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嘉興市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嘉興市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0八下·嘉興期末)鄭成功在一封嚴詞拒絕侵略軍無理要求的信中說:“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這里的“貴國”是指(  )
A.英國 B.荷蘭 C.西班牙 D.葡萄牙
2.(2020八下·嘉興期末)近代學者章太炎就《四庫全書》的編纂評價說:“乾隆焚書,其陰騭不后于秦也!”現代歷史學家吳晗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由此可見,兩人都(  )
A.否認《四庫全書》的文獻價值 B.肯定《四庫全書》編纂的意義
C.看到了封建專制對文化的摧殘 D.主張要徹底批判封建傳統文化
3.(2020八下·嘉興期末)十九世紀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撰寫的進化論相關著作中,在討論有關雞和金魚時,參考和引用了被其稱作“1596年出版的中國百科全書”中的闡述。由此可以推斷(  )
A.《本草綱目》豐富了醫藥學寶庫
B.《天工開物》傳到了歐洲各國
C.明代科技在當時仍領先于世界
D.明代科技成就對世界產生了影響
4.(2020八下·嘉興期末)就民間絲織業,清政府有“機戶不得逾百張,張納稅五十金,織造批準給文憑,然后敢織”的規定。至光緒二十年,蘇州城鄉民間木機總數達一萬五千臺(明末大概1500臺),賴以生活者達十余萬人。下列對此材料解讀正確的是(  )
①清代蘇州工商業陷于停滯困境
②清代蘇州民間私營手工業發展
③清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
④清政府奉行“工賈皆末”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0八下·嘉興期末)明代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下列有關此事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發生在公元十五世紀前期
②與途經地區進行了貿易
③當時西洋是現在的大西洋
④最遠到達了非洲西海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20八下·嘉興期末)哥倫布在1492年11月12日的“航海日記”中寫道:“陛下應該下決心讓他們成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開始做,就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為西班牙贏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廣大的領土和巨大的財富以及他們所有的人。”由此可見(  )
①哥倫布航海是秘密巡視西班牙的殖民地
②哥倫布爭取西班牙國王對其航海的支持
③開辟新航路的本意是尋找美洲的基督徒
④殖民擴張是西歐開辟新航路的重要動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2020八下·嘉興期末)屈勒味林《英國史》這樣描述:(1688年革命)真正“光榮”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無須乎內戰、屠殺、放逐或報復……往日國王及國會間糜費精神的競爭今改而為兩者之合作,而國會則占著上風。這反映了英國(  )
A.暴力推翻了斯圖亞特王朝 B.確立了民主共和政體
C.取得了王權對議會的勝利 D.結束了封建專制統治
8.(2020八下·嘉興期末)一項造福人類的偉大發明,總有發明它的偉大人物。下列就發明和其發明者的聯結,正確的是(  )
A.蒸汽機車——富爾頓 B.內燃機——愛迪生
C.白熾燈泡——法拉第 D.無線電報——馬可尼
9.(2020八下·嘉興期末)閱讀下面“英、美工業生產占世界相對份額(1830--1900年)”對比表。下列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
年份 1750 1800 1 830 1860 1880 1900
英國(%)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國(%) 0.1 0.8 2.4 7.2 14.7 23.6
①第一次工業革命使英美工業都獲得較快發展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工業逐漸趕超了英國
③英國工業在十九世紀末期陷人了停滯和倒退
④美國工業的崛起是英國工業發展的最大阻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20八下·嘉興期末)“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當地人民尚在反抗合眾國的任何一州之內,或一州的指明地區之內,為人占有而做奴隸的人們都應在那時及以后永遠獲得自由。”美國歷史上這一重要文告(  )
A.宣布脫離英國的統治而獨立 B.加快獲得民族解放的進程
C.使戰爭局勢朝有利于北方轉變 D.表明要通過王朝戰爭實現統一
11.(2020八下·嘉興期末)下圖反映了1920年浙江的陳望道先生在翻譯一部重要著作。這一著作的原著(  )
①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
②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文件
③它的問世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
④被稱為歷史上“第一個人權宣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八下·嘉興期末)浙江是近代遭受外來侵略深重的地區,也是抗擊外敵的前沿地區。回答下題。
12.近代某不平等條約規定杭州開放為通商口岸。這一條約的簽訂(  )
A.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
B.使清政府完全墮落為“洋人的朝廷”
C.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
D.使中國主權和領土再遭到破壞
13.據史書記載,清道光(1821-1850年)二十二年四月初九,侵略軍分三路攻打嘉興乍浦,遭到乍浦駐軍和鄉勇的沉重打擊。這里乍浦駐軍和鄉勇抗擊的應該是(  )
A.英法聯軍 B.八國聯軍 C.英國侵略者 D.日本侵略者
二、非選擇題
14.(2020八下·嘉興期末)聚焦教育差異,探索歷史變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清代重視科舉,地方學校的教學只剩考課,實際上成了科舉的預備場所。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就這樣批判道:“天下之人惟知此物可以取科名、享富貴。此之謂學問,此之謂士人,而他書一切不觀。”
材料二:英國國會在1406年頒布了一項保證個人受教育的法案。15 世紀以后,教學思想和內容發生變化,更強調理性和實用性。至18世紀中期,學校主要課程都是“七藝”,即:文法、邏輯、修辭、算術、天文、幾何、音樂。
材料三:1792年訪華的英國使臣馬戛爾尼在《乾隆英使覲見記》一書中指出:“中國上等人之受有教育者若任其居住本國,不與外界接觸,其開化之程度已足稱完備;若令其與世界民族相見則知識殊形缺乏。”
(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推斷清代這一時期學校教學的主要內容。
(2)聯系材料二和相關史實,從文化領域變革的影響角度,探尋英國教學思想和內容發生變化的原因。
(3)綜合三則材料,概括清代這一時期學校教育的落后之處,并簡要說明洋務運動是如何就此對癥下藥的。
15.(2020八下·嘉興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888年,康有為在給光緒皇帝的第一次上書中說:“日本崎嶇小島,近者君臣變法興治,十余年間,百廢俱舉。”后來康有為受光緒皇帝召見時又稱:“泰西講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強,吾中國國土之大,人民之眾,變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則蒸蒸日上,富強可駕萬國。”
材料二:胡造在《留學日記》中說:“使戊成政變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國于富強矣。”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指出:“作為一場思想文化運動,新學家們帶來的解放作用遠不是西太后發動的政變所能剿洗干凈的。從這時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義的知識分子已經出現……成為最自覺的承擔時代使命的社會力量。”
(1)材料一中“近者君臣變法興治”是指日本的哪一歷史大事? 之后日本確立了怎樣的政治體制?
(2)材料一表明康有為對日本“變法興治”持什么態度?結合相關歷史知識推斷康有為持這一態度的原因。(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
(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要評析戊戌變法的歷史功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題中這句話出自鄭成功給荷蘭殖民者的一封信。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明末,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臺灣地區,殘酷的屠殺和奴役當地人民,并以臺灣為據點經常騷擾大陸沿海地區。1661年,鄭成功率領大軍從金門出發,跨海作戰,打敗荷蘭殖民者。1662年荷蘭殖民者投降,臺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ACD三項都不是題干里的“貴國”所指的對象,不符合題意;
B項荷蘭是題干里的“貴國”所指的對象,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成功收復臺灣,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2.【答案】C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乾隆焚書,其陰騭不后于秦也!”“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都看到了封建專制對文化的摧殘。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看到了封建專制對文化的摧殘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時期的文化專制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大致理解題干意思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3.【答案】D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撰寫的進化論相關著作中參考和引用了被其稱作“1596年出版的中國百科全書”中的闡述,表明明代科技成就對世界產生了影響。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明代科技成就對世界產生了影響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代科技成就對世界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掌握明代科技成就對世界的影響。
4.【答案】C
【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機戶不得逾百張,張納稅五十金,織造批準給文憑,然后敢織”“至光緒二十年,蘇州城鄉民間木機總數達一萬五千臺”說明清代蘇州民間私營手工業發展;對“機戶”的限制及“蘇州城鄉民間木機總數達一萬五千臺(明末大概1500臺),賴以生活者達十余萬人”可見清政府奉行“工賈皆末”思想。
C項②④解讀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經濟的發展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識記并靈活掌握明清經濟的發展。
5.【答案】A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1405-1433年,鄭和船隊從劉家港出發,先后七次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①②敘述正確。鄭和下西洋的“西洋”是文萊以西的的東南亞、 印度洋及沿岸一帶,故③④敘述錯誤。
A項①②敘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理解并識記鄭和下西洋的史實。
6.【答案】B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陛下應該下決心讓他們成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開始做,就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為西班牙贏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廣大的領土和巨大的財富以及他們所有的人。”一方面反映了哥倫布爭取西班牙國王對其航海的支持,另一方面說明殖民擴張是西歐開辟新航路的重要動機。②④理解正確。
B項②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7.【答案】D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688年革命”,結合所學可知,1688年,英國議會邀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她的丈夫荷蘭執政威廉承襲英國王位,共同統治英國,結束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王權封建專制統治。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結束了封建專制統治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光榮革命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掌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
8.【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A項蒸汽機車——富爾頓錯誤,1825年,斯蒂芬森設計制造的旅行號蒸汽機車在新鋪設的鐵路上試車成功。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把蒸汽機作為船的動力機,發明了汽船,使人類在水路交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不符合題意;
B項內燃機——愛迪生錯誤,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在1879年研制成功碳絲燈泡,為世界帶來了光明,其正式注冊的發明就有1300種,被譽為“發明大王”; 1885年,卡爾 本茨成功制造出世界第一輛內燃機汽車,不符合題意;
C項白熾燈泡——法拉第錯誤,法拉第發明電磁感應現象,愛迪生發明了耐用的白熾燈泡,不符合題意;
D項無線電報——馬可尼正確,19世紀90年代,意大利工程師馬可尼發明了無線電報,并在英、法兩國之間試驗,成功實現了橫穿英吉利海峽的無線電發報,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及人物。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9.【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六十年代,完成于19世紀上半期,從題干表格中可看出在此期間英美工業都獲得較快發展;1900年英國工業生產占世界相對份額為18.5%,美國工業生產占世界相對份額為23.6%,1900年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說明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工業逐漸趕超了英國。③在題干表格中不能體現,④不符合史實。
A項①②解讀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表格為依托,考查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要求學生具備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答案】C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
【解析】【分析】由“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當地人民尚在反抗合眾國的任何一州之內,或一州的指明地區之內,為人占有而做奴隸的人們都應在那時及以后永遠獲得自由。”可知,這是林肯政府在1862年頒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內容,它調動了黑人奴隸的積極性,為北方最后獲得勝利奠定了基礎。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使戰爭局勢朝有利于北方轉變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
11.【答案】A
【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圖片中的《共產黨宣言》,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①②③正確,④被稱為歷史上“第一個人權宣言“的是《獨立宣言》,不符合題意。
A項①②③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共產黨宣言》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共產黨宣言》的相關史實。
【答案】12.D
13.C
【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要求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影響。
(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
12.根據所學知識,1895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其中規定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等,方便列強對中國進行商品輸出,侵略勢力深入內地,使中國主權和領土再次遭到破壞。
A項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的是《南京條約》,不符合題意;
B項使清政府完全墮落為“洋人的朝廷”的是《辛丑條約》,不符合題意;
C項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的是方便列強對中國進行商品輸出,侵略勢力深入內地,不符合題意;
D項使中國主權和領土再遭到破壞的是《馬關條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3.根據題干中的“清道光(1821-1850年) 二十二年”這一信息,可知指的是1842年,聯系所學知識,1840-1842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侵略中國,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
ABD三項和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英國侵略者應該是題干里乍浦駐軍和鄉勇抗擊的對象,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4.【答案】(1)攻讀經書,鉆研八股。
(2)14 世紀開始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其人文主義思潮推動了英國對個人受教育的重視,教學內容強調理性和實用性。16 世紀至17世紀的科學革命,產生了近代科學,促使英國教育進一步重視科學知識的普及。
(3)學校教育缺少科學技術的課程,對國外的情況沒有足夠關注。對此,洋務運動中,洋務派先后創辦了三十多所新式學校,增加西方的天文、算學等課程,培養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洋務派還選送了幾批留學生出國深造。
【知識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清代重視科舉,地方學校的教學只剩考課,實際上成了科舉的預備場所......天下之人惟知此物可以取科名、享富貴。此之謂學問,此之謂士人,而他書一切不觀。”聯系所學知識,明清時期許多讀書人只顧埋頭攻讀經書,鉆研八股,卻不講求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中做官后,他們大多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這種制度禁錮了知識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會的進步。
(2)根據材料二中的“1406年“”15 世紀以后“”18世紀中期“,聯系所學知識,14世紀-17世紀的文藝復興,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義思潮廣為流行,推動了英國對個人受教育的重視,教學內容強調理性和實用性。16-17世紀,歐洲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17世紀英國成為世界科學中心,促使英國教育進一步重視科學知識的普及。
(3)清朝學校教育制度與科舉制度密不可分,缺少科學技術的課程,清朝由于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國外的情況沒有足夠關注。為了適應洋務運動的需要,洋務派創辦了新式學校,即京師同文館,以外國人為教習,專門培養外文譯員,課程開始時只設英文,后來增設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同治六年又添設算學館,教授天文、算學,同時還選送留學生出國深造,培養了一批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
故答案為:(1)攻讀經書,鉆研八股。
(2)14 世紀開始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其人文主義思潮推動了英國對個人受教育的重視,教學內容強調理性和實用性。16 世紀至17世紀的科學革命,產生了近代科學,促使英國教育進一步重視科學知識的普及。
(3)學校教育缺少科學技術的課程,對國外的情況沒有足夠關注。對此,洋務運動中,洋務派先后創辦了三十多所新式學校,增加西方的天文、算學等課程,培養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洋務派還選送了幾批留學生出國深造。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代的教育和英國的教育。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歷史材料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5.【答案】(1)明治維新。君主立憲。
(2)示例:康有為主張學習西方,實行維新變法,實現國家富強;而日本的明治維新正是學習西方、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從而實現富國強兵的成功范例,因而獲得康有為的贊賞。
(3)戊戌變法是 維新派發動的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戊戌變法采取的準許百姓向朝廷上書、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等變法措施,是中國擺脫悲慘命運、實現強國富民的有益嘗試和努力。戊戌變法推動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和進步,在思想則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資本主義的擴張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1888年,康有為在給光緒皇帝的第一次上書中說:‘日本崎嶇小島,近者君臣變法興治,十余年間,百廢俱舉。’......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強”可知“近者君臣變法興治”指的是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1889年日本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規定日本的政體形式是君主立憲制。
(2)材料一表明康有為對日本“變法興治” 持肯定態度,主張學習西方,變法圖強。康有為之所以持這一態度,是因為日本明治維新學習歐美國家,最終成功,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成為近代亞洲唯一的強國。
(3)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奮起救亡圖存,提倡學習西方,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這些主張是愛國的進步的。戊戌變法促進了民主意識的覺醒和愛國運動的發展;有利于中國經濟、政治的近代化;在當時的中國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形成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故答案為:(1)明治維新。君主立憲。
(2)示例:康有為主張學習西方,實行維新變法,實現國家富強;而日本的明治維新正是學習西方、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從而實現富國強兵的成功范例,因而獲得康有為的贊賞。
(3)戊戌變法是維新派發動的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戊戌變法采取的準許百姓向朝廷上書、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等變法措施,是中國擺脫悲慘命運、實現強國富民的有益嘗試和努力。戊戌變法推動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和進步,在思想則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治維新和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 / 1浙江省嘉興市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0八下·嘉興期末)鄭成功在一封嚴詞拒絕侵略軍無理要求的信中說:“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這里的“貴國”是指(  )
A.英國 B.荷蘭 C.西班牙 D.葡萄牙
【答案】B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題中這句話出自鄭成功給荷蘭殖民者的一封信。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明末,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臺灣地區,殘酷的屠殺和奴役當地人民,并以臺灣為據點經常騷擾大陸沿海地區。1661年,鄭成功率領大軍從金門出發,跨海作戰,打敗荷蘭殖民者。1662年荷蘭殖民者投降,臺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ACD三項都不是題干里的“貴國”所指的對象,不符合題意;
B項荷蘭是題干里的“貴國”所指的對象,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成功收復臺灣,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2.(2020八下·嘉興期末)近代學者章太炎就《四庫全書》的編纂評價說:“乾隆焚書,其陰騭不后于秦也!”現代歷史學家吳晗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由此可見,兩人都(  )
A.否認《四庫全書》的文獻價值 B.肯定《四庫全書》編纂的意義
C.看到了封建專制對文化的摧殘 D.主張要徹底批判封建傳統文化
【答案】C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乾隆焚書,其陰騭不后于秦也!”“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都看到了封建專制對文化的摧殘。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看到了封建專制對文化的摧殘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時期的文化專制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大致理解題干意思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3.(2020八下·嘉興期末)十九世紀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撰寫的進化論相關著作中,在討論有關雞和金魚時,參考和引用了被其稱作“1596年出版的中國百科全書”中的闡述。由此可以推斷(  )
A.《本草綱目》豐富了醫藥學寶庫
B.《天工開物》傳到了歐洲各國
C.明代科技在當時仍領先于世界
D.明代科技成就對世界產生了影響
【答案】D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撰寫的進化論相關著作中參考和引用了被其稱作“1596年出版的中國百科全書”中的闡述,表明明代科技成就對世界產生了影響。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明代科技成就對世界產生了影響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代科技成就對世界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掌握明代科技成就對世界的影響。
4.(2020八下·嘉興期末)就民間絲織業,清政府有“機戶不得逾百張,張納稅五十金,織造批準給文憑,然后敢織”的規定。至光緒二十年,蘇州城鄉民間木機總數達一萬五千臺(明末大概1500臺),賴以生活者達十余萬人。下列對此材料解讀正確的是(  )
①清代蘇州工商業陷于停滯困境
②清代蘇州民間私營手工業發展
③清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
④清政府奉行“工賈皆末”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機戶不得逾百張,張納稅五十金,織造批準給文憑,然后敢織”“至光緒二十年,蘇州城鄉民間木機總數達一萬五千臺”說明清代蘇州民間私營手工業發展;對“機戶”的限制及“蘇州城鄉民間木機總數達一萬五千臺(明末大概1500臺),賴以生活者達十余萬人”可見清政府奉行“工賈皆末”思想。
C項②④解讀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經濟的發展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識記并靈活掌握明清經濟的發展。
5.(2020八下·嘉興期末)明代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下列有關此事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發生在公元十五世紀前期
②與途經地區進行了貿易
③當時西洋是現在的大西洋
④最遠到達了非洲西海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1405-1433年,鄭和船隊從劉家港出發,先后七次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①②敘述正確。鄭和下西洋的“西洋”是文萊以西的的東南亞、 印度洋及沿岸一帶,故③④敘述錯誤。
A項①②敘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理解并識記鄭和下西洋的史實。
6.(2020八下·嘉興期末)哥倫布在1492年11月12日的“航海日記”中寫道:“陛下應該下決心讓他們成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開始做,就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為西班牙贏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廣大的領土和巨大的財富以及他們所有的人。”由此可見(  )
①哥倫布航海是秘密巡視西班牙的殖民地
②哥倫布爭取西班牙國王對其航海的支持
③開辟新航路的本意是尋找美洲的基督徒
④殖民擴張是西歐開辟新航路的重要動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陛下應該下決心讓他們成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開始做,就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為西班牙贏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廣大的領土和巨大的財富以及他們所有的人。”一方面反映了哥倫布爭取西班牙國王對其航海的支持,另一方面說明殖民擴張是西歐開辟新航路的重要動機。②④理解正確。
B項②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7.(2020八下·嘉興期末)屈勒味林《英國史》這樣描述:(1688年革命)真正“光榮”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無須乎內戰、屠殺、放逐或報復……往日國王及國會間糜費精神的競爭今改而為兩者之合作,而國會則占著上風。這反映了英國(  )
A.暴力推翻了斯圖亞特王朝 B.確立了民主共和政體
C.取得了王權對議會的勝利 D.結束了封建專制統治
【答案】D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688年革命”,結合所學可知,1688年,英國議會邀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她的丈夫荷蘭執政威廉承襲英國王位,共同統治英國,結束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王權封建專制統治。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結束了封建專制統治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光榮革命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掌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
8.(2020八下·嘉興期末)一項造福人類的偉大發明,總有發明它的偉大人物。下列就發明和其發明者的聯結,正確的是(  )
A.蒸汽機車——富爾頓 B.內燃機——愛迪生
C.白熾燈泡——法拉第 D.無線電報——馬可尼
【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A項蒸汽機車——富爾頓錯誤,1825年,斯蒂芬森設計制造的旅行號蒸汽機車在新鋪設的鐵路上試車成功。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把蒸汽機作為船的動力機,發明了汽船,使人類在水路交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不符合題意;
B項內燃機——愛迪生錯誤,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在1879年研制成功碳絲燈泡,為世界帶來了光明,其正式注冊的發明就有1300種,被譽為“發明大王”; 1885年,卡爾 本茨成功制造出世界第一輛內燃機汽車,不符合題意;
C項白熾燈泡——法拉第錯誤,法拉第發明電磁感應現象,愛迪生發明了耐用的白熾燈泡,不符合題意;
D項無線電報——馬可尼正確,19世紀90年代,意大利工程師馬可尼發明了無線電報,并在英、法兩國之間試驗,成功實現了橫穿英吉利海峽的無線電發報,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及人物。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9.(2020八下·嘉興期末)閱讀下面“英、美工業生產占世界相對份額(1830--1900年)”對比表。下列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
年份 1750 1800 1 830 1860 1880 1900
英國(%)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國(%) 0.1 0.8 2.4 7.2 14.7 23.6
①第一次工業革命使英美工業都獲得較快發展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工業逐漸趕超了英國
③英國工業在十九世紀末期陷人了停滯和倒退
④美國工業的崛起是英國工業發展的最大阻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六十年代,完成于19世紀上半期,從題干表格中可看出在此期間英美工業都獲得較快發展;1900年英國工業生產占世界相對份額為18.5%,美國工業生產占世界相對份額為23.6%,1900年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說明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工業逐漸趕超了英國。③在題干表格中不能體現,④不符合史實。
A項①②解讀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表格為依托,考查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要求學生具備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2020八下·嘉興期末)“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當地人民尚在反抗合眾國的任何一州之內,或一州的指明地區之內,為人占有而做奴隸的人們都應在那時及以后永遠獲得自由。”美國歷史上這一重要文告(  )
A.宣布脫離英國的統治而獨立 B.加快獲得民族解放的進程
C.使戰爭局勢朝有利于北方轉變 D.表明要通過王朝戰爭實現統一
【答案】C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
【解析】【分析】由“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當地人民尚在反抗合眾國的任何一州之內,或一州的指明地區之內,為人占有而做奴隸的人們都應在那時及以后永遠獲得自由。”可知,這是林肯政府在1862年頒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內容,它調動了黑人奴隸的積極性,為北方最后獲得勝利奠定了基礎。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使戰爭局勢朝有利于北方轉變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
11.(2020八下·嘉興期末)下圖反映了1920年浙江的陳望道先生在翻譯一部重要著作。這一著作的原著(  )
①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
②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文件
③它的問世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
④被稱為歷史上“第一個人權宣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圖片中的《共產黨宣言》,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①②③正確,④被稱為歷史上“第一個人權宣言“的是《獨立宣言》,不符合題意。
A項①②③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共產黨宣言》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共產黨宣言》的相關史實。
(2020八下·嘉興期末)浙江是近代遭受外來侵略深重的地區,也是抗擊外敵的前沿地區。回答下題。
12.近代某不平等條約規定杭州開放為通商口岸。這一條約的簽訂(  )
A.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
B.使清政府完全墮落為“洋人的朝廷”
C.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
D.使中國主權和領土再遭到破壞
13.據史書記載,清道光(1821-1850年)二十二年四月初九,侵略軍分三路攻打嘉興乍浦,遭到乍浦駐軍和鄉勇的沉重打擊。這里乍浦駐軍和鄉勇抗擊的應該是(  )
A.英法聯軍 B.八國聯軍 C.英國侵略者 D.日本侵略者
【答案】12.D
13.C
【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要求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影響。
(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
12.根據所學知識,1895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其中規定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等,方便列強對中國進行商品輸出,侵略勢力深入內地,使中國主權和領土再次遭到破壞。
A項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的是《南京條約》,不符合題意;
B項使清政府完全墮落為“洋人的朝廷”的是《辛丑條約》,不符合題意;
C項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的是方便列強對中國進行商品輸出,侵略勢力深入內地,不符合題意;
D項使中國主權和領土再遭到破壞的是《馬關條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3.根據題干中的“清道光(1821-1850年) 二十二年”這一信息,可知指的是1842年,聯系所學知識,1840-1842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侵略中國,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
ABD三項和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英國侵略者應該是題干里乍浦駐軍和鄉勇抗擊的對象,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二、非選擇題
14.(2020八下·嘉興期末)聚焦教育差異,探索歷史變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清代重視科舉,地方學校的教學只剩考課,實際上成了科舉的預備場所。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就這樣批判道:“天下之人惟知此物可以取科名、享富貴。此之謂學問,此之謂士人,而他書一切不觀。”
材料二:英國國會在1406年頒布了一項保證個人受教育的法案。15 世紀以后,教學思想和內容發生變化,更強調理性和實用性。至18世紀中期,學校主要課程都是“七藝”,即:文法、邏輯、修辭、算術、天文、幾何、音樂。
材料三:1792年訪華的英國使臣馬戛爾尼在《乾隆英使覲見記》一書中指出:“中國上等人之受有教育者若任其居住本國,不與外界接觸,其開化之程度已足稱完備;若令其與世界民族相見則知識殊形缺乏。”
(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推斷清代這一時期學校教學的主要內容。
(2)聯系材料二和相關史實,從文化領域變革的影響角度,探尋英國教學思想和內容發生變化的原因。
(3)綜合三則材料,概括清代這一時期學校教育的落后之處,并簡要說明洋務運動是如何就此對癥下藥的。
【答案】(1)攻讀經書,鉆研八股。
(2)14 世紀開始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其人文主義思潮推動了英國對個人受教育的重視,教學內容強調理性和實用性。16 世紀至17世紀的科學革命,產生了近代科學,促使英國教育進一步重視科學知識的普及。
(3)學校教育缺少科學技術的課程,對國外的情況沒有足夠關注。對此,洋務運動中,洋務派先后創辦了三十多所新式學校,增加西方的天文、算學等課程,培養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洋務派還選送了幾批留學生出國深造。
【知識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清代重視科舉,地方學校的教學只剩考課,實際上成了科舉的預備場所......天下之人惟知此物可以取科名、享富貴。此之謂學問,此之謂士人,而他書一切不觀。”聯系所學知識,明清時期許多讀書人只顧埋頭攻讀經書,鉆研八股,卻不講求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中做官后,他們大多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這種制度禁錮了知識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會的進步。
(2)根據材料二中的“1406年“”15 世紀以后“”18世紀中期“,聯系所學知識,14世紀-17世紀的文藝復興,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義思潮廣為流行,推動了英國對個人受教育的重視,教學內容強調理性和實用性。16-17世紀,歐洲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17世紀英國成為世界科學中心,促使英國教育進一步重視科學知識的普及。
(3)清朝學校教育制度與科舉制度密不可分,缺少科學技術的課程,清朝由于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國外的情況沒有足夠關注。為了適應洋務運動的需要,洋務派創辦了新式學校,即京師同文館,以外國人為教習,專門培養外文譯員,課程開始時只設英文,后來增設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同治六年又添設算學館,教授天文、算學,同時還選送留學生出國深造,培養了一批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
故答案為:(1)攻讀經書,鉆研八股。
(2)14 世紀開始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其人文主義思潮推動了英國對個人受教育的重視,教學內容強調理性和實用性。16 世紀至17世紀的科學革命,產生了近代科學,促使英國教育進一步重視科學知識的普及。
(3)學校教育缺少科學技術的課程,對國外的情況沒有足夠關注。對此,洋務運動中,洋務派先后創辦了三十多所新式學校,增加西方的天文、算學等課程,培養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洋務派還選送了幾批留學生出國深造。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代的教育和英國的教育。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歷史材料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5.(2020八下·嘉興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888年,康有為在給光緒皇帝的第一次上書中說:“日本崎嶇小島,近者君臣變法興治,十余年間,百廢俱舉。”后來康有為受光緒皇帝召見時又稱:“泰西講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強,吾中國國土之大,人民之眾,變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則蒸蒸日上,富強可駕萬國。”
材料二:胡造在《留學日記》中說:“使戊成政變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國于富強矣。”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指出:“作為一場思想文化運動,新學家們帶來的解放作用遠不是西太后發動的政變所能剿洗干凈的。從這時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義的知識分子已經出現……成為最自覺的承擔時代使命的社會力量。”
(1)材料一中“近者君臣變法興治”是指日本的哪一歷史大事? 之后日本確立了怎樣的政治體制?
(2)材料一表明康有為對日本“變法興治”持什么態度?結合相關歷史知識推斷康有為持這一態度的原因。(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
(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要評析戊戌變法的歷史功績。
【答案】(1)明治維新。君主立憲。
(2)示例:康有為主張學習西方,實行維新變法,實現國家富強;而日本的明治維新正是學習西方、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從而實現富國強兵的成功范例,因而獲得康有為的贊賞。
(3)戊戌變法是 維新派發動的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戊戌變法采取的準許百姓向朝廷上書、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等變法措施,是中國擺脫悲慘命運、實現強國富民的有益嘗試和努力。戊戌變法推動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和進步,在思想則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資本主義的擴張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1888年,康有為在給光緒皇帝的第一次上書中說:‘日本崎嶇小島,近者君臣變法興治,十余年間,百廢俱舉。’......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強”可知“近者君臣變法興治”指的是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1889年日本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規定日本的政體形式是君主立憲制。
(2)材料一表明康有為對日本“變法興治” 持肯定態度,主張學習西方,變法圖強。康有為之所以持這一態度,是因為日本明治維新學習歐美國家,最終成功,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成為近代亞洲唯一的強國。
(3)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奮起救亡圖存,提倡學習西方,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這些主張是愛國的進步的。戊戌變法促進了民主意識的覺醒和愛國運動的發展;有利于中國經濟、政治的近代化;在當時的中國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形成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故答案為:(1)明治維新。君主立憲。
(2)示例:康有為主張學習西方,實行維新變法,實現國家富強;而日本的明治維新正是學習西方、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從而實現富國強兵的成功范例,因而獲得康有為的贊賞。
(3)戊戌變法是維新派發動的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戊戌變法采取的準許百姓向朝廷上書、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等變法措施,是中國擺脫悲慘命運、實現強國富民的有益嘗試和努力。戊戌變法推動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和進步,在思想則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治維新和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楼县| 双流县| 昌都县| 建昌县| 池州市| 青阳县| 建瓯市| 巴中市| 昂仁县| 寿宁县| 井陉县| 潞城市| 德化县| 鄂州市| 鲁甸县| 安平县| 双辽市| 芜湖市| 北海市| 永泰县| 婺源县| 嘉荫县| 萝北县| 南涧| 白山市| 阿鲁科尔沁旗| 锡林浩特市| 家居| 若尔盖县| 依兰县| 龙门县| 盐山县| 凤阳县| 合山市| 健康| 平谷区| 丰原市| 天水市| 济阳县| 华安县| 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