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4 《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通過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能說出洋蔥表皮是由細胞組成的。 科學探究目標:1.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能用圖形和文字記錄;2.通過觀察和比較能說出洋蔥表皮細胞外形上的共同特點。科學態度目標:認識到細致觀察、詳盡記錄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明白觀察工具的改進,人們才能觀察到許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學重點: 通過探索洋蔥表皮細胞的活動,說出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 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顯微鏡、繪制細胞結構圖。 課前準備: 顯微鏡、洋蔥、小島、清水、滴管、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鑷子、紗布、碘酒、放大鏡等。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PPT 出示上節課用顯微鏡觀察到植物、微生物圖片。 我們上節課用顯微鏡觀察了很多有意思的物體,那么大家想過沒有如果我們用倍數更大的顯微鏡去觀察他們,又會得到什么有趣的結論呢? 本節課我們就用更大倍數的顯微鏡去觀察洋蔥表皮,看看它是由什么組成的。 二、分小組制作洋蔥表皮標本 教師引導學生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注意提醒學生安全。 1. 在一個干凈的載玻片中間滴一滴清水; 2. 用小刀在洋蔥鱗葉片內壁劃一個“井”字,用鑷子去下“井” 中洋蔥內表皮放到載玻片的水滴中央,提醒學生注意標本要平展開,不能折疊。 3. 用蓋玻片傾斜著蓋到標本上面,放蓋玻片時,先放一端,在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能有氣泡。如水不足,可沿蓋玻片邊緣滴加; 若水分過多,可用吸水紙吸掉。 4. 從蓋玻片的一邊加入一滴稀釋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傾斜,再在蓋玻片的另一邊用吸水紙吸掉多余的水。 5.洋蔥表皮玻片標本做成可以進行觀察。 三、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教師引導學生采用目鏡倍數 20,物鏡倍數 45,放大倍數為 900倍,提醒學生注意對光。 1. 安放:右手握住鏡壁,左手托住鏡座,把顯微鏡向著光放在實驗臺上。 2. 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武警對準通光孔。 3. 調焦:調節載物臺下的反光鏡,從目鏡往下看,能看見亮的光圈。 4. 觀察:調節粗準焦螺旋,把所要觀察的洋蔥表皮切片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夾住,標本要針對通光孔的中央。 5. 左眼像目鏡內看,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等,知道看清切片上的細胞為止。 6. 仔細觀察表皮細胞,并繪制洋蔥表皮細胞結構圖。 四、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并記錄 仔細觀察不同種類的動植物表皮細胞,并用文字和圖形記錄它們的形態。 展示記錄,描述我們看到的洋蔥及其它表皮是什么樣的。對比觀察記錄,發現表皮細胞外形上的共同特點。 五、科學史教育 細胞的發現者:羅伯特?胡克。 胡克是 17 世紀英國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他在力學、光學、天文學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所設計和發明的科學儀器在當時是無與倫比的。他本人被譽為英國的“雙眼和雙手”。 他曾用自己制造的顯微鏡觀察植物組織,于 1665 年發現了植物細胞(實際上看到的是細胞壁),并命名為“cell”,至今仍被使用。 六、總結延伸 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觀察了洋蔥的表皮細胞,理解了細胞的概念,那么,你們想不想觀察更多的動植物細胞呢?我們下節課一起來觀察其它的生物細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