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諸暨市濱江初級中學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3月測試試卷一、選擇題(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1.國家統一是國泰民安的前提。下列中國古代中央政府為鞏固國家統一采取的措施,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應該是()①設宣政院②設伊犁將軍③設駐藏大臣④賜予五世達賴“達賴喇嘛”封號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②【答案】C【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宣政院是元政府對西藏管轄設立的機構,清朝前期,順治帝冊封五世達賴,康熙帝冊封五世班禪。1727年,雍正皇帝在西藏設置了駐藏大臣,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貴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亂,后來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故正確答案是C。【點評】知道元朝和清朝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重要貢獻2.(2020八下·上虞期末)郁達夫為某歷史人物的祠堂題寫了“撥云手指天心月,拔劍光寒倭寇膽”的對聯。結合以下人物的突出事跡,他贊揚的應是( ?。?br/>A.戚繼光 B.鄭成功 C.黃宗羲 D.關天培【答案】A【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嚴重,明政府派遣戚繼光等抗倭。戚繼光組建了一支作戰勇敢,紀律嚴明的“戚家軍”,1561年在臺州地區九戰九捷,迅速蕩平浙江境內的倭寇;此后又率軍開赴福建和廣東,到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皳茉剖种柑煨脑拢蝿夂量苣憽钡膶β撡潛P的是戚繼光。A項戚繼光應是郁達夫贊揚的對象,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戚繼光抗倭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戚繼光抗倭的相關史實。3.(2020八下·余姚期末)中國古代婦女擇偶一般“悔作商人婦”,而到明清之際,江南等地出現了“寧肯嫁與商人”的現象。這一變化說明( )A.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與發展B.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C.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傳統社會結構解體D.西學東漸,中國受到了西方文明的沖擊【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中國古代婦女擇偶一般“悔作商人婦”,而到明清之際,江南等地出現了“寧肯嫁與商人”的現象。這一變化說明: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品經濟發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商品經濟發展的相關史實。4.(2020八下·越城期末)1683年中秋節,康熙帝欣然賦詩:“島嶼全軍入,滄溟一戰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該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設置臺灣府 B.實行改土歸流C.設立宣政院 D.設立駐藏大臣【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依據題干“1683年中秋節,康熙帝欣然賦詩:‘島嶼全軍入,滄溟一戰收’”,結合所學知識,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1662年初鄭成功打敗了荷蘭殖民者,使臺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683年,清朝軍隊打敗鄭氏奪取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A項設置臺灣府是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臺灣采取的主要措施,符合題意;B項實行改土歸流是明清兩朝在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的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不符合題意;C項設立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設置的管轄西藏的機構,不符合題意;D項設立駐藏大臣是清朝設置管轄西藏的機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在臺灣建制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5.(2020八下·奉化期末)現在穿越劇盛行,假設電視劇女主角穿越到清朝雍正時期。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br/>①在避暑山莊,看到了回歸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 ②在新疆,平定天山南路回部貴族的叛亂③在西南,改土歸流開始大規模推行 ④在中央,皇帝選調親信設立軍機處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771年,乾隆帝時西遷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回歸祖國。清朝乾隆帝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貴族叛亂。①②在清朝雍正時期不可能看到。C項③④清朝雍正時期可能看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雍正時期的重大事件,要求識記基礎史實。6.發生在17世紀末,被英國學者赫德森評為“在中國政府與歐洲國家的首次戰爭中,獲勝的是中國人”的戰役是( ?。?br/>A.山海關之戰 B.鄭成功收復臺灣C.雅克薩之戰 D.戚繼光臺州九捷【答案】C【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山海關之戰指的是公元1644年,清攝政王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擊敗李自成大順軍的重要戰役,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A。鄭成功收復臺灣發生在1662年,屬于17世紀中期,B不符合題意;C發生在在17世紀末,且是和俄國之間的戰役,中國取勝,所以C符合題意,臺州九捷是戚繼光抗倭的著名戰役,是和日本之間的戰役,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雅克薩之戰的準確認識,回顧已學知識可知17世紀中葉,沙俄把侵略的矛頭指向我國黑龍江流域,強占尼布楚、雅克薩等地,筑城盤踞。清軍和世代居住在那里的我國各族人民奮起反抗。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派出軍隊,對沙俄侵略軍發起自衛反擊戰,兩次在雅克薩大敗侵略軍,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雅克薩之戰挫敗了沙俄跨越外興安嶺侵略我國黑龍江流域的企圖,遏制了幾十年來沙俄的侵略,使東北邊疆在以后一個半世紀里基本上得到安寧。7.(2021八下·諸暨月考)后金和清朝的關系類似于( )A.隋朝和唐朝 B.北宋和南宋 C.契丹和遼 D.蒙古和元朝【答案】D【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領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自立為汗,國號金,史稱后金,后遷都沈陽,改稱盛京。皇太極重視發展生產,改革內政,并注意選拔人才,聯合蒙古各部,勢力不斷擴大。他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皇帝,改國號為清,他就是清太宗。這與蒙古和元朝關系類似。鐵木真完成蒙古統一大業,結束了蒙古草原長期混戰的局面。1206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蒙古族的最高首領,尊稱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大都。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蒙古和元朝關系類似于后金和清朝,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后金與清朝的關系及類似事件,旨在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后金與清朝、蒙古和元朝的關系。8.(2020八下·吳興期末)下列歷史事件排序正確的是( ?。?br/>①明末農民起義失敗 ②明朝滅亡 ③清軍入關 ④清政權建立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答案】C【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644年4月,百萬大軍在李自成的統一指揮下,對北京城發起猛烈進攻,不到兩天就攻進城內,明朝末帝崇禎在絕望中自縊。統治長達276年的明王朝,最終被農民起義推翻了。明末農民起義1658年完全失敗。1616年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后金,努爾哈赤死后,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建立清朝,1644年清軍入關遷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C項④②③①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重大事件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相關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9.(2020八下·麗水期末)日本學者藪內清認為:這是部足可與十八世紀法國啟蒙學者狄德羅 主編的《百科全書》相匹敵的巨著。該學者贊賞的是( ?。?br/>A.《幾何原本》 B.《本草綱目》C.《農政全書》 D.《天工開物》【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末年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個生產部門,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稱《天工開物》是“十七世紀早期的重要工業技術著作”。日本學者藪內清也認為《天工開物》足可與十八世紀法國啟蒙學者狄德羅主編的《百科全書》匹敵。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天工開物》是題干學者贊賞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天工開物》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理解與識記《天工開物》的相關史實。10.(2021八下·諸暨月考)“這一時期,人們重新開始將目光從天國降到人間,將人類自身的本來面目還給了自身,將人的現實性、獨立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以及豐富的個性發掘出來。”以下能代表這一時期成就的有( ?。?br/>①達·芬奇——《蒙娜麗莎》 ②莎士比亞——《哈姆雷特》③盧梭——《社會契約論》 ④哥白尼——《天體運行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結合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開始的文藝復興反對教會“神權至上”,要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文藝復興的先驅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達 芬奇的代表作有《蒙娜麗莎》和《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有《羅密歐和朱麗葉》《哈姆雷特》等都反映了人文主義。③盧梭是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④哥白尼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哥白尼寫成的《天球運行論》,創立了“日心說”,不能反映人文主義。A項①②能代表這一時期成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及成就,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1.(2021八下·諸暨月考)恩格斯說“封建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志的。”這位”大人物“是( ?。?br/>A.但丁 B.達*芬奇 C.莎士比亞 D.米開朗琪羅【答案】A【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據材料“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可知,這一人物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但丁。據學可知,但丁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代表作《神曲》,明確表達了自己對天主教會的厭惡,率先對教會提出批評,但丁被譽為舊時代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A項但丁是恩格斯所說的這位偉大人物,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要求具備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12.(2021八下·諸暨月考)比較歸納是學習歷史的常用方法之一。《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拿破侖法典》,都體現了所在國家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特征,它們的共同點主要表現在( ?。?br/>A.反對君主專制,建立共和國B.反對殖民壓迫,實現民族獨立C.限制王權,建立君主立憲D.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利于工業革命【答案】D【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權利法案》對王權進行制約,確立了資產階級的代表一一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獨立宣言》作為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但宣言沒有宣布廢除奴隸制;《人權宣言》和《拿破侖法典》主張保護私有財產,但它們保護的是資產階級的財產而不是全法國人民利益。因此,《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拿破侖法典》的共同點是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利于工業革命。A項反對君主專制,建立共和國是法國大革命的要求,不符合題意;B項反對殖民壓迫,實現民族獨立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要求,不符合題意;C項限制王權,建立君主立憲制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要求,不符合題意;D項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利于工業革命是《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拿破侖法典》的共同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拿破侖法典》的共同點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3.下列關于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有( ?。?br/>①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的繼續和發展②都是新興資產階級掀起的思想解放運動③都有力地打擊了封建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 ④都提出了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構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相關知識。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都是沖破思想的牢籠,文藝復興是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啟蒙運動是思想的變革,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存在一定的聯系,本題考查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事物之間關系的能力。故正確答案是A。【點評】理解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關系。14.(2017八下·常山月考)啟蒙運動是一場弘揚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識形態,解放人們的思想的運動。與文藝復興相比,啟蒙運動在反封建斗爭方面最突出的特點是( )A.要求擺脫封建神學思想的束縛B.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C.矛頭直指封建制度D.與封建勢力妥協【答案】C【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比較.結合所學知識A是他們的相同之處.BD項與歷史事實不相符合.啟蒙運動在反封建斗爭方面的突出特點是矛頭直指封建專制制度.所以選C.【點評】知道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異同點。15.(2021八下·柯橋月考)十五世紀前期,鄭和沿著這條航線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一個世紀以后,麥哲倫船隊經東南亞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這兩大航海壯舉的共同意義是( ?。?br/>A.加快了殖民擴張的速度 B.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C.刺激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D.改變了世界貿易的格局【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鄭和下西洋和麥哲倫航海的共同意義?;仡櫼褜W知識可知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屬于新航路開辟的事件,而新航路開辟的動機是經濟動機,是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資本、原料、市場等,是侵略掠奪性質的。1405-1433年鄭和奉命七下下西洋,動機是政治動機,是為了宣揚明朝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是和平親善的手段。兩人航海的動機截然不同,但是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都加強了區域之間的聯系。ACD是麥哲倫航海的意義,因此共同意義應選擇B。【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動機、影響等概況,會對比不同點和相同點。16.(2020八下·越城期末)人們將美國作為“從歐洲汲取營養,發展自己”的典范。從政治制度的角度說,美國從歐洲汲取的營養包括( ?。?br/>①人民主權思想 ②三權分立學說③君主立憲制度 ④自由平等原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英國創立了君主立憲制,被譽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泉與典范;美國則在吸收、借鑒英國君主立憲制度的基礎上,結合本國國情加以調整,確立了民主共和制,使本國的政治制度體系趨于完善。③不符合題意,排除含③的選項。B項①②④是美國從歐洲汲取的營養,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的政治制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17.(2020八下·柯橋期末)有學者指出:作為對人類最重要獻禮之一的馬鈴薯,最初其實是頗低賤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資者青睞。一系列的戰爭、饑荒替馬鈴薯打入歐洲,打開了一個更大更長久的開口。下列對馬鈴薯表述正確的是( ?。?br/>①馬鈴薯原產于美洲②馬鈴薯的傳播得益于新航路的開辟③最早由英國人帶回歐洲④馬鈴薯的傳播使世界開始連為整體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492年,哥倫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資助,率領由三艘不大的船組成的船隊,從西班牙起程,開始橫渡大西洋,首次發現了美洲,隨著新航路的開辟,美洲的農產品傳到世界各地。玉米傳播到中國、非洲和東南亞,馬鈴薯傳到亞洲、非洲和歐洲。①②表述正確,③④表述錯誤。A項①②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8.(2020八下·柯橋期末)“人民的議員…只不過是人民的辦事員罷了:他們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決定。凡是不曾為人民所親自批準的法律,都是無效的。”這段話體現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張( )A.但丁 B.伏爾泰 C.孟德斯鳩 D.盧梭【答案】D【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材料闡述了社會契約論的思想,盧梭是社會契約論的集大成者。A項但丁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家,不符合題意;B項伏爾泰的思想主張更多倡導君主立憲制;他提倡“天賦人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符合題意;C項孟德斯鳩反對君主專制,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不符合題意;D項盧梭和題干材料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識記啟蒙運動的主要思想家及其主張。19.華盛頓和拿破侖是張同學非常感興趣的歷史人物,為此張同學對他們的主要活動等進行了如下概括總結,其中正確的是( )①都是十九世紀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②都是在國家和民族處于危難時刻登上政治舞臺③都曾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與外來勢力英勇斗爭④都畢生致力于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題型而言該題屬于組合型選擇題宜用排除法,拿破侖和華盛頓分別是法國和美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著名領袖,華盛 頓領導美國獨立戰爭在18世紀,①說法錯誤;拿破侖于1804年廢除共和國,建立君主統治的法蘭西帝國,最終并未維護共和制度,④說法錯誤,②③兩項說法 正確符合史實和題意,故答案選B。【點評】知道華盛頓和拿破侖各自的成就。20.顧準認為,西方近代兩股潮流催生兩種風格各異的政治傳統:一是經驗主義,“一寸一寸前進‘螺旋上升’”,沉著事功。二是理想主義,動輒革命,狂飆突起。“經驗主義”“理想主義”的典型國家分別應該是( ?。?br/>A.英國、法國 B.法國、英國 C.英國、美國 D.美國、法國【答案】A【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依據題干的“一寸一寸前進‘螺旋上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經驗主義,沉著事功的典型國家是英國?!袄硐胫髁x,動輒革命,狂飆突起”主要以法國為代表,法國大革命波瀾壯闊,充滿曲折。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會死讀懂材料的意思,再結合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解答。二、非選擇題(共5大題,共60分)21.(2020八下·吳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石門刻石:“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李斯材料二:直到18世紀中葉,中國最發達地區與英國在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質量等方面出現很大的相似性,但正是18世紀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彭慕蘭《大分流》材料三:(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傳統社會的經濟結構。(2)根據所學知識找出18世紀中葉中國與英國的“相似性”。(3)結合材料三,分析材料二中東西方出現大分流的原因。【答案】(1)耕織結合,自給自足(2)相似性:①人口增加迅速,商業市鎮大量涌現。②農業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業發達。③商人群體活躍,海內外貿易興盛。④出現工場手工業經營模式,資本主義萌芽或發展。(3)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的原因:廣州十三行說明中國實行“閉關鎖國”,自閉于世界,而西歐海洋意識強烈,不斷通過殖民擴張和殖民爭霸,擴大海外市場和資本積累。西歐啟蒙運動撼動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的精神,宣揚自由、平等;中國實行文化專制,大興文字獄。攻占巴士底獄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西歐國家資民主制度制度逐步確立;中國君主專制不斷強化達到頂峰。【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國傳統社會的經濟結構。據材料一 “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及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自然經濟;特點是自給自足、男耕女織。(2)本題考查查8世紀中葉中國最發達地區與英國經濟發展的“相似性”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知識的遷移、認知與分析能力。依據上述材料信息,聯系教材知識,從人口增長、商業與手工業的發展、商人群體與社會分工出發,客觀概括命題所需結論即可。(3)本題考查18世紀中葉中國經濟繁榮及其“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解讀材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依據材料一的有效信息,結合材料二“ 英國為代表的西方迅速崛起。趙鼎新認為西方崛起包含五個交叉重疊的歷史進程。軍事競爭(連綿不斷的戰爭)和經濟競爭推動下的強烈的理性化取向以及積累性發展……政府依賴商人斂財創收,以及維持殖民地的運作;而商人則仰賴政府的保護,以此進行市場擴張”,結合教材,從開放與封閉、民主與專制、資本主義與小農經濟、思想啟蒙與文化專制出發,逐條概括即可。。故答案為:(1)耕織結合,自給自足。(2)相似性:①人口增加迅速,商業市鎮大量涌現。②農業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業發達。③商人群體活躍,海內外貿易興盛。④出現工場手工業經營模式,資本主義萌芽或發展。(3)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的原因:廣州十三行說明中國實行“閉關鎖國”,自閉于世界,而西歐海洋意識強烈,不斷通過殖民擴張和殖民爭霸,擴大海外市場和資本積累。西歐啟蒙運動撼動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的精神,宣揚自由、平等;中國實行文化專制,大興文字獄。攻占巴士底獄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西歐國家資民主制度制度逐步確立;中國君主專制不斷強化達到頂峰。【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西方的社會狀況。考查18世紀中葉中國經濟繁榮的原因以及18世紀中葉中國最發達地區與英國經濟發展的“相似性”;18世紀“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的原因及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較、歸納概括、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掌握18世紀中國與西方的經濟、政治、思想以及對外政策。22.(2021八下·諸暨月考)圍繞特定歷史主題搜集史料進行研究性學習,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以下是某次研究性學習中收集到的材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史書中的歷史文獻資料 反映的措施或制度筑敵臺三千,起居庸(關)至山海(關),控守要害.......邊備大飭,敵不敢入犯。 ——《明史》 ①王朝以所謂從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襲,改為流官。總之,......立刻抓緊改流 ②材料二:實物中的歷史(1)寫出表格中①②所反映的措施或制度(2)請列舉與圖5、圖6相關的歷史人物。(3)上述實物資料反映了清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4)請為以上搜集的材料設計一個主題?【答案】(1)①明朝進一步加固,增修長城,防范蒙古騎兵南下②改土歸流制度(2)鄭成功,康熙(3)冊封達賴;設立駐藏大臣。(4)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由“筑敵臺三千,起居庸(關)至山海(關),控守要害.......邊備大飭,敵不敢入犯”可知①反映的是明修長城的史實。由“王朝以所謂從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襲,改為流官??傊?.....立刻抓緊改流”可知,②反映的是明朝的改土歸流制度。(2)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清初,在東南沿海一帶堅持抗清的鄭成功,決心從荷蘭殖民者手里收復臺灣,經過激戰,鄭成功取得了大勝,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3)圖7“達賴五世金印”反映的是歷代達賴必須經過中央政策冊封制度;圖8“駐藏大臣令牌”反映的是清政府設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制度??滴醯勖鎸ι扯淼那致裕M織兩次雅克薩之戰,解決中俄東段邊界問題。(4)明朝修建長城,實行改土歸流制度;清朝的冊封達賴,設立駐藏大臣制度都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故答案為:(1)①明朝進一步加固,增修長城,防范蒙古騎兵南下;②改土歸流制度。(2)鄭成功,康熙。(3)冊封達賴;設立駐藏大臣。(4)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清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掌握明朝、清朝鞏固統一的措施。23.(2021八下·諸暨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法國人拉法耶特被稱為“兩個世界的英雄”,他20歲時志愿參加了北美獨立戰爭,成為華盛頓的好友;1789年,他在《獨立宣言》起草者杰斐遜的幫助下起草了《人權宣言》并制定三色國旗。材料二:思想變革促進社會進步。有學者稱:“若就經濟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顯然是首開先河的英國之歐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無疑是法國之歐洲?!?br/>材料三:與社會形勢的變化相適應,明清文化出現了具有市民反叛意識的早期啟蒙思潮。....然而,由于新的經濟形態還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們雖猛烈的批判封建專制帝王,但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只能用擴大相權,限制君權,提倡學校議政等辦法來修補封建專制制度。——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1)材料一中提及的兩部文獻共同的思想基礎是什么?(2)“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無疑是法國之歐洲”,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3)請各舉一例史實,印證材料三中早期啟蒙思想家們在“猛烈批判封建專制帝王”和“修補封建專制制度”方面的努力。【答案】(1)啟蒙運動(2)法國出現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他們高舉理性的旗幟,宣揚自由、平等。18世紀后半期,啟蒙運動在法國達到頂峰。(3)猛烈批判君主專制帝王:黃宗羲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指責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修補封建專制制度”:黃宗羲呼吁士人普遍參政,議政,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等主張。【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兩部文獻均受啟蒙思想的深刻影響,繼承了天賦人權、主權在民、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啟蒙思想;將啟蒙思想用法律形式肯定下來,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2)被譽為“兩個世界的英雄”的法拉耶特參加了美國獨立戰爭,并從美國帶回了《獨立宣言》,深刻影響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推動了整個歐洲反對封建專制的歷史浪潮。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頒布了《人權宣言》,自由平等的思想徹底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制度,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3)結合所學的知識,根據材料一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美國革命的一個直接后果,但它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同于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出一輒,可以得到這里如出一輒講述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本國的封建專制,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本國的封建專制,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而美國獨立戰爭既要解決在發展資本主義的,同時又要爭取民族獨立的問題。故答案為:(1)啟蒙運動。(2)法國出現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他們高舉理性的旗幟,宣揚自由、平等。18世紀后半期,啟蒙運動在法國達到頂峰。(3)猛烈批判君主專制帝王:黃宗羲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指責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修補封建專制制度”:黃宗羲呼吁士人普遍參政,議政,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等主張。【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識記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24.(2021八下·諸暨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耀兵異域,示中國之富強?!?br/>——《明史 鄭和傳》材料二:“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恩格斯材料三: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是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馬克思《資本論》材料四:陛下可以統治此間......,人們可在這里獲得黃金,......但我以為陛下最好不采用擄掠的方式去取得黃金。如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則誹謗和誣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黃金便會源源不斷地進入陛下的財庫中。——摘自《哥倫布致西班牙國王和王后書》(1)根據材料一、二,分析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目的有何不同(2)根據材料三,指出歐洲殖民者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罪惡方式。(列舉三項即可)(3)引發材料四中西班牙國王“黃金夢”的根源是什么?有人說,西班牙國王的“黃金夢”做得很是時候,請分析這種說法的合理性。【答案】(1)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宣揚國威(展現大國風度)。哥倫布航海的目的:尋找黃金(獲取經濟利益)。(2)掠奪金銀; 奴役和屠殺當地居民; 販賣黑奴。(3)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經濟的出現歐洲人能夠開辟新航路,實現“黃金夢”,是由許多因素促成的:①西班牙能夠制造出適合遠航的大船,并從意大利那里學到了大量航海知識,擁有一批來自各國的水手;②13世紀,歐洲水手已經掌握了羅盤技術;③隨著歐洲地理學的發展,人們逐漸相信地球是圓的【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1)哥倫布等航海家開辟新航路的目的是尋找黃金,獲取財富;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弘揚明朝國威,加強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2)本題考查歐洲殖民者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罪惡方式,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根據材料三“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可知,歐洲殖民者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罪惡方式是占領土地、掠奪財富、種族滅絕、販賣黑奴。(3)聯系所學,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經濟的出現是引發材料四中西班牙國王“黃金夢”的根源?!拔靼嘌绹醯摹S金夢’做得很是時候”說明當時具備了開辟新航路的條件,結合新航路開辟的條件回答即可。故答案為:(1)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宣揚國威(展現大國風度)。哥倫布航海的目的:尋找黃金(獲取經濟利益)。(2)掠奪金銀; 奴役和屠殺當地居民; 販賣黑奴。(3)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經濟的出現。歐洲人能夠開辟新航路,實現“黃金夢”,是由許多因素促成的:①西班牙能夠制造出適合遠航的大船,并從意大利那里學到了大量航海知識,擁有一批來自各國的水手;②13世紀,歐洲水手已經掌握了羅盤技術;③隨著歐洲地理學的發展,人們逐漸相信地球是圓的。【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對史實的準確識記及概括歷史材料的能力。25.(2021八下·諸暨月考) 17、18世紀,英國、美國和法國先后發生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依據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英國“光榮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設計。.......它在一個有長期專制傳統的國家找到了一個擺脫革命與專制的循環,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辦法。——楊小凱《中國政治隨想錄》材料三:針對美國的1787年憲法,易中天如此評價:“……正是這個設計……使這個稚嫩的國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為也許你不喜歡但卻不能輕視的超級大國。這樣一個精巧的設計,在200年前由一群蠻荒大陸上的‘鄉巴佬’創造出來……”。——易中天《美國憲法的誕生和我們的反思》(1)請寫出圖2、圖3反映的政治體制特點,及其相應的法律文獻。(2)運用所學知識,說說材料二中“光榮革命”的“完美”之處。(3)“這個設計”的理論基礎是什么?它的“精巧”體現在哪些方面?【答案】(1)圖2:議會限制王權;《權利法案》;圖3:三權分立、相互制約;《1787年聯邦憲法》(2)幾乎是不流血的,保存了英國革命的成果(3)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偨y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權。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材料一圖2“17世紀英國政治體制”反映了議會高于王權;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權利法案》的頒布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憲法保障,英國確立了議會高于王權的原則。1787年憲法把國家權力分成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個部分,立法權掌握在國會手中,行政權由總統行使,司法權歸最高法院,三者之間相互制衡,保證了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實施。(2)1688年,英國議會中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起來,發動政變,以幾乎不流血的方式,保存了英國革命的成果。(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是共和制國家,政府的權力源自于人民,聯邦政府由立法(議會)、行政(總統)、司法(最高法院)三部分組成。這個設計的理論基礎是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它的“精巧”體現在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掌握國家的立法權;最高法院掌握國家的司法權。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故答案為:(1)圖2:議會限制王權;《權利法案》;圖3:三權分立、相互制約;《1787年聯邦憲法》。(2)幾乎是不流血的,保存了英國革命的成果。(3)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偨y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權。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1787年憲法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的分析與理解,掌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1787年憲法等知識。1 / 1浙江省諸暨市濱江初級中學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3月測試試卷一、選擇題(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1.國家統一是國泰民安的前提。下列中國古代中央政府為鞏固國家統一采取的措施,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應該是()①設宣政院②設伊犁將軍③設駐藏大臣④賜予五世達賴“達賴喇嘛”封號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②2.(2020八下·上虞期末)郁達夫為某歷史人物的祠堂題寫了“撥云手指天心月,拔劍光寒倭寇膽”的對聯。結合以下人物的突出事跡,他贊揚的應是( ?。?br/>A.戚繼光 B.鄭成功 C.黃宗羲 D.關天培3.(2020八下·余姚期末)中國古代婦女擇偶一般“悔作商人婦”,而到明清之際,江南等地出現了“寧肯嫁與商人”的現象。這一變化說明( )A.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與發展B.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C.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傳統社會結構解體D.西學東漸,中國受到了西方文明的沖擊4.(2020八下·越城期末)1683年中秋節,康熙帝欣然賦詩:“島嶼全軍入,滄溟一戰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該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設置臺灣府 B.實行改土歸流C.設立宣政院 D.設立駐藏大臣5.(2020八下·奉化期末)現在穿越劇盛行,假設電視劇女主角穿越到清朝雍正時期。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br/>①在避暑山莊,看到了回歸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 ②在新疆,平定天山南路回部貴族的叛亂③在西南,改土歸流開始大規模推行 ④在中央,皇帝選調親信設立軍機處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6.發生在17世紀末,被英國學者赫德森評為“在中國政府與歐洲國家的首次戰爭中,獲勝的是中國人”的戰役是( ?。?br/>A.山海關之戰 B.鄭成功收復臺灣C.雅克薩之戰 D.戚繼光臺州九捷7.(2021八下·諸暨月考)后金和清朝的關系類似于( ?。?br/>A.隋朝和唐朝 B.北宋和南宋 C.契丹和遼 D.蒙古和元朝8.(2020八下·吳興期末)下列歷史事件排序正確的是( ?。?br/>①明末農民起義失敗 ②明朝滅亡 ③清軍入關 ④清政權建立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9.(2020八下·麗水期末)日本學者藪內清認為:這是部足可與十八世紀法國啟蒙學者狄德羅 主編的《百科全書》相匹敵的巨著。該學者贊賞的是( ?。?br/>A.《幾何原本》 B.《本草綱目》C.《農政全書》 D.《天工開物》10.(2021八下·諸暨月考)“這一時期,人們重新開始將目光從天國降到人間,將人類自身的本來面目還給了自身,將人的現實性、獨立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以及豐富的個性發掘出來?!币韵履艽磉@一時期成就的有( ?。?br/>①達·芬奇——《蒙娜麗莎》 ②莎士比亞——《哈姆雷特》③盧梭——《社會契約論》 ④哥白尼——《天體運行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1八下·諸暨月考)恩格斯說“封建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志的?!边@位”大人物“是( )A.但丁 B.達*芬奇 C.莎士比亞 D.米開朗琪羅12.(2021八下·諸暨月考)比較歸納是學習歷史的常用方法之一?!稒嗬ò浮?、《獨立宣言》、《人權宣言》、《拿破侖法典》,都體現了所在國家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特征,它們的共同點主要表現在( )A.反對君主專制,建立共和國B.反對殖民壓迫,實現民族獨立C.限制王權,建立君主立憲D.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利于工業革命13.下列關于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有( ?。?br/>①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的繼續和發展②都是新興資產階級掀起的思想解放運動③都有力地打擊了封建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 ④都提出了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構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17八下·常山月考)啟蒙運動是一場弘揚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識形態,解放人們的思想的運動。與文藝復興相比,啟蒙運動在反封建斗爭方面最突出的特點是( )A.要求擺脫封建神學思想的束縛B.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C.矛頭直指封建制度D.與封建勢力妥協15.(2021八下·柯橋月考)十五世紀前期,鄭和沿著這條航線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一個世紀以后,麥哲倫船隊經東南亞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這兩大航海壯舉的共同意義是( ?。?br/>A.加快了殖民擴張的速度 B.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C.刺激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D.改變了世界貿易的格局16.(2020八下·越城期末)人們將美國作為“從歐洲汲取營養,發展自己”的典范。從政治制度的角度說,美國從歐洲汲取的營養包括( ?。?br/>①人民主權思想 ②三權分立學說③君主立憲制度 ④自由平等原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2020八下·柯橋期末)有學者指出:作為對人類最重要獻禮之一的馬鈴薯,最初其實是頗低賤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資者青睞。一系列的戰爭、饑荒替馬鈴薯打入歐洲,打開了一個更大更長久的開口。下列對馬鈴薯表述正確的是( )①馬鈴薯原產于美洲②馬鈴薯的傳播得益于新航路的開辟③最早由英國人帶回歐洲④馬鈴薯的傳播使世界開始連為整體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8.(2020八下·柯橋期末)“人民的議員…只不過是人民的辦事員罷了:他們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決定。凡是不曾為人民所親自批準的法律,都是無效的?!边@段話體現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張( )A.但丁 B.伏爾泰 C.孟德斯鳩 D.盧梭19.華盛頓和拿破侖是張同學非常感興趣的歷史人物,為此張同學對他們的主要活動等進行了如下概括總結,其中正確的是( )①都是十九世紀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②都是在國家和民族處于危難時刻登上政治舞臺③都曾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與外來勢力英勇斗爭④都畢生致力于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0.顧準認為,西方近代兩股潮流催生兩種風格各異的政治傳統:一是經驗主義,“一寸一寸前進‘螺旋上升’”,沉著事功。二是理想主義,動輒革命,狂飆突起?!敖涷炛髁x”“理想主義”的典型國家分別應該是( ?。?br/>A.英國、法國 B.法國、英國 C.英國、美國 D.美國、法國二、非選擇題(共5大題,共60分)21.(2020八下·吳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石門刻石:“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李斯材料二:直到18世紀中葉,中國最發達地區與英國在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質量等方面出現很大的相似性,但正是18世紀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彭慕蘭《大分流》材料三:(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傳統社會的經濟結構。(2)根據所學知識找出18世紀中葉中國與英國的“相似性”。(3)結合材料三,分析材料二中東西方出現大分流的原因。22.(2021八下·諸暨月考)圍繞特定歷史主題搜集史料進行研究性學習,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以下是某次研究性學習中收集到的材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史書中的歷史文獻資料 反映的措施或制度筑敵臺三千,起居庸(關)至山海(關),控守要害.......邊備大飭,敵不敢入犯。 ——《明史》 ①王朝以所謂從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襲,改為流官??傊?.....立刻抓緊改流 ②材料二:實物中的歷史(1)寫出表格中①②所反映的措施或制度(2)請列舉與圖5、圖6相關的歷史人物。(3)上述實物資料反映了清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4)請為以上搜集的材料設計一個主題?23.(2021八下·諸暨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法國人拉法耶特被稱為“兩個世界的英雄”,他20歲時志愿參加了北美獨立戰爭,成為華盛頓的好友;1789年,他在《獨立宣言》起草者杰斐遜的幫助下起草了《人權宣言》并制定三色國旗。材料二:思想變革促進社會進步。有學者稱:“若就經濟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顯然是首開先河的英國之歐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無疑是法國之歐洲。”材料三:與社會形勢的變化相適應,明清文化出現了具有市民反叛意識的早期啟蒙思潮。....然而,由于新的經濟形態還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們雖猛烈的批判封建專制帝王,但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只能用擴大相權,限制君權,提倡學校議政等辦法來修補封建專制制度。——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1)材料一中提及的兩部文獻共同的思想基礎是什么?(2)“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無疑是法國之歐洲”,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3)請各舉一例史實,印證材料三中早期啟蒙思想家們在“猛烈批判封建專制帝王”和“修補封建專制制度”方面的努力。24.(2021八下·諸暨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耀兵異域,示中國之富強?!?br/>——《明史 鄭和傳》材料二:“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br/>——恩格斯材料三: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是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馬克思《資本論》材料四:陛下可以統治此間......,人們可在這里獲得黃金,......但我以為陛下最好不采用擄掠的方式去取得黃金。如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則誹謗和誣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黃金便會源源不斷地進入陛下的財庫中。——摘自《哥倫布致西班牙國王和王后書》(1)根據材料一、二,分析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目的有何不同(2)根據材料三,指出歐洲殖民者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罪惡方式。(列舉三項即可)(3)引發材料四中西班牙國王“黃金夢”的根源是什么?有人說,西班牙國王的“黃金夢”做得很是時候,請分析這種說法的合理性。25.(2021八下·諸暨月考) 17、18世紀,英國、美國和法國先后發生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依據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英國“光榮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設計。.......它在一個有長期專制傳統的國家找到了一個擺脫革命與專制的循環,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辦法。——楊小凱《中國政治隨想錄》材料三:針對美國的1787年憲法,易中天如此評價:“……正是這個設計……使這個稚嫩的國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為也許你不喜歡但卻不能輕視的超級大國。這樣一個精巧的設計,在200年前由一群蠻荒大陸上的‘鄉巴佬’創造出來……”。——易中天《美國憲法的誕生和我們的反思》(1)請寫出圖2、圖3反映的政治體制特點,及其相應的法律文獻。(2)運用所學知識,說說材料二中“光榮革命”的“完美”之處。(3)“這個設計”的理論基礎是什么?它的“精巧”體現在哪些方面?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宣政院是元政府對西藏管轄設立的機構,清朝前期,順治帝冊封五世達賴,康熙帝冊封五世班禪。1727年,雍正皇帝在西藏設置了駐藏大臣,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貴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亂,后來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故正確答案是C。【點評】知道元朝和清朝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重要貢獻2.【答案】A【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嚴重,明政府派遣戚繼光等抗倭。戚繼光組建了一支作戰勇敢,紀律嚴明的“戚家軍”,1561年在臺州地區九戰九捷,迅速蕩平浙江境內的倭寇;此后又率軍開赴福建和廣東,到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撥云手指天心月,拔劍光寒倭寇膽”的對聯贊揚的是戚繼光。A項戚繼光應是郁達夫贊揚的對象,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戚繼光抗倭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戚繼光抗倭的相關史實。3.【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中國古代婦女擇偶一般“悔作商人婦”,而到明清之際,江南等地出現了“寧肯嫁與商人”的現象。這一變化說明: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品經濟發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商品經濟發展的相關史實。4.【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依據題干“1683年中秋節,康熙帝欣然賦詩:‘島嶼全軍入,滄溟一戰收’”,結合所學知識,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1662年初鄭成功打敗了荷蘭殖民者,使臺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683年,清朝軍隊打敗鄭氏奪取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A項設置臺灣府是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臺灣采取的主要措施,符合題意;B項實行改土歸流是明清兩朝在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的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不符合題意;C項設立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設置的管轄西藏的機構,不符合題意;D項設立駐藏大臣是清朝設置管轄西藏的機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在臺灣建制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5.【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771年,乾隆帝時西遷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回歸祖國。清朝乾隆帝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貴族叛亂。①②在清朝雍正時期不可能看到。C項③④清朝雍正時期可能看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雍正時期的重大事件,要求識記基礎史實。6.【答案】C【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山海關之戰指的是公元1644年,清攝政王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擊敗李自成大順軍的重要戰役,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A。鄭成功收復臺灣發生在1662年,屬于17世紀中期,B不符合題意;C發生在在17世紀末,且是和俄國之間的戰役,中國取勝,所以C符合題意,臺州九捷是戚繼光抗倭的著名戰役,是和日本之間的戰役,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雅克薩之戰的準確認識,回顧已學知識可知17世紀中葉,沙俄把侵略的矛頭指向我國黑龍江流域,強占尼布楚、雅克薩等地,筑城盤踞。清軍和世代居住在那里的我國各族人民奮起反抗。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派出軍隊,對沙俄侵略軍發起自衛反擊戰,兩次在雅克薩大敗侵略軍,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雅克薩之戰挫敗了沙俄跨越外興安嶺侵略我國黑龍江流域的企圖,遏制了幾十年來沙俄的侵略,使東北邊疆在以后一個半世紀里基本上得到安寧。7.【答案】D【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領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自立為汗,國號金,史稱后金,后遷都沈陽,改稱盛京。皇太極重視發展生產,改革內政,并注意選拔人才,聯合蒙古各部,勢力不斷擴大。他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皇帝,改國號為清,他就是清太宗。這與蒙古和元朝關系類似。鐵木真完成蒙古統一大業,結束了蒙古草原長期混戰的局面。1206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蒙古族的最高首領,尊稱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大都。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蒙古和元朝關系類似于后金和清朝,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后金與清朝的關系及類似事件,旨在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后金與清朝、蒙古和元朝的關系。8.【答案】C【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644年4月,百萬大軍在李自成的統一指揮下,對北京城發起猛烈進攻,不到兩天就攻進城內,明朝末帝崇禎在絕望中自縊。統治長達276年的明王朝,最終被農民起義推翻了。明末農民起義1658年完全失敗。1616年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后金,努爾哈赤死后,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建立清朝,1644年清軍入關遷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C項④②③①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重大事件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相關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9.【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末年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個生產部門,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稱《天工開物》是“十七世紀早期的重要工業技術著作”。日本學者藪內清也認為《天工開物》足可與十八世紀法國啟蒙學者狄德羅主編的《百科全書》匹敵。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天工開物》是題干學者贊賞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天工開物》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理解與識記《天工開物》的相關史實。10.【答案】A【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結合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開始的文藝復興反對教會“神權至上”,要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文藝復興的先驅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達 芬奇的代表作有《蒙娜麗莎》和《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有《羅密歐和朱麗葉》《哈姆雷特》等都反映了人文主義。③盧梭是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④哥白尼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哥白尼寫成的《天球運行論》,創立了“日心說”,不能反映人文主義。A項①②能代表這一時期成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及成就,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1.【答案】A【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據材料“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可知,這一人物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但丁。據學可知,但丁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代表作《神曲》,明確表達了自己對天主教會的厭惡,率先對教會提出批評,但丁被譽為舊時代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A項但丁是恩格斯所說的這位偉大人物,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要求具備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12.【答案】D【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權利法案》對王權進行制約,確立了資產階級的代表一一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獨立宣言》作為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但宣言沒有宣布廢除奴隸制;《人權宣言》和《拿破侖法典》主張保護私有財產,但它們保護的是資產階級的財產而不是全法國人民利益。因此,《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拿破侖法典》的共同點是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利于工業革命。A項反對君主專制,建立共和國是法國大革命的要求,不符合題意;B項反對殖民壓迫,實現民族獨立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要求,不符合題意;C項限制王權,建立君主立憲制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要求,不符合題意;D項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利于工業革命是《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拿破侖法典》的共同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拿破侖法典》的共同點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3.【答案】A【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相關知識。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都是沖破思想的牢籠,文藝復興是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啟蒙運動是思想的變革,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存在一定的聯系,本題考查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事物之間關系的能力。故正確答案是A。【點評】理解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關系。14.【答案】C【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比較.結合所學知識A是他們的相同之處.BD項與歷史事實不相符合.啟蒙運動在反封建斗爭方面的突出特點是矛頭直指封建專制制度.所以選C.【點評】知道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異同點。15.【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鄭和下西洋和麥哲倫航海的共同意義?;仡櫼褜W知識可知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屬于新航路開辟的事件,而新航路開辟的動機是經濟動機,是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資本、原料、市場等,是侵略掠奪性質的。1405-1433年鄭和奉命七下下西洋,動機是政治動機,是為了宣揚明朝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是和平親善的手段。兩人航海的動機截然不同,但是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都加強了區域之間的聯系。ACD是麥哲倫航海的意義,因此共同意義應選擇B。【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動機、影響等概況,會對比不同點和相同點。16.【答案】B【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英國創立了君主立憲制,被譽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泉與典范;美國則在吸收、借鑒英國君主立憲制度的基礎上,結合本國國情加以調整,確立了民主共和制,使本國的政治制度體系趨于完善。③不符合題意,排除含③的選項。B項①②④是美國從歐洲汲取的營養,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的政治制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17.【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492年,哥倫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資助,率領由三艘不大的船組成的船隊,從西班牙起程,開始橫渡大西洋,首次發現了美洲,隨著新航路的開辟,美洲的農產品傳到世界各地。玉米傳播到中國、非洲和東南亞,馬鈴薯傳到亞洲、非洲和歐洲。①②表述正確,③④表述錯誤。A項①②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8.【答案】D【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材料闡述了社會契約論的思想,盧梭是社會契約論的集大成者。A項但丁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家,不符合題意;B項伏爾泰的思想主張更多倡導君主立憲制;他提倡“天賦人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符合題意;C項孟德斯鳩反對君主專制,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不符合題意;D項盧梭和題干材料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識記啟蒙運動的主要思想家及其主張。19.【答案】B【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題型而言該題屬于組合型選擇題宜用排除法,拿破侖和華盛頓分別是法國和美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著名領袖,華盛 頓領導美國獨立戰爭在18世紀,①說法錯誤;拿破侖于1804年廢除共和國,建立君主統治的法蘭西帝國,最終并未維護共和制度,④說法錯誤,②③兩項說法 正確符合史實和題意,故答案選B。【點評】知道華盛頓和拿破侖各自的成就。20.【答案】A【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依據題干的“一寸一寸前進‘螺旋上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經驗主義,沉著事功的典型國家是英國?!袄硐胫髁x,動輒革命,狂飆突起”主要以法國為代表,法國大革命波瀾壯闊,充滿曲折。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會死讀懂材料的意思,再結合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解答。21.【答案】(1)耕織結合,自給自足(2)相似性:①人口增加迅速,商業市鎮大量涌現。②農業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業發達。③商人群體活躍,海內外貿易興盛。④出現工場手工業經營模式,資本主義萌芽或發展。(3)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的原因:廣州十三行說明中國實行“閉關鎖國”,自閉于世界,而西歐海洋意識強烈,不斷通過殖民擴張和殖民爭霸,擴大海外市場和資本積累。西歐啟蒙運動撼動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的精神,宣揚自由、平等;中國實行文化專制,大興文字獄。攻占巴士底獄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西歐國家資民主制度制度逐步確立;中國君主專制不斷強化達到頂峰。【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國傳統社會的經濟結構。據材料一 “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及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自然經濟;特點是自給自足、男耕女織。(2)本題考查查8世紀中葉中國最發達地區與英國經濟發展的“相似性”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知識的遷移、認知與分析能力。依據上述材料信息,聯系教材知識,從人口增長、商業與手工業的發展、商人群體與社會分工出發,客觀概括命題所需結論即可。(3)本題考查18世紀中葉中國經濟繁榮及其“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解讀材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依據材料一的有效信息,結合材料二“ 英國為代表的西方迅速崛起。趙鼎新認為西方崛起包含五個交叉重疊的歷史進程。軍事競爭(連綿不斷的戰爭)和經濟競爭推動下的強烈的理性化取向以及積累性發展……政府依賴商人斂財創收,以及維持殖民地的運作;而商人則仰賴政府的保護,以此進行市場擴張”,結合教材,從開放與封閉、民主與專制、資本主義與小農經濟、思想啟蒙與文化專制出發,逐條概括即可。。故答案為:(1)耕織結合,自給自足。(2)相似性:①人口增加迅速,商業市鎮大量涌現。②農業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業發達。③商人群體活躍,海內外貿易興盛。④出現工場手工業經營模式,資本主義萌芽或發展。(3)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的原因:廣州十三行說明中國實行“閉關鎖國”,自閉于世界,而西歐海洋意識強烈,不斷通過殖民擴張和殖民爭霸,擴大海外市場和資本積累。西歐啟蒙運動撼動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的精神,宣揚自由、平等;中國實行文化專制,大興文字獄。攻占巴士底獄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西歐國家資民主制度制度逐步確立;中國君主專制不斷強化達到頂峰。【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西方的社會狀況??疾?8世紀中葉中國經濟繁榮的原因以及18世紀中葉中國最發達地區與英國經濟發展的“相似性”;18世紀“東西方出現了大分流”的原因及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較、歸納概括、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掌握18世紀中國與西方的經濟、政治、思想以及對外政策。22.【答案】(1)①明朝進一步加固,增修長城,防范蒙古騎兵南下②改土歸流制度(2)鄭成功,康熙(3)冊封達賴;設立駐藏大臣。(4)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由“筑敵臺三千,起居庸(關)至山海(關),控守要害.......邊備大飭,敵不敢入犯”可知①反映的是明修長城的史實。由“王朝以所謂從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襲,改為流官。總之......立刻抓緊改流”可知,②反映的是明朝的改土歸流制度。(2)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清初,在東南沿海一帶堅持抗清的鄭成功,決心從荷蘭殖民者手里收復臺灣,經過激戰,鄭成功取得了大勝,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3)圖7“達賴五世金印”反映的是歷代達賴必須經過中央政策冊封制度;圖8“駐藏大臣令牌”反映的是清政府設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制度。康熙帝面對沙俄的侵略,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解決中俄東段邊界問題。(4)明朝修建長城,實行改土歸流制度;清朝的冊封達賴,設立駐藏大臣制度都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故答案為:(1)①明朝進一步加固,增修長城,防范蒙古騎兵南下;②改土歸流制度。(2)鄭成功,康熙。(3)冊封達賴;設立駐藏大臣。(4)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清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掌握明朝、清朝鞏固統一的措施。23.【答案】(1)啟蒙運動(2)法國出現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他們高舉理性的旗幟,宣揚自由、平等。18世紀后半期,啟蒙運動在法國達到頂峰。(3)猛烈批判君主專制帝王:黃宗羲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指責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修補封建專制制度”:黃宗羲呼吁士人普遍參政,議政,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等主張。【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兩部文獻均受啟蒙思想的深刻影響,繼承了天賦人權、主權在民、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啟蒙思想;將啟蒙思想用法律形式肯定下來,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2)被譽為“兩個世界的英雄”的法拉耶特參加了美國獨立戰爭,并從美國帶回了《獨立宣言》,深刻影響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推動了整個歐洲反對封建專制的歷史浪潮。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頒布了《人權宣言》,自由平等的思想徹底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制度,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3)結合所學的知識,根據材料一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美國革命的一個直接后果,但它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同于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出一輒,可以得到這里如出一輒講述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本國的封建專制,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本國的封建專制,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而美國獨立戰爭既要解決在發展資本主義的,同時又要爭取民族獨立的問題。故答案為:(1)啟蒙運動。(2)法國出現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他們高舉理性的旗幟,宣揚自由、平等。18世紀后半期,啟蒙運動在法國達到頂峰。(3)猛烈批判君主專制帝王:黃宗羲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指責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修補封建專制制度”:黃宗羲呼吁士人普遍參政,議政,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等主張。【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識記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24.【答案】(1)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宣揚國威(展現大國風度)。哥倫布航海的目的:尋找黃金(獲取經濟利益)。(2)掠奪金銀; 奴役和屠殺當地居民; 販賣黑奴。(3)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經濟的出現歐洲人能夠開辟新航路,實現“黃金夢”,是由許多因素促成的:①西班牙能夠制造出適合遠航的大船,并從意大利那里學到了大量航海知識,擁有一批來自各國的水手;②13世紀,歐洲水手已經掌握了羅盤技術;③隨著歐洲地理學的發展,人們逐漸相信地球是圓的【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1)哥倫布等航海家開辟新航路的目的是尋找黃金,獲取財富;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弘揚明朝國威,加強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2)本題考查歐洲殖民者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罪惡方式,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根據材料三“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可知,歐洲殖民者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罪惡方式是占領土地、掠奪財富、種族滅絕、販賣黑奴。(3)聯系所學,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經濟的出現是引發材料四中西班牙國王“黃金夢”的根源?!拔靼嘌绹醯摹S金夢’做得很是時候”說明當時具備了開辟新航路的條件,結合新航路開辟的條件回答即可。故答案為:(1)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宣揚國威(展現大國風度)。哥倫布航海的目的:尋找黃金(獲取經濟利益)。(2)掠奪金銀; 奴役和屠殺當地居民; 販賣黑奴。(3)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經濟的出現。歐洲人能夠開辟新航路,實現“黃金夢”,是由許多因素促成的:①西班牙能夠制造出適合遠航的大船,并從意大利那里學到了大量航海知識,擁有一批來自各國的水手;②13世紀,歐洲水手已經掌握了羅盤技術;③隨著歐洲地理學的發展,人們逐漸相信地球是圓的。【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對史實的準確識記及概括歷史材料的能力。25.【答案】(1)圖2:議會限制王權;《權利法案》;圖3:三權分立、相互制約;《1787年聯邦憲法》(2)幾乎是不流血的,保存了英國革命的成果(3)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偨y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權。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材料一圖2“17世紀英國政治體制”反映了議會高于王權;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權利法案》的頒布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憲法保障,英國確立了議會高于王權的原則。1787年憲法把國家權力分成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個部分,立法權掌握在國會手中,行政權由總統行使,司法權歸最高法院,三者之間相互制衡,保證了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實施。(2)1688年,英國議會中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起來,發動政變,以幾乎不流血的方式,保存了英國革命的成果。(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是共和制國家,政府的權力源自于人民,聯邦政府由立法(議會)、行政(總統)、司法(最高法院)三部分組成。這個設計的理論基礎是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它的“精巧”體現在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掌握國家的立法權;最高法院掌握國家的司法權。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故答案為:(1)圖2:議會限制王權;《權利法案》;圖3:三權分立、相互制約;《1787年聯邦憲法》。(2)幾乎是不流血的,保存了英國革命的成果。(3)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偨y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權。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1787年憲法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的分析與理解,掌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1787年憲法等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諸暨市濱江初級中學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3月測試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諸暨市濱江初級中學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3月測試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