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2021八下·蒼南期末)據《清史稿》記載,施瑯曾諫言:“臺灣雖在外島,關四省要害,斷不可棄。”1684年,康熙帝采納了其諫言,設置( )A.伊犁將軍 B.駐藏大臣 C.臺灣府 D.澎湖巡檢司2.(2021八下·蒼南期末)某同學列表整理有關清政府閉關政策的知識,其中敘述正確的是( )清政府閉關政策演進歷程 ①順治時,頒布“禁海令”,將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許擅自出海貿易.②康熙時,臺灣統一后,關閉所有港口,不準商船、漁舟片帆出海③乾隆時,特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影響 ④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導致國家的閉塞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2021八下·蒼南期末)有學者認為,鴉片戰爭主要沖擊了中國沿海地區,第二次鴉片戰爭則把這種沖擊進一步帶到了中國社會的統治中樞。其事實依據是( )A.英國軍艦巡查貿易 B.英法聯軍占領北京C.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D.光緒皇帝逃離北京4.(2021八下·蒼南期末)沙俄得13037 萬兩,占總賠款數的29%。德國9007萬兩,法國7087萬兩,英國5062萬兩,日本3479萬兩,美國3293萬兩,意大利2662萬兩,其余部分由奧、比、荷等國分食。下列內容屬于與這一賠款相關條約的有( )①劃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②允許外國軍隊駐守山海關③外國公使進駐北京④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2021八下·蒼南期末)在民主政治的字典里,妥協是政治的靈魂。在英國革命過程中,議會通過“妥協”達成政治目標的事件是( )A.查理一世被處死 B.王朝復辟C.共和國成立 D.“光榮革命”6.(2021八下·蒼南期末)1492年,美國境內的土著人口超過500萬,到1600年,土著居民人數僅有60萬。與之相對應的是,歐洲移民后裔的數目增長到了500萬,非洲奴隸的后裔增加了100萬。出現上述人種結構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學革命 B.殖民擴張 C.廢奴運動 D.啟蒙運動7.(2021八下·蒼南期末)下列有關《共產黨宣言》與其他歷史事件關聯表述,正確的是( )A.《共產黨宣言》→英國的憲章運動→巴黎公社B.工業革命→《共產黨宣言》→拉美民族獨立運動C.工業革命→《共產黨宣言》→巴黎公社D.巴黎公社→《共產黨宣言》→英國的憲章運動8.(2021八下·蒼南期末)比較下表,美國《獨立宣言》和法國《人權宣言》的共同之處是( )《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了他們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才在人們中間成立政府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全國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經由其代表去參與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A.反映了資產階級的政治要求 B.號召人民爭取民族獨立C.廢除了貴族特權和封建地租 D.確立了分權制約的原則9.(2021八下·蒼南期末)機器都在執行著一種新的規律,紡工不再像過去那樣在家里無拘無束地搖車紡紗了,織工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織布了。現在,他們必須在工廠中按照沒有生命疲倦的機器設備所確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說明了工業革命( )A.改變了生產方式 B.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C.改變了階級結構 D.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10.(2021八下·蒼南期末)19世紀晚期,推動石油開采業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產生的直接原因是( )A.電力的廣泛應用 B.內燃機的應用C.飛機的迅速發展 D.蒸汽機的改進,二、非選擇題(本題有2小題,共30分。)11.(2021八下·蒼南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在人文主義精神的鼓舞下, 哥倫布等人不顧艱難險阻,投身于充滿危險的探險事業,他們遠渡重洋,尋找黃金,追求現世幸福。——程佩璇《近代西歐國家現代化與文藝復興關系探析》達·伽馬在印度加爾各答港的登陸,結束了意大利人作為西歐和東方貿易的中間人的有利可圖的壟斷地位,使意大利的經濟遭受了打擊。于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經濟基礎也就不復存在了。——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材料三時間 法律 條款1689年 《權利法案》 非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停止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稅1689年 《叛亂法案》 國王在和平時期征集和維持軍隊必須經過議會的同意1694年, 《三年法案》 每三年必須召開一次議會,每屆議會任期不得超過三年——整理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四1789年,美國根據這一憲法成立的聯邦政府。在這以后的一個多世紀中,除南北戰爭以外,聯邦政府保證了美國始終處于一種政治、社會高度穩定的狀態,這就為美國的長期經濟發展提供了一種很好的社會環境。在憲法制訂不到100年的時間里,美國經濟迅速發展,很快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摘編自張進銘《論<美國憲法>和建立聯邦政府對美國長期經濟發展的影響》(1)聯系所學,填寫圖中序號處的內容。(2)根據材料二,說明文藝復興與新航路開辟的歷史關聯。(3)根據材料三,指出英國議會限制王權的主要途徑。(4)法律的頒布與實施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請結合材料三、四及所學論證此觀點。(要求:表述簡潔,邏輯嚴謹)12.(2021八下·蒼南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福州船政學堂課程設置 (部分)類目 前學堂制造專業 后學堂駕駛專業 后學堂管輪專業外文 法文 英文 英文基礎理論 算術、幾何、微積分、物理、機械等 算術、幾何、代數、直線和球面三角等 算術、幾何、代數、三角、物理等專業實踐課 蒸汽機的制造與操作、艦體制造 航海天文學、航海理論、氣象學、地理等 蒸汽機安裝調試、儀表功能與使用、操縱輪機規則等除上述“西學”課程之外,學堂每日還要講讀《圣諭廣訓》《孝經》 。由此可以看出,學堂不僅注重“西學”的傳授,而且重視“中學”的教育。——摘編自紀錄片《船政學堂》材料三:新式軍器必須有技術人才去駕使,所以設立武備學堂,和派遣軍官出洋留學。新式的國防比舊式的費用要高幾倍,所以李鴻章要辦招商局,來經營沿江沿海的運輸,創立制布廠來挽回權利,開煤礦金礦來增加收入。——摘編自蔣廷黻《中國近代史》材料四:歷史常把戰爭的痛苦與災難盡量往戰敗者身上堆,同時又把痛定思痛、改弦更張的機遇留給戰敗者。梁啟超曾說:“吾國四千余年大夢之喚醒, 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以后始也。”——伏榮璽《甲午戰敗對中國傳統文化及民族心態的影響》(1)根據材料一,填寫方框空白處的內容,并結合所學說明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2)根據材料二,概括福州船政學堂課程設置的特點。(3)根據材料三,說明洋務派上述舉措的內在聯系。(4)甲午中日戰爭給中國帶來了災難,同時也推動了中國的改革。請結合材料一及《馬關條約》的影響論證此觀點。(要求: 表述簡潔,邏輯嚴謹)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1661年,鄭成功率領戰艦數百艘,從金門出發橫渡臺灣海峽到達臺灣西海岸,在當地人民支持下,1662年初鄭成功打敗了荷蘭殖民者,使臺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A項伊犁將軍是清朝設置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不符合題意;B項駐藏大臣是清朝設置管理西藏事務的,不符合題意;C項臺灣府是1684年,康熙帝設置管轄臺灣的,符合題意;D項澎湖巡檢司是元朝時設置的管理臺灣的行政機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清朝鞏固統一的措施。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措施。2.【答案】C【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表現:順治帝時期,頒布“禁海令”,嚴厲限制海上貿易;由最初的開放4個對外通商口岸后減少至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特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嚴格限制進口的種類和出海船只的載重量;乾隆時期,關閉廣州以外的其他港口。因此①③④表述正確;清朝在臺灣建制后,開放寧波、漳州等地,作為對外通商口岸,不是在康熙時期,②錯誤。C項①③④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閉關鎖國政策的相關知識。掌握清朝閉關政策的表現、及帶來的消極影響。3.【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1840年到1842年的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南京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因此說鴉片戰爭主要沖擊了沿海地區。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英法聯軍攻占北京,火燒圓明園,因此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沖擊了中國社會的統治中樞。ACD三項都不是題干觀點的事實依據,不符合題意;B項英法聯軍占領北京是題干觀點的事實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解答本題需掌握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4.【答案】A【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反映的是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其中規定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①②符合題意。③是《北京條約》的內容;④是《馬關條約》的內容。A項①②屬于《辛丑條約》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辛丑條約》的內容是解答本題的關鍵。5.【答案】D【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其他不滿國王專制統治的人士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新的國王。這一事件被稱為光榮革命,體現了英國資產階級的妥協性,保留了君主的稱號。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光榮革命”是在英國革命過程中,議會通過“妥協”達成政治目標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史實。掌握光榮革命的史實。6.【答案】B【知識點】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解析】【分析】從16世紀起,歐洲殖民者為補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勞動力,他們從歐洲出發,乘船到非洲,攜帶槍支、雜物等;在非洲通過各種卑鄙的方式擄獲黑人后運往美洲,然后把黑奴賣給美洲的種植園主,然后帶著滿船的金銀和歐洲需要的經濟作物返回歐洲。全程呈現三角形,因而稱為“三角貿易”。三角貿易中擄獲大量非洲黑人賣到美洲,據題干關鍵信息“增加了100萬非洲奴隸的后裔”可知,美國境內人種結構的變化源于三角貿易。ACD三項都不是出現題干人種結構變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殖民擴張是出現題干人種結構變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殖民擴張的影響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三角貿易對非洲來說,西歐國家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過程中,擄獲大量非洲黑人賣到美洲,給非洲的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造成當地的貧困和落后。7.【答案】C【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資產階級越來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卻很差。英國工人為取得普選權掀起了憲章運動。由于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工人運動受到影響。馬克思、恩格斯結合工人運動的實踐,發表了《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ABD三項表述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工業革命→《共產黨宣言》→巴黎公社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共產黨宣言》與其他歷史事件的關聯。掌握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理解并識記工業革命、《共產黨宣言》、巴黎公社的相關史實。8.【答案】A【知識點】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獨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人權宣言》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權等基本原則。因此,《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都是資產階級頒布的文獻,其內容都體現了資產階級平等、民主和自由的要求。A項反映了資產階級的政治要求是美國《獨立宣言》和法國《人權宣言》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美國《獨立宣言》和法國《人權宣言》的共同之處,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獨立宣言》和法國《人權宣言》的共同之處。重點掌握歐美早期資產階級時期頒布的法律文獻。9.【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由題干可知,紡工和織工必須在工廠中按照沒有生命疲倦的機器設備所確定的速度工作,體現了工業革命后機器大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體現了工業革命改變了生產方式。A項改變了生產方式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所述均不符合題干主旨,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0.【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石油是內燃機的主要燃料,石油開采和化工業的發展是在內燃機的發明和使用的推動下興起的。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內燃機的發明使以石油為能源的汽車制造出現,推動了石油開采與生產。ACD三項都不是19世紀晚期,推動石油開采業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產生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內燃機的應用是19世紀晚期,推動石油開采業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產生的直接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關鍵信息”推動石油開采業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11.【答案】(1)①資本主義的興起/西方近代化的開端/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等②新體制/資本主義制度/新制度 ③法國大革命/法國革命(2)關聯:文藝復興促使(推動)新航路的開辟/人文主義精神鼓舞航海家開辟新航路;新航路開辟是意大利文藝復興衰落的因素/導致意大利文藝復興的衰落。(3)途徑:立法/制定法律(4)1689年《權利法案》等法律的頒布,英國逐漸確立君主立憲制,出現政局穩定,經濟迅速發展,工業革命興起,19世紀中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1787年聯邦憲法的實施,由此建立了美國聯邦政府,從而保證了美國政治和社會高度穩定,經濟快速發展,逐漸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由此可見,法律的頒布實施是國家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推動社會發展。【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據所學知識可知,興起于14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了歐洲思想文化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新航路的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是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在資產階級革命早期,出現了三場資產階級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使歐美早期資本主義制度確立。(2)根據材料“在人文主義精神的鼓舞下, 哥倫布等人不顧艱難險阻,投身于充滿危險的探險事業,他們遠渡重洋,尋找黃金,追求現世幸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推動新航路的開辟。因為文藝復興運動使人文主義得到廣泛傳播,肯定了人的能力,促進了新航路的開辟。(3)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叛亂法案》,1694年通過了《三年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由此可見,英國議會主要通過制定法律限制王權。(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結合材料三、四及所學表述簡潔,邏輯嚴謹論證題干觀點即可。故答案為:(1)①資本主義的興起、西方近代化的開端、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等。②新體制、資本主義制度、新制度。③法國大革命、法國革命。(2)關聯:文藝復興促使(推動)新航路的開辟;人文主義精神鼓舞航海家開辟新航路;新航路開辟是意大利文藝復興衰落的因素;導致意大利文藝復興的衰落。(3)途徑:立法、制定法律。(4)1689年《權利法案》等法律的頒布,英國逐漸確立君主立憲制,出現政局穩定,經濟迅速發展,工業革命興起,19世紀中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1787年聯邦憲法的實施,由此建立了美國聯邦政府,從而保證了美國政治和社會高度穩定,經濟快速發展,逐漸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由此可見,法律的頒布實施是國家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推動社會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資本主義的興起,文藝復興運動與新航路的開辟的聯系,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等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2.【答案】(1)探索史主題: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民族危機與救亡圖存/民族危機與近代化道路的探索。(2)設置科目多;重視外文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中西結合。(3)聯系:創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為新式軍事工業培養軍事和科技等洋務人才;興辦新式民用工業為新式軍事工業提供資金,使新式軍事工業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4)《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地化程度/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馬關條約》簽訂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同時,簽約消息傳回到北京后,維新派發動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進行變法圖強的嘗試。由此可見,甲午中日戰爭具有兩面性,帶來災難的同時也推動了中國的改革。【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1)根據題干信息“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可知,這都是近代中國人在探索民族獨立富強道路的過程。(2)根據材料二“福州船政學堂課程設置(部分)”可見,福州船政學堂設置的課程有外文、基礎理論、專業實踐課,說明福州船政學堂設置的課程多;重視外文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根據“ 除上述’西學’課程之外,學堂每日還要講讀《圣諭廣訓》《孝經》 。由此可以看出,學堂不僅注重’西學’的傳授,而且重視’中學’的教育。“可見福州船政學堂注重中西結合。(3)為了適應洋務運動的需要,洋務派創辦了新式學校,選送留學生出國深造,培養了一批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為了解決軍事工業在能源、資金、原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洋務運動后期開始興辦民用工業,為新式軍事工業提供資金,使新式軍事工業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4)甲午中日戰爭后,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馬關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化程度,在《馬關條約》的刺激下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1895年春,《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梁啟起等人義憤填膺,聯名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人議和,請求變法;即“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維新派開始變法圖強的嘗試。由此可見,甲午中日戰爭具有兩面性,帶來災難的同時也推動了中國的改革。故答案為:(1)探索史主題: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民族危機與救亡圖存/民族危機與近代化道路的探索。(2)設置科目多;重視外文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中西結合。(3)聯系:創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為新式軍事工業培養軍事和科技等洋務人才;興辦新式民用工業為新式軍事工業提供資金,使新式軍事工業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4)《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地化程度,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馬關條約》簽訂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同時,簽約消息傳回到北京后,維新派發動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進行變法圖強的嘗試。由此可見,甲午中日戰爭具有兩面性,帶來災難的同時也推動了中國的改革。【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馬關條約》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1 / 1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2021八下·蒼南期末)據《清史稿》記載,施瑯曾諫言:“臺灣雖在外島,關四省要害,斷不可棄。”1684年,康熙帝采納了其諫言,設置( )A.伊犁將軍 B.駐藏大臣 C.臺灣府 D.澎湖巡檢司【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1661年,鄭成功率領戰艦數百艘,從金門出發橫渡臺灣海峽到達臺灣西海岸,在當地人民支持下,1662年初鄭成功打敗了荷蘭殖民者,使臺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A項伊犁將軍是清朝設置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不符合題意;B項駐藏大臣是清朝設置管理西藏事務的,不符合題意;C項臺灣府是1684年,康熙帝設置管轄臺灣的,符合題意;D項澎湖巡檢司是元朝時設置的管理臺灣的行政機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清朝鞏固統一的措施。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措施。2.(2021八下·蒼南期末)某同學列表整理有關清政府閉關政策的知識,其中敘述正確的是( )清政府閉關政策演進歷程 ①順治時,頒布“禁海令”,將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許擅自出海貿易.②康熙時,臺灣統一后,關閉所有港口,不準商船、漁舟片帆出海③乾隆時,特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影響 ④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導致國家的閉塞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表現:順治帝時期,頒布“禁海令”,嚴厲限制海上貿易;由最初的開放4個對外通商口岸后減少至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特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嚴格限制進口的種類和出海船只的載重量;乾隆時期,關閉廣州以外的其他港口。因此①③④表述正確;清朝在臺灣建制后,開放寧波、漳州等地,作為對外通商口岸,不是在康熙時期,②錯誤。C項①③④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閉關鎖國政策的相關知識。掌握清朝閉關政策的表現、及帶來的消極影響。3.(2021八下·蒼南期末)有學者認為,鴉片戰爭主要沖擊了中國沿海地區,第二次鴉片戰爭則把這種沖擊進一步帶到了中國社會的統治中樞。其事實依據是( )A.英國軍艦巡查貿易 B.英法聯軍占領北京C.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D.光緒皇帝逃離北京【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1840年到1842年的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南京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因此說鴉片戰爭主要沖擊了沿海地區。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英法聯軍攻占北京,火燒圓明園,因此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沖擊了中國社會的統治中樞。ACD三項都不是題干觀點的事實依據,不符合題意;B項英法聯軍占領北京是題干觀點的事實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解答本題需掌握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4.(2021八下·蒼南期末)沙俄得13037 萬兩,占總賠款數的29%。德國9007萬兩,法國7087萬兩,英國5062萬兩,日本3479萬兩,美國3293萬兩,意大利2662萬兩,其余部分由奧、比、荷等國分食。下列內容屬于與這一賠款相關條約的有( )①劃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②允許外國軍隊駐守山海關③外國公使進駐北京④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反映的是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其中規定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①②符合題意。③是《北京條約》的內容;④是《馬關條約》的內容。A項①②屬于《辛丑條約》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辛丑條約》的內容是解答本題的關鍵。5.(2021八下·蒼南期末)在民主政治的字典里,妥協是政治的靈魂。在英國革命過程中,議會通過“妥協”達成政治目標的事件是( )A.查理一世被處死 B.王朝復辟C.共和國成立 D.“光榮革命”【答案】D【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其他不滿國王專制統治的人士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新的國王。這一事件被稱為光榮革命,體現了英國資產階級的妥協性,保留了君主的稱號。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光榮革命”是在英國革命過程中,議會通過“妥協”達成政治目標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史實。掌握光榮革命的史實。6.(2021八下·蒼南期末)1492年,美國境內的土著人口超過500萬,到1600年,土著居民人數僅有60萬。與之相對應的是,歐洲移民后裔的數目增長到了500萬,非洲奴隸的后裔增加了100萬。出現上述人種結構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學革命 B.殖民擴張 C.廢奴運動 D.啟蒙運動【答案】B【知識點】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解析】【分析】從16世紀起,歐洲殖民者為補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勞動力,他們從歐洲出發,乘船到非洲,攜帶槍支、雜物等;在非洲通過各種卑鄙的方式擄獲黑人后運往美洲,然后把黑奴賣給美洲的種植園主,然后帶著滿船的金銀和歐洲需要的經濟作物返回歐洲。全程呈現三角形,因而稱為“三角貿易”。三角貿易中擄獲大量非洲黑人賣到美洲,據題干關鍵信息“增加了100萬非洲奴隸的后裔”可知,美國境內人種結構的變化源于三角貿易。ACD三項都不是出現題干人種結構變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殖民擴張是出現題干人種結構變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殖民擴張的影響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三角貿易對非洲來說,西歐國家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過程中,擄獲大量非洲黑人賣到美洲,給非洲的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造成當地的貧困和落后。7.(2021八下·蒼南期末)下列有關《共產黨宣言》與其他歷史事件關聯表述,正確的是( )A.《共產黨宣言》→英國的憲章運動→巴黎公社B.工業革命→《共產黨宣言》→拉美民族獨立運動C.工業革命→《共產黨宣言》→巴黎公社D.巴黎公社→《共產黨宣言》→英國的憲章運動【答案】C【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資產階級越來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卻很差。英國工人為取得普選權掀起了憲章運動。由于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工人運動受到影響。馬克思、恩格斯結合工人運動的實踐,發表了《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ABD三項表述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工業革命→《共產黨宣言》→巴黎公社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共產黨宣言》與其他歷史事件的關聯。掌握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理解并識記工業革命、《共產黨宣言》、巴黎公社的相關史實。8.(2021八下·蒼南期末)比較下表,美國《獨立宣言》和法國《人權宣言》的共同之處是( )《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了他們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才在人們中間成立政府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全國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經由其代表去參與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A.反映了資產階級的政治要求 B.號召人民爭取民族獨立C.廢除了貴族特權和封建地租 D.確立了分權制約的原則【答案】A【知識點】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獨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人權宣言》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權等基本原則。因此,《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都是資產階級頒布的文獻,其內容都體現了資產階級平等、民主和自由的要求。A項反映了資產階級的政治要求是美國《獨立宣言》和法國《人權宣言》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美國《獨立宣言》和法國《人權宣言》的共同之處,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獨立宣言》和法國《人權宣言》的共同之處。重點掌握歐美早期資產階級時期頒布的法律文獻。9.(2021八下·蒼南期末)機器都在執行著一種新的規律,紡工不再像過去那樣在家里無拘無束地搖車紡紗了,織工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織布了。現在,他們必須在工廠中按照沒有生命疲倦的機器設備所確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說明了工業革命( )A.改變了生產方式 B.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C.改變了階級結構 D.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由題干可知,紡工和織工必須在工廠中按照沒有生命疲倦的機器設備所確定的速度工作,體現了工業革命后機器大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體現了工業革命改變了生產方式。A項改變了生產方式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所述均不符合題干主旨,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0.(2021八下·蒼南期末)19世紀晚期,推動石油開采業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產生的直接原因是( )A.電力的廣泛應用 B.內燃機的應用C.飛機的迅速發展 D.蒸汽機的改進,【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石油是內燃機的主要燃料,石油開采和化工業的發展是在內燃機的發明和使用的推動下興起的。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內燃機的發明使以石油為能源的汽車制造出現,推動了石油開采與生產。ACD三項都不是19世紀晚期,推動石油開采業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產生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內燃機的應用是19世紀晚期,推動石油開采業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產生的直接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關鍵信息”推動石油開采業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二、非選擇題(本題有2小題,共30分。)11.(2021八下·蒼南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在人文主義精神的鼓舞下, 哥倫布等人不顧艱難險阻,投身于充滿危險的探險事業,他們遠渡重洋,尋找黃金,追求現世幸福。——程佩璇《近代西歐國家現代化與文藝復興關系探析》達·伽馬在印度加爾各答港的登陸,結束了意大利人作為西歐和東方貿易的中間人的有利可圖的壟斷地位,使意大利的經濟遭受了打擊。于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經濟基礎也就不復存在了。——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材料三時間 法律 條款1689年 《權利法案》 非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停止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稅1689年 《叛亂法案》 國王在和平時期征集和維持軍隊必須經過議會的同意1694年, 《三年法案》 每三年必須召開一次議會,每屆議會任期不得超過三年——整理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四1789年,美國根據這一憲法成立的聯邦政府。在這以后的一個多世紀中,除南北戰爭以外,聯邦政府保證了美國始終處于一種政治、社會高度穩定的狀態,這就為美國的長期經濟發展提供了一種很好的社會環境。在憲法制訂不到100年的時間里,美國經濟迅速發展,很快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摘編自張進銘《論<美國憲法>和建立聯邦政府對美國長期經濟發展的影響》(1)聯系所學,填寫圖中序號處的內容。(2)根據材料二,說明文藝復興與新航路開辟的歷史關聯。(3)根據材料三,指出英國議會限制王權的主要途徑。(4)法律的頒布與實施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請結合材料三、四及所學論證此觀點。(要求:表述簡潔,邏輯嚴謹)【答案】(1)①資本主義的興起/西方近代化的開端/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等②新體制/資本主義制度/新制度 ③法國大革命/法國革命(2)關聯:文藝復興促使(推動)新航路的開辟/人文主義精神鼓舞航海家開辟新航路;新航路開辟是意大利文藝復興衰落的因素/導致意大利文藝復興的衰落。(3)途徑:立法/制定法律(4)1689年《權利法案》等法律的頒布,英國逐漸確立君主立憲制,出現政局穩定,經濟迅速發展,工業革命興起,19世紀中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1787年聯邦憲法的實施,由此建立了美國聯邦政府,從而保證了美國政治和社會高度穩定,經濟快速發展,逐漸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由此可見,法律的頒布實施是國家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推動社會發展。【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據所學知識可知,興起于14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了歐洲思想文化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新航路的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是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在資產階級革命早期,出現了三場資產階級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使歐美早期資本主義制度確立。(2)根據材料“在人文主義精神的鼓舞下, 哥倫布等人不顧艱難險阻,投身于充滿危險的探險事業,他們遠渡重洋,尋找黃金,追求現世幸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推動新航路的開辟。因為文藝復興運動使人文主義得到廣泛傳播,肯定了人的能力,促進了新航路的開辟。(3)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叛亂法案》,1694年通過了《三年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由此可見,英國議會主要通過制定法律限制王權。(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結合材料三、四及所學表述簡潔,邏輯嚴謹論證題干觀點即可。故答案為:(1)①資本主義的興起、西方近代化的開端、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等。②新體制、資本主義制度、新制度。③法國大革命、法國革命。(2)關聯:文藝復興促使(推動)新航路的開辟;人文主義精神鼓舞航海家開辟新航路;新航路開辟是意大利文藝復興衰落的因素;導致意大利文藝復興的衰落。(3)途徑:立法、制定法律。(4)1689年《權利法案》等法律的頒布,英國逐漸確立君主立憲制,出現政局穩定,經濟迅速發展,工業革命興起,19世紀中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1787年聯邦憲法的實施,由此建立了美國聯邦政府,從而保證了美國政治和社會高度穩定,經濟快速發展,逐漸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由此可見,法律的頒布實施是國家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推動社會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資本主義的興起,文藝復興運動與新航路的開辟的聯系,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等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2.(2021八下·蒼南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福州船政學堂課程設置 (部分)類目 前學堂制造專業 后學堂駕駛專業 后學堂管輪專業外文 法文 英文 英文基礎理論 算術、幾何、微積分、物理、機械等 算術、幾何、代數、直線和球面三角等 算術、幾何、代數、三角、物理等專業實踐課 蒸汽機的制造與操作、艦體制造 航海天文學、航海理論、氣象學、地理等 蒸汽機安裝調試、儀表功能與使用、操縱輪機規則等除上述“西學”課程之外,學堂每日還要講讀《圣諭廣訓》《孝經》 。由此可以看出,學堂不僅注重“西學”的傳授,而且重視“中學”的教育。——摘編自紀錄片《船政學堂》材料三:新式軍器必須有技術人才去駕使,所以設立武備學堂,和派遣軍官出洋留學。新式的國防比舊式的費用要高幾倍,所以李鴻章要辦招商局,來經營沿江沿海的運輸,創立制布廠來挽回權利,開煤礦金礦來增加收入。——摘編自蔣廷黻《中國近代史》材料四:歷史常把戰爭的痛苦與災難盡量往戰敗者身上堆,同時又把痛定思痛、改弦更張的機遇留給戰敗者。梁啟超曾說:“吾國四千余年大夢之喚醒, 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以后始也。”——伏榮璽《甲午戰敗對中國傳統文化及民族心態的影響》(1)根據材料一,填寫方框空白處的內容,并結合所學說明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2)根據材料二,概括福州船政學堂課程設置的特點。(3)根據材料三,說明洋務派上述舉措的內在聯系。(4)甲午中日戰爭給中國帶來了災難,同時也推動了中國的改革。請結合材料一及《馬關條約》的影響論證此觀點。(要求: 表述簡潔,邏輯嚴謹)【答案】(1)探索史主題: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民族危機與救亡圖存/民族危機與近代化道路的探索。(2)設置科目多;重視外文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中西結合。(3)聯系:創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為新式軍事工業培養軍事和科技等洋務人才;興辦新式民用工業為新式軍事工業提供資金,使新式軍事工業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4)《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地化程度/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馬關條約》簽訂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同時,簽約消息傳回到北京后,維新派發動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進行變法圖強的嘗試。由此可見,甲午中日戰爭具有兩面性,帶來災難的同時也推動了中國的改革。【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1)根據題干信息“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可知,這都是近代中國人在探索民族獨立富強道路的過程。(2)根據材料二“福州船政學堂課程設置(部分)”可見,福州船政學堂設置的課程有外文、基礎理論、專業實踐課,說明福州船政學堂設置的課程多;重視外文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根據“ 除上述’西學’課程之外,學堂每日還要講讀《圣諭廣訓》《孝經》 。由此可以看出,學堂不僅注重’西學’的傳授,而且重視’中學’的教育。“可見福州船政學堂注重中西結合。(3)為了適應洋務運動的需要,洋務派創辦了新式學校,選送留學生出國深造,培養了一批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為了解決軍事工業在能源、資金、原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洋務運動后期開始興辦民用工業,為新式軍事工業提供資金,使新式軍事工業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4)甲午中日戰爭后,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馬關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化程度,在《馬關條約》的刺激下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1895年春,《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梁啟起等人義憤填膺,聯名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人議和,請求變法;即“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維新派開始變法圖強的嘗試。由此可見,甲午中日戰爭具有兩面性,帶來災難的同時也推動了中國的改革。故答案為:(1)探索史主題: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民族危機與救亡圖存/民族危機與近代化道路的探索。(2)設置科目多;重視外文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中西結合。(3)聯系:創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為新式軍事工業培養軍事和科技等洋務人才;興辦新式民用工業為新式軍事工業提供資金,使新式軍事工業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4)《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地化程度,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馬關條約》簽訂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同時,簽約消息傳回到北京后,維新派發動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進行變法圖強的嘗試。由此可見,甲午中日戰爭具有兩面性,帶來災難的同時也推動了中國的改革。【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馬關條約》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