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臺州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開學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圖中所示的是古代統治者采取的一項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請問這項措施是指( )A.車同軌 B.書同文C.度同制 D.衡同準【答案】B【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秦統一后,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促進了各地的文化交流與發展,使文字進一步整體簡易;有利于文化的統一和傳承。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書同文是題干圖片反映的措施,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及學生的識圖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題干圖片信息。2.(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把地中海稱為“小澡盆”的,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古代大帝國是( )A.羅馬帝國 B.亞歷山大帝國C.阿拉伯帝國 D.查理曼帝國【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廣袤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A項羅馬帝國把地中海稱為“小澡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羅馬帝國,要求掌握基礎史實。3.(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圖中所示的人物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地球。”他就是杠桿定律的發明者( )A.亞里士多德B.阿基米德C.蘇格拉底D.阿里斯托芬【答案】B【知識點】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阿基米德是古代希臘著名的科學家,他刻苦專研,善于思考,喜歡辯論。他發現了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并勇于實踐。他發明的螺旋式水車就是杠桿定理的運用,他曾發出豪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翹起整個地球”。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阿基米德是杠桿定律的發明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阿基米德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蘊含了杠桿定律。4.(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中世紀歐洲占統治地位思想和漢武帝以后2000多年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分別是( )①基督教 ②伊斯蘭 ③儒家思想 ④道家思想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答案】C【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在西歐封建社會時期,羅馬教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基督教神學思想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漢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C項①③分別是中世紀歐洲占統治地位思想和漢武帝以后2000多年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儒家思想、基督教神學思想在中國和西歐的古代社會里的地位。解答本題需要準確識記儒家思想、基督教神學思想的地位。5.(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閱讀圖1“唐朝長安城平面圖”和圖2“日本平城京平面圖”,完成小題。(1)聯系所學知識,判斷圖1和圖2在建筑風格上的相互關系( )A.圖1建筑風格是向圖2學習的 B.圖2建筑風格是向圖1學習的C.兩者之間毫無關系 D.兩者完全相同(2)圖1唐朝長安城“前為朝,后為市”和嚴格設置管理“東市、西市”的建筑格局,隨著古代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而被打破,出現城市居民區和商業區界限消失、市場散布在官邸、民宅之間等新氣象的城市建筑格局。這種城市新格局大約出現在( )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C.兩宋時期 D.三國兩晉時期【答案】(1)B(2)C【知識點】大化改新;探究北宋都市生活【解析】【分析】(1)唐朝時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來中國學習唐朝的政治、經濟等,遣唐使回國后很受重用,他們仿照唐朝進行政治改革,建設平城京,故圖1和圖2在建筑風格上的相互關系是圖2建筑風格是向圖1學習的。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圖2建筑風格是向圖1學習的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唐朝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分別是居民的住宅區和商業區,這一制度到宋朝打破,宋代商業的繁榮超過了前代,南方商業尤為發達,當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開封和杭州,杭州改為臨安后,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兩宋時期大約出現題干描述的城市新格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要求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宋的歷史。要求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6.(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漢書·地理志》記載:春秋時期,某國王被吳王夫差戰敗,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顧蕭然,故稱此山為蕭山。這里“某國王”就是指( )A.闔閭 B.勾踐 C.劉徹 D.李世民【答案】B【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某國王被吳王夫差戰敗”可知,“某國王”就是指越王勾踐。在吳越爭霸中吳王闔閭攻打越國,被擊敗,不久后便死去了;繼任的夫差秉承父志,積極伐越,最終擊敗越王勾踐。A項闔閭攻打越國,被擊敗,不符合題意;B項勾踐就是題干里“某國王”所指的對象,符合題意;C項劉徹是漢武帝,不符合題意;D項李世民就是唐太宗,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爭霸,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7.宋代以前,君臣“對坐議事”。從宋太祖開始,大臣在朝堂上只能“站而論道”。導致北宋時期君臣之禮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可能是( )A.當時君臣平等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B.當時大臣奏請的事務太多C.宋太祖人老眼花D.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答案】D【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宋代以前,君臣“對坐議事”,從宋太祖開始,大臣在朝堂上只能“站而論道”說明大臣的地位開始下降,皇帝的權利不斷加強,這也說明北宋時期君臣之禮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ABC三項都不是導致北宋時期君臣之禮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D項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可能是導致北宋時期君臣之禮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宋時期君臣之禮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8.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橫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 )A.西漢 B.王莽政權 C.東漢 D.南北朝【答案】A【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秦的起止時間為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西漢的起止時間為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東漢的起止時間為25年-220年,西周起止時間為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A項西漢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橫跨公元前后的朝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跨公元前后的朝代”為切入點,考查西漢的建立和滅亡時間。9.出現在中國古代唯一女皇帝——武則天時期的盛世景象是( )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貞觀遺風 D.開元盛世【答案】C【知識點】貞觀之治【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武則天時期,能知人善任,社會生產繼續發展,史稱“貞觀遺風”。A項文景之治是出現在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的盛世景象,不符合題意;B項貞觀之治是出現在唐太宗時期的盛世景象,不符合題意;C項貞觀遺風是出現在中國古代唯一女皇帝——武則天時期的盛世景象,符合題意;D項開元盛世是出現在唐玄宗時期的盛世景象,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武則天的統治,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10.2015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和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而這兩個地區在我國古代最早歸屬中央政權管轄分別是在( )A.秦朝、北宋 B.西漢、元朝 C.東漢、唐朝 D.西晉、隋朝【答案】B【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解析】【分析】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元朝時期,元政府在中央設宣政院,負責管理藏族地區的行政事務,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B項西漢、元朝時期新疆和西藏最早歸屬中央政權管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歷代對新疆和西藏的管轄。11.古代各民族交流交往方式有民族遷徙、聯合戰斗、友好交往、和親政策、政治改革和兼并戰爭等。下列歷史現象反映“和親政策”的是( )①張騫出使西域②王昭君出塞③文成公主入藏④霍去病進擊漠北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答案】D【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王昭君和呼韓單于通婚,文成公主嫁給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實現了和親。①張騫出使西域和④霍去病進擊漠北并沒有和少數民族首領通婚。D項②③反映“和親政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和親。12.(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圖中圖片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A.甲—乙—丁—丙 B.乙—甲—丙—丁C.丙—丁—甲—乙 D.丁—丙—乙—甲【答案】A【知識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北宋與遼、西夏并列【解析】【分析】官渡之戰發生在200年,赤壁之戰發生在208年,郾城大捷發生在1140年,淝水之戰發生在383年。A項甲—乙—丁—丙排序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排序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戰爭。排序型題目需要準確識記相關事件的發生時間或邏輯關系。1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下列歷史名詞中屬于反映中華民族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現象的是( )①遣唐使②夷洲(臺灣)③海上絲綢之路④《大唐西域記》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遣唐使、③海上絲綢之路和④《大唐西域記》為中外友好交流的代表,①③④正確。②夷洲是中國的內政,應排除含②的選項。C項①③④反映中華民族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外交流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14.(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下列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的共同點,表述正確的是( )A.都是漢族統治者中的佼佼者B.都以儒家思想為主流思想C.都統一了長江和黃河流域D.都對帝國是文治武功,勵精圖治【答案】D【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貞觀之治;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A項都是漢族統治者中的佼佼者表述錯誤,成吉思汗是蒙古人,不符合題意;B項都以儒家思想為主流思想表述錯誤,秦始皇焚書坑儒,排斥儒家思想,不符合題意;C項都統一了長江和黃河流域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D項都對帝國是文治武功,勵精圖治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的共同點。要求識記基礎史實。二、非選擇題15.(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連線題秦漢時期 建立、鞏固和發展大一統格局三國兩晉南北朝 開放革新的時代隋唐時期 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與文明高度發展宋元時期 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夏 朝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出土文字證實的王朝商 朝 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秦 朝 第一個少數民族統治全國的政權元 朝 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大一統國家【答案】【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北宋與遼、西夏并列;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秦漢時期是中國秦漢兩朝大-統時期的合稱 ,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時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展時期,其特征是建立、鞏固和發展大一統格局。中國歷史,在三國時期出現了魏、蜀、三國鼎立的局面,此后西晉實現了短暫統一,西晉滅亡后,黃河流域進入了十六國時期,南方則處于東晉的統治下,此后,南北方進入了南北朝并列的時代,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邊疆少數民族的內遷和北方人的南遷,中國歷史出現了民族融合的大趨勢,因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征為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隋唐時期的中國進入蓬勃興旺的隆盛時代,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開明、對外開放、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高度發展,造就出開拓進取、兼容并蓄的時代風貌,開放革新最能體現隋唐的時代特點。宋元時期兩宋與遼、西夏金、蒙古政權等民族政權并立,各政權之間時戰時臺,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因而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是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約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由于商都殷墟出士了大量的甲骨文,甲骨文是迄今發現最早的較成熟的上古文字,基本具備漢字的結構,因此商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證實的王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在中國歷史上建立起第一個統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大帝國一秦朝。成吉思汗經過多年征戰,統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國。成吉思汗死后,蒙古軍隊相繼滅亡了西夏和金;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元軍占領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元朝滅掉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統一全國;元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的封建政權。故答案為:【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各朝代的階段性特征。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6.(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填表題某校808班同學,準備用歷史史實來充實“杭州別樣的精彩”。現請你幫助他們完成表格中歷史史實的表述。杭州別樣的精彩 歷史史實杭州恰如歷史人文經典藏書底蘊讓人迷戀 文化遺址 (示例)跨湖橋文化遺址位于杭州市蕭山區,距今8000多年。良渚文化遺址位于余杭區,距今5000多年。著名古都 以杭州為首都的古代政權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國、兩宋中的① 政權。杭州恰如一幅鐘靈毓秀的山水畫卷,她的美麗讓人驚嘆 西湖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詩句是宋代著名詞人② 所寫,他在杭州主政時曾在西湖筑有蘇堤,其代表作還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大運河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大運河, 其最南端點余杭(今杭州) ,溝通的最南端大水系是③ 杭州恰如一座美麗華貴的人間天堂,她的繁榮讓人贊美 絲綢魅力 位于絲綢之路要道上的阿拉伯帝國首都④ 。內專門有賣杭州的絲織品,命名“漢沙維耶” ,意為杭州的美麗贊譽 “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這元朝時旅居中國多年的意大利威尼斯人⑤ 對杭州的贊譽。其回國后和朋友合作寫成的《行記》引起更多歐洲人對中華文明的興趣。杭州恰如潮起潮涌的時代贊歌,她的創新活力讓人推崇 經濟活力 兩宋時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杭州與蘇州、湖州同屬江南經濟,農業發達,當時民間流傳著“⑥ ”的諺語。文化活力 北宋平民⑦ 當年在杭州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既經濟又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杭州恰如一道溫暖如春的最美風景,她的幸福和諧讓人向往。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傳說 杭州古名余杭,相傳是⑧ 經過此地時留下一“方舟(杭)”,因此得名“禹杭”或“余杭”。 傳說中的主人公曾留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美德傳說。精忠報國的故事 青山有幸埋忠骨。西湖邊的岳墳里,埋葬的是抗金名將⑨ 。關于他的著名故事是其母在其背上剌上“精忠報國”四字,激勵其保家衛國。請寫一句表達你對表中內容的感受或感悟的話:⑩ 【答案】南宋;蘇軾;錢塘江;巴格達;馬可·波羅;蘇湖熟,天下足;畢昇;大禹;岳飛;略,贊美杭州即可【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南宋與金的和戰;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解析】【分析】①本題考查南宋。1127年北宋被金滅亡后,北宋皇族趙構在南京稱帝,后來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市),歷史上稱為南宋。②本題考查蘇軾。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對詞的發展有突出貢獻.他的詞,氣勢豪邁,雄健奔放,對后世影響很大,代表乍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等。③本題考查錢塘江。為鞏固隋朝統治,加強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煬帝征發民工幾百萬,利用了天然河道和舊有渠道,開通了以東都洛陽為中心,從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連成了一條貫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運河,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貫通南北的大動脈.大運河溝通的最南端大水系是錢塘江。④本題考查大運河。位于絲綢之路要道上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城內專門有賣杭州的絲織品,命名為“漢沙維耶”,意為“杭州的”。⑤本題考查馬可·波羅。“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這元朝時旅居中國多年的意大利威尼斯人馬可·波羅對杭州的贊譽。其回國后和朋友合作寫成的《行記》引起更多歐洲人對中華文明的興趣,1271年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從威尼斯出發,前往中國,1275年到達中國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國生活了17年以后,從海路回到意大利.口述由其獄友代寫的《馬可·波羅行記》描繪了元朝大都的繁華景象。⑥本題考查兩宋時經濟重心南移。宋朝時期,江南地區農業發展較快,逐漸超過北方。宋朝時期,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從越南引進了優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水稻產量越居糧食產量首位,由于從越南引進占城稻在江南推廣,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當時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⑦本題考查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北宋時期,平民畢昇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術,一個活字可以重復使用,保存方便,活字印刷術節省雕版費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這種方法既經濟,又省時,促進了文化的傳播。⑧本題考查大禹治水。相傳很早以前,黃河經常泛濫,大禹帶領自己的部落對黃河進行疏導,為此三過家[而不入;此后黃河再也沒有泛濫,并且造福人類。⑨本題考查抗金名將岳飛。南宋時期,抗金名將岳飛率領南宋軍民英勇抗擊金軍,曾經在郾城大敗金軍騎兵主力,收復許多失地,但最終被秦檜以所謂“謀反”罪殺害。⑩本題考查對杭州的贊美。屬于開放型題目,考查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贊美杭州即可。故答案為:南宋;蘇軾;錢塘江;杭州;馬可·波羅;蘇湖熟,天下足;畢昇;大禹;岳飛;略。【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用歷史史實來充實“杭州別樣的精彩”及學生的分析歸納和綜合運用歷史史實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7.(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請聯系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李克強總理多次提出,要借改革創新的“東風”,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新態勢。(1)上圖是某名畫的局部內容。請問這幅全景式描繪當時都城東京及汴河兩岸繁華的名畫名稱是 ,成畫時間是 。(2)考察古今中外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改革(變法)是歷史發展的鮮明主題。聯系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填空。①成就齊桓公霸業的是 改革。②商鞅雖死,但法令猶行。是因為他的變法 。③北魏孝文帝為了進行改革,把首都遷到 。④雅典執政官克里斯提尼改革確立了雅典 制度。⑤日本經過“大化改新”成為 國家。(3)“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癝俱豐實。”請從重農政策、人才選拔制度和生產工具創新三個角度,用史實說明唐朝政府是如何扶植農業這一“天下之根本”的行業發展的。【答案】(1)《清明上河圖》;北宋(2)管仲;使秦國成為最強大的國家,為秦統一奠定基礎;洛陽;民主制度;中央集權制國家(3)重農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人才選拔制度:科舉制度。生產工具改進:筒車、曲轅犁。【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北方的民族融合;開元盛世;大化改新;探究北宋都市生活【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清明上河圖》的相關知識。宋代隨著城市的發展,反映人民生活的風俗畫增多。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風光和繁華景象。(2)本題考查古今中外的改革。①據所學知,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組建強大的軍隊,通過管仲改革,國國富兵強,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富兵強,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以后兼并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③為了便于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不顧守舊勢力的反對,于494年將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王安石變法的目的是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現狀,而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⑤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鏟除貴族特權,確立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雅典執政官克里斯提尼改革;⑥六七世紀的日本非常混亂,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通過改革,標志著日本從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大化改新廢除了貴族世襲制;宣布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3)本題考查唐朝政府扶植農業這一“天下之根本”的行業發展的措施。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的重農政策包括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唐朝的人才選拔制度是科舉制.依據題干信息“稻米流脂粟米白”,可以獲取到唐代主要盛產的糧食是稻米、粟米;結合所學可知唐代的創新工具有筒車、曲轅犁,曲轅犁的發明與使用,促進了土地開發,大大提高勞動效率與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生產發展。故答案為:(1)《清明上河圖》;北宋。(2)管仲;使秦國成為最強大的國家,為秦統一奠定基礎;洛陽;民主制度;中央集權制國家。(3)重農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人才選拔制度:科舉制度。生產工具改進:筒車、曲轅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明上河圖》、今中外的改革、唐朝政府扶植農業這一“天下之根本”的行業發展的措施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歷史上改革(變法)的相關知識。18.(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閱讀材料,結合學過的知識點,回答下面沒問題。材料一:西漢疆域示意圖:材料二: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一詞中寫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那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1)材料一所示西域都護府管轄范圍是現在什么地區?它的設置有什么意義?(2)西漢和秦朝疆域相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概括秦皇漢武在治理邊疆方面的共同措施?(3)對秦始皇,歷史上褒貶不一。有人說他千古一帝,有人說他千古暴君。請你結合史實全面進行評價?【答案】(1)新疆。總管西域事務,保護來往商旅,進一步促進了漢族與西域各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這是新疆地區正式接受中央政權管轄的開始。(2)西邊的疆域擴大了(西漢疆域比秦朝疆域大)。抵御匈奴,鞏固邊防。(3)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①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了中國。順應歷史潮流,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②政治上,創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③經濟上:統一貨幣、度量衡。促進了各地經濟交流,鞏固了統一。④文化上:統一文字(小篆)。促進各地文化交流,鞏固了統一。⑤軍事(民族):北擊匈奴,修長城;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也是暴君: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限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觀察材料一《西漢疆域示意圖》,西漢疆域比秦朝多了西域地區,所以西漢疆域比秦朝疆域大。漢武帝和秦始皇都和匈奴人作過戰,都開拓了疆土,鞏固了邊防。(3)評價歷史人物,要一分為二,從兩方面去分析。秦始皇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既有巨大貢獻,他統一六國,結束戰亂。他制定一套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推行郡縣制,影響深遠。他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有利于經濟、文化發展和國家統一。北御匈奴,修建長城。修建靈渠,開發南疆,被稱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個暴君,他下令“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他修建阿房宮和長城等,給人民帶來繁重的勞役負擔;統治時期,賦稅沉重,刑法嚴酷。因此,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也是有名的暴君。故答案為:(1)新疆。總管西域事務,保護來往商旅,進一步促進了漢族與西域各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這是新疆地區正式接受中央政權管轄的開始。(2)西邊的疆域擴大了(西漢疆域比秦朝疆域大)。抵御匈奴,鞏固邊防。(3)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①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了中國。順應歷史潮流,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②政治上,創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③經濟上:統一貨幣、度量衡。促進了各地經濟交流,鞏固了統一。④文化上:統一文字(小篆)。促進各地文化交流,鞏固了統一。⑤軍事(民族):北擊匈奴,修長城;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也是暴君: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限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漢的歷史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1 / 1浙江省臺州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開學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圖中所示的是古代統治者采取的一項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請問這項措施是指( )A.車同軌 B.書同文C.度同制 D.衡同準2.(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把地中海稱為“小澡盆”的,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古代大帝國是( )A.羅馬帝國 B.亞歷山大帝國C.阿拉伯帝國 D.查理曼帝國3.(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圖中所示的人物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地球。”他就是杠桿定律的發明者( )A.亞里士多德B.阿基米德C.蘇格拉底D.阿里斯托芬4.(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中世紀歐洲占統治地位思想和漢武帝以后2000多年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分別是( )①基督教 ②伊斯蘭 ③儒家思想 ④道家思想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5.(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閱讀圖1“唐朝長安城平面圖”和圖2“日本平城京平面圖”,完成小題。(1)聯系所學知識,判斷圖1和圖2在建筑風格上的相互關系( )A.圖1建筑風格是向圖2學習的 B.圖2建筑風格是向圖1學習的C.兩者之間毫無關系 D.兩者完全相同(2)圖1唐朝長安城“前為朝,后為市”和嚴格設置管理“東市、西市”的建筑格局,隨著古代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而被打破,出現城市居民區和商業區界限消失、市場散布在官邸、民宅之間等新氣象的城市建筑格局。這種城市新格局大約出現在( )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C.兩宋時期 D.三國兩晉時期6.(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漢書·地理志》記載:春秋時期,某國王被吳王夫差戰敗,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顧蕭然,故稱此山為蕭山。這里“某國王”就是指( )A.闔閭 B.勾踐 C.劉徹 D.李世民7.宋代以前,君臣“對坐議事”。從宋太祖開始,大臣在朝堂上只能“站而論道”。導致北宋時期君臣之禮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可能是( )A.當時君臣平等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B.當時大臣奏請的事務太多C.宋太祖人老眼花D.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8.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橫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 )A.西漢 B.王莽政權 C.東漢 D.南北朝9.出現在中國古代唯一女皇帝——武則天時期的盛世景象是( )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貞觀遺風 D.開元盛世10.2015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和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而這兩個地區在我國古代最早歸屬中央政權管轄分別是在( )A.秦朝、北宋 B.西漢、元朝 C.東漢、唐朝 D.西晉、隋朝11.古代各民族交流交往方式有民族遷徙、聯合戰斗、友好交往、和親政策、政治改革和兼并戰爭等。下列歷史現象反映“和親政策”的是( )①張騫出使西域②王昭君出塞③文成公主入藏④霍去病進擊漠北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12.(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圖中圖片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A.甲—乙—丁—丙 B.乙—甲—丙—丁C.丙—丁—甲—乙 D.丁—丙—乙—甲1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下列歷史名詞中屬于反映中華民族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現象的是( )①遣唐使②夷洲(臺灣)③海上絲綢之路④《大唐西域記》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4.(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下列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的共同點,表述正確的是( )A.都是漢族統治者中的佼佼者B.都以儒家思想為主流思想C.都統一了長江和黃河流域D.都對帝國是文治武功,勵精圖治二、非選擇題15.(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連線題秦漢時期 建立、鞏固和發展大一統格局三國兩晉南北朝 開放革新的時代隋唐時期 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與文明高度發展宋元時期 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夏 朝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出土文字證實的王朝商 朝 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秦 朝 第一個少數民族統治全國的政權元 朝 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大一統國家16.(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填表題某校808班同學,準備用歷史史實來充實“杭州別樣的精彩”。現請你幫助他們完成表格中歷史史實的表述。杭州別樣的精彩 歷史史實杭州恰如歷史人文經典藏書底蘊讓人迷戀 文化遺址 (示例)跨湖橋文化遺址位于杭州市蕭山區,距今8000多年。良渚文化遺址位于余杭區,距今5000多年。著名古都 以杭州為首都的古代政權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國、兩宋中的① 政權。杭州恰如一幅鐘靈毓秀的山水畫卷,她的美麗讓人驚嘆 西湖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詩句是宋代著名詞人② 所寫,他在杭州主政時曾在西湖筑有蘇堤,其代表作還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大運河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大運河, 其最南端點余杭(今杭州) ,溝通的最南端大水系是③ 杭州恰如一座美麗華貴的人間天堂,她的繁榮讓人贊美 絲綢魅力 位于絲綢之路要道上的阿拉伯帝國首都④ 。內專門有賣杭州的絲織品,命名“漢沙維耶” ,意為杭州的美麗贊譽 “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這元朝時旅居中國多年的意大利威尼斯人⑤ 對杭州的贊譽。其回國后和朋友合作寫成的《行記》引起更多歐洲人對中華文明的興趣。杭州恰如潮起潮涌的時代贊歌,她的創新活力讓人推崇 經濟活力 兩宋時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杭州與蘇州、湖州同屬江南經濟,農業發達,當時民間流傳著“⑥ ”的諺語。文化活力 北宋平民⑦ 當年在杭州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既經濟又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杭州恰如一道溫暖如春的最美風景,她的幸福和諧讓人向往。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傳說 杭州古名余杭,相傳是⑧ 經過此地時留下一“方舟(杭)”,因此得名“禹杭”或“余杭”。 傳說中的主人公曾留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美德傳說。精忠報國的故事 青山有幸埋忠骨。西湖邊的岳墳里,埋葬的是抗金名將⑨ 。關于他的著名故事是其母在其背上剌上“精忠報國”四字,激勵其保家衛國。請寫一句表達你對表中內容的感受或感悟的話:⑩ 17.(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請聯系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李克強總理多次提出,要借改革創新的“東風”,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新態勢。(1)上圖是某名畫的局部內容。請問這幅全景式描繪當時都城東京及汴河兩岸繁華的名畫名稱是 ,成畫時間是 。(2)考察古今中外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改革(變法)是歷史發展的鮮明主題。聯系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填空。①成就齊桓公霸業的是 改革。②商鞅雖死,但法令猶行。是因為他的變法 。③北魏孝文帝為了進行改革,把首都遷到 。④雅典執政官克里斯提尼改革確立了雅典 制度。⑤日本經過“大化改新”成為 國家。(3)“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癝俱豐實。”請從重農政策、人才選拔制度和生產工具創新三個角度,用史實說明唐朝政府是如何扶植農業這一“天下之根本”的行業發展的。18.(2021八下·臺州開學考)閱讀材料,結合學過的知識點,回答下面沒問題。材料一:西漢疆域示意圖:材料二: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一詞中寫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那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1)材料一所示西域都護府管轄范圍是現在什么地區?它的設置有什么意義?(2)西漢和秦朝疆域相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概括秦皇漢武在治理邊疆方面的共同措施?(3)對秦始皇,歷史上褒貶不一。有人說他千古一帝,有人說他千古暴君。請你結合史實全面進行評價?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秦統一后,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促進了各地的文化交流與發展,使文字進一步整體簡易;有利于文化的統一和傳承。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書同文是題干圖片反映的措施,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及學生的識圖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題干圖片信息。2.【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廣袤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A項羅馬帝國把地中海稱為“小澡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羅馬帝國,要求掌握基礎史實。3.【答案】B【知識點】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阿基米德是古代希臘著名的科學家,他刻苦專研,善于思考,喜歡辯論。他發現了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并勇于實踐。他發明的螺旋式水車就是杠桿定理的運用,他曾發出豪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翹起整個地球”。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阿基米德是杠桿定律的發明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阿基米德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蘊含了杠桿定律。4.【答案】C【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在西歐封建社會時期,羅馬教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基督教神學思想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漢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C項①③分別是中世紀歐洲占統治地位思想和漢武帝以后2000多年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儒家思想、基督教神學思想在中國和西歐的古代社會里的地位。解答本題需要準確識記儒家思想、基督教神學思想的地位。5.【答案】(1)B(2)C【知識點】大化改新;探究北宋都市生活【解析】【分析】(1)唐朝時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來中國學習唐朝的政治、經濟等,遣唐使回國后很受重用,他們仿照唐朝進行政治改革,建設平城京,故圖1和圖2在建筑風格上的相互關系是圖2建筑風格是向圖1學習的。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圖2建筑風格是向圖1學習的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唐朝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分別是居民的住宅區和商業區,這一制度到宋朝打破,宋代商業的繁榮超過了前代,南方商業尤為發達,當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開封和杭州,杭州改為臨安后,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兩宋時期大約出現題干描述的城市新格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要求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宋的歷史。要求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6.【答案】B【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某國王被吳王夫差戰敗”可知,“某國王”就是指越王勾踐。在吳越爭霸中吳王闔閭攻打越國,被擊敗,不久后便死去了;繼任的夫差秉承父志,積極伐越,最終擊敗越王勾踐。A項闔閭攻打越國,被擊敗,不符合題意;B項勾踐就是題干里“某國王”所指的對象,符合題意;C項劉徹是漢武帝,不符合題意;D項李世民就是唐太宗,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爭霸,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7.【答案】D【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宋代以前,君臣“對坐議事”,從宋太祖開始,大臣在朝堂上只能“站而論道”說明大臣的地位開始下降,皇帝的權利不斷加強,這也說明北宋時期君臣之禮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ABC三項都不是導致北宋時期君臣之禮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D項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可能是導致北宋時期君臣之禮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宋時期君臣之禮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8.【答案】A【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秦的起止時間為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西漢的起止時間為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東漢的起止時間為25年-220年,西周起止時間為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A項西漢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橫跨公元前后的朝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跨公元前后的朝代”為切入點,考查西漢的建立和滅亡時間。9.【答案】C【知識點】貞觀之治【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武則天時期,能知人善任,社會生產繼續發展,史稱“貞觀遺風”。A項文景之治是出現在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的盛世景象,不符合題意;B項貞觀之治是出現在唐太宗時期的盛世景象,不符合題意;C項貞觀遺風是出現在中國古代唯一女皇帝——武則天時期的盛世景象,符合題意;D項開元盛世是出現在唐玄宗時期的盛世景象,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武則天的統治,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10.【答案】B【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解析】【分析】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元朝時期,元政府在中央設宣政院,負責管理藏族地區的行政事務,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B項西漢、元朝時期新疆和西藏最早歸屬中央政權管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歷代對新疆和西藏的管轄。11.【答案】D【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王昭君和呼韓單于通婚,文成公主嫁給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實現了和親。①張騫出使西域和④霍去病進擊漠北并沒有和少數民族首領通婚。D項②③反映“和親政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和親。12.【答案】A【知識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北宋與遼、西夏并列【解析】【分析】官渡之戰發生在200年,赤壁之戰發生在208年,郾城大捷發生在1140年,淝水之戰發生在383年。A項甲—乙—丁—丙排序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排序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戰爭。排序型題目需要準確識記相關事件的發生時間或邏輯關系。13.【答案】C【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遣唐使、③海上絲綢之路和④《大唐西域記》為中外友好交流的代表,①③④正確。②夷洲是中國的內政,應排除含②的選項。C項①③④反映中華民族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外交流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14.【答案】D【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貞觀之治;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A項都是漢族統治者中的佼佼者表述錯誤,成吉思汗是蒙古人,不符合題意;B項都以儒家思想為主流思想表述錯誤,秦始皇焚書坑儒,排斥儒家思想,不符合題意;C項都統一了長江和黃河流域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D項都對帝國是文治武功,勵精圖治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的共同點。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5.【答案】【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北宋與遼、西夏并列;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秦漢時期是中國秦漢兩朝大-統時期的合稱 ,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時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展時期,其特征是建立、鞏固和發展大一統格局。中國歷史,在三國時期出現了魏、蜀、三國鼎立的局面,此后西晉實現了短暫統一,西晉滅亡后,黃河流域進入了十六國時期,南方則處于東晉的統治下,此后,南北方進入了南北朝并列的時代,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邊疆少數民族的內遷和北方人的南遷,中國歷史出現了民族融合的大趨勢,因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征為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隋唐時期的中國進入蓬勃興旺的隆盛時代,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開明、對外開放、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高度發展,造就出開拓進取、兼容并蓄的時代風貌,開放革新最能體現隋唐的時代特點。宋元時期兩宋與遼、西夏金、蒙古政權等民族政權并立,各政權之間時戰時臺,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因而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是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約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由于商都殷墟出士了大量的甲骨文,甲骨文是迄今發現最早的較成熟的上古文字,基本具備漢字的結構,因此商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證實的王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在中國歷史上建立起第一個統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大帝國一秦朝。成吉思汗經過多年征戰,統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國。成吉思汗死后,蒙古軍隊相繼滅亡了西夏和金;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元軍占領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元朝滅掉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統一全國;元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的封建政權。故答案為:【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各朝代的階段性特征。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6.【答案】南宋;蘇軾;錢塘江;巴格達;馬可·波羅;蘇湖熟,天下足;畢昇;大禹;岳飛;略,贊美杭州即可【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南宋與金的和戰;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解析】【分析】①本題考查南宋。1127年北宋被金滅亡后,北宋皇族趙構在南京稱帝,后來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市),歷史上稱為南宋。②本題考查蘇軾。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對詞的發展有突出貢獻.他的詞,氣勢豪邁,雄健奔放,對后世影響很大,代表乍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等。③本題考查錢塘江。為鞏固隋朝統治,加強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煬帝征發民工幾百萬,利用了天然河道和舊有渠道,開通了以東都洛陽為中心,從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連成了一條貫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運河,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貫通南北的大動脈.大運河溝通的最南端大水系是錢塘江。④本題考查大運河。位于絲綢之路要道上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城內專門有賣杭州的絲織品,命名為“漢沙維耶”,意為“杭州的”。⑤本題考查馬可·波羅。“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這元朝時旅居中國多年的意大利威尼斯人馬可·波羅對杭州的贊譽。其回國后和朋友合作寫成的《行記》引起更多歐洲人對中華文明的興趣,1271年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從威尼斯出發,前往中國,1275年到達中國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國生活了17年以后,從海路回到意大利.口述由其獄友代寫的《馬可·波羅行記》描繪了元朝大都的繁華景象。⑥本題考查兩宋時經濟重心南移。宋朝時期,江南地區農業發展較快,逐漸超過北方。宋朝時期,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從越南引進了優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水稻產量越居糧食產量首位,由于從越南引進占城稻在江南推廣,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當時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⑦本題考查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北宋時期,平民畢昇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術,一個活字可以重復使用,保存方便,活字印刷術節省雕版費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這種方法既經濟,又省時,促進了文化的傳播。⑧本題考查大禹治水。相傳很早以前,黃河經常泛濫,大禹帶領自己的部落對黃河進行疏導,為此三過家[而不入;此后黃河再也沒有泛濫,并且造福人類。⑨本題考查抗金名將岳飛。南宋時期,抗金名將岳飛率領南宋軍民英勇抗擊金軍,曾經在郾城大敗金軍騎兵主力,收復許多失地,但最終被秦檜以所謂“謀反”罪殺害。⑩本題考查對杭州的贊美。屬于開放型題目,考查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贊美杭州即可。故答案為:南宋;蘇軾;錢塘江;杭州;馬可·波羅;蘇湖熟,天下足;畢昇;大禹;岳飛;略。【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用歷史史實來充實“杭州別樣的精彩”及學生的分析歸納和綜合運用歷史史實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7.【答案】(1)《清明上河圖》;北宋(2)管仲;使秦國成為最強大的國家,為秦統一奠定基礎;洛陽;民主制度;中央集權制國家(3)重農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人才選拔制度:科舉制度。生產工具改進:筒車、曲轅犁。【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北方的民族融合;開元盛世;大化改新;探究北宋都市生活【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清明上河圖》的相關知識。宋代隨著城市的發展,反映人民生活的風俗畫增多。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風光和繁華景象。(2)本題考查古今中外的改革。①據所學知,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組建強大的軍隊,通過管仲改革,國國富兵強,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富兵強,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以后兼并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③為了便于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不顧守舊勢力的反對,于494年將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王安石變法的目的是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現狀,而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⑤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鏟除貴族特權,確立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雅典執政官克里斯提尼改革;⑥六七世紀的日本非常混亂,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通過改革,標志著日本從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大化改新廢除了貴族世襲制;宣布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3)本題考查唐朝政府扶植農業這一“天下之根本”的行業發展的措施。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的重農政策包括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唐朝的人才選拔制度是科舉制.依據題干信息“稻米流脂粟米白”,可以獲取到唐代主要盛產的糧食是稻米、粟米;結合所學可知唐代的創新工具有筒車、曲轅犁,曲轅犁的發明與使用,促進了土地開發,大大提高勞動效率與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生產發展。故答案為:(1)《清明上河圖》;北宋。(2)管仲;使秦國成為最強大的國家,為秦統一奠定基礎;洛陽;民主制度;中央集權制國家。(3)重農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人才選拔制度:科舉制度。生產工具改進:筒車、曲轅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明上河圖》、今中外的改革、唐朝政府扶植農業這一“天下之根本”的行業發展的措施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歷史上改革(變法)的相關知識。18.【答案】(1)新疆。總管西域事務,保護來往商旅,進一步促進了漢族與西域各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這是新疆地區正式接受中央政權管轄的開始。(2)西邊的疆域擴大了(西漢疆域比秦朝疆域大)。抵御匈奴,鞏固邊防。(3)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①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了中國。順應歷史潮流,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②政治上,創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③經濟上:統一貨幣、度量衡。促進了各地經濟交流,鞏固了統一。④文化上:統一文字(小篆)。促進各地文化交流,鞏固了統一。⑤軍事(民族):北擊匈奴,修長城;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也是暴君: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限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觀察材料一《西漢疆域示意圖》,西漢疆域比秦朝多了西域地區,所以西漢疆域比秦朝疆域大。漢武帝和秦始皇都和匈奴人作過戰,都開拓了疆土,鞏固了邊防。(3)評價歷史人物,要一分為二,從兩方面去分析。秦始皇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既有巨大貢獻,他統一六國,結束戰亂。他制定一套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推行郡縣制,影響深遠。他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有利于經濟、文化發展和國家統一。北御匈奴,修建長城。修建靈渠,開發南疆,被稱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個暴君,他下令“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他修建阿房宮和長城等,給人民帶來繁重的勞役負擔;統治時期,賦稅沉重,刑法嚴酷。因此,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也是有名的暴君。故答案為:(1)新疆。總管西域事務,保護來往商旅,進一步促進了漢族與西域各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這是新疆地區正式接受中央政權管轄的開始。(2)西邊的疆域擴大了(西漢疆域比秦朝疆域大)。抵御匈奴,鞏固邊防。(3)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①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了中國。順應歷史潮流,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②政治上,創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③經濟上:統一貨幣、度量衡。促進了各地經濟交流,鞏固了統一。④文化上:統一文字(小篆)。促進各地文化交流,鞏固了統一。⑤軍事(民族):北擊匈奴,修長城;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也是暴君: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限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漢的歷史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臺州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開學考試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臺州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開學考試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