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月考試卷一、選擇題1.(2020九上·吳興月考)1919年6月某報紙發文說:“六百萬人躺在墳墓中,三個老人坐在巴黎瓜分地球。”對這次“瓜分地球”的會議,說法正確的是( )A. 這次大會實際上由英、法、俄操縱B.大會最終的結果是嚴重削弱了德國C.大會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D.大會調整了戰勝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矛盾2.(2020九上·吳興月考)某班同學擬舉辦辛亥革命系列紀念活動,活動的主題分別確立為“構想共和”“浴血共和”“締造共和”“維護共和”。以“浴血共和”為主題的紀念活動最應該選擇在( )A.云南 B.南京 C.東京 D.武昌3.(2020九上·吳興月考)語匯出現頻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一個時代的變化。下列語匯中最有可能出現在1912年元旦的是( )A.北京、義和團、八國聯軍、辛丑條約B.新文化、北洋軍閥、實業救國、張謇C.臨時政府、孫中山、共和、參議院D.十年內戰、中國共產黨、長征、抗日4.(2020九上·吳興月考)《大國崛起》解說詞:“1917年11月7日,震動世界的十月革命爆發。以此為起點,這個占世界陸地面積近五分之一的國家,開始了一次對20世紀的歷史產生深刻影響的偉大實踐。”這里的“偉大實踐”是指( )A.首次實踐了馬克思主義 B.誕生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C.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 D.實現了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5.(2020九上·吳興月考)根據圖框中條約的內容,指出該條約中所說的“其他兩締約國”是指( )A.德國、奧匈帝國 B.德國、俄國C.英國、奧匈帝國 D.英國、俄國6.(2020九上·吳興月考)史學家陳旭麓認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極大的困難中產生的。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爭后,漸知諸事不如人,只有學習西方。第二次則是甲午戰爭后,反思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其中“第二次反思”開啟了( )A.經濟技術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軍事強國方面探索7.(2020九上·吳興月考)下圖最初是一本面向知識分子發行的雜志,最有可能刊登在這期雜志里的內容是( )A.陳獨秀號召民主科學B.魯迅發表《狂人日記》C.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D.胡適主張使用白話文8.(2020九上·吳興月考)五四運動形成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下列關于五四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運動中心從北京轉移到上海 ②提出“還我青島”等口號③斗爭主力逐漸由工人轉為學生 ④促使中國代表團拒簽《凡爾賽條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20九上·吳興月考)有人說:“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中國終于迎來“曙光”是指( )A.武昌起義打響第一槍 B.中國共產黨成立C.五四愛國運動爆發 D.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10.(2020九上·吳興月考)下列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 ②性質:帝國主義侵略戰爭③轉折點:凡爾登戰役 ④結果:協約國失敗而告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2020九上·吳興月考)“九秩驚回首,鐮斧開天,革命弄潮,南溯燃起燎原火”“紅船一葉破迷蒙,辟地開天氣若虹”,這些詩句贊揚的事件發生地點在( )A.武昌 B.上海 C.北京 D.嘉興12.(2020九上·吳興月考)20世紀初,中國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和一批愛國的青年學生分別掀起了一場空前的運動,即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對這兩次運動的認識,正確的有( )①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創造了條件②五四運動進一步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③無產階級都是兩次運動的主力軍④兩次運動都促進了民族的覺醒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2020九上·吳興月考)歷史是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的一個整體,下列歷史事件其相互聯系,最恰當的是( )①新文化運動 ②五四運動 ③中共誕生A. B.C. D.14.(2020九上·吳興月考)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新”主要體現在( )①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 ②以武裝斗爭為主要手段③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 ④指出民主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2020九上·吳興月考)下圖是某歷史興趣小組繪制的知識簡圖,據此推斷他們學習的主題是( )A.爭取民族獨立 B.追求民主自由C.近代化的探索 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16.(2020九上·吳興月考)“皇帝倒了,辮子割了.”這八個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對當時社會變化的體驗之詞.它說明辛亥革命( )①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②使社會習俗發生了極大變化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④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②③二、非選擇題17.(2020九上·吳興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我同盟會主張者,有三民主義:一民族主義,二民權主義,三民生主義。今民族、民權已達目的,唯民生問題尚待解決。 ——孫中山在1912年8月25日《在國民黨成立大會上的演說》材料三:辛亥革命勝利后,孫中山確立的共和民主制未能延續,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沒有建立起來,沒有使中國獲得獨立和富強。...但是它留下的經驗和教訓成了一筆寶貴的財富,為薪火相傳的后來者提供了極好的借鑒。——《“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筆談》(1)材料一中的圖片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歷史時搜集到的。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序號為 。(2)材料二孫中山的論述哪句不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請結合相關史實說明理由。(3)根據材料三,從當時的基本情況分析,辛亥革命的失敗為薪火相傳的后來者提供了哪些教訓?18.(2020九上·吳興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他認為“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吧他們救出,引導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材料二:見下圖:(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誰?為宣傳“德、賽兩先生”由此掀起了一次什么運動?(2)材料二兩幅圖片共同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有什么重要意義?(3)材料一中的“他”為材料二歷史事件的發生做出了哪些貢獻?19.(2020九上·吳興月考)閱讀史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圖一是創作于1919年的漫畫《鳴呼魯民,鳴呼圣地》,畫中的山東人戴上了由日本太陽旗組成的木枷以及腳鐐和手銬。圖一 圖二材料二:“嚴格地講,我們研究黨史,只從一九二一年起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從五四運動說起可能更好。”——摘自1943年毛澤東《如何研究中共黨史》(1)圖一是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的結果?這一事件與圖二歷史事件有怎樣的因果關系?(2)五四運動的性質是什么 圖二中哪一句口號最能全面體現其性質 (3)從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條件角度分析毛澤東認為“研究黨史要從五四運動說起更好”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凡爾賽體系【解析】【分析】由“1919年,巴黎”可知,題干材料反映的是巴黎和會。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列強召開了巴黎和會,協約國與德國簽訂《凡爾賽和約》,削弱了德國,引起了德國人民的不滿與痛恨。ACD三項說法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大會最終的結果是嚴重削弱了德國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賽和約》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凡爾賽和約》的相關史實。2.【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隨后起義軍占領漢口、漢陽,革命首先在武漢三鎮獲得了成功,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所以以“浴血共和”為主題的紀念活動最應該選擇在武昌。ABC三項和“浴血共和”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武昌可以舉辦以“浴血共和”為主題的紀念活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本題讓學生注意是哪個主題,比如:“構想共和”是東京;“浴血共和”是武昌起義即武昌。3.【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職,宣告中華民國的成立。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頒布了由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成文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ABD三項和1912年元旦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臨時政府、孫中山、共和、參議院最有可能出現在1912年元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民國的成立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華民國的成立的相關史實。4.【答案】B【知識點】俄國十月革命【解析】【分析】據“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發。以此為起點,這個占世界陸地面積近五分之一的國家,開始了一次對20世紀的歷史產生深刻影響的偉大實踐。”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這里的“偉大實踐”是指十月革命后誕生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1917年3月(俄國舊歷二月),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政府,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繼續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引起俄國士兵的不滿,1917年,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人民委員會,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蘇俄(或蘇維埃俄國、蘇維埃社會主義俄國)。ACD三項都不是題干里的“偉大實踐”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B項誕生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題干里的“偉大實踐”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十月革命的結果和意義。需要準確理解和把握十月革命的相關知識,題干中的“1917年11月7日”是解題的關鍵。5.【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其他兩締約國必須以他們的全部軍隊給予被攻擊的一方以援助”可知,“其他兩締約國”指的是德國、奧匈帝國。三國同盟的成員國是德國、奧匈帝國個意大利;三國協約的成員國是英國、法國和俄國。A項德國、奧匈帝國是題干條約中所說的“其他兩締約國”所指的對象,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6.【答案】B【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第一次學習西方是從經濟上推行洋務運動;第二次學習是從政治制度上進行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探索。A項經濟技術方面探索是指的洋務運動,不符合題意;B項政治制度方面探索開始于戊戌變法,符合題意;C項思想文化方面探索是第三次反思,指新文化運動,不符合題意;D項軍事強國方面探索和題意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要求具備題干分析理解與知識遷移的能力。7.【答案】A【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在雜志中,陳獨秀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與科學。A項陳獨秀號召民主科學最有可能刊登在這期雜志里,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最有可能刊登在這期雜志里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青年雜志》歷史圖片為切入點,考查新文化運動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新文化運動的情況、內容以及意義。8.【答案】B【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919年,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學生走上街頭,舉行集會、抗議等活動,五四運動爆發。五四運動的中心首先是在北京,主力是學生,6月5日,上海工人罷工,聲援學生運動,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主力由學生轉變為工人。因此③斗爭主力逐漸由工人轉為學生表述錯誤。B項①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五四運動的相關史實。9.【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只游船上舉行。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ACD三項和題干時間“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中國共產黨成立是中國終于迎來“曙光”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中共一大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中共一大的內容與影響。10.【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1918年11月,德國投降,標志著歷時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失敗告終。④結果:協約國失敗而告終說法錯誤,排除含④的選項。A項①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與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11.【答案】D【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由材料中“南湖燃起燎原火”“紅船一葉破迷蒙”,聯系所學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由于叛徒的出現,大會的最后一天改在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繼續舉行.中共一大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ABC三項和題干詩句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嘉興是題干詩句贊揚的事件發生的地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的史實。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2.【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20世紀初,中國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和一批愛國的青年學生分別掀起了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創造了條件;五四運動進一步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兩次運動都促進了民族的覺醒。工人階級是五四運動的主力軍。B項①②④認識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相關史實。13.【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三者之間的內在關系密切,新文化運動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新文化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論基礎;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階級基礎。ABC三項都不恰當,不符合題意;D項最恰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三者之間的內在關系。要求具備解讀題干和運用所學分析問題的能力。14.【答案】C【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中國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新”主要體現在:新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新的指導思想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新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專政,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新的斗爭方式--武裝起義不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中國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中“新”的主要體現,因為在此之前早就有了武裝起義。C項①③④是“新”的主要體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的相關史實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的相關史實。15.【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觀察題干的知識簡圖可知,這是中國近代化探索中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洋務運動中主張是“自強”“求富”;戊戌變法的主張是變法圖強;辛亥革命的主張是民主共和;新文化運動的旗幟是“民主”“科學”。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體現了中國近代化探索。ABD三項和題干知識簡圖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近代化的探索是他們學習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題干圖示和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16.【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的中國,“剪辮子”、“改稱呼”“易服飾”等社會習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革命果實被以袁世凱為首的封建軍閥竊取,臨時約法被廢除,袁世凱還大力破壞民主制度,大搞專制獨裁,對帝國主義勢力繼續妥協,因此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也沒有改變。C項②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義及影響。解題的關鍵是對辛亥革命意義及影響的識記和理解。17.【答案】(1)③②①(2)孫中山“民族、民權已達到目的”的論述不符合當時的實際。因為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進入北洋政府統治時期,這一時期中國是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國家四分五裂,中國仍是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只有民國之名而無民國之實。(3)資本主義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行不通;要立足中國國情,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要進行對舊思想、就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廣泛發動人民群眾等。【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中的三幅圖片可知,①反映的歷史事件是1912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②反映的是1911年發生的武昌起義;③反映的是1905年在中國同盟會上創辦的《民報》;故按其先后順序排列,順序是③②①。(2)材料二中孫中山的“今民族、民權已達目的”不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因為孫中山的民族主義只是推翻清王朝的統治,不包括打倒帝國主義,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和不平等條約;他的民權主義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而他建立的共和國卻空有民主共和國之名,而無民主共和國之實。(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資本主義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行不通;要立足中國國情,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要進行對舊思想、就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廣泛發動人民群眾等。故答案為:(1)③②①。(2)孫中山“民族、民權已達到目的”的論述不符合當時的實際。因為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進入北洋政府統治時期,這一時期中國是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國家四分五裂,中國仍是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只有民國之名而無民國之實。(3)資本主義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行不通;要立足中國國情,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要進行對舊思想、就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廣泛發動人民群眾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該題需要用全面的觀點,善于從多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18.【答案】(1)陳獨秀;新文化運動(2)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3)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上的準備,他還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做了階級基礎上的準備。1920年夏,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陳獨秀等的指導下,多地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這為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作了組織上的準備。【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陳獨秀說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中說“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陳獨秀等進步的知識分子高舉“德先生”和“賽先生”兩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運動。(2)材料二兩幅圖片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會議途中由于法租界巡捕的干擾,會議不得不轉至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繼續進行。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3)陳獨秀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他創辦的《新青年》雜志是當時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最主要陣地;陳獨秀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1920年夏,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陳獨秀與李大釗商量建黨,定名為中國共產黨。1921年7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陳獨秀雖然沒有出席會議,但被選為中央局書記等。故答案為:(1)陳獨秀;新文化運動。(2)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3)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上的準備,他還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做了階級基礎上的準備。1920年夏,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陳獨秀等的指導下,多地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這為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作了組織上的準備。【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的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與識記。19.【答案】(1)在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 (或中國沒有收回山東的一切權益或列強將德國在我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了日本。)它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線。(2)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革命運動; “外爭國權、內懲國賊”。(3)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而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和材料“畫中的山東人戴上了由日本太陽旗組成的木枷以及腳鐐和手銬”可知,圖示反映的是在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巴黎和會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線。(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的性質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從材料二的“外爭主權,內除國賊”這一句口號最能全面體現其性質。(3)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結合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建立之間的關系去分析,要求試論結合,推理具有邏輯性,多角度,多層次回答。如 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而中國共產黨就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組織;五四運動中涌現的一批優秀知識分子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及領袖;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中國共產黨把反帝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標之一;五四運動是一場劃時代的重大歷史事件,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就是這一時代的產物;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故答案為:(1)在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 (或中國沒有收回山東的一切權益或列強將德國在我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了日本。)它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線。(2)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革命運動; “外爭國權、內懲國賊”。(3)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而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圖片材料和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考查了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掌握五四運動的史實并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1 / 1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月考試卷一、選擇題1.(2020九上·吳興月考)1919年6月某報紙發文說:“六百萬人躺在墳墓中,三個老人坐在巴黎瓜分地球。”對這次“瓜分地球”的會議,說法正確的是( )A. 這次大會實際上由英、法、俄操縱B.大會最終的結果是嚴重削弱了德國C.大會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D.大會調整了戰勝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矛盾【答案】B【知識點】凡爾賽體系【解析】【分析】由“1919年,巴黎”可知,題干材料反映的是巴黎和會。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列強召開了巴黎和會,協約國與德國簽訂《凡爾賽和約》,削弱了德國,引起了德國人民的不滿與痛恨。ACD三項說法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大會最終的結果是嚴重削弱了德國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賽和約》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凡爾賽和約》的相關史實。2.(2020九上·吳興月考)某班同學擬舉辦辛亥革命系列紀念活動,活動的主題分別確立為“構想共和”“浴血共和”“締造共和”“維護共和”。以“浴血共和”為主題的紀念活動最應該選擇在( )A.云南 B.南京 C.東京 D.武昌【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隨后起義軍占領漢口、漢陽,革命首先在武漢三鎮獲得了成功,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所以以“浴血共和”為主題的紀念活動最應該選擇在武昌。ABC三項和“浴血共和”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武昌可以舉辦以“浴血共和”為主題的紀念活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本題讓學生注意是哪個主題,比如:“構想共和”是東京;“浴血共和”是武昌起義即武昌。3.(2020九上·吳興月考)語匯出現頻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一個時代的變化。下列語匯中最有可能出現在1912年元旦的是( )A.北京、義和團、八國聯軍、辛丑條約B.新文化、北洋軍閥、實業救國、張謇C.臨時政府、孫中山、共和、參議院D.十年內戰、中國共產黨、長征、抗日【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職,宣告中華民國的成立。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頒布了由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成文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ABD三項和1912年元旦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臨時政府、孫中山、共和、參議院最有可能出現在1912年元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民國的成立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華民國的成立的相關史實。4.(2020九上·吳興月考)《大國崛起》解說詞:“1917年11月7日,震動世界的十月革命爆發。以此為起點,這個占世界陸地面積近五分之一的國家,開始了一次對20世紀的歷史產生深刻影響的偉大實踐。”這里的“偉大實踐”是指( )A.首次實踐了馬克思主義 B.誕生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C.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 D.實現了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答案】B【知識點】俄國十月革命【解析】【分析】據“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發。以此為起點,這個占世界陸地面積近五分之一的國家,開始了一次對20世紀的歷史產生深刻影響的偉大實踐。”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這里的“偉大實踐”是指十月革命后誕生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1917年3月(俄國舊歷二月),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政府,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繼續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引起俄國士兵的不滿,1917年,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人民委員會,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蘇俄(或蘇維埃俄國、蘇維埃社會主義俄國)。ACD三項都不是題干里的“偉大實踐”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B項誕生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題干里的“偉大實踐”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十月革命的結果和意義。需要準確理解和把握十月革命的相關知識,題干中的“1917年11月7日”是解題的關鍵。5.(2020九上·吳興月考)根據圖框中條約的內容,指出該條約中所說的“其他兩締約國”是指( )A.德國、奧匈帝國 B.德國、俄國C.英國、奧匈帝國 D.英國、俄國【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其他兩締約國必須以他們的全部軍隊給予被攻擊的一方以援助”可知,“其他兩締約國”指的是德國、奧匈帝國。三國同盟的成員國是德國、奧匈帝國個意大利;三國協約的成員國是英國、法國和俄國。A項德國、奧匈帝國是題干條約中所說的“其他兩締約國”所指的對象,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6.(2020九上·吳興月考)史學家陳旭麓認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極大的困難中產生的。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爭后,漸知諸事不如人,只有學習西方。第二次則是甲午戰爭后,反思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其中“第二次反思”開啟了( )A.經濟技術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軍事強國方面探索【答案】B【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第一次學習西方是從經濟上推行洋務運動;第二次學習是從政治制度上進行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探索。A項經濟技術方面探索是指的洋務運動,不符合題意;B項政治制度方面探索開始于戊戌變法,符合題意;C項思想文化方面探索是第三次反思,指新文化運動,不符合題意;D項軍事強國方面探索和題意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要求具備題干分析理解與知識遷移的能力。7.(2020九上·吳興月考)下圖最初是一本面向知識分子發行的雜志,最有可能刊登在這期雜志里的內容是( )A.陳獨秀號召民主科學B.魯迅發表《狂人日記》C.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D.胡適主張使用白話文【答案】A【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在雜志中,陳獨秀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與科學。A項陳獨秀號召民主科學最有可能刊登在這期雜志里,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最有可能刊登在這期雜志里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青年雜志》歷史圖片為切入點,考查新文化運動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新文化運動的情況、內容以及意義。8.(2020九上·吳興月考)五四運動形成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下列關于五四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運動中心從北京轉移到上海 ②提出“還我青島”等口號③斗爭主力逐漸由工人轉為學生 ④促使中國代表團拒簽《凡爾賽條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919年,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學生走上街頭,舉行集會、抗議等活動,五四運動爆發。五四運動的中心首先是在北京,主力是學生,6月5日,上海工人罷工,聲援學生運動,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主力由學生轉變為工人。因此③斗爭主力逐漸由工人轉為學生表述錯誤。B項①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五四運動的相關史實。9.(2020九上·吳興月考)有人說:“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中國終于迎來“曙光”是指( )A.武昌起義打響第一槍 B.中國共產黨成立C.五四愛國運動爆發 D.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只游船上舉行。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ACD三項和題干時間“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中國共產黨成立是中國終于迎來“曙光”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中共一大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中共一大的內容與影響。10.(2020九上·吳興月考)下列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 ②性質:帝國主義侵略戰爭③轉折點:凡爾登戰役 ④結果:協約國失敗而告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1918年11月,德國投降,標志著歷時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失敗告終。④結果:協約國失敗而告終說法錯誤,排除含④的選項。A項①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與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11.(2020九上·吳興月考)“九秩驚回首,鐮斧開天,革命弄潮,南溯燃起燎原火”“紅船一葉破迷蒙,辟地開天氣若虹”,這些詩句贊揚的事件發生地點在( )A.武昌 B.上海 C.北京 D.嘉興【答案】D【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由材料中“南湖燃起燎原火”“紅船一葉破迷蒙”,聯系所學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由于叛徒的出現,大會的最后一天改在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繼續舉行.中共一大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ABC三項和題干詩句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嘉興是題干詩句贊揚的事件發生的地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的史實。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2.(2020九上·吳興月考)20世紀初,中國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和一批愛國的青年學生分別掀起了一場空前的運動,即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對這兩次運動的認識,正確的有( )①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創造了條件②五四運動進一步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③無產階級都是兩次運動的主力軍④兩次運動都促進了民族的覺醒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20世紀初,中國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和一批愛國的青年學生分別掀起了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創造了條件;五四運動進一步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兩次運動都促進了民族的覺醒。工人階級是五四運動的主力軍。B項①②④認識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相關史實。13.(2020九上·吳興月考)歷史是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的一個整體,下列歷史事件其相互聯系,最恰當的是( )①新文化運動 ②五四運動 ③中共誕生A. B.C. D.【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三者之間的內在關系密切,新文化運動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新文化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論基礎;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階級基礎。ABC三項都不恰當,不符合題意;D項最恰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三者之間的內在關系。要求具備解讀題干和運用所學分析問題的能力。14.(2020九上·吳興月考)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新”主要體現在( )①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 ②以武裝斗爭為主要手段③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 ④指出民主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中國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新”主要體現在:新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新的指導思想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新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專政,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新的斗爭方式--武裝起義不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中國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中“新”的主要體現,因為在此之前早就有了武裝起義。C項①③④是“新”的主要體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的相關史實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的相關史實。15.(2020九上·吳興月考)下圖是某歷史興趣小組繪制的知識簡圖,據此推斷他們學習的主題是( )A.爭取民族獨立 B.追求民主自由C.近代化的探索 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觀察題干的知識簡圖可知,這是中國近代化探索中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洋務運動中主張是“自強”“求富”;戊戌變法的主張是變法圖強;辛亥革命的主張是民主共和;新文化運動的旗幟是“民主”“科學”。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體現了中國近代化探索。ABD三項和題干知識簡圖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近代化的探索是他們學習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題干圖示和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16.(2020九上·吳興月考)“皇帝倒了,辮子割了.”這八個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對當時社會變化的體驗之詞.它說明辛亥革命( )①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②使社會習俗發生了極大變化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④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②③【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的中國,“剪辮子”、“改稱呼”“易服飾”等社會習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革命果實被以袁世凱為首的封建軍閥竊取,臨時約法被廢除,袁世凱還大力破壞民主制度,大搞專制獨裁,對帝國主義勢力繼續妥協,因此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也沒有改變。C項②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義及影響。解題的關鍵是對辛亥革命意義及影響的識記和理解。二、非選擇題17.(2020九上·吳興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我同盟會主張者,有三民主義:一民族主義,二民權主義,三民生主義。今民族、民權已達目的,唯民生問題尚待解決。 ——孫中山在1912年8月25日《在國民黨成立大會上的演說》材料三:辛亥革命勝利后,孫中山確立的共和民主制未能延續,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沒有建立起來,沒有使中國獲得獨立和富強。...但是它留下的經驗和教訓成了一筆寶貴的財富,為薪火相傳的后來者提供了極好的借鑒。——《“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筆談》(1)材料一中的圖片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歷史時搜集到的。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序號為 。(2)材料二孫中山的論述哪句不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請結合相關史實說明理由。(3)根據材料三,從當時的基本情況分析,辛亥革命的失敗為薪火相傳的后來者提供了哪些教訓?【答案】(1)③②①(2)孫中山“民族、民權已達到目的”的論述不符合當時的實際。因為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進入北洋政府統治時期,這一時期中國是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國家四分五裂,中國仍是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只有民國之名而無民國之實。(3)資本主義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行不通;要立足中國國情,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要進行對舊思想、就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廣泛發動人民群眾等。【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中的三幅圖片可知,①反映的歷史事件是1912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②反映的是1911年發生的武昌起義;③反映的是1905年在中國同盟會上創辦的《民報》;故按其先后順序排列,順序是③②①。(2)材料二中孫中山的“今民族、民權已達目的”不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因為孫中山的民族主義只是推翻清王朝的統治,不包括打倒帝國主義,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和不平等條約;他的民權主義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而他建立的共和國卻空有民主共和國之名,而無民主共和國之實。(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資本主義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行不通;要立足中國國情,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要進行對舊思想、就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廣泛發動人民群眾等。故答案為:(1)③②①。(2)孫中山“民族、民權已達到目的”的論述不符合當時的實際。因為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進入北洋政府統治時期,這一時期中國是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國家四分五裂,中國仍是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只有民國之名而無民國之實。(3)資本主義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行不通;要立足中國國情,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要進行對舊思想、就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廣泛發動人民群眾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該題需要用全面的觀點,善于從多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18.(2020九上·吳興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他認為“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吧他們救出,引導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材料二:見下圖:(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誰?為宣傳“德、賽兩先生”由此掀起了一次什么運動?(2)材料二兩幅圖片共同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有什么重要意義?(3)材料一中的“他”為材料二歷史事件的發生做出了哪些貢獻?【答案】(1)陳獨秀;新文化運動(2)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3)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上的準備,他還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做了階級基礎上的準備。1920年夏,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陳獨秀等的指導下,多地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這為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作了組織上的準備。【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陳獨秀說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中說“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陳獨秀等進步的知識分子高舉“德先生”和“賽先生”兩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運動。(2)材料二兩幅圖片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會議途中由于法租界巡捕的干擾,會議不得不轉至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繼續進行。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3)陳獨秀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他創辦的《新青年》雜志是當時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最主要陣地;陳獨秀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1920年夏,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陳獨秀與李大釗商量建黨,定名為中國共產黨。1921年7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陳獨秀雖然沒有出席會議,但被選為中央局書記等。故答案為:(1)陳獨秀;新文化運動。(2)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3)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上的準備,他還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做了階級基礎上的準備。1920年夏,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陳獨秀等的指導下,多地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這為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作了組織上的準備。【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的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與識記。19.(2020九上·吳興月考)閱讀史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圖一是創作于1919年的漫畫《鳴呼魯民,鳴呼圣地》,畫中的山東人戴上了由日本太陽旗組成的木枷以及腳鐐和手銬。圖一 圖二材料二:“嚴格地講,我們研究黨史,只從一九二一年起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從五四運動說起可能更好。”——摘自1943年毛澤東《如何研究中共黨史》(1)圖一是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的結果?這一事件與圖二歷史事件有怎樣的因果關系?(2)五四運動的性質是什么 圖二中哪一句口號最能全面體現其性質 (3)從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條件角度分析毛澤東認為“研究黨史要從五四運動說起更好”的原因。【答案】(1)在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 (或中國沒有收回山東的一切權益或列強將德國在我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了日本。)它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線。(2)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革命運動; “外爭國權、內懲國賊”。(3)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而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和材料“畫中的山東人戴上了由日本太陽旗組成的木枷以及腳鐐和手銬”可知,圖示反映的是在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巴黎和會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線。(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的性質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從材料二的“外爭主權,內除國賊”這一句口號最能全面體現其性質。(3)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結合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建立之間的關系去分析,要求試論結合,推理具有邏輯性,多角度,多層次回答。如 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而中國共產黨就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組織;五四運動中涌現的一批優秀知識分子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及領袖;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中國共產黨把反帝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標之一;五四運動是一場劃時代的重大歷史事件,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就是這一時代的產物;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故答案為:(1)在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 (或中國沒有收回山東的一切權益或列強將德國在我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了日本。)它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線。(2)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革命運動; “外爭國權、內懲國賊”。(3)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而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圖片材料和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考查了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掌握五四運動的史實并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月考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月考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