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2年中考歷史復習熱點專題:中日關系史【熱點聚焦】日本是一個經濟大國,與中國近鄰。中日兩國同為亞洲大國,中日關系影響著亞洲的穩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中日關系是當今世界最主要的關系之一。古代日本長期以中國為師,明治維新以后,日本強大起來,屢次侵略中國。今天,日本右翼勢力不僅不思悔改,而且竭力掩蓋侵略的罪行,美化侵略戰爭,給兩國關系蒙上陰影。日本發展史及中日關系是中考命題的又一個熱點,須重點掌握。【課本鏈接】一、日本國別史(一)日本發展史1、646年,日本仿效中國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2、12世紀末,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將軍掌握實權,1868年幕府統治被推翻;1868年日本進行明治維新,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3、19世紀末20世紀初,向帝國主義過渡,發動甲午中日戰爭,獲取大量的侵華利益;4、一戰期間,1917年加入協約國作戰,成為戰勝國;5、1919年參加巴黎和會,企圖使山東合法化;1921--1922年參加華盛頓會議,受到英、美抑制;6、20世紀30年代,日本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建立了法西斯專政,亞洲的策源地形成;7、二戰中,日本企圖建立東亞—太平洋共榮圈,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侵略中國,1937年發動七七事變,進行了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發動太平洋戰爭,1945年,廣島和長崎遭受美國原子彈的襲擊,損失慘重,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無條件投降;8、二戰結束后,日本被美軍占領。日本利用各種因素,使經濟高速發展,20世紀70年代躍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并開始謀求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的地位,主要是爭取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9、20世紀80年代,日本制定了“科技立國”的戰略;但法西斯勢力并未根除,軍國主義勢力有所抬頭。(二)日本發展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啟示:中國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堅持對外開放,不斷引進國外的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學習外國的先進文化,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等。二、中日關系的曲折歷程:1、古代中日關系:(1)唐朝時,中日交流密切,日本多次派遣使團到中國學習,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對日本有深遠的影響,646年日本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2)明朝后期,倭寇騷擾中國沿海,戚繼光抗倭,肅清倭患。2、近代中日關系:日本大肆侵華(1)1894年--1895年,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2)1900--1901年,參加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3)1919年,巴黎和會上,日本企圖使山東的權利合法化,引發了中國的五四運動;1921--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上,被美國所排擠,簽訂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4)日本發動侵華戰爭(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東北;1932年發動一二八事變,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七七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戰爭,并制造了南京大屠殺),中國進行了抗日戰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取得勝利,臺灣也回到祖國的懷抱。3、現代中日關系:從冷凍走向復蘇,曲折前進(1)新中國成立后,日本追隨美國對中國采取敵視政策;(2)中日建交:20世紀70年代,中日關系從對抗走向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建交;(3)1972年至今,中日一直處于和平交往時期,友好合作共同致力于亞太地區的和平是中日關系的主流,但中日圍繞歷史和現實問題也存在著矛盾斗爭,如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美化侵略、篡改歷史教科書,掩蓋侵略罪行、日本擴充日本國民自衛隊并參加海外軍事活動、領土之爭,釣魚島歸屬問題、海洋資源之爭、臺灣問題,日本插手臺灣事務,支持臺獨等,這些也成為中日交往的主要障礙。(4)中日關系的現狀:目前雙方仍處于政冷經熱的時期,政治上的分歧對兩國的經濟發展與經濟合作產生了不利的影響,特別是歷史問題。2006年10月,日本新當選的首相安倍晉三訪問中國,結束了兩國高層5年以來互不訪問的歷史,雙方均表示改善兩國關系。4、如何發展中日關系日本政府應正視歷史,以史為鑒,信守和平承諾,妥善處理歷史問題;中日兩國應增進了解,擴大共識,;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不斷加強兩國人民的友好和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牢記歷史,珍愛和平,求同存異,和平共處,開創未來等。鞏固和擴大經貿合作;妥善處理臺灣問題;加大在國際問題上的溝通與協調。【真題熱身】【2007年安徽中考】四、活動與探究(本題12分)16.某班開展了一次主題活動課,著重探尋17世紀至20世紀初英國、美國和日本三國的近代崛起歷程。老師在黑板上抄錄了以下材料:請你參加該班的主題活動,就英、美、日三國崛起中的重大事件探究三國崛起的主要因素、對近代中國帶來傷痛,以及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你有關如何做等三個方面,寫一篇歷史小短文。要求:①主題突出,觀點正確,論從史出;②標題自擬,300字以內;③不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校名、姓名,否則會被扣分。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按照崛起中的主要因素(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日本明治維新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美國建立了民主政治體制,進行了制度創新;美國通過獨立戰爭贏得了國家獨立,南北戰爭則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日本明治維新體現了日本善于學習,重視教育;工業革命極大提高了生產力;通過殖民擴張擴大了世界市場,積累了資本等)、對近代中國塞的傷痛(如:三國發動或參與了侵華戰爭,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被強加給中國人民,一再割地、賠款、喪權,國家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不斷遭到破壞,中,華民族的危機一步步加深)、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你有關如何做(如: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發奮圖強,努力提高自己妁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三個方面采意給分。[答出緊扣題意、觀點正確、言之成理的其它內容亦可;若能較為完整地答出以上三個方面,且語言簡潔流暢的加1--2分,但該大題總分不得超過12分]一等(10—12分):主題明確,條理清晰,論從史出,語言流暢;二等(6-9分):主題較明確,條理較清晰,史實較清楚,語句通順三等(5分及以下):主題不夠明確,史實不清,語句不夠通順。【2008年吉林中考】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鴉片戰爭之后,帝國主義又相繼發動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使帝國主義亡華野心始終不能得逞。材料二: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發動全國侵華戰爭。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國共兩黨再度合作,并肩抗戰。經過全民族八年艱苦卓絕的殊死斗爭,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偉大勝利。(1)結合材料寫出抗擊日軍侵略的清軍將領和抵抗八國聯軍侵華的民間組織。(2分)(2)結合材料二寫出抗戰中兩例著名戰役及抗戰勝利的標志。(3分)(3)結合上述材料和史實,談談你的認識。參考答案15.(1)鄧世昌等(1分)義和團(1分)(2)戰役:平型關大捷(或平型關戰役)、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等。(答出以上要點之一即可得1分)(共2分)標志: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1分)(3)中華民工族(或中國人民)具有敢于抗擊侵略的英雄氣概或斗爭精神;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斗爭使帝國主義不能滅亡中國;只有全民族團結起來,才能取得反侵略斗爭的徹底勝利;要學習先輩的愛國精神等。(答出以上要點之一即可給分;其他答案觀點正確,符合題意也可給分)(1分)【2011年安徽中考】分析與探究(12分)17.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引發了福島核泄漏。事件發生后,某校九年級(1)班同學開展了“科技革命與日本”的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回眸歷史】圖一:1853年佩里艦隊到達日本港口 圖二:日軍轟擊重慶 圖三:廣島原子彈爆炸⑴圖一中艦只所使用的動力是______;圖二中飛機是第______次科技革命的產物。(2分)【論從史出】⑵同學們通過探究“三次科技革命對日本的影響”,分別得出“恥辱與振興”、“瘋狂與罪惡”、“傷痛與崛起”的結論。請結合上述圖片和所學歷史知識簡要說明。(6分)“恥辱與振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瘋狂與罪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傷痛與崛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讀史明智】⑶面對是否繼續發展核能產業,同學們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應繼續發展, 另一種認為應停止發展。你支持哪一種觀點并說出你的理由(只答觀點未說明理由不得分)(4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17、(1)蒸汽機(蒸汽);二。(2分)(2)國門被打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2分)發動一系列侵略戰爭,給鄰國和世界帶來痛苦災難。(其它符合題意也可得分,2分)二戰期間日本遭受到原子彈襲擊(或福島核泄漏);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強國。(2分)(3)第一種:繼續發展。因為能源的需求量大,核能是新能源,潛力大;堅持安全、創新、和平利用核能;加強國際合作和環境保護。第二種:停止發展。因為這種產業危險性非常大,可能會造成核災難;發展其它新能源進行替代;很難規避自然災害對核電的破壞。(答任何一種觀點,言之有理,都可酌情給分。4分)第一層次:觀點明確,論證充分,層次清晰,表述準確。(得3-4分)第二層次:觀點明確,論證不夠充分,表述不夠準確。(得1-2分)第三層次:有觀點,未論證。(得0分)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