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0八下·鎮海期末)2019年4月10日,首張黑洞照片發布,人類在宇宙探索之路上再進一步。回溯科學史,17世紀英國科學家牛頓的名字熠熠生輝,因為他把科學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以下屬于他成就的有(  )
①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②發現金星繞太陽運行
③提出太陽中心說
④提出運動三大定律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科學和思想的力量
【解析】【分析】英國科學家牛頓在天文學領域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數學領域創建微積分;在力學領域建立了完整的力學體系,其中“牛頓三定律”,對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牛頓被稱為“現代科學之父”。
B項①④屬于牛頓的成就,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牛頓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英國科學家牛頓的主要貢獻。
2.(2020八下·鎮海期末)君臣禮儀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展的外在表現。下列圖1到圖3的變化反映的實質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習慣的變化
C.社會文明的進步 D.君主權力的強化
【答案】D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機構,加強君主權力,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全國的軍政大權,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清朝時,為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軍國大事完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筆記錄,然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去執行。它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故從圖1(漢)坐而論道到圖2(宋)站議時政再到圖3(清)跪受筆錄,反映了古代君主權力的加強,相權的不斷削弱。
ABC三項都不是圖1到圖3的變化反映的實質,不符合題意;
D項君主權力的強化是圖1到圖3的變化反映的實質,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君主專制的強化。要求扎實掌握歷代統治者強化君權的主要措施,運用所學解讀圖文信息。
3.(2020八下·鎮海期末)康熙皇帝非常注重對周邊地區的防衛和管轄,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與發展。以下措施按地理方位排列正確的是(  )
①兩次雅克薩之戰 ②平定噶爾丹叛亂 ③冊封達賴、班禪 ④收復臺灣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康熙皇帝非常重視對周邊地區的防衛與管轄,在北方,兩次雅克薩之戰,打擊了沙俄的侵略;在西北,平定噶爾丹叛亂;在西南,冊封班禪,加強對西藏的管理;在東南,統一臺灣,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的。
ACD三項排列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B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康熙皇帝對周邊地區的防衛與管轄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重點掌握清朝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的相關史實。
4.(2020八下·鎮海期末)達·芬奇的作品《持花圣母》描繪了圣母逗著嬰兒玩耍的情景,畫面中的圣母展現出人世間母親的形象。這幅作品體現了什么思想(  )
A.人文主義 B.啟蒙 C.神學 D.蒙昧主義
【答案】A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由此可知《持花圣母》深受人文思想影響。
A項人文主義是達·芬奇的作品《持花圣母》體現的思想,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2020八下·鎮海期末)“繼人的發現后,歐洲又發現了世界……其意義與前者一樣重要,而對整個世界的影響甚至猶有過之。”據此和右圖,回答下題。
5.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曾說:“發現美洲和經好望角至東印度群島的航道,是人類歷史上所記載的最偉大、最重要的事件。”其中“發現好望角”的航線是右圖中的(  )
A.A航線 B.B航線 C.C航線 D.D航線
6.在2018年10月紀念哥倫布首次抵達美洲的活動中,有人說:“今天是種族哀悼日,是美洲發現日,是兩個世界相遇日。”這一說法所依據的史實是(  )
①印第安文明慘遭摧殘
②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③架起溝通亞歐的橋梁
④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由此交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5.A
6.A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新航路開辟的原因、經過、結果和歷史影響。
5.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率船隊到達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并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從此開辟了從歐洲到印度的海上航線。
A項A航線是“發現好望角”的航線,符合題意;
B項B航線是發現哥倫布美洲的航線,不符合題意;
C項C航線是達 伽馬到達印度的航線,不符合題意;
D項D航線是麥哲倫的環球航行路線,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6.①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殺印第安人是指新航路開辟后,殖民者在美洲實行種族滅絕政策。②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他認為是印度,新航路開辟后,美洲和歐洲的隔絕狀態被打破。①②符合題意。③架起溝通亞歐的橋梁說法不正確,④工業文明與農耕文明由此交匯與題意不符。
A項①②是題干說法所依據的史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7.(2020八下·鎮海期末)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這)是他們積了325年窺探之后的五逞。炮聲震撼了中國,也震撼了亞洲。對于中國來說,這是一塊界碑。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人近代的最初一步。其中“界碑”的影響是(  )
A.中國古代史的開端
B.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答案】D
【知識點】鴉片戰爭
【解析】【分析】由“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人近代的最初一步”可知,“這場戰爭”是指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使中國由封建社會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改變了社會性質,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因此說“鴉片戰爭是一塊界碑”。
A項中國古代史的開端和題干描述的戰爭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不符合題意;
C項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影響,不符合題意;
D項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鴉片戰爭的影響,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的影響,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8.(2020八下·鎮海期末)一位著名文化學者說:“廢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廢墟,讓我們把地理讀成歷史。”下圖廢墟與語文教材中雨果《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相關,從中,我們可以解讀的歷史是(  )
A.鴉片戰爭的恥辱 B.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恥辱
C.侵華日軍的暴行 D.八國聯軍攻占北京
【答案】B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1860年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瘋狂地進行搶劫。為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10月7日至9日,英、法放火燒掉圓明園。圖片就是焚燒后的圓明園遺址。
ACD三項和題干圖文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恥辱是從題干圖片可以解讀的歷史,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識記相關的歷史史實。
9.(2020八下·鎮海期末)“雙方在黃海發生激……致遠艦彈藥將盡時……是馬力猛沖敵艦,不幸被敵人魚雷擊中,全體將士壯烈殉國。”這一戰斗場面出現在(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鄧世昌在甲午中日戰爭的黃海大戰中,指揮艦艇沖鋒在前,迎戰敵艦,在彈盡船傷的情況下,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向敵人艦隊沖撞過去,結果被魚雷擊,壯烈犧牲。
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甲午戰爭出現了題干戰斗場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熟練掌握課本知識即可得出正確答案。
10.(2020八下·鎮海期末)某條約簽訂后,北京的東交民巷不準中國人居住,清政府也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該條約為(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答案】D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規定: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辛丑條約》中還規定,清政府嚴禁中國人民參加反帝活動,這充分說明了清政府已淪為洋人的朝廷。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辛丑條約》簽訂后,北京的東交民巷不準中國人居住,清政府也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影響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影響。
11.(2020八下·鎮海期末)蔣廷黻在《中國近代史》中說“中國自強運動的領袖們……他們起初只知道國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們在這條路上前進一步后,就發現必須再進一步。”這里的“再進一步”主要體現的是(  )
A.創立新式軍事工業 B.創立新式民用工業
C.訓練新式海陸軍 D.創辦江南制造總局
【答案】B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國自強運動的領袖們”、“知道國防近代化的必要”可知,反映的是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是一場“自強”、“求富”的自救運動,由材料中的“國防近代化”體現了洋務運動的“自強”,創辦軍事工業;“再進一步”的舉動就是求富,創辦民用工業。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創立新式民用工業是題干里的“再進一步”的主要體現,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知識遷移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12.(2020八下·鎮海期末)改革勢必觸動部分人的利益,難免遭遇阻力,困難重重。戊戌變法中有一項改革措施涉及“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和數百萬童生”的榮譽和進身之道。該措施是(  )
A.獎勵發明 B.精減機構 C.廢除八股 D.裁汰冗員
【答案】C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的廢除八股的措施,涉及科舉制的存廢問題,影響了“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和數百萬童生” 的榮譽和進身之道。
A項獎勵發明屬于科技創新方面,與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精簡機構只涉及官員,而秀才和童生不屬于官員,不符合題意;
C項廢除八股涉及“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和數百萬童生”的榮譽和進身之道,符合題意;
D項裁汰冗員也只涉及官員,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和數百萬童生”。
13.(2020八下·鎮海期末)近代中國率先“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為當時中國社會打開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戶,下列屬于“開眼看世界”的著作有(  )
①《農政全書》②《天工開物》③《四洲志》④《海國圖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林則徐在廣東主持禁煙期間,設立譯館,翻譯一些西方書籍,以便了解世界,當時他組織人編譯了《四洲志》,該書概述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的地理、歷史,初步勾勒出當時世界的大體輪廓,《四洲志》為閉塞已久的中國社會打開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口;林則徐被譽為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鴉片戰爭后,一些思想家開始重新審視當時的中國與世界,魏源在鴉片戰爭中親眼看到英軍的“堅船利炮”,深受震撼,于1842年寫成《海國圖志》;該書是中國近代第一部較為詳盡介紹西方的著作,全方位地描述了世界各國的地理、歷史、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等各種情況,并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
D項③④屬于“開眼看世界”的著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及代表作。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二、非選擇題
14.(2020八下·鎮海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劫奏。——《皇明祖訓》
材料二:“天下英雄,入我教(籠絡)中也。”——唐太宗
“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顧炎武
材料三:(夷船)將來只許在廣州收泊貿易,不得再赴寧波,如或再來,必令原船返棹,不準入浙江海口。
——乾隆二十二年(1757)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個朝代的什么政治措施?
(2)根據材料二分析唐太宗的話反映了我國哪個朝代創立的什么制度。這一制度到了明清時期發生什么變化?根據顧炎武的話說說這一變化的影響。
(3)當西方世界正在發生巨變時,古老的中國仍然在沿著自己的軌道發展。請你根據材料三,歸納出使“古老的中國仍沿著原來的軌道前行”的相關政策并指出其影響。
【答案】(1)明朝;廢除了丞相。
(2)隋朝;科舉制;改 為八股取士;使許多讀書人不講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后,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或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人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阻礙了文化和社會的進步。)
(3)閉關鎖國;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中國遠離世界發展潮流。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三“并不許立丞相”可知反映的是明代明太祖時期廢丞相,權分六部。
(2)材料二唐太宗說“天下英雄,入我教(籠絡)中也。”體現了科舉制為君主專制統治網絡人才,聯系所學知識,隋煬帝時期正式設置進士科,我國科舉制度正式產生。到了明清時期,八股取士,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文化的發展,扼殺了人才的培養;許多讀書人為了中試,只顧埋頭攻讀經書,鉆研八股,不講究實際問題;考中做官后,他們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
(3)材料三反映了乾隆時期,中國嚴格限制外商來華,表明當時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清朝實行閉關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但同時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惡果,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閉關自守最終不能扭轉中外力量的對比,不能從根本上報擋殖民勢力的侵略,反而進一步導致閉塞、停滯、倒退,使中國更加遠離世界發展的潮流。
故答案為:(1)明朝;廢除了丞相。
(2)隋朝;科舉制;改為八股取士;使許多讀書人不講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后,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或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人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阻礙了文化和社會的進步。)
(3)閉關鎖國;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中國遠離世界發展潮流。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強化軍權的措施、科舉制、閉關鎖國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知識解讀材料信息。
15.(2020八下·鎮海期末)工業革命掀起了工業文明的浪潮,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英國.領航]1700年英國煤產量只有260萬噸,1795年就超過1000萬噸,1854年則達到6000萬噸;1740年英國的鐵產量只有1735噸,1791年則達到125079噸,1861年增長到380萬噸。——摘編自任世江《歷史必修課程專題解析》
[美國.追趕]19世紀60年代,美國在資本投資方面,有一美元投入到制造業,就有七美元投入到農業方面;全國勞動力有一半以上從事農業生產。而到1900年,在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中。制造業產值由1860 年的33%增至58%;60%的勞動力從事非農業生產。——摘編自楊生茂、陸鏡生《美國史新編》
[東方競渡]面對工業革命大潮的沖擊,中國和日本在19世紀中后期都進行了近代化的探索。在日本,明治政府實行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宣布“廢藩置縣”,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扶持私人工商業;建立近代教育體制,實行小學義務教育,發展中等和高等教育。在中國,一些開明的官員掀起了洋務運動: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科技,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發展近代軍事工業,由官方開辦輔助于軍事工業的民用工業;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摘編自人教版《中國歷史》《歷史與社會》
(1)結合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指出這一時期英國煤鐵產量快速增長的原因。
(2)這一時期美國在生產領域有哪些變化?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這些變化的原因(從政治、科技兩個角度分析)
(3)明治維新使日本強大起來,洋務運動卻未能挽救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慘敗的命運。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是什么?根據材料,你認為當時的中國可以從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鑒哪些經驗?
【答案】(1)蒸汽機的使用提高了煤鐵的開采能力;機器的廣泛使用,對煤鐵的需求量增加。
(2)變化:制造 業獲得快速發展;農業產值和農業人口下降。政治原因:美國內戰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科技原因: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處于領先地位。
(3)原因:洋 務運動只單純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設備,而沒有徹底變革腐朽的封建制度。經驗:進行資產階級改良或革命,廢除封建制度;鼓勵、支持包括私人工商業在內的近代工業發展;重視普通群眾的教育,提升國民素質。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材料一所示時間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核心動力——蒸汽動力的應用促使煤使用量增加,英國煤產量也隨之迅速增長。蒸汽機或機器生產被運用于煤炭 開采領域,提高了煤炭的生產效率。
(2)根據材料中的“到1900年,在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中制造業產值由1860 年的33%增至58%;60%的勞動力從事非農業生產”可見美國制造業獲得快速發展;農業產值和農業人口下降。其變化的原因,從政治方面看,19世紀中期的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從科技方面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采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科技發明推動本國迅速發展。
(3)洋務運動只是清政府的一場自救運動,因為它本身就具有許多不可避免的缺點_僅學習西方技術,不從根本上變革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其失敗的根本原因。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進行資產階級改良或革命,廢除封建制度;鼓勵、支持包括私人工商業在內的近代工業發展;重視普通群眾的教育,提升國民素質。
故答案為:(1)蒸汽機的使用提高了煤鐵的開采能力;機器的廣泛使用,對煤鐵的需求量增加。
(2)變化:制造業獲得快速發展;農業產值和農業人口下降。政治原因:美國內戰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科技原因: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處于領先地位。
(3)原因:洋務運動只單純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設備,而沒有徹底變革腐朽的封建制度。經驗:進行資產階級改良或革命,廢除封建制度;鼓勵、支持包括私人工商業在內的近代工業發展;重視普通群眾的教育,提升國民素質。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美國經濟的發展,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16.(2020八下·鎮海期末)
憲法是民主國家的象征,對民主政治生活具有直接而明顯的影響。
[世界憲法的歷史變遷]
材料一:現代意義上的憲法首先在英國播下的種子,在美國開了花,在法國結的果,而后散布于歐美各國以至世界各地。——龔祥瑞《比較憲法和比較行政法》
材料二:現代意義上的憲法是指近代民主制度下規定國家與其公民在主權關系上的根本法。歐美各國在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普遍發生革命和制定憲法,這種現象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刻的政治和思想背景。
(1)請你運用所學知識,說說材料一中的種子、花、果分別指什么。
(2)請你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說近代憲法產生的政治和思想條件分別是什么。
【答案】(1)種子:英國《權利法案》;花:美國《1787年聯邦憲法》(或1787年憲法);果:法國《人權宣言》。
(2)政治條件:資產 階級民主制度的建立;思想基礎:資產階級啟蒙思想(或民主、自由、平等、人權和法治等思想)。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在英國播下的種子,在美國開了花,在法國結的果......”,聯系所學知識,種子、花、果分別指英國的《權利法案》;美國的《1787年聯邦憲法》(或1787年憲法);法國的《人權宣言》。
(2)比較發達的民主政治是近代意義憲法產生的政治條件。封建社會末期,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如英國的洛克、法國的孟德斯鳩、美國的潘恩等提出了許多激動人心的代表資產階級利益和要求的口號和思想,以反對和批判封建統治所賴以存在的思想體系;如以“法治”批判“人治”,以“人民主權”取代“君權神授”,并提出“天賦人權”“自然權利論”“社會契約論”“權力分立論”“民主”“自由”“正義”等適應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需要的口號和理論;這些學說和理論一經提出即能夠深入人心,獲得人們的認同和響應,喚起了人們的權利意識和民主意識;在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后,成為資產階級制定和實施憲法的理論基礎。
故答案為:(1)種子:英國《權利法案》;花:美國《1787年聯邦憲法》(或1787年憲法);果:法國《人權宣言》。
(2)政治條件: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建立;思想基礎:資產階級啟蒙思想(或民主、自由、平等、人權和法治等思想)。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憲法的產生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 / 1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0八下·鎮海期末)2019年4月10日,首張黑洞照片發布,人類在宇宙探索之路上再進一步。回溯科學史,17世紀英國科學家牛頓的名字熠熠生輝,因為他把科學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以下屬于他成就的有(  )
①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②發現金星繞太陽運行
③提出太陽中心說
④提出運動三大定律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0八下·鎮海期末)君臣禮儀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展的外在表現。下列圖1到圖3的變化反映的實質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習慣的變化
C.社會文明的進步 D.君主權力的強化
3.(2020八下·鎮海期末)康熙皇帝非常注重對周邊地區的防衛和管轄,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與發展。以下措施按地理方位排列正確的是(  )
①兩次雅克薩之戰 ②平定噶爾丹叛亂 ③冊封達賴、班禪 ④收復臺灣
A. B.
C. D.
4.(2020八下·鎮海期末)達·芬奇的作品《持花圣母》描繪了圣母逗著嬰兒玩耍的情景,畫面中的圣母展現出人世間母親的形象。這幅作品體現了什么思想(  )
A.人文主義 B.啟蒙 C.神學 D.蒙昧主義
(2020八下·鎮海期末)“繼人的發現后,歐洲又發現了世界……其意義與前者一樣重要,而對整個世界的影響甚至猶有過之。”據此和右圖,回答下題。
5.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曾說:“發現美洲和經好望角至東印度群島的航道,是人類歷史上所記載的最偉大、最重要的事件。”其中“發現好望角”的航線是右圖中的(  )
A.A航線 B.B航線 C.C航線 D.D航線
6.在2018年10月紀念哥倫布首次抵達美洲的活動中,有人說:“今天是種族哀悼日,是美洲發現日,是兩個世界相遇日。”這一說法所依據的史實是(  )
①印第安文明慘遭摧殘
②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③架起溝通亞歐的橋梁
④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由此交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2020八下·鎮海期末)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這)是他們積了325年窺探之后的五逞。炮聲震撼了中國,也震撼了亞洲。對于中國來說,這是一塊界碑。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人近代的最初一步。其中“界碑”的影響是(  )
A.中國古代史的開端
B.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8.(2020八下·鎮海期末)一位著名文化學者說:“廢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廢墟,讓我們把地理讀成歷史。”下圖廢墟與語文教材中雨果《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相關,從中,我們可以解讀的歷史是(  )
A.鴉片戰爭的恥辱 B.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恥辱
C.侵華日軍的暴行 D.八國聯軍攻占北京
9.(2020八下·鎮海期末)“雙方在黃海發生激……致遠艦彈藥將盡時……是馬力猛沖敵艦,不幸被敵人魚雷擊中,全體將士壯烈殉國。”這一戰斗場面出現在(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0.(2020八下·鎮海期末)某條約簽訂后,北京的東交民巷不準中國人居住,清政府也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該條約為(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11.(2020八下·鎮海期末)蔣廷黻在《中國近代史》中說“中國自強運動的領袖們……他們起初只知道國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們在這條路上前進一步后,就發現必須再進一步。”這里的“再進一步”主要體現的是(  )
A.創立新式軍事工業 B.創立新式民用工業
C.訓練新式海陸軍 D.創辦江南制造總局
12.(2020八下·鎮海期末)改革勢必觸動部分人的利益,難免遭遇阻力,困難重重。戊戌變法中有一項改革措施涉及“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和數百萬童生”的榮譽和進身之道。該措施是(  )
A.獎勵發明 B.精減機構 C.廢除八股 D.裁汰冗員
13.(2020八下·鎮海期末)近代中國率先“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為當時中國社會打開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戶,下列屬于“開眼看世界”的著作有(  )
①《農政全書》②《天工開物》③《四洲志》④《海國圖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選擇題
14.(2020八下·鎮海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劫奏。——《皇明祖訓》
材料二:“天下英雄,入我教(籠絡)中也。”——唐太宗
“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顧炎武
材料三:(夷船)將來只許在廣州收泊貿易,不得再赴寧波,如或再來,必令原船返棹,不準入浙江海口。
——乾隆二十二年(1757)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個朝代的什么政治措施?
(2)根據材料二分析唐太宗的話反映了我國哪個朝代創立的什么制度。這一制度到了明清時期發生什么變化?根據顧炎武的話說說這一變化的影響。
(3)當西方世界正在發生巨變時,古老的中國仍然在沿著自己的軌道發展。請你根據材料三,歸納出使“古老的中國仍沿著原來的軌道前行”的相關政策并指出其影響。
15.(2020八下·鎮海期末)工業革命掀起了工業文明的浪潮,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英國.領航]1700年英國煤產量只有260萬噸,1795年就超過1000萬噸,1854年則達到6000萬噸;1740年英國的鐵產量只有1735噸,1791年則達到125079噸,1861年增長到380萬噸。——摘編自任世江《歷史必修課程專題解析》
[美國.追趕]19世紀60年代,美國在資本投資方面,有一美元投入到制造業,就有七美元投入到農業方面;全國勞動力有一半以上從事農業生產。而到1900年,在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中。制造業產值由1860 年的33%增至58%;60%的勞動力從事非農業生產。——摘編自楊生茂、陸鏡生《美國史新編》
[東方競渡]面對工業革命大潮的沖擊,中國和日本在19世紀中后期都進行了近代化的探索。在日本,明治政府實行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宣布“廢藩置縣”,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扶持私人工商業;建立近代教育體制,實行小學義務教育,發展中等和高等教育。在中國,一些開明的官員掀起了洋務運動: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科技,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發展近代軍事工業,由官方開辦輔助于軍事工業的民用工業;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摘編自人教版《中國歷史》《歷史與社會》
(1)結合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指出這一時期英國煤鐵產量快速增長的原因。
(2)這一時期美國在生產領域有哪些變化?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這些變化的原因(從政治、科技兩個角度分析)
(3)明治維新使日本強大起來,洋務運動卻未能挽救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慘敗的命運。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是什么?根據材料,你認為當時的中國可以從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鑒哪些經驗?
16.(2020八下·鎮海期末)
憲法是民主國家的象征,對民主政治生活具有直接而明顯的影響。
[世界憲法的歷史變遷]
材料一:現代意義上的憲法首先在英國播下的種子,在美國開了花,在法國結的果,而后散布于歐美各國以至世界各地。——龔祥瑞《比較憲法和比較行政法》
材料二:現代意義上的憲法是指近代民主制度下規定國家與其公民在主權關系上的根本法。歐美各國在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普遍發生革命和制定憲法,這種現象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刻的政治和思想背景。
(1)請你運用所學知識,說說材料一中的種子、花、果分別指什么。
(2)請你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說近代憲法產生的政治和思想條件分別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科學和思想的力量
【解析】【分析】英國科學家牛頓在天文學領域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數學領域創建微積分;在力學領域建立了完整的力學體系,其中“牛頓三定律”,對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牛頓被稱為“現代科學之父”。
B項①④屬于牛頓的成就,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牛頓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英國科學家牛頓的主要貢獻。
2.【答案】D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機構,加強君主權力,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全國的軍政大權,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清朝時,為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軍國大事完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筆記錄,然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去執行。它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故從圖1(漢)坐而論道到圖2(宋)站議時政再到圖3(清)跪受筆錄,反映了古代君主權力的加強,相權的不斷削弱。
ABC三項都不是圖1到圖3的變化反映的實質,不符合題意;
D項君主權力的強化是圖1到圖3的變化反映的實質,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君主專制的強化。要求扎實掌握歷代統治者強化君權的主要措施,運用所學解讀圖文信息。
3.【答案】B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康熙皇帝非常重視對周邊地區的防衛與管轄,在北方,兩次雅克薩之戰,打擊了沙俄的侵略;在西北,平定噶爾丹叛亂;在西南,冊封班禪,加強對西藏的管理;在東南,統一臺灣,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的。
ACD三項排列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B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康熙皇帝對周邊地區的防衛與管轄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重點掌握清朝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的相關史實。
4.【答案】A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由此可知《持花圣母》深受人文思想影響。
A項人文主義是達·芬奇的作品《持花圣母》體現的思想,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答案】5.A
6.A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新航路開辟的原因、經過、結果和歷史影響。
5.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率船隊到達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并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從此開辟了從歐洲到印度的海上航線。
A項A航線是“發現好望角”的航線,符合題意;
B項B航線是發現哥倫布美洲的航線,不符合題意;
C項C航線是達 伽馬到達印度的航線,不符合題意;
D項D航線是麥哲倫的環球航行路線,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6.①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殺印第安人是指新航路開辟后,殖民者在美洲實行種族滅絕政策。②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他認為是印度,新航路開辟后,美洲和歐洲的隔絕狀態被打破。①②符合題意。③架起溝通亞歐的橋梁說法不正確,④工業文明與農耕文明由此交匯與題意不符。
A項①②是題干說法所依據的史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7.【答案】D
【知識點】鴉片戰爭
【解析】【分析】由“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人近代的最初一步”可知,“這場戰爭”是指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使中國由封建社會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改變了社會性質,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因此說“鴉片戰爭是一塊界碑”。
A項中國古代史的開端和題干描述的戰爭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不符合題意;
C項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影響,不符合題意;
D項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鴉片戰爭的影響,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的影響,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8.【答案】B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1860年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瘋狂地進行搶劫。為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10月7日至9日,英、法放火燒掉圓明園。圖片就是焚燒后的圓明園遺址。
ACD三項和題干圖文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恥辱是從題干圖片可以解讀的歷史,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識記相關的歷史史實。
9.【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鄧世昌在甲午中日戰爭的黃海大戰中,指揮艦艇沖鋒在前,迎戰敵艦,在彈盡船傷的情況下,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向敵人艦隊沖撞過去,結果被魚雷擊,壯烈犧牲。
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甲午戰爭出現了題干戰斗場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熟練掌握課本知識即可得出正確答案。
10.【答案】D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規定: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辛丑條約》中還規定,清政府嚴禁中國人民參加反帝活動,這充分說明了清政府已淪為洋人的朝廷。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辛丑條約》簽訂后,北京的東交民巷不準中國人居住,清政府也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影響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影響。
11.【答案】B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國自強運動的領袖們”、“知道國防近代化的必要”可知,反映的是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是一場“自強”、“求富”的自救運動,由材料中的“國防近代化”體現了洋務運動的“自強”,創辦軍事工業;“再進一步”的舉動就是求富,創辦民用工業。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創立新式民用工業是題干里的“再進一步”的主要體現,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知識遷移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12.【答案】C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的廢除八股的措施,涉及科舉制的存廢問題,影響了“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和數百萬童生” 的榮譽和進身之道。
A項獎勵發明屬于科技創新方面,與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精簡機構只涉及官員,而秀才和童生不屬于官員,不符合題意;
C項廢除八股涉及“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和數百萬童生”的榮譽和進身之道,符合題意;
D項裁汰冗員也只涉及官員,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和數百萬童生”。
13.【答案】D
【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林則徐在廣東主持禁煙期間,設立譯館,翻譯一些西方書籍,以便了解世界,當時他組織人編譯了《四洲志》,該書概述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的地理、歷史,初步勾勒出當時世界的大體輪廓,《四洲志》為閉塞已久的中國社會打開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口;林則徐被譽為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鴉片戰爭后,一些思想家開始重新審視當時的中國與世界,魏源在鴉片戰爭中親眼看到英軍的“堅船利炮”,深受震撼,于1842年寫成《海國圖志》;該書是中國近代第一部較為詳盡介紹西方的著作,全方位地描述了世界各國的地理、歷史、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等各種情況,并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
D項③④屬于“開眼看世界”的著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及代表作。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4.【答案】(1)明朝;廢除了丞相。
(2)隋朝;科舉制;改 為八股取士;使許多讀書人不講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后,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或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人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阻礙了文化和社會的進步。)
(3)閉關鎖國;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中國遠離世界發展潮流。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三“并不許立丞相”可知反映的是明代明太祖時期廢丞相,權分六部。
(2)材料二唐太宗說“天下英雄,入我教(籠絡)中也。”體現了科舉制為君主專制統治網絡人才,聯系所學知識,隋煬帝時期正式設置進士科,我國科舉制度正式產生。到了明清時期,八股取士,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文化的發展,扼殺了人才的培養;許多讀書人為了中試,只顧埋頭攻讀經書,鉆研八股,不講究實際問題;考中做官后,他們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
(3)材料三反映了乾隆時期,中國嚴格限制外商來華,表明當時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清朝實行閉關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但同時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惡果,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閉關自守最終不能扭轉中外力量的對比,不能從根本上報擋殖民勢力的侵略,反而進一步導致閉塞、停滯、倒退,使中國更加遠離世界發展的潮流。
故答案為:(1)明朝;廢除了丞相。
(2)隋朝;科舉制;改為八股取士;使許多讀書人不講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后,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或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人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阻礙了文化和社會的進步。)
(3)閉關鎖國;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中國遠離世界發展潮流。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強化軍權的措施、科舉制、閉關鎖國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知識解讀材料信息。
15.【答案】(1)蒸汽機的使用提高了煤鐵的開采能力;機器的廣泛使用,對煤鐵的需求量增加。
(2)變化:制造 業獲得快速發展;農業產值和農業人口下降。政治原因:美國內戰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科技原因: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處于領先地位。
(3)原因:洋 務運動只單純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設備,而沒有徹底變革腐朽的封建制度。經驗:進行資產階級改良或革命,廢除封建制度;鼓勵、支持包括私人工商業在內的近代工業發展;重視普通群眾的教育,提升國民素質。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材料一所示時間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核心動力——蒸汽動力的應用促使煤使用量增加,英國煤產量也隨之迅速增長。蒸汽機或機器生產被運用于煤炭 開采領域,提高了煤炭的生產效率。
(2)根據材料中的“到1900年,在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中制造業產值由1860 年的33%增至58%;60%的勞動力從事非農業生產”可見美國制造業獲得快速發展;農業產值和農業人口下降。其變化的原因,從政治方面看,19世紀中期的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從科技方面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采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科技發明推動本國迅速發展。
(3)洋務運動只是清政府的一場自救運動,因為它本身就具有許多不可避免的缺點_僅學習西方技術,不從根本上變革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其失敗的根本原因。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進行資產階級改良或革命,廢除封建制度;鼓勵、支持包括私人工商業在內的近代工業發展;重視普通群眾的教育,提升國民素質。
故答案為:(1)蒸汽機的使用提高了煤鐵的開采能力;機器的廣泛使用,對煤鐵的需求量增加。
(2)變化:制造業獲得快速發展;農業產值和農業人口下降。政治原因:美國內戰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科技原因: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處于領先地位。
(3)原因:洋務運動只單純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設備,而沒有徹底變革腐朽的封建制度。經驗:進行資產階級改良或革命,廢除封建制度;鼓勵、支持包括私人工商業在內的近代工業發展;重視普通群眾的教育,提升國民素質。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美國經濟的發展,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16.【答案】(1)種子:英國《權利法案》;花:美國《1787年聯邦憲法》(或1787年憲法);果:法國《人權宣言》。
(2)政治條件:資產 階級民主制度的建立;思想基礎:資產階級啟蒙思想(或民主、自由、平等、人權和法治等思想)。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在英國播下的種子,在美國開了花,在法國結的果......”,聯系所學知識,種子、花、果分別指英國的《權利法案》;美國的《1787年聯邦憲法》(或1787年憲法);法國的《人權宣言》。
(2)比較發達的民主政治是近代意義憲法產生的政治條件。封建社會末期,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如英國的洛克、法國的孟德斯鳩、美國的潘恩等提出了許多激動人心的代表資產階級利益和要求的口號和思想,以反對和批判封建統治所賴以存在的思想體系;如以“法治”批判“人治”,以“人民主權”取代“君權神授”,并提出“天賦人權”“自然權利論”“社會契約論”“權力分立論”“民主”“自由”“正義”等適應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需要的口號和理論;這些學說和理論一經提出即能夠深入人心,獲得人們的認同和響應,喚起了人們的權利意識和民主意識;在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后,成為資產階級制定和實施憲法的理論基礎。
故答案為:(1)種子:英國《權利法案》;花:美國《1787年聯邦憲法》(或1787年憲法);果:法國《人權宣言》。
(2)政治條件: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建立;思想基礎:資產階級啟蒙思想(或民主、自由、平等、人權和法治等思想)。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憲法的產生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顺县| 马鞍山市| 水富县| 高安市| 汝州市| 容城县| 正蓝旗| 靖宇县| 哈密市| 阜新| 商南县| 泸水县| 葵青区| 禄劝| 贞丰县| 呈贡县| 濉溪县| 武鸣县| 汨罗市| 左云县| 和平县| 萨迦县| 西乡县| 麻阳| 时尚| 宝丰县| 云梦县| 肇东市| 定陶县| 舟山市| 缙云县| 鹤壁市| 乌拉特中旗| 科技| 那坡县| 察隅县| 沙雅县| 丰顺县| 宁德市| 濉溪县| 蛟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