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6 《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1.通過觀察水中的微小的生物,了解水中生活著形態各異的微小的生物,它們具有生物的特征——能運動;2.了解微小生物可以進食,能對外界刺激有反應;3.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科學探究目標:1.通過觀察水中活著的微小生物,能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記錄它們的形態和行為特征;2.能對照資料識別水中常見的微小生物名稱。 科學態度目標:通過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發展學生研究微小生物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通過觀察,認識體會到觀察工具的進步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世界。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到用顯微鏡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 教學難點: 能夠借助顯微鏡追蹤觀察水中活的微小生物,并記錄它們的形態和行為。 課前準備: PPT 課件、池塘表層水、顯微鏡、玻璃裝片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在前兩節的科學課中,我們借助顯微鏡觀察了形態各異的生物細胞,老師也承諾本節課帶領大家認識一些和細胞大小差不多的生物——微生物,大家都知道微生物用肉眼是不能看到的,我們還需要借助顯微鏡的幫助。 二、池塘里有什么? PPT 出示池塘照片,請學生自習觀察池塘中有什么? 預設:魚、鴨子、水草、石頭等。 提出問題:除了大家所說的這些還會有其他什么嗎?會不會有一些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生物?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不如我們一起做個實驗去驗證一下吧。 三、水中的微小生物 老師這里有從池塘里采集的水樣,水滴里到底會有什么呢?讓我們一起細心、耐心、認真地來觀察一滴水,看看你能發現什么?把你的發現畫在活動記錄上。 提醒學生使用顯微鏡的注意事項: 1.反光鏡不能直接對著太陽, 否則會傷害眼睛;2.使用時要小心,鏡頭不要碰到玻片;3.不能用手觸摸目鏡和物鏡;4.輕拿輕放。 學生分組制作水樣樣本玻片并借助顯微鏡觀察水滴里的生物。用圖文記錄下來。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操作。 匯報交流:說說自己小組觀察到了什么?是什么樣子的? 預設:看到了很多小蟲子一樣的東西,還會來回的游動。 教師總結:在一滴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大多是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它們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書:微生物)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些微生物中,最常見的就是水藻了,有藍藻、團藻、金藻等。剛才我們看到的會游動的微生物中鐘形蟲、草履蟲等、此外,水中還有既不屬于動物也不屬于植物的微生物——細菌,細菌一般是不運動的,有球形的、桿狀的、螺旋狀的。 多媒體展示水中常見的各種微生物。 四、生活中的微生物 同學們,微生物不只是在水中有,微生物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并且對于人類的影響至關重要,比如: 1. 利用微生物發酵釀酒、制醋、面包、饅頭等食品。 2. 利用微生物的代謝產物美容:肉毒梭菌的毒素。 3. 利用益生菌微生物調節人體免疫增加抵抗力的口服液:雙歧桿菌等。 4. 制作酸奶和奶酪:乳酸柑橘。 5. 芽孢桿菌產生的蛋白酶:加酶洗衣粉。 并且,我們常吃的蘑菇和木耳也是微生物,雖然它們很大,但是那不是它們的一個細胞,而是很多細胞共同組成的子實體,它們幾乎每一個單獨的細胞在適應的條件下都可以逐漸發育成為一個新的子 實體。 五、總結延伸 相信大家今天都收獲滿滿,課堂上我們認識了很多新的微生物朋友,并且也知道了很多微生物對于人類的作用,那么微生物和我們的健康有沒有直接的聯系呢?下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