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考試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考試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考試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2分,共60分)
1.(2020八上·余姚期末)2020年11月14日“平安余姚杯”半程馬拉松在余姚全民健身中心鳴槍開跑,馬拉松長跑項目源于(  )
A. 古羅馬 B.古希臘 C.古埃及 D.古印度
【答案】B
【知識點】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解析】【分析】 公元前490年,在希波戰爭中的馬拉松平原戰役中,雅典人獲勝,派戰士菲迪皮茨返回雅典報捷。他一口氣跑完漫長的路程,向雅典人呼喊:“雅典勝利了!”說罷倒地氣絕而死,為紀念這位英雄,后來,人們設立了馬拉松長跑項目。
ACD三項都不是馬拉松賽跑的最早起源地,不符合題意;
B項古代希臘是馬拉松賽跑的最早起源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馬拉松賽的起源,要求掌握基礎史實。
2.(2020八上·余姚期末)下列思想家與其所屬學派和主張相吻合的一組是(  )
選項 思想家 學派 主要主張
① 孔子 儒家 強調“仁”,“仁”就是“愛人”“克己復禮”
② 老子 墨家 崇尚“自然”主張“無為”,反對侵擾百姓
③ 墨子 道家 主張“非攻”,愛一切人,視人如己,互助互愛
④ 韓非子 法家 強調以法治國,主張樹立君主權威,集權中央.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春秋晚期魯國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克己復禮”。 法家代表人物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依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①④正確。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代表人物,故②③錯誤。
B項①④所屬學派和主張相吻合,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各學派的主要思想主張。
3.(2020八上·余姚期末)《左傳》中記載:“昔武王克商,一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有四十人。皆舉親也?!痹摬牧媳砻髁酥芡醴址庵T侯主要憑借(  )
A.功勞大小 B.長幼尊卑 C.品德優劣 D.血緣親疏
【答案】D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實行分封制,分封宗親等到各地做諸侯,表明了周王分封諸侯憑借血緣親疏。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血緣親疏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4.(2020八上·余姚期末)文物是鮮活的歷史。下圖文物中能夠反映出商朝社會生活情況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秦始皇兵馬俑出土于今陜西西安臨潼,是世界藝術史上的一顆明珠,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是秦漢時期雕塑藝術的杰作。排除含①的選項。
B項②③④能夠反映出商朝社會生活情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反映商朝社會生活情況的文物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能反映商朝社會生活情況的文物的相關史實。
5.(2020八上·余姚期末)某中學課題組在探究“春秋戰國歷史”的過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圖所示)。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征是( ?。?br/>●春秋五霸●戰國七雄 ●管仲改革●商鞅變法
A.社會大變革的時代 B.統一國家的建立
C.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D.民族關系的發展
【答案】A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依據圖示,結合所學可知,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在政治領域的變革,體現了社會大變革的時代特征。
A項社會大變革的時代是題干信息反映出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征,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的特征,要求運用所學解讀圖文信息。
6.(2020八上·余姚期末)下列屬于歐洲中世紀社會特點的有(  )
①基督教控制人們的思想
②封建等級森嚴
③農村土地以封建莊園形式經營
④與同時期亞洲相比發展相對迅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歐洲通過采邑制度建立了封建的等級制度,政治上形成了具有嚴格等級性的封君封臣制度;經濟上農村盛行莊園經濟,它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法蘭克王國時期,基督教成為國教,后來基督教神學居于統治地位,思想上人們信仰基督教,基督教會的羅馬教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C項①②③屬于歐洲中世紀的社會特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歐封建社會特點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及再認再現所學知識的能力。解答本題,把握和識記相關史實是解題的關鍵。
7.(2020八上·余姚期末)下列國家中,地跨亞非歐三洲的有( ?。?br/>①法蘭克王國
②亞歷山大帝國
③羅馬帝國
④阿拉伯帝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B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⑤法蘭克王國的疆域范圍只在歐洲,不屬于地跨亞非歐的國家,排除含①的選項。
B項②③④地跨亞非歐三洲,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世界史上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8.(2020八上·余姚期末)“教皇的權力好比太陽,國王的權力好比月高,它的光輝是向太陽借來的”。這種現象主要體現了( ?。?br/>A.宗教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
B.教皇的統治深入人心
C.教皇的權力凌駕于王權之上
D.在精神和文化領域,神權凌駕一切
【答案】C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在西歐封建社會時期,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本題材料“教皇的權力好比太陽,國王的權力好比月亮,月亮的光輝是向太陽借來的”就是反映了中世紀歐洲教皇權力至高無上。
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教皇的權力凌駕于王權之上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歐洲基督教,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9.(2020八上·余姚期末)下列關于中世紀西歐城市興起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br/>A.以農業發展和經濟的恢復為基礎
B.巴黎和倫敦是新興的城市
C.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
D.城市經濟的特點是自給自足
【答案】D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莊園里面生活著領主和佃戶。在領主的統治下,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
A項敘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城市經濟的特點是自給自足敘述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西歐城市興起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西歐城市興起的相關史實。
10.(2020八上·余姚期末)阿拉伯帝國時期創造了輝煌的阿拉伯文化。以下屬于阿拉伯人創造的文化有(  )
①0到9計數法
②基督教
③《醫學集成》
④《一千零一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C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在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阿拉伯學者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著的《醫學集成》和《醫典》兩部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醫學領域的經典。膾炙人口的《天方夜譚》,構思奇妙,情節曲折,語言優美,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③④屬于阿拉伯人創造的文化。古代印度人發明0-9的計數法,12世紀時阿拉伯人學會了這種方法,并加以改造,最后傳播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 基督教1世紀時產生于巴勒斯坦一帶,4世紀后期,羅馬帝國確定基督教為國教;①②不是阿拉伯人創造的文化。
C項③④屬于阿拉伯人創造的文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阿拉伯人的貢獻。要求識記掌握相關史實。
11.(2020八上·余姚期末)公元7世紀,日本掀起了向中國學習的“大化改新”運動。以下對“大化改新”說法正確的是(  )
①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
②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并收取賦稅
③改革促進了日本封建經濟的發展
④仿效我國宋朝的典章制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公元7世紀中期,日本改革派通過政變上臺,孝德天皇實行改革,學習中國隋唐制度,實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是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④仿效我國宋朝的典章制度說法錯誤。
D項①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注意對大化改新的識記。
(2020八上·余姚期末)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在第一季介紹某種文物時,用了以下關鍵詞:中國靴子、冷兵器、駕馭。據此回答下題。
12.根據以上關鍵詞,可以推斷該文物指的是( ?。?br/>A.馬鐙 B.馬鞭 C.馬轡 D.馬鞍
13.下列關于該文物的影響說法錯誤的是( ?。?br/>①提高了軍隊戰斗力,實現人馬合一
②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生
③對中世紀歐洲封建騎士的形成起了推動作用
④促進了人類貿易的發展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12.A
13.A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馬鐙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2.結合所學知識,馬鐙發明于中國,后傳播到歐洲,被西方人稱為“中國靴子”,它的出現使騎兵成為冷兵器時代戰爭的主力兵種,傳入歐洲后,甚至影響了中世紀的歐洲騎士,推動了人類作戰方式的變革、使用成熟的馬鐙后,騎兵的戰斗力大大增強。
A項馬鐙和題干關鍵詞“中國靴子、冷兵器、駕馭”相符,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關鍵詞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3.馬鐙的出現,使騎兵達到了“人馬合一”的境界,解放了雙手,傳入歐洲后,促進了西歐重甲騎兵的發展,也有助于封建騎士階級的形成,對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①③說法正確。
A項②④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4.(2020八上·余姚期末)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楚國后,設會稽郡,現今寧波市為其鄞、鄖(mao)、句章三縣。據此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 ?。?br/>A.分封制. B.郡國并行制度
C.郡縣制 D.世襲制
【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從材料可以看出,秦朝在江南設立了郡縣,聯系所學知識,秦朝實行中央集權制度,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さ男姓L官稱郡守,郡下設縣,縣的長官稱縣長或縣令,郡縣的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郡縣制是秦朝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要求具備識記歷史史實的能力。
15.(2020八上·余姚期末)“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指的人物是( ?。?br/>A.項羽、陳勝 B.項羽、勾踐 C.劉邦、陳勝 D.劉邦、勾踐
【答案】B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展開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河,項羽破釜沉舟,巨鹿一戰,大破秦軍。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起義軍取得大敗秦軍主力的決定性戰役。春秋末年,吳越爭霸,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越王勾踐被迫向吳王稱臣,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最終雪恥滅吳,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個霸主。題干材料涉及到歷史人物是項羽、勾踐。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項羽、勾踐是題干材料涉及到歷史人物,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末農民起義和春秋末年諸侯爭霸的知識,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題干的能力。理解對聯的含義是解題的關鍵。
16.(2020八上·余姚期末)以下表述與圖片所反映的史實相印證的是( ?。?br/>①圖1的遺址見證了秦朝抵御北方匈奴南下侵擾的歷史
②圖2的文物說明了漢朝和匈奴之間永不再戰世代友好
③圖3中的人物為擊敗匈奴奪回河套地區立下了汗馬功勞
④圖4中的人物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依據圖片信息可知,為安定北邊,維護國家的統一,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并讓蒙恬負責修筑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城防,用來抵御匈奴的進犯,這就是聞名世界的“萬里長城”。 圖1中的遺址見證了秦朝抵御北方匈奴南下侵擾的歷史,①正確;
為了解除匈奴對西漢的威脅,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青和霍去病出擊匈奴,獲得大勝,經過漠北戰役的打擊,匈奴再也無力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圖3中的霍去病為擊敗匈奴奪回河套地區立下了汗馬功勞,③正確;
漢元帝時期,宮女王昭君外嫁呼韓邪單于,他們為漢匈之間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圖4中的人物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④正確;
秦朝建立后,面對北方匈奴的不斷進擾,秦始皇命大將蒙恬大舉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地區。秦末漢初,中原長期戰亂,匈奴再次奪取河套地區。西漢初期,限于國力,不得不對匈奴實行“和親”,把皇室女子作為公主,遠嫁給單于為妻。故①③④正確。
圖2中的文物說明了漢朝和匈奴之間永不再戰,世代友好,說法絕對,故②錯誤。
C項①③④與圖片所反映的史實相印證,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漢時期和匈奴之間關系,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圖片信息。
17.(2020八上·余姚期末)我國歷來很重視對官員的監督。以下具有監察職能的官職是( ?。?br/>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剌史
④司隸校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御史大夫是秦朝設置,是副丞相,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并負責監察百官;西漢在中央設立司隸校尉,地方設立刺史,負責監察百官,據此分析可知②③④均具有監察職能,而①太尉負責管理全國軍務,不具有監察職能。
D項②③④均具有監察職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漢時期,鞏固大一統的措施。解答本題需掌握以上官職的設置及功能。
18.(2020八上·余姚期末)有學者稱“華夏民族大一統的國家偉業到了漢武帝時代,完成了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睗h武帝為實現“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br/>A.休養生息 B.實行推恩令 C.鑄造五銖錢 D.獨尊儒術
【答案】D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實現了“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獨尊儒術是漢武帝為采取的措施實現“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9.(2020八上·余姚期末)20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意外打通了中西商貿通道,被后世稱為“有意的外交,無意的鑿空”。下列由西域傳到中原的有( ?。?br/>①汗血寶馬
②絲綢
③瓷器
④胡椒
⑤葡萄
A. ①②④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絲綢之路促進東西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和絲綢、漆器、金屬工具等傳到西方;西域的葡萄、黃瓜、胡蘿卜、天馬、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核桃、大蒜等傳到中原,羅馬的毛織品、玻璃等手工業品和雜技,以及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絲綢之路開辟了中國與西方聯系的先例,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B項①④⑤由西域傳到中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絲綢之路開通的物品交流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20.(2020八上·余姚期末)司馬遷著《史記·黃帝本紀》時,發現文獻關于黃帝的記述內容不一甚至荒誕,有人據以否定黃帝的真實性。司馬遷游歷各地,收集民間關于黃帝的傳說,編成黃帝的事跡列于本紀之首。這一撰述過程表明( ?。?br/>A.《史記》關于黃帝的記錄準確可信
B.傳說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歷史真實
C.史書編撰必須游歷各地
D.文獻的記載才是可信的歷史
【答案】B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司馬遷著《史記》時,文獻關于黃帝的記述內容不一甚至荒誕,有人據此否定黃帝的真實性。司馬遷游歷各地,常常遇到人民傳頌黃帝的事跡。有鑒于此,他從文獻中“澤奇言尤雅者”變成黃帝的事跡列于本紀之首。這一撰述過程表明傳說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真實的歷史。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傳說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歷史真實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史料性質的理解,要求掌握歷史學科的學習方法。
21.(2020八上·余姚期末)中國古代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不勝枚舉,下列表格描述的戰役是( ?。?br/>交戰雙方 孫劉聯軍一一曹操大軍
兵力對比 5萬——20萬
戰役結果 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
A.巨鹿之戰 B.官渡之戰 C.赤壁之戰 D.淝水之戰
【答案】C
【知識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
【解析】【分析】208年,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曹操,曹操無力南下,劉備攻占四川,并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地區,有了立足之地,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地位進一步穩固,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ABD三項均與題干中“孫劉聯軍—曹軍”的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題意;
C項赤壁之戰和題干表格描述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赤壁之戰,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22.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常用方法。下列圖示符合我國歷史上“三國鼎立”局面的是( ?。?br/>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
【解析】【分析】220年,曹丕在北方建立魏;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229年稱帝,國號吳,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是指北方的魏,西南的蜀,南方的吳。
D項圖示符合我國歷史上“三國鼎立”局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國鼎立的形成的相關知識,本題為圖片選擇題,要求具備讀圖能力。掌握魏蜀吳三國的位置是解題的關鍵。
23.(2020八上·余姚期末)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飄洋過海來到中國,開放與交流使大唐文明更加輝煌。以下能佐證當時中外文化雙向交流的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鑒真東渡
③馬可·波羅來華
④遣唐使來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及所學可知,唐朝時期中外交往頻繁,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體現了中外雙向交流;日本遣唐使來華反映了唐朝的繁盛對世界各地人們的吸引、共享繁榮。故②④正確。金城公主入藏屬于唐朝國內的民族關系,與題干中的中外交往不符,馬可·波羅來華是在元朝,與題干中的唐朝不符,故①③錯誤。
C項②④能佐證當時中外文化雙向交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時期的中外交往,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24.(2020八上·余姚期末)某班舉辦主題為“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圖片展,下列圖片可入選盛唐篇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還創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故②③正確。耬車是西漢時期發明的播種工具,故①錯誤。鐵犁鏵是戰國時期的工具,故④錯誤。
B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農業生產工具,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25.(2020八上·余姚期末)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內涵豐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 ?。?br/>① 蔡倫;《傷寒雜病論》 ;道教;銅奔馬
② 《蘭亭序》;圓周率;顧愷之;云岡石窟
③ 孩兒枕;蘇軾;瓦子;崇文抑武
④ 《金剛經》;三彩駱駝載樂俑:詩圣;貞觀之治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①④③
【答案】B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蔡倫;《傷寒雜病論》 ;道教;銅奔馬”均出現在東漢;“《蘭亭序》;圓周率;顧愷之;云岡石窟”均是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成就;“孩兒枕;蘇軾;瓦子;崇文抑武”均出現在宋代;“《金剛經》;三彩駱駝載樂俑:詩圣;貞觀之治”均出現在唐代,因此先后順序是①②④③。
B項①②④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解題的關鍵是對表格中成就時間的識記。
26.(2020八上·余姚期末)皮日休《汴河懷古》中“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的“千里賴通波”是指大運河( ?。?br/>A.發揮灌溉作用 B.發揮防洪作用
C.發揮貫通南北水路的作用 D.有千里之長
【答案】C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千里賴通波”是指大運河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運河沿線經濟和商業城鎮的發展,對我國以后經濟的發展有重大意義。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發揮貫通南北水路的作用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運河的開通,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27.(2020八上·余姚期末)錢穆在《國史新論》記載:“唐代制度, 在下有……為政府公開選撥人才:在上有……綜合管理全國行政事務。這兩種制度,奠定了中國傳統政治后一千年的基礎?!辈牧现械倪@兩種制度分別是(  )
A.行省制、三公九卿制 B.行省制、三省六部制
C.科舉制、三公九卿制 D.科舉制、三省六部制
【答案】D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唐代制度,在下有……為政府公開選拔人才”,科舉制度創立于隋朝,唐朝時期進一步完善。它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可以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各級政府任職?!霸谏嫌小C合管理全國行政事務”,唐朝在政治上,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書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最后交由尚書省執行。尚書省下設有六部,分管具體政務。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科舉制、三省六部制分別是材料中的這兩種制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完善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及學生對材料的閱讀理解能力。重點識記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的相關內容。
28.(2020八上·余姚期末)下圖反映了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與右圖中的①相對應的時期應該是( ?。?br/>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C
【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根據圖可知,西漢時期經濟重心在北方;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經濟重心南移,南宋時,南方戰亂少,許多中原人南遷,完成了經濟重心南移,經濟重心由黃河流域轉移到了長江流域,因此①相對應的時期應該是宋朝。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宋朝應該是與題干圖中的①相對應的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重心南移,要求解讀示意圖信息。
(2020八上·余姚期末)“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龍間,但少塵土撲面耳?!睆垞穸说摹肚迕魃虾訄D》生動記錄了當時汴京的繁榮,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欣賞畫作,回答下題。
29.如果我們來到本圖反映的時代,不可能看到的是(  )
A.瓦子里表演《竇娥冤》,人滿為患
B.汴河里滿載貨物的船只往來穿梭
C.游玩夜市,享用美味小吃
D.新春時節貼年畫,放爆竹
30.你認為最適合作為這幅畫作主題的是( ?。?br/>A.風格各異的中外建筑 B.豐富多彩的市民生活
C.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 D.兼收并蓄的對外交往
【答案】29.A
30.B
【知識點】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明上河圖》,要求運用所學分析題干信息。
29.北宋畫家張擇端的畫《清明上河圖》描寫了北宋首都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竇娥冤》是元朝劇作家關漢卿的代表作。
A項瓦子里表演《竇娥冤》,人滿為患不可能看到,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30.結合所學可知,《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具有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作者通過對清明節日北寧都城汴梁(今開封)和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兩岸各階層人物活動情景的描繪,集中反映了這一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一些側面,廣泛而細致地描寫了各種復雜的社會形象和民俗風貌,包括東京城內商品經濟發展、人們出行的方式和市民階層的文化娛樂活動。
ACD三項都不適合作為這幅畫作主題,不符合題意;
B項最適合作為這幅畫作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二、本卷有三個小題,其中31題13分,32題14分,33題13分,共40分
31.(2020八上·余姚期末)公元前3000多年至公元前2000年,不同地區誕生了不同的文明古國,歐洲地中海沿岸也開始顯露文明的曙光。東西方文明多元發展,異彩紛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文明發祥]
早期區域文明分布圖
(1)填一填:按要求填寫圖中字母所代表的文明發源的河流或所建文明古國的名稱。
A:    (填河流)B:    (填河流)
C:    (填文明古國)D:    (填文明古國)
(2)比一比:與E文明相比,A、B、C、D文明在發祥地上,有何顯著區別?
(3)[文明成果]請根據“ 早期區域文明分布圖天找到它的發祥地(填圖中字母)。
圖1   
圖2   
圖3   
圖4   
(4)[交相輝映]公元前5世紀前后,中國和古希臘文明高度發展,交相輝映,雙峰并峙。古希臘最重要的城邦是   ,在伯里克利執政時期,其   政治達到全盛: 而同時期的中國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   的繁榮局面, 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答案】(1)尼羅河;兩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古印度;古中國
(2)E文明以海洋為中心 ,ABCD文明發源于大江大河流域。
(3)A;B;C;E
(4)雅典;民主;百家爭鳴
【知識點】百家爭鳴;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搖籃;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可知,A是古代埃及文明,起源于非洲尼羅河流域。B是西亞的兩河流域。C是古印度文明。D是古中國文明。
(2)依據所學,ABCD屬于亞非文明,都起源于大江大河流域;E是古代歐洲文明,以海洋為中心。
(3)圖1是金字塔,是埃及的文明成果;圖2是產生于兩河流域的《漢謨拉比法典》;圖3是產生于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圖4是產生于歐洲的字母文字。
(4)依據所學可知,公元前8世紀,希臘出現了幾百個城邦,雅典是其中最著名的城邦。雅典實行民主政治,伯里克利當政期間,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同時期的中國處于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故答案為:(1)尼羅河;兩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古印度;古中國。
(2)E文明以海洋為中心 ,ABCD文明發源于大江大河流域。
(3)A;B;C;E。
(4)雅典;民主;百家爭鳴。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人類古代文明。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2.(2020八上·余姚期末)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次分裂和割據的情況,但統一始終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主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歷史紀年表(部分)
材料二:管轄彰顯主權。新疆、西藏、臺灣自古以來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地區 朝代 機構
新疆 西漢 公元前60年,設置① ,總管西域事務, 保護往來商旅
西藏 元朝 元朝在中央設立② ,以負責藏族地區的行政
臺灣 元朝 在澎湖島設置了③ ,以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
材料三:
材料四:孝文帝選擇這樣一條道路,即統治民族率先放棄自己的風俗和習慣、使用被統治民族漢族的漢服和漢語,實在出奇。……一言以蔽之,這些改革可概括為北魏王朝的“中國化”。
——[日]川本芳昭《中華的崩潰與擴大》
(1)請列出材料一中所有處于統一的朝代名稱。
(2)請寫出材料二中①②③的內容,并寫出這些機構設立的共同意義
(3)根據材料三、四,歸納我國古代推動民族融合的方式。
(4)結合上述材料與所學,說說統一能成為中華民族歷
史發展主流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秦、西漢、新、東漢、西晉、隋朝、唐朝
(2)①西域都護府;②宣政院;③澎湖巡檢司。共同意義:標志著三地都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政權的發展;彰顯國家主權。
(3)民族遷徙(寫民族遷移也得分);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改革。
(4)因素: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鞏固統治,例如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思想統一、加強邊疆的管理等,這些措施鞏固了統一的局面,對后世影響深遠;民族交融不斷加強,如因民族遷徙、主動交流或改革,甚至戰爭都促進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促成大一統局面;統一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統一是中華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統一也是廣大人民的愿望所在等等。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北方的民族融合;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1)結合材料一“中國歷史紀年表”,聯系所學知識,處于統一的朝代有:秦、西漢、新、東漢、西晉、隋朝、唐朝。
(2)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的軍事、政治、保護往來商旅,這是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統轄的開始;元朝政府設立了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區的行政事務,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區軍政事務的中央機關,從此,西藏地區正式成為我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元朝進一步加強對臺灣(琉球)的管理,設澎湖巡檢司,管理今天的澎湖和臺灣,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設置機構進行管理,使臺灣開始納入中央政府的統治范圍之內。這些機構的設立標志著三地都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政權的發展;彰顯國家主權。
(3)材料三表明民族遷徙是我國古代推動民族融合的方式。材料四表明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改革是我國古代推動民族融合的方式。
(4)結合所學,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鞏固統治,民族交融不斷加強,統一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統一是中華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統一也是廣大人民的愿望所在等都是統一能成為中華民族歷史發展主流的因素。
故答案為:(1)秦、西漢、新、東漢、西晉、隋朝、唐朝。
(2)①西域都護府;②宣政院;③澎湖巡檢司。共同意義:標志著三地都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政權的發展;彰顯國家主權。
(3)民族遷徙;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改革。
(4)因素: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鞏固統治,例如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思想統一、加強邊疆的管理等,這些措施鞏固了統一的局面,對后世影響深遠;民族交融不斷加強,如因民族遷徙、主動交流或改革,甚至戰爭都促進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促成大一統局面;統一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統一是中華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統一也是廣大人民的愿望所在等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次分裂和割據的情況,但統一始終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主流?!睘榍腥朦c,考查中國統一的朝代、對邊疆地區的管轄,我國古代推動民族融合的方式,統一能成為中華民族歷史發展主流的因素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33.(2020八上·余姚期末)宋元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民族融合進一步 加強和封建經濟、文化繼續發展時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時空感知]
材料一:
[文物證史]
材料二:“華光礁1號”古沉船是在南海海底考古發掘的,它是目前中國在遠海海城發現的第一艘古代沉船船體。殘存船體覆蓋面積約180平方米,船體殘長20米,寬約6米,舷深3米至4米,初步估計該船排水量超過60噸。出水近萬件文物,絕大部分是福建和江西景德鎮生產的陶器和瓷器。
[歷史解釋]
材料三:
[歷史評判]
材料四:英國學者李約瑟說:“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找一 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焦點在宋代?!泵绹鴮W者德克.海德指出:“在14世紀初,火藥傳入歐洲……沒有中國發明的火藥,歐洲人還得流淌更多的鮮血才能攻破中世紀的封建城堡。”
(1)請完成材料一圖中字母代表的政權名稱:A  ?。?B   ;C   。
(2)從材料一的圖中可以看出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沉船“華光礁1號”最有可能是哪個朝代的船只?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判斷的依據。
(4)“宋代商業的繁榮超過了前代”。請結合材料三提供的圖片資料加以說明。
(5)根據材料四,你如何評價宋元科技在中國和世界發展史上的地位。
【答案】(1)遼;金;南宋
(2)從民族政權分立到實現統一。
(3)宋朝;依據:宋代海外貿易發達;宋代造船技術發達,領先于世界;宋代航海技術先進,指南針應用于航海;宋朝時期江西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
(4)北宋時出現紙幣交子,攜帶方便,商品交易擴大;商標廣告出現,說明商業活動發達,已經出現廣告意識和現代營銷手段;貨郎走街串巷叫賣說明了商業的繁盛。
(5)宋元科技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高峰,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影響深遠。
【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經濟重心的南移;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南宋與金的和戰
【解析】【分析】(1)北宋時期,與之并立的政權是遼和西夏;北宋末年,金滅遼后,與北宋并立的政權是金和西夏;
1127年金滅北宋,同年,南宋建立,南宋時期,與之并立的政權是金和西夏。
(2)從材料一圖中可以看出宋元時期出現了很多民族政權,所以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是從民族政權并立到完成統一。
(3)材料二中的沉船“華光礁1號”最有可能是宋朝的船只;依據:宋代海外貿易發達,政府設立專門管理對外貿易的市舶司;宋代造船技術發達,領先于世界;宋代航海技術先進,指南針應用于航海;宋朝時期江西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
(4)圖一是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紙幣攜帶方便,促進了經濟的交流與發展。圖二是宋代針鋪商標,體現了商業運作中出現了銅板印刷的廣告,表明宋朝已經有商標、廣告意識。圖三貨郎圖是貨郎走街串巷叫賣,更增添了城市的熱鬧氣氛。
(5)宋元時期,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處于當時世界文明的高峰,不但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而且對世界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故答案為:(1)遼;金;南宋。
(2)從民族政權分立到實現統一。
(3)宋朝;依據:宋代海外貿易發達;宋代造船技術發達,領先于世界;宋代航海技術先進,指南針應用于航海;宋朝時期江西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
(4)北宋時出現紙幣交子,攜帶方便,商品交易擴大;商標廣告出現,說明商業活動發達,已經出現廣告意識和現代營銷手段;貨郎走街串巷叫賣說明了商業的繁盛。
(5)宋元科技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高峰,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影響深遠。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宋時期民族政權并立,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宋代繁榮的經濟,要求具備識記基礎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 / 1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考試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2分,共60分)
1.(2020八上·余姚期末)2020年11月14日“平安余姚杯”半程馬拉松在余姚全民健身中心鳴槍開跑,馬拉松長跑項目源于(  )
A. 古羅馬 B.古希臘 C.古埃及 D.古印度
2.(2020八上·余姚期末)下列思想家與其所屬學派和主張相吻合的一組是( ?。?br/>選項 思想家 學派 主要主張
① 孔子 儒家 強調“仁”,“仁”就是“愛人”“克己復禮”
② 老子 墨家 崇尚“自然”主張“無為”,反對侵擾百姓
③ 墨子 道家 主張“非攻”,愛一切人,視人如己,互助互愛
④ 韓非子 法家 強調以法治國,主張樹立君主權威,集權中央.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2020八上·余姚期末)《左傳》中記載:“昔武王克商,一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有四十人。皆舉親也。”該材料表明了周王分封諸侯主要憑借( ?。?br/>A.功勞大小 B.長幼尊卑 C.品德優劣 D.血緣親疏
4.(2020八上·余姚期末)文物是鮮活的歷史。下圖文物中能夠反映出商朝社會生活情況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020八上·余姚期末)某中學課題組在探究“春秋戰國歷史”的過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圖所示)。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征是( ?。?br/>●春秋五霸●戰國七雄 ●管仲改革●商鞅變法
A.社會大變革的時代 B.統一國家的建立
C.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D.民族關系的發展
6.(2020八上·余姚期末)下列屬于歐洲中世紀社會特點的有( ?。?br/>①基督教控制人們的思想
②封建等級森嚴
③農村土地以封建莊園形式經營
④與同時期亞洲相比發展相對迅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2020八上·余姚期末)下列國家中,地跨亞非歐三洲的有( ?。?br/>①法蘭克王國
②亞歷山大帝國
③羅馬帝國
④阿拉伯帝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2020八上·余姚期末)“教皇的權力好比太陽,國王的權力好比月高,它的光輝是向太陽借來的”。這種現象主要體現了( ?。?br/>A.宗教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
B.教皇的統治深入人心
C.教皇的權力凌駕于王權之上
D.在精神和文化領域,神權凌駕一切
9.(2020八上·余姚期末)下列關于中世紀西歐城市興起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br/>A.以農業發展和經濟的恢復為基礎
B.巴黎和倫敦是新興的城市
C.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
D.城市經濟的特點是自給自足
10.(2020八上·余姚期末)阿拉伯帝國時期創造了輝煌的阿拉伯文化。以下屬于阿拉伯人創造的文化有(  )
①0到9計數法
②基督教
③《醫學集成》
④《一千零一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1.(2020八上·余姚期末)公元7世紀,日本掀起了向中國學習的“大化改新”運動。以下對“大化改新”說法正確的是( ?。?br/>①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
②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并收取賦稅
③改革促進了日本封建經濟的發展
④仿效我國宋朝的典章制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20八上·余姚期末)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在第一季介紹某種文物時,用了以下關鍵詞:中國靴子、冷兵器、駕馭。據此回答下題。
12.根據以上關鍵詞,可以推斷該文物指的是( ?。?br/>A.馬鐙 B.馬鞭 C.馬轡 D.馬鞍
13.下列關于該文物的影響說法錯誤的是( ?。?br/>①提高了軍隊戰斗力,實現人馬合一
②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生
③對中世紀歐洲封建騎士的形成起了推動作用
④促進了人類貿易的發展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4.(2020八上·余姚期末)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楚國后,設會稽郡,現今寧波市為其鄞、鄖(mao)、句章三縣。據此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  )
A.分封制. B.郡國并行制度
C.郡縣制 D.世襲制
15.(2020八上·余姚期末)“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指的人物是( ?。?br/>A.項羽、陳勝 B.項羽、勾踐 C.劉邦、陳勝 D.劉邦、勾踐
16.(2020八上·余姚期末)以下表述與圖片所反映的史實相印證的是( ?。?br/>①圖1的遺址見證了秦朝抵御北方匈奴南下侵擾的歷史
②圖2的文物說明了漢朝和匈奴之間永不再戰世代友好
③圖3中的人物為擊敗匈奴奪回河套地區立下了汗馬功勞
④圖4中的人物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20八上·余姚期末)我國歷來很重視對官員的監督。以下具有監察職能的官職是( ?。?br/>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剌史
④司隸校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0八上·余姚期末)有學者稱“華夏民族大一統的國家偉業到了漢武帝時代,完成了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睗h武帝為實現“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
A.休養生息 B.實行推恩令 C.鑄造五銖錢 D.獨尊儒術
19.(2020八上·余姚期末)20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意外打通了中西商貿通道,被后世稱為“有意的外交,無意的鑿空”。下列由西域傳到中原的有(  )
①汗血寶馬
②絲綢
③瓷器
④胡椒
⑤葡萄
A. ①②④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20.(2020八上·余姚期末)司馬遷著《史記·黃帝本紀》時,發現文獻關于黃帝的記述內容不一甚至荒誕,有人據以否定黃帝的真實性。司馬遷游歷各地,收集民間關于黃帝的傳說,編成黃帝的事跡列于本紀之首。這一撰述過程表明( ?。?br/>A.《史記》關于黃帝的記錄準確可信
B.傳說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歷史真實
C.史書編撰必須游歷各地
D.文獻的記載才是可信的歷史
21.(2020八上·余姚期末)中國古代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不勝枚舉,下列表格描述的戰役是( ?。?br/>交戰雙方 孫劉聯軍一一曹操大軍
兵力對比 5萬——20萬
戰役結果 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
A.巨鹿之戰 B.官渡之戰 C.赤壁之戰 D.淝水之戰
22.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常用方法。下列圖示符合我國歷史上“三國鼎立”局面的是( ?。?br/>A. B.
C. D.
23.(2020八上·余姚期末)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飄洋過海來到中國,開放與交流使大唐文明更加輝煌。以下能佐證當時中外文化雙向交流的是( ?。?br/>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鑒真東渡
③馬可·波羅來華
④遣唐使來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2020八上·余姚期末)某班舉辦主題為“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圖片展,下列圖片可入選盛唐篇的是( ?。?br/>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2020八上·余姚期末)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內涵豐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 ?。?br/>① 蔡倫;《傷寒雜病論》 ;道教;銅奔馬
② 《蘭亭序》;圓周率;顧愷之;云岡石窟
③ 孩兒枕;蘇軾;瓦子;崇文抑武
④ 《金剛經》;三彩駱駝載樂俑:詩圣;貞觀之治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①④③
26.(2020八上·余姚期末)皮日休《汴河懷古》中“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的“千里賴通波”是指大運河( ?。?br/>A.發揮灌溉作用 B.發揮防洪作用
C.發揮貫通南北水路的作用 D.有千里之長
27.(2020八上·余姚期末)錢穆在《國史新論》記載:“唐代制度, 在下有……為政府公開選撥人才:在上有……綜合管理全國行政事務。這兩種制度,奠定了中國傳統政治后一千年的基礎?!辈牧现械倪@兩種制度分別是( ?。?br/>A.行省制、三公九卿制 B.行省制、三省六部制
C.科舉制、三公九卿制 D.科舉制、三省六部制
28.(2020八上·余姚期末)下圖反映了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與右圖中的①相對應的時期應該是( ?。?br/>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020八上·余姚期末)“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龍間,但少塵土撲面耳?!睆垞穸说摹肚迕魃虾訄D》生動記錄了當時汴京的繁榮,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欣賞畫作,回答下題。
29.如果我們來到本圖反映的時代,不可能看到的是(  )
A.瓦子里表演《竇娥冤》,人滿為患
B.汴河里滿載貨物的船只往來穿梭
C.游玩夜市,享用美味小吃
D.新春時節貼年畫,放爆竹
30.你認為最適合作為這幅畫作主題的是( ?。?br/>A.風格各異的中外建筑 B.豐富多彩的市民生活
C.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 D.兼收并蓄的對外交往
二、本卷有三個小題,其中31題13分,32題14分,33題13分,共40分
31.(2020八上·余姚期末)公元前3000多年至公元前2000年,不同地區誕生了不同的文明古國,歐洲地中海沿岸也開始顯露文明的曙光。東西方文明多元發展,異彩紛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文明發祥]
早期區域文明分布圖
(1)填一填:按要求填寫圖中字母所代表的文明發源的河流或所建文明古國的名稱。
A:    (填河流)B:    (填河流)
C:    (填文明古國)D:    (填文明古國)
(2)比一比:與E文明相比,A、B、C、D文明在發祥地上,有何顯著區別?
(3)[文明成果]請根據“ 早期區域文明分布圖天找到它的發祥地(填圖中字母)。
圖1   
圖2   
圖3   
圖4   
(4)[交相輝映]公元前5世紀前后,中國和古希臘文明高度發展,交相輝映,雙峰并峙。古希臘最重要的城邦是   ,在伯里克利執政時期,其   政治達到全盛: 而同時期的中國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   的繁榮局面, 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2.(2020八上·余姚期末)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次分裂和割據的情況,但統一始終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主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歷史紀年表(部分)
材料二:管轄彰顯主權。新疆、西藏、臺灣自古以來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地區 朝代 機構
新疆 西漢 公元前60年,設置① ,總管西域事務, 保護往來商旅
西藏 元朝 元朝在中央設立② ,以負責藏族地區的行政
臺灣 元朝 在澎湖島設置了③ ,以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
材料三:
材料四:孝文帝選擇這樣一條道路,即統治民族率先放棄自己的風俗和習慣、使用被統治民族漢族的漢服和漢語,實在出奇?!谎砸员沃@些改革可概括為北魏王朝的“中國化”。
——[日]川本芳昭《中華的崩潰與擴大》
(1)請列出材料一中所有處于統一的朝代名稱。
(2)請寫出材料二中①②③的內容,并寫出這些機構設立的共同意義
(3)根據材料三、四,歸納我國古代推動民族融合的方式。
(4)結合上述材料與所學,說說統一能成為中華民族歷
史發展主流的因素有哪些。
33.(2020八上·余姚期末)宋元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民族融合進一步 加強和封建經濟、文化繼續發展時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時空感知]
材料一:
[文物證史]
材料二:“華光礁1號”古沉船是在南海海底考古發掘的,它是目前中國在遠海海城發現的第一艘古代沉船船體。殘存船體覆蓋面積約180平方米,船體殘長20米,寬約6米,舷深3米至4米,初步估計該船排水量超過60噸。出水近萬件文物,絕大部分是福建和江西景德鎮生產的陶器和瓷器。
[歷史解釋]
材料三:
[歷史評判]
材料四:英國學者李約瑟說:“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找一 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焦點在宋代?!泵绹鴮W者德克.海德指出:“在14世紀初,火藥傳入歐洲……沒有中國發明的火藥,歐洲人還得流淌更多的鮮血才能攻破中世紀的封建城堡。”
(1)請完成材料一圖中字母代表的政權名稱:A  ??; B   ;C   。
(2)從材料一的圖中可以看出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沉船“華光礁1號”最有可能是哪個朝代的船只?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判斷的依據。
(4)“宋代商業的繁榮超過了前代”。請結合材料三提供的圖片資料加以說明。
(5)根據材料四,你如何評價宋元科技在中國和世界發展史上的地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解析】【分析】 公元前490年,在希波戰爭中的馬拉松平原戰役中,雅典人獲勝,派戰士菲迪皮茨返回雅典報捷。他一口氣跑完漫長的路程,向雅典人呼喊:“雅典勝利了!”說罷倒地氣絕而死,為紀念這位英雄,后來,人們設立了馬拉松長跑項目。
ACD三項都不是馬拉松賽跑的最早起源地,不符合題意;
B項古代希臘是馬拉松賽跑的最早起源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馬拉松賽的起源,要求掌握基礎史實。
2.【答案】C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春秋晚期魯國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克己復禮”。 法家代表人物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依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①④正確。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代表人物,故②③錯誤。
B項①④所屬學派和主張相吻合,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各學派的主要思想主張。
3.【答案】D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實行分封制,分封宗親等到各地做諸侯,表明了周王分封諸侯憑借血緣親疏。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血緣親疏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4.【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秦始皇兵馬俑出土于今陜西西安臨潼,是世界藝術史上的一顆明珠,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是秦漢時期雕塑藝術的杰作。排除含①的選項。
B項②③④能夠反映出商朝社會生活情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反映商朝社會生活情況的文物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能反映商朝社會生活情況的文物的相關史實。
5.【答案】A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依據圖示,結合所學可知,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在政治領域的變革,體現了社會大變革的時代特征。
A項社會大變革的時代是題干信息反映出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征,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的特征,要求運用所學解讀圖文信息。
6.【答案】C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歐洲通過采邑制度建立了封建的等級制度,政治上形成了具有嚴格等級性的封君封臣制度;經濟上農村盛行莊園經濟,它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法蘭克王國時期,基督教成為國教,后來基督教神學居于統治地位,思想上人們信仰基督教,基督教會的羅馬教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C項①②③屬于歐洲中世紀的社會特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歐封建社會特點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及再認再現所學知識的能力。解答本題,把握和識記相關史實是解題的關鍵。
7.【答案】B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⑤法蘭克王國的疆域范圍只在歐洲,不屬于地跨亞非歐的國家,排除含①的選項。
B項②③④地跨亞非歐三洲,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世界史上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8.【答案】C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在西歐封建社會時期,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本題材料“教皇的權力好比太陽,國王的權力好比月亮,月亮的光輝是向太陽借來的”就是反映了中世紀歐洲教皇權力至高無上。
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教皇的權力凌駕于王權之上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歐洲基督教,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9.【答案】D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莊園里面生活著領主和佃戶。在領主的統治下,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
A項敘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城市經濟的特點是自給自足敘述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西歐城市興起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西歐城市興起的相關史實。
10.【答案】C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在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阿拉伯學者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著的《醫學集成》和《醫典》兩部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醫學領域的經典。膾炙人口的《天方夜譚》,構思奇妙,情節曲折,語言優美,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③④屬于阿拉伯人創造的文化。古代印度人發明0-9的計數法,12世紀時阿拉伯人學會了這種方法,并加以改造,最后傳播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 基督教1世紀時產生于巴勒斯坦一帶,4世紀后期,羅馬帝國確定基督教為國教;①②不是阿拉伯人創造的文化。
C項③④屬于阿拉伯人創造的文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阿拉伯人的貢獻。要求識記掌握相關史實。
11.【答案】D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公元7世紀中期,日本改革派通過政變上臺,孝德天皇實行改革,學習中國隋唐制度,實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是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④仿效我國宋朝的典章制度說法錯誤。
D項①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注意對大化改新的識記。
【答案】12.A
13.A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馬鐙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2.結合所學知識,馬鐙發明于中國,后傳播到歐洲,被西方人稱為“中國靴子”,它的出現使騎兵成為冷兵器時代戰爭的主力兵種,傳入歐洲后,甚至影響了中世紀的歐洲騎士,推動了人類作戰方式的變革、使用成熟的馬鐙后,騎兵的戰斗力大大增強。
A項馬鐙和題干關鍵詞“中國靴子、冷兵器、駕馭”相符,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關鍵詞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3.馬鐙的出現,使騎兵達到了“人馬合一”的境界,解放了雙手,傳入歐洲后,促進了西歐重甲騎兵的發展,也有助于封建騎士階級的形成,對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①③說法正確。
A項②④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4.【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從材料可以看出,秦朝在江南設立了郡縣,聯系所學知識,秦朝實行中央集權制度,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さ男姓L官稱郡守,郡下設縣,縣的長官稱縣長或縣令,郡縣的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郡縣制是秦朝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要求具備識記歷史史實的能力。
15.【答案】B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展開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河,項羽破釜沉舟,巨鹿一戰,大破秦軍。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起義軍取得大敗秦軍主力的決定性戰役。春秋末年,吳越爭霸,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越王勾踐被迫向吳王稱臣,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最終雪恥滅吳,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個霸主。題干材料涉及到歷史人物是項羽、勾踐。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項羽、勾踐是題干材料涉及到歷史人物,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末農民起義和春秋末年諸侯爭霸的知識,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題干的能力。理解對聯的含義是解題的關鍵。
16.【答案】C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依據圖片信息可知,為安定北邊,維護國家的統一,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并讓蒙恬負責修筑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城防,用來抵御匈奴的進犯,這就是聞名世界的“萬里長城”。 圖1中的遺址見證了秦朝抵御北方匈奴南下侵擾的歷史,①正確;
為了解除匈奴對西漢的威脅,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青和霍去病出擊匈奴,獲得大勝,經過漠北戰役的打擊,匈奴再也無力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圖3中的霍去病為擊敗匈奴奪回河套地區立下了汗馬功勞,③正確;
漢元帝時期,宮女王昭君外嫁呼韓邪單于,他們為漢匈之間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圖4中的人物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④正確;
秦朝建立后,面對北方匈奴的不斷進擾,秦始皇命大將蒙恬大舉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地區。秦末漢初,中原長期戰亂,匈奴再次奪取河套地區。西漢初期,限于國力,不得不對匈奴實行“和親”,把皇室女子作為公主,遠嫁給單于為妻。故①③④正確。
圖2中的文物說明了漢朝和匈奴之間永不再戰,世代友好,說法絕對,故②錯誤。
C項①③④與圖片所反映的史實相印證,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漢時期和匈奴之間關系,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圖片信息。
17.【答案】D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御史大夫是秦朝設置,是副丞相,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并負責監察百官;西漢在中央設立司隸校尉,地方設立刺史,負責監察百官,據此分析可知②③④均具有監察職能,而①太尉負責管理全國軍務,不具有監察職能。
D項②③④均具有監察職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漢時期,鞏固大一統的措施。解答本題需掌握以上官職的設置及功能。
18.【答案】D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實現了“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獨尊儒術是漢武帝為采取的措施實現“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9.【答案】B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絲綢之路促進東西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和絲綢、漆器、金屬工具等傳到西方;西域的葡萄、黃瓜、胡蘿卜、天馬、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核桃、大蒜等傳到中原,羅馬的毛織品、玻璃等手工業品和雜技,以及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絲綢之路開辟了中國與西方聯系的先例,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B項①④⑤由西域傳到中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絲綢之路開通的物品交流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20.【答案】B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司馬遷著《史記》時,文獻關于黃帝的記述內容不一甚至荒誕,有人據此否定黃帝的真實性。司馬遷游歷各地,常常遇到人民傳頌黃帝的事跡。有鑒于此,他從文獻中“澤奇言尤雅者”變成黃帝的事跡列于本紀之首。這一撰述過程表明傳說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真實的歷史。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傳說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歷史真實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史料性質的理解,要求掌握歷史學科的學習方法。
21.【答案】C
【知識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
【解析】【分析】208年,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曹操,曹操無力南下,劉備攻占四川,并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地區,有了立足之地,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地位進一步穩固,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ABD三項均與題干中“孫劉聯軍—曹軍”的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題意;
C項赤壁之戰和題干表格描述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赤壁之戰,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22.【答案】D
【知識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
【解析】【分析】220年,曹丕在北方建立魏;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229年稱帝,國號吳,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是指北方的魏,西南的蜀,南方的吳。
D項圖示符合我國歷史上“三國鼎立”局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國鼎立的形成的相關知識,本題為圖片選擇題,要求具備讀圖能力。掌握魏蜀吳三國的位置是解題的關鍵。
23.【答案】C
【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及所學可知,唐朝時期中外交往頻繁,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體現了中外雙向交流;日本遣唐使來華反映了唐朝的繁盛對世界各地人們的吸引、共享繁榮。故②④正確。金城公主入藏屬于唐朝國內的民族關系,與題干中的中外交往不符,馬可·波羅來華是在元朝,與題干中的唐朝不符,故①③錯誤。
C項②④能佐證當時中外文化雙向交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時期的中外交往,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24.【答案】B
【知識點】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還創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故②③正確。耬車是西漢時期發明的播種工具,故①錯誤。鐵犁鏵是戰國時期的工具,故④錯誤。
B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農業生產工具,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25.【答案】B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蔡倫;《傷寒雜病論》 ;道教;銅奔馬”均出現在東漢;“《蘭亭序》;圓周率;顧愷之;云岡石窟”均是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成就;“孩兒枕;蘇軾;瓦子;崇文抑武”均出現在宋代;“《金剛經》;三彩駱駝載樂俑:詩圣;貞觀之治”均出現在唐代,因此先后順序是①②④③。
B項①②④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解題的關鍵是對表格中成就時間的識記。
26.【答案】C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千里賴通波”是指大運河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運河沿線經濟和商業城鎮的發展,對我國以后經濟的發展有重大意義。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發揮貫通南北水路的作用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運河的開通,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27.【答案】D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唐代制度,在下有……為政府公開選拔人才”,科舉制度創立于隋朝,唐朝時期進一步完善。它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可以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各級政府任職?!霸谏嫌小C合管理全國行政事務”,唐朝在政治上,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書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最后交由尚書省執行。尚書省下設有六部,分管具體政務。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科舉制、三省六部制分別是材料中的這兩種制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完善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及學生對材料的閱讀理解能力。重點識記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的相關內容。
28.【答案】C
【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根據圖可知,西漢時期經濟重心在北方;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經濟重心南移,南宋時,南方戰亂少,許多中原人南遷,完成了經濟重心南移,經濟重心由黃河流域轉移到了長江流域,因此①相對應的時期應該是宋朝。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宋朝應該是與題干圖中的①相對應的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重心南移,要求解讀示意圖信息。
【答案】29.A
30.B
【知識點】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明上河圖》,要求運用所學分析題干信息。
29.北宋畫家張擇端的畫《清明上河圖》描寫了北宋首都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竇娥冤》是元朝劇作家關漢卿的代表作。
A項瓦子里表演《竇娥冤》,人滿為患不可能看到,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30.結合所學可知,《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具有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作者通過對清明節日北寧都城汴梁(今開封)和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兩岸各階層人物活動情景的描繪,集中反映了這一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一些側面,廣泛而細致地描寫了各種復雜的社會形象和民俗風貌,包括東京城內商品經濟發展、人們出行的方式和市民階層的文化娛樂活動。
ACD三項都不適合作為這幅畫作主題,不符合題意;
B項最適合作為這幅畫作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31.【答案】(1)尼羅河;兩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古印度;古中國
(2)E文明以海洋為中心 ,ABCD文明發源于大江大河流域。
(3)A;B;C;E
(4)雅典;民主;百家爭鳴
【知識點】百家爭鳴;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搖籃;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可知,A是古代埃及文明,起源于非洲尼羅河流域。B是西亞的兩河流域。C是古印度文明。D是古中國文明。
(2)依據所學,ABCD屬于亞非文明,都起源于大江大河流域;E是古代歐洲文明,以海洋為中心。
(3)圖1是金字塔,是埃及的文明成果;圖2是產生于兩河流域的《漢謨拉比法典》;圖3是產生于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圖4是產生于歐洲的字母文字。
(4)依據所學可知,公元前8世紀,希臘出現了幾百個城邦,雅典是其中最著名的城邦。雅典實行民主政治,伯里克利當政期間,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同時期的中國處于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故答案為:(1)尼羅河;兩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古印度;古中國。
(2)E文明以海洋為中心 ,ABCD文明發源于大江大河流域。
(3)A;B;C;E。
(4)雅典;民主;百家爭鳴。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人類古代文明。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2.【答案】(1)秦、西漢、新、東漢、西晉、隋朝、唐朝
(2)①西域都護府;②宣政院;③澎湖巡檢司。共同意義:標志著三地都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政權的發展;彰顯國家主權。
(3)民族遷徙(寫民族遷移也得分);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改革。
(4)因素: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鞏固統治,例如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思想統一、加強邊疆的管理等,這些措施鞏固了統一的局面,對后世影響深遠;民族交融不斷加強,如因民族遷徙、主動交流或改革,甚至戰爭都促進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促成大一統局面;統一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統一是中華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統一也是廣大人民的愿望所在等等。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北方的民族融合;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1)結合材料一“中國歷史紀年表”,聯系所學知識,處于統一的朝代有:秦、西漢、新、東漢、西晉、隋朝、唐朝。
(2)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的軍事、政治、保護往來商旅,這是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統轄的開始;元朝政府設立了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區的行政事務,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區軍政事務的中央機關,從此,西藏地區正式成為我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元朝進一步加強對臺灣(琉球)的管理,設澎湖巡檢司,管理今天的澎湖和臺灣,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設置機構進行管理,使臺灣開始納入中央政府的統治范圍之內。這些機構的設立標志著三地都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政權的發展;彰顯國家主權。
(3)材料三表明民族遷徙是我國古代推動民族融合的方式。材料四表明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改革是我國古代推動民族融合的方式。
(4)結合所學,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鞏固統治,民族交融不斷加強,統一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統一是中華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統一也是廣大人民的愿望所在等都是統一能成為中華民族歷史發展主流的因素。
故答案為:(1)秦、西漢、新、東漢、西晉、隋朝、唐朝。
(2)①西域都護府;②宣政院;③澎湖巡檢司。共同意義:標志著三地都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政權的發展;彰顯國家主權。
(3)民族遷徙;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改革。
(4)因素: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鞏固統治,例如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思想統一、加強邊疆的管理等,這些措施鞏固了統一的局面,對后世影響深遠;民族交融不斷加強,如因民族遷徙、主動交流或改革,甚至戰爭都促進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促成大一統局面;統一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統一是中華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統一也是廣大人民的愿望所在等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次分裂和割據的情況,但統一始終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主流?!睘榍腥朦c,考查中國統一的朝代、對邊疆地區的管轄,我國古代推動民族融合的方式,統一能成為中華民族歷史發展主流的因素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33.【答案】(1)遼;金;南宋
(2)從民族政權分立到實現統一。
(3)宋朝;依據:宋代海外貿易發達;宋代造船技術發達,領先于世界;宋代航海技術先進,指南針應用于航海;宋朝時期江西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
(4)北宋時出現紙幣交子,攜帶方便,商品交易擴大;商標廣告出現,說明商業活動發達,已經出現廣告意識和現代營銷手段;貨郎走街串巷叫賣說明了商業的繁盛。
(5)宋元科技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高峰,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影響深遠。
【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經濟重心的南移;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南宋與金的和戰
【解析】【分析】(1)北宋時期,與之并立的政權是遼和西夏;北宋末年,金滅遼后,與北宋并立的政權是金和西夏;
1127年金滅北宋,同年,南宋建立,南宋時期,與之并立的政權是金和西夏。
(2)從材料一圖中可以看出宋元時期出現了很多民族政權,所以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是從民族政權并立到完成統一。
(3)材料二中的沉船“華光礁1號”最有可能是宋朝的船只;依據:宋代海外貿易發達,政府設立專門管理對外貿易的市舶司;宋代造船技術發達,領先于世界;宋代航海技術先進,指南針應用于航海;宋朝時期江西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
(4)圖一是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紙幣攜帶方便,促進了經濟的交流與發展。圖二是宋代針鋪商標,體現了商業運作中出現了銅板印刷的廣告,表明宋朝已經有商標、廣告意識。圖三貨郎圖是貨郎走街串巷叫賣,更增添了城市的熱鬧氣氛。
(5)宋元時期,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處于當時世界文明的高峰,不但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而且對世界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故答案為:(1)遼;金;南宋。
(2)從民族政權分立到實現統一。
(3)宋朝;依據:宋代海外貿易發達;宋代造船技術發達,領先于世界;宋代航海技術先進,指南針應用于航海;宋朝時期江西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
(4)北宋時出現紙幣交子,攜帶方便,商品交易擴大;商標廣告出現,說明商業活動發達,已經出現廣告意識和現代營銷手段;貨郎走街串巷叫賣說明了商業的繁盛。
(5)宋元科技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高峰,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影響深遠。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宋時期民族政權并立,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宋代繁榮的經濟,要求具備識記基礎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昌县| 新化县| 汝城县| 礼泉县| 炎陵县| 武定县| 襄汾县| 彭州市| 柞水县| 永顺县| 蕉岭县| 奉化市| 利辛县| 香格里拉县| 静宁县| 米脂县| 大足县| 景泰县| 壤塘县| 平乐县| 兰州市| 于田县| 广平县| 枣阳市| 柯坪县| 广宗县| 澎湖县| 曲麻莱县| 瑞昌市| 福安市| 陈巴尔虎旗| 乡城县| 金华市| 锡林郭勒盟| 康保县| 康马县| 格尔木市| 安吉县| 龙南县| 柘城县| 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