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五章 第一節 生物多樣性說課稿 【設計依據與構想】 認識生物多樣性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生物多樣性。本節課內容的主要內容是生物多樣性的含義和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增強學生熱愛動植物和熱愛祖國的情感是本節課的重點。本節課的出發點是:(1)淡化感念,如把“物種多樣性”解釋為“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把“遺傳多樣性”解釋為“基因多樣性”,這樣學生便于接受。(2)充分利用事例和數據說明問題,激發學生興趣。(3)運用實例讓學生理解清楚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和我們人類的密切關系,初步培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 【教材分析】本章的學習是在上一章的基礎之上,從理性的角度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是對前一章知識的總結概括,又對后續知識起著引領作用。學習時要不僅僅認識到生物多樣性,還要認識到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而遺傳物質——基因、生態系統是后續知識,學生還沒有具體學習,需要做適當的解釋,并能夠初步理解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生物多樣性和我們人類息息相關,學以致用它的價值,初步培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為下節課的學習鋪橋修路。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闡明生物多樣性的含義 2.舉例說明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3.說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資料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概括能力。 2.通過調查活動進一步提高收集資料、整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了解我國豐富而獨特的生物多樣性,提高民族自豪感。 2.關注我國生物多樣性,逐步增強學生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 【教學重點】 1.闡明生物多樣性的含義。 2.舉例說明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3.說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教學難點】 1.闡明生物多樣性的含義。 2.認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課前準備】 1.收集我國豐富而獨特的生物多樣性信息視頻,豐富學生對生物多樣性的感性認識。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回顧上一章的知識,了解生物的分布非常廣泛,生活習性各不相同,形態多種多樣,導入新課。 二、新課學習 (一)生物多樣性的含義 1.初步了解生物多樣性的直觀體現。 2.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42—43面“討論——我國豐富而獨特的生物多樣性”。 由此概括出: 生物多樣性的含義及三個層次間的關系 (二)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結合課本和多媒體課件得出: 生物多樣性具有直接價值、間接價值和潛在價值,任何一種生物都是一個寶貴的基因庫,有著可觀的開發利用前景。 三、課堂小結 請你談談本節課你學習的收獲和體會。 四、自我評價 以教材為本,當堂完成課堂練習,提高效率,減輕學生作業負擔。 寫教學反思,總結經驗,發現教學中的得與失,找出優點與不足,揚長避短,追求更高效的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