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7 《微生物與健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1.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觀察的范圍不斷擴大, 發現了肉眼無法發現的自然界的許多秘密。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它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 科學探究目標:1.能夠總結人類在觀察工具開發及探索范圍擴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圖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2.能夠根據學習主題查閱相關資料,并進行整理、歸類、交流。 科學態度目標:1.熱愛科學技術,敬佩人類在探索微小世界過程中能夠不懈追求的精神;2.知道我們周圍還有很多沒有被發現的物質及秘密。我們所能看到的知識物質世界的一部分。隨著科技的發展, 我們還將了解越來越多的自然界的秘密。3.初步形成對微觀世界的正確認識,具有對微觀世界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認識到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 教學重點: 了解微生物的大小、形態不、分布、作用、定義及其對人體健康所產生的益處或害處。 教學難點: 了解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并學會生活中用到的簡單的消毒方法和滅菌方法。 課前準備: PPT 課件、各種微生物的放大圖片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在前幾節的科學課中,我們學習了如何使用顯微鏡,認識了一些微生物,那么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微生物很微小,但是它們對我們的生活及健康會產生什么影響?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探討的問題。 二、生病的經歷 1. 教師講述探望病人的故事。 2. 邀請學生講述自己生病的經歷。(交流曾經遭受微生物危害的親身經歷) 3. 教師小結:看來人們生病是由各種微生物引起的。 4. 學生質疑:會讓人生病的微生物什么樣子的?這些微生物給人類帶來了哪些危害? 5. 學生分組討論:你知道會引起人們生病的微生物都有哪些? 6. 交流匯報。 三、微生物對健康的危害 下面老師帶領大家認識一些常見的對人體健康起到危害作用的微生物。 (1) 大腸桿菌 大腸桿菌是人體腸道里面的正常菌落菌群,但是如果其異常的繁殖就會引起相應的臨床癥狀,大腸桿菌可導致:1、腸道外感染:多為內源性感染,以泌尿系感染為主,如尿道炎、膀胱炎、腎盂腎炎。也可引起腹膜炎、膽囊炎、闌尾炎等。嬰兒、年老體弱、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面積燒傷病人,大腸桿菌可侵入血流,引起敗血癥。2、急性腹瀉:某些血清型大腸桿菌能引起人類腹瀉。 (2) 皰疹病毒 皰疹本身就是一大類疾病,也可以進而引起其他疾病。皰疹是一大類由皰疹病毒感染,引起水皰樣皮膚病的統稱,包括口周單純皰疹, 帶狀皰疹等。第一,得皰疹就提示著近期體質較弱,休息較差,身體需要休養。第二,帶狀皰疹治療不當的情況下,可能導致病毒性腦炎、后遺神經痛等疾病。 (3) 流感病毒 被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發病時可表現為,畏寒,高熱,頭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癥狀。一般來說,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鼻咽部的癥狀會比較輕,但是胃腸道的癥狀會比較明顯,可出現食欲減退,嘔吐腹瀉和腹痛腹脹等癥狀,且這種癥狀多見于兒童患者,可嚴重影響患兒的身體健康,需及時治療。流感病毒感染后,患者是很容易發病的,只需 1 到 3 天便可出現明顯的癥狀。患者的癥狀主要包括食欲減退,腹痛腹脹等消化道癥狀和畏寒高熱等全身癥狀。另外,由于流感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因此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隔離治療,以免造成嚴重的危害。 (4) 黃曲霉素 黃曲霉素為真菌毒素,主要損害人體肝臟和腎臟,有較強的致癌性。黃曲霉素中毒臨床可以表現為:早期有胃部不適,腹脹,厭食,嘔吐,腸鳴音亢進,一過性的發熱及黃疸。2~3 周后出現腹水、下肢浮腫、脾臟腫大變硬、胃腸道出血、昏迷甚至死亡。 教師歸納總結: 細菌 細菌是一種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單細胞生物。并非所有的細菌都是有害的,人體內就有一些有益菌。例如,生活在人腸道內的嗜酸乳桿菌,可助消化,抑制致病菌,提供營養素。 許多致病細菌可產生毒素而損傷細胞致人生病。另些細菌可直接侵入和破壞組織。 常見的細菌感染性疾病有:鏈球菌性咽炎、肺結核、感染。 病毒 病毒比細胞小得多。最簡單的病毒中心是核酸,外面包被著一層保護性外殼,稱為衣殼。病毒進入人體,侵入細胞后才能復制繁殖, 在這個過程中致使宿主細胞被破壞。 病毒可導致多種疾病,包括:艾滋病、普通感冒、埃博拉出血熱、皰疹、流感、麻疹水痘等。 冠狀病毒是一大類病毒,已知會引起疾病。患者表現從普通感冒到重癥肺部感染不同,例如中東呼吸綜合癥(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癥(SARS)。 原生動物 原生動物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它們就像小動物一樣——捕獵和采集其他微生物作為食物。有些原生動物定植在人體腸道中,對人體無害。 另一些則可致病病,例如:賈第蟲、瘧原蟲、弓形蟲。 原生動物的部分生命周期在人類或其他宿主之外,它們生活在食物、土壤、水或昆蟲中。有些原生動物通過人攝取食物或喝水時侵入人體。另一些,如瘧原蟲,是由蚊子傳播的。 蠕蟲 蠕蟲是一種較大型的寄生生物。寄生蟲本身或其卵進入人體后, 會在腸道、肺、肝、皮膚或大腦中生存,吸取人體的營養物質。 四、預防微生物對人體的危害 剛才我們認識了幾種常見的對人體危害較大的微生物,那么,在生活中,如何防治微生物的危害呢? 1. 加強鍛煉,增強人體抵抗力。 2. 勤消毒 居室消毒:白醋、來蘇爾 用具消毒:煮沸、酒精擦拭食品消毒:加熱 傷口消毒:碘酒、紫藥水 3. 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的食物,不吃發霉變質的食物,不喝生水自來水。 4. 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五、微生物對健康的益處 1. 微生物的繁殖可以使分解有機物 2. 微生物可以使人患病如腳氣病等 3. 有的微生物可以發酵如酵母菌等微生物 4. 有的微生物可以制作成藥物如青霉素六、總結延伸 微生物室千姿百態的,有些是腐敗性的、致病性的,有些可以制造食品,有些可以用來制作藥物,如青霉素的發現對醫藥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 人類到如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希望同學們能認真學習,長大之后可以為人類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