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七: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一、背景資料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客觀要求,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舉措,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不斷完善,我國經濟建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改善,對精神文化產品在質和量兩個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科學發展作為我們時代的主題,要求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要求能夠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文化建設大發展大繁榮局面的出現。一個文明進步的社會必然是物質財富和精神文化共同進步的社會,一個現代化的強國必定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協同發展的國家。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提高綜合國力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文化既是支撐、引領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又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而且文化產業直接就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翼,文化建設還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而對生產力的發展起著巨大推動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文化與經濟和政治日益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促進文化繁榮,大力發展作為“軟實力”的文化,已經成為全面增強綜合國力、提高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全球文化多元發展的必然要求。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載體,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中,文化多元化是民族精神保持獨立、世界文化生態保持平衡的重要基礎。各民族文化只有自覺、自信、自強,不斷繁榮發展,才能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態度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才能避免被西方文化霸權同化的命運,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拓展文化權益,維護文化安全,推動世界文化多元化進程。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它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正確區別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文化事業是指弘揚主旋律,提倡高雅文化的文化產品,例如公益性宣傳,教育的產品等,作為公共的大眾文化事業來建設。文化產業是指屬于群眾個性喜好,愿意花錢享受,有市場,能盈利的項目。二、考點鏈接見時政導向P115三、命題視角1.以文化產業為視角,考查文化產業發展的作用例:文化產業具有優結構、擴消費、增就業、促跨越、可持續的獨特優勢和突出特點。請選擇其中兩個特點,運用經濟常識,分析說明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原因。2.以產業發展的要素為視角,考查影響發展文化產業的因素。例:使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受到市場環境、國家政策導向、對外開放成效等諸多因素影響,運用經濟常識有關知識選擇其中一個因素談談當前如何加快發展文化產業?3.區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兩個概念從真理的條件性、具體性原理出發,簡評“文化體制改革就是搞文化產業化”的觀點。4.運用政治常識論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保證。5.從黨的領導地位、領導方式等角度考查黨是文化大發展的領導力量6.以弘揚民族精神、傳統文化、城市精神、社會風尚等角度談發展文化建設的重要性。7.以網絡文明的角度考查道德、法律意識與制度對于網絡秩序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德治與法治、公民有序參與等)8.以價值觀作用、意識的能動作用等角度說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意義。9.以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說明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嘉定區提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