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嵊州市十二校聯考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人文地理·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嵊州市十二校聯考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人文地理·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
…………○…………外…………○…………裝…………○…………訂…………○…………線…………○…………
) (
※※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
) (
…………○…………內…………○…………裝…………○…………訂…………○…………線…………○…………
)
登陸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嵊州市十二校聯考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人文地理·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0七上·嵊州期末)為順利通過“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嵊州市各社區工作人員和黨員志愿者組成“平安巡防隊”,在社區內展開巡邏,這是社區在實行 。( )
A. 管理功能 B. 政治功能 C. 經濟功能 D. 文化功能
2.(2020七上·嵊州期末)唐代詩人白居易詩日:“人間四月盡芳菲,山寺桃花始感開"。從地理學角度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重要因素是( )
A. 緯度因素 B. 海陸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體感覺
3.(2020七上·嵊州期末)讀圖,完成下面下題。
(1)下圖甲乙丙丁四點最有可能出現瀑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圖中A、B兩個山峰高度相差( )
A.238米
B.46米
C.350米
D.192米
(3)等高線地形圖中陰影區域的地形是( )
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4.(2020七上·嵊州期末)央視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獎食節目展現了中國各地傳統美食的生產、加工工藝。假設該劇組想拍攝我國最早種植水稻的專題片,你認為以下最符合他們拍攝要求的外景地點是( )
A. 元謀人遺址 B. 北京人遺址 C. 河姆渡遺址 D. 半坡遺址
5.(2020七上·嵊州期末)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中,一直流淌著“工匠精神”的基因。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極致、追求品質的精神,造就了下圖中的兩件絕世青銅精品它們鑄造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6.(2020七上·嵊州期末)有學者評論道:“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后定。”下列史實與此評論中“教”“政”“境” 相匹配的是( )
A. 儒家思想、分封制、西域都護
B. 罷黜百家、郡縣制、北擊匈奴
C. 儒家思想、中央集權制、北擊匈奴
D. 道家思想、王位世襲制、萬里長城
7.(2020七上·嵊州期末)小明同學為某單元設計了以下示意圖,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判斷該單元的主題是( )
A. 中華文明的起源
B.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C. 統一國家的建立
D. 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8.(2020七上·嵊州期末)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國堅持中西醫結合,有效促進了患者的順利康復。我國醫學源遠流長,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醫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被后世尊稱為“醫圣”,他是( )
A. 張仲景 B. 華佗 C. 司馬遷 D. 扁鵲
9.(2020七上·嵊州期末)在歷史課上,同學們講了許多關于三國鼎立的故事,下列 故事所反映的史實對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影響最大( )
A. 官渡之戰 B. 赤壁之戰 C. 三顧茅廬 D. 聞雞起舞
二、綜合題
10.(2020七上·嵊州期末)我們班里即將迎來兩位外國交換生,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艾莎來自B________洲,瑞內博來自A ________洲, 這兩個大洲相隔的大洋②是________洋。
(2)大洲B與C的分界線是________海峽,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所在的大洲是________(填字母),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________(填字母)。
(3)E大洲是________,其中獨占一整塊大陸的國家是________。
(4)艾莎一家最有可能信仰的宗教是________,瑞內博屬于________人種。
11.(2020七上·嵊州期末)中華民族的發展史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漢時期我國的民族關系 呈現出明顯的區域特征,即西部的貿易和交流日益頻繁,在漢武帝時期尤為明顯;南方地區的開發和融合加強,而北方邊境卻戰爭不斷。
材料二:“然寄鑿空, 諸后使往老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
——《漢書·張騫傳》
材料三:如果說從平城到洛陽的北魏是漢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隨者……北周政權,折射出中華民族歷史重新走向全國統一的曙光……清朝的統一,建立在魏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礎之上。
——《簡明中國讀本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漢時期"西部的貿易和交流頻繁"通過什么路線實現的?秦漢時期,在北方邊境主要與哪個少數民族戰爭不斷?
(2)材料二中張騫“鑿空”指什么?張騫“鑿空”后,西漢政府設置了什么機構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管轄?
(3)北魏成為“漢化先行者”得益于誰的改革?根據材料三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的歷史作用?
(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從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政府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寫出兩種)
12.(2020七上·嵊州期末)中華文明延綿不絕,統一始終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主流,中國幾千年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傳承、變革有力地保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論中國政治制度,秦漢是一個大變動。——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秦始皇的統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讀書,他的手段是刑罰的制裁;漢武帝的統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讀一種書,他的手段是利祿引誘,結果,始皇失敗了,武帝成功了。——顧頡剛《秦漢的方士與儒生》
(1)材料一的圖示反映了我國什么時期實行的哪一種政治制度?對當時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列舉秦漢在政治制度上的創新。
(3)材料三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讀書”和漢武帝“要人民只讀一種書”分別指什么歷史事件?漢武帝“利祿引誘”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4)請概括上述材料中舉措的共同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一、選擇題
1.【答案】 A
【考點】社區功能
【解析】【分析】根據題中信息可知, 嵊州市各社區工作人員和黨員志愿者組成“平安巡防隊”,在社區內展開巡邏,這是社區在實行管理功能。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社區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區政治功能包括選舉、落實政策等;經濟功能包括社區工廠,超市等;社區文化功能包括文體活動、娛樂活動等;社區管理功能包括組織社區居民進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區衛生、社會保障、文化、計生和治安等各項管理。
2.【答案】 C
【考點】描述氣候的兩大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唐代詩人白居易詩日:“人間四月盡芳菲,山寺桃花始感開"。從地理學角度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重要因素是地形因素。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根據影響自然景觀的因素進行分析解答。圖示地區從山麓到山頂自然景觀呈垂直變化,是由于氣候呈垂直變化造成的,由于受地形因素影響,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來,氣溫下降6℃,從山麓到山頂氣溫不同。降水也有差異。迎風坡降水多,山腳下降水較少,所以自然景觀呈垂直變化。
3.【答案】 (1)A
(2)A
(3)B
【考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陡崖處,并且有河流流經,最有可能出現瀑布。乙地位于山谷出口,落差較小。丙地位于山谷,但沒有河流流經。丁地有河流,但落差很小,不可能出現瀑布。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地的海拔是大于300米,小于350米,B山峰的海拔是大于550米,小于600米。圖中A、B兩個山峰高度相差大于200,小于300米,故答案選A。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3)、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等高線地形圖中陰影區域的地形是盆地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4.【答案】 C
【考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種植水稻。他們還飼養家畜,會制造陶器、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會挖水井。
AB兩項元謀人和北京人不會農業種植,不符合題意;
C項河姆渡遺址是最符合他們拍攝要求的外景地點,符合題意;
D項半坡遺址不符合他們拍攝要求,半坡居民種植粟,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關史實。
5.【答案】 B
【考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青銅文化是古代先進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商朝的青銅器制造規模大,技藝精湛,品種多。其中有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銅器中的精品。
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商朝鑄造圖中的兩件絕世青銅精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商代的青銅器。識記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我國商朝時期青銅器的精品。
6.【答案】 C
【考點】百家爭鳴,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影響很大。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實行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在秦朝建立的,是秦始皇首創的。漢武帝時期,曾派衛青和霍去病出擊匈奴,解除了匈奴對西漢王朝的威脅。故史實與材料評論中“教”“政”“境”相匹配的是儒家思想、中央集權制度、北擊匈奴。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儒家思想、中央集權制、北擊匈奴與題干評論中“教”“政”“境” 相匹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孔子的思想、秦始皇和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準確識記孔子的思想、秦始皇和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
7.【答案】 D
【考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示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三國、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是典型的政權分立時期,同時政權分立各民族相互交往,促進了民族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的融合。故這一時期的特點是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A項中華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不符合題意;
B項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是夏商周的時代特征,不符合題意;
C項統一國家的建立符合秦朝的特征,不符合題意;
D項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是該單元的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點,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示意圖信息。
8.【答案】 A
【考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后世尊稱他為“醫圣”。《傷寒雜病論》重點論述了人體感受風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變化以及如何辨別治療的方法,還提出了“治未病”理論,提倡預防疾病。該書總結了前人的醫學之大成,并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系統的闡述了多種外感疾病以及雜病的辨別和治療,理法方藥俱全,奠定了我國中醫治療學的基礎。
A項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被后世尊稱為“醫圣”,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張仲景的成就。題干關鍵信息是“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醫圣”。
9.【答案】 B
【考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
【解析】【分析】在赤壁之戰后,曹操退守黃河流域一帶,不敢再輕易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勢力得到鞏固;劉備乘機占領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區,又向西進占四川,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赤壁之戰所反映的史實對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影響最大,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赤壁之戰,要求具備對歷史知識的準確理解能力。
二、綜合題
10.【答案】 (1)北美;非;大西洋
(2)白令;D;G
(3)大洋洲;澳大利亞
(4)基督教;黑色
【考點】大洲和大洋,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1)、根據題中信息,艾莎來自B是北美洲,瑞內博來自A是非洲, 這兩個大洲相隔的大洋②是大西洋。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洲B是北美洲與C是亞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所在的大洲是D是南美洲(填字母),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G是南極洲(填字母)。
(3)、根據圖中信息可知,E大洲是大洋洲,其中獨占一整塊大陸的國家是澳大利亞。
(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艾莎一家最有可能信仰的宗教是基督教,瑞內博屬于黑色人種。

【點評】各大洲之間往往以山脈、河流、湖泊、運河、海峽等地理事物為分界線。蘇伊士運河是非洲與亞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是亞洲與歐洲分界線;白令海峽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是德雷克海峽;直布羅陀海峽是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
11.【答案】 (1)絲綢之路; 匈奴
(2)張騫出使西域或張騫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西域都護
(3)北魏孝文帝或孝文帝;為實現全國統一奠定了基礎或促進了全國統一
(4)戰爭、和平交往(友好交往)、和親
【考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絲綢之路和匈奴問題,要求具備準確分析材料信息及知識的識記能力。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武帝時期,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可知,北方邊境主要是與匈奴戰爭不斷。
(2)本題考查張騫通西域和西域都護,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據材料二“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可知,漢武帝為反擊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到過大宛、大月氏等國,獲得了前所未聞的西域資料,也向各國介紹了漢朝的情況。司馬遷將此行稱為“鑿空”。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諸國也紛紛派使者回訪,漢朝終于和西域各國建立了友好關系。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了西域都護府,這是新疆地區正式接受中央政權管轄的開始。
(3)本題考查孝文帝改革,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據材料三“如果說從平城到洛陽的北魏是漢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隨者……北周政權,折射出中華民族歷史重新走向全國統一的曙光……隋朝的統一,建立在魏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礎之上。”北魏成為“漢化先行者”得益于孝文帝的改革。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的歷史作用是為為隋朝的統一奠定基礎。
(4)本題考查中央政府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方式,要求運用所學分析歸納問題。中央政府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方式有:設立管轄機構、友好貿易往來。
故答案為:(1)絲綢之路; 匈奴。
(2)張騫出使西域或張騫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西域都護。
(3)北魏孝文帝或孝文帝;為實現全國統一奠定了基礎或促進了全國統一。
(4)戰爭、和平交往(友好交往)、和親。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考查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西域都護的設置、孝文帝改革等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西域都護的設置、孝文帝改革等相關史實。
12.【答案】 (1)西周;分封制。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
(2)皇帝制、郡縣制、中央集權制度;實施“推恩令”、刺史制度
(3)秦始皇“不要人民讀書”:焚書坑儒;漢武帝“要人民只讀一種書”: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
(4)鞏固(維護、加強)統治或加強中央集權。
【考點】夏、商、西周的興亡,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實行了分封制。西周通過分封制,加強了統治,開發了邊疆,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2)秦統治者在政治體制上建立了郡縣制、皇帝制度和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漢武帝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規定諸侯王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還可以推“私恩”,把王國封地分給其他子弟,皇帝封這些子弟為侯。建立刺史制度,監視地方,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3)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讀書”是指焚書坑儒。漢武帝“要人民只讀一種書”是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利祿引誘”的具體措施有:加強禮制建設,重視儒學,重用儒生,通儒家經典成為求取功名利祿的主要資本;在都城長安興辦太學,讓一些博士去主持教學,招收“弟子員”。
(4)三則材料中的舉措都鞏固了統治,加強了中央集權。
故答案為:(1)西周;分封制。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
(2)皇帝制、郡縣制、中央集權制度;實施“推恩令”、刺史制度。
(3)秦始皇“不要人民讀書”:焚書坑儒;漢武帝“要人民只讀一種書”: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
(4)鞏固(維護、加強)統治或加強中央集權。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分封制、秦漢統治者在政治制度上的創新舉措、秦皇漢武加強思想統治的措施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分封制、秦漢統治者在政治制度上的創新舉措、秦皇漢武加強思想統治的措施。
1 / 1(
…………○…………外…………○…………裝…………○…………訂…………○…………線…………○…………
) (
※※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
) (
…………○…………內…………○…………裝…………○…………訂…………○…………線…………○…………
)
登陸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嵊州市十二校聯考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人文地理·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0七上·嵊州期末)為順利通過“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嵊州市各社區工作人員和黨員志愿者組成“平安巡防隊”,在社區內展開巡邏,這是社區在實行 。( )
A. 管理功能 B. 政治功能 C. 經濟功能 D. 文化功能
【答案】 A
【考點】社區功能
【解析】【分析】根據題中信息可知, 嵊州市各社區工作人員和黨員志愿者組成“平安巡防隊”,在社區內展開巡邏,這是社區在實行管理功能。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社區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區政治功能包括選舉、落實政策等;經濟功能包括社區工廠,超市等;社區文化功能包括文體活動、娛樂活動等;社區管理功能包括組織社區居民進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區衛生、社會保障、文化、計生和治安等各項管理。
2.(2020七上·嵊州期末)唐代詩人白居易詩日:“人間四月盡芳菲,山寺桃花始感開"。從地理學角度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重要因素是( )
A. 緯度因素 B. 海陸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體感覺
【答案】 C
【考點】描述氣候的兩大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唐代詩人白居易詩日:“人間四月盡芳菲,山寺桃花始感開"。從地理學角度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重要因素是地形因素。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根據影響自然景觀的因素進行分析解答。圖示地區從山麓到山頂自然景觀呈垂直變化,是由于氣候呈垂直變化造成的,由于受地形因素影響,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來,氣溫下降6℃,從山麓到山頂氣溫不同。降水也有差異。迎風坡降水多,山腳下降水較少,所以自然景觀呈垂直變化。
3.(2020七上·嵊州期末)讀圖,完成下面下題。
(1)下圖甲乙丙丁四點最有可能出現瀑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圖中A、B兩個山峰高度相差( )
A.238米
B.46米
C.350米
D.192米
(3)等高線地形圖中陰影區域的地形是( )
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答案】 (1)A
(2)A
(3)B
【考點】地形圖的判讀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陡崖處,并且有河流流經,最有可能出現瀑布。乙地位于山谷出口,落差較小。丙地位于山谷,但沒有河流流經。丁地有河流,但落差很小,不可能出現瀑布。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地的海拔是大于300米,小于350米,B山峰的海拔是大于550米,小于600米。圖中A、B兩個山峰高度相差大于200,小于300米,故答案選A。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3)、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等高線地形圖中陰影區域的地形是盆地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4.(2020七上·嵊州期末)央視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獎食節目展現了中國各地傳統美食的生產、加工工藝。假設該劇組想拍攝我國最早種植水稻的專題片,你認為以下最符合他們拍攝要求的外景地點是( )
A. 元謀人遺址 B. 北京人遺址 C. 河姆渡遺址 D. 半坡遺址
【答案】 C
【考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種植水稻。他們還飼養家畜,會制造陶器、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會挖水井。
AB兩項元謀人和北京人不會農業種植,不符合題意;
C項河姆渡遺址是最符合他們拍攝要求的外景地點,符合題意;
D項半坡遺址不符合他們拍攝要求,半坡居民種植粟,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關史實。
5.(2020七上·嵊州期末)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中,一直流淌著“工匠精神”的基因。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極致、追求品質的精神,造就了下圖中的兩件絕世青銅精品它們鑄造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答案】 B
【考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青銅文化是古代先進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商朝的青銅器制造規模大,技藝精湛,品種多。其中有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銅器中的精品。
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商朝鑄造圖中的兩件絕世青銅精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商代的青銅器。識記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我國商朝時期青銅器的精品。
6.(2020七上·嵊州期末)有學者評論道:“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后定。”下列史實與此評論中“教”“政”“境” 相匹配的是( )
A. 儒家思想、分封制、西域都護
B. 罷黜百家、郡縣制、北擊匈奴
C. 儒家思想、中央集權制、北擊匈奴
D. 道家思想、王位世襲制、萬里長城
【答案】 C
【考點】百家爭鳴,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影響很大。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實行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在秦朝建立的,是秦始皇首創的。漢武帝時期,曾派衛青和霍去病出擊匈奴,解除了匈奴對西漢王朝的威脅。故史實與材料評論中“教”“政”“境”相匹配的是儒家思想、中央集權制度、北擊匈奴。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儒家思想、中央集權制、北擊匈奴與題干評論中“教”“政”“境” 相匹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孔子的思想、秦始皇和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準確識記孔子的思想、秦始皇和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
7.(2020七上·嵊州期末)小明同學為某單元設計了以下示意圖,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判斷該單元的主題是( )
A. 中華文明的起源
B.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C. 統一國家的建立
D. 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答案】 D
【考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示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三國、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是典型的政權分立時期,同時政權分立各民族相互交往,促進了民族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的融合。故這一時期的特點是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A項中華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不符合題意;
B項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是夏商周的時代特征,不符合題意;
C項統一國家的建立符合秦朝的特征,不符合題意;
D項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是該單元的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點,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示意圖信息。
8.(2020七上·嵊州期末)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國堅持中西醫結合,有效促進了患者的順利康復。我國醫學源遠流長,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醫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被后世尊稱為“醫圣”,他是( )
A. 張仲景 B. 華佗 C. 司馬遷 D. 扁鵲
【答案】 A
【考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后世尊稱他為“醫圣”。《傷寒雜病論》重點論述了人體感受風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變化以及如何辨別治療的方法,還提出了“治未病”理論,提倡預防疾病。該書總結了前人的醫學之大成,并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系統的闡述了多種外感疾病以及雜病的辨別和治療,理法方藥俱全,奠定了我國中醫治療學的基礎。
A項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被后世尊稱為“醫圣”,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張仲景的成就。題干關鍵信息是“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醫圣”。
9.(2020七上·嵊州期末)在歷史課上,同學們講了許多關于三國鼎立的故事,下列 故事所反映的史實對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影響最大( )
A. 官渡之戰 B. 赤壁之戰 C. 三顧茅廬 D. 聞雞起舞
【答案】 B
【考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
【解析】【分析】在赤壁之戰后,曹操退守黃河流域一帶,不敢再輕易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勢力得到鞏固;劉備乘機占領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區,又向西進占四川,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赤壁之戰所反映的史實對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影響最大,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赤壁之戰,要求具備對歷史知識的準確理解能力。
二、綜合題
10.(2020七上·嵊州期末)我們班里即將迎來兩位外國交換生,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艾莎來自B________洲,瑞內博來自A ________洲, 這兩個大洲相隔的大洋②是________洋。
(2)大洲B與C的分界線是________海峽,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所在的大洲是________(填字母),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________(填字母)。
(3)E大洲是________,其中獨占一整塊大陸的國家是________。
(4)艾莎一家最有可能信仰的宗教是________,瑞內博屬于________人種。
【答案】 (1)北美;非;大西洋
(2)白令;D;G
(3)大洋洲;澳大利亞
(4)基督教;黑色
【考點】大洲和大洋,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1)、根據題中信息,艾莎來自B是北美洲,瑞內博來自A是非洲, 這兩個大洲相隔的大洋②是大西洋。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洲B是北美洲與C是亞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所在的大洲是D是南美洲(填字母),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G是南極洲(填字母)。
(3)、根據圖中信息可知,E大洲是大洋洲,其中獨占一整塊大陸的國家是澳大利亞。
(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艾莎一家最有可能信仰的宗教是基督教,瑞內博屬于黑色人種。

【點評】各大洲之間往往以山脈、河流、湖泊、運河、海峽等地理事物為分界線。蘇伊士運河是非洲與亞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是亞洲與歐洲分界線;白令海峽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是德雷克海峽;直布羅陀海峽是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
11.(2020七上·嵊州期末)中華民族的發展史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漢時期我國的民族關系 呈現出明顯的區域特征,即西部的貿易和交流日益頻繁,在漢武帝時期尤為明顯;南方地區的開發和融合加強,而北方邊境卻戰爭不斷。
材料二:“然寄鑿空, 諸后使往老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
——《漢書·張騫傳》
材料三:如果說從平城到洛陽的北魏是漢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隨者……北周政權,折射出中華民族歷史重新走向全國統一的曙光……清朝的統一,建立在魏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礎之上。
——《簡明中國讀本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漢時期"西部的貿易和交流頻繁"通過什么路線實現的?秦漢時期,在北方邊境主要與哪個少數民族戰爭不斷?
(2)材料二中張騫“鑿空”指什么?張騫“鑿空”后,西漢政府設置了什么機構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管轄?
(3)北魏成為“漢化先行者”得益于誰的改革?根據材料三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的歷史作用?
(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從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政府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寫出兩種)
【答案】 (1)絲綢之路; 匈奴
(2)張騫出使西域或張騫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西域都護
(3)北魏孝文帝或孝文帝;為實現全國統一奠定了基礎或促進了全國統一
(4)戰爭、和平交往(友好交往)、和親
【考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絲綢之路和匈奴問題,要求具備準確分析材料信息及知識的識記能力。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武帝時期,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可知,北方邊境主要是與匈奴戰爭不斷。
(2)本題考查張騫通西域和西域都護,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據材料二“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可知,漢武帝為反擊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到過大宛、大月氏等國,獲得了前所未聞的西域資料,也向各國介紹了漢朝的情況。司馬遷將此行稱為“鑿空”。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諸國也紛紛派使者回訪,漢朝終于和西域各國建立了友好關系。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了西域都護府,這是新疆地區正式接受中央政權管轄的開始。
(3)本題考查孝文帝改革,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據材料三“如果說從平城到洛陽的北魏是漢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隨者……北周政權,折射出中華民族歷史重新走向全國統一的曙光……隋朝的統一,建立在魏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礎之上。”北魏成為“漢化先行者”得益于孝文帝的改革。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的歷史作用是為為隋朝的統一奠定基礎。
(4)本題考查中央政府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方式,要求運用所學分析歸納問題。中央政府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方式有:設立管轄機構、友好貿易往來。
故答案為:(1)絲綢之路; 匈奴。
(2)張騫出使西域或張騫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西域都護。
(3)北魏孝文帝或孝文帝;為實現全國統一奠定了基礎或促進了全國統一。
(4)戰爭、和平交往(友好交往)、和親。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考查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西域都護的設置、孝文帝改革等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西域都護的設置、孝文帝改革等相關史實。
12.(2020七上·嵊州期末)中華文明延綿不絕,統一始終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主流,中國幾千年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傳承、變革有力地保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論中國政治制度,秦漢是一個大變動。——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秦始皇的統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讀書,他的手段是刑罰的制裁;漢武帝的統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讀一種書,他的手段是利祿引誘,結果,始皇失敗了,武帝成功了。——顧頡剛《秦漢的方士與儒生》
(1)材料一的圖示反映了我國什么時期實行的哪一種政治制度?對當時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列舉秦漢在政治制度上的創新。
(3)材料三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讀書”和漢武帝“要人民只讀一種書”分別指什么歷史事件?漢武帝“利祿引誘”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4)請概括上述材料中舉措的共同作用。
【答案】 (1)西周;分封制。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
(2)皇帝制、郡縣制、中央集權制度;實施“推恩令”、刺史制度
(3)秦始皇“不要人民讀書”:焚書坑儒;漢武帝“要人民只讀一種書”: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
(4)鞏固(維護、加強)統治或加強中央集權。
【考點】夏、商、西周的興亡,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實行了分封制。西周通過分封制,加強了統治,開發了邊疆,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2)秦統治者在政治體制上建立了郡縣制、皇帝制度和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漢武帝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規定諸侯王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還可以推“私恩”,把王國封地分給其他子弟,皇帝封這些子弟為侯。建立刺史制度,監視地方,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3)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讀書”是指焚書坑儒。漢武帝“要人民只讀一種書”是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利祿引誘”的具體措施有:加強禮制建設,重視儒學,重用儒生,通儒家經典成為求取功名利祿的主要資本;在都城長安興辦太學,讓一些博士去主持教學,招收“弟子員”。
(4)三則材料中的舉措都鞏固了統治,加強了中央集權。
故答案為:(1)西周;分封制。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
(2)皇帝制、郡縣制、中央集權制度;實施“推恩令”、刺史制度。
(3)秦始皇“不要人民讀書”:焚書坑儒;漢武帝“要人民只讀一種書”: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
(4)鞏固(維護、加強)統治或加強中央集權。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分封制、秦漢統治者在政治制度上的創新舉措、秦皇漢武加強思想統治的措施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分封制、秦漢統治者在政治制度上的創新舉措、秦皇漢武加強思想統治的措施。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勒泰市| 且末县| 苗栗县| 友谊县| 嘉禾县| 萨迦县| 建平县| 邢台市| 呼图壁县| 台东县| 延边| 贺州市| 遂川县| 久治县| 杭州市| 仪陇县| 黔南| 南靖县| 龙陵县| 吴堡县| 丰宁| 白城市| 鄂托克前旗| 龙泉市| 灯塔市| 麦盖提县| 曲周县| 丽江市| 大悟县| 秦皇岛市| 留坝县| 铅山县| 油尖旺区| 临朐县| 清水县| 江门市| 乌鲁木齐县| 商河县| 广东省| 惠东县| 松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