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總課時數 1 課型 新授課 編訂人 審核人 執教時間 第二周二課時 學 習 目 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傳粉和受精之后,花的各個部分的主要變化。 2、理解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2、通過學習受精和雙受精過程,以及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使學生繼續樹立事物是發展變化的觀點 情感目標 1、通過對果實與種子形成的過程的學習,進一步認同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結合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向學生介紹我國農業科學工作者,在培育新品種方面的貢獻,進行生物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學習重點 1、了解傳粉和受精之后,花的各個部分的主要變化。 2、理解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 學習難點 1、了解傳粉和受精之后,花的各個部分的主要變化。 2、理解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 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 聯系實際 討論,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示標導學 對于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教學中可以將花和果實的實物或圖片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先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分析果實和種子形成的大致過程,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 展示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傳粉和受精之后,花的各個部分的主要變化。 2、理解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2、通過學習受精和雙受精過程,以及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使學生繼續樹立事物是發展變化的觀點 情感目標 1、通過對果實與種子形成的過程的學習,進一步認同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結合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向學生介紹我國農業科學工作者,在培育新品種方面的貢獻,進行生物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自學解疑 探究一: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1、觀察傳完粉以后的花,你會發現花的各個部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2、按組展示課前完成探究活動:探究果實發育過程中體積的變化: (1)、提出問題:在發育的過程中,果實每天膨大的體積是相同的嗎? (2)、作出假設: 。 (3)、制定計劃: ①選擇易測量的植物的幼果。 ②使用排水法測量 ③觀察記錄結果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 第n天 體積(毫升) 實施計劃:按照每天測量的果實的體積,繪制果實發育的體積變化曲線。 得出結論: 。 表達交流: 3、根據視頻展示的辣椒的花與果實的的發育過程,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用圖表表示花與果實之間的關系。 4、討論下列問題: (1)、形成果實和種子和種子一般必須經過哪兩 個過程? (2)、一個胚珠受精需要幾個精子,幾個花粉 粒?能形成幾粒種子? (3)、我們吃西瓜時,發現有的西瓜子是黑色的,而有的西瓜子是扁平空癟的白子。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4)、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有些玉米果穗上有缺粒,有些向日葵的種子是空癟的,這是為什么?在生產實踐中可采取什么措施來減少或避免上述現象的出現? 探究提升 探究一:觀察種子的結構 一、學生分組按照P14的要求,進行解剖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并且結合P15的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示意圖,說出各個部分的名稱。 二、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1、大豆和玉米的種子分別由哪些部分組成? 2、大豆種子和玉米種子在結構上有何相同和不同之處? 3、種子各部分結構的主要功能上什么? 4、將碘液滴在玉米種子的縱剖面上時,為什么胚乳部分發生了什么變化?這說明了什么問題?由此可見,構成玉米種子的主要部分是胚還是胚乳? 5、你認為,構成菜豆種子的主要部分是什么? 6、列表比較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結構的不同點與相同點 結構 種子類型 菜豆種子 玉米種子 種皮 ? ? ? 胚 胚芽 ? ? 胚軸 ? ? 胚根 ? ? 子葉及其作用 ? ? 胚乳 ? ? 7、我們稱玉米粒為“種子”,它是種子嗎?為什么? 8、根據種子中子葉數目的不同,植物可以分為哪兩類? 9、列舉一些常見的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并明確兩者的主要區別。 當堂達標 1取一粒浸軟的玉米種子(果實),用刀片將種子從中央縱向剖開。在剖面上滴一滴稀釋的碘酒,再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被碘酒染成藍色的是( )。 A. 果皮和種皮 B. 胚 C. 胚乳 D. 胚芽、胚軸、胚根、子葉 2. 在種子的結構中,主要的部分是( )。 A. 子葉 B. 胚乳 C. 胚 D. 種皮 3. 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之處為( )。 A. 子葉的作用 B. 子葉的數量 C. 胚乳的作用 D. 胚的構成 4. 種子內貯藏的營養物質主要是( )。 A. 水分 B. 礦物質 C. 無機物 D. 有機物 5. 用碘酒染色,可證明種子成分中含有( )。 A. 蛋白質 B. 淀粉 C. 脂肪 D. 無機鹽 6. 在種子形成的過程中,受精卵發育成( )。 A. 種皮 B. 胚 C. 胚乳 D. 果皮 7. 雙子葉植物的種子和單子葉植物的種子胚的組成是 ( )。 A. 胚芽、胚軸和胚根 B. 胚芽、胚軸、胚根、子葉 C. 胚芽、胚軸、胚根、兩片子葉 C. 胚芽、胚軸、胚根、胚乳 8. 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種子的根本區別在于( )。 A. 是否有胚乳 B. 子葉數目不同 C. 胚芽數目不同 D. 胚的數目不同 9. 下列各組植物中,屬于單子葉植物的是( )。 A. 黃豆、蠶豆 B. 花生、蓖麻 C. 高粱、小米 D. 向日葵、西瓜籽 10. 食用花生油主要來自花生種子的( )。 A. 胚芽 B. 胚乳 C. 子葉 D. 胚軸 11. 鑒定淀粉存在時,常用碘液,這是因為( )。 A. 有機物遇碘變成藍色 B. 碘遇有機物變成藍色C. 淀粉遇碘變成藍色 D. 碘遇淀粉變成藍色 12. 菜豆、黃瓜等植物的種子內是無胚乳的。沒有胚乳是因為( )。 A. 胚珠內沒有極核 B. 胚珠內極核沒有受精 C. 受精后的極核未發育 D. 種子形成過程中,胚乳里的有機養料被子葉吸收并貯藏起來的緣故 個性化備課 教師出示已經開敗的茄子花,讓學生觀察傳粉受精之后花的各個部分發生的變化,明確只有雌蕊的子房慢慢膨大。 讓學生分組討論、展示課前完成的探究實驗。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看書,針對果實和種子形成的動態過程,提供活動黏貼圖,指導學生黏貼,加深對其形成的理解。 歸納反思 本節課學生認識的很好。本節課是以學生動手實驗為主,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只是一個指導者,因此必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我也處處考慮到這一要點。在教材原有實驗的基礎上,我加入了一個拓展實驗,就是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去通過自己的實踐來探究問題,從而能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相信這堂課會給他們留下比較深刻地印象。當然在整個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例如:所選用的菜豆種子的子葉在被滴加了碘液后,顏色變化不明顯;學生在對玉米種子進行解剖時,切的方法不對,以致于無法觀察到玉米種子的結構等。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盡量避免類似的問題出現,事先準備再充分一些。 作業設計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的基礎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