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興市2020-2021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模擬考試試卷(二)(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興市2020-2021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模擬考試試卷(二)(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2020-2021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模擬考試試卷(二)(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0七上·嘉興期末)在比例尺為1∶200000 的地圖上,圖上3 厘米代表實地距離(  )
A.0.6千米 B.6千米 C.60千米 D.600 千米
【答案】B
【知識點】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圖中的比例尺是1∶200000,圖上距離為3厘米,則實際他需要步行3×200000=600000(厘米)=6000(米);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圖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2.(2020七上·嘉興期末)從下圖中獲取的信息正確的有(  )
①圖中等高距是100米 ②陳莊的地形稱為鞍部
③張莊位于李莊正西面 ④四村地勢最低是張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①圖中等高距是100米 , ②陳莊的地形稱為鞍部,③張莊位于李莊西南方 ,④ 四村地勢最低是張莊 ; ①②④ ,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度一定相同;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相鄰的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稱為等高距,同一幅圖中等高距是相同的。
3.(2020七上·嘉興期末)下列關于河湖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河流為大地的明珠 ②濕潤地區河流大多水源不足
③濕潤地區河湖眾多 ④干旱地區大多為季節性河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識點】世界主要河流與湖泊名稱與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河流具有航運,灌溉之利,被譽為大地的動脈,湖泊被譽為大地的明珠。濕潤地區降水較多,河湖眾多,水源充足。干旱地區降水稀少,河湖較少,降水季節性強,多為季節性河流。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河流,是指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匯集在地面低洼處,在重力作用下經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動。河流分類原則多種多樣,按注入地可分為內流河和外流河;內流河注入內陸湖泊或沼澤,或因滲透、蒸發而消失于荒漠中;外流河則注入海洋。
4.(2020七上·嘉興期末)導致下圖中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兩種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習慣 B.生產工具 C.自然環境 D.生產力水平
【答案】C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圖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圖。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黃河流域,氣候干燥,他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圖二是干欄式房屋圖。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長江流域,氣候潮濕,他們居住干欄式房屋。因此說導致干欄式房屋和半地穴式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環境的不同。
ABD三項都不是導致題干圖中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兩種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
C項自然環境是導致題干圖中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兩種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5.(2020七上·嘉興期末)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是因為 (  )
A.炎帝、黃帝戰勝了蚩尤
B.海外華人散居在世界各地
C.華人是黃皮膚的黃色人種
D.炎黃二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答案】D
【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距今約四五千年,生活在黃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黃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至今,海外華人常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是因為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黃部落聯盟發展而來的。
ABC三項都不是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的原因,不符合題意;
D項炎黃二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華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華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的相關史實。
6.(2020七上·嘉興期末)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商朝人把文字刻在龜甲或獸骨上,被稱為甲骨文。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有淵源關系。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歷史,是研究商朝歷史的重要資料,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
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商朝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甲骨文,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7.(2020七上·嘉興期末)在西周時期,周王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利,建立侯國,但需要向國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這種制度是(  )
A.郡縣制 B.中央集權制 C.禮樂制 D.分封制
【答案】D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隨天子作戰。故題干描述的是分封制。
AB兩項是秦朝確立的制度,不符合題意;
C項禮樂制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分封制是題干描述的制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8.(2020七上·嘉興期末)在諸子百家中,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思想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
A.老子 B.墨子 C.孔子 D.孟子
【答案】D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的思想家孟子曾經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他還認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
A項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不符合題意;
B項墨子是墨家代表人物,不符合題意;
C項孔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但和題干思想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思想,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孟子的識記能力。識記孟子的思想主張。
9.(2020七上·嘉興期末)“2000年前,絲綢是中國的名片……”,與其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張騫通西域 B.商鞅變法
C.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 D.百家爭鳴
【答案】A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張騫通西域后,絲綢之路開通,中國的絲和絲織品源源不斷的運往西域各國和歐洲。可見,與“絲綢是中國的名片”有直接關聯的歷事件是張騫通西域。
A項張騫通西域與“2000年前,絲綢是中國的名片……”相關,符合題意;
B CD三項所述均不符合題干主旨,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張騫通西域,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10.(2020七上·嘉興期末)下表東漢皇帝即位年齡表反映的歷史信息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皇帝 和帝 殤帝 安帝 順帝 沖帝 質帝 桓帝 靈帝 少帝 獻帝
年齡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A.皇帝繼位大多年幼 B.外戚宦官交替執政
C.東漢后期政局穩定 D.東漢階級矛盾尖銳
【答案】B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給出的表格數據可以看出當時繼位皇帝年齡都很小。東漢中期以后,由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
ACD三項和題干表格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外戚宦官交替執政是題干表格東漢皇帝即位年齡表反映的歷史信息出現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漢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圖表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形成歷史觀點。
11.(2020七上·嘉興期末)《晉書 食貨志》記載“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材料所指出的當時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社會穩定 B.技術先進
C.勞動力充足 D.自然條件優越
【答案】A
【知識點】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
【解析】【分析】依據“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可知,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是北方戰亂,北人南遷,帶去先進技術和勞動力,南方戰亂少,社會安定,南方自然條件優越等。最主要原因是社會穩定。
A項社會穩定是題干材料所指出的當時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BCD三項技術先進、勞動力充足、自然條件優越不是當時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經濟的發展,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12.(2020七上·嘉興期末)下圖為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的某一片段。圖中A政權的建立民族是(  )
A.匈奴族 B.鮮卑族 C.氐族 D.女真族
【答案】B
【知識點】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朝代更替示意圖”指的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420年,劉裕廢晉自立,東晉滅亡;420年—589年南方相繼出現宋、齊、梁、陳,即南朝;439年—581年北方先后出現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即北朝,南北朝并立。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統一了黃河流域的少數民族政權是:前秦和北魏,淝水之戰中,前秦政權被東晉戰敗,前秦政權瓦解。可見A政權是北魏,北魏是鮮卑族建立的。
ACD三項和A政權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鮮卑族建立A政權,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的”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北魏的建立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南朝、北朝的相關政權。
二、非選擇題。
13.(2020七上·嘉興期末)
我們生活的世界自然環境各異。閱讀下圖,回答問題。
(1)F是   運河,G是   洋, H是    海峽。
(2)A地區的地形區名稱為   平原,其氣候特征與圖①②③④中的圖   相吻合。這種氣候分布面積最大的洲是     洲。
(3)圖中①②③④四幅氣候圖中,表示熱帶氣候類型的是    。④屬于   氣候,這種氣候類型的特點是    。A、B、C、D、E五地中,全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地,1月份氣溫最低的是    地。
【答案】(1)巴拿馬;太平洋;白令海峽
(2)亞馬孫平原;③;南美洲
(3)②③;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B;D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F是巴拿馬運河,G是太平洋, H是白令海峽。
(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地區的地形區名稱為亞馬孫 平原,其氣候特征與圖①②③④中的圖③相吻合。這種氣候分布面積最大的洲是南美洲。
(3)、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中①②③④四幅氣候圖中,表示熱帶氣候類型的是②③。④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這種氣候類型的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A、B、C、D、E五地中,全年降水量最少的是B地,1月份氣溫最低的是D地。
【點評】各大洲之間往往以山脈、河流、湖泊、運河、海峽等地理事物為分界線。蘇伊士運河是非洲與亞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是亞洲與歐洲分界線;白令海峽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是德雷克海峽;直布羅陀海峽是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
14.(2020七上·嘉興期末)中華民族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中歷史
圖1 周初形勢圖 圖2 戰國形勢圖
材料二 下圖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流動趨向示意圖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即如何處理這一廣大地區的民族關系,其中包含如何對待漢族的先進生產方式、漢族的文化問題。是繼續保存拓拔氏舊的社會制度和舊有的文化習慣,還是捐棄舊俗,接受先進的文化,在新的歷史環境中獲得新生,北魏統治者必須作出抉擇。
——白壽彝《中國通史》
材料四 魏晉南北時期,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響,又有統治者的主動政策。漢族影響少數民族是主流,但少數民族在與漢族融合的同時,也帶來了他們的優秀思想文化,如胡樂、胡舞、胡餅、尊重婦女的意識、胡漢之別觀念的淡化等。
——摘編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
(1)觀察材料一中圖1和圖2形勢圖,指出圖中諸侯國在數量及疆域上發生的變化,并概括這一變化產生的積極影響。
(2)依據材料三地圖,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遷徙的兩種情形。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魏統治者”的“抉擇”是什么?這一“抉擇”產生了什么影響?
(4)結合上述材料,請談談民族交往對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意義。
【答案】(1)變化:諸侯國的數量減少了;秦、楚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大。積極影響:有利于局部的統一。
(2)邊疆少數民族內遷和中原漢族南遷。
(3)北魏孝文帝進行改革,推行漢化措施。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4)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第一小問,觀察圖一周初形勢圖和圖二戰國形勢圖可知,兩幅圖中的諸侯國的數量減少了;秦、楚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大。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諸侯國之間不斷的展開兼并戰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大,加速了統一的步伐,促進了民族融合。
(2)依據材料二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遷徙有兩種情形,一是西、北邊疆少數民族內遷,一是中原漢族南遷。
(3)針對材料三遇到的問題,“北魏統治者”孝文帝進行改革,推行漢化措施。“北魏統治者”的“抉擇”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4)民族交往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和精神文化,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故答案為:(1)變化:諸侯國的數量減少了;秦、楚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大。積極影響:有利于局部的統一。
(2)邊疆少數民族內遷和中原漢族南遷。
(3)北魏孝文帝進行改革,推行漢化措施。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4)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諸侯爭霸、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大融合等知識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諸侯爭霸、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相關知識。
1 / 1浙江省嘉興市2020-2021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模擬考試試卷(二)(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0七上·嘉興期末)在比例尺為1∶200000 的地圖上,圖上3 厘米代表實地距離(  )
A.0.6千米 B.6千米 C.60千米 D.600 千米
2.(2020七上·嘉興期末)從下圖中獲取的信息正確的有(  )
①圖中等高距是100米 ②陳莊的地形稱為鞍部
③張莊位于李莊正西面 ④四村地勢最低是張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0七上·嘉興期末)下列關于河湖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河流為大地的明珠 ②濕潤地區河流大多水源不足
③濕潤地區河湖眾多 ④干旱地區大多為季節性河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4.(2020七上·嘉興期末)導致下圖中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兩種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習慣 B.生產工具 C.自然環境 D.生產力水平
5.(2020七上·嘉興期末)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是因為 (  )
A.炎帝、黃帝戰勝了蚩尤
B.海外華人散居在世界各地
C.華人是黃皮膚的黃色人種
D.炎黃二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6.(2020七上·嘉興期末)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7.(2020七上·嘉興期末)在西周時期,周王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利,建立侯國,但需要向國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這種制度是(  )
A.郡縣制 B.中央集權制 C.禮樂制 D.分封制
8.(2020七上·嘉興期末)在諸子百家中,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思想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
A.老子 B.墨子 C.孔子 D.孟子
9.(2020七上·嘉興期末)“2000年前,絲綢是中國的名片……”,與其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張騫通西域 B.商鞅變法
C.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 D.百家爭鳴
10.(2020七上·嘉興期末)下表東漢皇帝即位年齡表反映的歷史信息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皇帝 和帝 殤帝 安帝 順帝 沖帝 質帝 桓帝 靈帝 少帝 獻帝
年齡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A.皇帝繼位大多年幼 B.外戚宦官交替執政
C.東漢后期政局穩定 D.東漢階級矛盾尖銳
11.(2020七上·嘉興期末)《晉書 食貨志》記載“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材料所指出的當時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社會穩定 B.技術先進
C.勞動力充足 D.自然條件優越
12.(2020七上·嘉興期末)下圖為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的某一片段。圖中A政權的建立民族是(  )
A.匈奴族 B.鮮卑族 C.氐族 D.女真族
二、非選擇題。
13.(2020七上·嘉興期末)
我們生活的世界自然環境各異。閱讀下圖,回答問題。
(1)F是   運河,G是   洋, H是    海峽。
(2)A地區的地形區名稱為   平原,其氣候特征與圖①②③④中的圖   相吻合。這種氣候分布面積最大的洲是     洲。
(3)圖中①②③④四幅氣候圖中,表示熱帶氣候類型的是    。④屬于   氣候,這種氣候類型的特點是    。A、B、C、D、E五地中,全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地,1月份氣溫最低的是    地。
14.(2020七上·嘉興期末)中華民族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中歷史
圖1 周初形勢圖 圖2 戰國形勢圖
材料二 下圖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流動趨向示意圖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即如何處理這一廣大地區的民族關系,其中包含如何對待漢族的先進生產方式、漢族的文化問題。是繼續保存拓拔氏舊的社會制度和舊有的文化習慣,還是捐棄舊俗,接受先進的文化,在新的歷史環境中獲得新生,北魏統治者必須作出抉擇。
——白壽彝《中國通史》
材料四 魏晉南北時期,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響,又有統治者的主動政策。漢族影響少數民族是主流,但少數民族在與漢族融合的同時,也帶來了他們的優秀思想文化,如胡樂、胡舞、胡餅、尊重婦女的意識、胡漢之別觀念的淡化等。
——摘編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
(1)觀察材料一中圖1和圖2形勢圖,指出圖中諸侯國在數量及疆域上發生的變化,并概括這一變化產生的積極影響。
(2)依據材料三地圖,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遷徙的兩種情形。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魏統治者”的“抉擇”是什么?這一“抉擇”產生了什么影響?
(4)結合上述材料,請談談民族交往對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意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圖中的比例尺是1∶200000,圖上距離為3厘米,則實際他需要步行3×200000=600000(厘米)=6000(米);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圖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2.【答案】B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①圖中等高距是100米 , ②陳莊的地形稱為鞍部,③張莊位于李莊西南方 ,④ 四村地勢最低是張莊 ; ①②④ ,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度一定相同;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相鄰的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稱為等高距,同一幅圖中等高距是相同的。
3.【答案】D
【知識點】世界主要河流與湖泊名稱與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河流具有航運,灌溉之利,被譽為大地的動脈,湖泊被譽為大地的明珠。濕潤地區降水較多,河湖眾多,水源充足。干旱地區降水稀少,河湖較少,降水季節性強,多為季節性河流。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河流,是指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匯集在地面低洼處,在重力作用下經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動。河流分類原則多種多樣,按注入地可分為內流河和外流河;內流河注入內陸湖泊或沼澤,或因滲透、蒸發而消失于荒漠中;外流河則注入海洋。
4.【答案】C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圖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圖。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黃河流域,氣候干燥,他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圖二是干欄式房屋圖。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長江流域,氣候潮濕,他們居住干欄式房屋。因此說導致干欄式房屋和半地穴式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環境的不同。
ABD三項都不是導致題干圖中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兩種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
C項自然環境是導致題干圖中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兩種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5.【答案】D
【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距今約四五千年,生活在黃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黃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至今,海外華人常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是因為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黃部落聯盟發展而來的。
ABC三項都不是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的原因,不符合題意;
D項炎黃二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華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華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的相關史實。
6.【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商朝人把文字刻在龜甲或獸骨上,被稱為甲骨文。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有淵源關系。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歷史,是研究商朝歷史的重要資料,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
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商朝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甲骨文,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7.【答案】D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隨天子作戰。故題干描述的是分封制。
AB兩項是秦朝確立的制度,不符合題意;
C項禮樂制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分封制是題干描述的制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8.【答案】D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的思想家孟子曾經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他還認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
A項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不符合題意;
B項墨子是墨家代表人物,不符合題意;
C項孔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但和題干思想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思想,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孟子的識記能力。識記孟子的思想主張。
9.【答案】A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張騫通西域后,絲綢之路開通,中國的絲和絲織品源源不斷的運往西域各國和歐洲。可見,與“絲綢是中國的名片”有直接關聯的歷事件是張騫通西域。
A項張騫通西域與“2000年前,絲綢是中國的名片……”相關,符合題意;
B CD三項所述均不符合題干主旨,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張騫通西域,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10.【答案】B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給出的表格數據可以看出當時繼位皇帝年齡都很小。東漢中期以后,由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
ACD三項和題干表格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外戚宦官交替執政是題干表格東漢皇帝即位年齡表反映的歷史信息出現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漢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圖表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形成歷史觀點。
11.【答案】A
【知識點】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
【解析】【分析】依據“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可知,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是北方戰亂,北人南遷,帶去先進技術和勞動力,南方戰亂少,社會安定,南方自然條件優越等。最主要原因是社會穩定。
A項社會穩定是題干材料所指出的當時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BCD三項技術先進、勞動力充足、自然條件優越不是當時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經濟的發展,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12.【答案】B
【知識點】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朝代更替示意圖”指的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420年,劉裕廢晉自立,東晉滅亡;420年—589年南方相繼出現宋、齊、梁、陳,即南朝;439年—581年北方先后出現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即北朝,南北朝并立。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統一了黃河流域的少數民族政權是:前秦和北魏,淝水之戰中,前秦政權被東晉戰敗,前秦政權瓦解。可見A政權是北魏,北魏是鮮卑族建立的。
ACD三項和A政權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鮮卑族建立A政權,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的”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北魏的建立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南朝、北朝的相關政權。
13.【答案】(1)巴拿馬;太平洋;白令海峽
(2)亞馬孫平原;③;南美洲
(3)②③;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B;D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F是巴拿馬運河,G是太平洋, H是白令海峽。
(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地區的地形區名稱為亞馬孫 平原,其氣候特征與圖①②③④中的圖③相吻合。這種氣候分布面積最大的洲是南美洲。
(3)、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中①②③④四幅氣候圖中,表示熱帶氣候類型的是②③。④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這種氣候類型的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A、B、C、D、E五地中,全年降水量最少的是B地,1月份氣溫最低的是D地。
【點評】各大洲之間往往以山脈、河流、湖泊、運河、海峽等地理事物為分界線。蘇伊士運河是非洲與亞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是亞洲與歐洲分界線;白令海峽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是德雷克海峽;直布羅陀海峽是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
14.【答案】(1)變化:諸侯國的數量減少了;秦、楚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大。積極影響:有利于局部的統一。
(2)邊疆少數民族內遷和中原漢族南遷。
(3)北魏孝文帝進行改革,推行漢化措施。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4)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第一小問,觀察圖一周初形勢圖和圖二戰國形勢圖可知,兩幅圖中的諸侯國的數量減少了;秦、楚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大。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諸侯國之間不斷的展開兼并戰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大,加速了統一的步伐,促進了民族融合。
(2)依據材料二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遷徙有兩種情形,一是西、北邊疆少數民族內遷,一是中原漢族南遷。
(3)針對材料三遇到的問題,“北魏統治者”孝文帝進行改革,推行漢化措施。“北魏統治者”的“抉擇”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4)民族交往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和精神文化,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故答案為:(1)變化:諸侯國的數量減少了;秦、楚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大。積極影響:有利于局部的統一。
(2)邊疆少數民族內遷和中原漢族南遷。
(3)北魏孝文帝進行改革,推行漢化措施。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4)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諸侯爭霸、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大融合等知識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諸侯爭霸、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相關知識。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安市| 文成县| 潮州市| 应用必备| 宁河县| 通化市| 金平| 淮滨县| 房山区| 湖口县| 青铜峡市| 白朗县| 北川| 平泉县| 平湖市| 灵璧县| 胶州市| 武夷山市| 滕州市| 南平市| 拜泉县| 承德市| 樟树市| 车致| 中超| 米脂县| 咸宁市| 泗水县| 日喀则市| 汕头市| 尚义县| 霞浦县| 惠来县| 黄冈市| 萨嘎县| 山阳县| 四会市| 邵武市| 抚顺市| 和静县| 南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