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稠州中學教育集團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學力檢測試卷(2021.1.4)(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九上·浙江月考)“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列有關“兩次世界大戰”的表述中史實與結論相符合的是 ( )①1916 年 2 月凡爾登戰役中德法雙方傷亡慘重——戰爭給人類帶來災難②莫斯科保衛戰——是蘇德戰爭的根本轉折點,也是二戰的重要轉折點③《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在山東攫取的權益轉讓給日本——一戰是列強的侵略與掠奪戰爭④雅爾塔會議就戰后成立聯合國問題進行討論——對戰后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2020九上·浙江月考)縱觀不同民族和國家發展的歷程,都不難發現一些影響深遠的歷史人物的身影。下列重要歷史人物、國家和事件不相匹配的是( )A.列寧 —— 俄國——十月革命B.扎格魯爾——埃及——華夫脫運動C.孫中山——中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D.丘吉爾——美國——新政3.(2020九上·浙江月考)1927 年,中國革命面臨復雜的分叉路口,中國共產黨在當時作出的一系列抉擇,影響深遠。這些抉擇包括( )①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②發動南昌起義,開始創建人民軍隊③向農村進軍,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④實行戰略轉移,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2020九上·浙江月考)周恩來的一生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以下可以佐證的史實有 ( )①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主任②遵義會議后,成立三人小組,負責軍事③組建第四軍獨立團,進行北伐④參加“七千人大會議”,總結“大躍進”以來的經驗教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2020九上·浙江月考)報紙作為一種大眾傳媒見證了歷史發展的軌跡,以下報紙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 我軍攻克錦州 ② 日本投降矣! ③ 北平宣告解放 ④張楊昨發動對蔣兵諫A.④②①③ B.②④③①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6.(2020九上·浙江月考)“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下列四幅圖中能準確描繪該戰役概況的是( )(注:箭頭①為河流流向,箭頭②為行軍方向)A. B.C. D.7.(2020九上·浙江月考)讀下圖,對其解讀最為恰當的是 ( )A.一五計劃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和輕工業B.“大躍進”導致了工農業生產比例嚴重失調C.人民公社化運動導致生產資料公有化程度高D.“改革開放”使得我國工農業得到快速增長二、非選擇題8.(2020九上·浙江月考)回顧百年歷史,見證光輝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新民主義革命的歷程材料二:1919 年 7 月,毛澤東在長沙創辦《湘江評論》,并在評論上熱情歌頌十月革命的勝利。之后,在毛澤東領導下,湖南共產黨早期組織和社會主義青年團相繼成立,毛澤東、何叔衡、郭亮、肖述凡、夏曦等都是成員。材料三:1949 年 2 月 7 日,毛澤東第一次登上了具有“世界史庫”之稱的美國《時代》周刊封面。本期封面人物報道以《風流人物》為標題,比較詳細地介紹了毛澤東和他領導的中國革命新道路。(1)請你正確選出年代尺中呈現“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三大里程碑”的兩大歷史事件。(填寫序號)(2)結合材料二,分析毛澤東為歷史事件②做了哪些準備?(3)毛澤東在此時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重大歷史背景是什么?中國革命新道路具體指什么?9.(2020九上·浙江月考)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一:建國初期,農民在分地之前,丈量地主的土地。 圖二:“農民積極報名參加“生產合作社。”料二:農民的“憂”和“喜”,見證了我國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的發展變遷。“憂”:“一進食堂門兒,稀粥兩大盆兒;遠看起浪頭,近看照進人兒。”——1960 年順口溜 “喜”:“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眾都想搞,只要準搞三五年,吃陳糧,燒陳草”(1)材料中的圖一和圖二分別反映了哪兩大歷史事件?并指出圖一到圖二的做法在所有制方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材(2)農民的“憂”與當時哪一政策的實施有關?你認為“憂”出現有哪些原因?(3)農民的“喜”與當時哪一政策的實施有關?這一政策為什么能解 “憂”?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莫斯科戰役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神話。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斯大林格勒。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由此開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②表述中史實與結論不相符。D項①③④表述中史實與結論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兩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2.【答案】D【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丘吉爾是英國首相;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為了應付日益嚴重的經濟大危機,實施了新政。ABC三項重要歷史人物、國家和事件都相匹配,不符合題意;D項丘吉爾——美國——新政不相匹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世界重要歷史人物,要求識記重要史實。3.【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24年,中共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1934年蔣介石對中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上“左”的錯誤,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①④和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項②③是1927 年,中國革命面臨復雜的分叉路口作出的抉擇,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開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歷程。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4.【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北伐戰爭期間共產黨員葉挺率領的第四軍獨立團英勇作戰,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為第四軍贏得“鐵軍”的稱號。③組建第四軍獨立團,進行北伐不是周恩來的事跡,排除。B項①②④可以佐證“周恩來的一生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周恩來的相關事跡,結合所學即可作答。注意識記周恩來的歷史功績。5.【答案】A【知識點】西安事變;抗日戰爭的勝利;三大戰役【解析】【分析】①我軍攻克錦州是在1948年10月,②日本投降矣是在1945年8月15日,③北平宣告解放是在1949年1月31日,④張楊昨發動對蔣兵諫是在1936年12月12日。按時間先后排序應為:④②①③。A項④②③①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中國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識記能力。解答排序題需要準確識記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或邏輯關系。6.【答案】B【知識點】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渡江戰役的命令,在長江北岸嚴陣以待的百萬雄師,從西起江西湖口,東到江蘇江陰500多千米的戰線上,分三路強渡長江。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ACD三項都不能準確描繪該戰役概況,不符合題意;B項能準確描繪該戰役概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渡江戰役的相關知識。注意把握渡江戰役的相關知識。7.【答案】B【知識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題干圖片時間從1957年到1960年,聯系所學可知當時開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從時間上排除A、D;由圖可知工業總產值的增長幅度遠超農業總產值,說明工農業生產比例嚴重失調,這是“大躍進”的結果,圖中并未體現生產資料公有化的程度。ACD三項解讀都不恰當,不符合題意;B項“大躍進”導致了工農業生產比例嚴重失調解讀最為恰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躍進”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解讀圖文信息。8.【答案】(1)②④(2)毛澤東創辦《湘江評論》,歌頌十月革命的勝利,宣傳并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準備。在毛澤東領導下,湖南共產黨早期組織和社會主義青年團相繼成立,為中共成立做了組織準備。(3)三大戰役的勝利,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內容: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三大戰役【解析】【分析】(1)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舉行,后又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游船,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辭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標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已經過去,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2)根據材料二“1919 年 7 月,毛澤東在長沙創辦《湘江評論》,并在評論上熱情歌頌十月革命的勝利。之后,在毛澤東領導下,湖南共產黨早期組織和社會主義青年團相繼成立,毛澤東、何叔衡、郭亮、肖述凡、夏曦等都是成員。”可知毛澤東創辦《湘江評論》,歌頌十月革命的勝利,宣傳并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準備。在毛澤東領導下,湖南共產黨早期組織和社會主義青年團相繼成立,為中共成立做了組織準備。(3)結合材料“1949年2月7日”和所學知識可知,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進行了舉世聞名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并取得了的勝利,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國情出發,創造性的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故答案為:(1)②④。(2)毛澤東創辦《湘江評論》,歌頌十月革命的勝利,宣傳并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準備。在毛澤東領導下,湖南共產黨早期組織和社會主義青年團相繼成立,為中共成立做了組織準備。(3)三大戰役的勝利,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內容: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新民主義革命的歷程。要求學生具備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9.【答案】(1)圖一:1950-1952 年土地改革圖二:1953—1956 年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由農民個體私有制轉變為集體所有制(2)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的總路線; 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狀況的愿望,又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的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知識點】三大改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改革【解析】【分析】(1)圖一“建國初期,農民在分地之前,丈量地主的土地”反映的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圖二“農民積極報名參加‘生產合作社’”反映的是1953—1956 年我國對農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完成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2)根據材料二中的“食堂門兒”“1960 年”等信息可知,農民的“憂”與當時實施的人民公社化運動有關。1958年5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八大二次會議。會議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緊接著黨中央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得“左”的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開來,這充分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盡快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遍愿望。(3)結合所學知,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先從農村開始,農民創造出“包產到戶”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的大展。故答案為:(1)圖一:1950-1952年土地改革;圖二:1953—1956 年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由農民個體私有制轉變為集體所有制。(2)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的總路線;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狀況的愿望,又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的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改革、我國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土地改革、我國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相關史實。1 / 1浙江省稠州中學教育集團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學力檢測試卷(2021.1.4)(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九上·浙江月考)“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列有關“兩次世界大戰”的表述中史實與結論相符合的是 ( )①1916 年 2 月凡爾登戰役中德法雙方傷亡慘重——戰爭給人類帶來災難②莫斯科保衛戰——是蘇德戰爭的根本轉折點,也是二戰的重要轉折點③《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在山東攫取的權益轉讓給日本——一戰是列強的侵略與掠奪戰爭④雅爾塔會議就戰后成立聯合國問題進行討論——對戰后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莫斯科戰役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神話。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斯大林格勒。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由此開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②表述中史實與結論不相符。D項①③④表述中史實與結論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兩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2.(2020九上·浙江月考)縱觀不同民族和國家發展的歷程,都不難發現一些影響深遠的歷史人物的身影。下列重要歷史人物、國家和事件不相匹配的是( )A.列寧 —— 俄國——十月革命B.扎格魯爾——埃及——華夫脫運動C.孫中山——中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D.丘吉爾——美國——新政【答案】D【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丘吉爾是英國首相;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為了應付日益嚴重的經濟大危機,實施了新政。ABC三項重要歷史人物、國家和事件都相匹配,不符合題意;D項丘吉爾——美國——新政不相匹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世界重要歷史人物,要求識記重要史實。3.(2020九上·浙江月考)1927 年,中國革命面臨復雜的分叉路口,中國共產黨在當時作出的一系列抉擇,影響深遠。這些抉擇包括( )①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②發動南昌起義,開始創建人民軍隊③向農村進軍,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④實行戰略轉移,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24年,中共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1934年蔣介石對中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上“左”的錯誤,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①④和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項②③是1927 年,中國革命面臨復雜的分叉路口作出的抉擇,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開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歷程。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4.(2020九上·浙江月考)周恩來的一生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以下可以佐證的史實有 ( )①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主任②遵義會議后,成立三人小組,負責軍事③組建第四軍獨立團,進行北伐④參加“七千人大會議”,總結“大躍進”以來的經驗教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北伐戰爭期間共產黨員葉挺率領的第四軍獨立團英勇作戰,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為第四軍贏得“鐵軍”的稱號。③組建第四軍獨立團,進行北伐不是周恩來的事跡,排除。B項①②④可以佐證“周恩來的一生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周恩來的相關事跡,結合所學即可作答。注意識記周恩來的歷史功績。5.(2020九上·浙江月考)報紙作為一種大眾傳媒見證了歷史發展的軌跡,以下報紙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 我軍攻克錦州 ② 日本投降矣! ③ 北平宣告解放 ④張楊昨發動對蔣兵諫A.④②①③ B.②④③①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答案】A【知識點】西安事變;抗日戰爭的勝利;三大戰役【解析】【分析】①我軍攻克錦州是在1948年10月,②日本投降矣是在1945年8月15日,③北平宣告解放是在1949年1月31日,④張楊昨發動對蔣兵諫是在1936年12月12日。按時間先后排序應為:④②①③。A項④②③①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中國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識記能力。解答排序題需要準確識記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或邏輯關系。6.(2020九上·浙江月考)“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下列四幅圖中能準確描繪該戰役概況的是( )(注:箭頭①為河流流向,箭頭②為行軍方向)A. B.C. D.【答案】B【知識點】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渡江戰役的命令,在長江北岸嚴陣以待的百萬雄師,從西起江西湖口,東到江蘇江陰500多千米的戰線上,分三路強渡長江。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ACD三項都不能準確描繪該戰役概況,不符合題意;B項能準確描繪該戰役概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渡江戰役的相關知識。注意把握渡江戰役的相關知識。7.(2020九上·浙江月考)讀下圖,對其解讀最為恰當的是 ( )A.一五計劃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和輕工業B.“大躍進”導致了工農業生產比例嚴重失調C.人民公社化運動導致生產資料公有化程度高D.“改革開放”使得我國工農業得到快速增長【答案】B【知識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題干圖片時間從1957年到1960年,聯系所學可知當時開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從時間上排除A、D;由圖可知工業總產值的增長幅度遠超農業總產值,說明工農業生產比例嚴重失調,這是“大躍進”的結果,圖中并未體現生產資料公有化的程度。ACD三項解讀都不恰當,不符合題意;B項“大躍進”導致了工農業生產比例嚴重失調解讀最為恰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躍進”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解讀圖文信息。二、非選擇題8.(2020九上·浙江月考)回顧百年歷史,見證光輝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新民主義革命的歷程材料二:1919 年 7 月,毛澤東在長沙創辦《湘江評論》,并在評論上熱情歌頌十月革命的勝利。之后,在毛澤東領導下,湖南共產黨早期組織和社會主義青年團相繼成立,毛澤東、何叔衡、郭亮、肖述凡、夏曦等都是成員。材料三:1949 年 2 月 7 日,毛澤東第一次登上了具有“世界史庫”之稱的美國《時代》周刊封面。本期封面人物報道以《風流人物》為標題,比較詳細地介紹了毛澤東和他領導的中國革命新道路。(1)請你正確選出年代尺中呈現“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三大里程碑”的兩大歷史事件。(填寫序號)(2)結合材料二,分析毛澤東為歷史事件②做了哪些準備?(3)毛澤東在此時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重大歷史背景是什么?中國革命新道路具體指什么?【答案】(1)②④(2)毛澤東創辦《湘江評論》,歌頌十月革命的勝利,宣傳并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準備。在毛澤東領導下,湖南共產黨早期組織和社會主義青年團相繼成立,為中共成立做了組織準備。(3)三大戰役的勝利,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內容: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三大戰役【解析】【分析】(1)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舉行,后又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游船,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辭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標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已經過去,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2)根據材料二“1919 年 7 月,毛澤東在長沙創辦《湘江評論》,并在評論上熱情歌頌十月革命的勝利。之后,在毛澤東領導下,湖南共產黨早期組織和社會主義青年團相繼成立,毛澤東、何叔衡、郭亮、肖述凡、夏曦等都是成員。”可知毛澤東創辦《湘江評論》,歌頌十月革命的勝利,宣傳并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準備。在毛澤東領導下,湖南共產黨早期組織和社會主義青年團相繼成立,為中共成立做了組織準備。(3)結合材料“1949年2月7日”和所學知識可知,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進行了舉世聞名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并取得了的勝利,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國情出發,創造性的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故答案為:(1)②④。(2)毛澤東創辦《湘江評論》,歌頌十月革命的勝利,宣傳并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準備。在毛澤東領導下,湖南共產黨早期組織和社會主義青年團相繼成立,為中共成立做了組織準備。(3)三大戰役的勝利,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內容: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新民主義革命的歷程。要求學生具備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9.(2020九上·浙江月考)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一:建國初期,農民在分地之前,丈量地主的土地。 圖二:“農民積極報名參加“生產合作社。”料二:農民的“憂”和“喜”,見證了我國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的發展變遷。“憂”:“一進食堂門兒,稀粥兩大盆兒;遠看起浪頭,近看照進人兒。”——1960 年順口溜 “喜”:“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眾都想搞,只要準搞三五年,吃陳糧,燒陳草”(1)材料中的圖一和圖二分別反映了哪兩大歷史事件?并指出圖一到圖二的做法在所有制方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材(2)農民的“憂”與當時哪一政策的實施有關?你認為“憂”出現有哪些原因?(3)農民的“喜”與當時哪一政策的實施有關?這一政策為什么能解 “憂”?【答案】(1)圖一:1950-1952 年土地改革圖二:1953—1956 年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由農民個體私有制轉變為集體所有制(2)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的總路線; 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狀況的愿望,又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的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知識點】三大改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改革【解析】【分析】(1)圖一“建國初期,農民在分地之前,丈量地主的土地”反映的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圖二“農民積極報名參加‘生產合作社’”反映的是1953—1956 年我國對農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完成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2)根據材料二中的“食堂門兒”“1960 年”等信息可知,農民的“憂”與當時實施的人民公社化運動有關。1958年5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八大二次會議。會議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緊接著黨中央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得“左”的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開來,這充分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盡快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遍愿望。(3)結合所學知,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先從農村開始,農民創造出“包產到戶”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的大展。故答案為:(1)圖一:1950-1952年土地改革;圖二:1953—1956 年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由農民個體私有制轉變為集體所有制。(2)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的總路線;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狀況的愿望,又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的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改革、我國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土地改革、我國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相關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稠州中學教育集團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學力檢測試卷(2021.1.4)(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稠州中學教育集團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學力檢測試卷(2021.1.4)(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