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公開“三公經費”山東 徐杰【熱點背景】2011年11月21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機關事務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機關運行經費支出公開制度,定期公布“三公”經費,禁止挪用其他預算資金用于“三公”支出。“三公”經費是指用財政撥款開支的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政府“三公”經費的支出情況,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命題意圖】公開“三公”經費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為本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對我國傳統民本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其目的是“為民”、“福民”。 也體現了公民是國家的主人,依法享有監督權的體現。【主觀題專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2011年5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98個中央部門要公開2010年度“三公”經費決算數和2011年“三公”經費預算情況,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比照中央財政做法,并做好部門預算、“三公”經費等公開工作。截止2011年8月10日絕大部分中央部門都按要求公開了“三公”經費,“三公”經費公開既是政府部門的道德義務,又是行政義務,還是法律義務。信息公開是第一步,重建人大及公眾對政府花錢的實質監督權才是終極目的。(1)結合材料,從政治生活的角度說明國務院為什么要求中央部門公開“三公”經費?【答案】(1)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中央部門公開三公經費有利于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②我國公民依法享有監督權,中央部門公開三公經費有利于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③我國政府是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要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中央部門公開三公經費是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的客觀要求;④我國政府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中央部門公開三公經費是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的客觀要求,也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⑤中央部門公開三公經費有利于維護人民當家做主地位,有利于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公眾的監督,有利于樹立政府的權威,有利于發揚民主,化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材料二(2)請說明材料一體現了政治生活中對政府的哪些監督方式。(3分)材料三 隨著政府“三公”經費公開的部門數目不斷增加,也聽到了公眾各種各樣的質疑:“公開的數據可信嗎?是不是真的?”“一些數據是‘霧里看花’,沒有項目的細化,根本看不懂!”“各部門想公開就公開,不想公開就不公開,有沒有準兒呀”……(3)結合材料三,運用政治生活的相關知識,談談你對公眾質疑的看法。【答案】(2)①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工作,體現了外部監督中的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②通過媒體報道向公眾公開市級單位的“三公”經費,體現了外部監督中的社會與公民的監督。③在國務院的要求下公開“三公”經費,體現內部監督中的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監督。(3)①公眾的質疑是公民行使監督權的體現。②國家一切權利屬于人民,公民有監督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權利。有助于改進政府機關和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助于激發廣大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③公民應勇于使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監督權,自覺履行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采取合法的方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政府應自覺接受監督,進一步完善信息公開制度,堅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權威。來自《**報》的一則新聞》某市財政局長在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本市2010年市級決算時,首次公布了本市市級財政“三公”經費數據:“經匯總,2010年市級單位的“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合計11.3億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用1.3億元;公務接待費0.9億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9.1億元(購置費3.3億元,運行維護費5.8億元)。”這是國務院辦公室印發《關于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府服務的意見》后,北京市在全國各省區市中率先實現“三公”公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