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模擬考試試卷(四)(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八上·嘉興期末)“春秋時,嘉興地名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風云角逐。戰國時,劃入楚境。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兩晉、南北朝時,嘉興得到進一步開發,“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兩宋屬兩浙路;元為嘉興路,屬江浙行省。”下列選項中對上述材料解讀正確的有( )①兩晉南北朝時期,嘉興地區經濟得到開發②春秋戰國時期,呈現南北政權對峙的局面③自秦朝開始,我國在地方長期實行郡縣制④元朝時,我國的地方行政制度為行省制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題意可知,春秋時期吳越諸侯爭霸,戰國時期劃入楚國,并未形成南北政權對立的局面。故②說法有誤,①③④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嘉興的有關歷史,難度不大,讀懂材料,理解中國歷史即可。2.(2020七上·嘉興期末)“漢帝國崩解后,中國陷入一段黯淡無望的長期動亂時代。豪強兼并所引起的社會不安仍未解決;甚至在一連串政治斗爭激化下,導致戰事連綿不斷,胡人入侵,使社會秩序徹底瓦解。”下列歷史事件發生在這“長期動亂時代”的是( )A.齊桓公率先稱霸諸侯 B.張騫兩次出使西域C.北魏孝文帝實行改革 D.鑒真東渡求取佛法【答案】C【知識點】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所學知識可知,“長期動亂的時代”指的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A殳春秋時期,故排除;B是漢朝,故排除;C符合題意;D是唐朝,故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難度較小,根據選項確定其所處的歷史時期即可。3.(2020八上·嘉興期末)我國北宋時期的一項重大科技發明,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這一發明是( )A.蔡倫改進造紙術 B.活字印刷術C.火藥和火器 D.紙幣“交子”【答案】B【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可知,中國宋朝時促進文化傳播的科技發明是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A是東漢時期,故排除;B符合題意;C與文化傳播無關,故排除;D是商業上的成就,與文化傳播無關,故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我國古代科技成就,難度不大,抓住宋、文化即可。4.(2020八上·嘉興期末)下列文化藝術作品按其出現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史記》 ②《荷馬史詩》 ③《馬可 波羅行記》 ④《蘭亭集序》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答案】B【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①是西漢時期,②著于中國春秋戰國時期,③是元朝時期,④是東晉時期。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古代中國和世界文化、中國朝代更替的有關史實,難度不大,正確識記中國朝代更替即可。5.(2020八上·嘉興期末)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實與結論的搭配,正確的是( )①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完成了經濟重心的南移②伊斯蘭教的傳播——促進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③武士階層的興起——為主本主義興起準備了條件④金屬馬鐙的傳入——中世紀軍事貴族封建主義制度得以形成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C【知識點】隋的興亡;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南宋時完成經濟重心南移,故排除;③武士階層興起于10世紀左右,日本資本主義興起是在19世紀,因此③說法錯誤。②和④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史論結合能力,難度適中,需要正確把握歷史事件的影響。6.(2020八上·嘉興期末)“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治世,文景兩朝的共同措施不包括( )A.重視農業 B.輕徭薄賦 C.減輕刑罰 D.釋放奴婢【答案】D【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釋放奴婢是漢高祖劉邦在位時期的措施,故D說法有誤。A、B、C說法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文景之治的措施,難度不大,能正確識記相關措施即可。7.(2020八上·嘉興期末)如圖是漢代后期畫像磚上的講經圖案。這里所講習的“經”主要是指( )A.孔子著作 B.儒家典籍C.百家學說 D.道家學說【答案】B【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后,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儒家經典成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儒家思想的有關內容,難度較小,熟記有關知識即可。8.(2020八上·嘉興期末)從“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到“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反映了春秋時期最顯著的政治特點是( )A.分封諸侯眾多,離心離德 B.周王室中興,王權加強C.霸主尊王攘夷,輔助弱小 D.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答案】D【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根據題意“諸侯”破壞禮樂制度,由此可見春秋時期政治的顯著特點是周天子勢力減弱,諸侯爭霸。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春秋時期的特點,難度不大,根據“諸侯”等信息即可判斷。9.(2020八上·嘉興期末)從東漢末年到西晉統一前,全國人口減少了390多萬,平均每年減少近28萬。這時期人口大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動蕩戰亂頻繁 B.人口南遷C.北方自然條件惡劣 D.南方地區宜居【答案】A【知識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解析】【分析】根據題意信息“東漢末年到西晉統一前”和所學知識可知,東漢末年經歷了三國時期,政治局勢的動蕩,戰亂不斷,導致人口總量減少。故A符合題意。人口遷徙不影響人口總量,故B說法有誤。相比南方,北方的自然條件有優勢,故B和C說法有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三國時期人口變化的原因,難度不大,采用所學知識給予排除即可。10.(2020八上·嘉興期末)魯迅先生曾稱贊《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下列關于《史記》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敘述了從秦始皇到漢武帝時期的主要史事②由史學家司馬光所著③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④該書體例完善,史料翔實,敘事簡潔,文筆生動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答案】D【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史記》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主要史實,故①說法有誤;其作者是司馬遷,故②說法有誤;③和④說法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史記》的有關知識,難度不大,正確識記即可。11.(2020八上·嘉興期末)該書成書于北朝時期,“總結了我國北方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方法”,還提出了“要改革生產技術和工具”。該“書”指( )A.《金剛經》 B.《齊民要術》C.《傷寒雜病論》 D.《農桑輯要》【答案】B【知識點】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金剛經》是佛學經典,故排除;B《親民要術》是北朝時期的賈思勰所著,符合題意;C是醫學著作,故排除;D是元朝是的農學著作,故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文化的有關知識,難度不大,能準確抓住“北朝”、“農學”等相關信息即可。12.(2020八上·嘉興期末)下列選項中,與佛教產生無關的是( )A.種姓制度引起人民的不滿,社會矛盾尖銳B.創始人是喬達摩 悉達多C.其信徒為穆斯林D.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答案】C【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伊斯蘭教的教徒是穆斯林,故C說法有誤,A、B、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佛教的有關知識,難度不大,能區分三大宗教即可。二、非選擇題13.(2020八上·嘉興期末)古今中外有無數次改革,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是振興國家的重要手段。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人物篇】材料一:衛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史記 商君列傳》材料二:那些游歷“天朝”的日本人,作為熱情的皈依者,回國后所起的作用更為重大,他們對變革的推動,最終導致日本社會的一次重要改革,這場變革試圖以中國唐朝為模式,將日本改變成中央集權制的國家。——選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工具篇】材料三:我國春秋時期與唐朝的相關圖片圖1 春秋時期的鐵鋤(出土于湖南長沙)圖2 圖3【措施篇】材料四:(太宗)謂侍臣曰:“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若禾黍不登,則兆庶非國家所有……今省徭賦,不奪其時,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則富矣。”——《貞觀政要》卷八材料五:646年,孝德天皇頒詔書。詔書規定:廢除貴族世襲制,實行“班田收授法”,以才選官……國家每6年按人口班給口分田一次。受田人承擔租稅,一如唐朝的租庸調制。(1)材料一、二分別反映的是歷史上哪兩次著名改革?(2)寫出材料三中圖2、3的生產工具的名稱。結合材料三、四和所學知識,說說唐朝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促進國家生產發展的主要因素。【答案】(1)商鞅變法、大化改新(2))曲轅犁、筒車。生產工具的改進,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統治者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和勞役,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3)堅持改革;為民為本;重視發展農業生產;重視科技發展;善于學習【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大化改新【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和題意中“衛鞅”、“游歷天朝的日本人”“以中國唐朝為模式”等說明,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變法、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2、圖3反映的是唐朝的曲轅犁和筒車。由此可見,唐朝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因為生產工具的改進。根據材料四可知唐太宗“ 省徭賦,不奪其時,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則富矣 ”說明唐太宗重視農業生產,輕徭薄賦。(3)通過材料一和二可知,國家發展需要進行改革;通過材料三、四、五可知國家發展要重視農業生產,重視科技的發展,并且主動學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先進文化。故答案為:(1) 商鞅變法、大化改新(2) 曲轅犁、筒車。生產工具的改進,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統治者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和勞役,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3) 堅持改革;為民為本;重視發展農業生產;重視科技發展;善于學習【點評】本題考查古代改革的有關知識,重視以史為鑒,難度適中。14.(2020八上·嘉興期末)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制度創新推動進步,邊疆治理促進民族交融。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朝、唐朝行政系統圖示圖1 圖2材料二:“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景長安花。”——孟郊《登科后》材料三:唐太宗:“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材料四:元朝疆域遼闊,元統治者在各地區設置相應的機構來進行有效管理。(1)請寫出圖1、2分別反映的政治制度以及制定完善這些制度的共同原因。(2)材料二描述的內容與哪種選官制度有關?如何評價這一制度?(3)依據材料分別列舉唐元時期中央政府與西藏地區交往的史實。【答案】(1)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三省六部制。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封建統治(2)科舉制。科舉制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改變了隋唐以來依賴舉薦和憑借家庭出身來做官的慣例,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為讀書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元朝在中央設立宣政院,以負責藏族地區的行政。【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科舉制的創立;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和圖示信息可知,圖1和圖2分別是秦、唐的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和三省六部制。其共同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封建統治。(2)根據所學知識和題意中“登科”可知,描述的是科舉制度。評價該制度,根據教材回答即可。(3)根據題干信息和設問,要求回答唐朝時期和西藏的交往。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文成公主嫁入吐蕃、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元朝時,在中央設立宣政院,負責藏族地區的事務。故答案為:(1) 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三省六部制。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封建統治(2) 科舉制。科舉制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改變了隋唐以來依賴舉薦和憑借家庭出身來做官的慣例,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為讀書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3)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元朝在中央設立宣政院,以負責藏族地區的行政。【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和邊疆治理,難度適中,熟記有關知識即可。1 / 1浙江省嘉興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模擬考試試卷(四)(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八上·嘉興期末)“春秋時,嘉興地名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風云角逐。戰國時,劃入楚境。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兩晉、南北朝時,嘉興得到進一步開發,“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兩宋屬兩浙路;元為嘉興路,屬江浙行省。”下列選項中對上述材料解讀正確的有( )①兩晉南北朝時期,嘉興地區經濟得到開發②春秋戰國時期,呈現南北政權對峙的局面③自秦朝開始,我國在地方長期實行郡縣制④元朝時,我國的地方行政制度為行省制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0七上·嘉興期末)“漢帝國崩解后,中國陷入一段黯淡無望的長期動亂時代。豪強兼并所引起的社會不安仍未解決;甚至在一連串政治斗爭激化下,導致戰事連綿不斷,胡人入侵,使社會秩序徹底瓦解。”下列歷史事件發生在這“長期動亂時代”的是( )A.齊桓公率先稱霸諸侯 B.張騫兩次出使西域C.北魏孝文帝實行改革 D.鑒真東渡求取佛法3.(2020八上·嘉興期末)我國北宋時期的一項重大科技發明,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這一發明是( )A.蔡倫改進造紙術 B.活字印刷術C.火藥和火器 D.紙幣“交子”4.(2020八上·嘉興期末)下列文化藝術作品按其出現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史記》 ②《荷馬史詩》 ③《馬可 波羅行記》 ④《蘭亭集序》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5.(2020八上·嘉興期末)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實與結論的搭配,正確的是( )①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完成了經濟重心的南移②伊斯蘭教的傳播——促進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③武士階層的興起——為主本主義興起準備了條件④金屬馬鐙的傳入——中世紀軍事貴族封建主義制度得以形成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6.(2020八上·嘉興期末)“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治世,文景兩朝的共同措施不包括( )A.重視農業 B.輕徭薄賦 C.減輕刑罰 D.釋放奴婢7.(2020八上·嘉興期末)如圖是漢代后期畫像磚上的講經圖案。這里所講習的“經”主要是指( )A.孔子著作 B.儒家典籍C.百家學說 D.道家學說8.(2020八上·嘉興期末)從“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到“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反映了春秋時期最顯著的政治特點是( )A.分封諸侯眾多,離心離德 B.周王室中興,王權加強C.霸主尊王攘夷,輔助弱小 D.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9.(2020八上·嘉興期末)從東漢末年到西晉統一前,全國人口減少了390多萬,平均每年減少近28萬。這時期人口大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動蕩戰亂頻繁 B.人口南遷C.北方自然條件惡劣 D.南方地區宜居10.(2020八上·嘉興期末)魯迅先生曾稱贊《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下列關于《史記》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敘述了從秦始皇到漢武帝時期的主要史事②由史學家司馬光所著③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④該書體例完善,史料翔實,敘事簡潔,文筆生動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11.(2020八上·嘉興期末)該書成書于北朝時期,“總結了我國北方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方法”,還提出了“要改革生產技術和工具”。該“書”指( )A.《金剛經》 B.《齊民要術》C.《傷寒雜病論》 D.《農桑輯要》12.(2020八上·嘉興期末)下列選項中,與佛教產生無關的是( )A.種姓制度引起人民的不滿,社會矛盾尖銳B.創始人是喬達摩 悉達多C.其信徒為穆斯林D.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二、非選擇題13.(2020八上·嘉興期末)古今中外有無數次改革,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是振興國家的重要手段。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人物篇】材料一:衛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史記 商君列傳》材料二:那些游歷“天朝”的日本人,作為熱情的皈依者,回國后所起的作用更為重大,他們對變革的推動,最終導致日本社會的一次重要改革,這場變革試圖以中國唐朝為模式,將日本改變成中央集權制的國家。——選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工具篇】材料三:我國春秋時期與唐朝的相關圖片圖1 春秋時期的鐵鋤(出土于湖南長沙)圖2 圖3【措施篇】材料四:(太宗)謂侍臣曰:“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若禾黍不登,則兆庶非國家所有……今省徭賦,不奪其時,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則富矣。”——《貞觀政要》卷八材料五:646年,孝德天皇頒詔書。詔書規定:廢除貴族世襲制,實行“班田收授法”,以才選官……國家每6年按人口班給口分田一次。受田人承擔租稅,一如唐朝的租庸調制。(1)材料一、二分別反映的是歷史上哪兩次著名改革?(2)寫出材料三中圖2、3的生產工具的名稱。結合材料三、四和所學知識,說說唐朝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促進國家生產發展的主要因素。14.(2020八上·嘉興期末)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制度創新推動進步,邊疆治理促進民族交融。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朝、唐朝行政系統圖示圖1 圖2材料二:“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景長安花。”——孟郊《登科后》材料三:唐太宗:“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材料四:元朝疆域遼闊,元統治者在各地區設置相應的機構來進行有效管理。(1)請寫出圖1、2分別反映的政治制度以及制定完善這些制度的共同原因。(2)材料二描述的內容與哪種選官制度有關?如何評價這一制度?(3)依據材料分別列舉唐元時期中央政府與西藏地區交往的史實。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題意可知,春秋時期吳越諸侯爭霸,戰國時期劃入楚國,并未形成南北政權對立的局面。故②說法有誤,①③④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嘉興的有關歷史,難度不大,讀懂材料,理解中國歷史即可。2.【答案】C【知識點】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所學知識可知,“長期動亂的時代”指的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A殳春秋時期,故排除;B是漢朝,故排除;C符合題意;D是唐朝,故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難度較小,根據選項確定其所處的歷史時期即可。3.【答案】B【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可知,中國宋朝時促進文化傳播的科技發明是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A是東漢時期,故排除;B符合題意;C與文化傳播無關,故排除;D是商業上的成就,與文化傳播無關,故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我國古代科技成就,難度不大,抓住宋、文化即可。4.【答案】B【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①是西漢時期,②著于中國春秋戰國時期,③是元朝時期,④是東晉時期。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古代中國和世界文化、中國朝代更替的有關史實,難度不大,正確識記中國朝代更替即可。5.【答案】C【知識點】隋的興亡;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南宋時完成經濟重心南移,故排除;③武士階層興起于10世紀左右,日本資本主義興起是在19世紀,因此③說法錯誤。②和④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史論結合能力,難度適中,需要正確把握歷史事件的影響。6.【答案】D【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釋放奴婢是漢高祖劉邦在位時期的措施,故D說法有誤。A、B、C說法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文景之治的措施,難度不大,能正確識記相關措施即可。7.【答案】B【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后,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儒家經典成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儒家思想的有關內容,難度較小,熟記有關知識即可。8.【答案】D【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根據題意“諸侯”破壞禮樂制度,由此可見春秋時期政治的顯著特點是周天子勢力減弱,諸侯爭霸。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春秋時期的特點,難度不大,根據“諸侯”等信息即可判斷。9.【答案】A【知識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解析】【分析】根據題意信息“東漢末年到西晉統一前”和所學知識可知,東漢末年經歷了三國時期,政治局勢的動蕩,戰亂不斷,導致人口總量減少。故A符合題意。人口遷徙不影響人口總量,故B說法有誤。相比南方,北方的自然條件有優勢,故B和C說法有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三國時期人口變化的原因,難度不大,采用所學知識給予排除即可。10.【答案】D【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史記》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主要史實,故①說法有誤;其作者是司馬遷,故②說法有誤;③和④說法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史記》的有關知識,難度不大,正確識記即可。11.【答案】B【知識點】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金剛經》是佛學經典,故排除;B《親民要術》是北朝時期的賈思勰所著,符合題意;C是醫學著作,故排除;D是元朝是的農學著作,故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文化的有關知識,難度不大,能準確抓住“北朝”、“農學”等相關信息即可。12.【答案】C【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伊斯蘭教的教徒是穆斯林,故C說法有誤,A、B、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佛教的有關知識,難度不大,能區分三大宗教即可。13.【答案】(1)商鞅變法、大化改新(2))曲轅犁、筒車。生產工具的改進,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統治者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和勞役,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3)堅持改革;為民為本;重視發展農業生產;重視科技發展;善于學習【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大化改新【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和題意中“衛鞅”、“游歷天朝的日本人”“以中國唐朝為模式”等說明,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變法、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2、圖3反映的是唐朝的曲轅犁和筒車。由此可見,唐朝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因為生產工具的改進。根據材料四可知唐太宗“ 省徭賦,不奪其時,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則富矣 ”說明唐太宗重視農業生產,輕徭薄賦。(3)通過材料一和二可知,國家發展需要進行改革;通過材料三、四、五可知國家發展要重視農業生產,重視科技的發展,并且主動學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先進文化。故答案為:(1) 商鞅變法、大化改新(2) 曲轅犁、筒車。生產工具的改進,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統治者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和勞役,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3) 堅持改革;為民為本;重視發展農業生產;重視科技發展;善于學習【點評】本題考查古代改革的有關知識,重視以史為鑒,難度適中。14.【答案】(1)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三省六部制。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封建統治(2)科舉制。科舉制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改變了隋唐以來依賴舉薦和憑借家庭出身來做官的慣例,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為讀書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元朝在中央設立宣政院,以負責藏族地區的行政。【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科舉制的創立;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和圖示信息可知,圖1和圖2分別是秦、唐的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和三省六部制。其共同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封建統治。(2)根據所學知識和題意中“登科”可知,描述的是科舉制度。評價該制度,根據教材回答即可。(3)根據題干信息和設問,要求回答唐朝時期和西藏的交往。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文成公主嫁入吐蕃、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元朝時,在中央設立宣政院,負責藏族地區的事務。故答案為:(1) 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三省六部制。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封建統治(2) 科舉制。科舉制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改變了隋唐以來依賴舉薦和憑借家庭出身來做官的慣例,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為讀書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3)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元朝在中央設立宣政院,以負責藏族地區的行政。【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和邊疆治理,難度適中,熟記有關知識即可。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嘉興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模擬考試試卷(四)(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嘉興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模擬考試試卷(四)(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