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0九上·鎮海期中)2020年9月3日上午,習近平、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中國人民抗戰紀念館出席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周年紀念儀式。
A. 75 B.81 C.83 D.89
2.(2020九上·鎮海期中)1914年7月,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興奮地高呼:“現在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隨即向塞爾維亞宣戰。這個“機會”指的是(  )
A. 三國同盟成立 B.三國協約形成
C.薩拉熱窩事件 D.凡爾登戰役
3.(2020九上·鎮海期中)俗話說“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可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中國在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上卻處于無權的地位,真可謂“弱國無外交”。以下國際文件能夠證明這一觀點的有(  )。
①《凡爾賽和約》 ②《四國條約》 ③《五國條約》 ④《九國公約》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4.(2020九上·鎮海期中)“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這出自哪一歷史文獻(  )
A.《欽定憲法大綱》 B.《中華民國憲法》
C.《中華民國約法》 D.《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5.歌謠是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現實的反映。下列歌謠反映了民國時期社會習俗變化的是(  )
①旗袍西服中山裝,穿著舒適又大方 ②辮子搭肩三尺長,之乎者也說荒唐
③禁纏足,倡女權,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稱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義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2020九上·鎮海期中)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領導人甘地提出了“不合作”一詞,作為對“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補充和完善。這種“不合作”的矛頭主要指向(  )
A.宗教沖突 B.印度政府
C.英國殖民統治 D.印度國大黨
7.(2020九上·鎮海期中)縱觀不同民族和國家發展的歷程,都不難發現一些影響深遠的歷史人物的身影。下列重要歷史人物、國家和事件都相匹配的是(  )
①列寧 —— 俄國——十月革命 ②扎格魯爾——埃及——華夫脫運動
③丘吉爾——美國——新政 ④李大釗 ——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2020九上·鎮海期中)如圖反映的是我國近代史上兩次重要的歷史事件,下列對這兩次事件看法正確的是(  )
圖1 圖2
A.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
B.圖1事件將圖2事件推向了高潮
C.圖2事件加速了圖1事件的步伐
D.都是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9.“上海小樓,南湖游船;開天辟地,譜寫新篇。”這一詩句描述的歷史事件是(  )
A.中華民國成立 B.中國同盟會成立
C.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D.中國共產黨成立
10.(2020九上·鎮海期中)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認識到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此次“聯合”所順應的時代呼聲是 (  )
A.打倒列強,除軍閥 B.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C.土地革命,分田地 D.停止內戰,一致對外
11.(2018九上·杭州期中)圖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是(  )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2.(2020九上·鎮海期中)面對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尋找對策。下列歷史事件的發生,與這次經濟危機沒有直接關系的是(  )
A.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全面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B.希特勒上臺,德國法西斯統治的建立
C.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九 一八”事變
D.墨索里尼“進軍羅馬”,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建立
13.(2020九上·鎮海期中)“日本人,真兇暴,奪我東三省,殺我們同胞”導致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八國聯軍侵華 B.西安事變
C.九一八事變 D.盧溝橋事變
14.(2019九上·蕭山期中)下圖是一幅題為《日本的泥腳》(1938年)的漫畫。導致漫畫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
①共產黨的敵后戰場有力牽制
②八路軍組織了百團大戰
③國民黨正面戰場的頑強抗戰
④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5.(2017·蕭山模擬)年代尺是歷史學習的有效的方法。某同學用年代尺整理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戰爭歷程。其中,對應錯誤的一項是(  )
A.A B.B C.C D.D
16.(2020九上·鎮海期中)“它”莊嚴宣告:“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及使日本在中國所竊取之領土,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它”是指(  )
A.《聯合國家宣言》 B.《雅爾塔協定》
C.《開羅宣言》 D.《波茨垣公告》
二、非選擇題
17.(2020九上·鎮海期中)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開啟了中華民族復興之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觀眾如果欲睹戰場之真相,以振奮發之精神,就請速來觀看這部影片。
————電影《武漢戰爭》(中國第一部新聞紀錄片)廣告,《民立報》1911年11月30日
材料二:“故對于全國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當與人民協力,共謀農業之發展,以足民食; ——孫中山《建國綱領》
材料三:見下圖
圖一:“皇帝到了,辮子割了” 圖二:北洋軍閥統治下的饑民
(1)閱讀材料一,電影描述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結合歷史知識闡述孫中山為“振奮發之精神”作了哪些準備。
(2)材料二體現了“三民主義”的哪一思想?
(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概述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
18.(2020九上·鎮海期中)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中華民族陷入苦難的深淵。中國人民在抗爭,仁人志士在求索,不斷迎來民族新生。
材料一:新道路
材料二:歷史學者指出:1840-1949年間的中國歷史經歷了“沉淪”、“谷底”、“上升”三個階段,在1840-1900年期間,中國歷史表現為“沉淪”,從1901-1920年期間,中國歷史表現為“谷底”時期,即黑暗到黎明的交錯期,是為上升集聚力量的時期。1921年以后,中國歷史發展趨勢就主要表現為“上升”了。
(1)請概括材料一年代尺中A處:1919年至1949年中國處于什么歷史時期?
(2)根據材料一年代尺所示,任選20世紀抗爭路上其中2個“新”,聯系相關歷史事件,談談你對“新”的理解。
(3)根據兩則材料,說說1921-1949年,中國步入“上升”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兩個)
19.(2020九上·鎮海期中)歷史小板報是我們學習的一種有效形式。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板報。
中國堅持抗戰14年,抗擊日本兵力最多,軍民傷亡3500多萬,經濟損失達5000多億美元。
第三篇 數據鑒史
 
  根據不完全統計,二戰時期各國軍民傷亡9000多萬,參戰國物資總損失4萬億美元。
(1)請將有關中國抗日戰爭的思維導圖A、B處補充完整。
(2)這幅海報出現的歷史背景是什么?結合海報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
(3)根據上邊的數據,指出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兩則數據談談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我們的警示。
20.(2020九上·鎮海期中)“改革開放四十年,時代唱響中國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為了探究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小明同學繪制了如圖年代尺:
材料二: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人民收入情況
項目 國內生產總值(億)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45 165 332
2019年 990865 16021 42359
(1)從新紀元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   到    的偉大飛躍。
(2)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怎樣的轉化?
(3)結合材料,從至少兩個角度談談你對“將改革進行到底”的理解?
21.(2020九上·鎮海期中)判斷題。運用所學知識對下列題目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1)新文化運動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
判斷    理由    
(2)1920年夏,李大釗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
判斷    理由    
(3)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判斷    理由    
(4)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成為真正的世界大戰。
判斷    理由    
(5)黨和政府堅持以公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判斷    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軍艦上,日本向盟軍簽署投降書。中國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斗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2020-1945=75年。
A項75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抗日戰爭的勝利。在2014年2月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經表決通過,將每年的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2.【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青年在薩拉熱窩槍殺了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這就是“薩拉熱窩事件”,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1914年7月,在德國的支持下,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一戰爆發。
ABD三項都不是題干材料中的“機會”所指的事件,不符合題意;
C項薩拉熱窩事件是題干材料中的“機會”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薩拉熱窩事件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3.【答案】B
【知識點】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聯系已學知識可知,一戰后,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由英法美三國操縱,會上簽訂的《凡爾賽和約》中對中國的青島問題沒有合理解決,引發了中國的五四運動。1921-1922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簽訂的《九國公約》肯定美國提出的在華實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使日本獨占中國的野心遭到挫折,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程度。
B項①④能夠證明題干觀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4.【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可知,這出自《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頒布了由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約法規定: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以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并負其責任,司法獨立等。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要求具備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5.【答案】A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旗袍西服中山裝,穿著舒適又大方”體現的是民國時期服飾的變化,改變了過去的長袍馬褂,換上了新式服裝,故①項正確。辛亥革命之后,民國政府下令禁止男子蓄發,女子纏足,因此不會出現“辮子搭肩三尺長”的現象,故②項錯誤。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禁止女子纏足,號召男女平等,女子也有受教育的權利,故③項正確。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下令禁止使用“老爺”“大人”的舊稱,改稱“先生”“君”等平等稱呼。故④項正確。
綜上所述,①③④正確,②錯誤
A項①③④反映了民國時期社會習俗變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國社會習俗的變化及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題時注意抓住歌謠信息,從社會習俗變遷的角度來解答。
6.【答案】C
【知識點】印度的覺醒
【解析】【分析】甘地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民眾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甘地為防止爆發革命,控制了群眾的斗爭方式,保證了資產階級對運動的領導權。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英國殖民統治是甘地提出的“不合作”的矛頭主要指向的對象,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意義。
7.【答案】B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俄國十月革命;羅斯福新政;埃及的華夫脫運動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丘吉爾是英國首相。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為對付經濟危機,他一上任,就宣布實行新政。③丘吉爾——美國——新政不匹配,排除含③的選項。
B項①②④都相匹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相關歷史人物所在的國家名稱及其歷史貢獻,要求具備知識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
8.【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觀察題干圖片可知,圖一事件是新文化運動,圖二事件是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五四運動加速了新文化運動的步伐。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圖2事件加速了圖1事件的步伐看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圖片信息。
9.【答案】D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結合題干中關鍵詞“上海、南湖、開天辟地”可以判斷是共產黨的誕生。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會議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畫舫上進行。會議確定了黨的名稱、奮斗目標、當前任務等。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ABC三項所述均與材料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中國共產黨成立是題干詩句描述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準確獲取、解讀材料信息及知識的識記能力。
10.【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20世紀20年代”“建立革命統一戰線”,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進行了北伐戰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A項打倒列強,除軍閥是此次“聯合”所順應的時代呼聲,符合題意;
B項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思想,不符合題意;
C項土地革命,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時期的口號,不符合題意;
D項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是20世紀30年代面對日寇入侵,中共提出的主張,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大革命,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11.【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 1935年,紅軍在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紀念地,顯然①入選,南昌起義是1927年,沒到紅軍長征,排除②,北伐是1926-1928年,時間不符,排除③,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王明“左”傾錯誤而召開的,④入選,答案是①④. 所以B選項是正確的.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對長征的過程了解比較透徹。
12.【答案】D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中的時間信息“1929年-1933年”可知,墨索里尼“進軍羅馬”發生在1922年,與經濟大危機沒有直接關系。
ABC三項均與此次世界性經濟危機有直接關系,不符合題意;
D項墨索里尼“進軍羅馬”,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建立與這次經濟危機沒有直接關系,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要理解經濟危機與法西斯政權建立的關系,即經濟危機引起政治危機。各國國情不同,尋找不同的道路來擺脫危機,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渡過了危機,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意大利也強化了法西斯專政。
13.【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1931年9月18日,日軍炸毀了沈陽北郊南滿鐵路柳條湖一段鐵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進攻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爆發。
ABD三項與題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題意;
C項九一八事變是導致題干現象的直接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九一八事變,要求具備題干分析與識記能力。
14.【答案】B
【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由漫畫《日本的泥腳》可知,這反映了日本深陷中國戰爭泥潭,再結合時間“1938年”可知,這種情形出現的重要因素有國民黨正面戰場的頑強抗戰和共產黨敵后戰場的有力牽制。②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是在1940年,④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是在1945年,均與題中時間不符,可排除。
B項①③是導致漫畫中情形的重要因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漫畫的解讀,同時要識記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
15.【答案】B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大戰的轉折;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二戰歷程的有關知識。莫斯科戰役開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續到1942年1月,即1942年結束。蘇軍取得了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戰無不勝”的神話的破滅。所以B錯誤,故選擇B。
【點評】本題比較困難,主要考查學生對二戰歷史進程的詳細時間了解,要求較高。
16.【答案】C
【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首腦會晤,發表《開羅宣言》,《開羅宣言》規定“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及使日本在中國所竊取之領土,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開羅宣言》維護了我國的領土主權,中國能夠取得這一重大成果的前提條件是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了巨大貢獻,贏得了國際上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ABD三項均與題中描述不符合,不符合題意;
C項《開羅宣言》莊嚴宣告:“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及使日本在中國所竊取之領土,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開羅宣言》,要求具備準確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
17.【答案】(1)歷史事件:武昌起義。努力:1895年創辦興中會;1905年建立同盟會、提出提出三民主義;1911年發動黃花崗起義等。
(2)民生主義。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但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軍閥長年的戰爭, 造成社會秩序一片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要求具有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小問,根據題干“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開啟了中華民族復興之門”可知,電影《武漢戰爭》最有可能紀錄了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第二小問,需要從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在組織上、思想上、軍事的一系列準備加以闡述即可。
(2)本題考查三民主義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反映了民生方面的內容,強調要求革命需要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進農業發展。
(3)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建,使民主共和國觀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性質,勝利果實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取了,袁世凱開始了北洋軍閥統治,致使社會秩序一片混亂,人民生活依然困苦不堪。
故答案為:(1)歷史事件:武昌起義。努力:1895年創辦興中會;1905年建立同盟會、提出提出三民主義;1911年發動黃花崗起義等。
(2)民生主義。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但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軍閥長年的戰爭, 造成社會秩序一片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
18.【答案】(1)歷史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新開始:1919年,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新面貌: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新道路: 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新紀元: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3)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從國情出發;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工人階級成為領導階級等等
【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1919年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49年新中國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因此1919年至1949年中國處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1927年9月,秋收起義部隊在進攻長沙受挫后,毛澤東當機立斷,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創建了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使中國革命以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3)依據所學知識,1921-1949年,中國步入“上升”期的主要原因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從國情出發;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工人階級成為領導階級等。
故答案為:(1)歷史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新開始:1919年,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新面貌: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新道路: 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新紀元: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3)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從國情出發;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工人階級成為領導階級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新中國的成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9.【答案】(1)A:南京大屠殺;B:百團大戰
(2)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
(3)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歷時最長犧牲最大,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要貢獻。警示:兩則數據反映出二戰給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我們要勿忘歷史,珍愛和平,謀求發展。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日軍罪行;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抗日戰爭,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思維導圖信息。仔細觀察歷史小板報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南京大屠殺;B百團大戰。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區,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進行了長達六周之久的血腥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據統計遇害者達30萬人以上。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等指揮下,先后共出動100多個團約20萬人,在華北2000多千米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主要目標是破壞敵人交通線,摧毀日偽軍據點,史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它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2)本題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勝利原因的相關知識,注意圖片信息的提取,要求具備分析與知識的運用能力。依據海報上的各個國家的國旗,進行合理判斷與分析,此時應是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結合海報和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是因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
(3)本題考查中國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和二戰的警示,要求具備對材料分析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關于貢獻,聯系所學回憶緊扣題意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再現即可: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牽制和消耗了大量的日本兵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了重要貢獻。關于警示,圖示兩則數據反映出二戰給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據此分析理解,這告訴我們 要不忘歷史,珍惜和平,謀求發展。
故答案為:(1)A:南京大屠殺;B:百團大戰。
(2)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
(3)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歷時最長犧牲最大,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要貢獻。警示:兩則數據反映出二戰給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我們要勿忘歷史,珍愛和平,謀求發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的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
20.【答案】(1)富起來;強起來
(2)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3)從材料一的表格信息可知,改革開放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但是從材料一中圖表以又可知,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所以要將改革進行到底。
【知識點】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1)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開,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2)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3)材料二的表格說明了改革開放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但是,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因此,要將改革進行到底。
故答案為:(1)富起來;強起來。
(2)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3)從材料二的表格信息可知,改革開放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但是從材料一中圖表又可知,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所以要將改革進行到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時需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與教材相關知識點相結合,確定答案。
21.【答案】(1)錯誤;辛亥革命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
(2)錯誤;1920年夏,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
(3)錯誤;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4)錯誤;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成為真正的世界大戰。
(5)錯誤;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知識點】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西安事變;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解析】【分析】(1)辛亥革命中孫中山反對滿族的專制統治,提倡民族間的聯合,認為中國各民族是一個整體,這種思想充分體現出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對我們現今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政策有一定的影響。
(2)1920年夏,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
(3)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941年12月8日,美國和英國對日本宣戰。接著,澳大利亞、荷蘭等二十多個國家也對日宣戰。中華民國政府在中日戰爭進行了四年多以后,于12月9日對日宣戰;12月21日,德、意對美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范圍更加擴大了,二戰發展為真正的世界大戰。
(5)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故答案為:(1)錯誤;辛亥革命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
(2)錯誤;1920年夏,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
(3)錯誤;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4)錯誤;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成為真正的世界大戰。
(5)錯誤;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辛亥革命的史實。
(2)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要求學生識記基礎史實。
(3)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的意義。要求識記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的意義。
(4)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洋戰爭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備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的能力。
(5)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課本基礎知識和理解題意。
1 / 1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0九上·鎮海期中)2020年9月3日上午,習近平、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中國人民抗戰紀念館出席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周年紀念儀式。
A. 75 B.81 C.83 D.89
【答案】A
【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軍艦上,日本向盟軍簽署投降書。中國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斗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2020-1945=75年。
A項75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抗日戰爭的勝利。在2014年2月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經表決通過,將每年的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2.(2020九上·鎮海期中)1914年7月,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興奮地高呼:“現在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隨即向塞爾維亞宣戰。這個“機會”指的是(  )
A. 三國同盟成立 B.三國協約形成
C.薩拉熱窩事件 D.凡爾登戰役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青年在薩拉熱窩槍殺了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這就是“薩拉熱窩事件”,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1914年7月,在德國的支持下,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一戰爆發。
ABD三項都不是題干材料中的“機會”所指的事件,不符合題意;
C項薩拉熱窩事件是題干材料中的“機會”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薩拉熱窩事件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3.(2020九上·鎮海期中)俗話說“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可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中國在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上卻處于無權的地位,真可謂“弱國無外交”。以下國際文件能夠證明這一觀點的有(  )。
①《凡爾賽和約》 ②《四國條約》 ③《五國條約》 ④《九國公約》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知識點】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聯系已學知識可知,一戰后,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由英法美三國操縱,會上簽訂的《凡爾賽和約》中對中國的青島問題沒有合理解決,引發了中國的五四運動。1921-1922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簽訂的《九國公約》肯定美國提出的在華實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使日本獨占中國的野心遭到挫折,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程度。
B項①④能夠證明題干觀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4.(2020九上·鎮海期中)“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這出自哪一歷史文獻(  )
A.《欽定憲法大綱》 B.《中華民國憲法》
C.《中華民國約法》 D.《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可知,這出自《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頒布了由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約法規定: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以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并負其責任,司法獨立等。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要求具備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5.歌謠是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現實的反映。下列歌謠反映了民國時期社會習俗變化的是(  )
①旗袍西服中山裝,穿著舒適又大方 ②辮子搭肩三尺長,之乎者也說荒唐
③禁纏足,倡女權,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稱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義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旗袍西服中山裝,穿著舒適又大方”體現的是民國時期服飾的變化,改變了過去的長袍馬褂,換上了新式服裝,故①項正確。辛亥革命之后,民國政府下令禁止男子蓄發,女子纏足,因此不會出現“辮子搭肩三尺長”的現象,故②項錯誤。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禁止女子纏足,號召男女平等,女子也有受教育的權利,故③項正確。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下令禁止使用“老爺”“大人”的舊稱,改稱“先生”“君”等平等稱呼。故④項正確。
綜上所述,①③④正確,②錯誤
A項①③④反映了民國時期社會習俗變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國社會習俗的變化及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題時注意抓住歌謠信息,從社會習俗變遷的角度來解答。
6.(2020九上·鎮海期中)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領導人甘地提出了“不合作”一詞,作為對“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補充和完善。這種“不合作”的矛頭主要指向(  )
A.宗教沖突 B.印度政府
C.英國殖民統治 D.印度國大黨
【答案】C
【知識點】印度的覺醒
【解析】【分析】甘地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民眾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甘地為防止爆發革命,控制了群眾的斗爭方式,保證了資產階級對運動的領導權。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英國殖民統治是甘地提出的“不合作”的矛頭主要指向的對象,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意義。
7.(2020九上·鎮海期中)縱觀不同民族和國家發展的歷程,都不難發現一些影響深遠的歷史人物的身影。下列重要歷史人物、國家和事件都相匹配的是(  )
①列寧 —— 俄國——十月革命 ②扎格魯爾——埃及——華夫脫運動
③丘吉爾——美國——新政 ④李大釗 ——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俄國十月革命;羅斯福新政;埃及的華夫脫運動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丘吉爾是英國首相。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為對付經濟危機,他一上任,就宣布實行新政。③丘吉爾——美國——新政不匹配,排除含③的選項。
B項①②④都相匹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相關歷史人物所在的國家名稱及其歷史貢獻,要求具備知識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
8.(2020九上·鎮海期中)如圖反映的是我國近代史上兩次重要的歷史事件,下列對這兩次事件看法正確的是(  )
圖1 圖2
A.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
B.圖1事件將圖2事件推向了高潮
C.圖2事件加速了圖1事件的步伐
D.都是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觀察題干圖片可知,圖一事件是新文化運動,圖二事件是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五四運動加速了新文化運動的步伐。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圖2事件加速了圖1事件的步伐看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圖片信息。
9.“上海小樓,南湖游船;開天辟地,譜寫新篇。”這一詩句描述的歷史事件是(  )
A.中華民國成立 B.中國同盟會成立
C.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D.中國共產黨成立
【答案】D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結合題干中關鍵詞“上海、南湖、開天辟地”可以判斷是共產黨的誕生。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會議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畫舫上進行。會議確定了黨的名稱、奮斗目標、當前任務等。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ABC三項所述均與材料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中國共產黨成立是題干詩句描述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準確獲取、解讀材料信息及知識的識記能力。
10.(2020九上·鎮海期中)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認識到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此次“聯合”所順應的時代呼聲是 (  )
A.打倒列強,除軍閥 B.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C.土地革命,分田地 D.停止內戰,一致對外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20世紀20年代”“建立革命統一戰線”,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進行了北伐戰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A項打倒列強,除軍閥是此次“聯合”所順應的時代呼聲,符合題意;
B項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思想,不符合題意;
C項土地革命,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時期的口號,不符合題意;
D項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是20世紀30年代面對日寇入侵,中共提出的主張,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大革命,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11.(2018九上·杭州期中)圖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是(  )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 1935年,紅軍在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紀念地,顯然①入選,南昌起義是1927年,沒到紅軍長征,排除②,北伐是1926-1928年,時間不符,排除③,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王明“左”傾錯誤而召開的,④入選,答案是①④. 所以B選項是正確的.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對長征的過程了解比較透徹。
12.(2020九上·鎮海期中)面對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尋找對策。下列歷史事件的發生,與這次經濟危機沒有直接關系的是(  )
A.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全面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B.希特勒上臺,德國法西斯統治的建立
C.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九 一八”事變
D.墨索里尼“進軍羅馬”,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建立
【答案】D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中的時間信息“1929年-1933年”可知,墨索里尼“進軍羅馬”發生在1922年,與經濟大危機沒有直接關系。
ABC三項均與此次世界性經濟危機有直接關系,不符合題意;
D項墨索里尼“進軍羅馬”,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建立與這次經濟危機沒有直接關系,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要理解經濟危機與法西斯政權建立的關系,即經濟危機引起政治危機。各國國情不同,尋找不同的道路來擺脫危機,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渡過了危機,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意大利也強化了法西斯專政。
13.(2020九上·鎮海期中)“日本人,真兇暴,奪我東三省,殺我們同胞”導致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八國聯軍侵華 B.西安事變
C.九一八事變 D.盧溝橋事變
【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1931年9月18日,日軍炸毀了沈陽北郊南滿鐵路柳條湖一段鐵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進攻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爆發。
ABD三項與題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題意;
C項九一八事變是導致題干現象的直接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九一八事變,要求具備題干分析與識記能力。
14.(2019九上·蕭山期中)下圖是一幅題為《日本的泥腳》(1938年)的漫畫。導致漫畫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
①共產黨的敵后戰場有力牽制
②八路軍組織了百團大戰
③國民黨正面戰場的頑強抗戰
④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由漫畫《日本的泥腳》可知,這反映了日本深陷中國戰爭泥潭,再結合時間“1938年”可知,這種情形出現的重要因素有國民黨正面戰場的頑強抗戰和共產黨敵后戰場的有力牽制。②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是在1940年,④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是在1945年,均與題中時間不符,可排除。
B項①③是導致漫畫中情形的重要因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漫畫的解讀,同時要識記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
15.(2017·蕭山模擬)年代尺是歷史學習的有效的方法。某同學用年代尺整理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戰爭歷程。其中,對應錯誤的一項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大戰的轉折;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二戰歷程的有關知識。莫斯科戰役開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續到1942年1月,即1942年結束。蘇軍取得了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戰無不勝”的神話的破滅。所以B錯誤,故選擇B。
【點評】本題比較困難,主要考查學生對二戰歷史進程的詳細時間了解,要求較高。
16.(2020九上·鎮海期中)“它”莊嚴宣告:“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及使日本在中國所竊取之領土,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它”是指(  )
A.《聯合國家宣言》 B.《雅爾塔協定》
C.《開羅宣言》 D.《波茨垣公告》
【答案】C
【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首腦會晤,發表《開羅宣言》,《開羅宣言》規定“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及使日本在中國所竊取之領土,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開羅宣言》維護了我國的領土主權,中國能夠取得這一重大成果的前提條件是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了巨大貢獻,贏得了國際上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ABD三項均與題中描述不符合,不符合題意;
C項《開羅宣言》莊嚴宣告:“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及使日本在中國所竊取之領土,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開羅宣言》,要求具備準確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
二、非選擇題
17.(2020九上·鎮海期中)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開啟了中華民族復興之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觀眾如果欲睹戰場之真相,以振奮發之精神,就請速來觀看這部影片。
————電影《武漢戰爭》(中國第一部新聞紀錄片)廣告,《民立報》1911年11月30日
材料二:“故對于全國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當與人民協力,共謀農業之發展,以足民食; ——孫中山《建國綱領》
材料三:見下圖
圖一:“皇帝到了,辮子割了” 圖二:北洋軍閥統治下的饑民
(1)閱讀材料一,電影描述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結合歷史知識闡述孫中山為“振奮發之精神”作了哪些準備。
(2)材料二體現了“三民主義”的哪一思想?
(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概述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
【答案】(1)歷史事件:武昌起義。努力:1895年創辦興中會;1905年建立同盟會、提出提出三民主義;1911年發動黃花崗起義等。
(2)民生主義。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但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軍閥長年的戰爭, 造成社會秩序一片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要求具有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小問,根據題干“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開啟了中華民族復興之門”可知,電影《武漢戰爭》最有可能紀錄了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第二小問,需要從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在組織上、思想上、軍事的一系列準備加以闡述即可。
(2)本題考查三民主義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反映了民生方面的內容,強調要求革命需要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進農業發展。
(3)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建,使民主共和國觀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性質,勝利果實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取了,袁世凱開始了北洋軍閥統治,致使社會秩序一片混亂,人民生活依然困苦不堪。
故答案為:(1)歷史事件:武昌起義。努力:1895年創辦興中會;1905年建立同盟會、提出提出三民主義;1911年發動黃花崗起義等。
(2)民生主義。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但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軍閥長年的戰爭, 造成社會秩序一片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
18.(2020九上·鎮海期中)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中華民族陷入苦難的深淵。中國人民在抗爭,仁人志士在求索,不斷迎來民族新生。
材料一:新道路
材料二:歷史學者指出:1840-1949年間的中國歷史經歷了“沉淪”、“谷底”、“上升”三個階段,在1840-1900年期間,中國歷史表現為“沉淪”,從1901-1920年期間,中國歷史表現為“谷底”時期,即黑暗到黎明的交錯期,是為上升集聚力量的時期。1921年以后,中國歷史發展趨勢就主要表現為“上升”了。
(1)請概括材料一年代尺中A處:1919年至1949年中國處于什么歷史時期?
(2)根據材料一年代尺所示,任選20世紀抗爭路上其中2個“新”,聯系相關歷史事件,談談你對“新”的理解。
(3)根據兩則材料,說說1921-1949年,中國步入“上升”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兩個)
【答案】(1)歷史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新開始:1919年,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新面貌: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新道路: 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新紀元: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3)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從國情出發;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工人階級成為領導階級等等
【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1919年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49年新中國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因此1919年至1949年中國處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1927年9月,秋收起義部隊在進攻長沙受挫后,毛澤東當機立斷,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創建了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使中國革命以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3)依據所學知識,1921-1949年,中國步入“上升”期的主要原因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從國情出發;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工人階級成為領導階級等。
故答案為:(1)歷史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新開始:1919年,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新面貌: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新道路: 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新紀元: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3)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從國情出發;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工人階級成為領導階級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新中國的成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9.(2020九上·鎮海期中)歷史小板報是我們學習的一種有效形式。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板報。
中國堅持抗戰14年,抗擊日本兵力最多,軍民傷亡3500多萬,經濟損失達5000多億美元。
第三篇 數據鑒史
 
  根據不完全統計,二戰時期各國軍民傷亡9000多萬,參戰國物資總損失4萬億美元。
(1)請將有關中國抗日戰爭的思維導圖A、B處補充完整。
(2)這幅海報出現的歷史背景是什么?結合海報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
(3)根據上邊的數據,指出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兩則數據談談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我們的警示。
【答案】(1)A:南京大屠殺;B:百團大戰
(2)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
(3)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歷時最長犧牲最大,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要貢獻。警示:兩則數據反映出二戰給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我們要勿忘歷史,珍愛和平,謀求發展。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日軍罪行;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抗日戰爭,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思維導圖信息。仔細觀察歷史小板報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南京大屠殺;B百團大戰。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區,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進行了長達六周之久的血腥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據統計遇害者達30萬人以上。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等指揮下,先后共出動100多個團約20萬人,在華北2000多千米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主要目標是破壞敵人交通線,摧毀日偽軍據點,史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它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2)本題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勝利原因的相關知識,注意圖片信息的提取,要求具備分析與知識的運用能力。依據海報上的各個國家的國旗,進行合理判斷與分析,此時應是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結合海報和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是因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
(3)本題考查中國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和二戰的警示,要求具備對材料分析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關于貢獻,聯系所學回憶緊扣題意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再現即可: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牽制和消耗了大量的日本兵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了重要貢獻。關于警示,圖示兩則數據反映出二戰給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據此分析理解,這告訴我們 要不忘歷史,珍惜和平,謀求發展。
故答案為:(1)A:南京大屠殺;B:百團大戰。
(2)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
(3)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歷時最長犧牲最大,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要貢獻。警示:兩則數據反映出二戰給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我們要勿忘歷史,珍愛和平,謀求發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的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
20.(2020九上·鎮海期中)“改革開放四十年,時代唱響中國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為了探究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小明同學繪制了如圖年代尺:
材料二: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人民收入情況
項目 國內生產總值(億)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45 165 332
2019年 990865 16021 42359
(1)從新紀元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   到    的偉大飛躍。
(2)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怎樣的轉化?
(3)結合材料,從至少兩個角度談談你對“將改革進行到底”的理解?
【答案】(1)富起來;強起來
(2)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3)從材料一的表格信息可知,改革開放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但是從材料一中圖表以又可知,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所以要將改革進行到底。
【知識點】改革開放
【解析】【分析】(1)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開,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2)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3)材料二的表格說明了改革開放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但是,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因此,要將改革進行到底。
故答案為:(1)富起來;強起來。
(2)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3)從材料二的表格信息可知,改革開放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但是從材料一中圖表又可知,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所以要將改革進行到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時需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與教材相關知識點相結合,確定答案。
21.(2020九上·鎮海期中)判斷題。運用所學知識對下列題目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1)新文化運動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
判斷    理由    
(2)1920年夏,李大釗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
判斷    理由    
(3)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判斷    理由    
(4)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成為真正的世界大戰。
判斷    理由    
(5)黨和政府堅持以公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判斷    理由    
【答案】(1)錯誤;辛亥革命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
(2)錯誤;1920年夏,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
(3)錯誤;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4)錯誤;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成為真正的世界大戰。
(5)錯誤;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知識點】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西安事變;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解析】【分析】(1)辛亥革命中孫中山反對滿族的專制統治,提倡民族間的聯合,認為中國各民族是一個整體,這種思想充分體現出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對我們現今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政策有一定的影響。
(2)1920年夏,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
(3)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941年12月8日,美國和英國對日本宣戰。接著,澳大利亞、荷蘭等二十多個國家也對日宣戰。中華民國政府在中日戰爭進行了四年多以后,于12月9日對日宣戰;12月21日,德、意對美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范圍更加擴大了,二戰發展為真正的世界大戰。
(5)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故答案為:(1)錯誤;辛亥革命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
(2)錯誤;1920年夏,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
(3)錯誤;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4)錯誤;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成為真正的世界大戰。
(5)錯誤;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辛亥革命的史實。
(2)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要求學生識記基礎史實。
(3)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的意義。要求識記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的意義。
(4)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洋戰爭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備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的能力。
(5)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課本基礎知識和理解題意。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湖县| 哈密市| 乌恰县| 承德市| 拉萨市| 怀集县| 双牌县| 乐至县| 屏山县| 南京市| 哈巴河县| 昔阳县| 新邵县| 邵阳县| 霸州市| 上杭县| 鄯善县| 宾川县| 澎湖县| 高清| 乡城县| 西和县| 金堂县| 玉龙| 泸州市| 长寿区| 陆丰市| 三门县| 万全县| 阿拉善右旗| 富民县| 徐闻县| 萍乡市| 宁晋县| 郓城县| 锡林郭勒盟| 潮安县| 东源县| 砚山县| 宁明县| 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