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樂清市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監測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樂清市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監測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樂清市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監測試卷(歷社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選擇符合題意的1項答案,本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2020七上·樂清期中)假如身份證不小心丟失了,要及時去掛失的機構(單位)是( ?。?br/>A.銀行 B.車站 C.公安機關 D.郵局
【答案】C
【知識點】就業和社會保障;衣食住行的變遷
【解析】【分析】個人身份證的辦理,與國家機關有關。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國家機關的職能,屬于容易題。
2.(2020七上·樂清期中)在我國隨處可見依河而建、枕水而居的小橋流水人家——“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它是(  )
A.四川瀘州 B.廣西桂林 C.浙江烏鎮 D.云南麗江
【答案】C
【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小橋流水人家”是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故浙江烏鎮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我國典型區域的人文環境,屬于容易題,抓住“小橋流水人家”信息即可。
3.(2020七上·樂清期中)在家遇到雷電交加的時候,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br/>A.打電話告訴親友注意安全 B.停用電視和其他家用電器
C.快速打開門窗,保持通風 D.在大樹底下做躲雨游戲
【答案】B
【知識點】就業和社會保障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雷電交加”可知,減少電器的使用保護人身安全,因此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特殊天氣如何加強防范,保護人身安全,屬于容易題。
4.(2020七上·樂清期中)知名視頻博主李子柒發布視頻,向世界各國人民展示了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引起了巨大反響,受到贊譽,下面是截取的視頻圖片,請你判斷她所展示的發明成果是( ?。?br/>A.火藥 B.指南針 C.印刷術 D.造紙術
【答案】D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蔡倫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漁網作為造紙原材料。題意中“樹皮”的利用正是用于造紙。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我國四大發明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抓住題干中“樹皮”信息即可。
5.(2020七上·樂清期中)首都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我國的首都是( ?。?br/>A.上海 B.南京 C.北京 D.重慶
【答案】C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我國的首都是北京。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我國政治中心的相關內容,屬于容易題。
6.(2020七上·樂清期中)從2020年9月開始,樂清市各村社依據省委、溫州市委的總體部署安排,有條不紊地進行村社組織換屆選舉工作,這體現社區的服務功能是(  )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答案】A
【知識點】社區功能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村社組織換屆選舉”可知,這是社區的政治功能的體現。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并理解社區的功能,屬于容易題,抓住題干中“選舉”即可。
7.(2020七上·樂清期中)從下圖民居中可以推斷,這種房屋主要分布在( ?。?br/>A.炎熱多雨地區 B.寒冷多雨地區
C.溫暖干燥地區 D.寒冷多雪地區
【答案】A
【知識點】湄南河平原
【解析】【分析】根據圖示信息,這種民居為吊腳樓,屋頂坡度大,利于雨水傾瀉;底部懸空建筑,利于通風防潮,這種建筑出現在熱帶雨水較豐沛的地區。
故A符合題意。
【點評】本題考查自然環境影響人文環境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識記并理解這種建筑的特點及其原因即可。
8.(2020七上·樂清期中)下列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屬于經濟交流的是( ?。?br/>A.浙江李蘭娟院士在網上給美國專家上防疫課
B.溫州派多名干部前往西部支援西部大開發
C.溫州市的大虎牌打火機大批量銷往海外
D.溫州教師前往新疆拜城進行教育援助工作
【答案】C
【知識點】區域合作
【解析】【分析】A為信息交流;B是人才交流;C是經濟交流;D是人才交流。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區域聯系的相關知識,難度不大。要求識記并能正確區分區域聯系的內容和形式。
9.(2020七上·樂清期中)關于下圖古文字的描述,不恰當的是( ?。?br/>A.它是商代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 B.它是研究商朝歷史的唯一資料
C.它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 D.它記載了商朝的社會生產狀況
【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圖示信息是甲骨文,是研究商朝歷史的資料,但不是唯一的資料。根據題意選擇“不恰當”的選項,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甲骨文的影響,屬于容易題,需要注意題意是選擇“不恰當”的選項。
10.(2020七上·樂清期中)商鞅一方面極力否認道德教化對人的勸導意義,主張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過的最好辦法。另一方面又背離了罪刑相應的原則,主張輕罪重刑,甚至罪及無辜。商鞅的主張體現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的________思想。( ?。?br/>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D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重刑”“罪刑相應”等信息,可知主張以法治國,體現的是法家的思想。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并理解諸子百家思想的內容,屬于容易題,抓住題干中關鍵信息即可。
二、非選擇題(4小題,共30分)
11.(2020七上·樂清期中)連線題
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把下列的節日與風俗連連線。
A.春節 吃粽子、賽龍舟
B.元宵節 吃月餅、賞圓月
C.端午節 賞花燈、猜字謎
D.中秋節 買年貨、貼春聯
E.重陽節 登高祈福、秋游賞菊
【答案】
【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我國傳統節日的習俗,根據生活經歷連線即可。
故答案為:春節——買年貨、貼春聯;元宵節——賞花燈、猜字謎;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吃月餅、賞圓月;重陽節——登高祈福,秋菊賞菊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我國傳統節日的習俗,屬于容易,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即可解答。
12.(2020七上·樂清期中)[從地圖中獲取有效信息]
讀下面的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
(1)上圖采用了什么定向方法,甲處位于乙處的什么方向?
(2)A、B處分別表示什么地形部位,王莊與李莊的相對高度約是多少米?
(3)上圖的比例尺表現的形式為數字式,請把它轉換成文字式:圖中的“李莊”字樣,我們稱之什么(寫地圖三要素)?
【答案】(1)指向標定向法 ,東南方
(2)山峰,山谷,100米
(3)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200米,注記
【知識點】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中指向標可知,該圖材料了指向標定向法,根據這一定向法,判斷甲位于乙的東南方向。
(2)根據圖示信息,等高線地形圖的相關知識,A出位于山峰,B處形成河流,為山谷。王莊的海拔約為150米,趙莊的海拔約為50米,相對高度約為100米。
(3)圖示中的比例尺為1:20000,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200米。根據地圖三要素可知,“李莊”屬于注記。
故答案為(1) 指向標定向法 ,東南方
(2)山峰、山谷、100米
(3) 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200米,注記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地圖的相關知識,難度不大,需要正確識記并理解、運用。
13.(2020七上·樂清期中)[追尋祖先的足跡]
“考古中國”項目是“十三五”期間國家文物局提出的重大研究工程,通過考古發掘取得了重大成果,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現場。
[從未知中挖掘已知]
[從紛亂中把握規律]經測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萬——20萬年前,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約6000年前,經過了幾十萬年的發展,我們的祖先有了很大的進步。
(1)請從上面兩組文物中任選一組文物來介紹遠古祖先的生產生活情況。
(2)結合北京人和半坡居民的生產生活情況,說明人類社會發展有什么變化?
(3)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些文化遺產?
【答案】(1)我選擇第1組,該祖先的生產生活情況是:從生產工具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從灰燼堆的情況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從燒骨和樸樹籽可以看出北京人主要的生產活動為采集和狩獵;從劍齒虎頭骨、上犬齒化石可以看出北京人的生存環境較為惡劣。我選擇第2組,該祖先的生產生活情況是:從鉆孔石斧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經使用磨制石器并懂得了鉆孔技術,已學會了人工取火;從粟、菜籽和魚鉤可以看出半坡居民主要的生產活動為種植農作物和漁獵;從人面魚紋彩陶盆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學會制作陶器;從紡輪的出土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學會紡織。
(2)生產工具由打制石器發展為磨制石器說明人類使用的生產工具越來越先進,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生產活動由采集和狩獵發展為原始農業說明人類社會物質的獲得更有保障。
[從追尋中明確態度]這兩處遺址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3)我們應該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
【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解析】【分析】(1)根據1組北京人遺址的相關文物和所學內容可知,從生產工具、“灰燼堆”反映了北京人的用火情況、“犬齒化石”說明北京人生活的自然環境。根據2組“鉆孔石斧”反映了半坡居民的生產工具、粟等說明他們的生產已出現原始農業;“魚”說明他們過著捕魚生活;“鉤”說明已經出現了磨制石器;“陶”說明出現了原始手工業。
(2)從生產工具可知,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從北京人的采集狩獵的生產活動到半坡人的原始農業,說明人類社會的生產工具改進,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強,物質獲得更有保障。
(3)對待文化遺產,我們應該珍惜保護。
故答案為:(1)我選擇第1組,該祖先的生產生活情況是:從生產工具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從灰燼堆的情況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從燒骨和樸樹籽可以看出北京人主要的生產活動為采集和狩獵;從劍齒虎頭骨、上犬齒化石可以看出北京人的生存環境較為惡劣。我選擇第2組,該祖先的生產生活情況是:從鉆孔石斧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經使用磨制石器并懂得了鉆孔技術,已學會了人工取火;從粟、菜籽和魚鉤可以看出半坡居民主要的生產活動為種植農作物和漁獵;從人面魚紋彩陶盆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學會制作陶器;從紡輪的出土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學會紡織。
(2)生產工具由打制石器發展為磨制石器說明人類使用的生產工具越來越先進,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生產活動由采集和狩獵發展為原始農業說明人類社會物質的獲得更有保障。
(3) 我們應該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
【點評】本題考查原始人類的生活生活情況,難度適中,通過文物分析當時的生產生活情況。
14.(2020七上·樂清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后未葬,王室派人向魯國“求賻(以財助喪)”。在此背景下,各諸侯國之間發生了許多戰爭,楚國攻打宋國時,都城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慘劇。在爭霸過程中,諸侯國從100多個逐步歸并成戰國初期的10多個。
材料二: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鐵農具和牛耕技術,它們的運用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材料三:春秋戰國時期是學術思想非?;钴S的時期,各種學說蓬勃興起, 各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聚眾講學,研討學術,著書立說。他們提出各種政治主張,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1)依據材料一,歸納在春秋時期出現了什么現象,這一現象的出現說明什么制度的瓦解?
(2)請說明材料二與材料一、材料一與材料三之間的內在聯系?
【答案】(1)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分封制。
(2)從材料二中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鐵農具和牛耕技術,它們的使用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新開墾的土地越來越多,諸侯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分封制開始瓦解,造成了材料一中的王室衰微和諸侯爭霸的局面,使春秋戰國處于社會大動蕩的時期,士人階層紛紛對這一混亂的社會提出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治國方案,出現了材料三中百家爭鳴的現象。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王室派人向魯國‘求賻’說明王室衰微”?!案髦T侯國之間發生了許多戰爭”“爭霸過程中諸侯國從100多個逐步歸并成戰國初期的10多個”說明諸侯爭霸的現象。周天子實力衰微,諸侯實力增強,分封制逐漸瓦解。
(2)根據材料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周天子勢力衰微、諸侯爭霸的現象,這和材料二反映的因鐵農具和牛耕技術的推廣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密切相關。生產工具的改進,促進了土地的開墾,井田制逐漸瓦解,諸侯實力增強,分封制瓦解,諸侯爭霸,社會大動蕩,為百家爭鳴提供了社會條件。
故答案為:(1) 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分封制。
(2) 從材料二中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鐵農具和牛耕技術,它們的使用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新開墾的土地越來越多,諸侯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分封制開始瓦解,造成了材料一中的王室衰微和諸侯爭霸的局面,使春秋戰國處于社會大動蕩的時期,士人階層紛紛對這一混亂的社會提出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治國方案,出現了材料三中百家爭鳴的現象。
【點評】本題考查對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查歷史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難度略大。
1 / 1浙江省樂清市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監測試卷(歷社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選擇符合題意的1項答案,本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2020七上·樂清期中)假如身份證不小心丟失了,要及時去掛失的機構(單位)是( ?。?br/>A.銀行 B.車站 C.公安機關 D.郵局
2.(2020七上·樂清期中)在我國隨處可見依河而建、枕水而居的小橋流水人家——“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它是( ?。?br/>A.四川瀘州 B.廣西桂林 C.浙江烏鎮 D.云南麗江
3.(2020七上·樂清期中)在家遇到雷電交加的時候,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br/>A.打電話告訴親友注意安全 B.停用電視和其他家用電器
C.快速打開門窗,保持通風 D.在大樹底下做躲雨游戲
4.(2020七上·樂清期中)知名視頻博主李子柒發布視頻,向世界各國人民展示了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引起了巨大反響,受到贊譽,下面是截取的視頻圖片,請你判斷她所展示的發明成果是( ?。?br/>A.火藥 B.指南針 C.印刷術 D.造紙術
5.(2020七上·樂清期中)首都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我國的首都是(  )
A.上海 B.南京 C.北京 D.重慶
6.(2020七上·樂清期中)從2020年9月開始,樂清市各村社依據省委、溫州市委的總體部署安排,有條不紊地進行村社組織換屆選舉工作,這體現社區的服務功能是(  )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7.(2020七上·樂清期中)從下圖民居中可以推斷,這種房屋主要分布在( ?。?br/>A.炎熱多雨地區 B.寒冷多雨地區
C.溫暖干燥地區 D.寒冷多雪地區
8.(2020七上·樂清期中)下列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屬于經濟交流的是(  )
A.浙江李蘭娟院士在網上給美國專家上防疫課
B.溫州派多名干部前往西部支援西部大開發
C.溫州市的大虎牌打火機大批量銷往海外
D.溫州教師前往新疆拜城進行教育援助工作
9.(2020七上·樂清期中)關于下圖古文字的描述,不恰當的是( ?。?br/>A.它是商代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 B.它是研究商朝歷史的唯一資料
C.它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 D.它記載了商朝的社會生產狀況
10.(2020七上·樂清期中)商鞅一方面極力否認道德教化對人的勸導意義,主張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過的最好辦法。另一方面又背離了罪刑相應的原則,主張輕罪重刑,甚至罪及無辜。商鞅的主張體現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的________思想。(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二、非選擇題(4小題,共30分)
11.(2020七上·樂清期中)連線題
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把下列的節日與風俗連連線。
A.春節 吃粽子、賽龍舟
B.元宵節 吃月餅、賞圓月
C.端午節 賞花燈、猜字謎
D.中秋節 買年貨、貼春聯
E.重陽節 登高祈福、秋游賞菊
12.(2020七上·樂清期中)[從地圖中獲取有效信息]
讀下面的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
(1)上圖采用了什么定向方法,甲處位于乙處的什么方向?
(2)A、B處分別表示什么地形部位,王莊與李莊的相對高度約是多少米?
(3)上圖的比例尺表現的形式為數字式,請把它轉換成文字式:圖中的“李莊”字樣,我們稱之什么(寫地圖三要素)?
13.(2020七上·樂清期中)[追尋祖先的足跡]
“考古中國”項目是“十三五”期間國家文物局提出的重大研究工程,通過考古發掘取得了重大成果,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現場。
[從未知中挖掘已知]
[從紛亂中把握規律]經測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萬——20萬年前,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約6000年前,經過了幾十萬年的發展,我們的祖先有了很大的進步。
(1)請從上面兩組文物中任選一組文物來介紹遠古祖先的生產生活情況。
(2)結合北京人和半坡居民的生產生活情況,說明人類社會發展有什么變化?
(3)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些文化遺產?
14.(2020七上·樂清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后未葬,王室派人向魯國“求賻(以財助喪)”。在此背景下,各諸侯國之間發生了許多戰爭,楚國攻打宋國時,都城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慘劇。在爭霸過程中,諸侯國從100多個逐步歸并成戰國初期的10多個。
材料二: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鐵農具和牛耕技術,它們的運用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材料三:春秋戰國時期是學術思想非常活躍的時期,各種學說蓬勃興起, 各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聚眾講學,研討學術,著書立說。他們提出各種政治主張,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1)依據材料一,歸納在春秋時期出現了什么現象,這一現象的出現說明什么制度的瓦解?
(2)請說明材料二與材料一、材料一與材料三之間的內在聯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就業和社會保障;衣食住行的變遷
【解析】【分析】個人身份證的辦理,與國家機關有關。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國家機關的職能,屬于容易題。
2.【答案】C
【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小橋流水人家”是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故浙江烏鎮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我國典型區域的人文環境,屬于容易題,抓住“小橋流水人家”信息即可。
3.【答案】B
【知識點】就業和社會保障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雷電交加”可知,減少電器的使用保護人身安全,因此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特殊天氣如何加強防范,保護人身安全,屬于容易題。
4.【答案】D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蔡倫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漁網作為造紙原材料。題意中“樹皮”的利用正是用于造紙。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我國四大發明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抓住題干中“樹皮”信息即可。
5.【答案】C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我國的首都是北京。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我國政治中心的相關內容,屬于容易題。
6.【答案】A
【知識點】社區功能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村社組織換屆選舉”可知,這是社區的政治功能的體現。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并理解社區的功能,屬于容易題,抓住題干中“選舉”即可。
7.【答案】A
【知識點】湄南河平原
【解析】【分析】根據圖示信息,這種民居為吊腳樓,屋頂坡度大,利于雨水傾瀉;底部懸空建筑,利于通風防潮,這種建筑出現在熱帶雨水較豐沛的地區。
故A符合題意。
【點評】本題考查自然環境影響人文環境的相關知識,屬于容易題。識記并理解這種建筑的特點及其原因即可。
8.【答案】C
【知識點】區域合作
【解析】【分析】A為信息交流;B是人才交流;C是經濟交流;D是人才交流。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區域聯系的相關知識,難度不大。要求識記并能正確區分區域聯系的內容和形式。
9.【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圖示信息是甲骨文,是研究商朝歷史的資料,但不是唯一的資料。根據題意選擇“不恰當”的選項,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甲骨文的影響,屬于容易題,需要注意題意是選擇“不恰當”的選項。
10.【答案】D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重刑”“罪刑相應”等信息,可知主張以法治國,體現的是法家的思想。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并理解諸子百家思想的內容,屬于容易題,抓住題干中關鍵信息即可。
11.【答案】
【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我國傳統節日的習俗,根據生活經歷連線即可。
故答案為:春節——買年貨、貼春聯;元宵節——賞花燈、猜字謎;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吃月餅、賞圓月;重陽節——登高祈福,秋菊賞菊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我國傳統節日的習俗,屬于容易,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即可解答。
12.【答案】(1)指向標定向法 ,東南方
(2)山峰,山谷,100米
(3)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200米,注記
【知識點】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中指向標可知,該圖材料了指向標定向法,根據這一定向法,判斷甲位于乙的東南方向。
(2)根據圖示信息,等高線地形圖的相關知識,A出位于山峰,B處形成河流,為山谷。王莊的海拔約為150米,趙莊的海拔約為50米,相對高度約為100米。
(3)圖示中的比例尺為1:20000,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200米。根據地圖三要素可知,“李莊”屬于注記。
故答案為(1) 指向標定向法 ,東南方
(2)山峰、山谷、100米
(3) 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200米,注記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地圖的相關知識,難度不大,需要正確識記并理解、運用。
13.【答案】(1)我選擇第1組,該祖先的生產生活情況是:從生產工具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從灰燼堆的情況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從燒骨和樸樹籽可以看出北京人主要的生產活動為采集和狩獵;從劍齒虎頭骨、上犬齒化石可以看出北京人的生存環境較為惡劣。我選擇第2組,該祖先的生產生活情況是:從鉆孔石斧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經使用磨制石器并懂得了鉆孔技術,已學會了人工取火;從粟、菜籽和魚鉤可以看出半坡居民主要的生產活動為種植農作物和漁獵;從人面魚紋彩陶盆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學會制作陶器;從紡輪的出土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學會紡織。
(2)生產工具由打制石器發展為磨制石器說明人類使用的生產工具越來越先進,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生產活動由采集和狩獵發展為原始農業說明人類社會物質的獲得更有保障。
[從追尋中明確態度]這兩處遺址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3)我們應該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
【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解析】【分析】(1)根據1組北京人遺址的相關文物和所學內容可知,從生產工具、“灰燼堆”反映了北京人的用火情況、“犬齒化石”說明北京人生活的自然環境。根據2組“鉆孔石斧”反映了半坡居民的生產工具、粟等說明他們的生產已出現原始農業;“魚”說明他們過著捕魚生活;“鉤”說明已經出現了磨制石器;“陶”說明出現了原始手工業。
(2)從生產工具可知,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從北京人的采集狩獵的生產活動到半坡人的原始農業,說明人類社會的生產工具改進,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強,物質獲得更有保障。
(3)對待文化遺產,我們應該珍惜保護。
故答案為:(1)我選擇第1組,該祖先的生產生活情況是:從生產工具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從灰燼堆的情況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從燒骨和樸樹籽可以看出北京人主要的生產活動為采集和狩獵;從劍齒虎頭骨、上犬齒化石可以看出北京人的生存環境較為惡劣。我選擇第2組,該祖先的生產生活情況是:從鉆孔石斧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經使用磨制石器并懂得了鉆孔技術,已學會了人工取火;從粟、菜籽和魚鉤可以看出半坡居民主要的生產活動為種植農作物和漁獵;從人面魚紋彩陶盆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學會制作陶器;從紡輪的出土可以看出半坡居民已學會紡織。
(2)生產工具由打制石器發展為磨制石器說明人類使用的生產工具越來越先進,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生產活動由采集和狩獵發展為原始農業說明人類社會物質的獲得更有保障。
(3) 我們應該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
【點評】本題考查原始人類的生活生活情況,難度適中,通過文物分析當時的生產生活情況。
14.【答案】(1)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分封制。
(2)從材料二中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鐵農具和牛耕技術,它們的使用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新開墾的土地越來越多,諸侯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分封制開始瓦解,造成了材料一中的王室衰微和諸侯爭霸的局面,使春秋戰國處于社會大動蕩的時期,士人階層紛紛對這一混亂的社會提出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治國方案,出現了材料三中百家爭鳴的現象。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王室派人向魯國‘求賻’說明王室衰微”?!案髦T侯國之間發生了許多戰爭”“爭霸過程中諸侯國從100多個逐步歸并成戰國初期的10多個”說明諸侯爭霸的現象。周天子實力衰微,諸侯實力增強,分封制逐漸瓦解。
(2)根據材料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周天子勢力衰微、諸侯爭霸的現象,這和材料二反映的因鐵農具和牛耕技術的推廣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密切相關。生產工具的改進,促進了土地的開墾,井田制逐漸瓦解,諸侯實力增強,分封制瓦解,諸侯爭霸,社會大動蕩,為百家爭鳴提供了社會條件。
故答案為:(1) 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分封制。
(2) 從材料二中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鐵農具和牛耕技術,它們的使用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新開墾的土地越來越多,諸侯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分封制開始瓦解,造成了材料一中的王室衰微和諸侯爭霸的局面,使春秋戰國處于社會大動蕩的時期,士人階層紛紛對這一混亂的社會提出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治國方案,出現了材料三中百家爭鳴的現象。
【點評】本題考查對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查歷史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難度略大。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邑县| 大渡口区| 庆阳市| 镇坪县| 平舆县| 攀枝花市| 南乐县| 叙永县| 屏山县| 淮南市| 丰顺县| 区。| 岳西县| 红安县| 从化市| 渝北区| 马龙县| 苍梧县| 安义县| 锡林浩特市| 邮箱| 仁寿县| 淮安市| 莎车县| 阿瓦提县| 西林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定南县| 镇宁| 浦东新区| 罗甸县| 苗栗县| 苏尼特右旗| 小金县| 嘉兴市| 东阿县| 安阳市| 梁山县| 惠来县| 安陆市| 廉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