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0-2021學年高中歷史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一第13課 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 課件 (共34張PPT含視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0-2021學年高中歷史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一第13課 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 課件 (共34張PPT含視頻)

資源簡介

(共34張PPT)
第13課
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
課標要求:知道當代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概況;了解當代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歷史意義。
高中統編歷史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1)中國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系。
(2)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格局。
帶手銬腳鐐勞作的西藏農奴
被剝下的人皮
他們能帶走的只是自己的身影,能留下的只有自己的腳印.
(3)在舊中國,許多少數民族長期遭受統治階級的壓迫和歧視,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嚴重落后。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就非常重視民族問題。
(1941年5月1日,陜甘寧邊區政府頒布了《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
其中第十七條規定:“依據民族平等原則,實行蒙、回民族與漢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平等權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區,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與風俗習慣。”1947年5月1日,經中共中央批準,在剛剛解放的內蒙古地區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新中國成立后,它成為我國第一個省一級的自治區。
(4)中國共產黨重視民族問題,總結解決民族問題的成功經驗,根據中國國情,決定在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歷史的發展使中國各民族多數是雜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響······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對外曾是長期受帝國主義壓迫的民族,內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戰爭中同甘共苦結成了戰斗友誼,使我們這個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國這個民族大家庭中,我們采取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是為了經過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發展,共同的繁榮。
--周恩來《關于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5)近代以來,中國各民族在共御外敵,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長期斗爭中,建立了休戚與共的親密關系,形成了互相離不開的政治認同
(1)中國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系。
(2)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格局。
(3)在舊中國,少數民族長期遭受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加之地處邊陲,交通閉塞,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落后。
(4)中國共產黨重視民族問題,總結解決民族問題的成功經驗,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決定在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5)近代以來,中國各民族在共御外敵,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長期斗爭中,建立了休戚與共的親密關系,形成了互相離不開的政治認同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的過程
1941年
陜甘寧邊區政府頒布《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規定:依據民族平等原則,“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區”。
1945年
中共中央提出“對內蒙的基本方針在目前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1947年5月1日
內蒙古地區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成為建國后第一個省一級自治區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會議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團結互助。
1954年
載入憲法
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
1、法律保障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正式頒布實施,標志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從此被納入法制軌道
2、“三個離不開”
3、基本政治制度
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個離不開”,深刻闡述了中國各民族休戚相關、命運與共的血肉關系
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確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和發展的意義
材料一:歷屆全國人大代表的少數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數民族人口比例。全國55個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國人大代表,人口超過100萬的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在155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中,都有實行區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各少數民族與漢族以平等地位參與國家事務和地方事務管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各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材料二: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深入實施精準脫貧。統籌整合各級各類財政涉農資金167.3億元,25個縣(區)達到脫貧摘帽標準,2100個村(居)達到退出標準,18萬人達到脫貧標準。……極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完成1102人。建設產業扶貧項目707個。培訓貧困農牧民3.6萬人,轉移就業6.7萬人。新增4.7萬個生態崗位。全面完成中央扶貧專項巡視階段性反饋問題的整改。
——《2019年西藏自治區經濟發展報告》
新疆達坂城風力發電機組
少數民族人大代表
敦煌至格爾木鐵路
①有利于維護國家的集中統一,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
②有利于實現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愿望,調動各族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③有利于民族地區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
第十九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節選)
第二十條
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批示,如有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自治機關可以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準,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節選)
立法自治權
變通執行權
史料史證能力訓練
思考概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使自治區獲得了哪些自治權?
第二十五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國家計劃的指導下,根據本地方的特點和需要,制定經濟建設的方針、政策和計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節選)
第三十七條
招收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班級)和其他教育機構,有條件的應當采用少數民族文字的課本,并用少數民族語言講課;根據情況從小學低年級或者高年級起開設漢語文課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節選)
經濟自治權
文化管理自治權
史料史證能力訓練
思考概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使自治區獲得了哪些自治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2019年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被寫入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
,賦予民族工作新的內涵和重大歷史使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民族工作領域的具體體現
2020年8月12日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再回出生地那曲,參觀后表示家鄉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取得的,是通過各族群眾團結一心所取得的。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008年達賴集團策劃西藏拉薩3·14打砸搶燒事件
2009年新疆烏魯木齊7·5打砸搶燒事件
反對民族分裂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威脅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因素仍然存在
6.各民族共同繁榮是實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物質基礎和根本保障
在維護民族團結的斗爭中,要反對大民族主義,主要是大漢族主義,也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國家盡一切努力,促進全國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
南都訊
8月4日,2020年廣東省對口支援西藏(林芝)投資合作項目對接簽約暨旅游招商推介會在廣州舉行。活動當天,智力援藏、消費援藏、產業援藏、旅游援藏共四批項目完成現場簽約。
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帶領全區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開展了多層次、全方位的持續性脫貧攻堅,截止目前,西藏62.8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4個縣(區)全部摘帽,全區各族人民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56個民族用不同語言演唱,青春告白祖國。
遠航正當時,風正易揚帆。純真的笑臉是對新時代的禮贊,全國各族人民勤勞的雙手奮斗出幸福的明天,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新中國的民族政策是最好的,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們的民族政策也是最成功的。
——江澤民
1.是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體現了民族平等和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內容之一。
2.前提是國家統一領導。作為國家統一領導下的地方行政區域,必須服從中央統一領導,執行國家法律和大政方針,行使憲法規定的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
3.民族區域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權,這是民族區域自治的核心,國家保證憲法、法律賦予的管理本民族地區自治權的實施。
4.國家統一領導和享有民族自治權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
5.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不是單純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的結合,是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的結合。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特點
1.有助于把國家統一和少數民族自治結合起來,既維護了國家主權統一,又保障了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
2.有助于把國家的方針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具體特點結合起來,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區制宜,從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3.有助于把國家富強和民族繁榮結合起來。
4.有助于把各民族熱愛祖國的感情和熱愛本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何優越性?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漢朝對周邊民族的統治,設置與內地不同的邊郡,以當地民族習慣分界,因俗而治;有的加封一些當地民族的首領為王、侯、郡長等。唐王朝明確提出“華夷無別”“華夷同重”原則,對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領袖“示之以禮”。加強了對四方民族的優待、冊封、和親以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實施,并使羈縻府州縣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當地統治機構或“華官參加”,或實行“監管制”,使民族事務管理走上制度化。——據孫懿《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歷史過程》整理
【史料探究】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代與漢代民族政策的差異。
答案:(1)差異:漢代因俗而治,實行民族內部自治;唐代平等對待漢族與少數民族,向少數民族地區派駐官員,參與地方管理,加強了對地方的監管。
材料二
國內各少數民族、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三區革命政府”參加了籌建新中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與其他各界代表一起共同表決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在中央與地方關系問題上,要“既利于國家統一,又利于因地制宜”;在民族關系問題上,各民族“一律平等”,“均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在民族地方治理與施政問題上,“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分別建立各種民族自治機關”。
——據宋月紅《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特色與功能》整理
(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國推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背景。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民族問題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答案:(2)背景:漢唐以來有管理少數民族的經驗;新中國建立前已有民族區域自治的探索;新中國建立后社會穩定;少數民族以聚居為主。
影響:正確處理民族問題可有效加強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自1984年10
月1日起施行。它的實施標志著我國民族區域自治(
)A.開始成為一項行政區劃制度
B.在全國開始全面推行C.提高了少數民族的政治地位
D.進入法制化建設軌道
【鞏固訓練】
解析:該制度涉及少數民族管理問題,與行政區劃無直接關聯,故A項錯誤;該制度僅涉及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故B項錯誤;民族區域自治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得到實施,提高了少數民族當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故C項錯誤;材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起施行”表明該法實施的意義就在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了法律的保障,故D項正確。
D
2.自13世紀元朝將西藏納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轄起,直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歷代中央政權在將西藏納入統一國家的前提下,還采取了“因俗而治”
“因事而治”等特殊的政策,在行政建制和治理方式上,采取與全國其他地方有所差異的政策。材料意在強調(
)A.西藏自治區成立于新中國之前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C.西藏自治區成立的歷史淵源
D.元朝宣政院是自治制度的雛形
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古今中國的民族政策。從材料可以看出,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在西藏設立自治區有歷史因素,C項正確;西藏自治區成立于1965年,故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介紹了西藏地區,沒有介紹整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背景,排除B項;材料并沒有強調宣政院,另外宣政院也不是自治制度的雛形,排除D項。
C
3.1953年,一位美國記者記述:在(中國)東北的工業區,少數民族的人民在各種工業部門里工作,他們擔任著經理、管理員以及技術人員或者一般的職務。在大規模的訓練班里,少數民族工人被培養成熟練的技工,勞動模范之中有許多人來自少數民族。這表明(  )A.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較好貫徹B.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C.東北老工業基地得到復興D.少數民族地區向工業化邁進
答案:A。【解析】 [由本題信息可知,少數民族的人民在新中國的經濟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這是民族平等政策得以貫徹落實的結果,故A項符合題意;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正式形成于1954年,故B項錯誤;C、D兩項與材料不符,排除。]
A
4.截至到1996年,全國少數民族的公職人員已達到240多萬人。現在,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和自治縣縣長都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常委會都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副主任。這反映出(
)A.政府對少數民族權利的重視
B.民族平等原則開始正式貫徹C.少數民族地區有高度的自治權
D.民族區域自治內容的日益豐富
答案:A。解析:題干中“少數民族的公職人員已達到240多萬人”及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各種職務體現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貫徹,說明政府對少數民族權利的重視,故選A項;民族平等原則在1949年《共同綱領》中就規定了,排除B項;有高度自治權的是特別行政區,排除C項;題干中體現的就是民族區域自治內容,無法體現日益豐富,排除D項。
A
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將歸綏(歸順、平定之意)改為呼和浩特(青色的城之意)、迪化(開導、教化之意)改為烏魯木齊(優美牧場之意)。這說明新中國(
)A.重視地方命名統一性
B.貫徹各民族平等的原則C.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D.突出民族自治特點
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的民族政策。“歸順、平定”和“開導、教化”反映了少數民族地區落后及與漢族地區相比不平等的狀況。而改變地名說明新中國成立后,改善漢族與少數民族關系,貫徹民族平等的原則,B項正確。A,C,D三項都不符合題意。
B
6.據統計,1950年5月1日,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公布實施,規定“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大行政區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得依據當地少數民族婚姻問題的具體情況,對本法制定某些變通的或補充的規定,提請政務院批準施行。”這表明(
)。
A.
民族區域自治方針已落實
B.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正式形成
C.
五大民族自治區已經建立
D.
民族自治區擁有獨立立法權
【答案】A【解析】1947年5月1日,黨領導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省一級的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為以后再其他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指明了方向,但是此時并未形成制度化。在1949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1954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國家的基本國策和重要政治制度確立下來。根據材料“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提請政務院批準施行”和其關鍵詞“批準實行”可知,該規定是針對少數民族地區所作出的相關政策,表明民族區域自治方針已落實。
A
7.《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
“反對大民族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禁止民族間的歧視、壓迫和分裂各民族團結的行為”。這一規定主要是為了(
)A.團結民主人士共同籌建新中國
B.保證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C.滿足少數民族當家做主的愿望
D.為了實現人民平等和民主
答案:B。解析:B項與材料中“禁止民族間的歧視、壓迫和分裂各民族團結的行為”相符,故選B項;團結民主人士與材料中“反對大民族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不符,排除A項;C項指的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與材料中規定內容關系不大,排除;D項表述與題干不符,排除。
B
8.197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刪去了“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總原則,一些自治地方被取消。這說明(  )A.當時沒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必要B.民族區域自治政策遭到了破壞C.民族區域自治政策被徹底破壞D.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遭到破壞
答案:B。【解析】 [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滿足了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愿望,有利于民族團結和國家的統一,A項錯誤;“文化大革命”時期,很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規章制度遭到破壞,但不能說民族區域自治政策被徹底破壞,C項錯誤,B項正確;D項與題干無關,排除。]
B
9.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舉行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得到堅持和完善,反分裂斗爭取得重大勝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顯著成就。這表明,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A.以國家的統一為前提,在政治上實行高度自治B.以民族團結為前提,在經濟上享有獨立權C.以各民族共同繁榮為前提,在政治上賦予其特權D.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具有極大優越性
【答案】D。【解析】 [A項中的“高度自治”、B項中的“享有獨立權”、C項中的“在政治上賦予其特權”都是明顯錯誤的說法,排除這三項,D項正確。]
D
10.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全體人民積極參與。要使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使我國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提出上述要求主要是基于(  )A.各民族的大團結是我國統一、繁榮、昌盛的重要保證B.民族團結可以消除民族壓迫的階級根源C.加強民族團結是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D.我國民族具有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分布特點
【答案】A。【解析】[B、C兩項說法本身錯誤,D項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原因。故選A項。]
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东市| 吴江市| 牡丹江市| 伊通| 泾阳县| 丹寨县| 江西省| 星子县| 北川| 闵行区| 韩城市| 潼关县| 黔西县| 通道| 洮南市| 合作市| 龙门县| 锦屏县| 奉贤区| 贺州市| 扶余县| 砚山县| 城固县| 娄烦县| 瑞丽市| 洮南市| 寻乌县| 滕州市| 姚安县| 遵义县| 三穗县| 连南| 吉木萨尔县| 贡嘎县| 汤阴县| 寿阳县| 来宾市| 如皋市| 博爱县| 达日县| 金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