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三次質量分析檢測試卷(歷社部分)一、單項選擇題1.(2020九上·鄞州月考)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歷程。如圖是其曲折發展示意圖,F1是它發展的動力,F2是它發展的阻力。下列哪一事件客觀上減小了F2。( ?。?br/>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B.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C.國民黨發動內戰 D.官僚資本主義的形成【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根據圖和所學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列強忙于一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民族工業的壓迫,使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出現“短暫的春天”。A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客觀上減小了F2,符合題意;B項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錯誤,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多民族工業進行掠奪,民族工業萎縮,不符合題意;C項國民黨發動內戰錯誤,國民黨實行戰時體制時期,阻力沒有減輕,不符合題意;D項官僚資本主義的形成錯誤,解放戰爭時期,民族工業陷入絕境,官僚資本主義是壓制民族工業的因素之一,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圖片信息。2.(2020九上·鄞州月考)1923年,胡適撰文說:“這三十年來,有一個名詞在國內幾乎做到了無上尊嚴的地位,無論懂與不懂的人,無論守舊和維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對它表示輕視或戲侮態度?!边@個“名詞”應該是( )A.變法 B.科學 C.民主 D.革命【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1923年,胡適”“無論懂與不懂的人,無論守舊和維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對它表示輕視或戲侮的態度”等,材料主旨即涉及思想方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即指科學。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科學應該是這個“名詞”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3.下列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按“東南西北”的地理方位排序正確的是( )①中國同盟會成立 ②國民黨一大召開 ③長征會寧會師 ④袁世凱就任大總統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紅軍長征;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①發生在東京;②發生在廣州;③發生在甘肅會寧;④發生在北京;所以按“東南西北”的地理方位排序①②③④。B項①②③④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準確識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4.(2020九上·鄞州月考)“這場運動使得中國共產黨開始擁有完全在其控制之下的武裝力量,它是共產黨武力奪取政權的開端”?!斑@場運動”是指( ?。?br/>A.武昌起義 B.北伐戰爭 C.南昌起義 D.秋收起義【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發動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發動統治的第一槍,成為中共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南昌起義是“這場運動”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的相關知識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南昌起義的相關史實。5.(2020九上·鄞州月考)歷史選擇的關口,往往會召集會議,解決遇到的重大問題。以下對中國共產黨召開的八七會議和七屆二中全會的比較正確的是( ?。?br/>A.都為中國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B.都標志著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C.都是為了總結革命失敗的教訓D.都是在革命過程中召開的緊急會議【答案】A【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1949年春,中國共產黨在河北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決定把全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轉移到恢復和發展生產上來。八七會議和七屆二中全會都為中國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A項都為中國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比較正確,符合題意;B項都標志著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不符合八七會議,不符合題意;CD兩項不符合七屆二中全會,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八七會議和七屆二中全會的共同點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八七會議和七屆二中全會的相關史實。6.(2020九上·鄞州月考)20世紀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評論報》曾寫到:“(中國)內戰戰場的真正分界,是在這樣兩種不同的地區中間:一種是農民給自己種地,另一種是農民給地主種地”,這“不但決定國共兩黨的前途,而且將決定這個國家的命運”。此處強調的是( ?。?br/>A.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B.國共合作的必要性C.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D.內戰勝利的可能性【答案】C【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據“20世紀40年代”“一種是農民給自己種地,另一種是農民給地主種地”可知,評論意在強調戰爭的勝敗取決于國共的土地政策。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貧苦農民耕種,調動了農民革命的積極性,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準備了群眾基礎。A項土地革命的必要性不是題干強調的內容,不符合題意;B項國共合作的必要性不是題干材料強調的內容,當時正處于解放戰爭期間,而非國共合作,不符合題意;C項土地改革的重要性是題干材料強調的內容,符合題意;D項內戰勝利的可能性不是題干材料強調的內容,題干強調的是重視土地問題與否對兩黨重要性的認識,而非內戰勝利的可能性,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改革的意義,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7.(2017·浙江模擬)《古城新情調》一文寫道:解放就是光明的到來,解放亦是生活的向上,王府百貨店掛起了慶祝和平解放的大標語。與文中情景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淮海戰役勝利 B.遼沈戰役勝利C.渡江戰役勝利 D.平津戰役勝利【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平津戰役的有關知識。根據材料關鍵詞“王府百貨”、“和平解放”可知,這一事件是指北平和平解放,發生在平津戰役時期。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平津戰役的識記。8.(2020九上·鄞州月考)右邊是原南京總統府蔣介石辦公桌的臺歷,透過歷史的塵埃,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天 ( )A.北伐軍打敗軍閥孫傳芳 B.日本宣布了無條件投降C.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 D.祖國大陸實現全部解放【答案】C【知識點】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民國三十八年就是1911年加上三十八年,等于1949年,聯系所學知識,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在長江北岸嚴陣以待的百萬雄師,從西起江西湖口,東到江蘇江陰500多千米的戰線上,分三路強渡長江。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渡江戰役的相關知識。注意掌握渡江戰役以及意義。9.(2020九上·鄞州月考)辛亥革命、國民革命運動、人民解放戰爭構成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滿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和南京政府的反動統治相繼被推翻。關于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說法,根本一致的是( ?。?br/>A.革命對象與領導階級 B.革命性質和革命任務C.領導階級和革命前途 D.革命結果和指導思想【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中國近代史以1919年為界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辛亥革命屬于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民革命運動和人民解放戰爭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舊民主革命的革命性質和革命任務相同,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任務也一致,都是反帝反封建。但領導階級、指導思想、革命的前途等不同。題目中所述三個事件的領導階級不一致,辛亥革命和國民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而解放戰爭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結果與指導思想也不一致,因為前兩個事件的結果最終沒有完全成功,所以與其指導思想不一致。ACD三項不一致,不符合題意;B項革命性質和革命任務根本一致,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國民革命運動、人民解放戰爭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辛亥革命、國民革命運動、人民解放戰爭的革命性質和革命任務相同。10.(2020九上·鄞州月考)中共中央駐地在近代曾發生過下述變化:上?!鸾稹影病靼仄隆逼?。這一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下列相關表述正確的是( ?。?br/>①從上海到瑞金,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的領導地位②從瑞金到延安,有利于國內戰爭向民族戰爭的轉變③從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戰爭形勢的變化④從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城市到鄉村的轉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中共中央駐地從上海到瑞金期間應在1921年至1934年長征前夕,1935年初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時間信息不符,故①錯誤。中共中央駐地從瑞金到延安應是從1934年紅軍長征開始到1947年解放戰爭前期,在此期間發生的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有利于國內戰爭向民族戰爭的轉變,故②正確。從延安到西柏坡應是從1947年解放戰爭的前期到1949年春,此時出現了解放軍的戰略進攻和戰略決戰的勝利,反映了解放戰爭的形勢的變化,故③正確。1949年春在河北西柏坡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向城市的轉移,而不是從城市到鄉村的轉移,故④錯誤。C項②③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在民主革命時期的重大事件,要求識記基礎史實。二、非選擇題11.(2020九上·鄞州月考)行為判斷題(1)一位著名記者曾在1938年游歷德國后發了一篇《德國進攻波蘭,二戰爆發》的報道。判斷: 。理由: 。(2)1919年北大學生聚在未名湖畔激憤地議論著巴黎和會所簽訂的《九國公約》對中國的影響。判斷: 。理由: 。(3)今年是辛亥革命爆發110周年。小王建議父母去武漢或南京參觀辛亥革命遺址。判斷: 。理由: 。【答案】(1)錯誤;德國進攻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二戰爆發是在1939年。(2)錯誤;巴黎和會簽訂的是《凡爾賽條約》或《九國公約》是在華盛頓會議簽署的。(3)正確;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發地(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標志)或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凡爾賽體系【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2)依據所學可知,1919年1月,巴黎和會召開,會議由英、法、美三國控制。戰勝國懷著分贓和稱霸的企圖參加會議。1919年6月, 戰勝國與德國簽署了《凡爾賽和約》,在《凡爾賽和約》中,列強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損害了中國的權益。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表面上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實際上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使中國又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宰割的局面。(3)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的浪潮,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就任臨時大總統。故答案為:(1)錯誤;德國進攻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二戰爆發是在1939年。(2)錯誤;巴黎和會簽訂的是《凡爾賽條約》或《九國公約》是在華盛頓會議簽署的。(3)正確;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發地(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標志)或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掌握基礎知識是解題的關鍵。12.(2020九上·鄞州月考)習近平主席說“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以下是某校九年級歷史興趣小組同學收集的資料,請你運用所學知識一起參與。材料一:材料二:該興趣小組同學摘錄了當時中國共產黨的一些文件內容:摘錄1:黨的策略路線,是在發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賊頭子蔣介石……——摘自1935年12月《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摘錄2:在日本帝國主義繼續進攻,全國民族革命運動繼續發展的條件下……我們的總方針應是……一方面繼續揭破他們的每一退讓、妥協,喪權辱國的言論與行動,另一方面要向他們提議與要求建立抗日的統一戰線,訂立抗日的協定。——摘自1936年9月1日《中央關于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摘錄3:根據資產階級及國民黨內部開始向著抗日救國方向的變化,本黨從一九三六年八月印發了《致國民黨書》,提出了為“統一的民主共和國”而斗爭的總目標。在這一總目標下,我們主張“聯蔣抗日”。——摘自1937年4月15日《中央委員會告全黨同志書》材料三:二戰中,中國從世界政治舞臺的邊緣躍入中心地帶,抓住了機遇,參與戰后國際秩序的構建并在其中獲得了重要地位。——摘自王建朗《從世界秩序的變遷中觀察中國》(1)根據材料一年代尺在a處填上最恰當的內容。并根據材料說說你獲取的信息有哪些?。(2)比較摘錄1、2、3,請說說中國共產黨的策略有何變化,并分析其轉變的客觀原因。(3)請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兩例史實依據。【答案】(1)a抗日戰爭;①戰爭給各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③作為東方主戰場的中國戰場歷時最長。(2)由反蔣抗日到逼蔣抗日到聯蔣抗日。原因:日本不斷擴大侵華戰爭,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3)1942年1月,中、美、蘇、英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1943年11月,中、美、英召開開羅會議,共同發表《開羅宣言》;1945年6月,中、美、蘇、英、法等國代表簽署《聯合國憲章》,中國成為聯合國 創始國和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知識點】西安事變;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國抗日戰爭,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表格信息及識記基礎史實。第一小問,材料一年代尺中a的起止時間分別為1931年和1945年,結合所學知識,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1945年日本投降,1931年——1945年屬于抗日戰爭時期。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一“二戰各國傷亡情況統計表(部分)”表格中所列的各國傷亡數字,尤其是中國最多,由此可知,二戰給各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從材料一年代尺信息中可知,中國的抗日戰爭開始最早、歷時最長。(2)本題考查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策略的變化及其原因,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第一小問,根據摘錄1 “黨的策略路線,是……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賊頭子蔣介石……”可知,此時中國共產黨的策略是反蔣抗日;根據摘錄2“……我們的總方針應是……另一方面要向他們提議與要求建立抗日的統一戰線,訂立抗日的協定。”可以得出,此時中國共產黨的策略是逼蔣抗日;根據摘錄3“在這一總目標下,我們主張‘聯蔣抗日’”可以得出,此時中國共產黨的策略是聯蔣抗日。第二小問,聯系所學知識可知,促使中國策略發生變化的客觀原因是日本不斷擴大侵華戰爭,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3)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三說明二戰使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史實:中、美、蘇英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中美英召開開羅會議,后三國共同發表《開羅宣言》;中蘇美英等國代表簽署《聯合國憲章》, 中國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和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故答案為:(1)a抗日戰爭;①戰爭給各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③作為東方主戰場的中國戰場歷時最長。(2)由反蔣抗日到逼蔣抗日到聯蔣抗日。原因:日本不斷擴大侵華戰爭,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3)1942年1月,中、美、蘇、英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1943年11月,中、美、英召開開羅會議,共同發表《開羅宣言》;1945年6月,中、美、蘇、英、法等國代表簽署《聯合國憲章》,中國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和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的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3.(2020九上·鄞州月考)中國近現代史上,中國人民為“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問題進行了不斷的探索。(1)1912年走西方的路是指走什么路?并談談你對圖中“走俄國人的路”的理解。(2)闡述《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公開出版與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關系。(3)將E處代表的歷史事件補充完整,并說明該事件對“走自己的路”的影響。(4)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領導人民在改革開放過程開辟了一條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請把答案寫進D空格內。 你從A-D的道路探索還獲得了什么啟示?【答案】(1)1912年走西方的路是指走民主共和路。理解:通過城市武裝暴動奪取政權,走上社會主義道路。(2)《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公開出版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3)井岡山會師。影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力量不斷壯大。(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啟示:發展道路的選擇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知識點】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2年的辛亥革命主張在政治上學習西方,實行民主共和制。第二問,俄國十月革命是城市中心暴動,故“走俄國人的路”是以城市為中心,在大城市進行武裝起義。(2)《共產黨宣言》的中文全譯本1920年8月在上海首次公開出版,他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3)E處圖片反映的是井岡山會師,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軍隊和湘南的工農武裝,與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會師。1928年井岡山會師后,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這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力量不斷壯大。(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從此,我國走上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發展道路的選擇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故答案為:(1)1912年走西方的路是指走民主共和路。理解:通過城市武裝暴動奪取政權,走上社會主義道路。(2)《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公開出版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3)井岡山會師。影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力量不斷壯大。(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啟示:發展道路的選擇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井岡山會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4.(2020九上·鄞州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藍圖再現】提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2)結合網友甘哥的話,說說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何現實意義?(3)請說說網友小布丁這樣“建議”的理由。我們中學生為此可以做些什么?【答案】(1)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2)意義: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有利于落實共享發展理念、有有利于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等(3)理由:因為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走科技創新之路能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把農村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言之有理即可)中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勤于思考,敢于質疑;積極參加小發明、小制作活動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2)本題考查。(3)本題考查。故答案為:(1)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2)意義: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有利于落實共享發展理念、有有利于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等。(3)理由:因為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走科技創新之路能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把農村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言之有理即可)中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勤于思考,敢于質疑;積極參加小發明、小制作活動等(言之有理即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5.(2020九上·鄞州月考)(1)材料一: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材料中提到的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是什么?該《建議》最終還需要經過什么國家機關審議通過后才能付諸實施?(2)材料二:全會“熱詞”搜索。熱詞一:全面 在“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中,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有了新的表述:“協調推進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 ⑴請在空格內把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最新表述補充完整。熱詞二:堅持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這些必須堅持的原則和舉措是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關鍵所在。 ⑵“堅持新發展理念”是指什么發展理念?請結合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談談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的原因。熱詞三:人民 在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中,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單獨列出?;赝饲暗?個五年規劃(計劃),人民至上作為一條清晰主線貫穿始終。 ⑶ 說說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把堅持“人民至上”貫穿始終?【答案】(1)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示:加字漏字改字均不給分) 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 我國當前的社會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補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⑶①在我國,人民當家作主(必答);②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執政理念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等;【解析】【分析】(1)(2)(3)故答案為:(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 我國當前的社會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補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3)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執政理念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6.(2020九上·鄞州月考)余姚是王陽明先生(1472-1529年)的出生地和成長地,是陽明文化的發祥地和重要傳習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時間 余姚傳承弘揚陽明文化大事記自2007年4月以來 余姚投入大量資金修復并布展王陽明故居和陽明先生講學處中天閣,并向市民免費開放。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參觀人員達到30萬人次。2019年4月9日 余姚申請的“陽明故里”和“陽明故居”商標,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核通過,為余姚推動陽明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掀開了嶄新的一頁。2020年10月30日 2020寧波(余姚)陽明文化周開幕之際,余姚市歷時一年打造的“陽明古鎮”府前路歷史文化商業街區正式開街,一處新的城市地標中余姚悄然誕生。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曾表示,陽明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行合一思想是陽明文化的思想精華之一……陽明古鎮有望成為余姚乃至寧波的文化休閑名片,成為浙江乃至全國的城市更新樣板,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的陽明心學圣地。…… (1)中華文化的特點是什么?(2)根據材料概括余姚為傳承弘揚陽明文化做的努力。(3)根據材料分析余姚傳承弘揚陽明文化對余姚建設有什么意義?【答案】(1)源遠流長,博大精深(2)政府重視、加大資金投入保護文化遺產;加大宣傳力度;注重知識產權保護;注重文化創新等(3)有利于促進余姚經濟發展;有利于提高余姚的知名度;有利于加快余姚對外開放的步伐;有利于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有利于為余姚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等。【解析】【分析】(1)(2)(3)故答案為:(1)源遠流長,博大精。(2)政府重視、加大資金投入保護文化遺產;加大宣傳力度;注重知識產權保護;注重文化創新等。(3)有利于促進余姚經濟發展;有利于提高余姚的知名度;有利于加快余姚對外開放的步伐;有利于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有利于為余姚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三次質量分析檢測試卷(歷社部分)一、單項選擇題1.(2020九上·鄞州月考)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歷程。如圖是其曲折發展示意圖,F1是它發展的動力,F2是它發展的阻力。下列哪一事件客觀上減小了F2。( ?。?br/>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B.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C.國民黨發動內戰 D.官僚資本主義的形成2.(2020九上·鄞州月考)1923年,胡適撰文說:“這三十年來,有一個名詞在國內幾乎做到了無上尊嚴的地位,無論懂與不懂的人,無論守舊和維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對它表示輕視或戲侮態度?!边@個“名詞”應該是( ?。?br/>A.變法 B.科學 C.民主 D.革命3.下列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按“東南西北”的地理方位排序正確的是( ?。?br/>①中國同盟會成立 ②國民黨一大召開 ③長征會寧會師 ④袁世凱就任大總統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4.(2020九上·鄞州月考)“這場運動使得中國共產黨開始擁有完全在其控制之下的武裝力量,它是共產黨武力奪取政權的開端”?!斑@場運動”是指( ?。?br/>A.武昌起義 B.北伐戰爭 C.南昌起義 D.秋收起義5.(2020九上·鄞州月考)歷史選擇的關口,往往會召集會議,解決遇到的重大問題。以下對中國共產黨召開的八七會議和七屆二中全會的比較正確的是( ?。?br/>A.都為中國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B.都標志著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C.都是為了總結革命失敗的教訓D.都是在革命過程中召開的緊急會議6.(2020九上·鄞州月考)20世紀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評論報》曾寫到:“(中國)內戰戰場的真正分界,是在這樣兩種不同的地區中間:一種是農民給自己種地,另一種是農民給地主種地”,這“不但決定國共兩黨的前途,而且將決定這個國家的命運”。此處強調的是( )A.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B.國共合作的必要性C.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D.內戰勝利的可能性7.(2017·浙江模擬)《古城新情調》一文寫道:解放就是光明的到來,解放亦是生活的向上,王府百貨店掛起了慶祝和平解放的大標語。與文中情景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淮海戰役勝利 B.遼沈戰役勝利C.渡江戰役勝利 D.平津戰役勝利8.(2020九上·鄞州月考)右邊是原南京總統府蔣介石辦公桌的臺歷,透過歷史的塵埃,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天 ( )A.北伐軍打敗軍閥孫傳芳 B.日本宣布了無條件投降C.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 D.祖國大陸實現全部解放9.(2020九上·鄞州月考)辛亥革命、國民革命運動、人民解放戰爭構成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滿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和南京政府的反動統治相繼被推翻。關于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說法,根本一致的是( ?。?br/>A.革命對象與領導階級 B.革命性質和革命任務C.領導階級和革命前途 D.革命結果和指導思想10.(2020九上·鄞州月考)中共中央駐地在近代曾發生過下述變化: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這一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下列相關表述正確的是( ?。?br/>①從上海到瑞金,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的領導地位②從瑞金到延安,有利于國內戰爭向民族戰爭的轉變③從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戰爭形勢的變化④從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城市到鄉村的轉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11.(2020九上·鄞州月考)行為判斷題(1)一位著名記者曾在1938年游歷德國后發了一篇《德國進攻波蘭,二戰爆發》的報道。判斷: 。理由: 。(2)1919年北大學生聚在未名湖畔激憤地議論著巴黎和會所簽訂的《九國公約》對中國的影響。判斷: 。理由: 。(3)今年是辛亥革命爆發110周年。小王建議父母去武漢或南京參觀辛亥革命遺址。判斷: 。理由: 。12.(2020九上·鄞州月考)習近平主席說“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以下是某校九年級歷史興趣小組同學收集的資料,請你運用所學知識一起參與。材料一:材料二:該興趣小組同學摘錄了當時中國共產黨的一些文件內容:摘錄1:黨的策略路線,是在發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賊頭子蔣介石……——摘自1935年12月《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摘錄2:在日本帝國主義繼續進攻,全國民族革命運動繼續發展的條件下……我們的總方針應是……一方面繼續揭破他們的每一退讓、妥協,喪權辱國的言論與行動,另一方面要向他們提議與要求建立抗日的統一戰線,訂立抗日的協定。——摘自1936年9月1日《中央關于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摘錄3:根據資產階級及國民黨內部開始向著抗日救國方向的變化,本黨從一九三六年八月印發了《致國民黨書》,提出了為“統一的民主共和國”而斗爭的總目標。在這一總目標下,我們主張“聯蔣抗日”。——摘自1937年4月15日《中央委員會告全黨同志書》材料三:二戰中,中國從世界政治舞臺的邊緣躍入中心地帶,抓住了機遇,參與戰后國際秩序的構建并在其中獲得了重要地位。——摘自王建朗《從世界秩序的變遷中觀察中國》(1)根據材料一年代尺在a處填上最恰當的內容。并根據材料說說你獲取的信息有哪些?。(2)比較摘錄1、2、3,請說說中國共產黨的策略有何變化,并分析其轉變的客觀原因。(3)請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兩例史實依據。13.(2020九上·鄞州月考)中國近現代史上,中國人民為“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問題進行了不斷的探索。(1)1912年走西方的路是指走什么路?并談談你對圖中“走俄國人的路”的理解。(2)闡述《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公開出版與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關系。(3)將E處代表的歷史事件補充完整,并說明該事件對“走自己的路”的影響。(4)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領導人民在改革開放過程開辟了一條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請把答案寫進D空格內。 你從A-D的道路探索還獲得了什么啟示?14.(2020九上·鄞州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藍圖再現】提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2)結合網友甘哥的話,說說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何現實意義?(3)請說說網友小布丁這樣“建議”的理由。我們中學生為此可以做些什么?15.(2020九上·鄞州月考)(1)材料一: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材料中提到的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是什么?該《建議》最終還需要經過什么國家機關審議通過后才能付諸實施?(2)材料二:全會“熱詞”搜索。熱詞一:全面 在“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中,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有了新的表述:“協調推進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 ⑴請在空格內把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最新表述補充完整。熱詞二:堅持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這些必須堅持的原則和舉措是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關鍵所在。 ⑵“堅持新發展理念”是指什么發展理念?請結合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談談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的原因。熱詞三:人民 在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中,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單獨列出?;赝饲暗?個五年規劃(計劃),人民至上作為一條清晰主線貫穿始終。 ⑶ 說說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把堅持“人民至上”貫穿始終?16.(2020九上·鄞州月考)余姚是王陽明先生(1472-1529年)的出生地和成長地,是陽明文化的發祥地和重要傳習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時間 余姚傳承弘揚陽明文化大事記自2007年4月以來 余姚投入大量資金修復并布展王陽明故居和陽明先生講學處中天閣,并向市民免費開放。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參觀人員達到30萬人次。2019年4月9日 余姚申請的“陽明故里”和“陽明故居”商標,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核通過,為余姚推動陽明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掀開了嶄新的一頁。2020年10月30日 2020寧波(余姚)陽明文化周開幕之際,余姚市歷時一年打造的“陽明古鎮”府前路歷史文化商業街區正式開街,一處新的城市地標中余姚悄然誕生。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曾表示,陽明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行合一思想是陽明文化的思想精華之一……陽明古鎮有望成為余姚乃至寧波的文化休閑名片,成為浙江乃至全國的城市更新樣板,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的陽明心學圣地。…… (1)中華文化的特點是什么?(2)根據材料概括余姚為傳承弘揚陽明文化做的努力。(3)根據材料分析余姚傳承弘揚陽明文化對余姚建設有什么意義?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根據圖和所學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列強忙于一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民族工業的壓迫,使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出現“短暫的春天”。A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客觀上減小了F2,符合題意;B項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錯誤,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多民族工業進行掠奪,民族工業萎縮,不符合題意;C項國民黨發動內戰錯誤,國民黨實行戰時體制時期,阻力沒有減輕,不符合題意;D項官僚資本主義的形成錯誤,解放戰爭時期,民族工業陷入絕境,官僚資本主義是壓制民族工業的因素之一,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圖片信息。2.【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1923年,胡適”“無論懂與不懂的人,無論守舊和維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對它表示輕視或戲侮的態度”等,材料主旨即涉及思想方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即指科學。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科學應該是這個“名詞”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3.【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紅軍長征;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①發生在東京;②發生在廣州;③發生在甘肅會寧;④發生在北京;所以按“東南西北”的地理方位排序①②③④。B項①②③④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準確識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4.【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發動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發動統治的第一槍,成為中共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南昌起義是“這場運動”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的相關知識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南昌起義的相關史實。5.【答案】A【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1949年春,中國共產黨在河北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決定把全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轉移到恢復和發展生產上來。八七會議和七屆二中全會都為中國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A項都為中國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比較正確,符合題意;B項都標志著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不符合八七會議,不符合題意;CD兩項不符合七屆二中全會,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八七會議和七屆二中全會的共同點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八七會議和七屆二中全會的相關史實。6.【答案】C【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據“20世紀40年代”“一種是農民給自己種地,另一種是農民給地主種地”可知,評論意在強調戰爭的勝敗取決于國共的土地政策。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貧苦農民耕種,調動了農民革命的積極性,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準備了群眾基礎。A項土地革命的必要性不是題干強調的內容,不符合題意;B項國共合作的必要性不是題干材料強調的內容,當時正處于解放戰爭期間,而非國共合作,不符合題意;C項土地改革的重要性是題干材料強調的內容,符合題意;D項內戰勝利的可能性不是題干材料強調的內容,題干強調的是重視土地問題與否對兩黨重要性的認識,而非內戰勝利的可能性,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改革的意義,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7.【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平津戰役的有關知識。根據材料關鍵詞“王府百貨”、“和平解放”可知,這一事件是指北平和平解放,發生在平津戰役時期。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平津戰役的識記。8.【答案】C【知識點】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民國三十八年就是1911年加上三十八年,等于1949年,聯系所學知識,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在長江北岸嚴陣以待的百萬雄師,從西起江西湖口,東到江蘇江陰500多千米的戰線上,分三路強渡長江。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渡江戰役的相關知識。注意掌握渡江戰役以及意義。9.【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中國近代史以1919年為界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辛亥革命屬于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民革命運動和人民解放戰爭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舊民主革命的革命性質和革命任務相同,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任務也一致,都是反帝反封建。但領導階級、指導思想、革命的前途等不同。題目中所述三個事件的領導階級不一致,辛亥革命和國民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而解放戰爭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結果與指導思想也不一致,因為前兩個事件的結果最終沒有完全成功,所以與其指導思想不一致。ACD三項不一致,不符合題意;B項革命性質和革命任務根本一致,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國民革命運動、人民解放戰爭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辛亥革命、國民革命運動、人民解放戰爭的革命性質和革命任務相同。10.【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中共中央駐地從上海到瑞金期間應在1921年至1934年長征前夕,1935年初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時間信息不符,故①錯誤。中共中央駐地從瑞金到延安應是從1934年紅軍長征開始到1947年解放戰爭前期,在此期間發生的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有利于國內戰爭向民族戰爭的轉變,故②正確。從延安到西柏坡應是從1947年解放戰爭的前期到1949年春,此時出現了解放軍的戰略進攻和戰略決戰的勝利,反映了解放戰爭的形勢的變化,故③正確。1949年春在河北西柏坡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向城市的轉移,而不是從城市到鄉村的轉移,故④錯誤。C項②③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在民主革命時期的重大事件,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1.【答案】(1)錯誤;德國進攻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二戰爆發是在1939年。(2)錯誤;巴黎和會簽訂的是《凡爾賽條約》或《九國公約》是在華盛頓會議簽署的。(3)正確;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發地(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標志)或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凡爾賽體系【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2)依據所學可知,1919年1月,巴黎和會召開,會議由英、法、美三國控制。戰勝國懷著分贓和稱霸的企圖參加會議。1919年6月, 戰勝國與德國簽署了《凡爾賽和約》,在《凡爾賽和約》中,列強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損害了中國的權益。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表面上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實際上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使中國又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宰割的局面。(3)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的浪潮,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就任臨時大總統。故答案為:(1)錯誤;德國進攻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二戰爆發是在1939年。(2)錯誤;巴黎和會簽訂的是《凡爾賽條約》或《九國公約》是在華盛頓會議簽署的。(3)正確;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發地(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標志)或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掌握基礎知識是解題的關鍵。12.【答案】(1)a抗日戰爭;①戰爭給各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③作為東方主戰場的中國戰場歷時最長。(2)由反蔣抗日到逼蔣抗日到聯蔣抗日。原因:日本不斷擴大侵華戰爭,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3)1942年1月,中、美、蘇、英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1943年11月,中、美、英召開開羅會議,共同發表《開羅宣言》;1945年6月,中、美、蘇、英、法等國代表簽署《聯合國憲章》,中國成為聯合國 創始國和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知識點】西安事變;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國抗日戰爭,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表格信息及識記基礎史實。第一小問,材料一年代尺中a的起止時間分別為1931年和1945年,結合所學知識,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1945年日本投降,1931年——1945年屬于抗日戰爭時期。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一“二戰各國傷亡情況統計表(部分)”表格中所列的各國傷亡數字,尤其是中國最多,由此可知,二戰給各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從材料一年代尺信息中可知,中國的抗日戰爭開始最早、歷時最長。(2)本題考查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策略的變化及其原因,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第一小問,根據摘錄1 “黨的策略路線,是……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賊頭子蔣介石……”可知,此時中國共產黨的策略是反蔣抗日;根據摘錄2“……我們的總方針應是……另一方面要向他們提議與要求建立抗日的統一戰線,訂立抗日的協定?!笨梢缘贸觯藭r中國共產黨的策略是逼蔣抗日;根據摘錄3“在這一總目標下,我們主張‘聯蔣抗日’”可以得出,此時中國共產黨的策略是聯蔣抗日。第二小問,聯系所學知識可知,促使中國策略發生變化的客觀原因是日本不斷擴大侵華戰爭,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3)本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三說明二戰使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史實:中、美、蘇英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中美英召開開羅會議,后三國共同發表《開羅宣言》;中蘇美英等國代表簽署《聯合國憲章》, 中國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和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故答案為:(1)a抗日戰爭;①戰爭給各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③作為東方主戰場的中國戰場歷時最長。(2)由反蔣抗日到逼蔣抗日到聯蔣抗日。原因:日本不斷擴大侵華戰爭,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3)1942年1月,中、美、蘇、英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1943年11月,中、美、英召開開羅會議,共同發表《開羅宣言》;1945年6月,中、美、蘇、英、法等國代表簽署《聯合國憲章》,中國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和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的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3.【答案】(1)1912年走西方的路是指走民主共和路。理解:通過城市武裝暴動奪取政權,走上社會主義道路。(2)《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公開出版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3)井岡山會師。影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力量不斷壯大。(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啟示:發展道路的選擇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知識點】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2年的辛亥革命主張在政治上學習西方,實行民主共和制。第二問,俄國十月革命是城市中心暴動,故“走俄國人的路”是以城市為中心,在大城市進行武裝起義。(2)《共產黨宣言》的中文全譯本1920年8月在上海首次公開出版,他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3)E處圖片反映的是井岡山會師,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軍隊和湘南的工農武裝,與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會師。1928年井岡山會師后,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這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力量不斷壯大。(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從此,我國走上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發展道路的選擇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故答案為:(1)1912年走西方的路是指走民主共和路。理解:通過城市武裝暴動奪取政權,走上社會主義道路。(2)《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公開出版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3)井岡山會師。影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力量不斷壯大。(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啟示:發展道路的選擇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井岡山會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4.【答案】(1)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2)意義: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有利于落實共享發展理念、有有利于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等(3)理由:因為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走科技創新之路能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把農村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言之有理即可)中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勤于思考,敢于質疑;積極參加小發明、小制作活動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2)本題考查。(3)本題考查。故答案為:(1)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2)意義: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有利于落實共享發展理念、有有利于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等。(3)理由:因為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走科技創新之路能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把農村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言之有理即可)中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勤于思考,敢于質疑;積極參加小發明、小制作活動等(言之有理即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5.【答案】(1)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示:加字漏字改字均不給分) 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 我國當前的社會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補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⑶①在我國,人民當家作主(必答);②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執政理念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等;【解析】【分析】(1)(2)(3)故答案為:(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 我國當前的社會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補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3)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執政理念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6.【答案】(1)源遠流長,博大精深(2)政府重視、加大資金投入保護文化遺產;加大宣傳力度;注重知識產權保護;注重文化創新等(3)有利于促進余姚經濟發展;有利于提高余姚的知名度;有利于加快余姚對外開放的步伐;有利于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有利于為余姚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等。【解析】【分析】(1)(2)(3)故答案為:(1)源遠流長,博大精。(2)政府重視、加大資金投入保護文化遺產;加大宣傳力度;注重知識產權保護;注重文化創新等。(3)有利于促進余姚經濟發展;有利于提高余姚的知名度;有利于加快余姚對外開放的步伐;有利于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有利于為余姚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三次質量分析檢測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三次質量分析檢測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