本題考查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觀點正確、史論結合即可。
故答案為:(1)①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②“左”的錯誤。③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成社會主義社會。
(2)示例一:堅持實事求,一切從實際出發的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中日益走向成熟的中國共產黨)中共一大提出要打倒資產階級,但二大結合中國實際修改了奮斗目標,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建黨初期以城市工人運動為重心,根據形勢發展,四大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表明對中國革命有了進一步認識;在大革命失敗后中共通過八七會議和六大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發動武裝起義并將革命重心轉移到農村,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遵義會議上妥善處理好黨內矛盾和分歧;在抗日戰爭中提出全民族抗戰路線并取得抗戰的偉大勝利;在解放戰爭勝利前夕,黨提出了工作重心由農村向城市的轉移。綜上所述,正是中國共產黨能從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出發,堅持實事求是,根據時局的變化不斷調整方針、政策和策略,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最終勝利。示例二:善于總結創新的中國共產黨。(或善于糾錯、反思)1927年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的暴行,宣告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面對陳獨秀的下傾錯誤,中共通過1927年召開八七會議(漢口會議),總結經驗教訓,確立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根據會議方針發動秋收起義將革命重心轉移到農村,開辟
“建立農村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1928年中共六大認真總結了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提出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由于中共中央犯了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開始長征。中共通過1935年召開遵義會議,糾正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綜上所述,正是中國共產黨在面對錯誤善于總結,立足國情不斷創新,才能不斷調整策略,從幼稚走向成熟,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最終勝利。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要求學生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
/
1(
…………○…………外…………○…………裝…………○…………訂…………○…………線…………○…………
)
(
※※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
)
(
…………○…………內…………○…………裝…………○…………訂…………○…………線…………○…………
)
登陸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調測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共13題;共26分)
1.中國同盟會誓詞中提出的革命綱領,后來被概括為“三民主義”。這一綱領內容中屬于民權主義的是(???

A.?驅除韃虜??????????????????B.?恢復中華??????????????????C.?創立民國??????????????????D.?平均地權
2.若想參觀辛亥革命遺址,最理想的去處應是(???

A.?武漢????????????????????????????B.?天津????????????????????????????C.?延安????????????????????????????D.?上海
3.梁啟超指出:“(辛亥)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漸漸有點廢然思返,覺得社會文化是整套的,要拿舊心理運用新制,決計不可能,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悟。”這段話揭示了(???

A.?辛亥革命毫無建樹?????????????????????????????????B.?民主政治不合中國國情
C.?愛國人士救國無門?????????????????????????????????D.?思想文化革新勢在必行
4.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志》,這一創刊雜志深受當時青年知識分子的歡迎,之所以有如此反響,是因為它(???

A.??
傳播維新變法思想???????????????????????????????B.?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思想
C.?熱情歌頌十月革命?????????????????????????????????D.?以民主、科學為其主旨
5.“十五年六月,國民軍入湖南,克長沙,吳佩孚來援,敗績,國民軍遂下武漢,入江西,敗孫傳芳之兵,分軍為左下,夾江東下。”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發生于(???

A.?辛亥革命時期?????????B.?北伐戰爭時期?????????C.?土地革命時期?????????D.?解放戰爭時期
6.“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著我們的姓名:孤軍奮斗羅霄山上,繼承了先烈的殊勛。……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推測這首軍歌當誕生于(???

A.?1931年的東北地區????????????????????????????????B.?1936年的華北地區
C.?1939年的南方地區????????????????????????????????D.?1947年的西北地區
7.下列節日,源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重大歷史事件的是(???

A.?三月八日婦女節????????????????????????????????????B.?五月一日勞動節
C.?八月一日建軍節????????????????????????????????????D.?九月十日教師節
8.1934年11月初,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這“半條被子”的故事主要反映出(???

A.??
紅軍長征的危險性和艱巨性?????????????????B.?國民黨統治的極端腐敗
C.?人民解放軍是人民的子弟兵???????????????????D.?人民軍隊與群眾的魚水深情
9.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時代創造出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精神按照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井崗山精神???
②西柏坡精神???
③長征精神???
④延安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③①④??????????????????D.?①③④②
10.1946年5月,遠東軍事國際法庭在東京正式開庭。日本戰犯河本大作在法庭供認:“于(某)夜,派虎石臺(沈陽以北八公里)守備中隊破壞柳條溝的橋梁”,“結果,只破壞柳條溝的一座小橋,然而它卻……使事變發展擴大。”材料反映的日軍發動的事變是(???

A.??
九一八事變??????????????B.?一二八事變??????????????C.?七七事變??????????????D.?八一三事變
11.某史家稱,中國軍隊此戰拖住日軍主力近5個月,推遲了日軍向武漢的進攻,為中國政府機構、工廠企業等的西遷贏得了時間,并且粉碎了日軍企圖聚殲中國軍隊主力數十萬于魯(山東)南蘇(江蘇)北地區的計劃,取得了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為持久抗戰創造了條件。“此戰”指的是(???

A.?太原會戰??????????????????B.?徐州會戰??????????????????C.?淞滬會戰??????????????????D.?百團大戰
12.毛澤東曾這樣致電某次戰役的總前委:“(若)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據此判斷該戰役指的是(???

A.?遼沈戰役??????????????????B.?淮海戰役??????????????????C.?平津戰役??????????????????D.?渡江戰役
13.下表是某位歷史人物傳記中的部分目錄。據此推斷,這位歷史人物應是(???

目錄
第三章
南昌起義的參謀長
第六章
長征
第七章
到敵人后方去
第十三章
千里躍進大別山
第十六章
決戰淮海
A.?鄧小平?????????????????????????B.?劉伯承?????????????????????????C.?葉挺?????????????????????????D.?賀龍
二、非選擇題(共3題;共36分)
14.近代中國反侵略求獨立的斗爭,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悲壯序曲。據此回答問題。
(1)每次民族危機都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請你列舉20世紀前半期的相關史實兩例加以佐證。
(2)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總有人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請你列舉20世紀前半期中涌現的相關人物-例,并簡要說明其事跡。
(3)這段歷史昭示我們,在今后的現代化建設征程中為戰勝各類困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應當堅守什么?
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毛澤東先生勛鑒: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需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
——1945年8月14日,蔣介石發給毛澤東的第一封邀請電報
大戰方告終結,內爭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國之功收抗戰之果,甚有賴于先生惠然一行,共定大計……
——1945
年8月20日,蔣介石發給毛澤東的第二封電報電文節錄
材料二:抗戰勝利,日寇投降……次剿共為人民幸福之所系,務本以往抗戰之精神,遵照中正(按:指蔣介石)所定剿匪手本,督勵所屬,努力進剿……
——1945年10月13日,蔣介石給陸軍司令何應欽的密電
材料一、材料二中蔣介石對共產黨的態度有何不同?哪材料反映的更可能是蔣介石的真實態度,請運用所學知識說明理由。
16.中國共產黨將迎來百年華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中國共產黨歷次重要會議情況(1921年-1949年)
會議
時間
地點
會議主要內容
一大
1921年
上海嘉興
通過黨綱,確定了黨的奮斗目標是①
二大
1922年
上海
制定了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明確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三大
1923年
廣州
討論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問題。
四大
1925年
上海
明確提出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
五大
1927年4月
武漢
批評了陳獨秀錯誤,但對無產階級如何爭取領導權,如何領導農民進行土地革命及建立革命武裝未能作出回答。
八七會議
1927年8月
漢口
確立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六大
1928年6月
莫斯科
認真總結了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提出了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
遵義會議
1935年
遵義
糾正了②,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毛澤東回到中央領導崗位。
七大
1945年
延安
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思想確定為全黨的指導思想。
七屆二中全會
1949年春
西柏坡
提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黨的總任務是③
(1)請填空,完成上述表格。
(2)請在以下橫線上填空,表達你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并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理由。(要求:①觀點正確:②史論結合:③邏輯自治)
???

???的中國共產黨
理由: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選擇題
1.【答案】
C
【考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05年孫中山領導成立中國同盟會,同盟會的革命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后來孫中山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民權主義,就是指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民主共和國,國民一律平等,即創立民國。
AB兩項均屬于民族主義,不符合題意;
C項創立民國屬于民權主義,符合題意;
D項平均地權屬于民生主義,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國同盟會綱領的含義。
2.【答案】
A
【考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并先后占領武昌城和漢口、漢陽武漢三鎮。1911年是舊歷辛亥年,歷史上把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之后一個多月時間,全國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清政府統治土崩瓦解。
A項武漢應是想參觀辛亥革命遺址最理想的去處,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
3.【答案】
D
【考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革命成功將近十年”可知革命是指辛亥革命,依據材料可知,梁啟超說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要拿舊心理運用新制度,是不可能的,必須要“全人格的覺悟”,說明解放思想勢在必行。
A項辛亥革命毫無建樹不符合史實,辛亥革命有巨大歷史功績,不符合題意;
BC兩項材料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
D項思想文化革新勢在必行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梁啟超思想主張的把握及學生解讀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正確分析材料的主旨,得出梁啟超主張思想解放。
4.【答案】
D
【考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從第二卷起《青年雜志》改名為《新青年》,《新青年》的創刊,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陳獨秀在《青年雜志》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號召青年向腐朽的封建思想展開斗爭,并提出“民主”與“科學”兩大口號。
ABC三項都不是題干現象出現的原因,不符合題意;
D項以民主、科學為其主旨是題干現象出現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新文化運動的過程、口號和影響。
5.【答案】
B
【考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民國)十五年”是公元1926年,又據材料信息“入湖南,克長沙,吳佩孚……”“入江西,敗孫傳芳之兵”,可知該事件應為國民大革命時期的北伐戰爭。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北伐戰爭時期發生題干材料描述的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大革命,要求學生結合大革命的過程來分析。
6.【答案】
C
【考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光榮北伐武昌城下“為了民族生存”“揚子江頭準河之濱,任我們縱橫的馳”并結合抗日戰爭過程可知,這是新四軍的軍歌。《新四軍軍哥》是新四軍為了動員廣大官兵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新四軍作戰方針的指示》,配合部隊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鼓舞士氣所創作一首歌曲,其主要活動區域在南方的八個省份。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1939年的南方地區誕生了題干軍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的軍歌,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7.【答案】
C
【考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據所學可知,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這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后來把8月1日定為建軍節。
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八月一日建軍節源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重大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答案】
D
【考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依題干信息和所學可知,這段故事體現的是長征中老百姓與紅軍戰士之間的密不可分的魚水深情,表明了軍民緊密團結、患難與共的長征精神。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人民軍隊與群眾的魚水深情是題干“半條被子”的故事主要反映的內含,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精神,要求具備結合所學準確解讀題干信息的能力。
9.【答案】
D
【考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①井岡山精神誕生于1927年土地革命時期的井岡山根據地,②西柏坡精神產生于1949年,③長征精神是產生在1934至1936年長征途中,
④延安精神是在抗戰時期。
D項①③④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民族精神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辨析能力。重點掌握中華民族精神,根據相關史實發生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即可。
10.【答案】
A
【考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柳條溝”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炮轟東北軍北大營,占領沈陽城,這就是九一八事變。
A項九一八事變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日軍發動的事變,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一八事變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11.【答案】
B
【考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粉碎了日軍企圖聚殲中國軍隊主力于魯南蘇北地區的計劃”可知,該戰役是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戰役,發生在魯南蘇北地區,即徐州地區。徐州會戰期間的臺兒莊大捷,是正面戰場的第一場重大勝利。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徐州會戰是題干“此戰”所指的戰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徐州會戰,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12.【答案】
B
【考點】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據“(若)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聯系所學知識可知,
1948年1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發起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戰役,人民解放軍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東部全殲敵軍。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
A項遼沈戰役解放了東北全境,不符合題意;
B項淮海戰役是題干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
C項平津戰役解放了華北全境,不符合題意;
D項渡江戰役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淮海戰役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解放戰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
13.【答案】
B
【考點】紅軍長征,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南昌起義的首任參謀長是劉伯承,參加了北伐戰爭、八一南昌起義、土地革命戰爭、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天險,千里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是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一次主力決戰。
ACD三項和題干表格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劉伯承應是題干描述的歷史人物,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伯承的事跡,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二、非選擇題
14.【答案】
(1)①20世紀初的中國,民族危機更加深重,社會矛盾日益尖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②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五四運動。五四運動要求爭取國家民族的獨立、自由、平等,是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③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全面侵華,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并取得了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反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④占領東北后,日本又將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日軍在華北不斷制造事端,欲使“華北獨立”以圖直接控制華北,將華北從中國分割出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學生掀起了一二九運動,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⑤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一系列侵華事變后,中日矛盾上升為當時中國的主要矛盾,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國。佟麟閣七七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帶領二十九軍奮起反抗日軍,壯烈犧牲。其他人物:周恩來(南昌起義)、朱德(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張學良、楊虎城(西安事變)等。(如陳獨秀、胡適等人(新文化運動);毛澤東(七屆二中全會);袁世凱(恢復帝制)、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3)堅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考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西安事變,“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舉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時期的具體史實加以說明。
(2)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舉孫中山、佟麟閣、周恩來、朱德、張學良、楊虎城、陳獨秀、胡適、毛澤東、袁世凱、蔣介石等人的事跡加以說明。
(3)本題考查學生的認識能力。在今后的現代化建設征程中為戰勝各類困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應當堅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故答案為:(1)①20世紀初的中國,民族危機更加深重,社會矛盾日益尖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②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五四運動。五四運動要求爭取國家民族的獨立、自由、平等,是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③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全面侵華,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并取得了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反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④占領東北后,日本又將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日軍在華北不斷制造事端,欲使“華北獨立”以圖直接控制華北,將華北從中國分割出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學生掀起了一二九運動,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⑤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一系列侵華事變后,中日矛盾上升為當時中國的主要矛盾,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國。佟麟閣七七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帶領二十九軍奮起反抗日軍,壯烈犧牲。其他人物:周恩來(南昌起義)、朱德(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張學良、楊虎城(西安事變)等。(如陳獨秀、胡適等人(新文化運動);毛澤東(七屆二中全會);袁世凱(恢復帝制)、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3)堅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5.【答案】
材料一中蔣介石對共產黨態度友好,愿意和談;材料二中蔣介石決意消滅共產黨。(不友好,敵對)(判斷哪則材料2分)材料二才是真實想法,材料一是公開的電文,其目的是向社會展示自己希望和談的態度。因為抗日戰爭剛結束,人民渴望和平,蔣介石為了給發動內戰爭取時間,同時也想在政治上獲得主動,電邀毛澤東,想把不愿和談的罪名強加給中國共產黨。所以材料一所表露的不是真實想法的可能性極大。而材料二是給內部人員的密電,其目的是布置剿共工作。而10月10日,國共雙方才剛簽訂“雙十協定”,本電文是其后3天,顯然表明蔣介石對和談并無誠意。(根據雙十協定時間結合材料二密電時間寫或者寫1946年6月,蔣介石指揮軍隊圍攻中原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因此材料二是真實想法的可能性更高。
【考點】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材料一中的“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實現……共同商討”表明蔣介石對共產黨態度友好,愿意和談;材料二中的“……次剿共為人民幸福之所系……”表明蔣介石決意消滅共產黨。材料一反映的更可能是蔣介石的真實態度。抗日戰爭已經勝利,和平民主成為民心所向,蔣介石電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是因為蔣介石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尚未準備完畢,并且此時國內外都希望和平,反對戰爭,國民黨尚不能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因此電邀毛澤東進行重慶談判,實際上是為內戰準備時間。
故答案為:材料一中蔣介石對共產黨態度友好,愿意和談;材料二中蔣介石決意消滅共產黨。(不友好,敵對)(判斷哪則材料2分)材料二才是真實想法,材料一是公開的電文,其目的是向社會展示自己希望和談的態度。因為抗日戰爭剛結束,人民渴望和平,蔣介石為了給發動內戰爭取時間,同時也想在政治上獲得主動,電邀毛澤東,想把不愿和談的罪名強加給中國共產黨。所以材料一所表露的不是真實想法的可能性極大。而材料二是給內部人員的密電,其目的是布置剿共工作。而10月10日,國共雙方才剛簽訂“雙十協定”,本電文是其后3天,顯然表明蔣介石對和談并無誠意。(根據雙十協定時間結合材料二密電時間寫或者寫1946年6月,蔣介石指揮軍隊圍攻中原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因此材料二是真實想法的可能性更高。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重慶談判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16.【答案】
(1)①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②“左”的錯誤。③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成社會主義社會。
(2)示例一:堅持實事求,一切從實際出發的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中日益走向成熟的中國共產黨)中共一大提出要打倒資產階級,但二大結合中國實際修改了奮斗目標,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建黨初期以城市工人運動為重心,根據形勢發展,四大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表明對中國革命有了進一步認識;在大革命失敗后中共通過八七會議和六大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發動武裝起義并將革命重心轉移到農村,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遵義會議上妥善處理好黨內矛盾和分歧;在抗日戰爭中提出全民族抗戰路線并取得抗戰的偉大勝利;在解放戰爭勝利前夕,黨提出了工作重心由農村向城市的轉移。綜上所述,正是中國共產黨能從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出發,堅持實事求是,根據時局的變化不斷調整方針、政策和策略,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最終勝利。示例二:善于總結創新的中國共產黨。(或善于糾錯、反思)1927年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的暴行,宣告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面對陳獨秀的下傾錯誤,中共通過1927年召開八七會議(漢口會議),總結經驗教訓,確立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根據會議方針發動秋收起義將革命重心轉移到農村,開辟
“建立農村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1928年中共六大認真總結了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提出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由于中共中央犯了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開始長征。中共通過1935年召開遵義會議,糾正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綜上所述,正是中國共產黨在面對錯誤善于總結,立足國情不斷創新,才能不斷調整策略,從幼稚走向成熟,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最終勝利。
【考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大會確定了黨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成立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1935年在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左”的錯誤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1949年春,中國共產黨在河北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決定把全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轉移到恢復和發展生產上來,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成社會主義社會。
(2)本題考查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觀點正確、史論結合即可。
故答案為:(1)①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②“左”的錯誤。③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成社會主義社會。
(2)示例一:堅持實事求,一切從實際出發的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中日益走向成熟的中國共產黨)中共一大提出要打倒資產階級,但二大結合中國實際修改了奮斗目標,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建黨初期以城市工人運動為重心,根據形勢發展,四大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表明對中國革命有了進一步認識;在大革命失敗后中共通過八七會議和六大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發動武裝起義并將革命重心轉移到農村,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遵義會議上妥善處理好黨內矛盾和分歧;在抗日戰爭中提出全民族抗戰路線并取得抗戰的偉大勝利;在解放戰爭勝利前夕,黨提出了工作重心由農村向城市的轉移。綜上所述,正是中國共產黨能從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出發,堅持實事求是,根據時局的變化不斷調整方針、政策和策略,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最終勝利。示例二:善于總結創新的中國共產黨。(或善于糾錯、反思)1927年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的暴行,宣告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面對陳獨秀的下傾錯誤,中共通過1927年召開八七會議(漢口會議),總結經驗教訓,確立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根據會議方針發動秋收起義將革命重心轉移到農村,開辟
“建立農村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1928年中共六大認真總結了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提出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由于中共中央犯了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開始長征。中共通過1935年召開遵義會議,糾正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綜上所述,正是中國共產黨在面對錯誤善于總結,立足國情不斷創新,才能不斷調整策略,從幼稚走向成熟,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最終勝利。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要求學生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边| 封丘县| 精河县| 南昌县| 栾川县| 丘北县| 海城市| 莱州市| 松原市| 宽甸| 祁连县| 东丽区| 安国市| 盐亭县| 汝阳县| 沙河市| 加查县| 天台县| 张掖市| 双牌县| 于田县| 富蕴县| 新余市| 中江县| 文昌市| 金阳县| 米泉市| 昌吉市| 巴东县| 文成县| 潞城市| 麻江县| 马关县| 五寨县| 浦北县| 丽江市| 镇原县| 阿勒泰市| 车险| 图木舒克市| 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