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9張PPT)回顧近代一百多年的歷史,請用實際案例說明近代我國的外交情況?第14課當代中國的外交課標要求: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高中統編歷史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一、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國成立初期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激烈對立斗爭;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新中國采取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包圍、政治上不承認的政策。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部分國家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形成了社會主義陣營。③廣大亞非拉國家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中國能夠執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的前提。②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權需要進一步鞏固,經濟上積貧積弱,百廢待興。1、外交背景(1)國際環境(2)國內環境面臨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后,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外交方針和策略?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當天,就向全世界鄭重宣告:“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方針政策含義意義2、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針政策: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不承認舊的屈辱外交,而在新的基礎上經過談判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關系改變了我國半殖民地時期的外交地位,使我國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先消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一切特權,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鞏固了新中國的獨立與主權,奠定了與各國平等互利外交關系的基礎。站在社會主義和世界和平民主陣營一邊。在國際交往中不致被孤立。“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材料“一邊倒”是當時中共基于國家利益的現實考量,為處理新中國與前蘇聯的國家關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針。這一選擇并非雙方意識形態同一性的必然結果,也并不主要是應對當時國際格局的對策。隨著中共從革命運動的領導者成為執政者,面臨的主要任務轉向建立和鞏固新政權,新中國在安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國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邊倒”的選擇中起關鍵作用的,就是對這些利益的考慮。——摘編自關錦偉《新中國成立初期“一邊倒”政策研究綜述》史料史證能力訓練:實行“一邊倒”政策的原因和意義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推行“一邊倒”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意義。主要原因:(1)維護國家利益、國家安全、發展經濟的需要。(2)戰后兩極格局之下,美國等帝國主義國家遏制中國。(3)中蘇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相同。(4)為了維護世界和平、安全和擴大新中國的國際影響。意義:①贏得了蘇聯的支持和幫助,出現第一次建交高潮;②利于鞏固政權、維護國防安全,保障經濟建設;③改善與周邊鄰國關系;④為國內經濟建設贏得良好的國際環境。⑤利于維護世界和平。①新中國成立之初,與蘇聯等17個國家建交,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次建交高潮。②1954年,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國際關系準則,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外交政策走向成熟。③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中國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進展。④1956年,中國又與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等國建交,同英國、荷蘭建立了代辦級外交關系。2、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成就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朝鮮波蘭蒙古阿爾巴尼亞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亞瑞典丹麥緬甸瑞士列支敦士登芬蘭1953年12月,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1)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①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現了以與亞非民族獨立國家建交為基本特點的建交高潮。②1964年,中國與法國建交,實現了中國同西方大國關系的突破。(2)20世紀70年代①自1970年起,中國先后同意大利、奧地利、比利時、希臘、聯邦德國等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中英、中荷關系也升格為大使級。②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③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④到1976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達到111個。(第二次建交高潮)(第三次建交高潮)2、新中國60—70年代的外交成就史料:卡特總統突然采取令人意外的行動,決定在明年元旦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其中有許多戰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可是簡單的商業上的原因往往被人遺忘。美國企業界領導人....認為中國....是解決他們本身問題的一把鑰匙。——1978年12月18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問題: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決定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的原因。3、跨洋握手——中美關系正常化史料史證能力訓練:中美關系正常化的原因3、跨洋握手——中美關系正常化改善中國的國際地位應對蘇聯的軍事威脅利于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利于解決中美長期爭端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美蘇爭霸中處于守勢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陷入越南戰爭難以自拔霸主地位遭到歐日挑戰中美關系正常化的原因根本原因:中美雙方共同的戰略利益(1)結束舊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外交,有利于提高國際地位。(2)為鞏固新生政權和新中國經濟建設創造有利條件。(3)推動了世界和平事業的發展,加強了各國間的交往與合作。4、新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政策的歷史意義(1)國內: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外交政策朝著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方向進行調整。(2)國際:根據國際形勢變化,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美蘇爭霸,世界局勢緊張與緩和并存。1.背景:十一屆三中全會參會人員舉手表決二、改革開放以后的外交成就鄧小平夫婦訪問美國(1)中美建交、中蘇關系正常化2.成就:(2)鞏固與發展周邊國家關系(3)與世界各大國建立不同伙伴關系①積極與發展中國家合作②積極推動區域和國際合作③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戈爾巴喬夫訪問中國鄧小平和戈爾巴喬夫會面1.從對抗僵持到建交:新中國成立初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中國實施外交封鎖。從1971年的“乒乓外交”到1972年的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揭開了新的一頁。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2.戰略合作:1979-1989年,由于中美兩國之間存在共同對付蘇聯的戰略基礎,中美關系大大發展,表現為中美經貿交流、美對中技術轉讓等。1979年1月底,鄧小平訪美把兩國剛剛建立的外交關系提到了新高度。3.調整適應: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后,中美關系進入動蕩期,經歷了一段波折,恢復中有所發展。2000年,美國通過了與中國建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系的立法,這是中美關系當中最具實質性意義的發展。4.深化合作:21世紀以來,中美兩國的建設性合作關系進入一個全面發展時期,中美兩國相互依存度、互補度比較高,經濟發展聯系日益密切,同時經貿競爭越來越多,貿易摩擦不斷增多,并且有政治化的趨勢。同學們思考中美關系的發展歷程總之:中美兩國在經貿關系中呈現出發展與競爭并存的特點,發展是主流,競爭是必然,摩擦是不可避免的,經貿中出現的問題,應該以對話協商的方式解決。大國是關鍵——高度重視周邊是首要——睦鄰友好發展中國家是基礎—鞏固深化多邊是重要舞臺——積極開展外交政策——不結盟、無敵國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三、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1.背景:中共十八大以來,面對深刻變化的國際形勢,黨中央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在對外工作上進行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三、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發達國家鄰近國家非洲國家妥善處理分歧,與俄羅斯、法國、德國、英國等世界主要國家的關系穩步發展。“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方針,推出多種新機制和新舉措,深化同日本、韓國、東盟各國等周邊國家的關系提出“真、實、親、誠”原則,加強與非洲國家之間的團結合作特點: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2.十八大以來的外交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十九大提出要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2.十九大以來的外交關系(1)構建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2)貢獻中國方案關于伊朗核問題,敘利亞問題等,中國積極探索解決辦法,維護正義和世界穩定中國積極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推》生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成為改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平臺和各方普遍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峰會上張高麗簽署《巴黎協定》作為常任理事國,中國倡導、支持并踐行多邊主義,大力推動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核心作用我們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動同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合作,分享我國在疫情防控和救治方面的成熟做法,以實際行動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習近平2020年3月27日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關于進一步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講話(3)合作抗疫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意大利抗擊疫情維護國家利益,增強自身實力;淡化意識形態,明辨國際形勢;施展外交智慧,堅持獨立自主。一邊倒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權利周恩來迎接尼克松中日正式建交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習近平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青春之我,擔時代之責!厲害了,我的國!1.周恩來說:“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國民黨的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倒在地上辦外交的呢?我們不學他們。”新中國成立之初,在外交上“不學他們”突出表現在( )A.采取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B.采取“另起爐灶”的外交方針C.采取“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外交方針D.采取“一邊倒”的外交方針解析:舊中國的外交是對外屈膝投降的屈辱外交,所以新中國不學他們的表現是獨立自主的外交,故A項正確。A2.下表反映了1949—1953年中國新增建交國家的數量變化。從表中可知,當時中國()A.推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B.貫徹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打破了西方的封鎖政策D.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就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新增建交國家數109100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新中國的外交政策與成就。依據表格數據可知,1949—1950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有19個,1951—1953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只有1個,這種情況是受到新中國初期“一邊倒”外交方針的影響,建交國家主要是社會主義國家,故A項正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首次提出是在1953年,不能完整地反映材料中的信息,排除B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期并未打破西方的封鎖,排除C項;這一時期中國建交國家越來越少,不能說明中國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就,排除D項。A3.下列兩張新中國成立初期發行的郵票反映出當時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爐灶”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C.“一邊倒”D.“求同存異”答案:C [“另起爐灶”指的是不承認原先國民政府與帝國主義國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在材料中未體現,故A項錯誤;“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指的是清除帝國主義在華殘余勢力,材料中沒有體現,故B項錯誤;根據兩枚郵票反映的內容可以看出,新中國成立初期,注重同蘇聯和朝鮮合作,倒向社會主義陣營,體現了“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故C項正確;“求同存異”是1955年萬隆會議上提出的,與題目時間和題意不符,故D項錯誤。]中蘇友好互助條約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出朝作戰紀念C4.1972年尼克松與周恩來相見,標志著“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其準確含義是( )A.中美兩國的矛盾開始消失B.中國的國際地位開始提高C.中國的國際環境得到改善D.中美關系由敵對開始走向正常化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尼克松訪問中國,發表中美《聯合公報》,中美兩國結束了二十多年的對抗,由敵對開始走向正常化,故D項正確。答案:DD5.胡錦濤在2008年新年賀詞中將中國外交方針概括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表明我國的外交方針又有了新的發展。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諸多外交原則與方針中,對世界影響最大的是( )A.采取“一邊倒”方針,與蘇聯建交B.新中國的外交原則——“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求同存異”方針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解析:我國于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適用于不同性質的國家,至今仍在國際關系處理中發揮重大作用,具有深遠的世界影響,故D符合題意;“一邊倒”方針側重于與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開展外交活動,但不利于與資本主義國家開展外交活動,A不符合題意;“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表明新中國的外交政策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國開展外交活動的基本前提,但對世界的影響不是最大,故B不符合題意;“求同存異”原則主要是推進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D。D6.1955年中國政府建議美國就雙邊問題進行大使級談判,中國釋放了數名被押的美國人,并愿意批轉15名要求到中國大陸采訪的美國記者的簽證。這表明當時的中國()A.放棄了“一邊倒”的外交政策B.打破了兩極對峙的格局C.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D.同美國關系走向正常化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新中國試圖改善同美國的外交關系,在堅持“一邊倒”外交政策的同時,以國家利益為重,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故選C項,排除A項;材料中的做法并未打破兩極對峙的局面,排除B項;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排除D項。C7.參考消息網2020年2月10日報道:“連日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進展受到國際社會密切關注。多國專家學者認為,中國政府采取了積極、高效、公開、透明的舉措,不僅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為維護全球和地區公共衛生安全做出重大貢獻,給世界帶來信心。”中國“抗疫外交”贏得世界贊譽,這表明中國()A.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進程B.已經走進當今世界舞臺的中央C.為維護世界和平提供中國智慧D.為人類破解赤字難題提出方案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當代中國的外交。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蔓延,這一疫情是當下人類所共同面臨的問題,中國在此問題上態度積極、措施得力,為世界抗“疫”提供中國方案、分享中國經驗,是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的表現,故A項正確;單憑材料中的一個示例不能得出中國“已經走進當今世界舞臺的中央”的結論,且該項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項錯誤;全球范圍的疫情與“世界和平”不符,故C項錯誤;中國確實為人類破解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等難題提出中國方案,表明中國正從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變成更具有影響力和作用力的推動者,但該項與材料“抗疫外交”無關,故D項錯誤。A8.2007年以來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中投出4張反對票(注:分別涉及緬甸、津巴布韋和敘利亞問題,并且俄羅斯也一同投出反對票),這占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以來投出反對票的一半。這表明()A.中國的國家實力和影響力的增強B.中國對現存國際政治秩序的不滿加劇C.中國與俄羅斯形成外交政策同盟D.中國重視發展同第三世界國家間關系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新時期的外交。2007年以來,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中投出4張反對票,說明中國在國際重大事務的決策中,發言權和影響力逐漸增強,這是中國綜合國力增強的結果,故A項為正確答案。投反對票與對國際局勢的不滿沒有直接關系,B項錯誤;新時期中國奉行不結盟政策,C項錯誤;D項從材料中無法體現。A9.“帝國主義總想保留一些在中國的特權……我們的方針是……先把帝國主義在我國的殘余勢力清除一下,否則就會留下它們活動的余地。”這體現了()A.“一邊倒”的外交方針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外交方針C.“另起爐灶”的外交方針D.“求同存異”的方針答案:B。解析:A項表述體現的是中國在外交上站在社會主義和世界和平民主陣營一邊,故A項錯誤;B項表述與題意相符,故B項正確;C項表述體現的是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一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要在新的基礎上經過談判同外國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關系,與題意不符,故C項錯誤;D項方針是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的,與題意不符,故D項錯誤。B10.據新華社對1972年1—9月外交情況的統計,中國接待外國官員和政府代表團三十多起,訪問中國的有來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團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達88個,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內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國( )A.重點建立與亞非的外交關系B.開始獨立自主地步入國際舞臺C.切實推進新型區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國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答案:D [A項發生于1955年亞非會議之后,B項開始于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C項開始于改革開放以后,均與題干中的時間“1972年”不符。由題干中1972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激增的信息可知,此現象打破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美國從外交上孤立封鎖中國的政策,故選D項。]D10.2017年初,習近平在聯合國總部演講中說:中國將積極同美國發展新型大國關系,同俄羅斯發展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同歐洲發展和平、增長、改革、文明伙伴關系,同金磚國家發展團結合作的伙伴關系。材料表明當今中國( )A.努力構建穩定均衡的國際關系框架B.不斷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C.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外交活動D.堅持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A [根據材料中中國積極發展與其他國家的友好關系,說明中國努力構建穩定均衡的國際關系框架,故A項正確;我國一直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故B項錯誤;材料中發展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友好關系,不屬于地區性國際組織,故C項錯誤;材料中并未涉及聯合國的外交,故D項錯誤。]A11.2005年,中國政府提出了“大國是重點,周邊是關鍵,發展中國家是基礎”的外交方針。此外交方針的提出說明( )A.采取靈活外交策略B.推行全方位對外開放C.實行多邊外交戰略D.實施獨立自主不結盟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中國政府既重點發展與大國的關系,又注重發展與周邊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這是新時期多邊外交方針的體現,C項正確。材料體現新時期中國實行多邊外交戰略,而不是采取靈活外交策略,A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外交方針,不是對外開放,B項錯誤。材料體現了獨立自主,但沒有體現不結盟,D項錯誤。C解析:如“瓷盤外交”“蘭花外交”“圍棋外交”“乒乓外交”“熊貓外交”和“舞劇外交”說明新中國外交一直隨著國際局勢和國內需要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進,體現出靈活、務實的外交策略,B正確;A是萬隆會議;C屬于一直奉行的外交原則;D項“奠定”說法與題意不符。1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我國的外交史上有許多饒有趣味的外交故事,如“瓷盤外交”“蘭花外交”“圍棋外交”“乒乓外交”“熊貓外交”和“舞劇外交”等。這體現了新中國( )A.“求同存異”思想的廣泛實踐B.靈活、務實的外交策略C.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及其實踐D.外交基本格局的奠定B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爭.mp4 盤點2019年中國外交部精彩回應.mp4 第14課 當代中國的外交.pptx 純音樂 - 我和我的祖國 (小提琴獨奏).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