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1課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課標要求:1.了解石器時代中國境內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存,認識它們與中華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的關系;2.通過甲骨文、青銅銘文及其他文獻記載,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起源特征。一、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舊石器時代:距今約200萬年——1萬年(打制方法)新石器時代:距今約1萬年——4千年(打磨結合)早期:距今約1萬——7千年中期:距今約7千——5千年晚期:距今約5千——4千年石器時代一、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1.舊石器時代(距今約300萬年——1萬年)問題探究:1.中國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類主要有哪些?2.我國早期人類分布的基本特點是什么?3.這一階段古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是怎樣的?從事漁獵和采集,過著群居生活已經學會用火分布既分散又集中,主要分布在黃河和長江流域一、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2.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約1萬年——7千年)問題探究:這一時期有代表性的人類遺址有哪些?其主要生產生活方式是怎樣的?從事原始農業、飼養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漸穩定水稻遺存動物骨骼碎片一、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3.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7千年——5千年)問題探究:這一時期有代表性的人類遺址和文化遺存有哪些?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彩繪陶器,以粟為主要栽培作物種植水稻,并且掌握了養蠶繅絲技術一、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4.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5千年——4千年)北方遼河上游有紅山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長江下游良渚文化黑陶(蛋殼陶)玉器、祭壇、神廟玉器、祭壇、神廟二、從部落到國家1、“三皇五帝”2、夏朝的建立◎夏朝統治范圍示意圖(1)建立:BC2070年(2)政治:益讓帝禹之子啟。——《史記·夏本紀》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于益,其實令啟自取之。——《戰國策·燕策一》關于啟的即位,為什么會出現上述不同說法?①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②夏王是最高統治者,中央機構基本具備。③夏部族對除生活以外的地區實行間接統治。(3)文化遺存:二里頭遺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遺址。關于夏朝是否真實存在,學術界仍然存在爭論,對此你有什么看法?——依據學者觀點制作◎二里頭早期宮殿復原想象圖1、商朝(信史時代)三、商和西周(1)建立:BC1600年都城:商湯之后多次遷都,盤庚遷殷,之后270余年未曾徙都。(2)政治:商王:“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中央:尹及事務官地方:內外服制度(3)滅亡:BC1046年牧野之戰神權與王權相結合內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區;外服:商王間接控制的方國和部落,如鬼方、土方等2、西周(1)建立:BC1046年都城:鎬京(2)分封制與宗法制宗法制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相互補充,解決了統治階級內部在權力和財產分配方面的沖突與矛盾。禮樂制度(3)國人暴動(4)滅亡:BC771年分封制:a.目的:封建親戚,以藩屏周,鞏固周統治b.對象:王族、功臣、先代貴族c.權利與義務ⅰ權利:在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獨立性較強ⅱ義務:定期朝貢并提供軍賦、力役宗法制大宗小宗小宗小宗大宗(宗主)卿大夫大宗士大宗天子庶小宗諸侯——《公羊傳》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嫡長子余嫡子及庶子禮樂制度維護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貴賤之序,下及黎庶車輿衣服宮室飲食嫁娶喪祭之分,事有宜適,物有節文。”——《史記》卷23《禮書》)天子之冕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3、商周時期的經濟(1)農業:農具:木、石、蚌、青銅井田制:土地國有制(2)青銅鑄造業:工商食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三皇五帝.mp4 人類的起源.mp4 第1課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