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14、左撇右點 年級 三 年 教材 分析 本課是承接上一課左右相對點的內容而來,楷書中左撇右點的情況和左右相對點的情況十分相似,二者都由兩個短小的筆畫形成組合,且兩個筆畫相互之間的關系都非常密切;二者往往位于字的下部,起到平衡字左右的作用。教學重點是左撇右點的處理方法,難點在于書寫時能夠靈活運用。 學情 分析 三年級學生在經歷了一個多學期的書法學習后,基本筆畫的書寫已經有模有樣了,本課是兩個筆畫的組合,對于學生來說有些難度,因為要掌握左撇右點在不同字當中的形態特征。 教學 目標 認識左撇右點中撇和點的關系。 掌握字中左撇右點的處理方法,教材中范字的寫法。 理解結構的含義。 教學理念 書法教育以提高漢字書寫能力為基本目標,以書寫實踐為基本途徑,適度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 教學重點 左撇右點的處理方法。 教學難點 左撇右點的寫法在具體字中的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等。 教學媒體 筆、墨、紙、硯、多媒體素材。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分配 導入新課 學習新知 歸納總結 1、游戲:漢字猜猜看 根據圖片提示,猜猜圖片中甲骨文是什么字? 2、根據圖片,請學生大膽聯想:看到這幅圖你能聯想到漢字里哪兩個筆畫組成的部件?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4課《左撇右點》。 1、請學生觀察三個范字并思考:在左撇右點的字中,撇和點的形態都有哪些不同呢? 教師歸納總結。 a、引導學生分析“六”的用筆與結構特征。 引導學生觀察字下部撇與點的長短、粗細、曲直,及位置上的變化。 b、引導學生分析“其”的用筆與結構特征。 引導學生觀察左撇右點在“其”字中的變化。 C、教師示范“六”“其”的書寫。邊書寫邊強調書寫要領,學生仔細觀察。 d、教師提出練習要求,學生練習“六、其”,教師巡視指導。 e、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 采用自評、互評和師評相結合的方法。 2、引導學生分析“典”字的用筆結構與特征。 a、引導學生觀察左撇右點在字中的形態變化。 b、教師示范書寫“典”,邊寫邊強調書寫要領。 C、教師提出練習要求,巡視指導。 d、選出代表習作引導學生來點評,教師歸納總結。 3、介紹結構的含義。 a、講解明代書法家董其昌的名言。 b、通過例字來引導學生準確理解結構的含義。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課都學習到了哪些知識。 看圖片,猜猜圖片中的甲骨文是什么字? 看圖片,猜筆畫組成的部件。 明確課題 認真思考并小組討論,然后匯報。 認真分析“六”字的用筆與結構特征,并回答老師的問題。 分析“其”字的用筆與結構特征,回答老師的問題。 觀看老師示范,聽師講解書寫方法。 學生練習,注意書寫要點。 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書寫作品,能夠發現優點和不足的地方。 分析“典”字的用筆與形態特征,回答老師的問題。 認真觀看示范,記住書寫要領。 學生練習“典”字,注意要領。 學生進行評價。 聽師講解。 分析例字的結構特征。 談談自己都學習到了什么。 激發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感受古老文字的藝術魅力。 由圖片導入課題,既新穎又有趣,學生樂于接受。 小組討論左撇右點的不同形態,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談論自己的發現和想法,互相交流,取長補短。 分析的過程就是讀帖的過程,通過分析學生能夠記住字的用筆與結構特征,為準確的書寫字的形態打下很好的基礎。 教師示范字的書寫方法,能夠給學生非常直觀的感受。 學生動筆臨寫,才能更好的體會筆與紙在接觸的時候形成的筆畫特征,鍛煉眼腦手的協調統一。 教師示范有利于學生快速掌握書寫方法。 評價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學生可以知道自己的字存在哪些問題。通過書法名言來了解結構的重要性,讓學生知道,學習書法要繼承古人的古訓,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對本課進行總結,可以使學生養成反思的好習慣,不斷進步。 5分鐘 30分鐘 5分鐘 板書 設計 左撇右點 不同: 大小 曲直 粗細 高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