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十四:上海需要關注的重大時政一、背景材料概述1、 【政治政策類】(1)2011年11月11日至12日召開的中共上海九屆市委十六次全會通過《中共上海市委關于貫徹〈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意見》,強調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力弘揚和培育城市精神,倡導公正、包容、責任、誠信的價值取向,提出到2020年把上海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2)下決心減少“四個依賴”,“創新驅動、轉型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四個中心”建設深入推進 “十二五”開局之年,上海大力推進“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下決心減少對重化工業、投資拉動、房地產發展、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依賴,全市生產總值預計比上年增長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12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第三產業成為拉動上海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其從業人員占整個社會從業人員超過50%,實現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60%,貢獻財政收入占全市比重超過70%,利用外資占比超過80%,上海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邁出實質性的關鍵步伐。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項目在滬開工,成為世界最大的展覽設施,標志“部市合作”深入推進,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進入新階段;陸家嘴—外灘金融集聚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在全國率先開展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航運運價指數交易正式推出,國際航運發展綜合實驗區進展順利,上海“四個中心”建設深入推進。(3)國務院決定在上海試點深化增值稅制度改革國務院10月26日決定,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等開展深化增值稅制度改革試點,逐步將目前征收營業稅的行業改為征收增值稅。2、【人大換屆選舉】根據憲法關于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5年的規定,自2011年起,全國縣鄉兩級人大將進行新一輪換屆選舉工作。這次縣鄉兩級人大換屆選舉,是2010年3月選舉法修改后首次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更好地體現人人平等、地區平等、民族平等。這是我國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據有關部門統計,這次換屆選舉將產生縣鄉兩級人大代表200多萬人,涉及縣級政權2000多個、鄉級政權3萬多個。參加這次縣級人大代表選舉的選民將達9億多人,參加鄉級人大代表選舉的選民將達6億多人。數億選民通過縣鄉兩級人大換屆選舉,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實踐。3、【民生問題】房地產調控、養老保障、公租房、醫療保障、勞動就業等上海堅決貫徹執行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房價上漲勢頭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區域穩中有降。全面推進“四位一體”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全年新開工建設和籌措保障性住房1700余萬平方米;新增廉租房受益家庭達6000多戶;全面推開共有產權保障房(經濟適用住房)申請供應工作,準入標準進一步放寬;公共租賃住房實現部分入住;加快推進大型居住社區建設,啟動建設限價商品房試點。12月,新農保制度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7月,在滬就業的外來從業人員和郊區用人單位從業人員納入本市城鎮職工社會保險范圍。5月,上海公布《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的實施意見》和《上海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提出兩年內實現人人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覆蓋。4、【各種安全問題】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網絡安全、環境問題等6月9日,“11·5”特別重大火災事故處理決定公布,54名事故責任人受到嚴肅處理。“染色饅頭”事件和“9·27”軌交10號線追尾事故的相關責任人也分別受到嚴肅處理。為應對特大型城市安全挑戰,上海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運行安全和生產安全工作的意見》,要求真正把確保城市運行安全和生產安全放在各項工作首位。成立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強調通過最嚴的執法、最嚴的監管、最嚴的準入、最嚴的處罰、最嚴的問責,努力使上海成為全國食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5、【其他】(1)6月29日,上海隆重集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我們共產黨人”大型展覽、“唱支歌兒給黨聽”大型歌會等系列活動生動展示黨的光輝歷程,大力弘揚黨的誕生地的光榮傳統。(2)上海各界人士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10月9日舉行,反映辛亥革命與上海深厚淵源的“辛亥革命在上海”文獻文物展、辛亥百年美術作品展等紀念活動反響熱烈。影視創作領域推出電視劇《開天辟地》、電影《辛亥革命》等一批慶祝建黨90周年、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佳作。(3)12月24日,連接上海崇明和江蘇啟東的崇啟大橋正式竣工通車。6月30日,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橋站的京滬高速鐵路正式通車運營,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最長、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6月8日,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建成通水,全上海超過千萬人口喝上了優質的長江水。(4)7月16日至31日,2011年我國舉辦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體育賽事——第14屆國際泳聯世界錦標賽在上海成功舉辦。這是世界游泳錦標賽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盛會,同時也是這項大賽首次來到中國。(5) 5月3日,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上海市主要數據公布:全市常住人口2301.91萬人,其中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897.70萬人,占39.00%。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上海外來常住人口增長迅速,老齡化步伐有所減緩,高學歷人口快速增長,每千人來自大陸以外比重在全國各省市中居首位。(6)王振義榮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上海科技人第三次抱得“五朵金花”1月14日,一批科學家與科技創新成果在京接受國家表彰,上海共有57個項目和個人獲獎。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教授王振義榮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成為第三位獲此殊榮的上海科學家。上海獲獎項目和個人占全國授獎總數的15.9%,覆蓋國家科技獎勵全部五大獎項,這是上海第三次在同一年度囊括我國科技界“五朵金花”。二、聯系教材知識點【經濟常識】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生產力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科學技術。地位: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科技進步在社會財富增長中的決定性作用日益突出。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表現在:a.促進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生產過程的自動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b.節約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資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產品的質量更高,性能更優(結合價值形成!)c.促進生產和生態環境的平衡、協調,實現清潔生產,使經濟增長可持續進行。3、社會主義社會生產的目的是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使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實現共同富裕。4、積極發揮財政的重要作用,實現社會公平。5、市場經濟需要法律保障,市場經濟需要道德建設。6、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規范個人收入分配秩序。7、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又要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宏觀調控手段、目標。【政治常識】1、政治與經濟的關系。政治的反作用。2、我國的國家性質與國家職能的關系,我國政府行使組織和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職能、協調人民內部的關系和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職能、管理經濟的職能和組織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等。3、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對人民負責,要堅持依法行政,建設務實高效的責任政府,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責任政府與服務政府展開。4、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5、中國共產黨的地位和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中國共產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6、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們當家作主。我國選舉制度的特點,公民參加選舉的重要性。【哲學常識】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一切從實際出發。2、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整體與部分關系。整體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反之,部分也制約著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作用。要樹立全局觀念,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3、變化發展的觀點。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4、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社會歷史的創造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三、命題思路和角度1、從時政熱點的行為主體命題:政府的角度、市民的角度、企業的角度等。2、運用經濟常識相關知識點來分析市場經濟條件下,既要找市場,又要找市長。3、運用政治常識歸納材料所反映的社會現象的實質,說明黨和政府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中必要性、作用及其他們如何進行文化建設。4、運用哲學常識分析我國人大換屆選舉的必要性。四、精選例題(一)單選題1.(普陀一摸)2011年7月,上海第二批經濟適用房申請又降低門檻:人均月收入標準從“2900元以下”放寬到“3300元以下”,人均財產標準從“少于9萬元”放寬到“少于12萬元”,更多上海百姓將一圓“住房夢”。這體現上海市政府努力建設( C )A.法治政府 B.責任政府 C.服務政府 D.民主政府2.(閔行一摸)上海市將在三年內,加快建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城市,努力建成( B )A.和諧城市 B.智慧城市 C.文明城市 D.科技城市3.(黃浦一摸)2011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上海市第九屆委員會第十六次全體會議全面部署推動上海文化改革發展,倡導公正、 、責任、誠信的價值取向。( A )A.包容 B.正義 C.友愛 D.民主(二)不定項選擇題1.(楊浦一摸)2011年以來,“地溝油”、“染色饅頭”、“牛肉膏”等食品安全問題,將餐飲市場攪得人心惶惶。要有效防范此類事件的發生需要( BD )A.市場通過價格信號來傳遞供求信息,實現資源配置B.食品安全需要企業樹立自我負責的道德意識、政府加強管理、社會加強監督C. 政府要積極參與食品生產企業的生產經營,確保食品安全D.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既需要道德的支撐,又需要法律的保障2.(奉賢一摸)上海某區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在2000年、2004年、2008年和2010年分別為42.5%、40.6%、36.7%、35.6%。這一變化趨勢表明該區居民( BC )A.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增加 B.家庭食品支出額在總支出中比重減少C.消費結構不斷改善,生活水平在提高 D.以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消費為主(三)簡答題1.下圖為上海市市政府實事工程實施的流程圖,請運用政治常識,根據下圖,簡要回答:(1)將上圖字母所對應的內容填寫在答題紙上。(2分)(2)請從我國國家性質和政府建設目標角度簡要說明上海市政府實事工程實施流程的原因。2.(長寧一摸)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實名認證的政務微博“上海發布”微博平臺,11月28日上午在新浪網、騰訊網、東方網、新民網同時上線,引起網友熱烈關注,20分鐘內粉絲總數破萬。截至28日11時,“上海發布”微博平臺已經發布了“每周一公布菜價抽查情況”、“我最喜歡的保障房——上海市保障性住房設計評選活動”等信息。依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 “上海發布”微博平臺的開通,體現了我國政府哪一建設目標?(2分)(2)請分別從“政府職能”和“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最終實現”的視角,簡要說明上海市政府開通“上海發布”微博平臺的原因。(5分)3. 目前在災害監測預警機制方面,上海市氣象、防汛、地震、海洋災害、傳染病、消防、旅游安全等監測預警預報體系已初具規模。如災害性天氣交互式預警預報系統已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氣象災害預警時效由30分鐘提高到45分鐘。此外,本市正在探索不同災種管理部門之間進行聯合預警、集中發布的工作模式,進一步提高預警的效能。(1)運用唯物辯證法的有關知識,簡要回答災害與監測預警預報體系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2分 )(2)你認為不同災種管理部門之間怎樣才能進行聯合預警?(選擇哲學的一個觀點回答)(4分)(四)分析說明題閱讀材料,完成35題:材料一:我國政府堅持把增加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積極的就業政策,確立了“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就業方針。為引導農民按需有序流動就業,國家制定了《2003——2010年全國農民工培訓規劃》,對農村勞動力開展引導性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整體素質和就業能力。2006年起上海市政府根據國家規劃啟動了上海市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從2010年開始,上海市政府在火車站廣場豎起LED大屏幕,使新來滬就業的農民工一出火車站,就能方便地獲得與就業相關的信息。表:不同地區農民工月均收入及增幅2008年 2011年 增幅東部地區 1352元 1422元 5.2%中部地區 1275元 1350元 5.9%西部地區 1273元 1378元 8.2%圖:外出農民工就業地域分布比例(單位:%)35.(1)上述表和圖分別反映了哪些經濟現象?( 6分)(2)近年來,東部地區民營企業出現了“用工荒”,一些企業難以找到所需的農民工。“用工荒”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小張認為“用工荒”是一個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一定程度上“慌”了企業,企業和政府都應高度重視;小王認為,“用工荒”與勞動力價格太低有關,企業只要大大提高工資,“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業也沒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則認為,“用工荒”是市場運行過程中的自然現象,不必大驚小怪。只要讓“看不見的手”繼續發揮作用,“用工荒”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運用勞動和就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關知識評析其中一位同學的觀點。(8分)2. 2011年9月, 公安部成功破獲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案件,由此,“地溝油”流向餐桌的傳聞得到證實。“地溝油”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有市民認為只要在生產和流通環節加強管理,“地溝油”就會銷聲匿跡,理由在于:(1)在生產環節加強管理,依法嚴厲打擊 “地溝油”生產者,可以從源頭上解決問題。(2)在流通環節上加強管理,依法嚴厲打擊 “地溝油”銷售者,可以讓“地溝油”失去交易市場。運用內外因辯證關系知識,分析和評價該市民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觀點。(14分)(寶山區提供)市政府網上發布實事項目意向,征集市民建議市民提出意見和建議市政府綜合市民意見確定并實施實事項目政府努力建設服務政府和A市民網上評議市政府實事項目成效公民依法參與B和民主監督2011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