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 團結 共同繁榮第一部分:【課前準備】預習目標及提綱1.了解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2.了解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新型民族關系。3.理解 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個基本原則及其相互關系。【學習重點】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個基本原則及其相互關系基礎知識梳理雪域高原的歷史性跨越——探究與共享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1、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2、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的建立(1)是什么? (2)為什么:這一新型民族關系得以建立的原因 3、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 、(1)民族平等①含義:各族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 ,依法平等地②原因:A.我國憲法明確規定:“ ”B.各民族只有人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 C.我國各族人民都對祖國的文明 ,都是 ③表現:政治上:歷屆全國人大都有少數民族代表的參加。經濟、文化、社會發展上:國家給予尊重、幫助和扶持。④地位:首要原則(2)民族團結①含義:在 基礎上,我國形成了各族人民 、友好往來、互相合作、 ,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團結局面。②原因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 ,是 , ,是 。 。③地位:重要原則(3)各民族共同繁榮①原因:這是由 決定的,是 和 的必然要求。②表現:國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特別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大大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③地位:根本原則 (4)三原則之間的關系:互相聯系、不可分割①民族平等是 。②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 。③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 。 三、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我們該做什么、能做什么1、處理好民族關系問題,既是 ,也是 2、青年學生要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的民族關系 第二部分:【課堂教學】【知識拓展】正確理解民族關系的三原則1、民族平等是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問題的基本觀點。民族平等不等于事實上的平等。我國各民族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方面的權利,又依法平等地履行義務。但從現實來看,我國各民族在政治權利、社會地位實現了平等,但在經濟、文化發展上還存在事實上的不平等。2、當前我國還存在妨礙民族團結的因素:一是民族分裂活動;二是民族偏見如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3、各民族的共同繁榮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繁榮,還包括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繁榮。第三部分:【課堂練習】材料一 自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來,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的比例都高于少數民族人口的比例。每個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人口特少的少數民族至少都有一名代表。在西藏,世代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珞巴族,人口不足三千人,也擁有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材料二 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向西部地區對口支援,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和社會事業:1998-2011年,15個對口支援省和中央各部委無償援建西部地區716個項目,資金投入31、6億元人民幣,除中央政府投資外,"十五"時期,全國各地支援西藏建設項目71個,無償投入資金10、62億元人民幣。材料三 為加快西部地區和民族自治地方的發展,中國政府于2000年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全國5個自治區,27個自治州以及120個自治縣(旗)中的83個自治縣(旗)被納入西部大開發的范圍;還有3個自治州參照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6年來,西部地區陸續新開工60個重大建設工程,投資總規模約8500億元人民幣。(1)上述材料體現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哪些基本原則?這些基本原則是怎樣體現的?①反映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②材料一反映了我國各民族人民都能平等地享有政治方面的權利,體現了民族平等原則;材料二反映了我國各民族之間的親密無間、和睦相處,體現了民族團結原則;材料三反映了我國政府積極支持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體現了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2)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上述基本原則內在聯系的認識。①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我國各民族人民平等地享有政治方面的權利有利于發揚和壯大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②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充分享有政治上的權利,和發達地區友好合作,對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的目標具有重大意義。③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各民族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的發展,也有利于把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落實到實處。 第四部分:【課后作業】1.《步步高》課時訓練選擇題2.有人認為,給予少數民族特殊的條件和必要的幫助,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但不符合民族平等的原則。請談談你的看法。答:①由于自然條件和歷史上的種種原因,我國各民族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有些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落后,各民族之間存在著事實上的不平等。②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是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各民族共同繁榮是實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對少數民族地區給予特殊的條件和必要的幫助,有利于推動那里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改變其落后的局面,實現共同富裕,從而真正實現各民族的平等與團結。③題目認為給予少數民族特殊的條件和必要的幫助,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是正確的,但認為不符合民族平等原則的觀點是錯誤的。第二框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一部分:【課前準備】預習目標及提綱【學習目標】1、 民族區域自治的含義2、 民族區域自治的自治機關、自治權力3、 民族區域自治的意義【基礎知識梳理】一、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是指在________下,各少數民族_____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________,行使________的制度。二、基本內容:①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礎:以___、____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②實行區域自治的范圍:各少數民族___的地方。③民族區域自治的自治機關:______和______④民族區域自治的核心:___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⑤民族區域自治的目的:使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自主管理本地區內部事務。三、為什么要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必要性:①這是由我國的____和____決定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 “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②各民族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關系。使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具有堅實的__和_____2、重要性(優越性):①有利于維護______________。②有利于保障______________。③有利于發展______________。④有利于促進 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課堂教學】【知識歸納】1、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1)“自治權”是自治而不是獨立,必須在國家統一領導下進行,這也體現了______(2) 實行區域自治的范圍是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不能把“各少數民族”理解成“各民族”,也不能把“聚居”理解成“居住”。(3)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既是國家的地方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又是民族自治機關,是指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不包括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及黨。(4)并非只有少數民族才可以享受民族區域自治權,居住在自治地方的漢族人民也享有。【辨別比較】2、民族區域自治區與特別行政區的異同相同點:(1)都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2)都是我國不可分割的地方行政區,享有一定自治權;(3)與中央的關系都是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轄。不同點:(1)兩者解決的問題不同。民族區域自治是根據我國的民族政策為解決民族問題而設置的,特別行政區是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為實現解決祖國統一問題而設置的;(2)兩者實行地區不同。民族自治區是在少數民族聚居的特定地區,特別行政區是在香港、澳門、臺灣等特定地區;(3)兩者權限不同。民族自治區有“一定的”民族自治權,而特別行政區有"高度的自治權(4)兩者實行的社會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區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特別行政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第三部分:【課堂練習】【誤區辨析】1、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前提和基礎是自治權,在各少數民族居住地方實行。(×)(前提和基礎是領土完整和國家統一,核心是自治權,是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2、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的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和司法機關。(×)(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不包括民族鄉的人大和人民政府,不包括司法機關)3、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是處理民族關系的政策。(×) (應該是基本原則)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第四部分:【課后作業】《步步高》課時訓練第三框 我國的宗教政策 第一部分:【課前準備】預習目標及提綱【基礎知識梳理】(一)我國的宗教概況1、知道我國有五大宗教:2、明確我國各宗教都有 ______ 的傳統。3、在社會主義社會,宗教還將_______ 。4、我國現階段的宗教,其本質仍然沒有改變,仍然是一種非科學的、唯心主義世界觀。(二)我國的宗教政策(本課重點和難點)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地位:______________ 。(2)憲法規定(憲法保障):______________(3)內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豐富,一句話理解就是都有自由)(注意1: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不能信教,應是徹底的無神論者)(注意2:不能到宗教場所宣傳無神論)(注意3:不能到公共場所宣傳有神論)(4)80頁最后一段是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進一步說明(不得強制、不得歧視、保護正常的、基本權利、人權)2、______________ 。(目的:保護______________ ,制止和打擊 _______ _______ 抵御_______ _______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注意4: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但不允許外國傳教士到中國傳教)4、______________ _______ 。(1)原因:_______(2)怎樣適應:(2要求,2支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5: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政策)(三)弘揚科學精神1、我國現階段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82頁框內)(1) 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2、青年學生要弘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注意6: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也不是反對人們信仰宗教)綜合探究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1、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的表現:(1) 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A.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 _______ B.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_______ C._______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3)_______ 。即 _______ 內容與_______ 的形式的統一,公民_______ 的統一。2、為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我國建立的一系列政治制度有(人民民主權利真實性的制度保障)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第二部分:【課堂教學】1、理解我國宗教政策要注意四個“不”(1)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意味著宗教在我國已不再具有消極作用。宗教在本質上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只要宗教存在,其本質就不會變,其消極作用就不會消失。(2)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意味著鼓勵發展宗教。由于宗教的客觀存在,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把信教群眾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共同目標上來。(3)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并不意味著國家保護宗教活動。我國實行政教分離的宗教政策,宗教不得干預政權、國家事務和文化事業,并且國家只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2、【歸納提升】在民族問題上“怎么樣”的考點上的答題模式:(1)、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人大制度和黨的領導,保證人民大家作主(政治基礎)(2)、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3)、堅持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4)、堅持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5)、公民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第三部分:【課堂練習】【誤區辨析】1、宗教信仰自由是憲法規定的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我國尊重和保護人權的重要體現。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只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一項全面的政策,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也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3、在我國,任何宗教活動受到法律的保護。(×) (正常的宗教活動才受到法律的保護)4、我國的宗教性質已發生了根本轉變,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相適應。(×)(我國宗教狀況已發生根本的變化,但宗教的性質仍是唯心主義,宗教能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第四部分:【課后作業】《步步高》課時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