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道法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每題2分)1.(2021八下·長興期中)下圖是明朝統治者改革行政機構示意圖。該圖體現出明朝政治最突出的特征是( )A.君權加強 B.政權分立 C.地方割據 D.思想禁銅【答案】A【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明朝統治者改革行政機構。如圖體現出明朝政治最突出的特征是君權加強。明朝在政治上,改革行政機構;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全國的軍政大權,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兼管對臣民的監視、偵查,侍衛親軍,由皇帝直接指揮。使皇權得到加強,鞏固了明王朝的統治,創造了比較安定的政治局面。A項君權加強是題干圖片體現出的明朝政治最突出的特征,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題干圖片體現出的明朝政治最突出的特征,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加強君權的措施。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明確君權加強是明朝政治最突出的特征。2.“雍正皇帝因為這個天才式的發明,終于為清朝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君相爭權的問題……皇帝們……牢牢掌握了權柄。”材料中的“天才式的發明”指的是( )A.設立錦衣衛 B.大興文字獄 C.設立南書房 D.設置軍機處【答案】D【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為加強君主專制,清朝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到乾隆帝時撤銷,軍國大事由皇帝決斷,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然后傳達給中央和地方部門去執行,這樣地方軍政首腦實際上直接聽命于皇帝。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進一步強化,我國君主專制達到頂峰,雍正皇帝因為這個天才式的發明,終于為清朝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君相爭權”的問題……皇帝們……牢牢掌握了權柄。材料中“天才式的發明”指的是設置軍機處。ABC三項是題干材料中的“天才式的發明”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D項設置軍機處是題干材料中的“天才式的發明”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軍機處的設置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題干關鍵信息“雍正皇帝因為這個天才式的發明,終于為清朝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君相爭權’的問題”。3.(2021八下·長興期中)據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的《永禁機匠叫歇碑》記載:蘇城機戶,類多雇人工織。機戶出資經營,機匠計工受值,原屬相需,各無異議。由此可見“機戶"和“機匠”之間是( )A.封建的人身依附關系 B.地主與農民的關系C.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D.互相雇傭的關系【答案】C【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明朝中后期,在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資本主義萌芽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4.“讀書人,最不齊,爛時文,爛如泥。國家本為求才計,誰知道,變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擺尾搖頭,便道是圣門高弟。……就教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這段材料反映了( )A.魏晉以來權貴子弟把持高官B.隋朝時開始分科考試選拔官員C.唐朝時將詩賦作為科舉考試內容D.明清時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A. 魏晉以來權貴子弟把持高官 ,不符合題意;B. 隋朝時開始分科考試選拔官員 ,不符合題意;C. 唐朝時將詩賦作為科舉考試內容 ,不符合題意;D.依據題干信息“ 國家本為求才計,誰知道,變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擺尾搖頭,便道是圣門高弟。……就教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承題、破題這是明清時期八股文的格式,這里顯示的是采用八股取士,結果變成死讀書,對國家百姓無益,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語句,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出這是八股取士,再接題干信息理解其影響回答。5.(2021八下·長興期中)某歷史興趣小組要探究明代手工工場的生產狀況,他們應查閱的著作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末年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個生產部門,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A項《天工開物》是他們應查閱的著作,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天工開物》的相關史實。理解與識記《天工開物》的相關史實。6.(2021八下·長興期中)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規定外國商船“將來只許在廣東收泊交易,不得再輪寧波。如或再來,必令原船返棹至廣,不準入浙江海口”。材料反映清朝實行的政策( )A.重農抑商 B.對外開放 C.閉關鎖國 D.重文輕武【答案】C【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據材料可知,此現象屬于閉關鎖國政策。清朝前期,統治者以天朝大國自居,認為國內“物產豐盈”不需要外洋貨物,所以嚴格限制對外貿易,既嚴格控制外國商人來華貿易,又限制中國商民出海,厲行海禁“片帆不許下海”。造成了清政府的與世隔絕,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閉關鎖國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清朝實行的政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閉關鎖國政策。識記與靈活掌握閉關鎖國政策的相關史實。7.歷史興趣小組的四位同學都對1368—1840年的歷史特點進行了概括,正確的是( )A.繁榮與開放的時代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C.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經濟高度發展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A. 繁榮與開放的時代,不符合史實;B.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1368—1840年是我國明清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疆域遼闊,國家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發展,故選項B符合題意;C.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經濟高度發展 ,不符合題意;D. 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不符合史實;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可以依據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個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比對,找到最恰當的選項,這樣簡單有效。8.史書記載鄭和船隊經過爪哇國:“買賣交易俱用中國歷代銅錢……國人最喜中國青花磁(瓷)器……則用銅錢買賣。”材料反映出鄭和下西洋促進了( )A.明朝國威的提高 B.明朝航海技術的發展C.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 D.中國和亞非各國的政治交往【答案】C【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A. 明朝國威的提高 ,不符合題意;B. 明朝航海技術的發展 ,不符合題意;C.依據題干信息“ 經過爪哇國”“ 買賣交易俱用中國歷代銅錢……國人最喜中國青花磁(瓷)器……則用銅錢買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爪哇國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亞,鄭和船隊和他們做生意,這反映出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故選項C符合題意;D. 中國和亞非各國的政治交往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語句進行理解,注意這里“ 爪哇國 ”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亞。9.文藝復興的先驅的代表作是( )A.《天方夜譚》 B.《資本論》C.《醫典》 D.《神曲》【答案】D【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A.《天方夜譚》,不符合題意;B.《資本論》,不符合題意;C.《醫典》,不符合題意;D.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長篇詩作《神曲》,表達了市民階層的情感與理想,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記憶。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明顯的知識點,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10.(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啟蒙運動是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下列是啟蒙運動的影響正確的有( )①為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準備 ②打擊了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會③推翻了封建制度 ④鼓勵了仁人志士的反封建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啟蒙運動起源于18世紀的法國,涌現出伏爾泰、孟德斯鳩等一大批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主張由開明的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孟德斯鳩明確提出三權分立學說,還倡導天賦人權。啟蒙運動是一場宏揚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識形態,把人民的思想從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不僅為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而且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提供了理論前提。①②④正確。③推翻了封建制度不正確。B項①②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啟蒙運動的影響。注意重點掌握啟蒙運動的主張、影響。11.(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1789年以前,在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已爆發了一場革命,這場革命提供了將新學說付諸行動的一個實驗性的示范。“這場革命”和“新學說”指( )A.法國大革命----人民主權 B.美國獨立戰爭----三權分立C.“光榮革命”----人民主權 D.德意志王朝戰爭----三權分立【答案】B【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由“在1789年以前,在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已爆發了一場革命”結合所學,1775年到1783年美國的獨立戰爭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可知,材料中“這場革命”指的是美國獨立戰爭。美國獨立戰爭后,吸收了法國啟蒙運動中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制定了1787年憲法,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體。本題中的“新學說”指的是三權分立。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美國獨立戰爭----三權分立分別是“這場革命”和“新學說”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獨立戰爭和1787年憲法的知識。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2.從14世紀開始,歐洲經歷了思想文化和科學領域的重大變革,產生了許多的杰出代表。下列有關他們的搭配正確的是( )①達·芬奇——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②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③哥白尼——自由落體定律④盧梭——“人民主權”理論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答案】A【知識點】啟蒙運動;文藝復興;科學革命【解析】【分析】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代表作品是《神曲》。哥白尼提出“日心說”開啟了“科學革命的開端”,牛頓發現自由落體定律。①③錯誤,排除。A項②④搭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基礎知識。二、非選擇題13.(2021八下·長興期中)某班同學針對“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這一主題進行歸類學習,收集到了以下圖片和材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主要特點就是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對內同分裂和叛亂勢力作斗爭,兩者密切相結合。——摘編自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1)圖一中的戚繼光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歷史貢獻是什么?圖二情境發生在1662年初我國的某寶島,與此密切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2)17世紀中期,面對圖三的侵犯,清政府哪位皇帝組織了反擊戰?最終雙方簽訂了哪一條約?(3)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實體現了材料二的哪一觀點?請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實來證明材料二的另一個觀點。(4)綜合上述,談談討論“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這一主題的現實意義。(至少兩點)【答案】(1)戚繼光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倭寇。鄭成功收復臺灣。(2)康熙皇帝; 《尼布楚條約》。(3)觀點:對外抗擊外敵入侵; 史實:康熙帝平定準噶爾叛亂;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4)“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維護國家統 和領土完整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 要堅決同一切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勢力和行為作斗爭; 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等等。【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圖一中的戚繼光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歷史貢獻是戚繼光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倭寇。圖二情境發生在1662年初我國的寶島臺灣,與此密切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是鄭成功收復臺灣。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嚴重,明政府派遣戚繼光等抗倭。戚繼光組建了一支作戰勇敢,紀律嚴明的“戚家軍”,1561年在臺州地區九戰九捷,迅速蕩平浙江境內的倭寇;此后又率軍開赴福建和廣東,到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清初,在東南沿海一帶堅持抗清的鄭成功,決心從荷蘭殖民者手里收復臺灣,經過激戰,鄭成功取得了大勝,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2)17世紀中期,面對圖三中文字敘述的情境,清政府康熙皇帝組織了兩次反擊戰。最終雙方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從而解決兩國的東段邊界問題。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康熙帝組織雅克薩之戰,命令清軍圍攻雅克薩的侵略軍,最終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3)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實體現了材料二“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主要特點就是對外抗擊外敵入侵”的觀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時期,康熙帝擊潰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叛軍,維護了國家的統一,1759年,乾隆帝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負責管理新疆地區的事務,設置哨所,駐扎軍隊,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等。(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符合題意即可,如:“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這一主題體現了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外交政策,堅決反對美國等國家干涉中國內政;“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維護樂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要堅決同一切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勢力和行為作斗爭;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向民族英雄學習等等。故答案為:(1)戚繼光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倭寇。鄭成功收復臺灣。(2)康熙皇帝;《尼布楚條約》。(3)觀點: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史實:康熙帝平定準噶爾叛亂;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4)“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維護國家統和領土完整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要堅決同一切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勢力和行為作斗爭; 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等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措施。14.(2021八下·長興期中)有人說:14-16世紀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閱讀材料,探究下列問題。[解放思想]材料一: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恩格斯[開辟航路]材料二: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材料三:割裂的世界開始連接在一起……開啟人類這一歷史大幕的,是偏居在歐洲大陸西南角上兩個面積不大的國家。(1)為材料一中“新時代”到來奠定思想基礎的是哪一歷史事件?該歷史事件體現了怎樣的“時代精神"?(2)示意圖中的字母A、B分別是哪位航海家的航行線路?依據材料三,指出新航路的開辟有何積極作用?(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人”和“世界”被發現所帶來的共同影響是什么?【答案】(1)文藝復興; 人文主義。(2)A:迪亞士; B:哥倫布; 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3)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或都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并靈活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中,為“新時代”到來奠定基礎的思想文化運動是14-16世紀興起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思想。(2)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地圖信息。根據地圖提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示意圖中的字母A、B、C、D分別是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和麥哲倫的航行線路。依據材料三“割裂的世界開始連接在一起……開啟人類這一歷史大幕的,是偏居在歐洲大陸西南角上兩個面積不大的國家”可知,新航路的開辟的積極作用是割裂的世界開始連接在一起,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3)本題考查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的共同影響,要求運用所學綜合分析歸納問題。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和“世界”被發現所帶來的共同影響是都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故答案為:(1)文藝復興;人文主義。(2)A:迪亞士;B:哥倫布;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3)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或都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文藝復興運動、新航路的開辟的成就、影響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文藝復興運動、新航路的開辟的成就、影響等知識。1 / 1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道法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每題2分)1.(2021八下·長興期中)下圖是明朝統治者改革行政機構示意圖。該圖體現出明朝政治最突出的特征是( )A.君權加強 B.政權分立 C.地方割據 D.思想禁銅2.“雍正皇帝因為這個天才式的發明,終于為清朝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君相爭權的問題……皇帝們……牢牢掌握了權柄。”材料中的“天才式的發明”指的是( )A.設立錦衣衛 B.大興文字獄 C.設立南書房 D.設置軍機處3.(2021八下·長興期中)據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的《永禁機匠叫歇碑》記載:蘇城機戶,類多雇人工織。機戶出資經營,機匠計工受值,原屬相需,各無異議。由此可見“機戶"和“機匠”之間是( )A.封建的人身依附關系 B.地主與農民的關系C.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D.互相雇傭的關系4.“讀書人,最不齊,爛時文,爛如泥。國家本為求才計,誰知道,變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擺尾搖頭,便道是圣門高弟。……就教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這段材料反映了( )A.魏晉以來權貴子弟把持高官B.隋朝時開始分科考試選拔官員C.唐朝時將詩賦作為科舉考試內容D.明清時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5.(2021八下·長興期中)某歷史興趣小組要探究明代手工工場的生產狀況,他們應查閱的著作是( )A. B.C. D.6.(2021八下·長興期中)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規定外國商船“將來只許在廣東收泊交易,不得再輪寧波。如或再來,必令原船返棹至廣,不準入浙江海口”。材料反映清朝實行的政策( )A.重農抑商 B.對外開放 C.閉關鎖國 D.重文輕武7.歷史興趣小組的四位同學都對1368—1840年的歷史特點進行了概括,正確的是( )A.繁榮與開放的時代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C.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經濟高度發展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8.史書記載鄭和船隊經過爪哇國:“買賣交易俱用中國歷代銅錢……國人最喜中國青花磁(瓷)器……則用銅錢買賣。”材料反映出鄭和下西洋促進了( )A.明朝國威的提高 B.明朝航海技術的發展C.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 D.中國和亞非各國的政治交往9.文藝復興的先驅的代表作是( )A.《天方夜譚》 B.《資本論》C.《醫典》 D.《神曲》10.(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啟蒙運動是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下列是啟蒙運動的影響正確的有( )①為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準備 ②打擊了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會③推翻了封建制度 ④鼓勵了仁人志士的反封建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1789年以前,在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已爆發了一場革命,這場革命提供了將新學說付諸行動的一個實驗性的示范。“這場革命”和“新學說”指( )A.法國大革命----人民主權 B.美國獨立戰爭----三權分立C.“光榮革命”----人民主權 D.德意志王朝戰爭----三權分立12.從14世紀開始,歐洲經歷了思想文化和科學領域的重大變革,產生了許多的杰出代表。下列有關他們的搭配正確的是( )①達·芬奇——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②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③哥白尼——自由落體定律④盧梭——“人民主權”理論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二、非選擇題13.(2021八下·長興期中)某班同學針對“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這一主題進行歸類學習,收集到了以下圖片和材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主要特點就是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對內同分裂和叛亂勢力作斗爭,兩者密切相結合。——摘編自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1)圖一中的戚繼光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歷史貢獻是什么?圖二情境發生在1662年初我國的某寶島,與此密切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2)17世紀中期,面對圖三的侵犯,清政府哪位皇帝組織了反擊戰?最終雙方簽訂了哪一條約?(3)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實體現了材料二的哪一觀點?請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實來證明材料二的另一個觀點。(4)綜合上述,談談討論“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這一主題的現實意義。(至少兩點)14.(2021八下·長興期中)有人說:14-16世紀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閱讀材料,探究下列問題。[解放思想]材料一: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恩格斯[開辟航路]材料二: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材料三:割裂的世界開始連接在一起……開啟人類這一歷史大幕的,是偏居在歐洲大陸西南角上兩個面積不大的國家。(1)為材料一中“新時代”到來奠定思想基礎的是哪一歷史事件?該歷史事件體現了怎樣的“時代精神"?(2)示意圖中的字母A、B分別是哪位航海家的航行線路?依據材料三,指出新航路的開辟有何積極作用?(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人”和“世界”被發現所帶來的共同影響是什么?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明朝統治者改革行政機構。如圖體現出明朝政治最突出的特征是君權加強。明朝在政治上,改革行政機構;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全國的軍政大權,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兼管對臣民的監視、偵查,侍衛親軍,由皇帝直接指揮。使皇權得到加強,鞏固了明王朝的統治,創造了比較安定的政治局面。A項君權加強是題干圖片體現出的明朝政治最突出的特征,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題干圖片體現出的明朝政治最突出的特征,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加強君權的措施。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明確君權加強是明朝政治最突出的特征。2.【答案】D【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為加強君主專制,清朝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到乾隆帝時撤銷,軍國大事由皇帝決斷,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然后傳達給中央和地方部門去執行,這樣地方軍政首腦實際上直接聽命于皇帝。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進一步強化,我國君主專制達到頂峰,雍正皇帝因為這個天才式的發明,終于為清朝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君相爭權”的問題……皇帝們……牢牢掌握了權柄。材料中“天才式的發明”指的是設置軍機處。ABC三項是題干材料中的“天才式的發明”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D項設置軍機處是題干材料中的“天才式的發明”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軍機處的設置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題干關鍵信息“雍正皇帝因為這個天才式的發明,終于為清朝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君相爭權’的問題”。3.【答案】C【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明朝中后期,在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資本主義萌芽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4.【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A. 魏晉以來權貴子弟把持高官 ,不符合題意;B. 隋朝時開始分科考試選拔官員 ,不符合題意;C. 唐朝時將詩賦作為科舉考試內容 ,不符合題意;D.依據題干信息“ 國家本為求才計,誰知道,變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擺尾搖頭,便道是圣門高弟。……就教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承題、破題這是明清時期八股文的格式,這里顯示的是采用八股取士,結果變成死讀書,對國家百姓無益,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語句,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出這是八股取士,再接題干信息理解其影響回答。5.【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末年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個生產部門,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A項《天工開物》是他們應查閱的著作,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天工開物》的相關史實。理解與識記《天工開物》的相關史實。6.【答案】C【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據材料可知,此現象屬于閉關鎖國政策。清朝前期,統治者以天朝大國自居,認為國內“物產豐盈”不需要外洋貨物,所以嚴格限制對外貿易,既嚴格控制外國商人來華貿易,又限制中國商民出海,厲行海禁“片帆不許下海”。造成了清政府的與世隔絕,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閉關鎖國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清朝實行的政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閉關鎖國政策。識記與靈活掌握閉關鎖國政策的相關史實。7.【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A. 繁榮與開放的時代,不符合史實;B.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1368—1840年是我國明清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疆域遼闊,國家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發展,故選項B符合題意;C.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經濟高度發展 ,不符合題意;D. 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不符合史實;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可以依據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個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比對,找到最恰當的選項,這樣簡單有效。8.【答案】C【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A. 明朝國威的提高 ,不符合題意;B. 明朝航海技術的發展 ,不符合題意;C.依據題干信息“ 經過爪哇國”“ 買賣交易俱用中國歷代銅錢……國人最喜中國青花磁(瓷)器……則用銅錢買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爪哇國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亞,鄭和船隊和他們做生意,這反映出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故選項C符合題意;D. 中國和亞非各國的政治交往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語句進行理解,注意這里“ 爪哇國 ”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亞。9.【答案】D【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A.《天方夜譚》,不符合題意;B.《資本論》,不符合題意;C.《醫典》,不符合題意;D.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長篇詩作《神曲》,表達了市民階層的情感與理想,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記憶。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明顯的知識點,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10.【答案】B【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啟蒙運動起源于18世紀的法國,涌現出伏爾泰、孟德斯鳩等一大批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主張由開明的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孟德斯鳩明確提出三權分立學說,還倡導天賦人權。啟蒙運動是一場宏揚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識形態,把人民的思想從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不僅為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而且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提供了理論前提。①②④正確。③推翻了封建制度不正確。B項①②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啟蒙運動的影響。注意重點掌握啟蒙運動的主張、影響。11.【答案】B【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由“在1789年以前,在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已爆發了一場革命”結合所學,1775年到1783年美國的獨立戰爭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可知,材料中“這場革命”指的是美國獨立戰爭。美國獨立戰爭后,吸收了法國啟蒙運動中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制定了1787年憲法,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體。本題中的“新學說”指的是三權分立。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美國獨立戰爭----三權分立分別是“這場革命”和“新學說”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獨立戰爭和1787年憲法的知識。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2.【答案】A【知識點】啟蒙運動;文藝復興;科學革命【解析】【分析】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代表作品是《神曲》。哥白尼提出“日心說”開啟了“科學革命的開端”,牛頓發現自由落體定律。①③錯誤,排除。A項②④搭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基礎知識。13.【答案】(1)戚繼光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倭寇。鄭成功收復臺灣。(2)康熙皇帝; 《尼布楚條約》。(3)觀點:對外抗擊外敵入侵; 史實:康熙帝平定準噶爾叛亂;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4)“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維護國家統 和領土完整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 要堅決同一切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勢力和行為作斗爭; 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等等。【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圖一中的戚繼光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歷史貢獻是戚繼光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倭寇。圖二情境發生在1662年初我國的寶島臺灣,與此密切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是鄭成功收復臺灣。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嚴重,明政府派遣戚繼光等抗倭。戚繼光組建了一支作戰勇敢,紀律嚴明的“戚家軍”,1561年在臺州地區九戰九捷,迅速蕩平浙江境內的倭寇;此后又率軍開赴福建和廣東,到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清初,在東南沿海一帶堅持抗清的鄭成功,決心從荷蘭殖民者手里收復臺灣,經過激戰,鄭成功取得了大勝,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2)17世紀中期,面對圖三中文字敘述的情境,清政府康熙皇帝組織了兩次反擊戰。最終雙方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從而解決兩國的東段邊界問題。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康熙帝組織雅克薩之戰,命令清軍圍攻雅克薩的侵略軍,最終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3)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實體現了材料二“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主要特點就是對外抗擊外敵入侵”的觀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時期,康熙帝擊潰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叛軍,維護了國家的統一,1759年,乾隆帝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負責管理新疆地區的事務,設置哨所,駐扎軍隊,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等。(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符合題意即可,如:“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這一主題體現了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外交政策,堅決反對美國等國家干涉中國內政;“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維護樂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要堅決同一切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勢力和行為作斗爭;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向民族英雄學習等等。故答案為:(1)戚繼光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倭寇。鄭成功收復臺灣。(2)康熙皇帝;《尼布楚條約》。(3)觀點: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史實:康熙帝平定準噶爾叛亂;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4)“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維護國家統和領土完整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要堅決同一切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勢力和行為作斗爭; 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等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措施。14.【答案】(1)文藝復興; 人文主義。(2)A:迪亞士; B:哥倫布; 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3)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或都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并靈活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中,為“新時代”到來奠定基礎的思想文化運動是14-16世紀興起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思想。(2)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地圖信息。根據地圖提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示意圖中的字母A、B、C、D分別是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和麥哲倫的航行線路。依據材料三“割裂的世界開始連接在一起……開啟人類這一歷史大幕的,是偏居在歐洲大陸西南角上兩個面積不大的國家”可知,新航路的開辟的積極作用是割裂的世界開始連接在一起,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3)本題考查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的共同影響,要求運用所學綜合分析歸納問題。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和“世界”被發現所帶來的共同影響是都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故答案為:(1)文藝復興;人文主義。(2)A:迪亞士;B:哥倫布;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3)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或都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文藝復興運動、新航路的開辟的成就、影響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文藝復興運動、新航路的開辟的成就、影響等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道法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道法期中考試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