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外…………○…………裝…………○…………訂…………○…………線…………○…………) (※※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 (…………○…………內…………○…………裝…………○…………訂…………○…………線…………○…………)登陸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嘉興市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1.(2020七下·嘉興期末)秦嶺山脈像一道天然屏障,讓我國有了南方和北方。這一“天然屏障”( )①與我國一月0℃等溫線接近②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③與我國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接近④是我國第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答案】 D【考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解析】【分析】秦嶺是我國重要的一條地理分界線,它大致與①與我國一月0℃等溫線接近,③與我國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接近, ①③,正確。②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④是我國第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與題意不符。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水稻、小麥的分界線;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等。(2020七下·嘉興期末)下圖為中國主要地形分布示意圖。回答下題。2.圖中數字示意的地形區正確的是( )A. ①華北平原 B. ②準噶爾盆地 C. ③云貴高原 D. ④四川盆地3.圖中③、⑤都是我國著名的高原,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 ③-溝壑縱橫,層層梯田 B. ⑤-地勢不平,巖溶廣布C. ③-世界屋脊,冰川廣布 D. ⑤-地勢平坦,草原遼闊【答案】 2D3C【考點】地勢和地形【解析】【點評】黃土高原位于中國中部偏北部,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黃土高原包括中國太行山以西,西至烏鞘嶺,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氣候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①是東北平原,②是塔里木盆地,③是青藏高原,④四川盆地,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3.圖中③是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雪山連綿,冰川廣布。⑤是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4.(2020七下·嘉興期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下列地域特征與黃土高原相符的是( )A. 傳統民居——下沉式窯洞 B. 祈盼健康——“過三橋”C. 娛樂活動——那達慕大會 D. 休閑方式——“打林卡”【答案】 A【考點】黃土高原【解析】【分析】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國地域遼闊,由于各地氣候和地理環境的不同,各地傳統的居所也不相同.在黃土高原地區,人們依據黃土的直立性質,挖掘了冬暖夏涼的窯洞來居住,窯洞也成了黃土高原地區傳統的居所。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 傳統民居深受當地自然環境影響,當地居民依據黃土的直立性質,挖掘了冬暖夏涼適宜居住的窯洞;在自然及人文因素的影響下,黃土高原地區的人們創造的獨特黃土高原文化有信天游、陜西剪紙、安塞腰鼓、秦腔等。5.(2020七下·嘉興期末)四川盆地是我國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產區。這得益于優越的自然條件,主要包括( )①熱量充裕②日照充足③降水豐沛④都江堰工程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答案】 C【考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四川盆地是我國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產區。這得益于優越的自然條件,主要包括①熱量充裕,③降水豐沛,①③,正確。②日照充足,錯誤,該地太陽輻射較弱。④都江堰工程,不屬于自然條件。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四川盆地降水較多,云霧量大,阻擋了部分太陽輻射,是我國年太陽輻射最少的地區。6.(2020七下·嘉興期末)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兩條河流相似的特征是( )A. 上游落差巨大,水能豐富 B. 下游平坦,形成“地上河”C. 干流江闊水深,終年不凍 D. 中游水量豐富,港口眾多【答案】 A【考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長江和黃河共同的特征是上游落差巨大,水能豐富。黃河下游平坦,形成了地上河,冬季有結冰期,兩河中游地區沒有大量的港口。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點評】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區,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黃河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 長江和黃河都注入太平洋,都屬于外流河,主要補給類型都為降水補給,所以汛期都集中在夏季。(2020七下·嘉興期末)下圖為內蒙古自治區年降水量分布圖。回答下題。7.內蒙古自治區降水量空間分布規律是( )A. 從南向北逐漸減少 B. 從東向西逐漸減少C. 從西北向東南逐漸減少 D. 從西南向東北逐漸減少8.影響內蒙古自治區年降水量空間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 緯度位置 B. 地勢高低 C. 距海遠近 D. 植被分布【答案】 7B8C【考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點評】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府呼和浩特,位于中國華北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地勢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全區基本屬一個高原型的地貌區,全區涵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地貌,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7.根據給出的圖分析可知,內蒙古自治區降水量空間分布規律是從東向西逐漸減少。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8.蒙古自治區年降水量分布變化的規律是:自東向西年降水量逐漸減少,原因:自東向西距離太平洋漸遠,海洋影響逐漸減弱;沿途受到山地的阻擋,水汽逐漸減少。 影響內蒙古自治區年降水量空間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距海遠近。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9.(2020七下·嘉興期末)某校針對部分學生跑步趕去就餐問題,制定了一條新規:“嚴禁跑步就餐,確保人身安全。”這說明( )A. 規則隨著生活的需要而出現 B. 規則總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C. 規則可以隨意制定、修改 D. 規則是人人都應該遵守的【答案】 A【考點】規則的演變【解析】【分析】根據題意,某校針對部分學生跑步趕去就餐問題,制定了一條新規:“嚴禁跑步就餐,確保人身安全。”這說明規則隨著生活的需要而出現。規則可以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也可以是口頭的。規則不可以隨意制定、修改,規則是人人都應該遵守的,但與題意不符。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課標要求列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規則或制度,本題通過將生活的中的規則與學習相結合,使學生明白遵守規則與我們擁有的自由是相對的,規則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現,應生活的內容而存在,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必須尊重規則、遵循規則的理由。10.(2020七下·嘉興期末)傳媒演進的行程,其實就是生活變化的歷史。傳媒的發展歷程是( )①語言傳播 ②文字傳播 ③印刷傳播 ④網絡傳播 ⑤電子傳播A. ②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①④③⑤ D. ①③②⑤④【答案】 B【考點】傳媒的行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傳播媒介,簡稱傳媒,大體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網絡等發展階段。 ①語言傳播 ②文字傳播 ③印刷傳播 ④網絡傳播 ⑤電子傳播 ,傳媒的發展歷程是 ①②③⑤④,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大眾傳媒的發展并不意味著舊傳媒的消失。雖然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但舊傳媒并未消失,仍在當今文化傳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具有傳播渠道多、方式靈活、反饋及時等特點。11.(2020七下·嘉興期末)文字的發明,是人類邁進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楔形文字最早出現在( )A. 尼羅河流域 B. 印度河流域 C. 長江流域 D. 兩河流域【答案】 D【考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楔形文字最早出現在兩河流域。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發源于亞洲西部的亞美尼亞高原。公元前4000年左右,這里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蘇美爾人。他們創造了燦爛的蘇美爾文明,最能反映這種文明特征的是他們的文字——楔形文字。12.(2020七下·嘉興期末)我們要使用一些專門的詞匯來了解和表達過去事情發生的時間。下列紀年法中,與其他選項不相同的是( )A. 建元元年 B. 戊戌變法 C. 辛丑條約 D. 甲午戰爭【答案】 A【考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建元,是西漢第7位皇帝劉徹使用的第一個年號,使用時間為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其他紀年法采用的是干支紀年法,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點評】建元,是西漢第7位皇帝劉徹使用的第一個年號,使用時間為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漢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3月9日,西漢第6位皇帝劉啟病逝,享年48歲,16歲的皇太子劉徹即位,于翌年1月19日登基,并于十月始建年號,史稱“建元”,這標志著建元時代的到來。13.(2020七下·嘉興期末)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們發現了距今約7000年的聚落遺址。河姆渡居民( )A. 主要種植粟 B. 住半地穴式房屋 C. 主要種植水稻 D. 使用陶質排水管【答案】 C【考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根據題意,河姆渡位于浙江余姚,結合該地的氣候,河姆渡居民應該種植水稻。粟是北方的農作物,主要房屋是干欄式建筑。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距今約7000年,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還用動物的骨骼制作工具。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河姆渡的居民主要種植水稻,還飼養豬,狗,水牛等家畜。河姆渡的房屋是干欄式的,干欄式建筑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筑之一。二、非選擇題14.(2020七下·嘉興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圖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示意圖”。材料二: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大橋開通后,香港到珠海、澳門的車程由原本的3.5小時,縮短到30分鐘。香港多家旅行社推出港珠澳大橋觀光游,每天有十多個旅行團通過港珠澳大橋前往珠江三角洲地區。港珠澳大橋將加速珠江三角洲地區人口、物資、資金、信息等的流動。(1)據圖,描述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相對位置。(2)依據材料,說說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的意義。(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區近年來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原因。【答案】 (1)位于廣東省的東南部,瀕臨南海;位于珠江下游,毗鄰港澳地區。(2)縮短時空距離;帶動旅游業發展;加強區域聯系。(3)近幾年,歐美國家受金融危機影響,各國對“中國制造”產品的需求大大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制造業受到嚴重沖擊;同時,在發揮珠江三角洲地區制造業優勢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港澳的服務業與對外聯系優勢,與港澳緊密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考點】珠江三角洲【解析】【分析】(1)、據圖,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相對位置是位于廣東省的東南部,瀕臨南海;位于珠江下游,毗鄰港澳地區。(2)、依據材料,港珠澳大橋的開通,縮短時空距離;帶動旅游業發展;加強區域聯系。(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近幾年,歐美國家受金融危機影響,各國對“中國制造”產品的需求大大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制造業受到嚴重沖擊;同時,在發揮珠江三角洲地區制造業優勢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港澳的服務業與對外聯系優勢,與港澳緊密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點評】描述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主要從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半球位置等方面進行回答。 絕對位置——經緯度位置即確定一個區域范圍或具體地點,在地球表面具有唯一性;相對位置,主要看與周邊事物的相對關系;海陸位置主要從海陸角度看,是否沿海,大陸的東西岸;半球位置是看在東半球還是西半球,南半球還是北半球。15.(2020七下·嘉興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圖為我國某省區示意圖。材料二:中衛壓砂西瓜是該省區特產。當地人采用壓砂栽培技術而得名,因產品中富含健康元素“硒”又稱“中衛硒砂瓜”。大面積種植于砂礫淤積豐富的中衛香山沖積扇區域,該地區生長季節日照時數1080小時,5-8月份晝夜溫差很大。所產西瓜不但個大、甘甜,而且皮厚、質硬,耐貯運,自然保鮮期50天以上。(注:沖積扇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是沖積平原的一部分。)(1)據圖,寫出A省區和B農業區的名稱。(2)指出B地發展農業生產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說說當地人民解決的方式。(3)依據材料,分析硒砂瓜品質優良的原因。【答案】 (1)A寧夏回族自治區;B寧夏平原(2)降水(水源);引黃河水進行灌溉。(3)自然原因:該地氣候干早,多晴天,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積累;地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富含硒元素;人為原因:壓砂技術有利于保存水分,增大晝夜溫差。【考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如何開展社會調查【解析】【分析】(1)、據圖可知,A寧夏回族自治區;B寧夏平原。(2)、指出B地發展農業生產的限制性自然因素降水(水源);其解決措施是引黃河水進行灌溉。(3)、依據材料,硒砂瓜品質優良的原因是自然原因:該地氣候干早,多晴天,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積累;地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富含硒元素;人為原因:壓砂技術有利于保存水分,增大晝夜溫差。【點評】描述一個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從地形,氣候,土壤,水文,資源等方面回答。一個地區適宜發展某種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是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社會經濟條件是政策,交通,市場,勞動力,科技。1 / 1(…………○…………外…………○…………裝…………○…………訂…………○…………線…………○…………) (※※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 (…………○…………內…………○…………裝…………○…………訂…………○…………線…………○…………)登陸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嘉興市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1.(2020七下·嘉興期末)秦嶺山脈像一道天然屏障,讓我國有了南方和北方。這一“天然屏障”( )①與我國一月0℃等溫線接近②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③與我國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接近④是我國第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2020七下·嘉興期末)下圖為中國主要地形分布示意圖。回答下題。2.圖中數字示意的地形區正確的是( )A. ①華北平原 B. ②準噶爾盆地 C. ③云貴高原 D. ④四川盆地3.圖中③、⑤都是我國著名的高原,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 ③-溝壑縱橫,層層梯田 B. ⑤-地勢不平,巖溶廣布C. ③-世界屋脊,冰川廣布 D. ⑤-地勢平坦,草原遼闊4.(2020七下·嘉興期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下列地域特征與黃土高原相符的是( )A. 傳統民居——下沉式窯洞 B. 祈盼健康——“過三橋”C. 娛樂活動——那達慕大會 D. 休閑方式——“打林卡”5.(2020七下·嘉興期末)四川盆地是我國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產區。這得益于優越的自然條件,主要包括( )①熱量充裕②日照充足③降水豐沛④都江堰工程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6.(2020七下·嘉興期末)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兩條河流相似的特征是( )A. 上游落差巨大,水能豐富 B. 下游平坦,形成“地上河”C. 干流江闊水深,終年不凍 D. 中游水量豐富,港口眾多(2020七下·嘉興期末)下圖為內蒙古自治區年降水量分布圖。回答下題。7.內蒙古自治區降水量空間分布規律是( )A. 從南向北逐漸減少 B. 從東向西逐漸減少C. 從西北向東南逐漸減少 D. 從西南向東北逐漸減少8.影響內蒙古自治區年降水量空間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 緯度位置 B. 地勢高低 C. 距海遠近 D. 植被分布9.(2020七下·嘉興期末)某校針對部分學生跑步趕去就餐問題,制定了一條新規:“嚴禁跑步就餐,確保人身安全。”這說明( )A. 規則隨著生活的需要而出現 B. 規則總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C. 規則可以隨意制定、修改 D. 規則是人人都應該遵守的10.(2020七下·嘉興期末)傳媒演進的行程,其實就是生活變化的歷史。傳媒的發展歷程是( )①語言傳播 ②文字傳播 ③印刷傳播 ④網絡傳播 ⑤電子傳播A. ②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①④③⑤ D. ①③②⑤④11.(2020七下·嘉興期末)文字的發明,是人類邁進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楔形文字最早出現在( )A. 尼羅河流域 B. 印度河流域 C. 長江流域 D. 兩河流域12.(2020七下·嘉興期末)我們要使用一些專門的詞匯來了解和表達過去事情發生的時間。下列紀年法中,與其他選項不相同的是( )A. 建元元年 B. 戊戌變法 C. 辛丑條約 D. 甲午戰爭13.(2020七下·嘉興期末)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們發現了距今約7000年的聚落遺址。河姆渡居民( )A. 主要種植粟 B. 住半地穴式房屋 C. 主要種植水稻 D. 使用陶質排水管二、非選擇題14.(2020七下·嘉興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圖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示意圖”。材料二: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大橋開通后,香港到珠海、澳門的車程由原本的3.5小時,縮短到30分鐘。香港多家旅行社推出港珠澳大橋觀光游,每天有十多個旅行團通過港珠澳大橋前往珠江三角洲地區。港珠澳大橋將加速珠江三角洲地區人口、物資、資金、信息等的流動。(1)據圖,描述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相對位置。(2)依據材料,說說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的意義。(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區近年來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原因。15.(2020七下·嘉興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圖為我國某省區示意圖。材料二:中衛壓砂西瓜是該省區特產。當地人采用壓砂栽培技術而得名,因產品中富含健康元素“硒”又稱“中衛硒砂瓜”。大面積種植于砂礫淤積豐富的中衛香山沖積扇區域,該地區生長季節日照時數1080小時,5-8月份晝夜溫差很大。所產西瓜不但個大、甘甜,而且皮厚、質硬,耐貯運,自然保鮮期50天以上。(注:沖積扇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是沖積平原的一部分。)(1)據圖,寫出A省區和B農業區的名稱。(2)指出B地發展農業生產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說說當地人民解決的方式。(3)依據材料,分析硒砂瓜品質優良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1.【答案】 D【考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解析】【分析】秦嶺是我國重要的一條地理分界線,它大致與①與我國一月0℃等溫線接近,③與我國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接近, ①③,正確。②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④是我國第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與題意不符。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水稻、小麥的分界線;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等。【答案】 2.D3.C【考點】地勢和地形【解析】【點評】黃土高原位于中國中部偏北部,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黃土高原包括中國太行山以西,西至烏鞘嶺,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氣候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①是東北平原,②是塔里木盆地,③是青藏高原,④四川盆地,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3.圖中③是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雪山連綿,冰川廣布。⑤是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4.【答案】 A【考點】黃土高原【解析】【分析】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國地域遼闊,由于各地氣候和地理環境的不同,各地傳統的居所也不相同.在黃土高原地區,人們依據黃土的直立性質,挖掘了冬暖夏涼的窯洞來居住,窯洞也成了黃土高原地區傳統的居所。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 傳統民居深受當地自然環境影響,當地居民依據黃土的直立性質,挖掘了冬暖夏涼適宜居住的窯洞;在自然及人文因素的影響下,黃土高原地區的人們創造的獨特黃土高原文化有信天游、陜西剪紙、安塞腰鼓、秦腔等。5.【答案】 C【考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四川盆地是我國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產區。這得益于優越的自然條件,主要包括①熱量充裕,③降水豐沛,①③,正確。②日照充足,錯誤,該地太陽輻射較弱。④都江堰工程,不屬于自然條件。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四川盆地降水較多,云霧量大,阻擋了部分太陽輻射,是我國年太陽輻射最少的地區。6.【答案】 A【考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長江和黃河共同的特征是上游落差巨大,水能豐富。黃河下游平坦,形成了地上河,冬季有結冰期,兩河中游地區沒有大量的港口。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點評】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區,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黃河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 長江和黃河都注入太平洋,都屬于外流河,主要補給類型都為降水補給,所以汛期都集中在夏季。【答案】 7.B8.C【考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點評】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府呼和浩特,位于中國華北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地勢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全區基本屬一個高原型的地貌區,全區涵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地貌,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7.根據給出的圖分析可知,內蒙古自治區降水量空間分布規律是從東向西逐漸減少。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8.蒙古自治區年降水量分布變化的規律是:自東向西年降水量逐漸減少,原因:自東向西距離太平洋漸遠,海洋影響逐漸減弱;沿途受到山地的阻擋,水汽逐漸減少。 影響內蒙古自治區年降水量空間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距海遠近。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9.【答案】 A【考點】規則的演變【解析】【分析】根據題意,某校針對部分學生跑步趕去就餐問題,制定了一條新規:“嚴禁跑步就餐,確保人身安全。”這說明規則隨著生活的需要而出現。規則可以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也可以是口頭的。規則不可以隨意制定、修改,規則是人人都應該遵守的,但與題意不符。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課標要求列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規則或制度,本題通過將生活的中的規則與學習相結合,使學生明白遵守規則與我們擁有的自由是相對的,規則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現,應生活的內容而存在,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必須尊重規則、遵循規則的理由。10.【答案】 B【考點】傳媒的行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傳播媒介,簡稱傳媒,大體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網絡等發展階段。 ①語言傳播 ②文字傳播 ③印刷傳播 ④網絡傳播 ⑤電子傳播 ,傳媒的發展歷程是 ①②③⑤④,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大眾傳媒的發展并不意味著舊傳媒的消失。雖然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但舊傳媒并未消失,仍在當今文化傳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具有傳播渠道多、方式靈活、反饋及時等特點。11.【答案】 D【考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楔形文字最早出現在兩河流域。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發源于亞洲西部的亞美尼亞高原。公元前4000年左右,這里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蘇美爾人。他們創造了燦爛的蘇美爾文明,最能反映這種文明特征的是他們的文字——楔形文字。12.【答案】 A【考點】探究文明起源的方法和途徑【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建元,是西漢第7位皇帝劉徹使用的第一個年號,使用時間為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其他紀年法采用的是干支紀年法,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點評】建元,是西漢第7位皇帝劉徹使用的第一個年號,使用時間為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漢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3月9日,西漢第6位皇帝劉啟病逝,享年48歲,16歲的皇太子劉徹即位,于翌年1月19日登基,并于十月始建年號,史稱“建元”,這標志著建元時代的到來。13.【答案】 C【考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根據題意,河姆渡位于浙江余姚,結合該地的氣候,河姆渡居民應該種植水稻。粟是北方的農作物,主要房屋是干欄式建筑。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距今約7000年,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還用動物的骨骼制作工具。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河姆渡的居民主要種植水稻,還飼養豬,狗,水牛等家畜。河姆渡的房屋是干欄式的,干欄式建筑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筑之一。二、非選擇題14.【答案】 (1)位于廣東省的東南部,瀕臨南海;位于珠江下游,毗鄰港澳地區。(2)縮短時空距離;帶動旅游業發展;加強區域聯系。(3)近幾年,歐美國家受金融危機影響,各國對“中國制造”產品的需求大大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制造業受到嚴重沖擊;同時,在發揮珠江三角洲地區制造業優勢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港澳的服務業與對外聯系優勢,與港澳緊密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考點】珠江三角洲【解析】【分析】(1)、據圖,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相對位置是位于廣東省的東南部,瀕臨南海;位于珠江下游,毗鄰港澳地區。(2)、依據材料,港珠澳大橋的開通,縮短時空距離;帶動旅游業發展;加強區域聯系。(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近幾年,歐美國家受金融危機影響,各國對“中國制造”產品的需求大大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制造業受到嚴重沖擊;同時,在發揮珠江三角洲地區制造業優勢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港澳的服務業與對外聯系優勢,與港澳緊密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點評】描述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主要從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半球位置等方面進行回答。 絕對位置——經緯度位置即確定一個區域范圍或具體地點,在地球表面具有唯一性;相對位置,主要看與周邊事物的相對關系;海陸位置主要從海陸角度看,是否沿海,大陸的東西岸;半球位置是看在東半球還是西半球,南半球還是北半球。15.【答案】 (1)A寧夏回族自治區;B寧夏平原(2)降水(水源);引黃河水進行灌溉。(3)自然原因:該地氣候干早,多晴天,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積累;地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富含硒元素;人為原因:壓砂技術有利于保存水分,增大晝夜溫差。【考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如何開展社會調查【解析】【分析】(1)、據圖可知,A寧夏回族自治區;B寧夏平原。(2)、指出B地發展農業生產的限制性自然因素降水(水源);其解決措施是引黃河水進行灌溉。(3)、依據材料,硒砂瓜品質優良的原因是自然原因:該地氣候干早,多晴天,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積累;地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富含硒元素;人為原因:壓砂技術有利于保存水分,增大晝夜溫差。【點評】描述一個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從地形,氣候,土壤,水文,資源等方面回答。一個地區適宜發展某種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是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社會經濟條件是政策,交通,市場,勞動力,科技。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嘉興市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嘉興市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