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新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八上·杭州期末)非洲的埃及、亞洲的蘇美爾、印度和中國產生了輝煌的古代文明,這些文明的共同之處有( )①都誕生于亞非的大河流域②都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各自貢獻③在歷史發展中都延綿不絕④都展示出各自獨特的人文特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公元7世紀古埃及文化被阿拉伯帝國伊斯蘭化,埃及文明中斷;閃米特人打敗了蘇美爾人,建立了一個新的帝國——阿卡德王國,蘇美爾人城邦的歷史就此結束;古印度公元前1750年左右滅亡,因外族入侵而消亡;在歷史的長河中,獨有古中國源遠流長,從未中斷。③說法錯誤,排除。B項①②④是非洲的埃及、亞洲的蘇美爾、印度和中國文明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非洲的埃及、亞洲的蘇美爾、印度和中國文明的共同之處。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2020八上·杭州期末)下列圖片能反映我國古代商朝文明成就的是( )A. B.C. D.【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甲骨文是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反映了商朝的社會生產和生活。ACD三項都不能反映我國古代商朝文明成就,不符合題意;B項甲骨文能反映我國古代商朝文明成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甲骨文,要求識記基礎史實及準確識圖的能力。3.(2020八上·杭州期末)歷史學家認為,特定歷史時期會有特殊的時代內涵,時代內涵又可用關鍵詞總結。下列關鍵詞最符合春秋戰國時代內涵的是( )A.秩序與法治 B.統一與專制 C.紛爭與變革 D.創新與繁榮【答案】C【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春秋戰國時期,隨著鐵器和牛耕的推廣,生產工具得到改進,生產力水平得到提高,諸侯割據紛爭,社會急劇變化。ABD三項都不符合春秋戰國時代的內涵,不符合題意;C項紛爭與變革最符合春秋戰國時代的內涵,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時代的內涵及學生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綜合概括能力。4.(2020八上·杭州期末)有人說:“沒有一位歐洲律師不受益于羅馬人編纂的法律條例。”這說明( )A.羅馬法是古羅馬留給后人的最重要成就B.羅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C.古羅馬是現代歐洲律師的重要發源地D.歐洲律師必須學習古代羅馬法律條例【答案】B【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羅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5.(2020八上·杭州期末)“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chóu,仇的異體字),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對這段史料的理解正確的是( )A.周朝采用分封制管理疆域 B.只分封同姓子弟為諸侯C.周天子可以牢固控制諸侯 D.同姓諸侯之間親密友善【答案】A【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和所學知識可知:周武王分封的同宗親屬,后來由于關系日益疏遠,相互攻擊如同仇人一般。在加上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強大的諸侯,各個諸侯國更是相互侵略,連周天子都不能禁止。說明周朝采用分封制管理疆域。A項周朝采用分封制管理疆域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分封制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基礎知識的理解與識記能力。6.(2020八上·杭州期末)《后漢書·東夷列傳》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綬。這主要印證了當時與中國交往的國家是( )A.朝鮮 B.日本 C.大秦 D.安息【答案】B【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由“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綬”我們得知,在東漢光武帝的時候,日本國王派遣使者來到洛陽,表示愿為臣藩,求漢朝皇帝賜名,漢以其人矮,遂賜“倭國”,其王又求漢王冊封,光武帝又賜其為“倭奴王”。并受賜“漢倭奴國王印”。 這主要印證了當時日本與中國的交往。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日本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日交往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7.(2020八上·杭州期末)賈誼在《治安策》中認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這一思想啟發了西漢政府實施( )A.分封制 B.郡縣制 C.推恩令 D.科舉制【答案】C【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意思是要想天下安定,一定要使消弱諸侯國勢力。為此漢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議,頒布推恩令,消弱了王國勢力。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推恩令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的大一統措施。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材料引文的含義,結合漢武帝的大一統措施得出答案。8.(2020八上·杭州期末)“今民困國虛,決戰之資,唯仰錦耳”。由這句話可知該國是三國時期的( )A.蜀國 B.魏國 C.吳國 D.西晉【答案】A【知識點】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解析】【分析】三國時諸葛亮曾經在一封信中說“今民困國虛,決戰之資,唯仰錦耳。”這就是說,錦是三國時諸葛亮治蜀的主要戰略物資,因此該國指的是蜀國。A項蜀國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國鼎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魏、蜀、吳三國經濟發展的相關史實。9.(2020八上·杭州期末)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它把黃河文明、恒河文明、兩河文明和希臘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聯在了一起。這里的“它”指的是( )A.鄭和下西洋 B.玄奘西游 C.鑒真東渡 D.絲綢之路【答案】D【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西漢漢武帝時,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絲綢之路開通。絲綢之路是西漢時期及以后,中國與西亞、歐洲各國的聯系之路,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它把黃河文明、恒河文明、兩河文明和希臘文明等諸多人類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聯在了一起,被喻為世界歷史展開的主軸。題干敘述的正是“絲綢之路”的作用:將諸多人類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聯在一起。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絲綢之路是題干材料里的“它”所指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絲綢之路,要求具備信息分析能力和識記基礎知識。10.(2020八上·杭州期末)孫中山曾說:“現在 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中國的考試制度創立于( )A.漢武帝時期 B.隋煬帝時期 C.唐太宗時期 D.唐玄宗時期【答案】B【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隋煬帝設立進士科,標志這科舉制正式創立。實行科舉制,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科舉制為士子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激發了他們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和創造精神。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隋煬帝時期創立中國的考試制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科舉制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準確識記隋煬帝設立進士科,標志這科舉制正式創立。11.(2020八上·杭州期末)10-13世紀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先后建立了遼、夏、金、元等政權,下列對應正確的是( )A. 契丹族一一遼 B.女真族——西夏C.鮮卑族——元 D.蒙古族——金【答案】A【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南宋與金的和戰【解析】【分析】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947年,契丹改國號為“遼”。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1115年,女真族杰出首領完顏阿骨打在會寧稱帝,建立金。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A項契丹族一一遼對應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對應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遼、夏、金 、元建立的史實,要求識記重要史實。12.(2020八上·杭州期末)下表是我國古代南北方人口情況變化表,該表所反映的信息正確的是( )朝代 南方 北方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 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西漢 2470685 19. 8% 9985785 80.2%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北宋 1 1240760 62. 9% 6624296 37.1%A.西漢時期南方比北方人口(戶)多B.西漢時南方經濟已經超過北方C.唐朝南方人口(戶)比例高于北方D.北宋南方人口(戶)超過北方【答案】D【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據題干“我國古代南北方人口情況變化表”可知,從唐朝開始北方人口逐漸南移,到北宋時南方人口超過北方。ABC三項解讀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北宋南方人口(戶)超過北方解讀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重心南移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圖表的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二、材料題13.(2020八上·杭州期末)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材料二:丞相李斯曰:“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燒之……”帝曰:“可。”材料三:柳宗元說:“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1)材料一中畫像人物是誰?為加強地方上的管理,他創立了哪一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政治制度?(2)材料二所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該事件帶來了什么影響?(3)根據所學知識,請你結合史實說說以上觀點的合理性。【答案】(1)秦始皇;郡縣制(2)焚書坑儒; 加強了思想控制, 對文化造成重大損失。(3)略【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1)仔細觀察圖片,材料一中畫像人物是秦始皇。秦朝為了加強地方管理,廢除了西周以來實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2)根據材料二“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燒之……”結合所學可知,秦始皇采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實行了焚書坑儒;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鉗制了人們的思想, 對文化造成重大損失。(3)據材料“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實行郡縣制,有利于對全國的統一管轄,適當了生產力的發展。但是秦始皇的殘暴統治,嚴刑峻法過于苛刻,激起人民的強烈反抗,終于引發了農民起義,推翻了秦朝的統治,導致二世而亡。故答案為:(1)秦始皇;郡縣制。(2)焚書坑儒; 加強了思想控制, 對文化造成重大損失。(3)略。【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并歸納總結。14.(2020八上·杭州期末)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496年正月) 魏主下詔……改撥拔氏為長孫氏,達奚氏為奚氏,乙旃氏為叔孫氏,丘穆陵氏為穆氏,步六孤氏為陸氏,賀賴氏為賀氏,獨孤氏為劉氏,賀樓氏為樓氏,勿忸于氏為于氏,尉遲氏為尉氏:其馀所改,不可勝紀。——《資治通鑒》卷一百四十材料二:孝文明知鮮卑游牧故習,萬不足統治中華,又兼自身深受漢化熏染,實對漢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將一個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氣呵熟,使其整體的漢化。——錢穆《國史大綱》材料三: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自不諭其故。……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資治通鑒》記載)(1)材料一中“魏主”改革的措施是什么?其改革的特點是什么?(2)根據材料說說為什么要采取措施使其整體漢化?(3)材料三中唐太宗采取的民族政策是什么?請列舉2例史實加以說明。【答案】(1)措施: 改漢姓;特點: 漢化(2)鮮卑族文化落后, 仰慕漢文化; 通過改革, 壯大北魏的實力。(3)開明的民族政策; 各族人民擁戴他為“天可汗”; 文成公主入藏。【知識點】北方的民族融合;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1)材料一“……改撥拔氏為長孫氏,達奚氏為奚氏,乙旃氏為叔孫氏,丘穆陵氏為穆氏,步六孤氏為陸氏,賀賴氏為賀氏,獨孤氏為劉氏,賀樓氏為樓氏,勿忸于氏為于氏,尉遲氏為尉氏”反映的是改漢姓。鮮卑姓都改成了漢姓,體現了改革的漢化特點。(2)依據材料二可知,北魏孝文帝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為了改變北魏落后狀態,鞏固統治,進行改革,實行全盤漢化政策。(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部首領紛紛來長安朝見唐朝皇帝,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時期,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多次派使者去唐朝求婚,唐太宗答應把文成公主嫁給他。文成公主入嫁入吐蕃,帶去了中原先進的文化與技術,大大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密切了唐蕃關系。故答案為:(1)措施: 改漢姓;特點: 漢化。(2)鮮卑族文化落后,仰慕漢文化;通過改革,壯大北魏的實力。(3)開明的民族政策; 各族人民擁戴他為“天可汗”; 文成公主入藏。【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唐太宗時期實行的民族政策,要求具備分析理解題干的能力。15.(2020八上·杭州期末)宋元時期我國多元文化得到碰撞交融,文明得到高度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遼夏金元時代是中國歷史上各民族共同創造歷史的典型時期,是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沖突與交融的重要時期。一幕幕酣戰與交融、破碎與創新的史實情景起伏疊合。——葉坦《遼宋夏金元文化史》材料二:“宋代是 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兩宋期內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鄧廣銘《談談有關宋史研究的幾個問題》材料三:《元史·地理志序》曰:“自封建(即封邦建國,實行分封制)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1)請各舉1例史實說明宋元時期酣戰與交融情景。(2)舉例說明宋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達到空前絕后的高度。(3)元朝采取什么措施管理幅員遼闊的疆域?這些措施的實施有何意義?【答案】(1)酣戰: 遼進攻北宋; 西夏進攻北宋等;交融: 澶淵之盟后宋遼之間出現100 多年相對和平的局面。(2)物質文明: 宋代農業、 手工業繁榮推動了商業的繁榮, 出現紙幣、 商標等新事物。精神文明: 出現文化娛樂場所“瓦子”; 火藥被廣泛應用于戰爭; 發明活字印刷術; 指南針用于航海等。(3)措施: 行省制度;意義: 鞏固了國家統一; 這一行政制度對后世影響巨大, 省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設立宣政院, 負責管理西藏, 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設置澎湖巡檢司, 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南宋與金的和戰【解析】【分析】(1)1004年遼軍大規模進攻北宋,直接威脅北宋都城;西夏建立后,多次進攻北宋。1004年,宋遼締結“澶淵之盟”,結束了遼宋之間幾十年的戰爭,使此后的遼宋邊境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穩定的狀態,雙方展開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2)結合所學可知,宋代經濟發達,城市商品經濟高度繁榮;宋代重文輕武,士人地位較高,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3)元朝疆域廣大,為管理遼闊的疆域,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鞏固了元朝的統治,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行省制度為以后歷代所沿用,奠定了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基礎,對后世影響深遠;元朝疆域廣大,西藏和臺灣正式成為我國的行政區,元朝時設宣政院加強對西藏管理,設澎湖巡檢司管理臺灣。故答案為:(1)酣戰:遼進攻北宋;西夏進攻北宋等;交融:澶淵之盟后宋遼之間出現100多年相對和平的局面。(2)物質文明:宋代農業、手工業繁榮推動了商業的繁榮,出現紙幣、商標等新事物。精神文明:出現文化娛樂場所“瓦子”;火藥被廣泛應用于戰爭;發明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用于航海等。(3)措施:行省制度;意義:鞏固了國家統一;這一行政制度對后世影響巨大,省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設立宣政院,負責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朝的民族關系、時代特征,元朝的行省制度,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新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八上·杭州期末)非洲的埃及、亞洲的蘇美爾、印度和中國產生了輝煌的古代文明,這些文明的共同之處有( )①都誕生于亞非的大河流域②都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各自貢獻③在歷史發展中都延綿不絕④都展示出各自獨特的人文特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0八上·杭州期末)下列圖片能反映我國古代商朝文明成就的是( )A. B.C. D.3.(2020八上·杭州期末)歷史學家認為,特定歷史時期會有特殊的時代內涵,時代內涵又可用關鍵詞總結。下列關鍵詞最符合春秋戰國時代內涵的是( )A.秩序與法治 B.統一與專制 C.紛爭與變革 D.創新與繁榮4.(2020八上·杭州期末)有人說:“沒有一位歐洲律師不受益于羅馬人編纂的法律條例。”這說明( )A.羅馬法是古羅馬留給后人的最重要成就B.羅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C.古羅馬是現代歐洲律師的重要發源地D.歐洲律師必須學習古代羅馬法律條例5.(2020八上·杭州期末)“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chóu,仇的異體字),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對這段史料的理解正確的是( )A.周朝采用分封制管理疆域 B.只分封同姓子弟為諸侯C.周天子可以牢固控制諸侯 D.同姓諸侯之間親密友善6.(2020八上·杭州期末)《后漢書·東夷列傳》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綬。這主要印證了當時與中國交往的國家是( )A.朝鮮 B.日本 C.大秦 D.安息7.(2020八上·杭州期末)賈誼在《治安策》中認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這一思想啟發了西漢政府實施( )A.分封制 B.郡縣制 C.推恩令 D.科舉制8.(2020八上·杭州期末)“今民困國虛,決戰之資,唯仰錦耳”。由這句話可知該國是三國時期的( )A.蜀國 B.魏國 C.吳國 D.西晉9.(2020八上·杭州期末)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它把黃河文明、恒河文明、兩河文明和希臘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聯在了一起。這里的“它”指的是( )A.鄭和下西洋 B.玄奘西游 C.鑒真東渡 D.絲綢之路10.(2020八上·杭州期末)孫中山曾說:“現在 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中國的考試制度創立于( )A.漢武帝時期 B.隋煬帝時期 C.唐太宗時期 D.唐玄宗時期11.(2020八上·杭州期末)10-13世紀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先后建立了遼、夏、金、元等政權,下列對應正確的是( )A. 契丹族一一遼 B.女真族——西夏C.鮮卑族——元 D.蒙古族——金12.(2020八上·杭州期末)下表是我國古代南北方人口情況變化表,該表所反映的信息正確的是( )朝代 南方 北方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 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西漢 2470685 19. 8% 9985785 80.2%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北宋 1 1240760 62. 9% 6624296 37.1%A.西漢時期南方比北方人口(戶)多B.西漢時南方經濟已經超過北方C.唐朝南方人口(戶)比例高于北方D.北宋南方人口(戶)超過北方二、材料題13.(2020八上·杭州期末)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材料二:丞相李斯曰:“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燒之……”帝曰:“可。”材料三:柳宗元說:“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1)材料一中畫像人物是誰?為加強地方上的管理,他創立了哪一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政治制度?(2)材料二所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該事件帶來了什么影響?(3)根據所學知識,請你結合史實說說以上觀點的合理性。14.(2020八上·杭州期末)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496年正月) 魏主下詔……改撥拔氏為長孫氏,達奚氏為奚氏,乙旃氏為叔孫氏,丘穆陵氏為穆氏,步六孤氏為陸氏,賀賴氏為賀氏,獨孤氏為劉氏,賀樓氏為樓氏,勿忸于氏為于氏,尉遲氏為尉氏:其馀所改,不可勝紀。——《資治通鑒》卷一百四十材料二:孝文明知鮮卑游牧故習,萬不足統治中華,又兼自身深受漢化熏染,實對漢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將一個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氣呵熟,使其整體的漢化。——錢穆《國史大綱》材料三: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自不諭其故。……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資治通鑒》記載)(1)材料一中“魏主”改革的措施是什么?其改革的特點是什么?(2)根據材料說說為什么要采取措施使其整體漢化?(3)材料三中唐太宗采取的民族政策是什么?請列舉2例史實加以說明。15.(2020八上·杭州期末)宋元時期我國多元文化得到碰撞交融,文明得到高度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遼夏金元時代是中國歷史上各民族共同創造歷史的典型時期,是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沖突與交融的重要時期。一幕幕酣戰與交融、破碎與創新的史實情景起伏疊合。——葉坦《遼宋夏金元文化史》材料二:“宋代是 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兩宋期內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鄧廣銘《談談有關宋史研究的幾個問題》材料三:《元史·地理志序》曰:“自封建(即封邦建國,實行分封制)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1)請各舉1例史實說明宋元時期酣戰與交融情景。(2)舉例說明宋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達到空前絕后的高度。(3)元朝采取什么措施管理幅員遼闊的疆域?這些措施的實施有何意義?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公元7世紀古埃及文化被阿拉伯帝國伊斯蘭化,埃及文明中斷;閃米特人打敗了蘇美爾人,建立了一個新的帝國——阿卡德王國,蘇美爾人城邦的歷史就此結束;古印度公元前1750年左右滅亡,因外族入侵而消亡;在歷史的長河中,獨有古中國源遠流長,從未中斷。③說法錯誤,排除。B項①②④是非洲的埃及、亞洲的蘇美爾、印度和中國文明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非洲的埃及、亞洲的蘇美爾、印度和中國文明的共同之處。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甲骨文是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反映了商朝的社會生產和生活。ACD三項都不能反映我國古代商朝文明成就,不符合題意;B項甲骨文能反映我國古代商朝文明成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甲骨文,要求識記基礎史實及準確識圖的能力。3.【答案】C【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春秋戰國時期,隨著鐵器和牛耕的推廣,生產工具得到改進,生產力水平得到提高,諸侯割據紛爭,社會急劇變化。ABD三項都不符合春秋戰國時代的內涵,不符合題意;C項紛爭與變革最符合春秋戰國時代的內涵,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時代的內涵及學生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綜合概括能力。4.【答案】B【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羅馬法是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古代法律體系,成為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羅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5.【答案】A【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和所學知識可知:周武王分封的同宗親屬,后來由于關系日益疏遠,相互攻擊如同仇人一般。在加上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強大的諸侯,各個諸侯國更是相互侵略,連周天子都不能禁止。說明周朝采用分封制管理疆域。A項周朝采用分封制管理疆域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分封制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基礎知識的理解與識記能力。6.【答案】B【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由“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綬”我們得知,在東漢光武帝的時候,日本國王派遣使者來到洛陽,表示愿為臣藩,求漢朝皇帝賜名,漢以其人矮,遂賜“倭國”,其王又求漢王冊封,光武帝又賜其為“倭奴王”。并受賜“漢倭奴國王印”。 這主要印證了當時日本與中國的交往。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日本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日交往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7.【答案】C【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意思是要想天下安定,一定要使消弱諸侯國勢力。為此漢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議,頒布推恩令,消弱了王國勢力。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推恩令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的大一統措施。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材料引文的含義,結合漢武帝的大一統措施得出答案。8.【答案】A【知識點】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解析】【分析】三國時諸葛亮曾經在一封信中說“今民困國虛,決戰之資,唯仰錦耳。”這就是說,錦是三國時諸葛亮治蜀的主要戰略物資,因此該國指的是蜀國。A項蜀國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國鼎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魏、蜀、吳三國經濟發展的相關史實。9.【答案】D【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西漢漢武帝時,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絲綢之路開通。絲綢之路是西漢時期及以后,中國與西亞、歐洲各國的聯系之路,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它把黃河文明、恒河文明、兩河文明和希臘文明等諸多人類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聯在了一起,被喻為世界歷史展開的主軸。題干敘述的正是“絲綢之路”的作用:將諸多人類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聯在一起。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絲綢之路是題干材料里的“它”所指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絲綢之路,要求具備信息分析能力和識記基礎知識。10.【答案】B【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隋煬帝設立進士科,標志這科舉制正式創立。實行科舉制,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科舉制為士子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激發了他們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和創造精神。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隋煬帝時期創立中國的考試制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科舉制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準確識記隋煬帝設立進士科,標志這科舉制正式創立。11.【答案】A【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南宋與金的和戰【解析】【分析】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947年,契丹改國號為“遼”。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1115年,女真族杰出首領完顏阿骨打在會寧稱帝,建立金。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A項契丹族一一遼對應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對應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遼、夏、金 、元建立的史實,要求識記重要史實。12.【答案】D【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據題干“我國古代南北方人口情況變化表”可知,從唐朝開始北方人口逐漸南移,到北宋時南方人口超過北方。ABC三項解讀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北宋南方人口(戶)超過北方解讀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重心南移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圖表的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3.【答案】(1)秦始皇;郡縣制(2)焚書坑儒; 加強了思想控制, 對文化造成重大損失。(3)略【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1)仔細觀察圖片,材料一中畫像人物是秦始皇。秦朝為了加強地方管理,廢除了西周以來實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2)根據材料二“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燒之……”結合所學可知,秦始皇采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實行了焚書坑儒;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鉗制了人們的思想, 對文化造成重大損失。(3)據材料“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實行郡縣制,有利于對全國的統一管轄,適當了生產力的發展。但是秦始皇的殘暴統治,嚴刑峻法過于苛刻,激起人民的強烈反抗,終于引發了農民起義,推翻了秦朝的統治,導致二世而亡。故答案為:(1)秦始皇;郡縣制。(2)焚書坑儒; 加強了思想控制, 對文化造成重大損失。(3)略。【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并歸納總結。14.【答案】(1)措施: 改漢姓;特點: 漢化(2)鮮卑族文化落后, 仰慕漢文化; 通過改革, 壯大北魏的實力。(3)開明的民族政策; 各族人民擁戴他為“天可汗”; 文成公主入藏。【知識點】北方的民族融合;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1)材料一“……改撥拔氏為長孫氏,達奚氏為奚氏,乙旃氏為叔孫氏,丘穆陵氏為穆氏,步六孤氏為陸氏,賀賴氏為賀氏,獨孤氏為劉氏,賀樓氏為樓氏,勿忸于氏為于氏,尉遲氏為尉氏”反映的是改漢姓。鮮卑姓都改成了漢姓,體現了改革的漢化特點。(2)依據材料二可知,北魏孝文帝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為了改變北魏落后狀態,鞏固統治,進行改革,實行全盤漢化政策。(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部首領紛紛來長安朝見唐朝皇帝,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時期,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多次派使者去唐朝求婚,唐太宗答應把文成公主嫁給他。文成公主入嫁入吐蕃,帶去了中原先進的文化與技術,大大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密切了唐蕃關系。故答案為:(1)措施: 改漢姓;特點: 漢化。(2)鮮卑族文化落后,仰慕漢文化;通過改革,壯大北魏的實力。(3)開明的民族政策; 各族人民擁戴他為“天可汗”; 文成公主入藏。【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唐太宗時期實行的民族政策,要求具備分析理解題干的能力。15.【答案】(1)酣戰: 遼進攻北宋; 西夏進攻北宋等;交融: 澶淵之盟后宋遼之間出現100 多年相對和平的局面。(2)物質文明: 宋代農業、 手工業繁榮推動了商業的繁榮, 出現紙幣、 商標等新事物。精神文明: 出現文化娛樂場所“瓦子”; 火藥被廣泛應用于戰爭; 發明活字印刷術; 指南針用于航海等。(3)措施: 行省制度;意義: 鞏固了國家統一; 這一行政制度對后世影響巨大, 省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設立宣政院, 負責管理西藏, 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設置澎湖巡檢司, 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南宋與金的和戰【解析】【分析】(1)1004年遼軍大規模進攻北宋,直接威脅北宋都城;西夏建立后,多次進攻北宋。1004年,宋遼締結“澶淵之盟”,結束了遼宋之間幾十年的戰爭,使此后的遼宋邊境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穩定的狀態,雙方展開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2)結合所學可知,宋代經濟發達,城市商品經濟高度繁榮;宋代重文輕武,士人地位較高,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3)元朝疆域廣大,為管理遼闊的疆域,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鞏固了元朝的統治,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行省制度為以后歷代所沿用,奠定了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基礎,對后世影響深遠;元朝疆域廣大,西藏和臺灣正式成為我國的行政區,元朝時設宣政院加強對西藏管理,設澎湖巡檢司管理臺灣。故答案為:(1)酣戰:遼進攻北宋;西夏進攻北宋等;交融:澶淵之盟后宋遼之間出現100多年相對和平的局面。(2)物質文明:宋代農業、手工業繁榮推動了商業的繁榮,出現紙幣、商標等新事物。精神文明:出現文化娛樂場所“瓦子”;火藥被廣泛應用于戰爭;發明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用于航海等。(3)措施:行省制度;意義:鞏固了國家統一;這一行政制度對后世影響巨大,省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設立宣政院,負責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朝的民族關系、時代特征,元朝的行省制度,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新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新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