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于漁洋關鎮中學的郭豐華,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分別是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預期效果。一.首先要說的是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本課是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的第二節,本課需要兩課時完成教學,今天我主要進行第一課時的說課。動物的行為是目前生物學研究中一個十分活躍的領域,動物運動和行為的知識對學生認識動物的本質非常重要。2.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知識目標①說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②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實例,知道這些行為對生物生存的意義。?2.能力目標?①通過閱讀資料,觀看視頻資源,鍛煉觀察能力和資料分析能力。?②通過討論與交流,鍛煉溝通、合作的能力。?3.情感目標?明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提高學習的自覺性。??3.教學的重難點?教學的重點是:?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教學的難點是:用概念中的關鍵詞辨析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本質。二.學情分析1.從認知基礎來說:學生能舉例說出一些動物的行為,但有一定局限性。但缺乏對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本質的認識,和思考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2.從學生特點來看:盡管初中學生思維偏重感性,但也已具備初步的理性思維能力。教師可提供更多學生感興趣的資料讓他們感知,再引導其理性思維,逐步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三.教法學法教法上主要通過多媒體演示法和任務驅動法。播放有關動物行為的視頻,激發學生的興趣。以“資料分析”的4個討論題為目標,采用任務驅動法開展教學,激勵學生為實現學習目標而努力學習。學法上是通過觀察法和小組合作法,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這兩個核心概念的建構。四.說完了教法學法,接下來要說的是教學過程:?1.首先我要介紹一下我本課的教學思路:見P8.2.(導入新課)從同學們吃核桃的經歷說起,再介紹烏鴉吃核桃的妙招。聯系生活常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板書課題。3.(觀看視頻,描述動物的行為,喚醒前概念)讓同學們知道動物的行為是多種多樣的。喚醒了他們心中先天性行為的前概念——即先天性行為就是天生就有的行為這一基本觀點,為下一階段行為的分類打下基礎。4.(分析實例,形成“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兩個核心概念)老師指導學生利用經驗區分視頻中行為的類型。同學們對于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能模糊區分,但發散思維多,不夠集中。我指導他們找概念中的關鍵詞,比如“先天就有的”,聚焦關鍵詞,降低學習難度。5.(資料分析,運用概念)完成“討論1”,有的同學對于小鳥喂魚是先天性行為不理解,我指導學生找資料中的關鍵句——“就像喂自己的雛鳥一樣”,讓他們明白小鳥喂魚是一種本能,是一種先天性行為。突破學生概念中的迷茫,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6.(資料分析,剖析概念,理解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完成“討論2、3”。采用任務驅動法和合作學習法,引導學生根據習得的概念進行分析,深入認識先天性行為和學習性行為的區別,明確這兩種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7.(資料分析,深化理解概念)完成“討論4”,得出結論: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并講訴狼孩的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行為的建立是有關鍵時期的,要珍惜學生時代的大好時光。8.(課堂小結)本課主要遵循“形成概念——運用概念——剖析概念——深化概念——情感升華”這一思路,完成“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兩個核心概念的構建,將概念的建構和行為的學習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鞏固練習”,查缺補漏;通過“拓展延伸”,進行情感教育。五.我說課的最后一個內容是說預期效果。在教學中我始終踐行減負增效的課程改革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聯系生活實際;建構核心概念,完成案例分析,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幫助學生在輕松快樂的課堂中,扎實高效地掌握知識,真正體會學習的樂趣。?課后反思:通過課堂教學,同學們對于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有了深刻的認識,通過學習行為的形成規律,認識到現在的學習需要反復的強化才能形成條件反射,多學多做很重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