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初級中學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3月考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初級中學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3月考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初級中學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3月考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下列關于清朝疆域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東到太平洋 B.南包南沙群島
C.西抵蔥嶺和巴爾喀什湖 D.北至北冰洋
2.“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這反映了明清之際(  )
A.主張工商皆本 B.倡導為學應務實
C.批判君主專制 D.主張重農抑商
3.(2019八下·諸暨期中)下圖反映了我國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員上朝的禮儀,實際上代表著君臣關系的變化。其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
A.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強 B.內閣制度日漸成熟
C.專制皇權日益加強 D.丞相權力被六部分割
4.(2021八下·諸暨月考)“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這說明軍機處設置的最初目的是(  )
A.加強中央集權 B.適用西北用兵之軍事需要
C.鞏固皇權 D.剝奪朝中大將兵權
5.(2017八下·秀洲月考)《明史·選舉志》記載:“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從以上史料中不能獲取的信息是(  )
A.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 B.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
C.沿襲唐宋的考試科目 D.稍變唐宋的考試方法
6.(2019八下·諸暨期中)法國史學家米西勒認為,14到16世紀歐洲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人”和“世界”被發現分別是指(  )
A.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B.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
C.殖民掠奪和新航路開辟 D.文藝復興和資產階級的產生
7.(2021八下·諸暨月考)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的主要目的是(  )
A.解決專制弊端 B.實現天賦人權
C.建立平等社會 D.加強中央集權
8.(2019八下·諸暨期中)下列關于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的繼續和發展
②都是新興資產階級掀起的思想解放運動
③都直接促進近代科學的誕生
④都提出了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構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1八下·諸暨月考)“航行半年后,船隊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見的風暴,在被風暴裹挾、被動地向東南方漂泊了13個晝夜之后,他意外地發現:船隊已經繞過了非洲的最南端,為紀念這次九死一生的傳奇經歷,他給這個海角取名‘風暴角’。”文中的“他”是指(  )
A.哥倫布 B.迪亞士 C.達·伽馬 D.麥哲倫
10.(2021八下·諸暨月考)人類歷史是一部對美好生活的探索史。下列作品反映文藝復興時期的探索的是(  )
①達 芬奇《蒙娜麗莎》 ②但丁《神曲》
③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④孟德斯鳩“三權分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2016八下·杭州期中)“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開始共同統治一個國家……它標志著一個人統治一個國家的時代在這個國家正式結束。”這個國家應該是(  )
A.英國 B.美國 C.德國 D.法國
12.(2021八下·諸暨月考)學習歷史應該了解它的來龍去脈。下列有關歷史事件中因果聯系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清朝的廠衛制度使專制達到了頂峰
B.查理一世的統治致使巴黎人民爆發起義
C.1787年聯邦憲法宣告北美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D.羅伯斯庇爾統治時期,法國大革命達到頂峰
13.下列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將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拿破侖帝國建立②頒布《人權宣言》
③攻占巴士底獄④羅伯斯庇爾掌權
A.①③④②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④③①②
14.(2019八下·諸暨期中)下圖反映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程,從圖中可以得出的一個結論(  )
A.資本主義的形成過程是一部勞動人民的血淚史
B.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
C.新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社會制度,往往需要經過一個長期、曲折和復雜的斗爭過程
D.掌握革命領導權的資產階級不想推翻舊王權
15.(2016八下·杭州期中)“平民—將軍一平民一總統—平民”,這是一個人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八年軍旅,置生死于度外;八年總統,正值國家最艱苦之時。那提議用他的名字為首都命名的人真是太有智慧了。材料中的“一個人”指的是(  )
A.拿破侖 B.華盛頓 C.林肯 D.克倫威爾
16.(2021八下·諸暨月考)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進行專題研究,在專題中出現有“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等詞語,該興趣小組研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
A.傳播人文精神 B.揭開殖民序幕
C.開啟民主進程 D.步入近代社會
17.(2017八下·蕭山期中)某同學整理的下邊這張資料卡片,可用來研究(  )
A.《權利法案》的政治影響 B.《獨立宣言》的正義立場
C.《人權宣言》的革命要求 D.《拿破侖法典》的歷史地位
18.(2021八下·諸暨月考)法治發展見證文明進程。下列表述與歷史事實相符的是(  )
①羅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②《權利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
③1787年聯邦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
④《拿破侖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21八下·諸暨月考)鄭和的船隊所到之處,鄭和及隨行人員都要會見當地的國王、首領,贈送禮品,表示友好的愿望,邀請他們訪問中國。同時,鄭和船隊同當地的官府和商人開展貿易。鄭和遠航體現了(  )
①文化間平等對話的精神 ②強大的武力是和平交往的重要保障
③自愿、公平的貿易原則 ④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的人文傳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21八下·諸暨月考)在研究歷史過程中,由于立場不同,對歷史事件的解釋往往也會產生差異。如果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場上對哥倫布和發現新大陸進行評價,其觀點可能是(  )
A.強盜,帶來深重災難 B.英雄,傳播歐洲文明
C.強盜,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D.英雄,促進了文明的融合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五小題,共60分)
21.(2021八下·諸暨月考) 清朝作為中國傳統社會最后一個王朝,承載著由古及今的厚重歷史,要深刻了解中國的國情,離不開對清史的研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外交篇)材料一:“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世,安于現狀,人為隔絕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決斗中被打垮。”
——《馬克思選集》
(民族篇)材料二:《清朝疆域圖(1820年)》
(1)材料一所述這個帝國“人為隔絕于世界”指的是哪一項政策?請簡要概括此政策給當時中國社會造成的影響。
(2)清政府在民族政策上采取積極主動、恩威并施的懷柔政策。根據材料二,選擇數字用史實說明清政府在處理民族關系時采取的“恩”、“威”舉措。(各舉一例即可)
22.(2021八下·諸暨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鄭和是明代杰出的航海家,1405~1433年,他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岸和紅海沿岸。他秉承明政府命令,同亞非各國發展和平友好關系,各國也派使節和明朝通好。
材料二:……我在1492年發現新大陸以及大批島嶼……而王上依據我的陳述,在我所發現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我征服該島使他的居民納貢。
一一哥倫布的遺言(節錄)
材料三:鄭和下西洋比歐洲航海家哥倫布、達·伽馬和麥哲倫的航行都早得多,運航規模也大得多。但鄭和下西洋后,明朝的經濟仍然是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體,資本主義經濟仍處于萌芽階段。而歐洲在新航路開辟以后,資本主義經濟卻得以迅速發展。
(1)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哪里?遠航的目的是什么又有何歷史意義?
(2)鄭和下西洋和歐洲航海家開辟新航路,對明朝和歐洲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截然不同的結果,試說說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
23.(2019八下·諸暨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二:“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個人或同一個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如果司法權不同立法權和行政權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權同行政權合二為一,法官便將掌握壓迫者的力量。”
材料三、1792年創作的《馬賽曲》的歌詞中寫道:前進!祖國的兒郎,那光榮的時刻已來臨!專制暴政在壓迫著我們,我們的祖國鮮血遍地……公民們,武裝起來!公民們,投入戰斗!前進前進!萬眾一心!把敵人消滅……
(1)材料一、二分別是哪位思想家的觀點?為限制君主權力,他們還提出什么主張?
(2)請你運用所學知識,給材料加點部分作出注釋。
(3)路易十六被捕后,在獄中閱讀了啟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嘆道:“原來是伏爾泰和盧梭毀了法國!”結合史實,分析路易十六發出如此“感嘆”的原因。
24.(2021八下·諸暨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公元 1500 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不可思議的是,開啟人類這一歷史大幕的,并不是當時歐洲的經濟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歐洲大陸西南角上兩個面積不大的國家。
材料二:“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的革命,這是歐洲范圍的革命。它們不僅僅是社會中某一階級對舊政治制度的勝利,它們產生了歐洲社會的新政治制度……”
——馬克思
材料三:“所有正確的或合理的事情都為分離做辯護,被殺死的人的鮮血和造化的啜泣聲在喊著:現在是分手的時候了。”
——美國思想家托馬斯·潘恩1776年發表的《常識》
(1)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材料一中“兩個面積不大的國家”是如何開啟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的。
(2)材料二中1789年革命中頒布的綱領性文件是什么? “新的政治制度”在英國表現為哪一政治體制?
(3)潘恩呼吁“分手”的雙方是指誰?試列舉相關史實說明是如何實現 “分手”的。
25.(2021八下·諸暨月考)康乾盛世,這個處于世界大勢發生空前劇變大背景下的古代盛世,具有比以往盛世更豐富的歷史內涵。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1750—1830年世界制造業產量的相對份額(部分)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整個歐洲 23.2% 28.1% 34.2%
英國 1.9% 4.3% 9.5%
中國 32.8% 33.3 29.8%
材料二:177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華,受到乾隆皇帝接見。事后,馬戛爾尼感慨到:“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間沒有沉沒。”
材料三:法國政治家阿蘭.佩雷菲特以馬戛爾尼訪華為背景,寫成《停滯的帝國一兩個世界的撞擊》一書,對當時的中國進行了深刻的剖析:
◎中華帝國是一個神權政治專制國...中國的歷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復而已。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生。
◎給予孔夫子啟示的或孔夫子給予啟示的“經文”包含對所有困難的解決辦法。這本書里一切都說到了。要改變其中的任何內容都將是自負的表現。
◎除了路易十四的同代人康熙大帝之外,所有的清朝皇帝變成主人后只想太太平平地享受他們的獵獲物。為了更好地占有中國,他們又加上了一道鎖。
(1)根據材料一,你能讀出“康乾盛世”時有何“成就”與“隱患”
(2)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思想、外交方面說明為什么在“盛世”局面下的清王朝卻被看成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
(3)上述材料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清朝的疆域版圖。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的疆域東到太平洋,南包南沙群島,西抵蔥嶺和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比較簡單,主要考查學生對清朝疆域版圖的了解。
2.【答案】A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能力。分析材料“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可知,明清之際有人主張工商皆本。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3.【答案】C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并結合所學可知,漢朝時,皇帝和大臣討論朝政時是“坐而論道”;宋朝時,大臣只能站著和皇帝議論朝政;清朝的軍機大臣就只能“跪受筆錄”,大臣由坐到站到跪,說明大臣的地位越來越低,皇帝的權威越來越高,反映的實質是中央的權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項專制皇權日益加強是題干圖反映的實質問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我國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員上朝的禮儀為依托,考查中央的權力日益向帝王集中及學生的識記、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我國古代君主專制的加強。
4.【答案】B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可知,材雍正帝時因用兵西北,設軍事房協助皇帝處理軍務,后來改為軍機處。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適用西北用兵之軍事需要是軍機處設置的最初目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軍機處設置的最初目的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5.【答案】A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考點的理解。本題要求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無法從材料總獲得的選項就是錯誤選項。從“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中可以得出明朝科舉考試延續了前代的基礎,但稍變了唐宋的考試方法。從“專取四子樹......五經命題試士”中可以看出四書五經是明朝科舉考試的命范圍。而明朝科舉考試的答題問卷在本段材料中不能獲取。本題是逆向選擇題,要求選出錯誤選項。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點評】要求學生掌握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變化。
6.【答案】B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分別指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根據所學可知,與“人”被發現有關的事件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這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這一運動在意識形態上打破了教會的神學世界觀,把人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與“世界”被發現有關的是新航路開辟,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B項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分別是“人”和“世界”被發現所指得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法國史學家米西勒的話語為依托,考查文藝復興和文藝復興及學生的識記、分析問題的能力。
7.【答案】A
【知識點】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的思想主張,行政權屬于國王,立法權屬于議會,司法權屬于法院,三者獨立平等,相互制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專制獨裁,維護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A項解決專制弊端是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的主要目的,符合題意;
B項實現天賦人權 是伏爾泰的思想主張,不符合題意;
C項建立平等社會錯誤,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專制弊端,而不是建立平等社會,不符合題意;
D項加強中央集權不是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的主要目的,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孟德斯鳩三權分立的思想主張,要求具備熟練掌握三權分立基礎知識的能力。
8.【答案】A
【知識點】啟蒙運動;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都是沖破思想的牢籠,文藝復興是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啟蒙運動是思想的變革,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存在一定的聯系。
①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的繼續和發展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②都是新興資產階級掀起的思想解放運動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③都直接促進近代科學的誕生說法不正確,文藝復興推動了近代科學革命的發展,
不符合題意;
④都提出了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構想說法不正確,不符合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不符合題意;
A項①②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關系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事物之間關系的能力。
9.【答案】B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從材料中關鍵信息“繞過了非洲的最南端”“取名‘風暴角’”可知“他”應是迪亞士,故選B項。
【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的過程。
10.【答案】A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法國啟蒙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伏爾泰、盧梭和孟德斯鳩等。孟德斯鳩提出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三權分立的原則,倡導天賦人權學說。④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反映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主張,排除。
A項①②③反映文藝復興時期的探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文藝復興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1.【答案】A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制約,議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一群人開始共同統治一個國家”是指議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一個人統治一個國家的時代在這個國家正式結束”,是指推翻了君主專制統治。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了解。
12.【答案】D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A項清朝的廠衛制度使專制達到了頂峰表述錯誤,雍正帝時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封建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不符合題意;
B項查理一世的統治致使巴黎人民爆發起義表述錯誤,查理一世的統治致使英國人民爆發起義,路易十六的統治致使巴黎人民爆發起義,不符合題意;
C項1787年聯邦憲法宣告北美建立了君主立憲制表述錯誤,1787年聯邦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不符合題意;
D項羅伯斯庇爾統治時期,法國大革命達到頂峰表述正確,法國大革命期間,羅伯斯庇爾采取措施,平息國內叛亂,打退反法聯軍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系。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3.【答案】C
【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攻占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由此爆發,它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是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標志。1789年8月,法國資產階級頒布《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度,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不久,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臺,羅伯斯庇爾等人掌據了政權,打敗了外國軍隊的進攻,平息了國內的叛亂,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1794年7月27日的“熱月政變”,結束了雅各賓派的統治,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結束。1804年,拿破侖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
C項③②④①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法國大革命的相關知識,掌握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解答本題要掌握法國大革命的重要事件及其發生的時間。
14.【答案】C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從題干圖中可以看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長達近半個世紀,期間有封建王朝復辟等等,可見,革命不是一帆風順的,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復雜的過程。
A項資本主義的形成過程是一部勞動人民的血淚史圖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
B項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圖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
C項新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社會制度,往往需要經過一個長期、曲折和復雜的斗爭過程符合題干中的圖示,符合題意。
D項掌握革命領導權的資產階級不想推翻舊王權圖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程及學生的認識能力。
15.【答案】B
【知識點】美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華盛頓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獨立戰爭之前華盛頓過著平民生活,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任大陸軍的總司令(成為將軍)。1783年12月,華盛頓辭去了他在軍隊里總司令的職務(成為平民)。1789年,他經過全體選舉團無異議的支持而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在接連兩次選舉中都獲得了全體選舉團無異議支持,一直擔任總統直到1797年(八年總統)。 在兩屆任期結束后,他自愿放棄權力不再謀求續任(再次成為平民)。所以材料中的“一個人”指的是華盛頓,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華盛頓事跡的了解。
16.【答案】D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文藝復興”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思想基礎;“新航路開辟”使歐洲殖民者走上了對外擴張掠奪的道路;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他們的共同作用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把世界歷史推進到近代社會。
ABC三項和題干關鍵詞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步入近代社會最有可能是該興趣小組研究的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及學生運用所學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需要全面分析題干相關內容,尋找共同之處,確定主題。
17.【答案】D
【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拿破侖法典》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指的是法國革命,《權利法案》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A不符合題意;《獨立宣言》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頒布的,B不符合題意;《人權宣言》強調的是民主、自由、平等、保護私有財產等,C不符合題意;《拿破侖法典》清除封建法規,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維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被法國占領的地方都廢除了封建制度,采用《拿破侖法典》,D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拿破侖法典》歷史地位的識記。
18.【答案】B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羅馬法的立法和司法原則對后世影響深遠,成為近現代許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故①表述與歷史事實相符;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力,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齊聚費城,由華盛頓主持召開了制憲會議,經過爭論和妥協,最終制定出美國憲法。憲法依據分權制衡原則設計了一個聯邦制共和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國會與最高法院及其相關機構各司其職,相互制衡;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權力;總統和議員由選舉產生。1787年美國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它奠定了該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對后來許多國家的政治變革產生了重要影響。故②③表述與歷史事實不相符;《拿破侖法典》第一次確認了民事權利平等、廢除貴族特權、財產所有權無限制和契約自由等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后來很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故④表述與歷史事實相符。
B項①④表述與歷史事實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法治建設的相關知識。要求識記重要史實。
19.【答案】C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鄭和的船隊所到之處,鄭和及隨行人員都要會見當地的國王、首領,贈送禮品,表示友好的愿望,邀請他們訪問中國。同時,鄭和船隊同當地的官府和商人開展貿易。”體現了文化間平等對話的精神,自愿、公平的貿易原則,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的人文傳統。
C項①③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20.【答案】A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場上對哥倫布和發現美洲新大陸進行評價”,結合所學知識:哥倫布開辟到美洲的航行以后,歐洲殖民者紛紛到達美洲,給美洲人民帶來了血腥的殖民掠奪。
A項強盜,帶來深重災難是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場上對哥倫布和發現新大陸進行的評價,符合題意;
BCD三項均與題干信息和研究的角度不符合,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知識。要求具備識記基礎知識和分析的能力。
21.【答案】(1)閉關鎖國的政策;
積極影響: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消極影響: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而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清政府與世隔絕,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2)恩:②地西藏:冊封“達賴”“班禪”;④地河北承德: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莊,并在山莊周圍修建了宏偉的藏傳佛教廟宇
威:①地新疆:平定準噶爾叛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1)材料一是馬克思對清政府閉關鎖國政策的評價。清朝實行閉關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但它限制了我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事業的發展,但嚴重阻礙了中國人民經濟、文化發展,束縛了人們思想,最終不能扭轉中外力量的對比,不能從根本上抵擋殖民實力的侵略,拉開了同西方的差距,中國近代落伍了。
(2)清政府在處理民族關系時采取的“恩”體現在在②西藏地區,清朝時期,清朝順治皇帝冊封“達賴喇嘛”,康熙皇帝冊封“班禪額爾德尼”,并規定以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1727年,雍正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規定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準,乾隆帝設立金瓶掣簽制度;在④河北承德,清朝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建造承德避暑山莊,并在山莊外圍修建十二座宏偉的喇嘛廟,每年指定蒙古王公輪流避暑山莊覲見,陪同皇帝打獵、習武,并給予賞賜,達到“合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的目的,外八廟和避暑山莊實際上起到了清朝第二個政治中心的作用,對于加強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發揮了重要作用;在①新疆地區,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等。清政府在處理民族關系時采取的“恩”體現在在①新疆地區,清乾隆帝時,準噶爾上層貴族大小和卓發動反清叛亂,建立割據政權,乾隆帝派兵平定叛亂;清朝乾隆帝時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叛亂。
故答案為:(1)閉關鎖國的政策;積極影響: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消極影響: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而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清政府與世隔絕,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2)恩:②地西藏:冊封“達賴”“班禪”;④地河北承德: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莊,并在山莊周圍修建了宏偉的藏傳佛教廟宇。
威:①地新疆:平定準噶爾叛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時期的閉關鎖國政策及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的相關史實,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清朝時期閉關鎖國政策及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的相關史實。
22.【答案】(1)最遠達到:非洲東岸和紅海沿岸目的:宣揚明朝國威,加強海外聯系等歷史意義: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2)鄭和下西洋主要是為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進行友好往來,增進明王朝與海外各國的友誼,以政治目的為主。同時在與各國交往過程中厚往薄來,造成國庫虧空;而歐洲新航路開辟以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大西洋沿岸國家隨之發動對非洲、美洲等地的殖民侵略,搶占市場,進行血腥的資本原始枳累,資本主義經濟從而得以迅速發展。
【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解析】【分析】(1)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和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七次下西洋,經歷亞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2)鄭和下西洋主要是為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進行友好往來,增進明王朝與海外各國的友誼;而歐洲新航
路開辟以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大西洋沿岸國家隨之發動對非洲、美洲等地的殖民侵略,搶占市場,進行血腥的
資本原始積累,資本主義經濟從而得以迅速發展。因此說鄭和下西洋和歐洲航海家開辟新航路,對明朝和歐洲的
經濟發展帶來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故答案為:(1)最遠到達:非洲東岸和紅海沿岸。目的:宣揚明朝國威,加強海外聯系等。歷史意義: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2)鄭和下西洋主要是為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進行友好往來,增進明王朝與海外各國的友誼,以政治目的為主。同時在與各國交往過程中厚往薄來,造成國庫虧空;而歐洲新航路開辟以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大西洋沿岸國家隨之發動對非洲、美洲等地的殖民侵略,搶占市場,進行血腥的資本原始枳累,資本主義經濟從而得以迅速發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鄭和下西洋、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史實。
23.【答案】(1)黃宗羲;孟德斯鳩;主張:黃宗羲——廢“一家之法”,立“天下之法”;孟德斯鳩——主張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
(2)“專制暴政在壓迫著我們。我們的祖國鮮血遍地”指的是:法國大革命爆發后,歐洲各國君主同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相互勾結.發動武裝干涉,革命處于危機中。
(3)伏爾泰和盧梭是17、18世紀啟蒙運動的思想家,提倡天賦人權,反對君主制。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一次偉大實踐。1792年法國大革命廢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國。路易十六最終被推上了斷頭臺。
【知識點】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信息可知是是黃宗羲;依據材料二“如果司法權同行政權合二為一,法官便將掌握壓迫者的力量”的信息可知是孟斯鳩。主張:黃宗羲依據所學可知是廢“一家之法”,立“天下之法”;孟德斯鳩依據材料二可知是主張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2)“專制暴政在壓迫著我們。我們的祖國鮮血遍地”指的是:依據材料和所學可知是法國大革命爆發后,歐洲各國君主同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相互勾結.發動武裝干涉,革命處于危機中。(3)依據所學從伏爾泰和盧梭是17、18世紀啟蒙運動的思想家,提倡天賦人權,反對君主制以及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等回答。
故答案為: (1)黃宗羲、孟德斯鳩。
主張:黃宗羲——廢“一家之法”,立“天下之法”。
孟德斯鳩——主張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
(2)“專制暴政在壓迫著我們。我們的祖國鮮血遍地”指的是:法國大革命爆發后,歐洲各國君主同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相互勾結.發動武裝干涉,革命處于危機中。
(3)伏爾泰和盧梭是17、18世紀啟蒙運動的思想家,提倡天賦人權,反對君主制。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一次偉大實踐。1792年法國大革命廢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國。路易十六最終被推上了斷頭臺。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黃宗羲、孟德斯鳩的思想和啟蒙思想的影響。
24.【答案】(1)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在了新航路開辟的前列,葡萄牙人迪亞士發現了好望角,葡萄牙貴族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到達美洲,麥哲倫船隊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環球航行。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2)《人權宣言》;君主立憲制
(3)北美殖民地;英國;
1778年,大陸會議通過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的統治獨立。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15世紀,歐洲國家開始新航路開辟,最早進行新航路開辟的兩個國家是西班牙、葡萄牙。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資助下從西班牙起程,橫渡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航行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發現了一個原來不被歐洲人所知的新大陸。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從葡萄牙出發向東航行繞過非洲大陸發現了好望角。1497年葡萄牙人達 伽馬率領船隊沿著這條航道到達印度等地,是第一個開辟了通往東方的新航路。1519年-1522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麥哲倫率領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歐洲,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2)法國大革命中,1789年資產階級制憲會議頒布《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人權宣言》是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3)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1775年北美13個殖民地爆發了北美獨立戰爭,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潘恩呼吁“分手”的雙方是指北美殖民地和英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
故答案為:(1)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在了新航路開辟的前列,葡萄牙人迪亞士發現了好望角,葡萄牙貴族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到達美洲,麥哲倫船隊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環球航行。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2)《人權宣言》;君主立憲制。
(3)北美殖民地;英國;1776年,大陸會議通過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的統治獨立。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法國大革命、君主立憲制、美國獨立戰爭的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25.【答案】(1)成就:在1750-1800年間中國的制造業產量超過整個歐洲,一直處于領先地位。隱患:1800年后,中國制造業產量相對份額有所下降,歐洲占比不斷提高,英國制造業產量快速增長。
根據材料一,1750-1830年,英國的經濟發展呈何變化趨勢?與同一時期的中國經濟相比較,英國的經濟是一種什么性質的經濟?
發展迅速;資本主義經濟
(2)政治: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經濟: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重農抑商;文化:大興文字獄,八股取士,文化專制;對外:閉關自守
(3)改革是一個國家不斷前進發展的動力,要堅持對外開放,與時俱進,緊跟世界發展潮流,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發展經驗等。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
【解析】【分析】(1)成就:依據材料一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在1750-1800年間中國的制造業產量超過整個歐洲,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隱患:依據表格的信息從1800年后,中國制造產量相對份額有所下降而歐洲占比不斷提高以及;英國制造業產量快速增長回答。
(2)依據所學,政治從君主專制空前加強;經濟從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外交從閉關鎖國方面回答。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成就:在1750-1800年間中國的制造業產量超過整個歐洲,一直處于領先地位。隱患:1800年后,中國制造業產量相對份額有所下降,歐洲占比不斷提高,英國制造業產量快速增長。發展迅速;資本主義經濟。
(2)政治: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經濟: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重農抑商;文化:大興文字獄,八股取士,文化專制;對外:閉關自守。
(3)改革是一個國家不斷前進發展的動力,要堅持對外開放,與時俱進,緊跟世界發展潮流,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發展經驗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康乾盛世、清朝的社會危機、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康乾盛世、清朝的社會危機、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
1 / 1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初級中學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3月考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下列關于清朝疆域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東到太平洋 B.南包南沙群島
C.西抵蔥嶺和巴爾喀什湖 D.北至北冰洋
【答案】D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清朝的疆域版圖。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的疆域東到太平洋,南包南沙群島,西抵蔥嶺和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比較簡單,主要考查學生對清朝疆域版圖的了解。
2.“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這反映了明清之際(  )
A.主張工商皆本 B.倡導為學應務實
C.批判君主專制 D.主張重農抑商
【答案】A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能力。分析材料“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可知,明清之際有人主張工商皆本。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3.(2019八下·諸暨期中)下圖反映了我國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員上朝的禮儀,實際上代表著君臣關系的變化。其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
A.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強 B.內閣制度日漸成熟
C.專制皇權日益加強 D.丞相權力被六部分割
【答案】C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并結合所學可知,漢朝時,皇帝和大臣討論朝政時是“坐而論道”;宋朝時,大臣只能站著和皇帝議論朝政;清朝的軍機大臣就只能“跪受筆錄”,大臣由坐到站到跪,說明大臣的地位越來越低,皇帝的權威越來越高,反映的實質是中央的權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項專制皇權日益加強是題干圖反映的實質問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我國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員上朝的禮儀為依托,考查中央的權力日益向帝王集中及學生的識記、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我國古代君主專制的加強。
4.(2021八下·諸暨月考)“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這說明軍機處設置的最初目的是(  )
A.加強中央集權 B.適用西北用兵之軍事需要
C.鞏固皇權 D.剝奪朝中大將兵權
【答案】B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可知,材雍正帝時因用兵西北,設軍事房協助皇帝處理軍務,后來改為軍機處。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適用西北用兵之軍事需要是軍機處設置的最初目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軍機處設置的最初目的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5.(2017八下·秀洲月考)《明史·選舉志》記載:“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從以上史料中不能獲取的信息是(  )
A.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 B.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
C.沿襲唐宋的考試科目 D.稍變唐宋的考試方法
【答案】A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考點的理解。本題要求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無法從材料總獲得的選項就是錯誤選項。從“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中可以得出明朝科舉考試延續了前代的基礎,但稍變了唐宋的考試方法。從“專取四子樹......五經命題試士”中可以看出四書五經是明朝科舉考試的命范圍。而明朝科舉考試的答題問卷在本段材料中不能獲取。本題是逆向選擇題,要求選出錯誤選項。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點評】要求學生掌握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變化。
6.(2019八下·諸暨期中)法國史學家米西勒認為,14到16世紀歐洲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人”和“世界”被發現分別是指(  )
A.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B.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
C.殖民掠奪和新航路開辟 D.文藝復興和資產階級的產生
【答案】B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分別指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根據所學可知,與“人”被發現有關的事件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這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這一運動在意識形態上打破了教會的神學世界觀,把人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與“世界”被發現有關的是新航路開辟,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B項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分別是“人”和“世界”被發現所指得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法國史學家米西勒的話語為依托,考查文藝復興和文藝復興及學生的識記、分析問題的能力。
7.(2021八下·諸暨月考)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的主要目的是(  )
A.解決專制弊端 B.實現天賦人權
C.建立平等社會 D.加強中央集權
【答案】A
【知識點】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的思想主張,行政權屬于國王,立法權屬于議會,司法權屬于法院,三者獨立平等,相互制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專制獨裁,維護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A項解決專制弊端是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的主要目的,符合題意;
B項實現天賦人權 是伏爾泰的思想主張,不符合題意;
C項建立平等社會錯誤,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專制弊端,而不是建立平等社會,不符合題意;
D項加強中央集權不是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的主要目的,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孟德斯鳩三權分立的思想主張,要求具備熟練掌握三權分立基礎知識的能力。
8.(2019八下·諸暨期中)下列關于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的繼續和發展
②都是新興資產階級掀起的思想解放運動
③都直接促進近代科學的誕生
④都提出了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構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識點】啟蒙運動;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都是沖破思想的牢籠,文藝復興是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啟蒙運動是思想的變革,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存在一定的聯系。
①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的繼續和發展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②都是新興資產階級掀起的思想解放運動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③都直接促進近代科學的誕生說法不正確,文藝復興推動了近代科學革命的發展,
不符合題意;
④都提出了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構想說法不正確,不符合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不符合題意;
A項①②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關系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事物之間關系的能力。
9.(2021八下·諸暨月考)“航行半年后,船隊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見的風暴,在被風暴裹挾、被動地向東南方漂泊了13個晝夜之后,他意外地發現:船隊已經繞過了非洲的最南端,為紀念這次九死一生的傳奇經歷,他給這個海角取名‘風暴角’。”文中的“他”是指(  )
A.哥倫布 B.迪亞士 C.達·伽馬 D.麥哲倫
【答案】B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從材料中關鍵信息“繞過了非洲的最南端”“取名‘風暴角’”可知“他”應是迪亞士,故選B項。
【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的過程。
10.(2021八下·諸暨月考)人類歷史是一部對美好生活的探索史。下列作品反映文藝復興時期的探索的是(  )
①達 芬奇《蒙娜麗莎》 ②但丁《神曲》
③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④孟德斯鳩“三權分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法國啟蒙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伏爾泰、盧梭和孟德斯鳩等。孟德斯鳩提出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三權分立的原則,倡導天賦人權學說。④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反映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主張,排除。
A項①②③反映文藝復興時期的探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文藝復興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1.(2016八下·杭州期中)“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開始共同統治一個國家……它標志著一個人統治一個國家的時代在這個國家正式結束。”這個國家應該是(  )
A.英國 B.美國 C.德國 D.法國
【答案】A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制約,議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一群人開始共同統治一個國家”是指議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一個人統治一個國家的時代在這個國家正式結束”,是指推翻了君主專制統治。故選擇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了解。
12.(2021八下·諸暨月考)學習歷史應該了解它的來龍去脈。下列有關歷史事件中因果聯系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清朝的廠衛制度使專制達到了頂峰
B.查理一世的統治致使巴黎人民爆發起義
C.1787年聯邦憲法宣告北美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D.羅伯斯庇爾統治時期,法國大革命達到頂峰
【答案】D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A項清朝的廠衛制度使專制達到了頂峰表述錯誤,雍正帝時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封建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不符合題意;
B項查理一世的統治致使巴黎人民爆發起義表述錯誤,查理一世的統治致使英國人民爆發起義,路易十六的統治致使巴黎人民爆發起義,不符合題意;
C項1787年聯邦憲法宣告北美建立了君主立憲制表述錯誤,1787年聯邦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不符合題意;
D項羅伯斯庇爾統治時期,法國大革命達到頂峰表述正確,法國大革命期間,羅伯斯庇爾采取措施,平息國內叛亂,打退反法聯軍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系。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3.下列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將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拿破侖帝國建立②頒布《人權宣言》
③攻占巴士底獄④羅伯斯庇爾掌權
A.①③④②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④③①②
【答案】C
【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攻占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由此爆發,它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是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標志。1789年8月,法國資產階級頒布《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度,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不久,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臺,羅伯斯庇爾等人掌據了政權,打敗了外國軍隊的進攻,平息了國內的叛亂,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1794年7月27日的“熱月政變”,結束了雅各賓派的統治,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結束。1804年,拿破侖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
C項③②④①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法國大革命的相關知識,掌握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解答本題要掌握法國大革命的重要事件及其發生的時間。
14.(2019八下·諸暨期中)下圖反映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程,從圖中可以得出的一個結論(  )
A.資本主義的形成過程是一部勞動人民的血淚史
B.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
C.新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社會制度,往往需要經過一個長期、曲折和復雜的斗爭過程
D.掌握革命領導權的資產階級不想推翻舊王權
【答案】C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從題干圖中可以看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長達近半個世紀,期間有封建王朝復辟等等,可見,革命不是一帆風順的,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復雜的過程。
A項資本主義的形成過程是一部勞動人民的血淚史圖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
B項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圖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
C項新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社會制度,往往需要經過一個長期、曲折和復雜的斗爭過程符合題干中的圖示,符合題意。
D項掌握革命領導權的資產階級不想推翻舊王權圖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程及學生的認識能力。
15.(2016八下·杭州期中)“平民—將軍一平民一總統—平民”,這是一個人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八年軍旅,置生死于度外;八年總統,正值國家最艱苦之時。那提議用他的名字為首都命名的人真是太有智慧了。材料中的“一個人”指的是(  )
A.拿破侖 B.華盛頓 C.林肯 D.克倫威爾
【答案】B
【知識點】美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華盛頓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獨立戰爭之前華盛頓過著平民生活,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任大陸軍的總司令(成為將軍)。1783年12月,華盛頓辭去了他在軍隊里總司令的職務(成為平民)。1789年,他經過全體選舉團無異議的支持而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在接連兩次選舉中都獲得了全體選舉團無異議支持,一直擔任總統直到1797年(八年總統)。 在兩屆任期結束后,他自愿放棄權力不再謀求續任(再次成為平民)。所以材料中的“一個人”指的是華盛頓,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華盛頓事跡的了解。
16.(2021八下·諸暨月考)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進行專題研究,在專題中出現有“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等詞語,該興趣小組研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
A.傳播人文精神 B.揭開殖民序幕
C.開啟民主進程 D.步入近代社會
【答案】D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文藝復興”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思想基礎;“新航路開辟”使歐洲殖民者走上了對外擴張掠奪的道路;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他們的共同作用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把世界歷史推進到近代社會。
ABC三項和題干關鍵詞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步入近代社會最有可能是該興趣小組研究的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及學生運用所學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需要全面分析題干相關內容,尋找共同之處,確定主題。
17.(2017八下·蕭山期中)某同學整理的下邊這張資料卡片,可用來研究(  )
A.《權利法案》的政治影響 B.《獨立宣言》的正義立場
C.《人權宣言》的革命要求 D.《拿破侖法典》的歷史地位
【答案】D
【知識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拿破侖法典》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指的是法國革命,《權利法案》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A不符合題意;《獨立宣言》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頒布的,B不符合題意;《人權宣言》強調的是民主、自由、平等、保護私有財產等,C不符合題意;《拿破侖法典》清除封建法規,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維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被法國占領的地方都廢除了封建制度,采用《拿破侖法典》,D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拿破侖法典》歷史地位的識記。
18.(2021八下·諸暨月考)法治發展見證文明進程。下列表述與歷史事實相符的是(  )
①羅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②《權利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
③1787年聯邦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
④《拿破侖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羅馬法的立法和司法原則對后世影響深遠,成為近現代許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故①表述與歷史事實相符;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力,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齊聚費城,由華盛頓主持召開了制憲會議,經過爭論和妥協,最終制定出美國憲法。憲法依據分權制衡原則設計了一個聯邦制共和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國會與最高法院及其相關機構各司其職,相互制衡;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權力;總統和議員由選舉產生。1787年美國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它奠定了該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對后來許多國家的政治變革產生了重要影響。故②③表述與歷史事實不相符;《拿破侖法典》第一次確認了民事權利平等、廢除貴族特權、財產所有權無限制和契約自由等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后來很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故④表述與歷史事實相符。
B項①④表述與歷史事實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法治建設的相關知識。要求識記重要史實。
19.(2021八下·諸暨月考)鄭和的船隊所到之處,鄭和及隨行人員都要會見當地的國王、首領,贈送禮品,表示友好的愿望,邀請他們訪問中國。同時,鄭和船隊同當地的官府和商人開展貿易。鄭和遠航體現了(  )
①文化間平等對話的精神 ②強大的武力是和平交往的重要保障
③自愿、公平的貿易原則 ④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的人文傳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鄭和的船隊所到之處,鄭和及隨行人員都要會見當地的國王、首領,贈送禮品,表示友好的愿望,邀請他們訪問中國。同時,鄭和船隊同當地的官府和商人開展貿易。”體現了文化間平等對話的精神,自愿、公平的貿易原則,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的人文傳統。
C項①③④,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20.(2021八下·諸暨月考)在研究歷史過程中,由于立場不同,對歷史事件的解釋往往也會產生差異。如果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場上對哥倫布和發現新大陸進行評價,其觀點可能是(  )
A.強盜,帶來深重災難 B.英雄,傳播歐洲文明
C.強盜,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D.英雄,促進了文明的融合
【答案】A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場上對哥倫布和發現美洲新大陸進行評價”,結合所學知識:哥倫布開辟到美洲的航行以后,歐洲殖民者紛紛到達美洲,給美洲人民帶來了血腥的殖民掠奪。
A項強盜,帶來深重災難是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場上對哥倫布和發現新大陸進行的評價,符合題意;
BCD三項均與題干信息和研究的角度不符合,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知識。要求具備識記基礎知識和分析的能力。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五小題,共60分)
21.(2021八下·諸暨月考) 清朝作為中國傳統社會最后一個王朝,承載著由古及今的厚重歷史,要深刻了解中國的國情,離不開對清史的研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外交篇)材料一:“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世,安于現狀,人為隔絕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決斗中被打垮。”
——《馬克思選集》
(民族篇)材料二:《清朝疆域圖(1820年)》
(1)材料一所述這個帝國“人為隔絕于世界”指的是哪一項政策?請簡要概括此政策給當時中國社會造成的影響。
(2)清政府在民族政策上采取積極主動、恩威并施的懷柔政策。根據材料二,選擇數字用史實說明清政府在處理民族關系時采取的“恩”、“威”舉措。(各舉一例即可)
【答案】(1)閉關鎖國的政策;
積極影響: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消極影響: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而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清政府與世隔絕,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2)恩:②地西藏:冊封“達賴”“班禪”;④地河北承德: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莊,并在山莊周圍修建了宏偉的藏傳佛教廟宇
威:①地新疆:平定準噶爾叛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1)材料一是馬克思對清政府閉關鎖國政策的評價。清朝實行閉關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但它限制了我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事業的發展,但嚴重阻礙了中國人民經濟、文化發展,束縛了人們思想,最終不能扭轉中外力量的對比,不能從根本上抵擋殖民實力的侵略,拉開了同西方的差距,中國近代落伍了。
(2)清政府在處理民族關系時采取的“恩”體現在在②西藏地區,清朝時期,清朝順治皇帝冊封“達賴喇嘛”,康熙皇帝冊封“班禪額爾德尼”,并規定以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1727年,雍正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規定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準,乾隆帝設立金瓶掣簽制度;在④河北承德,清朝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建造承德避暑山莊,并在山莊外圍修建十二座宏偉的喇嘛廟,每年指定蒙古王公輪流避暑山莊覲見,陪同皇帝打獵、習武,并給予賞賜,達到“合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的目的,外八廟和避暑山莊實際上起到了清朝第二個政治中心的作用,對于加強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發揮了重要作用;在①新疆地區,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等。清政府在處理民族關系時采取的“恩”體現在在①新疆地區,清乾隆帝時,準噶爾上層貴族大小和卓發動反清叛亂,建立割據政權,乾隆帝派兵平定叛亂;清朝乾隆帝時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叛亂。
故答案為:(1)閉關鎖國的政策;積極影響: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消極影響: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而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清政府與世隔絕,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2)恩:②地西藏:冊封“達賴”“班禪”;④地河北承德: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莊,并在山莊周圍修建了宏偉的藏傳佛教廟宇。
威:①地新疆:平定準噶爾叛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時期的閉關鎖國政策及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的相關史實,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清朝時期閉關鎖國政策及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的相關史實。
22.(2021八下·諸暨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鄭和是明代杰出的航海家,1405~1433年,他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岸和紅海沿岸。他秉承明政府命令,同亞非各國發展和平友好關系,各國也派使節和明朝通好。
材料二:……我在1492年發現新大陸以及大批島嶼……而王上依據我的陳述,在我所發現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我征服該島使他的居民納貢。
一一哥倫布的遺言(節錄)
材料三:鄭和下西洋比歐洲航海家哥倫布、達·伽馬和麥哲倫的航行都早得多,運航規模也大得多。但鄭和下西洋后,明朝的經濟仍然是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體,資本主義經濟仍處于萌芽階段。而歐洲在新航路開辟以后,資本主義經濟卻得以迅速發展。
(1)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哪里?遠航的目的是什么又有何歷史意義?
(2)鄭和下西洋和歐洲航海家開辟新航路,對明朝和歐洲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截然不同的結果,試說說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
【答案】(1)最遠達到:非洲東岸和紅海沿岸目的:宣揚明朝國威,加強海外聯系等歷史意義: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2)鄭和下西洋主要是為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進行友好往來,增進明王朝與海外各國的友誼,以政治目的為主。同時在與各國交往過程中厚往薄來,造成國庫虧空;而歐洲新航路開辟以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大西洋沿岸國家隨之發動對非洲、美洲等地的殖民侵略,搶占市場,進行血腥的資本原始枳累,資本主義經濟從而得以迅速發展。
【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解析】【分析】(1)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和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七次下西洋,經歷亞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2)鄭和下西洋主要是為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進行友好往來,增進明王朝與海外各國的友誼;而歐洲新航
路開辟以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大西洋沿岸國家隨之發動對非洲、美洲等地的殖民侵略,搶占市場,進行血腥的
資本原始積累,資本主義經濟從而得以迅速發展。因此說鄭和下西洋和歐洲航海家開辟新航路,對明朝和歐洲的
經濟發展帶來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故答案為:(1)最遠到達:非洲東岸和紅海沿岸。目的:宣揚明朝國威,加強海外聯系等。歷史意義: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2)鄭和下西洋主要是為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進行友好往來,增進明王朝與海外各國的友誼,以政治目的為主。同時在與各國交往過程中厚往薄來,造成國庫虧空;而歐洲新航路開辟以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大西洋沿岸國家隨之發動對非洲、美洲等地的殖民侵略,搶占市場,進行血腥的資本原始枳累,資本主義經濟從而得以迅速發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鄭和下西洋、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史實。
23.(2019八下·諸暨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二:“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個人或同一個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如果司法權不同立法權和行政權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權同行政權合二為一,法官便將掌握壓迫者的力量。”
材料三、1792年創作的《馬賽曲》的歌詞中寫道:前進!祖國的兒郎,那光榮的時刻已來臨!專制暴政在壓迫著我們,我們的祖國鮮血遍地……公民們,武裝起來!公民們,投入戰斗!前進前進!萬眾一心!把敵人消滅……
(1)材料一、二分別是哪位思想家的觀點?為限制君主權力,他們還提出什么主張?
(2)請你運用所學知識,給材料加點部分作出注釋。
(3)路易十六被捕后,在獄中閱讀了啟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嘆道:“原來是伏爾泰和盧梭毀了法國!”結合史實,分析路易十六發出如此“感嘆”的原因。
【答案】(1)黃宗羲;孟德斯鳩;主張:黃宗羲——廢“一家之法”,立“天下之法”;孟德斯鳩——主張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
(2)“專制暴政在壓迫著我們。我們的祖國鮮血遍地”指的是:法國大革命爆發后,歐洲各國君主同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相互勾結.發動武裝干涉,革命處于危機中。
(3)伏爾泰和盧梭是17、18世紀啟蒙運動的思想家,提倡天賦人權,反對君主制。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一次偉大實踐。1792年法國大革命廢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國。路易十六最終被推上了斷頭臺。
【知識點】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信息可知是是黃宗羲;依據材料二“如果司法權同行政權合二為一,法官便將掌握壓迫者的力量”的信息可知是孟斯鳩。主張:黃宗羲依據所學可知是廢“一家之法”,立“天下之法”;孟德斯鳩依據材料二可知是主張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2)“專制暴政在壓迫著我們。我們的祖國鮮血遍地”指的是:依據材料和所學可知是法國大革命爆發后,歐洲各國君主同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相互勾結.發動武裝干涉,革命處于危機中。(3)依據所學從伏爾泰和盧梭是17、18世紀啟蒙運動的思想家,提倡天賦人權,反對君主制以及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等回答。
故答案為: (1)黃宗羲、孟德斯鳩。
主張:黃宗羲——廢“一家之法”,立“天下之法”。
孟德斯鳩——主張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
(2)“專制暴政在壓迫著我們。我們的祖國鮮血遍地”指的是:法國大革命爆發后,歐洲各國君主同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相互勾結.發動武裝干涉,革命處于危機中。
(3)伏爾泰和盧梭是17、18世紀啟蒙運動的思想家,提倡天賦人權,反對君主制。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一次偉大實踐。1792年法國大革命廢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國。路易十六最終被推上了斷頭臺。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黃宗羲、孟德斯鳩的思想和啟蒙思想的影響。
24.(2021八下·諸暨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公元 1500 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不可思議的是,開啟人類這一歷史大幕的,并不是當時歐洲的經濟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歐洲大陸西南角上兩個面積不大的國家。
材料二:“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的革命,這是歐洲范圍的革命。它們不僅僅是社會中某一階級對舊政治制度的勝利,它們產生了歐洲社會的新政治制度……”
——馬克思
材料三:“所有正確的或合理的事情都為分離做辯護,被殺死的人的鮮血和造化的啜泣聲在喊著:現在是分手的時候了。”
——美國思想家托馬斯·潘恩1776年發表的《常識》
(1)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材料一中“兩個面積不大的國家”是如何開啟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的。
(2)材料二中1789年革命中頒布的綱領性文件是什么? “新的政治制度”在英國表現為哪一政治體制?
(3)潘恩呼吁“分手”的雙方是指誰?試列舉相關史實說明是如何實現 “分手”的。
【答案】(1)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在了新航路開辟的前列,葡萄牙人迪亞士發現了好望角,葡萄牙貴族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到達美洲,麥哲倫船隊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環球航行。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2)《人權宣言》;君主立憲制
(3)北美殖民地;英國;
1778年,大陸會議通過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的統治獨立。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解析】【分析】(1)15世紀,歐洲國家開始新航路開辟,最早進行新航路開辟的兩個國家是西班牙、葡萄牙。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資助下從西班牙起程,橫渡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航行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發現了一個原來不被歐洲人所知的新大陸。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從葡萄牙出發向東航行繞過非洲大陸發現了好望角。1497年葡萄牙人達 伽馬率領船隊沿著這條航道到達印度等地,是第一個開辟了通往東方的新航路。1519年-1522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麥哲倫率領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歐洲,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2)法國大革命中,1789年資產階級制憲會議頒布《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人權宣言》是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3)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1775年北美13個殖民地爆發了北美獨立戰爭,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潘恩呼吁“分手”的雙方是指北美殖民地和英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
故答案為:(1)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在了新航路開辟的前列,葡萄牙人迪亞士發現了好望角,葡萄牙貴族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到達美洲,麥哲倫船隊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環球航行。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2)《人權宣言》;君主立憲制。
(3)北美殖民地;英國;1776年,大陸會議通過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的統治獨立。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法國大革命、君主立憲制、美國獨立戰爭的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25.(2021八下·諸暨月考)康乾盛世,這個處于世界大勢發生空前劇變大背景下的古代盛世,具有比以往盛世更豐富的歷史內涵。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1750—1830年世界制造業產量的相對份額(部分)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整個歐洲 23.2% 28.1% 34.2%
英國 1.9% 4.3% 9.5%
中國 32.8% 33.3 29.8%
材料二:177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華,受到乾隆皇帝接見。事后,馬戛爾尼感慨到:“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間沒有沉沒。”
材料三:法國政治家阿蘭.佩雷菲特以馬戛爾尼訪華為背景,寫成《停滯的帝國一兩個世界的撞擊》一書,對當時的中國進行了深刻的剖析:
◎中華帝國是一個神權政治專制國...中國的歷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復而已。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生。
◎給予孔夫子啟示的或孔夫子給予啟示的“經文”包含對所有困難的解決辦法。這本書里一切都說到了。要改變其中的任何內容都將是自負的表現。
◎除了路易十四的同代人康熙大帝之外,所有的清朝皇帝變成主人后只想太太平平地享受他們的獵獲物。為了更好地占有中國,他們又加上了一道鎖。
(1)根據材料一,你能讀出“康乾盛世”時有何“成就”與“隱患”
(2)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思想、外交方面說明為什么在“盛世”局面下的清王朝卻被看成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
(3)上述材料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答案】(1)成就:在1750-1800年間中國的制造業產量超過整個歐洲,一直處于領先地位。隱患:1800年后,中國制造業產量相對份額有所下降,歐洲占比不斷提高,英國制造業產量快速增長。
根據材料一,1750-1830年,英國的經濟發展呈何變化趨勢?與同一時期的中國經濟相比較,英國的經濟是一種什么性質的經濟?
發展迅速;資本主義經濟
(2)政治: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經濟: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重農抑商;文化:大興文字獄,八股取士,文化專制;對外:閉關自守
(3)改革是一個國家不斷前進發展的動力,要堅持對外開放,與時俱進,緊跟世界發展潮流,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發展經驗等。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
【解析】【分析】(1)成就:依據材料一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在1750-1800年間中國的制造業產量超過整個歐洲,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隱患:依據表格的信息從1800年后,中國制造產量相對份額有所下降而歐洲占比不斷提高以及;英國制造業產量快速增長回答。
(2)依據所學,政治從君主專制空前加強;經濟從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外交從閉關鎖國方面回答。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成就:在1750-1800年間中國的制造業產量超過整個歐洲,一直處于領先地位。隱患:1800年后,中國制造業產量相對份額有所下降,歐洲占比不斷提高,英國制造業產量快速增長。發展迅速;資本主義經濟。
(2)政治: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經濟: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重農抑商;文化:大興文字獄,八股取士,文化專制;對外:閉關自守。
(3)改革是一個國家不斷前進發展的動力,要堅持對外開放,與時俱進,緊跟世界發展潮流,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發展經驗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康乾盛世、清朝的社會危機、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康乾盛世、清朝的社會危機、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盟| 临邑县| 珠海市| 汝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西宁市| 黎平县| 汉川市| 句容市| 奇台县| 凌云县| 咸丰县| 宿州市| 和硕县| 讷河市| 井研县| 赤城县| 永春县| 陆川县| 安新县| 普陀区| 宁津县| 来凤县| 浏阳市| 招远市| 友谊县| 时尚| 建始县| 宜兴市| 辽中县| 巴青县| 安徽省| 榆中县| 仪征市| 盐边县| 离岛区| 壶关县| 平山县| 莎车县| 噶尔县| 筠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