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設計 探究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征 一、設計思路 本實驗以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指導,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積極思考,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探究實驗的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jù)學生的成績、動手能力等因素將全班學生分成4人一組,為每個組準備2條活的小鯽魚;每組根據(jù)自己實驗方案來完成探究實驗。 實驗能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guān)的生物世界,積極探究生物科學的奧秘;也能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更能使他們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科學探究實踐中逐漸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深刻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 二、實驗目的 1.知識目標 (1)觀察鯽魚的外形特點,,理解魚類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特點,并了解各種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2)闡明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標 嘗試完成“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活動,學會設計實驗方案,在小組實驗過程中,提高小組合作探究能力、動手動腦的實驗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體會到珍愛生命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團隊合作的精神。 三、學習重點和難點 1.重點 學會觀察魚的外形,獨立設計實驗方案,探究并總結(jié)各種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實施個性化的探究實驗方案。 2.難點 “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性實驗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3.教學策略 學生分組探究性實驗,合作性實驗。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觀察、討論、交流、分析和總結(jié)來獲得知識,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 四、實驗內(nèi)容分析 奧秘一:實驗材料的選擇 書上只說了探究鯽魚,那到底用多大的鯽魚呢?事實證明,太大的魚在容器中活動受到制約,太小的魚觀察不方便,長度大概15厘米的野生小鯽魚最理想。 奧秘二:實驗操作的改良 探究魚鰭的作用:捆綁魚鰭時,教材提示用細線和塑料板捆綁魚鰭,事實上細線不行。經(jīng)過多次嘗試,最佳方案是:胸鰭和腹鰭,還有背鰭用濕的紗布包好,然后用橡皮筋箍牢;背鰭用硬紙板、小夾子夾住。 探究鰓的作用:事先自己做了實驗,并拍成視頻,放大了2條魚的嘴部,學生很容易看見鰓蓋綁住的那條嘴巴張的很大,呼吸變得急促,而未做處理的魚呼吸的很平穩(wěn)、均勻。 探究側(cè)線的作用:先安排文字資料,讓學生了解側(cè)線的作用,然后來驗證。因為魚體的粘液,學生用橡皮泥,將側(cè)線都涂滿的組很少,因為橡皮泥很容易掉。最終還是采取了破壞側(cè)線的做法,制成視頻,學生很清楚的看見破壞側(cè)線的魚不能逆流而上。 五、實驗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探究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征 活動一:辨認鯽魚的外部結(jié)構(gòu): 考考你: 1.鯽魚的體形、體色有何特點? 與水生生活有何關(guān)系? 2.魚在游泳時,靠什么部位產(chǎn)生前進的動力?靠哪種鰭來保持平衡?靠哪種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3.鯽魚在水中是如何呼吸的?鯽魚是如何感知水流方向的? 鯽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征 體形 體色 體表 運動 呼吸 側(cè)線 活動二:根據(jù)探究實驗的步驟: 實驗 現(xiàn)象(游泳姿態(tài)和速度的變化) 第1組 包住胸鰭和腹鰭 腹面常上翻,游動不靈活 第2組 夾住尾鰭 游動不靈活,速度慢 第3組 包住背鰭和臀鰭 身體側(cè)翻,游泳路線彎曲 第4組 用薄硬板夾住軀干和尾部,保留全部的鰭 下沉,不能游動 第5組 正常鯽魚 姿態(tài)正常,游動靈活,速度快 課件展示 教師巡視,給予必要的指導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活動,根據(jù)要求先熟悉具體要做什么實驗,然后動手,小組合作 通過“考考你”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運用已知的知識來回答問題。 表格起到課堂小結(jié)的作用。 設計實驗 1.設計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制定計劃 .實施計劃 .得出結(jié)論 2.交流 提醒:根據(jù)提供的材料設計,注意保護小動物原則 表格不僅起到分組作用,還起到了課堂小結(jié)的作用。 五、設計反思 本實驗課以探究性實驗學習為主線,在探究實驗中首先給以學生探究問題情境為先,然后直觀的呈現(xiàn)給學生實驗材料鯽魚,進而讓學生自己提出想探究的問題。在探究“魚鰭在鯽魚水中生活的作用”過程中,遵循“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實驗→得出結(jié)論→討論交流”的思路,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以小組分工合作為基礎(chǔ),各司其職,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探究的優(yōu)勢,共同研制探究方案,實驗實驗,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及時的點評和引導,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完成探究性實驗,同時在探究實驗中讓學生認同自我,體驗到愛護生物和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