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2020七上·仙居期末)為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各區域之間會發生聯系,實現優勢互補。下列各 區域間的聯系,屬于人才交流的是(  )
A.玉環的文旦銷往仙居
B.浙江某大學生在網上查詢深圳人才市場的信息
C.仙居的小楊老師到西藏支教
D.新疆的張某到上海做生意
2.(2020七上·仙居期末)人文環境由地球上的各種社會、經濟活動和現象構成,如人口、人種、語言、宗教和生產活動等方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世界人種分布既有大范圍的集中,又有小范圍的零星分布
B.漢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
C.西亞居民多使用阿拉伯語,主要信仰基督教
D.世界各大平原都是人口分布的稠密地區
3.(2020七上·仙居期末)下列四幅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能夠反映仙居氣候的是(  )
A.A B.B C.C D.D
4.(2020七上·仙居期末)黃河和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它們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聰穎的中國人。距今約七千年,生活在長江流域的居民是(  )
A.元謀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5.(2020七上·仙居期末)春秋戰國時期,儒墨兩家并駕齊驅,故有“非儒即墨”之說。下列主張出自儒家的是(  )
①無為而治
②因材施教
③“仁政”“禮治’
④“兼愛”“非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2020七上·仙居期末)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這主要得益于戰國時期李冰主持修建的(  )
A.都江堰 B.馳道 C.靈渠 D.大運河
7.(2020七上·仙居期末)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到“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歌詞中的“分三國”是指歷史上的三國鼎立,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的戰役是(  )
A.官渡之戰 B.巨鹿之戰 C.赤壁之戰 D.淝水之戰
8.(2020七上·仙居期末)生產工具的發展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變革,從而推進經濟的發展,下列按時間先后出現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9.(2020七上·仙居期末)中國古代文化是悠久的,也是燦爛的,它既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歷史存在的見證,又是現代文化的基礎。下列人物與其成就的搭配,不正確的是(  )
A.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B.王羲之--《洛神賦圖》
C.祖沖之--創制《大明歷》 D.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10.(2020七上·仙居期末)《晉書·食貨治》記載東晉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當時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有(  )
①北方人民南遷,為江南地區帶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
②江南地區較安定,統治者重視發展經濟。
③江南地區農業、手工業發展,商業繁榮,城市興盛。
④江南優越的自然環境為其發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30分)
11.(2020七上·仙居期末)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師,學會了從地圖中獲取信息,學習地理就會變得輕松有趣。讀下列地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1中A地的經緯度坐標A:   ; B地位于    (半球位置);C地位于   緯度地區(填高、中、低),位于   (填溫度帶)。
(2)讀圖2:甲地位于乙地的   方向;等高線a的海拔是   米。
(3)圖2中河流①和河流②哪個流速更快?河流    (填數字)更快,理由是    。
12.(2020七上·仙居期末)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明絢麗多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及至秦,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史記》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于是上從其計。——《漢書》
材料三:魏初風俗至陋。遷都之后革易舊俗,亦可謂雷厲風行。民族根底,莫如語言。語言消滅,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舉其語言而消滅之,其改革之心,可謂勇矣。——《兩晉南北朝史》
(1)請寫出年代尺中A所處的時期和B所在時期的時代特征。
(2)根據材料二說說秦始皇和漢武帝為加強思想統治分別采取了怎樣的措施?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3)材料三體現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并說說這次改革的積極影響。
13.(2020七上·仙居期末)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旨在借“絲綢之路”這一歷史符號,溝通歷史與未來,連接中國與世界。
材料一:
材料二:踏著串串悠長的駝鈴聲,一支支駝隊馱著中原絲織品、服飾、銅鏡、瓷器、茶葉……去了,馱著造紙術、冶鐵術、灌溉術去了。一支支駝隊馱著皮毛、琥珀、苜蓿、石榴、葡萄來了,馱著佛經、樂器、雜技藝術來了。開通的這條絲綢之路穿過歲月的風塵,永遠鐫刻在人類文明的史冊上。
——《二十五史詳解》
材料三:“一帶一路” 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促使各國政策和發展戰略相互對接,深化務實合作,促進協調聯動發展,共同開辟更加光明的前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熱烈響應和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正在釋放越來越強大的感召力和引領力。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材料一中圖1陸上絲綢之路開辟于哪個朝代?   它的開通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寫出圖2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過的海峽、大洋、大洲和運河名稱。
A   (海峽)B   (大洋)C   (大洲)D   (運河)
(2)讀材料二概括絲綢之路的作用?
(3)根據材料三說說今天中國重提絲綢之路,共建“一帶一路”有什么現實意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區域合作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 玉環的文旦銷往仙居 ”屬于物產交流;②“ 浙江某大學生在網上查詢深圳人才市場的信息 ”屬于信息交流;③“ 仙居的小楊老師到西藏支教 ”屬于人才交流:④“ 新疆的張某到上海做生意 ”屬于經濟交流。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
2.【答案】A
【知識點】世界人口密集區和稀疏區;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語言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人種分布既有大范圍的集中,又有小范圍的零星分布,正確。漢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錯誤,是最多的。西亞居民多使用阿拉伯語,主要信仰基督教,錯誤,應該是伊斯蘭教。世界各大平原都是人口分布的稠密地區,錯誤,例如,亞馬孫平原上人口稀少。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我們根據膚色,體毛,頭發等體征將人種劃分為三大類,即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北非、西亞、大洋洲、北美洲、南亞、南美洲東南部;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東南部、南北美洲北部,印第安人和主要居住在北冰洋沿岸的原著居民因紐特人也是黃種人;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
3.【答案】D
【知識點】描述氣候的兩大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的知識,結合給出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可知,A是熱帶雨林氣候,B是地中海氣候,C是溫帶季風氣候,D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仙居的氣候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在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一般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據規律“以溫定帶,以水定型”進一步確定其氣候類型。
4.【答案】D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處長江流域。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河姆渡人距今約七千年,生活在長江流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關史實。
5.【答案】C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及所學可知,儒家思想強調“因材施教”,且突出“仁政”“禮治”,故②③正確。無為而治是道家思想,故排除①。“兼愛”“非攻”是墨家思想,故排除④。
C項②③出自儒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儒家學說的思想主張,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6.【答案】A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田,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A項都江堰是戰國時期李冰主持修建的,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作用。
7.【答案】C
【知識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進入三國時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三國形成的標志,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8.【答案】A
【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夏、商、西周的興亡;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骨耜在河姆渡時期就已經得到了使用;青銅器是商周時期;鐵農具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耬車出現于西漢時期。綜上,①②③④的排序正確。
A項①②③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生產工具的發展,要求識記基礎知識。
9.【答案】B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A項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搭配正確,東漢時期,宦官蔡倫總結西漢以來的經驗,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漁網做原料造紙,改進了造紙術,從而使紙逐漸普遍使用,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不符合題意;
B項王羲之--《洛神賦圖》搭配不正確,東晉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寫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后人稱為“書圣”; 《洛神賦圖》是顧愷之的代表作,符合題意;
C項祖沖之--創制《大明歷》搭配正確,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利用并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數字(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由他撰寫的《大明歷》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祖沖之還設計制造了指南車、水碓磨、千里船,不符合題意;
D項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搭配正確,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提倡預防疾病,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在書中,收錄了300對個藥方,到現在仍被人們所借鑒,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后世尊稱他為“醫圣”,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文化成就,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0.【答案】B
【知識點】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東晉時期江南經濟得到開發,主要原因包括北民南遷、統治者重視經濟和自然環境優越,故①②④正確。③該項是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故排除③。
B項①②④是當時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晉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11.【答案】(1)170°E,40°N或東經170°,北緯40°;北半球、西半球。;低;熱帶
(2)西北;1000
(3)①;河流①處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河流流速快。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方向;比例尺
【解析】【分析】(1)、向北增大是北緯,向南增大是南緯,向東增大是東經,向西增大是西經。可以判斷出該圖緯度是北緯度。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寫出圖1中A地的經緯度坐標A:170°E,40°N或東經170°,北緯40°; B地位于北半球,西半球;C地位于低緯度地區,位于熱帶。
(2)、讀圖2:采用經緯網定位法,以乙地建立方向坐標,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更加圖中等高距是200米,等高線a的海拔是1000米。
(3)、圖2中河流①流速更快,理由是河流①處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河流流速快。
【點評】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度一定相同;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相鄰的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稱為等高距,同一幅圖中等高距是相同的。
12.【答案】(1)A:夏商周;B:統一多民族國家
(2)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共同作用:統一思想,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
(3)措施:遷都洛陽;學漢語。積極影響: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夏商周時期和秦漢時期的時代特征,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年代尺信息。據A處“早期國家和社會變革”可知,禹建立夏王朝,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誕生,所以A處是夏商周時期;根據B處“秦漢時期”可知,秦朝建立統一國家,秦漢時期不斷鞏固,秦漢時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2)本題考查秦始皇和漢武帝加強思想統治,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及至秦,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反映了秦始皇焚書坑儒;“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反映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合所學可知,兩者都是加強思想專制的措施,有利于統一思想,鞏固統治。
(3)本題考查孝文帝改革,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據“遷都之后革易舊俗”得出遷都洛陽;據“至欲自舉其語言而消滅之”得出學漢語。關于影響,結合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北方經濟得到恢復與發展,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故答案為:(1)A:夏商周;B:統一多民族國家。
(2)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共同作用:統一思想,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
(3)措施:遷都洛陽;學漢語。積極影響: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周時期和秦漢時期的時代特征,秦始皇和漢武帝加強思想統治,孝文帝改革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
13.【答案】(1)漢朝(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馬六甲海峽;印度洋;非洲;蘇伊士運河
(2)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3)實現中國與沿線各國之間的合作共贏(或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地圖信息。據材料一“陸上絲綢之路”相關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此絲路開辟于漢朝;與張騫出使西域相關。根據地圖信息及所學可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出發,經由馬六甲海峽、印度洋到達非洲,其中經蘇伊士運河到達地中海沿岸。
(2)本題考查絲綢之路的作用,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據材料二“中原絲織品、服飾、銅鏡、瓷器、茶葉……去了,馱著造紙術、冶鐵術、灌溉術去了。一支支駝隊馱著皮毛、琥珀、苜蓿、石榴、葡萄來了,馱著佛經、樂器、雜技藝術來了。開通的這條絲綢之路穿過歲月的風塵,永遠鐫刻在人類文明的史冊”,結合所學從東西方經濟與文化交流以及國際地位說明其歷史作用。
(3)本題考查當今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現實意義,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概括材料信息。據材料三“‘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促使各國政策和發展戰略相互對接,深化務實合作,促進協調聯動發展,共同開辟更加光明的前景”,結合現實熱點及所學概括的出其意義是實現中國與沿線各國之間的合作共贏(或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故答案為:(1)漢朝(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馬六甲海峽;印度洋;非洲;蘇伊士運河。
(2)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3)實現中國與沿線各國之間的合作共贏(或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概括材料信息。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檢測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2020七上·仙居期末)為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各區域之間會發生聯系,實現優勢互補。下列各 區域間的聯系,屬于人才交流的是(  )
A.玉環的文旦銷往仙居
B.浙江某大學生在網上查詢深圳人才市場的信息
C.仙居的小楊老師到西藏支教
D.新疆的張某到上海做生意
【答案】C
【知識點】區域合作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 玉環的文旦銷往仙居 ”屬于物產交流;②“ 浙江某大學生在網上查詢深圳人才市場的信息 ”屬于信息交流;③“ 仙居的小楊老師到西藏支教 ”屬于人才交流:④“ 新疆的張某到上海做生意 ”屬于經濟交流。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
2.(2020七上·仙居期末)人文環境由地球上的各種社會、經濟活動和現象構成,如人口、人種、語言、宗教和生產活動等方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世界人種分布既有大范圍的集中,又有小范圍的零星分布
B.漢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
C.西亞居民多使用阿拉伯語,主要信仰基督教
D.世界各大平原都是人口分布的稠密地區
【答案】A
【知識點】世界人口密集區和稀疏區;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語言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人種分布既有大范圍的集中,又有小范圍的零星分布,正確。漢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錯誤,是最多的。西亞居民多使用阿拉伯語,主要信仰基督教,錯誤,應該是伊斯蘭教。世界各大平原都是人口分布的稠密地區,錯誤,例如,亞馬孫平原上人口稀少。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我們根據膚色,體毛,頭發等體征將人種劃分為三大類,即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北非、西亞、大洋洲、北美洲、南亞、南美洲東南部;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東南部、南北美洲北部,印第安人和主要居住在北冰洋沿岸的原著居民因紐特人也是黃種人;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
3.(2020七上·仙居期末)下列四幅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能夠反映仙居氣候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識點】描述氣候的兩大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的知識,結合給出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可知,A是熱帶雨林氣候,B是地中海氣候,C是溫帶季風氣候,D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仙居的氣候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在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一般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據規律“以溫定帶,以水定型”進一步確定其氣候類型。
4.(2020七上·仙居期末)黃河和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它們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聰穎的中國人。距今約七千年,生活在長江流域的居民是(  )
A.元謀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答案】D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處長江流域。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河姆渡人距今約七千年,生活在長江流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關史實。
5.(2020七上·仙居期末)春秋戰國時期,儒墨兩家并駕齊驅,故有“非儒即墨”之說。下列主張出自儒家的是(  )
①無為而治
②因材施教
③“仁政”“禮治’
④“兼愛”“非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及所學可知,儒家思想強調“因材施教”,且突出“仁政”“禮治”,故②③正確。無為而治是道家思想,故排除①。“兼愛”“非攻”是墨家思想,故排除④。
C項②③出自儒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儒家學說的思想主張,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6.(2020七上·仙居期末)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這主要得益于戰國時期李冰主持修建的(  )
A.都江堰 B.馳道 C.靈渠 D.大運河
【答案】A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田,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A項都江堰是戰國時期李冰主持修建的,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作用。
7.(2020七上·仙居期末)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到“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歌詞中的“分三國”是指歷史上的三國鼎立,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的戰役是(  )
A.官渡之戰 B.巨鹿之戰 C.赤壁之戰 D.淝水之戰
【答案】C
【知識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進入三國時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三國形成的標志,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8.(2020七上·仙居期末)生產工具的發展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變革,從而推進經濟的發展,下列按時間先后出現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答案】A
【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夏、商、西周的興亡;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骨耜在河姆渡時期就已經得到了使用;青銅器是商周時期;鐵農具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耬車出現于西漢時期。綜上,①②③④的排序正確。
A項①②③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生產工具的發展,要求識記基礎知識。
9.(2020七上·仙居期末)中國古代文化是悠久的,也是燦爛的,它既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歷史存在的見證,又是現代文化的基礎。下列人物與其成就的搭配,不正確的是(  )
A.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B.王羲之--《洛神賦圖》
C.祖沖之--創制《大明歷》 D.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答案】B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A項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搭配正確,東漢時期,宦官蔡倫總結西漢以來的經驗,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漁網做原料造紙,改進了造紙術,從而使紙逐漸普遍使用,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不符合題意;
B項王羲之--《洛神賦圖》搭配不正確,東晉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寫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后人稱為“書圣”; 《洛神賦圖》是顧愷之的代表作,符合題意;
C項祖沖之--創制《大明歷》搭配正確,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利用并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數字(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由他撰寫的《大明歷》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祖沖之還設計制造了指南車、水碓磨、千里船,不符合題意;
D項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搭配正確,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提倡預防疾病,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在書中,收錄了300對個藥方,到現在仍被人們所借鑒,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后世尊稱他為“醫圣”,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文化成就,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0.(2020七上·仙居期末)《晉書·食貨治》記載東晉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當時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有(  )
①北方人民南遷,為江南地區帶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
②江南地區較安定,統治者重視發展經濟。
③江南地區農業、手工業發展,商業繁榮,城市興盛。
④江南優越的自然環境為其發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東晉時期江南經濟得到開發,主要原因包括北民南遷、統治者重視經濟和自然環境優越,故①②④正確。③該項是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故排除③。
B項①②④是當時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晉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30分)
11.(2020七上·仙居期末)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師,學會了從地圖中獲取信息,學習地理就會變得輕松有趣。讀下列地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1中A地的經緯度坐標A:   ; B地位于    (半球位置);C地位于   緯度地區(填高、中、低),位于   (填溫度帶)。
(2)讀圖2:甲地位于乙地的   方向;等高線a的海拔是   米。
(3)圖2中河流①和河流②哪個流速更快?河流    (填數字)更快,理由是    。
【答案】(1)170°E,40°N或東經170°,北緯40°;北半球、西半球。;低;熱帶
(2)西北;1000
(3)①;河流①處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河流流速快。
【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方向;比例尺
【解析】【分析】(1)、向北增大是北緯,向南增大是南緯,向東增大是東經,向西增大是西經。可以判斷出該圖緯度是北緯度。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寫出圖1中A地的經緯度坐標A:170°E,40°N或東經170°,北緯40°; B地位于北半球,西半球;C地位于低緯度地區,位于熱帶。
(2)、讀圖2:采用經緯網定位法,以乙地建立方向坐標,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更加圖中等高距是200米,等高線a的海拔是1000米。
(3)、圖2中河流①流速更快,理由是河流①處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河流流速快。
【點評】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度一定相同;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相鄰的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稱為等高距,同一幅圖中等高距是相同的。
12.(2020七上·仙居期末)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明絢麗多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及至秦,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史記》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于是上從其計。——《漢書》
材料三:魏初風俗至陋。遷都之后革易舊俗,亦可謂雷厲風行。民族根底,莫如語言。語言消滅,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舉其語言而消滅之,其改革之心,可謂勇矣。——《兩晉南北朝史》
(1)請寫出年代尺中A所處的時期和B所在時期的時代特征。
(2)根據材料二說說秦始皇和漢武帝為加強思想統治分別采取了怎樣的措施?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3)材料三體現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并說說這次改革的積極影響。
【答案】(1)A:夏商周;B:統一多民族國家
(2)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共同作用:統一思想,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
(3)措施:遷都洛陽;學漢語。積極影響: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夏商周時期和秦漢時期的時代特征,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年代尺信息。據A處“早期國家和社會變革”可知,禹建立夏王朝,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誕生,所以A處是夏商周時期;根據B處“秦漢時期”可知,秦朝建立統一國家,秦漢時期不斷鞏固,秦漢時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2)本題考查秦始皇和漢武帝加強思想統治,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及至秦,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反映了秦始皇焚書坑儒;“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反映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合所學可知,兩者都是加強思想專制的措施,有利于統一思想,鞏固統治。
(3)本題考查孝文帝改革,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據“遷都之后革易舊俗”得出遷都洛陽;據“至欲自舉其語言而消滅之”得出學漢語。關于影響,結合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北方經濟得到恢復與發展,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故答案為:(1)A:夏商周;B:統一多民族國家。
(2)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共同作用:統一思想,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
(3)措施:遷都洛陽;學漢語。積極影響: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周時期和秦漢時期的時代特征,秦始皇和漢武帝加強思想統治,孝文帝改革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
13.(2020七上·仙居期末)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旨在借“絲綢之路”這一歷史符號,溝通歷史與未來,連接中國與世界。
材料一:
材料二:踏著串串悠長的駝鈴聲,一支支駝隊馱著中原絲織品、服飾、銅鏡、瓷器、茶葉……去了,馱著造紙術、冶鐵術、灌溉術去了。一支支駝隊馱著皮毛、琥珀、苜蓿、石榴、葡萄來了,馱著佛經、樂器、雜技藝術來了。開通的這條絲綢之路穿過歲月的風塵,永遠鐫刻在人類文明的史冊上。
——《二十五史詳解》
材料三:“一帶一路” 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促使各國政策和發展戰略相互對接,深化務實合作,促進協調聯動發展,共同開辟更加光明的前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熱烈響應和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正在釋放越來越強大的感召力和引領力。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材料一中圖1陸上絲綢之路開辟于哪個朝代?   它的開通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寫出圖2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過的海峽、大洋、大洲和運河名稱。
A   (海峽)B   (大洋)C   (大洲)D   (運河)
(2)讀材料二概括絲綢之路的作用?
(3)根據材料三說說今天中國重提絲綢之路,共建“一帶一路”有什么現實意義
【答案】(1)漢朝(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馬六甲海峽;印度洋;非洲;蘇伊士運河
(2)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3)實現中國與沿線各國之間的合作共贏(或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地圖信息。據材料一“陸上絲綢之路”相關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此絲路開辟于漢朝;與張騫出使西域相關。根據地圖信息及所學可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出發,經由馬六甲海峽、印度洋到達非洲,其中經蘇伊士運河到達地中海沿岸。
(2)本題考查絲綢之路的作用,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據材料二“中原絲織品、服飾、銅鏡、瓷器、茶葉……去了,馱著造紙術、冶鐵術、灌溉術去了。一支支駝隊馱著皮毛、琥珀、苜蓿、石榴、葡萄來了,馱著佛經、樂器、雜技藝術來了。開通的這條絲綢之路穿過歲月的風塵,永遠鐫刻在人類文明的史冊”,結合所學從東西方經濟與文化交流以及國際地位說明其歷史作用。
(3)本題考查當今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現實意義,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概括材料信息。據材料三“‘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促使各國政策和發展戰略相互對接,深化務實合作,促進協調聯動發展,共同開辟更加光明的前景”,結合現實熱點及所學概括的出其意義是實現中國與沿線各國之間的合作共贏(或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故答案為:(1)漢朝(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馬六甲海峽;印度洋;非洲;蘇伊士運河。
(2)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3)實現中國與沿線各國之間的合作共贏(或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概括材料信息。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河县| 土默特左旗| 舞阳县| 双桥区| 建平县| 长宁县| 尼木县| 东莞市| 吉首市| 九江市| 康保县| 麻城市| 洛浦县| 营口市| 济宁市| 高清| 拜泉县| 福州市| 丰城市| 五莲县| 溆浦县| 红安县| 修武县| 日照市| 德兴市| 宁陵县| 固镇县| 延庆县| 大英县| 长汀县| 礼泉县| 汪清县| 九寨沟县| 突泉县| 衡南县| 宣恩县| 安福县| 舟山市| 京山县| 当阳市| 神农架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