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外…………○…………裝…………○…………訂…………○…………線…………○…………) (※※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 (…………○…………內…………○…………裝…………○…………訂…………○…………線…………○…………)登陸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三次月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九上·北侖月考)有人說:“100年前,武昌的槍聲埋葬了一個舊時代。”下列有關辛亥革命歷史功績的表述正確的是( )A. 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 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C. 改變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D.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答案】 B【考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A項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錯誤,辛亥革命結束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不符合題意;B項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表述正確,符合題意;CD兩項表述錯誤,改變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要求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識記的能力。2.(2020九上·北侖月考)一戰期間,陳獨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為對象的刊物,在發刊詞中指出:“篤古不變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進之族,方興未已。”文中“求變”主要針對( )A. 思想觀念 B. 軍事技術 C. 經濟組織 D. 教育制度【答案】 A【考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A項據題干信息和所學可知,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以解放和啟迪國民覺悟,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3.(2020九上·北侖月考)有學者評價“五四運動使中國走上了永不回頭的、光明的啟蒙之路”。以下關于五四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要求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②一場徹底的反帝愛國的運動③反對北洋政府外交上軟弱無能 ④工人階級起到了先鋒作用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答案】 A【考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提出“外爭主權,內懲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條”“拒絕在合約上簽字”等口號,要求嚴懲親日派買過賊曹汝霖、陸宗輿和章宗祥;這是一場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它反對北洋政府外交上軟弱無能,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故①②③正確。④學生發揮先鋒作用,故④錯誤。A項①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4.(2020九上·紹興月考)縱觀中國近代歷史,下列選項中可以體現國共兩黨合作的是( )A. 辛亥革命、北伐戰爭 B. 黃埔軍校、解放戰爭C. 黃埔軍校、抗日戰爭 D. 辛亥革命、抗日戰爭【答案】 C【考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是1924—1927年的國民革命時期。主要成果有,1924年,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國民黨創辦了黃埔軍校。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是在1937—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團結一致,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放戰爭和長征是國共內戰,辛亥革命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ABD三項不能完全體現國共兩黨合作,不符合題意;C項黃埔軍校、抗日戰爭可以體現國共兩黨合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兩黨兩次合作相關知識。5.(2020九上·北侖月考)西安事變結束后,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就當時局勢發表評論:“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她所指的“統一”意指( )A. 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 B. 內戰結束,全民族抗戰正式開始C. 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 D. 促成國共停止內戰、合作抗日【答案】 D【考點】西安事變【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結合所學可知,西安事變爆發后,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提出和平解決的主張,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促進國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現。A項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的標志是張學良“東北易幟”,不符合題意;B項內戰結束,全民族抗戰正式開始不符合史實,1937年9月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戰正式開始,不符合題意;C項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促成國共停止內戰、合作抗日是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所指的“統一”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掌握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關鍵信息是“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6.(2020九上·北侖月考)下列照片作為第一手史料定格了歷史的瞬間,按拍攝時間順序,正確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③①②④【答案】 C【考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①中國軍隊在盧溝橋上自衛反擊反映的是1937年的七七事變;②日軍裝甲車進入沈陽城反映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③中國軍隊在臺兒莊與日軍巷戰反映的是1938年的臺兒莊戰役;④彭德懷在炮團哨所指揮作戰反映的是1940年的百團大戰;因而按拍攝時間順序,正確的是②①③④。C項②①③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七七事變、九一八事變、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靈活掌握七七事變、九一八事變、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時間以及影響。7.(2020九上·北侖月考)小明同學在搜索引擎中輸入了“1937年9月”、“八路軍”、“第一次大捷”三個關鍵詞,你認為最有可能出現的歷史事件是( )A. 平型關大捷 B. 淞滬會戰 C. 臺兒莊戰役 D. 百團大戰【答案】 A【考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937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成功,史稱“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A項平型關大捷是最有可能出現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和“1937年9月”、“八路軍”、“第一次大捷”三個關鍵詞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平型關大捷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靈活掌握抗日戰爭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8.(2020九上·義烏月考)口號、民謠、詩詞等往往有著明顯的時代氣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號、民謠、詩詞按其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②“還我青島”③阿婆苦了幾十年,紅軍來后分了田 ④“打倒列強,除軍閥”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③①【答案】 B【考點】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發生在1934~1936年的長征中;“還我青島”是1915年五四運動的口號; “阿婆苦了幾十年,紅軍來了分了田”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時期1928年實行的分田地政策; “打倒列強,除軍閥”是1926年北伐戰爭的口號,故正確順序是②③④①。B項②④③①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口號、民謠、詩詞按其先后順序排列,要求識記基礎史實。9.(2020九上·北侖月考)以下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各段解讀正確的有( )①國共二次合作,共同抵御侵略 ②工農武裝割據,尋求新的道路③北洋軍閥統治,政局動蕩不安 ④兩種命運決戰,新中國的誕生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 C【考點】工農武裝割據,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國共二次合作是在1937- -1945年 ,①錯誤;工農武裝割據,尋求新的道路,是指1927年開始中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 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②正確;1931- -1937年是抗日戰爭時期,③錯誤;“結束百年屈辱,人民當家作主”是指經過1946- -1949年,三年解放戰爭,成立了新中國,④正確。C項②④解讀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的了解,要求具備圖片信息的準確解讀與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二、材料分析題10.(2020九上·北侖月考)“一場熱血沸騰的革命”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辛亥革命大事記(1912年部分)時間 主要內容1月1日 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月18日 南方代表與袁世凱代表開始進行南北和談2月12日 清宣統帝溥儀下詔退位,帝制終結2月13日 袁世凱致電南京臨時政府,宣言贊成共和3月11日 頒布《 》 ,其中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4月1日 孫中山正式宣告辭去臨時大總統之職材料二:有人認為辛亥革命是中國“從君主到民主”社會轉型的成功開始,也有人認為“辛亥革命只趕走了一個皇帝,剪了一條辮子,革命失敗了”。材料三:偉大的人物是這樣一種人,他能用言辭把時代的意志表達出來,并能用他的行動把時代的意志建構起來。[注]時代的意志:此處指歷史發展的潮流或方向。——黑格爾《法哲學原理》(1)在表中________處填上合適的內容,其規定體現了三民主義思想的哪一內容。________(2)根據材料二,請結合史實說明你的觀點。(3)綜合三則材料及所學知識,論述孫中山先生是一位偉大的人物。【答案】 (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民權(2)同意成功。理由:辛亥革命取得了偉大的歷史功績,如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同意失敗。理由:如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3)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稱為中華民國的“國父”。他建立興中會、中國同盟會;他提出了三民主義,稱為了革命的指導思想;他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他成立中國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他改組國民黨,推進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國民革命運動。【考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頒布了由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約法規定: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并負其責任,司法獨立等。“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 體現了體現了人民主權,即三民主義中的民權主義。(2)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同意成功的觀點;理由:辛亥革命取得了偉大的歷史功績,如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同意失敗的觀點;理由: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3)孫中山先生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中華民國的國父。孫中山順應了歷史的潮流,他創立興中會、組織中國同盟會、領導辛亥革命、創建中華民國。1894年,孫中山和黃興建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孫中山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后來孫中山在《民報》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1911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1912年建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1912年3月頒布了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他在國民黨一大上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使民主革命走向成熟。同時重新解釋三民主義,增加了對外反對帝國主義的內容,推動了舊民主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等。故答案為:(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民權。(2)同意成功。理由:辛亥革命取得了偉大的歷史功績,如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同意失敗。理由:如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3)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稱為中華民國的“國父”。他建立興中會、中國同盟會;他提出了三民主義,稱為了革命的指導思想;他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他成立中國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他改組國民黨,推進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國民革命運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對基礎知識的分析理解能力。靈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是解題的關鍵。11.(2020九上·北侖月考)“一個砥礪奮進的政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史料收集 問題【新生】 “這里”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這里”是我們黨的根脈。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趕赴“這里”為的是在歷史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 ⑴根據所學的知識,推測“這里”指的是哪些地方?結合材料說說你的理由。【抉擇】 圖一 八七會議會址 圖二 遵義會議會址 ⑵“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期間面臨一個又一個的危機,從實際出發做出了正確的抉擇”。根據圖片反映的事件,說說中國共產黨分別做出了怎樣的抉擇?【御敵】 親愛的同胞們!本黨......現在為求得與國民黨的精誠團結,鞏固全國的和平統一,實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戰爭,我們準備把蘇區取消,紅軍改編……立即實行,以便用統一團結的全國力量,抵抗外敵的侵略。 ——摘編自1937年《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 ⑶國共關系發生怎樣的變化?聯系時代背景,分析這一變化的原因【曙光】 圖三中共代表赴重慶談判 圖四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 ⑷請依據圖片材料,從人心向背的角度解讀中國共產黨取得執政地位的原因【答案】 ⑴嘉興南湖和上海;因為材料中說不忘初心,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中共“一大”召開的地方,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標志著共產黨的成立)。⑵圖一的抉擇: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政權是從槍桿子里取得的重要論斷。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確立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⑶國共對抗到國共合作。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民族危機深重。⑷1945年8月,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從捍衛人民利益出發,響應人民要求和平的呼聲,團結了廣大人民群眾。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徹底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激發了廣大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考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由于敵人的破壞,會議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舉行,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由“這里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這里是我們黨的根脈。”可知,習總書記等領導人趕赴“這里”指的是上海、浙江嘉興。(2)1927年8月7日,八七會議在漢口召開,大會通過了土地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決定舉行秋收起義。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大會糾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傾錯誤,取消博古、李德等人的軍事最高指揮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3)盧溝橋事變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從此國共兩黨由對抗到合作,共同抗日。(4)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1945年8月,毛澤東高瞻遠矚,以驚人的膽魄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從捍衛人民利益出發,響應人民要求和平的呼聲,團結了廣大人民群眾。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徹底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農民踴躍參軍參戰,掀起支援前線的熱潮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故答案為:(1)嘉興南湖和上海;因為材料中說不忘初心,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中共“一大”召開的地方,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標志著共產黨的成立)。(2)圖一的抉擇: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政權是從槍桿子里取得的重要論斷。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確立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3)國共對抗到國共合作。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民族危機深重。(4)1945年8月,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從捍衛人民利益出發,響應人民要求和平的呼聲,團結了廣大人民群眾。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徹底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激發了廣大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八七會議、遵義會議、國共第二次合作、重慶談判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掌握中共一大、八七會議、遵義會議、國共第二次合作、重慶談判的相關知識。1 / 1(…………○…………外…………○…………裝…………○…………訂…………○…………線…………○…………) (※※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 (…………○…………內…………○…………裝…………○…………訂…………○…………線…………○…………)登陸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三次月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九上·北侖月考)有人說:“100年前,武昌的槍聲埋葬了一個舊時代。”下列有關辛亥革命歷史功績的表述正確的是( )A. 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 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C. 改變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D.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2.(2020九上·北侖月考)一戰期間,陳獨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為對象的刊物,在發刊詞中指出:“篤古不變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進之族,方興未已。”文中“求變”主要針對( )A. 思想觀念 B. 軍事技術 C. 經濟組織 D. 教育制度3.(2020九上·北侖月考)有學者評價“五四運動使中國走上了永不回頭的、光明的啟蒙之路”。以下關于五四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要求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②一場徹底的反帝愛國的運動③反對北洋政府外交上軟弱無能 ④工人階級起到了先鋒作用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4.(2020九上·紹興月考)縱觀中國近代歷史,下列選項中可以體現國共兩黨合作的是( )A. 辛亥革命、北伐戰爭 B. 黃埔軍校、解放戰爭C. 黃埔軍校、抗日戰爭 D. 辛亥革命、抗日戰爭5.(2020九上·北侖月考)西安事變結束后,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就當時局勢發表評論:“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她所指的“統一”意指( )A. 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 B. 內戰結束,全民族抗戰正式開始C. 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 D. 促成國共停止內戰、合作抗日6.(2020九上·北侖月考)下列照片作為第一手史料定格了歷史的瞬間,按拍攝時間順序,正確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③①②④7.(2020九上·北侖月考)小明同學在搜索引擎中輸入了“1937年9月”、“八路軍”、“第一次大捷”三個關鍵詞,你認為最有可能出現的歷史事件是( )A. 平型關大捷 B. 淞滬會戰 C. 臺兒莊戰役 D. 百團大戰8.(2020九上·義烏月考)口號、民謠、詩詞等往往有著明顯的時代氣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號、民謠、詩詞按其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②“還我青島”③阿婆苦了幾十年,紅軍來后分了田 ④“打倒列強,除軍閥”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③①9.(2020九上·北侖月考)以下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各段解讀正確的有( )①國共二次合作,共同抵御侵略 ②工農武裝割據,尋求新的道路③北洋軍閥統治,政局動蕩不安 ④兩種命運決戰,新中國的誕生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二、材料分析題10.(2020九上·北侖月考)“一場熱血沸騰的革命”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辛亥革命大事記(1912年部分)時間 主要內容1月1日 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月18日 南方代表與袁世凱代表開始進行南北和談2月12日 清宣統帝溥儀下詔退位,帝制終結2月13日 袁世凱致電南京臨時政府,宣言贊成共和3月11日 頒布《 》 ,其中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4月1日 孫中山正式宣告辭去臨時大總統之職材料二:有人認為辛亥革命是中國“從君主到民主”社會轉型的成功開始,也有人認為“辛亥革命只趕走了一個皇帝,剪了一條辮子,革命失敗了”。材料三:偉大的人物是這樣一種人,他能用言辭把時代的意志表達出來,并能用他的行動把時代的意志建構起來。[注]時代的意志:此處指歷史發展的潮流或方向。——黑格爾《法哲學原理》(1)在表中________處填上合適的內容,其規定體現了三民主義思想的哪一內容。________(2)根據材料二,請結合史實說明你的觀點。(3)綜合三則材料及所學知識,論述孫中山先生是一位偉大的人物。11.(2020九上·北侖月考)“一個砥礪奮進的政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史料收集 問題【新生】 “這里”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這里”是我們黨的根脈。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趕赴“這里”為的是在歷史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 ⑴根據所學的知識,推測“這里”指的是哪些地方?結合材料說說你的理由。【抉擇】 圖一 八七會議會址 圖二 遵義會議會址 ⑵“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期間面臨一個又一個的危機,從實際出發做出了正確的抉擇”。根據圖片反映的事件,說說中國共產黨分別做出了怎樣的抉擇?【御敵】 親愛的同胞們!本黨......現在為求得與國民黨的精誠團結,鞏固全國的和平統一,實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戰爭,我們準備把蘇區取消,紅軍改編……立即實行,以便用統一團結的全國力量,抵抗外敵的侵略。 ——摘編自1937年《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 ⑶國共關系發生怎樣的變化?聯系時代背景,分析這一變化的原因【曙光】 圖三中共代表赴重慶談判 圖四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 ⑷請依據圖片材料,從人心向背的角度解讀中國共產黨取得執政地位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一、選擇題1.【答案】 B【考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A項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錯誤,辛亥革命結束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不符合題意;B項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表述正確,符合題意;CD兩項表述錯誤,改變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要求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識記的能力。2.【答案】 A【考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A項據題干信息和所學可知,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以解放和啟迪國民覺悟,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3.【答案】 A【考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提出“外爭主權,內懲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條”“拒絕在合約上簽字”等口號,要求嚴懲親日派買過賊曹汝霖、陸宗輿和章宗祥;這是一場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它反對北洋政府外交上軟弱無能,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故①②③正確。④學生發揮先鋒作用,故④錯誤。A項①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4.【答案】 C【考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是1924—1927年的國民革命時期。主要成果有,1924年,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國民黨創辦了黃埔軍校。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是在1937—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團結一致,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放戰爭和長征是國共內戰,辛亥革命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ABD三項不能完全體現國共兩黨合作,不符合題意;C項黃埔軍校、抗日戰爭可以體現國共兩黨合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兩黨兩次合作相關知識。5.【答案】 D【考點】西安事變【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結合所學可知,西安事變爆發后,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提出和平解決的主張,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促進國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現。A項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的標志是張學良“東北易幟”,不符合題意;B項內戰結束,全民族抗戰正式開始不符合史實,1937年9月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戰正式開始,不符合題意;C項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促成國共停止內戰、合作抗日是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所指的“統一”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掌握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關鍵信息是“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6.【答案】 C【考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①中國軍隊在盧溝橋上自衛反擊反映的是1937年的七七事變;②日軍裝甲車進入沈陽城反映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③中國軍隊在臺兒莊與日軍巷戰反映的是1938年的臺兒莊戰役;④彭德懷在炮團哨所指揮作戰反映的是1940年的百團大戰;因而按拍攝時間順序,正確的是②①③④。C項②①③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七七事變、九一八事變、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靈活掌握七七事變、九一八事變、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時間以及影響。7.【答案】 A【考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937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成功,史稱“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A項平型關大捷是最有可能出現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和“1937年9月”、“八路軍”、“第一次大捷”三個關鍵詞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平型關大捷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靈活掌握抗日戰爭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8.【答案】 B【考點】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發生在1934~1936年的長征中;“還我青島”是1915年五四運動的口號; “阿婆苦了幾十年,紅軍來了分了田”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時期1928年實行的分田地政策; “打倒列強,除軍閥”是1926年北伐戰爭的口號,故正確順序是②③④①。B項②④③①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口號、民謠、詩詞按其先后順序排列,要求識記基礎史實。9.【答案】 C【考點】工農武裝割據,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國共二次合作是在1937- -1945年 ,①錯誤;工農武裝割據,尋求新的道路,是指1927年開始中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 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②正確;1931- -1937年是抗日戰爭時期,③錯誤;“結束百年屈辱,人民當家作主”是指經過1946- -1949年,三年解放戰爭,成立了新中國,④正確。C項②④解讀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的了解,要求具備圖片信息的準確解讀與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二、材料分析題10.【答案】 (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民權(2)同意成功。理由:辛亥革命取得了偉大的歷史功績,如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同意失敗。理由:如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3)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稱為中華民國的“國父”。他建立興中會、中國同盟會;他提出了三民主義,稱為了革命的指導思想;他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他成立中國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他改組國民黨,推進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國民革命運動。【考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頒布了由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約法規定: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并負其責任,司法獨立等。“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 體現了體現了人民主權,即三民主義中的民權主義。(2)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同意成功的觀點;理由:辛亥革命取得了偉大的歷史功績,如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同意失敗的觀點;理由: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3)孫中山先生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中華民國的國父。孫中山順應了歷史的潮流,他創立興中會、組織中國同盟會、領導辛亥革命、創建中華民國。1894年,孫中山和黃興建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孫中山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后來孫中山在《民報》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1911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1912年建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1912年3月頒布了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他在國民黨一大上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使民主革命走向成熟。同時重新解釋三民主義,增加了對外反對帝國主義的內容,推動了舊民主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等。故答案為:(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民權。(2)同意成功。理由:辛亥革命取得了偉大的歷史功績,如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同意失敗。理由:如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3)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稱為中華民國的“國父”。他建立興中會、中國同盟會;他提出了三民主義,稱為了革命的指導思想;他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他成立中國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他改組國民黨,推進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國民革命運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對基礎知識的分析理解能力。靈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是解題的關鍵。11.【答案】 ⑴嘉興南湖和上海;因為材料中說不忘初心,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中共“一大”召開的地方,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標志著共產黨的成立)。⑵圖一的抉擇: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政權是從槍桿子里取得的重要論斷。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確立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⑶國共對抗到國共合作。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民族危機深重。⑷1945年8月,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從捍衛人民利益出發,響應人民要求和平的呼聲,團結了廣大人民群眾。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徹底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激發了廣大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考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由于敵人的破壞,會議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舉行,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由“這里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這里是我們黨的根脈。”可知,習總書記等領導人趕赴“這里”指的是上海、浙江嘉興。(2)1927年8月7日,八七會議在漢口召開,大會通過了土地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決定舉行秋收起義。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大會糾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傾錯誤,取消博古、李德等人的軍事最高指揮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3)盧溝橋事變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從此國共兩黨由對抗到合作,共同抗日。(4)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1945年8月,毛澤東高瞻遠矚,以驚人的膽魄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從捍衛人民利益出發,響應人民要求和平的呼聲,團結了廣大人民群眾。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徹底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農民踴躍參軍參戰,掀起支援前線的熱潮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故答案為:(1)嘉興南湖和上海;因為材料中說不忘初心,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中共“一大”召開的地方,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標志著共產黨的成立)。(2)圖一的抉擇: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政權是從槍桿子里取得的重要論斷。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確立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3)國共對抗到國共合作。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民族危機深重。(4)1945年8月,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從捍衛人民利益出發,響應人民要求和平的呼聲,團結了廣大人民群眾。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徹底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激發了廣大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八七會議、遵義會議、國共第二次合作、重慶談判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掌握中共一大、八七會議、遵義會議、國共第二次合作、重慶談判的相關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三次月考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三次月考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