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民國初年的北京大學,是靠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只“老兔子”是校長蔡元培,生于清朝同治六年丁卯,生肖屬兔;一只“中兔子”,是北大文科學院院長陳獨秀,生于清朝光緒五年辛卯,亦屬兔;再一個“小兔子”就是北京大學胡適,比陳獨秀小12歲,恰好也屬兔。老年兔子蔡元培中年兔子陳獨秀青年兔子胡適第四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第12課新文化運動1知道陳獨秀、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重點)2(難點)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1)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2)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背景:《青年雜志》創刊號《新青年》蔡元培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后,提倡學術上“兼容并包”,聘請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來校執教。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并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 陳獨秀在《青年雜志》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文章指出,中國封建文化和制度已經一文不值,急需改弦更張。他號召青年們“以科學與人權(人權即‘民主’)并重”“利刃斷鐵,快刀理麻”,從封建主義思想文化的束縛下解放出來。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他們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陣地,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指引著人們向封建專制和封建思想文化發起猛烈的沖擊。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慶同,官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今安慶)人。中國近現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者、偉大的革命家與改革家、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偉大的啟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思考:新文化陣營為什么反對儒家的傳統道德?孔子生長在封建時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時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禮教,即生活狀態,封建時代之禮教,封建時代之生活狀態也;所主張之政治,封建時代之政治也。——陳獨秀《孔子之道與現代生活》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意義儒家思想是維護封建統治的理論基礎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旗手 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以新文學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號召人民起來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會。《狂人日記》書影《狂人日記》插圖胡適(1891—1962)安徽績溪人 中國新詩開山鼻祖《文學改良芻議》今日莊嚴燦爛之歐洲,何自而來乎?曰,革命之賜也。歐語所謂革命者,為革故更新之義,與中土所謂朝代鼎革,絕不相類;故自文藝復興以來,政治界有革命,宗教界亦有革命,倫理道德亦有革命,文學藝術,亦莫不有革命,莫不因革命而新興而進化。近代歐洲文明史,宜可謂之革命史。故曰,今日莊嚴燦爛之歐洲,乃革命之賜也。——陳獨秀新文化運動包括了思想革命和文學革命兩方面的內容。基本內容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1)意義: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作用;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2)不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新文化運動興起標志:1915年《新青年》雜志創刊旗幟:“民主”與“科學”主要陣地:《新青年》雜志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前期內容:“四提倡”“四反對”意義: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1.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陳獨秀曾被人們稱為“中國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啟蒙之水”酒向那“孔孟彌漫的大道上”。這里的“啟蒙之水”是指()A.自強求富B.救亡圖存C.民主科學D.實業救國?C2.如圖是蘇州吳縣沈維鈞編輯,由上海世界書局于1921年6月發行的《做白話文秘訣》書影。這本書的出版()A.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B.提出了民主與科學的口號C.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D.是對文學革命的積極響應?D經過新文化運動的倡導,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蹲霭自捨拿卦E》這本書的出版是對文學革命的積極響應。3.保守派、維新派和激進派都有機會爭一日之短長。背后拖著長辮,心里眷戀帝制的老先生與思想激進的新人物并坐討論,同席笑謔。這一場景最可能出現于()A.洋務運動時期B.戊戌變法時期C.辛亥革命前夕D.新文化運動時期D?4.北大中文系學生楊振聲說:“《新青年》像春雷初動一般……驚醒了整個時代的青年。他們首先發現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認識了自己的時代,再來看舊道德,舊文學,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種子?!辈牧弦庠谡f明新文化運動()A.使民主、科學的觀念深入人心B.徹底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C.推動了青年人的思想解放D.促使了文學革命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新文化運動開始.wmv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pptx 袁世凱復辟帝制.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