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新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歷社部分)一、選擇題(2020九上·杭州期末)讀圖(1890年和1914年部分歐洲國家陸海軍人數)(教材2頁),據此回答下題。1.圖片反映了當時歐洲列強之間激烈的( )A.世界瓜分 B.軍備競爭 C.工業革命 D.科技競爭2.一戰后,歐洲列強構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期間,拒絕了中國諸多正義要求,如( )①收回租界②廢除二十一條③取消治外法權④實行義務兵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0九上·杭州期末)“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據此回答下題。3.材料表明,當時實現了孫中山先生倡導的( )A.民族主義 B.民主主義 C.民權主義 D.民生主義4.從性質上說,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是( )A.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B.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C.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D.完全意義上的社會主義革命5.(2020九上·杭州期末)11.如圖,1921年7月1日,中華民國郵政發行了中國第一套航空郵票。中心圖案是雙翼飛機一架,飛越萬里長城上空,機尾繪五色旗微。據此回答下題。(1)五色旗的寓意是( )A.驅除韃虜 B.多元一體 C.五族共和 D.漢族炎黃(2)孫中山先生說:“民族主義,并非是遇著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這些話促成了( )A.民族意識的覺醒B.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C.中華民族的統一D.中華民族的說法第一次被使用.6.(2020九上·杭州期末)中國革命賦予下列地方具有紀念意義的稱譽。搭配正確的是( )①井岡山--革命搖籃 ②瑞金--會師之城③遵義--革命心臟 ④延安--革命圣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2020九上·杭州期末)中共中央駐地西柏坡期間,( )①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②開展了土地革命③頒布了《共同綱領》④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2020九上·杭州期末)如圖,1944年,上海漫畫家吳耘創作了《難兄難弟》。據此回答下題。(1)說他們是“難兄難弟”的依據是:當時( )①中國臺兒莊戰役勝利,開始全民抗戰②美國、蘇聯先后分別向德國、日本宣戰③德國在歐洲戰場處于劣勢,敗局已定④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陷入困境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2)敦促“難兄難弟”無條件投降,分別是哪些會議的議題?( )①華盛頓會議②雅爾塔會議③德黑蘭會議④波茨坦會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0九上·杭州期末)毛澤東同志不僅是革命導師,也是偉大詩人,他的詩詞生動記錄了中國近代史上驚天動地的大事。據此回答下題。(1)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發動了起義,詩云:( )A.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B.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C.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D.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2)1949年2月7日,《TIME》摘引《沁園春·雪》,以風流人物(Man of Feeling )作為封面人物的報道標題。毛澤東首登《TIME》的歷史背景是( )A.新中國成立了 B.三大戰役勝利C.發起重慶談判 D.簽訂“雙十協定”二、非選擇題10.(2020九上·杭州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毫無出路的處境十倍地增強了工農的力量,使我們能夠用與西歐其他一切國家不同的方法來創造發展文明的根本條件。”“全國范圍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爭取群眾后建立政權的理論,是與中國革命的實情不適合的。……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1)從俄國十月革命,中國可以學習到哪些經驗?(2)當時中國革命的實情是怎樣的?實現中國革命勝利的新的發展道路是怎樣的?11.(2020九上·杭州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一位肢體殘疾但是精神堅毅的總統,在黑夜,在微弱的爐火邊,透過無線電波,娓娓地向自己的選民傾訴國家的艱難、需要和希望……爐邊談話是羅斯福獨創的一種與美國群眾溝通交流的途徑,這種“家常式”的談話安撫、鼓舞、溫暖了人心,最終帶領大家走出大危機。談話時間 談話內容摘錄第一次 3月12日 “……那就是你們把錢存進銀行,……相反銀行要將這些錢通過各種不同信貸方式進行投資,比如買公債、做抵押。……使整個機構轉動起來,更好地應對這次危機。……把錢放在經過整頓、重新開業的銀行里,遠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這在不久以后的日子里就可以得到證明。第二次 5月7日 企業界要與政府合作,共同擬定計劃。政府在各個工業絕大多數從業人員的支持和配合下,有權制止不公道的做法,并強制執行所訂立的協議。處于經濟大蕭條中的美國,工業中出現了明顯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第三次 7月24日 “打起仗來,如果進行夜襲,士兵們都在肩上帶上耀眼的標志,免得誤傷自己人。根據這個原則,那些跟我們合作,參加全國復興運動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第四次 10月22日 在政府實行新政的半年里,我們已經扭轉了經濟大蕭條的局面,挽救了一場美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絕大危局。我們的工業生產指數已經由五十九上升到一百,這個事實足以讓我們感到自豪。(1)這四次“爐邊談話”發生在哪一年?除了“爐邊談話”,請再例舉一個你在《歷史與社會》九上學習到的與羅斯福總統有關的歷史史實(2)閱讀第一、第二次“爐邊談話”,當時的目的是要推行哪些措施?(3)閱讀第三、第四次“爐邊談話”,羅斯福新政取得了哪些積極效果?12.(2020九上·杭州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陳丹燕女士(上海三部曲作者)說:上海的故事寫不完。的確,上海是一座傳奇的城市,大山同學發現《歷史與社會》里很多地方講到上海,他饒有興趣地進行了分類整理。[上海,悄然轉變]①如圖(19頁)②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20頁)③1882年,上海外灘出現了最早的電話公司。(19頁)[上海,開天辟地]④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35頁)⑤上海是中國工商業最發達、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也是新式學校、文化機構集中的地方。北京大批學生被捕的消息傳來,上海的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援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39頁)⑥1920年夏,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41頁)⑦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42 頁)[上海,浴血奮戰]⑧如圖(62頁)⑨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妄圖在3個月內滅亡中國。兩國軍隊在上海及其周圍地區展開了長達了個月的激戰,史稱“淞滬會戰”。(65頁)(1)閱讀材料①-③,請描述當時上海的社會生活狀態及其特征。(2)根據材料④-⑦,所有的事件發生在上海,你覺得有哪些原因?(3)材料⑧是哪一歷史事件?⑨淞滬會戰在當時起到了怎樣的歷史作用?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A【知識點】凡爾賽體系【解析】【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20世紀初的世界形勢及學生的識圖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根據圖片“1890年和1914年部分歐洲國家陸海軍人數”可見歐洲列強之間陸海軍人數都大幅增長,反映了當時歐洲列強之間激烈的軍備競爭。ACD三項和題干圖片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軍備競爭和題干圖片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1919年,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特權、取消“二十一條”、收回日本在大戰時奪去的德國在山東的各種特權;1921華盛頓會議上中國提出取消治外法權、關稅自主和收回租界等要求,均遭到拒絕。A項①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答案】3.C4.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圖文信息。(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性質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3.孫中山在中國同盟會機關刊物《民報》發刊詞中把其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它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建立了中華民國。創立民國即民權主義。A項民族主義指的是推翻清政府統治,不符合題意;B項民主主義不屬于三民主義的內容,不符合題意;C項民權主義說法正確,符合題意;D項民生主義是孫中山的“社會革命”綱領,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4.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國觀念深入人心,所以辛亥革命的性質是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5.【答案】(1)C(2)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依據課本所學,五色旗由紅、黃、藍、白、黑組成,分別象征中國漢、滿、蒙、回(穆斯林)、藏五大民族。寓意五族共和,實現民族團結之意。ABD三項都不是五色旗的寓意,不符合題意;C項五族共和是五色旗的寓意,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民族主義,并非是遇著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表明孫中山把矛頭明確指向清朝專制統治,主張中華民族內部各民族平等,辛亥革命充分體現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色旗的寓意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6.【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34年10月,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長征;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長征的勝利結束,②搭配錯誤。1935年1月,中共在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武漢一度成為紅色革命的心臟,③搭配錯誤。C項①④搭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7.【答案】C【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1947年5月,以劉少奇、朱德為首的中央工作委員會先期進駐西柏坡。在這里召開了全國土地會議,頒布并實施了《中國土地法大綱》。1948年5月,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移駐西柏坡,在此組織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C項①④發生在中共中央駐地西柏坡期間,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中央駐西柏坡期間發生的重大事件。要求識記基礎史實。8.【答案】(1)D(2)C【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①中國臺兒莊戰役勝利,開始全民抗戰發生在1938年,②美國、蘇聯先后分別向德國、日本宣戰發生在1945年,和題干中的“1944年”不符,排除。D項③④是說他們是“難兄難弟”的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雅爾塔召開會議決定打敗德國后,要對德國實行軍事占領,徹底消滅德國的法西斯主義。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簽署《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C項②④敦促“難兄難弟”無條件投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漫畫的能力。找準題干的關鍵詞,找準漫畫的切入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9.【答案】(1)D(2)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1)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在分析敵強我弱的形勢后,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A項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反映的是1934.10——1936.10的紅軍長征,不符合題意;B項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反映的是井岡山黃洋界保衛戰,不符合題意;C項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反映的是1949年的渡江戰役,不符合題意;D項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描述的是1927年9月的秋收起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根據題干中的時間“1949年2月7日”,據所學知,1949年初,三大戰役已完成,國民黨軍隊的主力被消滅,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已成為定局,所以毛澤東的圖象首次出現在《時代》周刊封面上。ABC.這三項的時間分別是19、1948年9月A項新中國成立了發生在1949年10月,不符合題意;B項三大戰役勝利是毛澤東首登《TIME》的歷史背景,符合題意;CD兩項發生在1945年,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秋收起義,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役勝利,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0.【答案】(1)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工人、士兵、農民等) :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開創新的革命道路和方法。(2)大革命失敗,城市革命處于低潮。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中的“毫無出路的處境十倍地增強了工農的力量”可見中國可以學習到經驗是: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根據材料中的“使我們能夠用與西歐其他一切國家不同的方法來創造發展文明的根本條件。”可見俄國十月革命具有首創性,中國可以學習到經驗是: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開創新的革命道路和方法。(2)國民大革命失敗后,中共開展城市武裝起義,走俄國人的路,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城市革命處于低潮;之后從城市轉向農村,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使中國革命走上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故答案為:(1)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工人、士兵、農民等) :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開創新的革命道路和方法。(2)大革命失敗,城市革命處于低潮。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道路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材料分析歸納的能力。11.【答案】(1)1933年。例如:1941年12月8日,羅斯福總統要求國會對法西斯國家宣戰。(2)整頓金融體系: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3)美國民眾團結一心支持新政,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美國經濟開始復蘇,工業和生產有所恢復,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1933年3月,羅斯福上臺后,實行新政,羅斯福的爐邊談話就是在1933年新政期間。二戰期間,羅斯福領導了美國反法西斯斗爭,這期間1941年12月8日,羅斯福總統要求國會對法西斯國家宣戰;1945年參加了雅爾塔會議,協調了盟國在反法西斯斗爭中的行動。(2)根據第一次“爐邊談話”的內容“……那就是你們把錢存進銀行,……”可見當時的目的是要整頓金融體系。根據第二次“爐邊談話”的內容“企業界要與政府合作,共同擬定計劃。政府在各個工業絕大多數從業人員的支持和配合下,有權制止不公道的做法,并強制執行所訂立的協議。……”可見當時的目的是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3)第三次“爐邊談話”說明美國民眾團結一心支持新政,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第四次“爐邊談話” 說明美國經濟開始復蘇,工業和生產有所恢復,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故答案為:(1)1933年。例如:1941年12月8日,羅斯福總統要求國會對法西斯國家宣戰。(2)整頓金融體系;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3)美國民眾團結一心支持新政,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美國經濟開始復蘇,工業和生產有所恢復,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12.【答案】(1)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轉變。這種變化具有“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點。(2)上海是中國工商業最發達、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也是新式學校、文化機構集中的地方。(3)“一二八事變”。鼓舞了全國人民英勇抵抗侵略的斗志,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計劃。【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材料①-③反映了近代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轉變。總體來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征。(2)材料⑤中的“上海是中國工商業最發達、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也是新式學校、文化機構集中的地方。”即是所有的事件發生在上海的原因。(3)仔細觀察圖片,材料⑧是1932年的“一二八事變”。 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故答案為:(1)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轉變。這種變化具有“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點。(2)上海是中國工商業最發達、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也是新式學校、文化機構集中的地方。(3)“一二八事變”。鼓舞了全國人民英勇抵抗侵略的斗志,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計劃。【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上海的歷史。要求學生具備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能力。1 / 1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新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歷社部分)一、選擇題(2020九上·杭州期末)讀圖(1890年和1914年部分歐洲國家陸海軍人數)(教材2頁),據此回答下題。1.圖片反映了當時歐洲列強之間激烈的( )A.世界瓜分 B.軍備競爭 C.工業革命 D.科技競爭2.一戰后,歐洲列強構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期間,拒絕了中國諸多正義要求,如( )①收回租界②廢除二十一條③取消治外法權④實行義務兵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B2.A【知識點】凡爾賽體系【解析】【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20世紀初的世界形勢及學生的識圖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根據圖片“1890年和1914年部分歐洲國家陸海軍人數”可見歐洲列強之間陸海軍人數都大幅增長,反映了當時歐洲列強之間激烈的軍備競爭。ACD三項和題干圖片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軍備競爭和題干圖片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1919年,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特權、取消“二十一條”、收回日本在大戰時奪去的德國在山東的各種特權;1921華盛頓會議上中國提出取消治外法權、關稅自主和收回租界等要求,均遭到拒絕。A項①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2020九上·杭州期末)“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據此回答下題。3.材料表明,當時實現了孫中山先生倡導的( )A.民族主義 B.民主主義 C.民權主義 D.民生主義4.從性質上說,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是( )A.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B.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C.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D.完全意義上的社會主義革命【答案】3.C4.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圖文信息。(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性質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3.孫中山在中國同盟會機關刊物《民報》發刊詞中把其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它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建立了中華民國。創立民國即民權主義。A項民族主義指的是推翻清政府統治,不符合題意;B項民主主義不屬于三民主義的內容,不符合題意;C項民權主義說法正確,符合題意;D項民生主義是孫中山的“社會革命”綱領,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4.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國觀念深入人心,所以辛亥革命的性質是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5.(2020九上·杭州期末)11.如圖,1921年7月1日,中華民國郵政發行了中國第一套航空郵票。中心圖案是雙翼飛機一架,飛越萬里長城上空,機尾繪五色旗微。據此回答下題。(1)五色旗的寓意是( )A.驅除韃虜 B.多元一體 C.五族共和 D.漢族炎黃(2)孫中山先生說:“民族主義,并非是遇著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這些話促成了( )A.民族意識的覺醒B.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C.中華民族的統一D.中華民族的說法第一次被使用.【答案】(1)C(2)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依據課本所學,五色旗由紅、黃、藍、白、黑組成,分別象征中國漢、滿、蒙、回(穆斯林)、藏五大民族。寓意五族共和,實現民族團結之意。ABD三項都不是五色旗的寓意,不符合題意;C項五族共和是五色旗的寓意,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民族主義,并非是遇著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表明孫中山把矛頭明確指向清朝專制統治,主張中華民族內部各民族平等,辛亥革命充分體現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色旗的寓意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6.(2020九上·杭州期末)中國革命賦予下列地方具有紀念意義的稱譽。搭配正確的是( )①井岡山--革命搖籃 ②瑞金--會師之城③遵義--革命心臟 ④延安--革命圣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34年10月,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長征;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長征的勝利結束,②搭配錯誤。1935年1月,中共在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武漢一度成為紅色革命的心臟,③搭配錯誤。C項①④搭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7.(2020九上·杭州期末)中共中央駐地西柏坡期間,( )①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②開展了土地革命③頒布了《共同綱領》④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1947年5月,以劉少奇、朱德為首的中央工作委員會先期進駐西柏坡。在這里召開了全國土地會議,頒布并實施了《中國土地法大綱》。1948年5月,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移駐西柏坡,在此組織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C項①④發生在中共中央駐地西柏坡期間,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中央駐西柏坡期間發生的重大事件。要求識記基礎史實。8.(2020九上·杭州期末)如圖,1944年,上海漫畫家吳耘創作了《難兄難弟》。據此回答下題。(1)說他們是“難兄難弟”的依據是:當時( )①中國臺兒莊戰役勝利,開始全民抗戰②美國、蘇聯先后分別向德國、日本宣戰③德國在歐洲戰場處于劣勢,敗局已定④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陷入困境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2)敦促“難兄難弟”無條件投降,分別是哪些會議的議題?( )①華盛頓會議②雅爾塔會議③德黑蘭會議④波茨坦會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D(2)C【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①中國臺兒莊戰役勝利,開始全民抗戰發生在1938年,②美國、蘇聯先后分別向德國、日本宣戰發生在1945年,和題干中的“1944年”不符,排除。D項③④是說他們是“難兄難弟”的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雅爾塔召開會議決定打敗德國后,要對德國實行軍事占領,徹底消滅德國的法西斯主義。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簽署《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C項②④敦促“難兄難弟”無條件投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漫畫的能力。找準題干的關鍵詞,找準漫畫的切入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9.(2020九上·杭州期末)毛澤東同志不僅是革命導師,也是偉大詩人,他的詩詞生動記錄了中國近代史上驚天動地的大事。據此回答下題。(1)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發動了起義,詩云:( )A.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B.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C.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D.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2)1949年2月7日,《TIME》摘引《沁園春·雪》,以風流人物(Man of Feeling )作為封面人物的報道標題。毛澤東首登《TIME》的歷史背景是( )A.新中國成立了 B.三大戰役勝利C.發起重慶談判 D.簽訂“雙十協定”【答案】(1)D(2)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1)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在分析敵強我弱的形勢后,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A項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反映的是1934.10——1936.10的紅軍長征,不符合題意;B項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反映的是井岡山黃洋界保衛戰,不符合題意;C項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反映的是1949年的渡江戰役,不符合題意;D項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描述的是1927年9月的秋收起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根據題干中的時間“1949年2月7日”,據所學知,1949年初,三大戰役已完成,國民黨軍隊的主力被消滅,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已成為定局,所以毛澤東的圖象首次出現在《時代》周刊封面上。ABC.這三項的時間分別是19、1948年9月A項新中國成立了發生在1949年10月,不符合題意;B項三大戰役勝利是毛澤東首登《TIME》的歷史背景,符合題意;CD兩項發生在1945年,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秋收起義,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役勝利,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二、非選擇題10.(2020九上·杭州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毫無出路的處境十倍地增強了工農的力量,使我們能夠用與西歐其他一切國家不同的方法來創造發展文明的根本條件。”“全國范圍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爭取群眾后建立政權的理論,是與中國革命的實情不適合的。……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1)從俄國十月革命,中國可以學習到哪些經驗?(2)當時中國革命的實情是怎樣的?實現中國革命勝利的新的發展道路是怎樣的?【答案】(1)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工人、士兵、農民等) :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開創新的革命道路和方法。(2)大革命失敗,城市革命處于低潮。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中的“毫無出路的處境十倍地增強了工農的力量”可見中國可以學習到經驗是: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根據材料中的“使我們能夠用與西歐其他一切國家不同的方法來創造發展文明的根本條件。”可見俄國十月革命具有首創性,中國可以學習到經驗是: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開創新的革命道路和方法。(2)國民大革命失敗后,中共開展城市武裝起義,走俄國人的路,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城市革命處于低潮;之后從城市轉向農村,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使中國革命走上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故答案為:(1)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工人、士兵、農民等) :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開創新的革命道路和方法。(2)大革命失敗,城市革命處于低潮。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道路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材料分析歸納的能力。11.(2020九上·杭州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一位肢體殘疾但是精神堅毅的總統,在黑夜,在微弱的爐火邊,透過無線電波,娓娓地向自己的選民傾訴國家的艱難、需要和希望……爐邊談話是羅斯福獨創的一種與美國群眾溝通交流的途徑,這種“家常式”的談話安撫、鼓舞、溫暖了人心,最終帶領大家走出大危機。談話時間 談話內容摘錄第一次 3月12日 “……那就是你們把錢存進銀行,……相反銀行要將這些錢通過各種不同信貸方式進行投資,比如買公債、做抵押。……使整個機構轉動起來,更好地應對這次危機。……把錢放在經過整頓、重新開業的銀行里,遠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這在不久以后的日子里就可以得到證明。第二次 5月7日 企業界要與政府合作,共同擬定計劃。政府在各個工業絕大多數從業人員的支持和配合下,有權制止不公道的做法,并強制執行所訂立的協議。處于經濟大蕭條中的美國,工業中出現了明顯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第三次 7月24日 “打起仗來,如果進行夜襲,士兵們都在肩上帶上耀眼的標志,免得誤傷自己人。根據這個原則,那些跟我們合作,參加全國復興運動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第四次 10月22日 在政府實行新政的半年里,我們已經扭轉了經濟大蕭條的局面,挽救了一場美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絕大危局。我們的工業生產指數已經由五十九上升到一百,這個事實足以讓我們感到自豪。(1)這四次“爐邊談話”發生在哪一年?除了“爐邊談話”,請再例舉一個你在《歷史與社會》九上學習到的與羅斯福總統有關的歷史史實(2)閱讀第一、第二次“爐邊談話”,當時的目的是要推行哪些措施?(3)閱讀第三、第四次“爐邊談話”,羅斯福新政取得了哪些積極效果?【答案】(1)1933年。例如:1941年12月8日,羅斯福總統要求國會對法西斯國家宣戰。(2)整頓金融體系: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3)美國民眾團結一心支持新政,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美國經濟開始復蘇,工業和生產有所恢復,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1933年3月,羅斯福上臺后,實行新政,羅斯福的爐邊談話就是在1933年新政期間。二戰期間,羅斯福領導了美國反法西斯斗爭,這期間1941年12月8日,羅斯福總統要求國會對法西斯國家宣戰;1945年參加了雅爾塔會議,協調了盟國在反法西斯斗爭中的行動。(2)根據第一次“爐邊談話”的內容“……那就是你們把錢存進銀行,……”可見當時的目的是要整頓金融體系。根據第二次“爐邊談話”的內容“企業界要與政府合作,共同擬定計劃。政府在各個工業絕大多數從業人員的支持和配合下,有權制止不公道的做法,并強制執行所訂立的協議。……”可見當時的目的是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3)第三次“爐邊談話”說明美國民眾團結一心支持新政,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第四次“爐邊談話” 說明美國經濟開始復蘇,工業和生產有所恢復,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故答案為:(1)1933年。例如:1941年12月8日,羅斯福總統要求國會對法西斯國家宣戰。(2)整頓金融體系;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3)美國民眾團結一心支持新政,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美國經濟開始復蘇,工業和生產有所恢復,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12.(2020九上·杭州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陳丹燕女士(上海三部曲作者)說:上海的故事寫不完。的確,上海是一座傳奇的城市,大山同學發現《歷史與社會》里很多地方講到上海,他饒有興趣地進行了分類整理。[上海,悄然轉變]①如圖(19頁)②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20頁)③1882年,上海外灘出現了最早的電話公司。(19頁)[上海,開天辟地]④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35頁)⑤上海是中國工商業最發達、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也是新式學校、文化機構集中的地方。北京大批學生被捕的消息傳來,上海的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援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39頁)⑥1920年夏,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41頁)⑦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42 頁)[上海,浴血奮戰]⑧如圖(62頁)⑨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妄圖在3個月內滅亡中國。兩國軍隊在上海及其周圍地區展開了長達了個月的激戰,史稱“淞滬會戰”。(65頁)(1)閱讀材料①-③,請描述當時上海的社會生活狀態及其特征。(2)根據材料④-⑦,所有的事件發生在上海,你覺得有哪些原因?(3)材料⑧是哪一歷史事件?⑨淞滬會戰在當時起到了怎樣的歷史作用?【答案】(1)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轉變。這種變化具有“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點。(2)上海是中國工商業最發達、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也是新式學校、文化機構集中的地方。(3)“一二八事變”。鼓舞了全國人民英勇抵抗侵略的斗志,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計劃。【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材料①-③反映了近代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轉變。總體來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征。(2)材料⑤中的“上海是中國工商業最發達、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也是新式學校、文化機構集中的地方。”即是所有的事件發生在上海的原因。(3)仔細觀察圖片,材料⑧是1932年的“一二八事變”。 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故答案為:(1)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轉變。這種變化具有“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點。(2)上海是中國工商業最發達、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也是新式學校、文化機構集中的地方。(3)“一二八事變”。鼓舞了全國人民英勇抵抗侵略的斗志,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計劃。【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上海的歷史。要求學生具備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新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新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