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麗水市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統考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麗水市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統考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麗水市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統考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2020八下·麗水期末)反抗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下列事件中,能反映這一優良傳統的是(  )
①戚繼光抗擊倭寇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③鄭成功收復臺灣
④清朝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020八下·麗水期末)明朝社會生產力提高,促進了科學技術發展,涌現出一批科技成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本草綱目》是一部重要農業科學巨著
B.《徐霞客游記》在世界藥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C.《農政全書》最早揭示了我國西南地區石灰巖地貌
D.《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3.(2020八下·麗水期末)從經濟角度看,明清時期中國已處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實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
A.松江等地出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現象
B.明清時期,農業的精耕細作的水平進一步提高
C.流入中國的白銀數量不斷增長,成為主要貨幣
D.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
4.(2020八下·麗水期末)鴉片戰爭后,一些愛國的知識分子開始重新審視當時的中國與世界。下列歷史人物的共同追求和特點有(  )
①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
②都想幫助國人重新認識外部世界
③對國家前途命運充滿憂患意識
④讓全體中國人突破了狹隘的世界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0八下·麗水期末)近代歷史學者蔣廷黻在談到中國政府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時說:“條款雖很……可以為禍,亦可以為福,看我們振作與否。”下列條約按簽訂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望廈條約》
②《南京條約》
③《馬關條約》
④《北京條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6.(2020八下·麗水期末)19世紀90年代,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維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下列主張屬于維新思想的是(  )
A. “師夷長技以制夷”
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C.“伏乞上師堯舜三代,外采東西強國,立行憲法”
D.“立國之道,尚禮儀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
7.(2020八下·麗水期末)正確認識史實與結論之間的關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下列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有(  )
序號 史實 結論
① 明清統治者實行八股取士 禁錮了人們的思想
② 伽利略發現自由落體定律 標志著科學革命的開端
③ 《共產黨宣言》的問世 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④ 明治維新 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個邁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2020八下·麗水期末)在歷史學習中,我們應學會區分“史實”和“史論”。“史實”即是歷史事實,“史論”即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論。下列選項中,屬于“史論”的是(  )
A.1689年,中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B.1771年,西遷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
C.1861年,農奴制改革推動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
D.1862年,普魯士國王任命俾斯麥為宰相
9.(2020八下·麗水期末)2019年是美國總統林肯誕辰210周年。下列歷史事件與林肯有關的是(  )
①參與制定《獨立宣言》小
②頒布《人權宣言》
③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④領導北方軍隊取得南北戰爭的勝利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0八下·麗水期末)“(英國)城鎮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由1760年的25%。上升到1851年的50%以上。1760 年-1814年,5萬人以上的城市由兩個增加到24個。此時,全國近1/3以上的人生活在2萬人以上的城市里。”材料中所述現象出現的根源是(  )
A.工業革命的推動 B.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爆發
C.城市化的加快 D.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30分)
11.(2020八下·麗水期末)鴉片戰爭后,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破壞了中國社會原有的經濟結構,中國社會經濟開始出現新的成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晚清政府財政收入結構表(單位:萬兩)
年代 農業稅收入 工商雜稅收入 其他收入 總收入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摘編自馮楊《低關稅與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研究》
材料二:當時清政府財政因巨大的賠款陷入嚴重的困境,兼以官辦工業毫無成效,無一不是虧蝕累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撫對所辦局廠“亟應從速變計,招商承辦”,借以緩和國內階級斗爭。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設立商務局,主持設廠;頒發章程,獎勵民營,從立法上獎勵私人投資設廠。
——張國輝《洋務運動與中國近代企業》
(1)材料一中晚清政府的財政收入發生什么變化?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促成該變化的主要因素。
(2)指出材料二中清政府的經濟政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政府制定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
(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19世紀中后期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并分析這一趨勢對19世紀末的中國政治產生了什么影響。
12.(2020八下·麗水期末)英、美等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最終通過法律文件的形式鞏固下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上、下兩院共同召開的全體會議上,決議請威廉和他的妻子瑪麗共同統治英國,同時向他們提出了一個“宣言”,要求國王以后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征收賦稅,今后任何天主教徒不能擔任英國國王……1689年10月,議會通過了該“宣言”并制訂為法律。——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各州代表于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在費城召開了制憲會議。經過反復討論,終于制定了一部新憲法。憲法規定:總統是國家最高行政首腦,總統及其任命的內閣不對國會負責。總統定期向國會提出國情報告,同時有權否決國會通過的法律。國會是最高立法機構,擁有稅收、宣戰、征兵等權力。總統和議員由選舉產生。最高司法機關是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任命并須取得參議院的同意,終身任職。
——摘編自劉宗緒《世界近代史》
(1)指出材料一中的“法律”是哪一部法律文獻。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法律文獻頒布的歷史意義。
(2)根據材料二“新憲法"中的內容,指出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分配主要體現什么原則。依據“新憲法”,美國確立了怎樣的政體?用一句話概括這部“新憲法”的歷史地位。
(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英國和美國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相同途徑。
13.(2020八下·麗水期末)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二者有共同之處,但也有明顯的不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路線圖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類生活在相互隔絕而又各自獨立的幾塊陸地,上,沒有哪一塊大陸上的人能確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還是圓的。
——《大國崛起》解說詞
材料三:(西方)繼哥倫布以后,有無數之哥倫布,繼達·伽馬之后,有無數之達·伽馬。我則鄭和之后,竟無第二之鄭和。——梁啟超《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
(1)圖1中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哪些地方?圖2四條航線中哪一條屬于 麥哲倫船隊的航線(寫序號)?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該航線完成的重要價值。
(2)指出材料二中“重要分水嶺”的含義及推動該“分水嶺”出現的重要歷史事件。
(3)你同意材料三作者的觀點嗎?請結合航海目的和社會經濟因素說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明朝時期,出現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勾結一些中國的奸商組成,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元末明初,海防松弛,倭患嚴重,明政府派遣戚繼光等抗倭,戚繼光組建了一支作戰勇敢,紀律嚴明的“戚家軍”,1561年在臺州地區九戰九捷,迅速蕩平浙江境內的倭寇;此后又率軍開赴福建和廣東,到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清朝前期,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故①③能反映“反抗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乾隆帝在位時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清朝設置伊犁將軍,加強對新疆的管轄;1727年,雍正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規定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準,清朝的這些措施,大大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故②④反映的是清朝中央政府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采取的措施。
B項①③能反映“反抗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這一優良傳統,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2.【答案】D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A項《本草綱目》是一部重要農業科學巨著說法錯誤,《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不符合題意;
B項《徐霞客游記》在世界藥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說法錯誤,《徐霞客游記》是明末的徐霞客的一則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不符合題意;
C項《農政全書》最早揭示了我國西南地區石灰巖地貌說法錯誤,《農政全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徐霞客游記》最早揭示了我國西南地區石灰巖地貌,不符合題意;
D項《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說法正確,明朝杰出的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總結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到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多個生產部門,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這部書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代的科學著作。重點掌握李時珍、徐霞客、徐光啟、宋應星的科學著作。
3.【答案】A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明清時期中國已處于“近代的前夜”。明朝中后期,在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A項松江等地出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現象能佐證題干觀點,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不能佐證題干觀點,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表現。
4.【答案】C
【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題干中的歷史人物都對國家前途命運充滿憂患意識,都想幫助國人重新認識外部世界,②③說法正確。
C項②③是題干歷史人物的共同追求和特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愛國知識分子尋求救國道路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5.【答案】D
【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①《望廈條約》簽訂于1844年,②《南京條約》簽訂于1842年,③《馬關條約》簽訂于1895年,④《北京條約》簽訂于1860年。按簽訂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②①④③。
D項②①④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條約,要求具備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
6.【答案】C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康有為在《請定立憲開國會折》中說:“上師堯舜三代,外采東西強國,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則中國之治強,可計日待也。”
A項“師夷長技以制夷”屬于洋務派的主張,不符合題意;
B項“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洋務派的指導思想,不符合題意;
C項“伏乞上師堯舜三代,外采東西強國,立行憲法” 屬于維新思想,符合題意;
D項“立國之道,尚禮儀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屬于頑固派的思想,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維新思想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7.【答案】B
【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科學革命
【解析】【分析】明清朝時期,為了加強思想專制,統治者實行“八股取士”,壓制了人們的思想,鞏固了專制統治,故①對應正確。哥白尼提出“日心說”開啟了“科學革命的開端”,牛頓發現自由落體定律,故②對應錯誤。1848年,受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委托,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產黨宣言》,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故③對應正確。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邁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明治維新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故④對應錯誤。
B項①③對應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與結論之間的對應關系。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8.【答案】C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的擴張;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史實是歷史事實,是對歷史事件的客觀陳述,不帶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史論則是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論,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結合所學知識,1861年,農奴制改革推動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這屬于對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影響的評論,屬于“史論”。
ABD三項都屬于史實,不符合題意;
C項1861年,農奴制改革推動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屬于“史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與史論的區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史實與史論的區別,注意對基本史實的準確性的識記。
9.【答案】D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
【解析】【分析】林肯在南北戰爭中領導北方政府取得了勝利,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宅地法》,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再次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D項③④與林肯有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林肯的貢獻,要求掌握基礎史實。
10.【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由“1760年、1851年”可知,英國處于工業革命時期,由題干可以看出,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的城市人口、數量有了飛速發展,因此材料中所述現象出現的根源是工業革命加速了英國城市化進程。
A項工業革命的推動是題干材料中所述現象出現的根源,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不是題干材料中所述現象出現的根源,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知道工業革命的開展,大量工廠的建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新興工業城市的出現,人口向城市涌進,從而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城市化的進程是工業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11.【答案】(1)變化:農業稅收入比重大幅降低,工商雜稅收入數額和比重顯著提升,總收入明顯增加。因素: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近代民用工業的發展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外國侵略,使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
(2)立法鼓勵民營經濟的發展(或對民間工業放寬設廠限制)。目的:解決財政危機,緩和階級矛盾,維護自身統治。
(3)興辦工業。中國民族工業得到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晚清政府財政收入結構表”可見,晚清時期,政府的財政收入中,農業稅收所占的比重逐漸減少,工商業稅收和其它收入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加,工商業稅收所占比重超過農業稅收。據所學知,這一時期工商稅收入所占比重出現上表所示變化的原因是,中國近代遭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外商企業的設立;洋務運動中軍事和民用企業的開辦,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和自然經濟逐步解體。
(2)根據材料二中的“......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撫對所辦局廠......又命令各省設立商務局,主持設廠;頒發章程,獎勵民營,從立法上獎勵私人投資設廠。”可見清政府為了解決財政危機,緩和國內階級斗爭,以維護自身統治,立法鼓勵民營經濟的發展。
(3)19世紀中后期中國出現興辦工業的浪潮。使得中國民族工業得到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故答案為:(1)變化:農業稅收入比重大幅降低,工商雜稅收入數額和比重顯著提升,總收入明顯增加。因素: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近代民用工業的發展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外國侵略,使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
(2)立法鼓勵民營經濟的發展(或對民間工業放寬設廠限制)。目的:解決財政危機,緩和階級矛盾,維護自身統治。
(3)興辦工業。中國民族工業得到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準確解讀歷史材料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2.【答案】(1)《權利法案》。以《權利法案》為基礎,英國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
(2)三權分立。 共和政體。1787年美國憲法是世界上第一
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對后來許多國家的政治變革產生了重要影響。
(3)都通過革命的方式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1689年10月,議會通過了該‘宣言’”,聯系所學知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
(2)結合所學可知,1787年,美國制定了1787年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規定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和司法權,三權分立又相互制衡。1787年美國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對后來許多國家的政治變革產生了重要影響。
(3)英國和美國都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頒布法律,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
故答案為:(1)《權利法案》。以《權利法案》為基礎,英國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
(2)三權分立。共和政體。1787年美國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對后來許多國家的政治變革產生了重要影響。
(3)都通過革命的方式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權利法案》和1787年憲法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
13.【答案】(1)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④。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2)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新航路開辟。
(3)同意。因為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遠航沒有和貿易有效結合,開支巨大,被后來任事者視為耗民傷財之舉。
【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鄭和率領船隊最遠到達了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1519年到1522年,麥哲倫從歐洲出發,橫渡大西洋,進入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歐洲,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圖中④是麥哲倫的航線。
(2)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3)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炫耀國威,不以商業貿易為主要目的。后果是不計成本,加重財政負擔。因此隨著明朝中后期國力衰弱后,遠洋航行被當作弊政廢止。
故答案為:(1)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④。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2)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新航路開辟。
(3)同意。因為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遠航沒有和貿易有效結合,開支巨大,被后來任事者視為耗民傷財之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1 / 1浙江省麗水市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統考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2020八下·麗水期末)反抗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下列事件中,能反映這一優良傳統的是(  )
①戚繼光抗擊倭寇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③鄭成功收復臺灣
④清朝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明朝時期,出現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勾結一些中國的奸商組成,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元末明初,海防松弛,倭患嚴重,明政府派遣戚繼光等抗倭,戚繼光組建了一支作戰勇敢,紀律嚴明的“戚家軍”,1561年在臺州地區九戰九捷,迅速蕩平浙江境內的倭寇;此后又率軍開赴福建和廣東,到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清朝前期,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故①③能反映“反抗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乾隆帝在位時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清朝設置伊犁將軍,加強對新疆的管轄;1727年,雍正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規定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準,清朝的這些措施,大大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故②④反映的是清朝中央政府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采取的措施。
B項①③能反映“反抗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這一優良傳統,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2.(2020八下·麗水期末)明朝社會生產力提高,促進了科學技術發展,涌現出一批科技成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本草綱目》是一部重要農業科學巨著
B.《徐霞客游記》在世界藥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C.《農政全書》最早揭示了我國西南地區石灰巖地貌
D.《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答案】D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A項《本草綱目》是一部重要農業科學巨著說法錯誤,《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不符合題意;
B項《徐霞客游記》在世界藥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說法錯誤,《徐霞客游記》是明末的徐霞客的一則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不符合題意;
C項《農政全書》最早揭示了我國西南地區石灰巖地貌說法錯誤,《農政全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徐霞客游記》最早揭示了我國西南地區石灰巖地貌,不符合題意;
D項《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說法正確,明朝杰出的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總結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到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多個生產部門,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這部書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代的科學著作。重點掌握李時珍、徐霞客、徐光啟、宋應星的科學著作。
3.(2020八下·麗水期末)從經濟角度看,明清時期中國已處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實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
A.松江等地出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現象
B.明清時期,農業的精耕細作的水平進一步提高
C.流入中國的白銀數量不斷增長,成為主要貨幣
D.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
【答案】A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明清時期中國已處于“近代的前夜”。明朝中后期,在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A項松江等地出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現象能佐證題干觀點,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不能佐證題干觀點,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表現。
4.(2020八下·麗水期末)鴉片戰爭后,一些愛國的知識分子開始重新審視當時的中國與世界。下列歷史人物的共同追求和特點有(  )
①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
②都想幫助國人重新認識外部世界
③對國家前途命運充滿憂患意識
④讓全體中國人突破了狹隘的世界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題干中的歷史人物都對國家前途命運充滿憂患意識,都想幫助國人重新認識外部世界,②③說法正確。
C項②③是題干歷史人物的共同追求和特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愛國知識分子尋求救國道路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5.(2020八下·麗水期末)近代歷史學者蔣廷黻在談到中國政府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時說:“條款雖很……可以為禍,亦可以為福,看我們振作與否。”下列條約按簽訂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望廈條約》
②《南京條約》
③《馬關條約》
④《北京條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D
【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①《望廈條約》簽訂于1844年,②《南京條約》簽訂于1842年,③《馬關條約》簽訂于1895年,④《北京條約》簽訂于1860年。按簽訂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②①④③。
D項②①④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條約,要求具備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
6.(2020八下·麗水期末)19世紀90年代,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維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下列主張屬于維新思想的是(  )
A. “師夷長技以制夷”
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C.“伏乞上師堯舜三代,外采東西強國,立行憲法”
D.“立國之道,尚禮儀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
【答案】C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康有為在《請定立憲開國會折》中說:“上師堯舜三代,外采東西強國,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則中國之治強,可計日待也。”
A項“師夷長技以制夷”屬于洋務派的主張,不符合題意;
B項“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洋務派的指導思想,不符合題意;
C項“伏乞上師堯舜三代,外采東西強國,立行憲法” 屬于維新思想,符合題意;
D項“立國之道,尚禮儀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屬于頑固派的思想,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維新思想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7.(2020八下·麗水期末)正確認識史實與結論之間的關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下列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有(  )
序號 史實 結論
① 明清統治者實行八股取士 禁錮了人們的思想
② 伽利略發現自由落體定律 標志著科學革命的開端
③ 《共產黨宣言》的問世 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④ 明治維新 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個邁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科學革命
【解析】【分析】明清朝時期,為了加強思想專制,統治者實行“八股取士”,壓制了人們的思想,鞏固了專制統治,故①對應正確。哥白尼提出“日心說”開啟了“科學革命的開端”,牛頓發現自由落體定律,故②對應錯誤。1848年,受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委托,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產黨宣言》,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故③對應正確。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邁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明治維新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故④對應錯誤。
B項①③對應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與結論之間的對應關系。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8.(2020八下·麗水期末)在歷史學習中,我們應學會區分“史實”和“史論”。“史實”即是歷史事實,“史論”即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論。下列選項中,屬于“史論”的是(  )
A.1689年,中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B.1771年,西遷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
C.1861年,農奴制改革推動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
D.1862年,普魯士國王任命俾斯麥為宰相
【答案】C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的擴張;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史實是歷史事實,是對歷史事件的客觀陳述,不帶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史論則是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論,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結合所學知識,1861年,農奴制改革推動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這屬于對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影響的評論,屬于“史論”。
ABD三項都屬于史實,不符合題意;
C項1861年,農奴制改革推動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屬于“史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與史論的區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史實與史論的區別,注意對基本史實的準確性的識記。
9.(2020八下·麗水期末)2019年是美國總統林肯誕辰210周年。下列歷史事件與林肯有關的是(  )
①參與制定《獨立宣言》小
②頒布《人權宣言》
③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④領導北方軍隊取得南北戰爭的勝利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
【解析】【分析】林肯在南北戰爭中領導北方政府取得了勝利,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宅地法》,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再次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D項③④與林肯有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林肯的貢獻,要求掌握基礎史實。
10.(2020八下·麗水期末)“(英國)城鎮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由1760年的25%。上升到1851年的50%以上。1760 年-1814年,5萬人以上的城市由兩個增加到24個。此時,全國近1/3以上的人生活在2萬人以上的城市里。”材料中所述現象出現的根源是(  )
A.工業革命的推動 B.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爆發
C.城市化的加快 D.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由“1760年、1851年”可知,英國處于工業革命時期,由題干可以看出,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的城市人口、數量有了飛速發展,因此材料中所述現象出現的根源是工業革命加速了英國城市化進程。
A項工業革命的推動是題干材料中所述現象出現的根源,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不是題干材料中所述現象出現的根源,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知道工業革命的開展,大量工廠的建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新興工業城市的出現,人口向城市涌進,從而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城市化的進程是工業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30分)
11.(2020八下·麗水期末)鴉片戰爭后,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破壞了中國社會原有的經濟結構,中國社會經濟開始出現新的成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晚清政府財政收入結構表(單位:萬兩)
年代 農業稅收入 工商雜稅收入 其他收入 總收入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摘編自馮楊《低關稅與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研究》
材料二:當時清政府財政因巨大的賠款陷入嚴重的困境,兼以官辦工業毫無成效,無一不是虧蝕累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撫對所辦局廠“亟應從速變計,招商承辦”,借以緩和國內階級斗爭。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設立商務局,主持設廠;頒發章程,獎勵民營,從立法上獎勵私人投資設廠。
——張國輝《洋務運動與中國近代企業》
(1)材料一中晚清政府的財政收入發生什么變化?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促成該變化的主要因素。
(2)指出材料二中清政府的經濟政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政府制定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
(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19世紀中后期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并分析這一趨勢對19世紀末的中國政治產生了什么影響。
【答案】(1)變化:農業稅收入比重大幅降低,工商雜稅收入數額和比重顯著提升,總收入明顯增加。因素: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近代民用工業的發展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外國侵略,使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
(2)立法鼓勵民營經濟的發展(或對民間工業放寬設廠限制)。目的:解決財政危機,緩和階級矛盾,維護自身統治。
(3)興辦工業。中國民族工業得到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晚清政府財政收入結構表”可見,晚清時期,政府的財政收入中,農業稅收所占的比重逐漸減少,工商業稅收和其它收入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加,工商業稅收所占比重超過農業稅收。據所學知,這一時期工商稅收入所占比重出現上表所示變化的原因是,中國近代遭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外商企業的設立;洋務運動中軍事和民用企業的開辦,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和自然經濟逐步解體。
(2)根據材料二中的“......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撫對所辦局廠......又命令各省設立商務局,主持設廠;頒發章程,獎勵民營,從立法上獎勵私人投資設廠。”可見清政府為了解決財政危機,緩和國內階級斗爭,以維護自身統治,立法鼓勵民營經濟的發展。
(3)19世紀中后期中國出現興辦工業的浪潮。使得中國民族工業得到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故答案為:(1)變化:農業稅收入比重大幅降低,工商雜稅收入數額和比重顯著提升,總收入明顯增加。因素: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近代民用工業的發展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外國侵略,使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
(2)立法鼓勵民營經濟的發展(或對民間工業放寬設廠限制)。目的:解決財政危機,緩和階級矛盾,維護自身統治。
(3)興辦工業。中國民族工業得到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準確解讀歷史材料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2.(2020八下·麗水期末)英、美等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最終通過法律文件的形式鞏固下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上、下兩院共同召開的全體會議上,決議請威廉和他的妻子瑪麗共同統治英國,同時向他們提出了一個“宣言”,要求國王以后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征收賦稅,今后任何天主教徒不能擔任英國國王……1689年10月,議會通過了該“宣言”并制訂為法律。——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各州代表于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在費城召開了制憲會議。經過反復討論,終于制定了一部新憲法。憲法規定:總統是國家最高行政首腦,總統及其任命的內閣不對國會負責。總統定期向國會提出國情報告,同時有權否決國會通過的法律。國會是最高立法機構,擁有稅收、宣戰、征兵等權力。總統和議員由選舉產生。最高司法機關是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任命并須取得參議院的同意,終身任職。
——摘編自劉宗緒《世界近代史》
(1)指出材料一中的“法律”是哪一部法律文獻。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法律文獻頒布的歷史意義。
(2)根據材料二“新憲法"中的內容,指出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分配主要體現什么原則。依據“新憲法”,美國確立了怎樣的政體?用一句話概括這部“新憲法”的歷史地位。
(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英國和美國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相同途徑。
【答案】(1)《權利法案》。以《權利法案》為基礎,英國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
(2)三權分立。 共和政體。1787年美國憲法是世界上第一
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對后來許多國家的政治變革產生了重要影響。
(3)都通過革命的方式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1689年10月,議會通過了該‘宣言’”,聯系所學知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
(2)結合所學可知,1787年,美國制定了1787年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規定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和司法權,三權分立又相互制衡。1787年美國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對后來許多國家的政治變革產生了重要影響。
(3)英國和美國都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頒布法律,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
故答案為:(1)《權利法案》。以《權利法案》為基礎,英國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
(2)三權分立。共和政體。1787年美國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對后來許多國家的政治變革產生了重要影響。
(3)都通過革命的方式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權利法案》和1787年憲法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
13.(2020八下·麗水期末)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二者有共同之處,但也有明顯的不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路線圖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類生活在相互隔絕而又各自獨立的幾塊陸地,上,沒有哪一塊大陸上的人能確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還是圓的。
——《大國崛起》解說詞
材料三:(西方)繼哥倫布以后,有無數之哥倫布,繼達·伽馬之后,有無數之達·伽馬。我則鄭和之后,竟無第二之鄭和。——梁啟超《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
(1)圖1中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哪些地方?圖2四條航線中哪一條屬于 麥哲倫船隊的航線(寫序號)?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該航線完成的重要價值。
(2)指出材料二中“重要分水嶺”的含義及推動該“分水嶺”出現的重要歷史事件。
(3)你同意材料三作者的觀點嗎?請結合航海目的和社會經濟因素說明理由。
【答案】(1)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④。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2)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新航路開辟。
(3)同意。因為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遠航沒有和貿易有效結合,開支巨大,被后來任事者視為耗民傷財之舉。
【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鄭和率領船隊最遠到達了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1519年到1522年,麥哲倫從歐洲出發,橫渡大西洋,進入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歐洲,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圖中④是麥哲倫的航線。
(2)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3)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炫耀國威,不以商業貿易為主要目的。后果是不計成本,加重財政負擔。因此隨著明朝中后期國力衰弱后,遠洋航行被當作弊政廢止。
故答案為:(1)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④。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2)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新航路開辟。
(3)同意。因為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遠航沒有和貿易有效結合,開支巨大,被后來任事者視為耗民傷財之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丽区| 兴国县| 阿克苏市| 达尔| 冀州市| 六枝特区| 丁青县| 锡林浩特市| 邵阳市| 铁岭市| 武冈市| 新闻| 滨海县| 梓潼县| 滦南县| 阿城市| 富宁县| 马龙县| 丰都县| 昌江| 华亭县| 丹东市| 龙岩市| 通州区| 乌拉特前旗| 中牟县| 泰安市| 双鸭山市| 灵璧县| 白玉县| 大港区| 嘉善县| 黄冈市| 和静县| 巴彦淖尔市| 临湘市| 上栗县| 张北县| 阳春市| 屏山县| 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